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端子设计
连接器端子与壳体的灌缝结构设计要求

连接器端子与壳体之间的灌缝结构设计要求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和需求来定制,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设计要求:
1.密封性:连接器的灌缝结构设计应确保高密封性,防止外部物质、液体或湿气进入连接器内部,以保护电路和连接器的可靠性。
对于一些特殊应用,如汽车、航空航天或
工业环境,防水和防尘功能尤为重要。
2.抗振动和冲击:连接器常常会面临振动和冲击等外部力的作用,因此灌缝结构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抗振动和冲击性能,以保持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耐久性:连接器通常需要长时间稳定运行,在连续插拔或高频插拔情况下,灌缝结构设计应考虑到耐久性的要求,以确保连接器能经受住长期使用而不断开或损坏。
4.化学与环境条件适应性:连接器可能会在不同的化学和环境条件下使用,如高温、低温、潮湿、腐蚀性环境等。
因此,灌缝结构设计应考虑材料的选择和特殊涂层的应用,以满足特定条件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要求。
5.维护和修理:在连接器需要维护或修理时,灌缝结构应设计为可拆卸或可更换的方式,以方便操作和维护人员进行维修工作。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连接器端子与壳体之间的灌缝结构设计要求。
具体的设计和实施应
该基于应用的需求和要求,并结合适当的工程标准和规范进行。
浅谈连接器接触件接线端形式及使用要求

插合端 尺寸号
8# 10# 12# 16# 20# 22# 24# 26#
插针端 直径(mm)
3.607 3.175 2.388 1.588 1.016 0.762 0.635 0D・探索与观察
表1 标准接触件的接线范围表
线径 (mm)
标称截面 (mm2)
线规号(AWG)
试验电流 A max 46 33 23 17 7.5 5 3 2
足最大线规号导线的要求,导线芯线的直径与焊杯的 内径之比一般为0.5~0.7;连接一根导线时,设计原 则是电缆线芯与接触件接线孔直径要匹配,导线芯线 的直径与焊接孔的内径之比一般为0.6~0.8。
4.使用要求
接时,首先应在焊接部位均匀涂抹适量助焊剂(规定 用松香焊剂),导线和焊接孔应进行搪锡处理,用 60W电烙铁浸上适量焊锡丝,与内导体需焊接部位相 接触,焊接过程中拉动电缆,加热时间为3-5秒,最后 移开电烙铁,通过观察孔检验焊接质量,要求焊料不 能高出观察孔,观察孔内无焊料,焊接见图8。
图7 导线与焊杯的焊接 3)选用焊筒型焊接形式(主要用于同轴电缆的 内导体),焊接时选用合适的焊接夹具,将待焊物放 置在焊接夹具上。焊接前必须先将内导体的焊接部位 定位好,确保内导体焊接后的尺寸符合图纸要求。焊
作者简介: 王瑰玲(1968-),女,现供职于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设计研究所,主要从事电连接器产品研究与开发。 冀振东(1964-),男,现供职于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技术与军工部,主要从事电连接器工艺技术管理。
在电子电路装配工艺中,焊接技术是一个重要 环节,要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应注意以下事项:
1)电子装联常用标准: IPC J-STD-001F CN-2014 焊接的电气和电子组 件要求应严格执行焊接有关标; GB/T 3131 锡铅钎料的要求及试验方法; GJB 5020-2001 压接连接技术要求。 2)电缆焊接时,一个焊杯内不应超过三根的导 线插入,多股芯线保持整洁,不应折断,并全部插入 焊杯的底部,焊缝沿接触表现形成,焊料应润湿焊杯 整个内侧,并至少充满杯口的75%,焊接见图7。
接线端子规格书范文

接线端子规格书范文接线端子是一种电气连接器,用于将电线或导线安全地连接到电气设备或电路中。
它们在各种行业和应用中被广泛使用,包括电子、通信、汽车、工业自动化等。
接线端子的规格书提供了有关其设计、功能和性能的详细信息,以帮助用户选择和正确使用适合的接线端子。
一、接线端子的设计和构造1.材料:接线端子通常由塑料或金属制成,常用的材料有聚丙烯(PP)、尼龙、铜、铝等。
规格书应包含有关材料的详细描述、特性和适用环境条件。
2.尺寸:接线端子的尺寸和外形应与设备或电路的要求相匹配。
