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 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粒细胞缺乏症护理查房PPT

讲解粒细胞缺乏 症患者饮食注意 事项
提供心理支持和 心理疏导,帮助 患者及家属应对 疾病带来的压力 和焦虑
家属参与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减轻家属负担 家属参与护理的方式: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如饮食、洗漱、康复锻炼等 家属参与护理的注意事项: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意愿,避免过度干预 家属参与护理的培训:了解疾病知识,掌握护理技能,提高护理质量
感染:使用抗 生素进行治疗, 并注意保持伤
口清洁
出血:使用止 血药物,并注 意观察出血情
况
贫血:使用输 血治疗,并注
意补充铁剂
器官衰竭:使 用支持治疗, 并注意监测器
官功能
评估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监测并发症的进展和变化 评估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发 现问题及时整改
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明 确护理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 理技能和职业素养
建立护理质量反馈机制,及 时收集患者意见和建议,持
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定期进行护理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安全隐患 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和宣教,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建立护理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护理安全事件,防止事故发生
报告流程:发 现不良事件后, 立即向护士长 报告,护士长 向护理部报告, 护理部向医院
报告
处理流程:护 理部接到报告 后,立即组织 调查,分析原 因,制定整改 措施,并监督
整改
预防措施:加 强护理人员的 培训,提高护 理质量,减少 不良事件的发
医学课件中性粒细胞缺乏

• 若前一化疗周期中未用长效 刺激因子预防,但发生了FN 或剂量限制性中性粒细胞减 少症,则下一化疗周期需要 使用PEG-rhG-CSF;
使用PEG-rhG-CSF;
• 姑息化疗中,如患者具有FN
• 对于接受FN风险化疗方案
的风险,需使用PEG-rhG-CSF;
( 20%>FN >10%)的患者,
• 若患者存在正在接受治愈性
WBC 4.95×109/L, NEU 3.51×109/L。
WBC 2.19×109/L,疗后24小WBC 2.31×109/L, NEU 0.69×109/L。时长效 NEU 1.61×109/L
血浆半衰期达到48-72小时,每个化疗周期使用一 次即可;
化疗后24小时皮下注射,6mg或100ug/kg。
G-CSF PEG-G-CSF
PEG
长效瑞白应用指征
长效瑞白应用指征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 对于接受高FN风险化疗方 案的患者( FN >20%), 无论治疗目的是治愈、延 长生存期还是改善疾病相 关症状,均建议其预防性
When
How
通常自化疗结束后 48小时开始使用 治疗性: 200ug/d 预防性: 100ug/d
对于3和4度必须使 用。I度可以不用 ;对于2度粒细胞 减少:是否3度以 上历史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长效)
在短效药物N末端共价结合PEG链,在血液中清除 受ANC的介导,自我调节作用机制,达到长效;
化疗后连 化疗后连 效200ug 小时6mg 用3天 效200ug 化疗后连
用3天
用3天
qd升白6 WBC 5.27×109/L, 天,化疗NEU 3.88×109/L。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指南-PPT

抗菌药物得调整
对于病情稳定却有无法解释得发热患者很少需要更换抗菌 药物,如果发现感染进展,则需相应地调整抗菌药物
对于临床或微生物学检查明确得感染患者,应根据感染部 位和分离细菌得药物敏感报告来调整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
对于初始应用万古霉素或其她抗革兰阳性菌得抗菌药物治 疗得患者,如果未发现革兰阳性菌感染证据,应尽早停用
抗菌药物得调整
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2~4天判断疗效。 在 接受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后,如果患者反复 或持续发热>3 d时,应再次进行全面得检查, 包括一套新得血培养检查和根据相应症状 进行相关得检查以寻找感染源。
抗菌药物得调整
正在接受经验性口服或静脉治疗得低危门 诊患者,如果其发热和临床症状在48 h内无 好转,应该住院重新评估,并开始静脉应用广 谱抗菌药物治疗。
尽管革兰阳性菌为发热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血流感染得 主要原因,但初始治疗加用万古霉素并不能使发热时间缩 短或总病死率明显降低。
初始经验性治疗低危
初始治疗可以接受口服或静脉注射经验性 抗菌药物治疗。推荐联合口服环丙沙星和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也可以单用左氧氟沙星。
初始经验性治疗高危
需加抗G+菌药物:①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有其她严重血流 感染证据;②X线影像学确诊得肺炎;③在最终鉴定结果及药 敏试验结果报告前,血培养为革兰阳性菌;④临床疑有严重 导管相关感染(例如经导管输液时出现发冷或寒颤以及导 管穿刺部位周围蜂窝织炎,导管血培养阳性结果出现时间 早于同时抽取得外周血标本);⑤任一部位得皮肤或软组织 感染;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或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定植;⑦已预防应用氟喹诺酮类药 物且经验性应用头孢她啶治疗时出现严重黏膜炎。可以选 择得药物包括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科普知识PPT

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严重情况
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经历出血倾向 、淋巴结肿大等。
这些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取 决于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和病因。
了解个人健康状况可以帮助识别症状。
如何治疗和管理白细胞减少症 和粒细胞缺乏症?
