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纤维素霉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合集下载

霉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霉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土壤环境:
每年春季或旱雨季之交,一般在3-5月为佳;通常采集1040cm深处的土样;若要分离放线菌和真菌,土样应放到无菌牛皮纸袋 中,一般不放在瓶子或塑料袋中;如果要分离细菌,最好要保湿;
海洋环境及湿地:
0.5μm的滤膜过滤水样,以增加出菌率;Ekmann型采泥器或 重锤式取样器采集;样品装入无菌瓶内,不能密封,在3h内用于实验;
Page 8
2、分离方法介绍
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固体培养基分离方法 特点:操作简单,是常规方法;
1. 涂布平板法 2. 稀释倒平板法 3. 平板划线法 4. 稀释摇管法
缺点:易因涂布不均使某些部位菌落 不能分开,不易于计数; 方法:用接菌环沾取待分离菌或菌液在 注:取样液约0.1-0.2ml; 分离平板上划线分离; 特点:是稀释倒平板法的变通形式; 特点:菌落分离均匀,计数相对准确;
形态特征
曲霉 根霉
絮状 分生孢子 乳白色托 无 无 无 菌丝任何处可生
毛霉
青霉 犁头霉
有 圆形
有 有无 有
网状 灰褐色 分生孢子 棉絮状 灰白色 有 有 有 有 无 从假根处 匍匐枝弓背生 出 无 圆形,较大 洋梨形,较小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有
Page 19
⑷丝状真菌的生活史
菌丝
产生无பைடு நூலகம்孢子 进行无性繁殖
根据目的菌的生理特性,加入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微量成分进 行诱导增殖,增菌;设计特定的有利于待分离菌株生长的环境。 ——为了分离铁硫杆菌,可将样品加硫磺后培养; ——为了分离分解纤维素或角蛋白等的酶产生菌,可以将样品与 高浓度的纤维素或角蛋白(适当加入其他成分)在适当温度 下保湿培养一段时间,再进行分离;
page19几种常见的霉菌形态鉴定主要依据毛霉犁头霉菌丝匍匐枝假根孢子囊柄孢子囊絮状乳白色托网状灰褐色棉絮状灰白色菌丝任何处可生从假根处匍匐枝弓背生圆形圆形较大洋梨形较小形态特征曲霉青霉无性孢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有无横隔page20丝状真菌的生活史菌丝产生无性孢子进行无性繁殖同一菌丝体上产生有性繁殖结构形成有性孢子进行有性繁殖无性孢子有性孢子及菌丝断片都能发育成新的菌丝和菌丝体厚垣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page212菌落形态液体培养时的特征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和筛选及其部分特...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和筛选及其部分特...

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和筛选及其部分特性的研究摘要取适量的土壤样品进行蒸馏水溶解、富集培养、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筛选等操作后,分离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和真菌,对这些菌进行纯培养,观察其菌落颜色、形态等特征,并对所得菌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

实验后期分别通过甲基红试验、淀粉水解实验、pH梯度试验等生理生化反应,检测所得纤维素分解菌在分解过程中是否产酸、能否水解淀粉,为日后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土壤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筛选前言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

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被这些微生物分解利用。

微生物分解纤维素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够分解纤维素酶。

本次试验就是的目的就是从土壤中将这些能够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分离出来,并对它们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等进行研究和探讨。

1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筛选1.1土样的采集土壤中的微生物,大约70%-90%是细菌。

细菌适宜在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潮湿土壤中生长,绝大多数分布在距地表约3—8cm的土壤层。

因此,土壤取样时,一般要铲去表层土。

另外,土样的采集要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这是因为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环境,通常会聚集较多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综合各种因素,本小组分别从生科院南楼后的花园中和学生公寓4号楼下的落叶堆下取土壤样品。

1.2分离与筛选1.2.1土壤悬液的制备称取土样5 g,迅速倒人带玻璃珠的45 mL无菌水瓶中,振荡20 min,使土样充分打散,即成为土壤悬液。

1.2.2 富集培养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先通过选择培养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富集培养所需要的仪器有:250ml锥形瓶、天平、药匙、玻璃棒、电炉、摇床、玻璃珠、称量纸等。