规格书中应提供精确的尺寸测量图,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相关参数。
3.电气性能:接线端子的电气性能是关键指标。
规格书应包含有关电压、电流、电阻、绝缘等级等指标的详细描述和测试数据。
4.连接方式:接线端子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插拔、压接等。
规格书中应说明端子的连接方式以及所需的工具或设备。
5.安装方法:规格书应提供详细的安装方法和步骤,包括固定方式、焊接方式等。
此外,还应提供安装所需的附件和配件清单。
二、接线端子的功能和应用1.电气连接:接线端子主要用于电线或导线的连接,它们提供可靠的电气连接,确保良好的信号传输和电流传输。
2.绝缘保护:接线端子通常具有绝缘外壳,能够保护电线或导线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防止电流泄露和触电。
3.标识和标记:规格书应包含有关接线端子的标识和标记方法,帮助用户正确识别和安装。
4.防护等级:接线端子通常具有不同的防护等级,用于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规格书应指定防护等级,并描述其适用范围和特性。
5.可靠性和耐久性:规格书应提供关于接线端子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报告,包括振动、冲击、温度循环等方面的数据。
三、附加要求1.相关标准:规格书应指定接线端子符合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例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美国国家电器制造商协会(NEMA)等。
2.认证和认可:规格书中应说明接线端子所获得的认证或认可,例如CE认证、UL认证等。
端子正向力设计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绿色环保设计
加强端子正向力设计的环保意识,采 用环保材料和工艺,降低产品对环境 的影响。
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
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端子正向力设计的创新力度,推 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和 应用。
实现端子正向力设计的数字化与智能 化融合,提高设计效率和产品质量。
06 结论
设计成果总结
适宜性原则
正向力的设计应与端子的使用环境和条件相适 应,满足实际需求。
稳定性原则
正向力应保持稳定,以确保端子连接的可靠性 和稳定性。
安全性原则
正向力不应过大或过小,以免对端子造成损伤 或影响其正常工作。
03
端子正向力设计流程
需求分析
总结词:明确目标 总结词:收集信息 总结词:评估与确定
详细描述:需求分析是端子正向力设计的第一步,主要 目的是明确设计目标和要求,包括产品性能、可靠性、 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
1 2
3
电气性能
正向力的大小和均匀性影响端子的接触电阻,过小的正向力 可能导致接触不良,增大电阻,影响电流传输。
机械性能
正向力能够防止端子在受到外部应力时发生松动或位移,提 高机械稳定性。
产品寿命
正向力的合理设计可以延长端子的使用寿命,减少因连接部 分松动或损坏而导致的维修和更换。
正向力设计的基本原则
案例二:某汽车连接器端子正向力设计
总结词
满足高电流、高电压需求
详细描述
某汽车连接器端子正向力设计时,充分考虑汽车行业对连接器的特殊要求,满足高电流、高电压的需求,确保连 接器在复杂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
案例三:某医疗器械端子正向力设计
总结词
严格遵循医疗标准,确保安全可靠
连接器端子精密级进模设计

图 1 连接器端子
边 间 隙 00 3 .0 mm, 定 板 单 边 间 隙 00 5 固 .0 mm, 卸
间隙小 于 冲裁 间 隙 , 保证 凸模 顺利 进 入 凹模 , 以 定 板采 用较 大 间 隙避免 过定 位 。模 具工 作 部分 采 用镶 拼结 构 , 模 采 用压 板形 式 固定 , 模 设 凸 下
作者简介 : 林志超(9 6 )男 , 1 8一 , 本科在读 , 主攻机 电一体 化
l 6
l 7
1 8
l 9
图 2 接触端子 冲压工位排样图
—
—
—
—
—
—
一
①
①
— — 一
②
② ③
2 0 1 9 1 8 1 7
③
一
f {
◎ ◎ /⑥ ◎ ◎ ! ⑨ ! !