如何治疗和管理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治疗方案
骨髓活检可以帮助评估骨髓的健康状况。
如何诊断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病史与体检
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检结 果,以辅助诊断。
及时的病史收集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病因。
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感染、发热、疲劳等症 状。
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引起 的。
某些化疗药物常常导致白细胞和粒细胞的减 少。
为什么会发生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 可能导致粒细胞的生成不足。
家族病史可能是重要的风险因素。
为什么会发生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辐射也会损害骨髓 ,从而影响白细胞的生成。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科 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2. 为什么会发生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 乏症?
3. 如何诊断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
4. 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5. 如何治疗和管理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 缺乏症?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 缺乏症?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两者的关系
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时的抗感染治疗PPT课件

治疗结果
经验总结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粒 细胞计数逐渐上升,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应尽早使用 抗生素和免疫增强剂进行治疗,同时注意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案例二:失败教训总结
患者情况
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因粒细胞缺乏症发热入院治疗。
治疗方案
采用常规抗生素进行治疗,未使用免疫增强剂。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感染、疲劳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
粒细胞缺乏症的诊断主要依据外周血检查结果,当外周血中粒细胞数量明显减 少时即可诊断为粒细胞缺乏症。同时,还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02
发热与抗感染治疗的重 要性
发热对人体的影响
详细描述
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是指在接触可能的病原体前或发生感染前,采取一系列预防性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这些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手卫生、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等。对于某些特定情况,如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 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也是必要的。
04
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 的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
抗生素类药物
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总结词
根据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详细描述
针对性抗感染治疗主要依赖于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对病原体敏感的抗菌药物。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病原体 种类和药敏情况后,医生可以调整抗菌药物种类和剂量,以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总结词
在接触可能的病原体前或发生感染前,采取预防性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01
02
03
体温调节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健康教育PPT

如何有效治疗?
支持治疗
针对感染等并发症进行支持性治疗,确保患者安 全。
如使用抗生素治疗合并感染。
如何有效治疗?
定期随访
患者需定期复查血液指标,监测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效果最佳。
谢谢观看
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何时就医?
医生建议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确保健康 。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减少症治疗方案可能不同。
如何预防和管理?
如何预防和管理?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增强免疫力。
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等都能提供必要的 营养。
如何预防和管理? 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病症? 生活方式影响
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可能加重病 情。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表现
出现反复感染、发热、疲劳、皮肤出血等症状时 应及时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表明免疫系统受到严重影响。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白细胞水 平。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 乏症健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2.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病症?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和管理? 5. 如何有效治疗?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 缺乏症?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定义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水平。粒 细胞缺乏症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白细胞减少,主要 影响中性粒细胞。
保持良好的作息、适度锻炼,避免熬夜和过 度疲劳。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有效增强身体抵抗力。
预防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PPT课件

疑问解答
疑问解答
Q: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 A:白细胞减少症是一种血液疾 病,指体内白细胞数量低于正 常值。
疑问解答
Q:粒细胞缺乏症有哪些症状?
