江西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合集下载

明月山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明月山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明月山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明月山是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境内的一座大型景区,以其瑰丽的自然景观
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明月山的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自然景观
明月山是一座以山峰为主体的景区,其最高峰海拔约为1300米。

明月山因具
有独特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如峰峦叠翠、礁石奇状、石峰怪石等,备受游客喜爱。

另外,明月山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源,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且有多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流经其中,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宁
静与美好。

人文历史
明月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除了自然景观,明月山还有许多文化和历史遗迹值得游客探访,如深潭寺、风雨楼、逍遥洞等,这些古老的建筑和文物见证了明月山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旅游服务
明月山旅游区内配套设施完善,有多种类型的酒店、饭店、商铺和旅游服务中心,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服务。

同时,明月山还设置了多个旅游线路,旅游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大大提高游客的旅游质量和便利程度。

评价
总体而言,明月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灿烂的人文历史,是一座值得游
客前来探访的旅游胜地。

但是,由于旅游区内游客数量过多、基础设施稍显陈旧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明月山的旅游品质和旅游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

因此,旅游经营者和当地政府需要共同努力,改善旅游区的各项服务环节,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使明月山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旅游目的地。

以上是关于明月山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想要前往明月山旅游
的人们有所帮助。

风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风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景区的景观质量、生态 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
案例分析
该景区资源丰富,景观质量高,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和生 态价值。但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游客数量过多 、景区管理不规范等。
案例二:某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调查与评价
调查目的 调查内容 评价方法 案例分析
设立专门负责风景资源管理的机构,负责 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确保资源的合理利 用和保护。
制定和完善风景资源管理法规,明确资源 利用和保护的权责,规范相关行为。
建立风景资源监测系统
推广风景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
建立和完善风景资源监测系统,定期对资 源进行调查、评估和监测,及时掌握资源 状况和变化情况。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风景资源的认 识和保护意识,倡导可持续利用理念。
提高公众参与度
加强公众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 与风景资源的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 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利用风景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实现资源 利用和保护的良性循环。
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
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 参与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 方法,提高风景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科 技水平。
实地调查
按照调查计划进行实地调查, 记录数据和信息,拍摄照片和 视频等。
编写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结果编写调查报告, 包括文字描述、图表和数据等。
调查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收集 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属性,可以分为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 源。自然风景资源包括山岳、水体、动植物景观等,人文风 景资源则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景观、民俗文化等。

森林公园声景观与视觉景观耦合评价研究——以江西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森林公园声景观与视觉景观耦合评价研究——以江西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n h o p i f t fs u d— s e e a iu ll s a e i h oe tp r n z d b s ici a t l ss n ・ a d t e c u l g ef cso o n — c n d vs a a d c p n te f rs a k we e a a y e y u i g ds r n n a y i a d a — n e n n r l n mi n a n t h ssc mp rsn meh d .T e p p rb e y ds u s d te c re ain b t e o n i e i o a io t o s h a r f ic se h or lt ewe n s u d—s e e a d vs a a d c p ,i h o f t e il o c n i l l sa n u n e nteh p o e p vd n ce t c r fr n e fr t e l d c p l n n d e au t n o o e tp k a d t e d v l p n f l d c p o r m e o r i i g s in i e ee c o h a s a e p a i g a v l ai ff r s a i f n n n o r n h e eo me to a s a tu s r — n e i
声 得分最 高 , 是群 鸟叫声 , 是咕 咕流水声 。在 这种 其次 再
躁, 也分别 以 2 10 一1 一2分数 等级对其 进行相应 、、 、 、
标记。
情况下 , 只出现 4 种声音得分低于 0分, 中得分最低的 其
() 4 结合 P T中的视觉景观图片 , P 按步骤( ) 1 中电脑 排列的顺序进行逐一播放 , 要求 被试者选择其更加偏爱

江西省森林资源概况

江西省森林资源概况

江西省森林资源概况据江西省“十一五”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5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72.0万hm2,占64.2%;活立木总蓄积44530.5万m3;森林覆盖率为63.1%。

1、各类林地面积按地类划分。

有林地面积918.5万hm2,疏林地面积11.2万hm2,灌木林地面积104.2万hm2,未成林地面积23.0万hm2,苗圃地0.3万hm2;无立木林地面积8.7万hm2,宜林地6.1万hm2,辅助生产林地0.04万hm2按权属划分。