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比例见下:按上表比例配制50ml选择培养基。

在250ml锥形瓶中装入50ml培养基,放5—6颗玻璃珠,用8层纱布做成瓶塞,将瓶口塞紧,再在瓶塞外包裹两层牛皮纸,用线绳扎紧,在121℃下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基于微生物分离的分解纤维素酶活性筛选与评价

基于微生物分离的分解纤维素酶活性筛选与评价

基于微生物分离的分解纤维素酶活性筛选与评价随着环境问题的愈发突出,生物技术的发展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分解纤维素酶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在生物质能源转化、生物制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基于微生物分离的分解纤维素酶活性筛选与评价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该过程的方法与意义。

一、微生物分离与筛选方法1.1 微生物样品采集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因此在分离之前需要采集样品。

采集样品时,应注意避免污染,并选择生长环境中富含纤维素的地点,以增加微生物分离的成功率。

1.2 微生物分离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稀释,再通过平皿法或滴定法进行分离,最终得到纯净的微生物单菌落。

分离时要注意将纯净菌落转移到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后续的培养。

1.3 筛选方法借助培养基的初始筛选,根据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迅速筛选出对纤维素可降解的微生物。

二、分离微生物产酶与测定酶活性2.1 生物体内酶的提取通过适当的方法提取微生物产生的酶,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波破碎法、渗透法等,提取酶液。

2.2 酶活性测定采用适当的测定方法(如糖酶活性检测法、电泳法等),对酶液中的活性进行测定。

通过测定可以了解微生物酶的活性水平,为后续的评价与筛选提供参考。

三、分解纤维素酶活性评价指标3.1 酶活性酶活性是评价微生物分解纤维素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通过酶解底物与反应液中产生的产物量的测定来间接反映酶活性的强弱。

3.2 温度稳定性微生物酶活性的温度稳定性对于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对酶活性的测定,可以评价微生物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变化。

3.3 pH稳定性pH稳定性是评价微生物酶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酶活性在不同pH值下的测定,可以了解微生物酶对不同pH值的适应能力。

3.4 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加入适量的抑制剂,在不同条件下测定酶活性的变化,可以了解微生物酶对不同抑制剂的敏感性。

四、应用前景与展望纤维素酶在生物质能源转化、生物制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培养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培养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培养来源:添加时间:2010-1-22 9:50:00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地球上存在量最为丰富的有机物。

它性状比较稳定,不易分解。

因此,它是一类数量庞大的环境污染物,同时又是一项可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它的综合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自然界有一部分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能诱导产生纤维素酶,进行纤维素的分解。

能分解纤维素的好氧细菌主要有:噬纤维黏菌属(Cytophaga)、生孢噬纤维黏菌属(Sporocytophaga)、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分解纤维素的厌氧细菌有:奥氏梭菌(Clostridium omelianski)、高温溶纤维梭菌(C. Thermocelluloseum)等。

真菌中主要有以下属的一些种:木霉(Trichoderma)、葡萄状穗霉(Stachybotrys)、葡萄孢霉(Botrytis)、曲霉(Aspergillus)、青霉(Penicillium)、毛壳霉、好热霉 (Thermomyces)。

放线菌的诺卡氏菌属(Nocardia)、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小单胞菌属(Micromono spora)中也都有一些能分解纤维素的种。

(1) 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① 分离源草地表层土壤、堆腐烂植物体、湖水等可作为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源② 培养基Dubos纤维素培养基:NaNO30.5g K2HPO41gFe2(SO4)3·7H2O微量H2O1000mLMgSO4·7H2O0.5g pH7.5KCl0.5g滤纸剪成小条,放入试管中,使略露出液面.Hutchison培养基:KH2PO41g FeCl30.01gMgSO4·7H2O0.3g NaNO3 2.5gCaCl20.1g H2O1000mLNaCl0.1g pH7.2~7.4若制平板,加琼脂18~20g,121℃,灭菌15分钟.③ 操作方法a. 将采取的待分离样品,用无菌水制成10-1~10-3不同稀释度的悬液。