A:粒细胞缺乏症的症状包括感染、发热 、疲惫、头痛等。
疑问解答
Q:如何预防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 缺乏症? A: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避 免药品副作用等。对于已得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输血、骨髓移植等。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白细胞减来自症**预防与治疗**:采取健康的 生活方式,避免与药物反应有 关的食物和药物。治疗方法包 括输血、骨髓移植等。
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缺乏症
**定义**:粒细胞缺乏症是一种白细胞 减少症,指体内粒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 。 **原因**:粒细胞缺乏症的原因包括化 疗药物和骨髓不适。
粒细胞缺乏症
**预防与治疗**:采取健康的生活 方式,避免与药物反应有关的食物 和药物。治疗方法包括输血、骨髓 移植等。
预防白细胞减 少症和粒细胞 缺乏症的方法
预防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方法
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尤其注意 药品。如有药品副作用,应及时停药, 并咨询医生。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提高机体免疫 力。例如:多吃水果和蔬菜,经常运动 ,保持良好睡眠习惯等。
预防白细胞减 少症和粒细胞 缺乏症PPT课
件
目录 导言 白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缺乏症 预防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方法 疑问解答
导言
导言
本课程将介绍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 胞缺乏症的定义和原因,以及预防 和治疗的方法。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
**定义**:白细胞减少症是一种血液疾 病,指体内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 **原因**:白细胞减少症的原因包括药 物反应、化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 不适等。
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共52张PPT】

按其减少程度可分为轻度(1.
是口腔、咽部、皮肤、肺、肠道以及泌尿生殖系。 0×109/L者称为白细胞减少,因粒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绝大多数,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故白细胞减少通常是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且大多数也表现
为中性粒细胞比例的降低,因此白细胞减少通常指的是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⑸ 丙种球蛋白:不仅有利于抗感染治疗,且亦能减轻免疫因素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但其费用较高。
(三)抗感染治疗
• 对于单纯粒细胞减少而无感染的患者,一 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如患者出现发热等 感染症状,应积极查找感染部位,做血、 尿、痰或感染病灶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 敏试验,在致病菌未找出之前,就应开始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重度粒细胞减少的抗 感染治疗详见急性粒细胞缺乏。
(四)升白细胞药物
• 对于慢性白细胞减少,长期稳定,不发生反复感染者, 可观察病情变化而不需要升白细胞治疗。对白细胞较低
骨髓象检查
• 观察骨髓的增生程度,粒系各阶段及其他 细胞系的比例,以及有无白血病或肿瘤细 胞的浸润,有无巨幼细胞样变等,不同病 因及发病机制,其骨髓象亦有不同。
特殊检查
1、边缘池粒细胞测定:肾上腺素试验,促使边缘池 中性粒细胞脱落进入循环池。用以了解粒细胞是否存 在分布异常,排除假性粒细胞减少。 • 2、骨髓粒细胞储存池测定:氢化考的松试验,以鉴 别中性粒细胞正常生理性变动和慢性良性家族性粒细 胞减少及药物等引起粒细胞生成减少。 • 3、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测定:方法多种,有助于 鉴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 4、骨髓CFU-GM培养及粒细胞集落刺激活性(CSA)测 定:鉴别干细胞缺陷和体液因素异常。 • 5、粒细胞动力学及寿命测定:常用DF32P标记法,有助 于病因诊断及发病机制的分析。
细菌感染最常见,单纯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对原虫 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是口腔、咽部、皮肤、肺、肠道以及泌尿生殖系。 0×109/L者称为白细胞减少,因粒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绝大多数,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故白细胞减少通常是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且大多数也表现
为中性粒细胞比例的降低,因此白细胞减少通常指的是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⑸ 丙种球蛋白:不仅有利于抗感染治疗,且亦能减轻免疫因素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但其费用较高。
(三)抗感染治疗
• 对于单纯粒细胞减少而无感染的患者,一 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如患者出现发热等 感染症状,应积极查找感染部位,做血、 尿、痰或感染病灶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 敏试验,在致病菌未找出之前,就应开始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重度粒细胞减少的抗 感染治疗详见急性粒细胞缺乏。