国有面积160.4万hm2,集体面积132.0万hm2,民营面积756.4万hm2,其他经营类型面积23.2万hm2。

全省非规划林地上乔木林面积8.9万hm2,竹林面积0.4万hm2,经济林面积5.8万hm2。

2、各类林木蓄积在活立木总蓄积44530.5万m3中,乔木林蓄积40971.4万m3,疏林蓄积87.1万m3,散生木蓄积2351.6万m3,四旁树蓄积1120.4万m3。

3、乔木林资源全省乔木林面积829.2万hm2,蓄积40971.4万m3。

按龄组分,幼龄林面积314.0万hm2,蓄积7835.6万m3;中龄林面积379.7万hm2,蓄积21562.1万m3;近熟林面积89.8万hm2,蓄积7071.5万m3;成熟林面积39.1万hm2,蓄积3788.1万m3;过熟林面积6.6万hm2,蓄积714.1万m3。

按树种分,马尾松面积239.4万hm2,蓄积9142.6万m3;国外松面积66.10万hm2,蓄积2511.0万m3;杉木面积259.2万hm2,蓄积14528.7万m3;硬阔类面积118.9万hm2,蓄积7594.4万m3;软阔类面积30.5万hm2,蓄积769.9万m3;混交类面积115.1万hm2,蓄积6424.8万m3。

4、竹林资源全省竹林面积98.6万hm2,其中毛竹林面积96.9万hm2,杂竹面积1.7万hm2。

江西省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调查

江西省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调查

江西省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作者:张凤莺江维华廖宁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5年第10期摘要在对江西省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主要景点进行详细描述,并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对其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的最终得分为40.725分,风景资源质量为一级,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可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调查;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S759.9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0--02森林公园可为人们提供一个生态与游憩和谐共存的理想场所,使人们远离喧嚣,回归自我[1]。

森林风景资源是指森林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所利用,并可产生相应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2]。

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的调查和正确评价是搞好森林旅游建设和开发的基础,通过对森林风景质量的美学评价,可从中了解不同森林风景类型的现状,提出相应的经营对策,为森林风景的开发利用、经营、决策、管理以及生态观光旅游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3]。

江西省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内群山逶迤,峰峦叠嶂,山川秀美,集孤山、秀水、茂林、修竹、幽谷、溪水、奇洞、古村和历史人文等风景资源。

其中以溶洞为主的石灰岩地貌构成了森林公园内千奇百怪的地文景观;以柏木林、青冈林和黄连木林等典型石灰岩地貌植被组成的植被景观,由南方红豆杉、香榧、银杏、香樟、杭州榆、苦槠和红楠等古树名木组成的古树名木群景观和由银杏、南方红豆杉、香榧、香樟和楠木等珍稀保护植物组成的古树名木景观,构成了森林公园内丰富多彩的森林植物景观。

1 基本情况1.1 地理位置江西省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婺源县大鄣山乡西部,总面积3000hm2,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4′02″~117°39′34″,北纬29°26′57″~29°30′52″。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众所周知,森林公园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然而,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质量却是有高有低,一些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质量很高,吸引了大量游客,而一些则相反。

本文将围绕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展开深入探讨。

一、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概述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是指对森林公园的自然风景、生态环境、文化景观等多方面进行评估,综合评定其风景资源的品质和特点,进而对其进行等级评定。

这一评定系统是对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和评价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森林公园风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要素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主要包括自然风景、生物多样性、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等要素。

自然风景包括地质地貌、水体景观、植被景观等;生物多样性包括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文化遗产包括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生态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环境、生态平衡等。

三、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方法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风景资源质量进行描述和评价,如“优、良、中、差”等评定标准;定量评价是利用科学手段对风景资源质量进行测量和统计,如采用GPS、遥感技术等进行实地调查和监测。

四、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意义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对于保护和利用森林公园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风景资源质量较高的森林公园,可以加强保护力度,保持其原始生态和自然景观;另对于风景资源质量较低的森林公园,可以加强改善和维护工作,提升其风景资源质量,吸引更多游客。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是对森林公园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促进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评定结果也为游客提供了参考,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森林公园进行旅游和休闲。

加强对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提高森林公园的保护和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宁都县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调查报告