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

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
15
纤维素酶用作饲料添加剂,能明显提高饲料消化率 和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在奶牛的养殖上,纤维素 酶能增强奶牛食欲,增加其对粗饲料的采食量,提高 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提高产奶量,同时,还能降 低奶牛消化道的发病率。
16
天然纤维如棉、麻等纺织品具有较强的吸湿、 透气性,备受消毒者青睐。但棉、麻及其混纺布料 上存在细毛,与皮肤接触时会产生刺痒感,因此近 几年来,利用纤维素酶进行生物整理越来越受到纺 织界的重视。利用纤维素酶进行酶处理,能使麻、 棉表面剥离和纵向复合细胞间层侵蚀,使纤维梢丝 束化或脱落,能极大地降低对皮肤的刺痒,提高棉 麻织物的服用性能及产品档次。
绿色木霉、康氏木霉等较为典型,是目前公认的较
好的纤维素酶生产菌。
5
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
纤维素酶的组分大多为糖蛋白,工业上用于生 产纤维素酶的粗酶制剂常采用硫酸铵沉淀法,酒精 沉淀法,丹宁沉淀法和离心喷雾干燥等方法。但 在纤维素酶的分析研究上个常采用一些列的蛋白 质分离纯化技术,如分级沉淀法,凝胶过滤法等。
13
食品工业 饲料工业
纤维素酶
洗涤剂工业 其他
应用
14

纤维素酶在食品工业应用极为广泛。 如将纤维素酶应用于豆腐生产工艺中,结果表 明,在大豆浸渍时添加0.5%~5.0%纤维素酶,可提 高4.00%~11.01%豆腐品率,且所产豆腐色质和风 味无明显变化,同时不改变原有生产工艺路线,其 经济效益比较明显 。
6
沉淀法(盐析)
☻盐析沉淀法的原理:
高盐浓度下盐离子与酶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 子,除去蛋白质的水合外壳,
降低溶解度而沉淀。 通常采用的中性盐有
硫酸铵、硫酸钠、硫酸 钾、硫酸镁、氯化钠和磷 酸钠等。
7
❖ 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多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因 为硫酸铵具有溶解度大,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分级 效果好等特点。

课件1: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课件1: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纤维素生物燃料:最有希望替代石油能源
•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 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 草本植物。 •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 废料(锯木屑 、木质建筑残片)到农 业废弃物 (玉米秸秆、小麦茎秆), 再到“能源作物”。 •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与每桶石 油有等价能效的草油为10到40美 元)、量大,具备与60美元/桶的原油 竞价的能力。 •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 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
纤维素酶能水解纤维素
纤 C1酶、 纤 葡萄糖 葡 维 CX酶 维 苷酶 萄




土壤中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纤维素酶,把纤维素分解 为葡萄糖,后再利用。
实验: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的实验
①取二支20mL的试管
②各加入一张滤纸条
③分别加入pH4.8,物质量为
0.1mol/L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1ml
和10ml
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
培养基组成分
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
CMC-Na 5~10g
(水溶性羧甲基纤维素钠)
碳源
酵母膏 1g
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KH2PO4 0.25g 土豆汁 100mL
无机盐 碳源
琼脂
15g
凝固剂
上述物质溶解后,加蒸

馏水定容至1000mL
【资料五】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参照课本刚果红染色法,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一般即为分解纤维素的菌落
如果不同,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六.课题延伸
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 _发__酵__产__纤__维__素__酶__实验。 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__液__体__ 发酵和__固__体__ 发酵。 纤维素酶测定方法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 所产生的_葡__萄__糖___ 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高二生物下册实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高二生物下册实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高二生物下册实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高二生物下册实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实验原理: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

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实验过程:土壤取样:采集土样时,应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梯度稀释:用选择培养基培养,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涂布平板:将样品涂布于含刚果红的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固体培养基上挑选产生中心透明圈的菌落: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考试技巧,从产生明显的透明圈的菌落上挑取部分细菌,并接种到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上,在30~37℃条件下培养,可获得较纯的菌种。

刚果红染色的两种方法的比较:先培养微生物,在加入刚果红在到平板时加入刚果红优点显示出的眼神反映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1)由于琼脂和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2)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长时间培养会降解刚果红,从而形成明显的透明圈,这些微生物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知识拓展:1.纤维素与纤维素酶(1)纤维素①化学本质:一种多糖。