文 章 编 号 : 6 2 01 12 1 0 — 0 7 0 1 7 — 2 (0 0) 3 0 6 — 2
连 接 器 端 子 精 密 级 进 模 设 计
林 志 超 。王 蕾 ( 州学 院 机 械 工程 学 院 , 江 台州 3 80 ) 台 浙 1 0 0
摘 要 : 析 了连 接 器 端 子 冲 压 成 形 的 工 艺 特 点 , 绍 了其 工 位 排 样 设 计 和 模 具 结 构 设 计 , 分 介 以及 凸 、 模 等 凹
连接器 端 子是 一种 复杂 的 , 工 方法 是 集 冲裁 、 加
弯 曲 、 部 成形 等 冲压基 本 工序 为一 体 的 , 生 产量 局 且
较 大 的 电器 接 插 件 。 据 它 的技 术 要 求 和 生 产 批 量 , 根 制 造 该 类 端 子 往 往 采 用 多 工 位 精 密 级 进 模 ,在 高 速 冲 床 上 实 现 冲压 。 此 , 模 具 设 计 关 键 是 冲 压 工 因 其
连接器产品设计细节重点

e、其他类型:
单面接触有外框
单面接触
双面接触
环型接触
B 、挂钩基本形状有以下几种:
a:背部刺破式:
A尺寸控制端子脱落; B尺寸控制端子在 Housing内的窜动。 (一般窜动为0.15 ~ 0.25mm左右较合适)
此处尽量避免尖角,防止刮破胶体保持力变小;
尽量做水 平,保持 力可增大;
此处做成异型或增加加强筋,增强保持力。
e尺寸要设计合适
PIN太长 顶到端子
PIN太短 接构挂钩拉力较小,一般不采用。
c:挂钩为产品成型框口部份:
注:此种挂钩拉力大小,一般与塑胶相关较大。
d:挂钩为翅膀式:
挡片---防止 弹片不反弹。
二、Housing的设计: 1 、相关匹配尺寸:
A、端子与Housing匹配;
B、 Housing与Wafer匹配。
A、端子与Housing匹配;
弹片增加加 强筋
改变其拔出力的通常做法:
弹片内测压一凹槽形成利 角,增加与PIN针的抓力。 不利点:PIN针容易刮损
以上2种可以通过调整弹片外 的挡片来改变插拔力大小。
控制C尺寸,使其与Housing 壁接触或不接触来改变插拔 力大小。
注:改变材料硬度,也可以改变插拔力大小。
b:弹片外无框口:
•端子在Housing内腔窜动
尺寸D设为0.15~0.25mm 较合适。
•窜动太小会导致胶体弹
片不回位,端子可能脱 落。
•窜动太大端子向上移动
的距离较多。
•端子与Wafer的PIN接触
区域减少,易导致产品 瞬断或接触不良现象。
B、 Housing与Wafer匹配:
•A尺寸一般设计为:0.075左右(单边间隙) ;
连接器端子插件机的设计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论 (1)2.接插件产品介绍 (2)2.1产品分析 (2)2.2 接插件的产品要求 (2)3.插针机的设计要求 (1)3.1 插针机的产能要求 (1)3.2 插针机的品质要求 (1)3.3 插针机的效益分析 (1)4.插针机的设计 (1)4.1 前言 (1)4.2 插针机的动作流程 (2)4.3 送端机构设计 (3)4.4插针机构的设计 (5)4.5 折弯机构的设计计算 (8)5.插针机器气动系统的设计 (13)5.1,气动系统的总体规划 (13)5.2,气动系统的工作程序 (13)6.插针机器电气系统的设计 (14)6.1电气系统回路的设计 (14)6.2 I/O 分配及外部接线图 (14)6.3 控制程序设计。
(15)结论 (19)致 (20)参考文献 (21)摘要电子接插件在电子信息产业的用量非常大,是电子产品的各个子系统和板间连接的关键性部件。
由于制造技术门槛不高,国外有许多厂商投入生产。
因此利润急剧下降,加上珠三角地区人力成本的上升,如何降低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是各个生产制造厂家必须面对的课题和目标。
本文介绍了一款连接器端子插件机的设计。
包括了插针机结构设计,各个动作的实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各个部分的设计计算。
同时介绍了自动插针机的气动动流程的生产制造流程,包括打,电镀及插针制造流程。
详细介绍插针机的机械结构,气动元件的选型,电气元件的选择以及PLC动作程序。
关键词:接插件, 设计, 流程,动作,气缸。
AbstractElectronic connectors in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the amount is very large, the various subsystems of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board the key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mponents. A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reshold is not high, there are many domestic and foreign manufacturers in production. Therefore, a sharp decline in profits, coupled with rising labor costs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how to reduce the manufacturing cost of production is the production of each manufacturer must face the issues and objectives.