(四)升白细胞药物
• 对于慢性白细胞减少,长期稳定,不发生反复感染者, 可观察病情变化而不需要升白细胞治疗。对白细胞较低
骨髓象检查
• 观察骨髓的增生程度,粒系各阶段及其他 细胞系的比例,以及有无白血病或肿瘤细 胞的浸润,有无巨幼细胞样变等,不同病 因及发病机制,其骨髓象亦有不同。
特殊检查
1、边缘池粒细胞测定:肾上腺素试验,促使边缘池 中性粒细胞脱落进入循环池。用以了解粒细胞是否存 在分布异常,排除假性粒细胞减少。 • 2、骨髓粒细胞储存池测定:氢化考的松试验,以鉴 别中性粒细胞正常生理性变动和慢性良性家族性粒细 胞减少及药物等引起粒细胞生成减少。 • 3、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测定:方法多种,有助于 鉴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 4、骨髓CFU-GM培养及粒细胞集落刺激活性(CSA)测 定:鉴别干细胞缺陷和体液因素异常。 • 5、粒细胞动力学及寿命测定:常用DF32P标记法,有助 于病因诊断及发病机制的分析。
细菌感染最常见,单纯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对原虫 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 ANC破坏或消耗过多
免疫性因素(氨基比林、布洛芬、青霉素 等)
非免疫性因素(脾亢、细菌或病毒感染)
5
3 ANC分布异常
干细胞池 分裂池
储存池
循环池 边缘池
疟疾、病毒血症、溶血情况下,ANC过多 附着于毛细血管壁
血液透析时ANC滞留于肺血管内
6
三 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表现
.
7
1 症状
可无症状,检查血象时发现 头晕、乏力、疲倦、食欲减退、发热等
非特异性症状 合并重度感染可突起畏寒、高热、周身
不适,特定感染部位症状
8
2 体格检查
咽部红肿、溃疡、坏死 口腔、鼻腔、肛门、阴道等处黏膜坏死
性溃疡 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肺部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的体征
9
四 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
未出现发热但表现出感染的症状及体征的患 者也应该如同发热的患者一样接受治疗。
19
2 病原体的分析判断
尽管G-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G+菌 仍较多见,占60% ~70% 。引起粒细 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的主 要致病菌为肠道及口腔(包括上呼吸道) 的正常菌群。见表1。
具体感染部位的病原体培养
20
表1 引起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的主要致病茵
G菌
G一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化脓链球菌 粪肠球菌/屎肠球菌 棒状杆菌属
大肠杆菌 克雷白杆菌 绿脓杆菌 肠杆菌属 沙门氏菌属 变形杆菌属 流感嗜血杆菌
21
3 抗生素的选择
单药方案:四代头孢、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等。
.
10
1 病因治疗
停用可疑药物、停止接触可疑毒物及其 它致病因素
控制感染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11
2 升粒细胞药物
促白细胞生产药(利血生、鲨肝醇、维生 素B4 、肌苷)
造血生长因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 子)
12
3 免疫抑制剂
仅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通过免疫 机制导致的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糖皮质激 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
23
表2 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生严重感染的可能性较低危险因素
中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t≥0.1×109/L 单核细胞的绝对计数t ≥0.1×109/L 心电图正常 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粒细胞缺乏的持续时间<7天 粒细胞缺乏可以在l0天内缓解 无静脉导管处感染 存在骨髓恢复的早期证据 恶性肿瘤缓解 体温高峰<39.0℃ 无神经及精神改变 无疾病表现 无腹痛 无严重的合并症
二联方案:采用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或三、 四代头孢
含万古霉素的联合治疗方案: 如患者有严重的粘膜炎,预防使用过喹诺酮类后培
养出MRSA、PRSP,明显的导管相关感染。 治疗至少3天。 治疗有效的指标是退热,有效则继续原方案3-8天。 如果无效,提示耐药菌或真菌、病毒或孢子菌感染可
24
4 抗生素的疗程
3天的抗生素治疗后未明确发现发生感染的部 位,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超过48小时,中性粒 细胞计数连续两天≥0.5×109/L,可以停用抗 生素
体温恢复正常,仍存在粒细胞缺乏,继续经静 脉或口服抗生素直至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 常
治疗7天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仍< 0.5×109/ L(根据危险因素)
能。可根据临床症状加用万古霉素或抗真菌药物。胸 片提示卡氏肺孢子菌,可选择SMZ等。
22
3 抗生素的选择
抗生素治疗的初始阶段 a.并发严重感染的风险评估(见表2) b.未发现明确的感染灶可以口服给药 c.通常静脉给药(三种方案) 抗生素治疗的延续阶段 a.初始治疗的3~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7天) b.初始治疗的3~5天内持续发热(寻找原因)
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
.