②分布: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

(2)纤维素酶①习惯上,将纤维素酶分成三类:C1酶、Cx酶和葡糖苷酶。

C1酶是对纤维素最初起作用的酶,破坏纤维素链的结晶结构。

Cx酶是作用于经C1酶活化的纤维素、分解-1,4-糖苷键的纤维素酶。

葡糖苷酶可以将纤维二糖、纤维三糖及其他低分子纤维糊精分解为葡萄糖。

实验一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实验一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实验一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与初步鉴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产纤维素酶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2.掌握产纤维素酶微生物分离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纤维素类物质,同时存在着很多能分解纤维素类物质的生物,小到细菌、放线菌、真菌,大到一些食草类昆虫与动物。

这些生物与绿色植物一起构成了这个世界的碳循环。

在发酵堆肥中,存在着大量的,耐高温的纤维素分解菌株,但多半都为混合分解,菌种需要: 1. 内切型葡萄糖苷酶(endo-1,4-β-D-glucanase,EC3.3.1.4,简称EBG),也称Cx酶、CMC 酶、EG。

这类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子内部的非结晶区,随机识别并水解β-1,4-糖苷键,将长链纤维素分子截短,产生大量非还原性末端的小分子纤维素; 2. 外切型葡萄糖苷酶(exo-1,4-β-D-glucanase,EC3.2.1.91),也称C1酶、微晶纤维素酶、纤维二糖水解酶(Cellobiohydrolase,简称CBH),这类酶从纤维素长链的非还原性末端水解β-1,4-糖苷键,每次切下纤维二糖分子; 3. 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EC3.2.21,简称BG)又称纤维二糖酶,它能水解纤维二糖以及短链的纤维寡糖生产葡萄糖,对纤维二糖和纤维三糖的水解很快。

随着葡萄糖聚合酶的增加水解速度下降,这种酶的专一性比较差。

只有三种酶的协同作用,才能较好的分解纤维素。

就单菌落而言,霉菌如木霉、曲霉和青霉的总体酶活性较高,产量大,故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的纤维素酶主要是真菌纤维素酶。