宁都县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调查报告

山, 西晋 佛教 始兴 , 宋代 受徽 宗 赐封 “ 泉普 应真 人 ” 灵 龙 匾 , 为天下 道 家七 十二福 地之 第三 十五福 地 , 为 宗 列 成
峰顶建 馆 , 凿水施 , 隐居 做学 问 , 名扬 四方 。 峰之 中 的 群 金精 洞 , 然神 奇 , 峰险 、 幽 、 天 以 洞 泉美 而 闻名 于世 , 无
峰省 级森 林公 园”体 制 不变 。 19 , 94年底 , 林 业 部批 经
准成立 “ 宁都县翠微峰 国家森林公 园” ,体制不变[ 1 ] 。
19 97年底 ,宁 都县人 民政府 重 新 确定 森林 公 园范 围 , 并 进行 总体 设计 。
1 社 会 经 济 概 况 . 2
公园所在地宁都县素有“ 七山半水半分 田, 一分道
翠 微林 场 , 一套 人 马 , 块牌 子 , 隶属 宁都 县林 业 局 两 仍
管 辖 。 1 9 年 经江 西省 林 业厅 批 准 成立 “ 91 宁都 县 翠微
节理裂缝发育等内外营力的地质作用 ,形成了瑰丽多
姿 的丹 霞地貌 。 公 园地处 中亚 热季 风湿 润气候 区 , 和湿 润 、 量 温 雨 充沛 、 四季分 明 。因受季 风 环流 、 阳辐射 和地 形效 应 太 的影 响 , 成 春季 云 雾 缭绕 , 季 清 凉 湿润 , 季云 高 形 夏 秋 气爽 , 季冷无 严 寒 的气 候 特征 。 冬 公 园 自然 条件 优越 , 态环境 良好 , 生 适宜 植 物生 长 和野生 动 物栖 息繁衍 。 园内现有 树种 资源 5 科 19 公 9 8

收 稿 日期 :0 2 0 — 5 2 1— 5 1 作者简 介 : 景祝 , , , 吴 男 中专 助理工程师 , 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及林业司法鉴定 工作。 通信 作者 : 邱新华 , , 男 高级工程师 , 在读硕士 , 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及林业 工程管理工作 。

江西省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评估林分质量综合调整系数K值和投资收益率P值的确定

江西省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评估林分质量综合调整系数K值和投资收益率P值的确定

林分质量综合调整系数K值和投资收益率P值的确定A.1 林分质量综合调整系数K的确定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由于林分不是规格产品,它们的市场价值随着林分生长状态、立地条件及所处地理位置(地利等级)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各种评估方法测算出的评估值都是某一状态下的整体林分价值。

要将这些价值落实到每个具体拟评估林分,就需通过一个林分质量调整系数K将拟评估林分与参照林分的价格联系起来。

K值的大小对评估结果有较大影响。

K值的确定应考虑林分的生长状况、立地质量、地利等因素,并分别求出各类因素的调整系数K i,最后综合确定总的林分质量系数K,其表达式如下:K=f(K1,K2,K3.....)A.1.1 林分生长状况调整系数K的确定林分生长状况调整系数K通常以拟评估林分的主要生长状态指标(如株数、树高、胸径和蓄积等)与参照林分生长状态指标相比较后确定。

参照林分在不同的评估方法中其含义不同,在成本法的计算中参照林分应是当地同一年龄平均水平的林分,在收获现值法中参照林分应是各种收获表上的标准林分,在现行市价法中则是作为参照案例的交易林分(林地)。

A.1.1.1用材林(乔木林)(1)幼龄林和未成林造林地幼龄林和未成林造林地的K 1和K 2以株数保存率(r )与树高(h )两项指标确定调整,即K=K 1×K 2。

当r ≥R 时11=K ......................A(1)当r <R 时R K r 1= ....................A(2) 式中:r ——拟评估林分株数;R ——造林标准株数或参照林分株数。