1
一 定义
成年人外周血ANC绝对计数 <2.0×109/L-ANC减少症 <0.5×109/L-ANC缺乏症
2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
3
1 ANC生成障碍
细胞毒药物、化学毒物、辐射是引起 ANC减少最常见的原因
骨髓浸润 感染和免疫异常 成熟障碍 某些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
25
26
在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原发性感染的病原体主 要是细菌,继发性感染的病原体通常是耐药菌株、酵 母菌、其它真菌和病毒。绝大多数感染相关的死亡通 常由继发感染所致。
17
六 抗生素的使用问题
.
18
1 抗生素的使用时机
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出现发热,在未明确 致病菌之前,应立即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 治疗,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15
选择性消毒方法
尽量清除病原菌而保留非致病菌。 目前常选用SMZ+多粘菌素。也可选用
诺氟沙星或环丙沙星。
16
五 粒细胞缺乏与感染
其他外源性病原菌有军团菌、产气荚膜杆菌、单核细 胞增多症李斯特菌等;另外患者还易发生结核、真菌、 寄生虫及病毒感染。
在发热患者中,48%~60%或更多的人已发生感染或 隐性感染。在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9/L的患者中 大约有10%~20%或更多的患者会发展成为败血症。
13
4 防治感染
一般措施:减少出入公共场所次数、保持 皮肤和口腔卫生、灭菌隔离、漱口、清 洁肛门、会阴部皮肤。
“消毒”:把患者体内的菌群大量杀灭, 主要是针对肠道和口腔的菌群。但目前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争议,认为其不能 提高生存率。
14
无选择性消毒方法
采用新霉素、制霉菌素等口服。美 国常用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等口服。口 腔菌群可用局部抗生素和消毒剂清除。 皮肤菌群可用皮肤消毒剂清除。但其缺 点是易选择出耐药菌株,因此应该定期 行微生物监测。
2 ANC破坏或消耗过多
免疫性因素(氨基比林、布洛芬、青霉素 等)
非免疫性因素(脾亢、细菌或病毒感染)
5
3 ANC分布异常
干细胞池 分裂池
储存池
循环池 边缘池
疟疾、病毒血症、溶血情况下,ANC过多 附着于毛细血管壁
血液透析时ANC滞留于肺血管内
6
三 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表现
.
7
1 症状
可无症状,检查血象时发现 头晕、乏力、疲倦、食欲减退、发热等
非特异性症状 合并重度感染可突起畏寒、高热、周身
不适,特定感染部位症状
8
2 体格检查
咽部红肿、溃疡、坏死 口腔、鼻腔、肛门、阴道等处黏膜坏死
性溃疡 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肺部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的体征
9
四 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
未出现发热但表现出感染的症状及体征的患 者也应该如同发热的患者一样接受治疗。
19
2 病原体的分析判断
尽管G-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G+菌 仍较多见,占60% ~70% 。引起粒细 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的主 要致病菌为肠道及口腔(包括上呼吸道) 的正常菌群。见表1。
具体感染部位的病原体培养
20
表1 引起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的主要致病茵
G菌
G一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化脓链球菌 粪肠球菌/屎肠球菌 棒状杆菌属
大肠杆菌 克雷白杆菌 绿脓杆菌 肠杆菌属 沙门氏菌属 变形杆菌属 流感嗜血杆菌
21
3 抗生素的选择
单药方案:四代头孢、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等。
.