本实验以羟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作为筛选培养基,只有能够水解纤维素成单糖并加以利用的微生物才能在筛选培养基上生长,利用筛选培养基分离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通过微生物分解利用CMC-Na,分离出能产纤维素酶的菌种;刚果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ersl h w dta:1h w stefs rta eftrp p rw sdc mp sd b n lc t i,n h l rp p r s h n e nopsed r g h eut so e ht() a at h th l a e a eo oe yo ebaks an ad teft a e c a g dit at u n s h e t ie r ie Wa i l s h nf 2h( C ny eat i ,P n a rl e u s c v yo te t i w r hg e v t i , ah d2 8 m / L ‘0r n e a r1 . ) M C e zm c v y F A a dn t a cl l eat i f h r n e i s i f es a sr c e . 4 f g )3 i, st o 2 it u lo i t s a e h t ni rn e 8 m a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6 4 1 ( 0 0 1— 14 0 10 — 3 l2 1 )60 4 — 2
0 引 言
表 1 葡 萄 糖 标 准 溶 液 光 密 度测 定 结 果
纤 维 素 是 所 有植 物 的主 要 组 分 ,构成 了植 物 干 物 质 的 L ~ /, /2 3 3 项目 空 白 1 2 3 4 5 6 7 8 世 界 上 纤 维 素 的 年产 量 估 计 可 达 4 l 1tPer B gie 19 )因 含 糖 总 量 ( x 0 0(ir eun ,9 0 , e m曲 O O2 . 04 - 06 . 08 . 10 . 1 14 . 2 . 16 . mL) 02 04 - O6 . O8 _ 1O . 1 14 . 2 - 1 . 6 而 , 维 素是 世 界 上 最 丰 富 而 又 不 断新 生 的资 源 。 纤 有取 之不 尽 , 之 葡 萄糖 液 ( 0 用 不 竭 的特 点 。 而 , 种 资 源 的 大部 分现 在 是 作 为 废 物 而被 抛 弃 掉 。 蒸 馏 水( 20 18 16 l 1 1O O8 06 04 然 这 mL) . . 4 _ . 2 . . . . NS试 剂 ( mL) 15 . 1 . 5 1 . 5 15 . 1 . 5 15 . 1 . 5 1 . 5 1 . 5 在 自然 界 中 , 些 “ 物 ” 通 过 纤 维 素 分 解 菌 , 能 产 生 纤 维 素 酶 D 这 废 是 即 加 热 沸水浴中加热 5 n mi 的 微 生物 将 其 自然 分 解 的 。在 我 国纤 维 素 资 源 极 为丰 富 , 每年 仅 农 冷 却 立 即用 流 水 冷 却 作 物秸 秆 产 量 就 高 达 7O ls,约相 当于 我 国 北 方 草 原 年 打 草 量 的 . Ot x 定容 至 2 m 5L 5 O多 倍 , 大部 分地 分没 有 得 到 充 分 利 用 。 在 农 村 , 秆 主 要 用作 蒸馏水定容 绝 秸 O. O O1 03 8 05 O7 09 11 4 _l .2 .1 .2 .1 13 15 -2 .3 燃料、 畜禽饮料与积肥 , 不仅利用率低 , 还对环境造成 污染… 。因此 , 光 密 度 ( D) 合 理 开 发 和 科 学 利 用 农 作 物 秸 秆 这 一 丰 富 的 可 再 生 资 源 是 各 国 政 零 后 , 定 各 管 光 密度 值 . 测 以葡 萄 糖 浓 度 为 横 坐 标 , 密度 值 为 纵 坐 光 府 及 广 大 科 技 工 作 者 十 分 关 注 的 问题 。但 是 纤 维 素 很 难 被 分解 利 标, 得标 准 曲线 ( 1 。 图 ) 用 , 何 将 纤 维 素 转化 为能 直 接 利 用 的资 源 和 能 源 是 摆 在 人 们 面 前 如 1 . 纸 分解 度 的观 察 在 试 管 中加 入 酶 液 8mL 再 加 入 p . 2滤 6 , H 的 一 个难 题 。 用 微 生 物 产 生 的 纤维 素酶 将 其 转 化 为人 类 所 需 的 能 利 44柠檬酸缓冲液 2m , . L 摇匀后加入滤纸条( c x c 和 几滴二甲 1m 6m) 源 、 品 和 化 工 原 料具 有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 年来 , 食 近 对秸 秆 类 纤 维 素 苯 , 于 5℃恒 温 水 浴 中静 置 反 应 2 稍 加 震 动 , 察 其 酶 活 力 置 0 4h后 观 物 质 的利 用主 要采 用 生 物 法 , 利 用 微 生 物 将 纤 维 素 、 纤 维 素 降 既 半 的 分解 强 度 +滤 纸 边缘 膨 胀 ; +滤 纸 整 齐膨 胀 并 下 弯 i + ) 纸 f) ( ) + +滤 f + 解 并 转 化 为茵 体 蛋 白 的方 法 。 因 此 , 离 和 筛 选 高 酶 活 的菌 种 显 得 分 不定形 ; + +滤纸全成糊状. 滤纸不到 2 ( +) + 若 4h全部分解 , 则记下达 尤为 重 要 。 