HK h 2= .....................A(3) 式中:h ——拟评估林分平均树高;H ——参照林分平均树高。

(2)中龄以上林分中龄以上林分的K 1和K 2以单位面积蓄积和林分平均胸径两项指标确定调整,即K=K 1×K 2。

MK m 1=......................A(4) 式中:m ——拟评估林分单位面积蓄积;M ——参照林分单位面积蓄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实施细则
2016年10月
附表:
1.各县(市、区)森林风景资源单体编码表
2.森林风景资源单体调查表
3.地文资源单体调查表
4.水文资源单体调查表
5.生物资源单体调查表
6.人文资源单体调查表
7.天象资源单体调查表
8.调查小组工作总结表
9.重要森林风景资源统计汇总表
10.森林风景生物景观资源统计表
二、基本要求
1.按照本细则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调查与评价工作。
2.保证成果质量,强调整个工作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3.充分利用与森林风景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有关部门的研究成果,并以收集、分析、转化这些资料和研究成果为主,完成统计、编写报告文件等各项工作。
4.对已获取的实际资料和数据要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包括访问、实地观察、测试、记录、绘图、摄影等。
5.调查应有所侧重。特别是在当前和近中期具有保护利用价值的重要森林风景资源。
6.使用1:1万地形图圈定森林风景资源分布范围与边界、标绘典型资源点(景点)。
三、工作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3.《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
4.《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993年12月11日起施行);
5.《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6.《江西省森林公园条例》(2011年1月1日起施国家林业局关于组织编制<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保护目录>的通知》(林场发〔2006〕150号);
3.专家咨询:必要时,就森林风景资源成因、价值、保护利用对策等进行专家咨询。
4.座谈访问:通过与其他相关部门、周边村民座谈、访问等方式,补充完善相关调查与评价资料。
5.景点评价:在实地调查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按照相关评价标准对每个景点进行客观评价。
六、工作程序
五、工作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与评价内容
1.调查重要森林风景资源的分布位置、数量、规模等;
2.调查重要森林风景资源的主要特征;
3.研究分析重要森林风景资源的成因;
4.科学评价各类资源的价值;
5.调查各类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
6.研究提出针对各类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策。
(二)调查与评价方法
2.促进重要森林风景资源的科学保护
在对森林风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森林风景资源评价,科学分析资源价值,依据森林风景资源的类型与等级,提出相应的保护管理对策,从而提高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保护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3.提高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性利用水平
通过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分析资源利用条件,拟定出各种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向和开发利用强度限制,为规范、有序地推动森林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1.森林风景地文景观资源统计表
12.森林风景水文景观资源统计表
13.森林风景天象景观资源统计表
14.森林风景人文景观资源统计表
第一章
一、目的和意义
(一)意义
江西省森林风景资源极其丰富,是自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人类创造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重要源泉,是满足国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居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掌握江西省范围内具有稀有性、典型性和突出普遍价值的重要森林风景资源情况,是加强森林风景资源保护、促进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提升的基础工作的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意见》(林场发﹝2011﹞249号)、《全国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以及《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林规发﹝2016﹞4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的积极体现,也是推进绿色发展、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现代林业、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意义重大。
13.其他相关依据。
四、调查范围与对象
(一)范围
以各国家级森林公园为重点,兼顾省级森林公园、其他类型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地和尚未开展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工作的区域。
(二)对象
调查范围内重要的森林风景资源,包括生物景观资源、水文景观资源、地文景观资源、天象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等。以单种资源为主体,必要时可针对组合型资源(在空间地域上应是一个连续的景观单元,由几类资源组合构成的具有突出价值的景观整体),如湖泊岛屿、森林草地、峡谷河流等。
9.《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下发关于编制<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保护目录>有关事项的通知》(林园发字〔2006〕6号);
10.《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林场发〔2002〕170号);
11.《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
12.《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2012);
(二)目的
对全省重要森林风景资源数量、质量、分布情况及其保护利用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价,全面掌握资源情况,明确重点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对象和保护范围,提出资源保护和合理化利用对策,为业务主管部门科学管理和正确引导森林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1.掌握重要森林风景资源的分布现状
通过调查,准确把握和深入了解资源的形式和内涵,包括类型、规模、分布、成因、特征结构、组合状况等,为加强森林风景资源保护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1.实地调查:对森林风景资源的种类、规模、特征等进行调查和记录,充分运用现代勘查技术、装备和手段,将各种风景资源位置标明在1:10000地形图上,并对资源进行摄像、摄影等工作,掌握详实的第一手外业调查资料。
2.资料收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包括地方志、拟设立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及相关背景资源、研究成果等,搜集有关森林风景资源成因、历史状况、保护利用现状等情况资料,并通过认真全面地阅读、统计和分析,进一步掌握重要森林风景资源的相关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