10
1 病因治疗
停用可疑药物、停止接触可疑毒物及其 它致病因素
控制感染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11
2 升粒细胞药物
促白细胞生产药(利血生、鲨肝醇、维生 素B4 、肌苷)
造血生长因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 子)
12
3 免疫抑制剂
仅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通过免疫 机制导致的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糖皮质激 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
23
表2 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生严重感染的可能性较低危险因素
中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t≥0.1×109/L 单核细胞的绝对计数t ≥0.1×109/L 心电图正常 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粒细胞缺乏的持续时间<7天 粒细胞缺乏可以在l0天内缓解 无静脉导管处感染 存在骨髓恢复的早期证据 恶性肿瘤缓解 体温高峰<39.0℃ 无神经及精神改变 无疾病表现 无腹痛 无严重的合并症
二联方案:采用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或三、 四代头孢
含万古霉素的联合治疗方案: 如患者有严重的粘膜炎,预防使用过喹诺酮类后培
养出MRSA、PRSP,明显的导管相关感染。 治疗至少3天。 治疗有效的指标是退热,有效则继续原方案3-8天。 如果无效,提示耐药菌或真菌、病毒或孢子菌感染可
24
4 抗生素的疗程
3天的抗生素治疗后未明确发现发生感染的部 位,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超过48小时,中性粒 细胞计数连续两天≥0.5×109/L,可以停用抗 生素
体温恢复正常,仍存在粒细胞缺乏,继续经静 脉或口服抗生素直至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 常
治疗7天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仍< 0.5×109/ L(根据危险因素)
能。可根据临床症状加用万古霉素或抗真菌药物。胸 片提示卡氏肺孢子菌,可选择SMZ等。
22
3 抗生素的选择
抗生素治疗的初始阶段 a.并发严重感染的风险评估(见表2) b.未发现明确的感染灶可以口服给药 c.通常静脉给药(三种方案) 抗生素治疗的延续阶段 a.初始治疗的3~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7天) b.初始治疗的3~5天内持续发热(寻找原因)
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
.
1
一 定义
成年人外周血ANC绝对计数 <2.0×109/L-ANC减少症 <0.5×109/L-ANC缺乏症
2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
3
1 ANC生成障碍
细胞毒药物、化学毒物、辐射是引起 ANC减少最常见的原因
骨髓浸润 感染和免疫异常 成熟障碍 某些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
25
26
在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原发性感染的病原体主 要是细菌,继发性感染的病原体通常是耐药菌株、酵 母菌、其它真菌和病毒。绝大多数感染相关的死亡通 常由继发感染所致。
17
六 抗生素的使用问题
.
18
1 抗生素的使用时机
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出现发热,在未明确 致病菌之前,应立即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 治疗,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15
选择性消毒方法
尽量清除病原菌而保留非致病菌。 目前常选用SMZ+多粘菌素。也可选用
诺氟沙星或环丙沙星。
16
五 粒细胞缺乏与感染
其他外源性病原菌有军团菌、产气荚膜杆菌、单核细 胞增多症李斯特菌等;另外患者还易发生结核、真菌、 寄生虫及病毒感染。
在发热患者中,48%~60%或更多的人已发生感染或 隐性感染。在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9/L的患者中 大约有10%~20%或更多的患者会发展成为败血症。
13
4 防治感染
一般措施:减少出入公共场所次数、保持 皮肤和口腔卫生、灭菌隔离、漱口、清 洁肛门、会阴部皮肤。
“消毒”:把患者体内的菌群大量杀灭, 主要是针对肠道和口腔的菌群。但目前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争议,认为其不能 提高生存率。
14
无选择性消毒方法
采用新霉素、制霉菌素等口服。美 国常用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等口服。口 腔菌群可用局部抗生素和消毒剂清除。 皮肤菌群可用皮肤消毒剂清除。但其缺 点是易选择出耐药菌株,因此应该定期 行微生物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