本研 究 在 广 泛 搜 集 试材 的 基 础 上 , 分离 筛 选 到 一 株 酶 活 到 全部 被 分解 的 时 间 . 力 高 的纤 维 素 分解 菌 。 1 .C . 3 MC酶 活 力 测 定 移 取 酶 液 05mL于 试 管 中 , 入 含 质 6 . 加 1 材 料 和 方 法 量浓 度 为 0 gc ~N . Mc a的柠檬 酸 缓 ; 5 中液 (H 44 00 l ). p .、 . moL1 5 / 5 11样 品来 源 样 品分别为富含纤 维素分解茵 的玉米地土壤 、 . m , 后 在 5  ̄水 浴 锅准 确 作 用 3 i , 即按 D S法 测 定糖 。 L然 0C 0m n后 立 N 牛粪 和 酒 糟 。 12培养基 ① 分离平板培养基 ; _ ②液体培养基 。 1 . 纸 纤 维 素 的 制 备 将 滤 纸 剪 成 1m 宽 ,c 长 的 滤 纸 条 。 3滤 c 6m 式 中 : 萄糖 量 — — 从 标 ; 线 上查 得 的 葡 萄糖 值 ( g 葡 隹曲 r ) a 1 . 株 的分 离 、纯 化 采 用 稀 释 涂 布 平 板 法 进 行 菌 种 的分 离 4菌 164滤 纸糖 化 力 测 定 移 取 稀 释 酶 液 4n .. r L于试 管 中 ,加 入 柠
式 中 葡 萄糖 量— — 从 标 准 曲线 上 查 得 的 葡 萄糖 值 ( g’— — r )n a 进 行 鉴定 。 。 酶 液 稀 释倍 数 。 165天 然 纤 维 素 酶 活 力 测 定 称 取 1 秸 秆 纤 维 素 置 于 5 L .. g 0m 1 . 活 力 测 定 6酶 带塞 的三角瓶中,加入稀释酶液 8 L p 48 、.m l m ,H . 01 ol柠檬酸 缓冲 5 161标 准 曲线 的绘 制 本研 究采 用 o .. 5 液 3 L 蒸馏 水 4 L 摇匀 ,0 m , m , 5 ℃水浴锅中酶解 2 h 过滤 , D S法 4, 按 N 35 二硝 基水 杨酸 比色定 糖法 ( N 测定 0 ,- D S) . 0 酶 解 液 中还 原 糖 含 量 , 9支 比色 管 , 别 。 0 糖量mg)5 2 测 定 还 原 糖 。 取 分 1 1 0 葡 5 0 . 萄 ( 0
Ab ta t T o sri so n id c mp s g c l ls e e i ltd f m h ol f u a u k n h l r a e e uo e a ab n r su c . sr c : w t n ff g e o o i el o ew r s ae r te s i o rc mp st i gt ef t p rc l ls s c r o e o r e a u n u o o o a i ep l
Fo he esri s te e p rme t fde o o i o ffle a r d tr n t n fCMC n y ciiy F rt s tan ,h x e i n so c mp st n o trp pe , ee miai s o i i o e z me a t t , PA nd n tr lc l ls ciiywee d n . v a au a el a ea t t r o e u v
马 丹 丹 M aDa d n n a
( 昌大学 科技 学院 , 昌 3 0 1 ) 南 南 3 0 2
S ho f ce c n e h ooy Na ca gU i ri N nh n 3 0 2 C ia c ol in ea dT c n l , n h n nv sy, a c ag3 0 1 , hn ) oS g e t
糖、 乳糖 、 芽 糖 、 糖 、 子 糖 、 麦 蔗 棉 木糖 、 拉 伯糖 , 进 行 明胶 液 化 、 阿 并
淀粉 水 解 、 — V P测 定 、 哚 试验 、 吲 H O 酶试 验 、 酸盐 的微 量 发 酵 管 , 硝
酶 力 算式 活计 公 :
蔫蓑 墓
=g 卜 (m h m L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要: 以滤 纸纤 维素 为碳 源 , 我院青 苑和 南区草地 的土壤 中分 别分 离 1 能分 解纤 维素的真 菌 菌株 。分 别对其 进行 了滤 纸分 解度 、 甲基 从 株 羧 纤 维素酶 活力 (M C s)滤 纸糖 化力 (P ) c ae 、 F A 和天 然纤维 素酶 活 力的测定 , 果表 明: 一 种黑 色霉 菌对 滤纸 的分解 能 力最 强 , 结 ① 不到 1 2小时 滤纸全 戍糊状; ②同时羧 甲基纤维素酶活力、 滤纸糖化力和天然纤维素酶活力也最高, 分别为 2 6(g m) 0mi 02(g m】 . 8 , 13 n、. m , l 5 m 8 . 2 7m , 1d h和 2 ( g m ) 。 .
酶 力算 式 活计 公 : _ 詹 中 _ 砺
= g )m】 [/ ’ i (m 3 n m Lo
和纯 化 。
檬 酸 (. mo1) 磷 酸 氢 二 钠 ( . mo ) 冲 液 (H 48 1m 然 01 l 一 02 i 缓 l p .) L, 15茵 落的观察和菌 的鉴定 对细菌进行革兰 氏染 色,显微镜 后 加 入 一 张 (c 3c ) 纸 , 入 5 ℃水 浴 锅 准 确 作 用 1 . 1mx m 滤 放 O h后 , 立 观察 培 养 不 同时 间 的 细 菌 形态 。 纯 化 培 养 的 细菌 分别 接 种 于葡 萄 即用 D S法测 定 糖 。 将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