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plug connector terminal machine design. Including the pin structure desig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ch action, the function of each part and each part of the design calculations. Also introduced the automatic pin machin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ir moving process, including the hit, electroplating, and pin manufacturing process. Pin details of mechanical structure, the selection of pneumatic components,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PLC move selection process.Keywords: connectors, design, process, action, cylinder1.绪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的国外及港,澳,台商来大陆投资设厂。
电子连接器设计仿真实战教程之端子应力分析

电子连接器设计仿真实战教程之端子应力分析本文阐述了应力分析在电子连接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以实例演示了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kbench 仿真分析端子工作内应力的详细步骤,对连接器设计或有限元分析初学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端子是电子连接器中极其重要的主要了零件,它一旦失效也就意味着整个连接器失效报废,如果不能从主板上拆下更换,就会导致主板部分功能丧失,甚至报废。
在材料确定的情况下,端子工作时的内应力决定端子的疲劳寿命。
我们在设计电子连接器时,必须重点关注端子工作时的内应力是否在设计许可范围内。
对于形状简单的端子,我们可以用材料力学公式进行计算校核;复杂端子的工作内应力就需要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分析才能获得其大小,作为设计合理性依据。
下面就业电池连接器(Battery Connector)为例讲解如何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分析端子工作时的内应力。
下面是作为实例分析的电池连接器的图片:图中金色的零件即为端子,在电子系统中电池PAD与端子触点接触即可实现充电及供电。
要保证接触的可靠性,端子触点必须被电池PAD下压一些距离,这个距离,我们称之为端子触点的下压行程。
端子的工作应力与端子触点的下压行程相关,下压行程越大端子工作时的内应力就越大。
端子与电池的位置关系如下图示:端子触点端子的触点的最大压缩行程即为端子触点超出连接器Housing面的距离(设计值为1.45mm),实际使用应该比这个值小。
下面就用Ansys Workbench来分析端子工作时的内应力。
这里是用UG NX12打开的3D档,Ansys安装后可在UG菜单中嵌入其启动菜单,可很方便地在UG 中启动Ansys Workbench,如下图示:现在就从嵌入菜单启动Ansys Workbench。
点击菜单Ansys 2019R3,再点击Workbench,如下:进入Workbench后的界面如下图:这次的端子应力分析,需要用到静态结构分析模块(Static Structur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0 100.0
Normal Force (g)
80.0 60.0 40.0 20.0 0.0 B1 B2 B3 D4 D5 R6 R7 L8
Level1 Level2 L最大應力關係
Max. B1 B2 B3 D4 D5 R6 L8 Stress 544.4 Level1 509.2 455.4 588.5 441.0 463.3 482.1 586.8 479.5 Level2 499.4 410.1 486.5 501.1 513.0 475.9 482.9 570.2 Level3 473.4 437.9 570.9 536.6 562.6 443.2
端子設計
前言
端子設計的重要性
決定連接器的電氣穩定性
•接觸端的接觸幾何 •接腳的平整度
決定連接器使用壽命
•疲勞 •可靠度 •應力鬆弛
前言
1. 分析(analysis)現有的或計畫中的結構、機件,以預 測其在特定荷重條件下性能。
2. 設計(design)新的結構及機件,使其能安全且經濟 的產生特定的功能。
• 已知構件對整個完整結構的重要性
疲勞
彈性疲勞由接觸破壞的撓曲/折彎所引起
高壽命週期
低應力
應力鬆弛
•長時間曝露在逐漸升溫的環境下施壓而 造成彈片力量的喪失
•可藉由提高可靠度的要求減少應力鬆弛 機會發生
應力鬆弛相關因素
•時間
•溫度 •硬度 •方向性
成型性
• 隨著合金強度增加
: 成型性降低
• 最小的彎曲半徑/厚度 • 材料沖壓特性 • 方向與幾何特性
資料蒐集
專利 既有的研究開發成果 相關文獻
端子設計
決定連接器型式 決定端子與塑膠相對位置 決定端子型式 找出設計因子 分析
端子與塑膠相對位置
塑膠與端子
端子固定於塑膠的型式
塑膠槽寬與端子厚度
與端子相接部分截面尺寸
端子設計包括
彈片部份 和Housing相接的卡筍部份
接腳部份
本體
端子幾何組合名稱
連接器機構特性
• 接觸理論
• 接觸力(正向力) • 接觸幾何 • 插入與分離力
接觸理論
接觸幾何
接觸力(正向力)
彈性模數決定了接觸力與操作應力
彈性模數增加
接觸力增加
操作應力增加
A. 收集資料
B. 初步評估
C. 端子設計 否
D. 討論及評估 是
否
E. FEM 分析
是 F. 標註尺寸及出圖 G. 初步設計完成
彈片
本 體
卡筍
接腳大端子
基準面
小端子
端子設計評估
基準面的選擇 端子承受正向力的大小考量 最大應力-材料的降伏應力
設計端子之位移量
控制因子為槽寬---大小端子各自之位移量固定
控制因子為端子---位移量由所能設計出之大小 端子之k值決定
端子設計-彈臂設計
參數定義
端子設計-彈臂設計
參數直交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1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B2 2 2 2 4 4 4 6 6 6 2 2 2 4 4 4 6 6 6 B3 4 6 8 4 6 8 4 6 8 4 6 8 4 6 8 4 6 8 D4 0.02 0 0.02 0.02 0 0.02 0 0.02 0.02 0.02 0.02 0 0 0.02 0.02 0.02 0.02 0 D5 0.02 0 0.02 0 0.02 0.02 0.02 0 0.02 0.02 0.02 0 0.02 0.02 0 0 0.02 0.02 R6 0.63 0.65 0.67 0.65 0.67 0.63 0.67 0.63 0.65 0.65 0.67 0.63 0.63 0.65 0.67 0.67 0.63 0.65 R7 0.23 0.25 0.27 0.27 0.23 0.25 0.25 0.27 0.23 0.25 0.27 0.23 0.27 0.23 0.25 0.23 0.25 0.27 L8 2.7 3 3.3 3.3 2.7 3 3.3 2.7 3 2.7 3 3.3 3 3.3 2.7 3 3.3 2.7
機械設計程序
設計流程 產生文件 需求評估
工作規範 設計時程安排 思考可能解決的方式 並評估採用何種方案
工作內容
顧客需求調查
概念設計
機構草圖
依選用方案座詳細分 析決定細部尺寸
細部設計
組合圖 零件圖 零件表 製程規劃 安排製程進度 組裝與試驗成品
加工製造
完成
設計流程圖
工業趨勢
連接器需求
設計分析
材料特性
•傳導性-最小素材電阻 •延展性-幫助端子之成形
•降伏強度-在彈性範圍內,可擁有大的位移
•應力鬆弛-端子於長時間受力或使用於高溫時,抗拒負 載能力仍能維持 •硬度-減少端子金屬的磨損
安全係數
• 材料性質的變化 • 在結構或機件的有限壽命內所可能預期的荷重次數 • 在設計中所預期的荷重形式或可能發生的荷重形式 • 可能發生的損壞形式 • 分析法的不可靠性 • 因維修不良或不可抗拒的天然因素所造成的變質
端子設計-彈臂設計
參數-正向力值關係
Normal B1 Force(g) Level1 Level2 Level3 74.7 72.7 B2 52.8 39.1 59.0 B3 95.4 74.3 51.4 D4 62.5 74.3 84.3 D5 72.0 83.1 74.8 R6 60.2 73.8 88.4 R7 90.9 71.9 58.3 L8 96.8 72.1 52.1
規格確認與評估
生產製作
設計流程圖(續)
設計分析 材料特性 接觸力 彈性模數 尺寸與裕度
設計應力
降伏強度
溫度
導電率
可靠度
應力釋放
成型性
R/T 比
價格
密度
材料選用
• 低接觸電阻與素材電阻而滿足迴路需求
• 腐蝕電阻須低 • 確實插入時,須有低摩擦力與良好的導電性 • 適當的彈性特性 • 價格須低
材料選用(續)
700.0 600.0
Max. Stress(MPa)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 B1 B2 B3 D4 D5 R6 R7 L8 Level1 Level2 Level3
有限元素分析
1. 幾何建立-二維或三維幾何。 2. 材料特性描素-楊氏係數,蒲松比。 3. 分割-元素型態,元素大小。 4. 邊界條件-拘束狀況。 5. 負荷加載。 6. 電腦分析。 7. 後處理--應力分佈圖,位移分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