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子、炒紫苏子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炒紫苏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驱风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它可以用于治疗中医学上的风寒感冒、头痛、胸肋疼痛等症状。
由于炒紫苏子的质量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制定一套炒紫苏子的质量标准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将对炒紫苏子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
炒紫苏子的外观形态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炒紫苏子应具有紫褐色,略带光泽、均匀一致的外观,并且没有明显的杂质和异味。
炒紫苏子的水分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炒紫苏子的水分含量应该在8%~12%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水分含量都会降低其品质,影响药效。
炒紫苏子的挥发油含量是评价其药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挥发油是炒紫苏子的有效成分之一,它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
炒紫苏子的挥发油含量应在0.5%~1.5%之间,低于0.5%时药性不足,高于1.5%时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炒紫苏子的残留农药量也是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
残留农药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对炒紫苏子中的残留农药进行监测和控制。
炒紫苏子的残留农药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且不能超过规定的限量。
炒紫苏子的微生物限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
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炒紫苏子变质或者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炒紫苏子的微生物限度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炒紫苏子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形态、水分含量、挥发油含量、残留农药量和微生物限度。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控制,可以确保炒紫苏子的质量,提高其药效,并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制定一套炒紫苏子的质量标准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紫苏子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xxx有限公司原料质量标准与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紫苏子1.2 汉语拼音:Zisuzi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与试剂:甲醇、紫苏子对照药材、正己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酸、三氯化铝、迷迭香酸对照品、水、3%过氧化氢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滴定液、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电子天平、硅胶G薄层板、紫外灯、烘箱、高效液相色谱仪、超声波清洗机、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7.4.1取本品横切面制片显微镜(10×10)观察组织结构特征。
7.4.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紫苏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5:2.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7.5 检查:7.5.1水分:不得过8.0%(附录15第二法)。
7.5.2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6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8)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甲酸溶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0nm。
理论板数按迷迭香酸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迷迭香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8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
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紫苏子,又称为紫苏籽或者苏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紫苏子炒制后,可以用于制作汤剂,具有疏风解表、散寒止痛、开胃等功效。
为了确保炒紫苏子汤剂的质量,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标准的研究。
一、外观特征: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外观应该为棕黑色,颗粒形态完整,无破损、霉变或异味。
二、理化指标:
1. 水分含量:根据药典规定,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水分含量应不超过12%。
2. 含挥发油量:炒紫苏子中的挥发油是其中主要有效成分,含挥发油量可作为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根据药典规定,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挥发油含量应不低于1.0%。
三、微生物指标:
1. 总菌落总数:炒紫苏子汤剂的总菌落总数应不超过1000CFU/g,以保证其微生物质量。
四、农药残留指标:炒紫苏子汤剂中的农药残留不能超过国家标准的限量,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特征、水分含量、含挥发油量、含油量、微生物指标以及农药残留指标等方面。
严格按照这些指标进行检验,可以确保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稳定,安全可靠。
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研究炒紫苏子是一种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作为中药的一种,炒紫苏子的药效和药用价值往往会受到质量的影响。
因此,研究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对于保证中药的药效和药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炒紫苏子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紫苏萜类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为紫苏醇。
该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炒紫苏子还有利尿、解毒、清热等功效。
因此,制得良好的炒紫苏子标准汤剂对于治疗一些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多个环节。
首先,需要注意炒制的温度和时间。
炒制的温度应该控制在炒锅内部温度高于150℃,但不能高于180℃。
时间应该掌握好,过长过短都会影响炒紫苏子的质量。
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之间比较恰当。
其次,需要注意炒紫苏子的保存。
炒紫苏子应该保存在干燥、密闭的容器里,并且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味道、含量等多个方面。
第一项是外观。
炒紫苏子的外观应该为棕黑色,大小均匀、形状完整、无杂质、无霉变、发霉现象。
第二项是色泽。
炒紫苏子的色泽应该为深褐色,十分重要的一点是颜色要均一。
第三项是气味。
炒紫苏子的气味应该为清香。
第四项是味道。
炒紫苏子的味道应该有一定的苦味,但不过分。
最后一项是含量。
炒紫苏子中紫苏醇的含量应该在0.02%以上,但同时含量也不能过高。
总之,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对于保证中药的药效和药用价值至关重要。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炒制的温度和时间,并且注意炒紫苏子的保存。
同时,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味道、含量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认真的把握。
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对于炒紫苏子的外观特征,应该符合以下要求:外观呈珠状,表面光滑,颜色略呈黄
褐色,无明显的色泽变化或斑点。
炒紫苏子的大小应均匀一致,无明显的断裂或破碎。
对于炒紫苏子的理化性质,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测。
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3%以下,灰分含量应在5%以下,挥发油含量应在1.5%以上,并且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成分,如芳香醇类、顺缩醇类、酚类等。
可以通过测定炒紫苏子的颗粒度、比重、杂质等指标来评估
其物理性质。
对于炒紫苏子的化学成分,应进行定量分析。
紫苏子中主要含有挥发油、脂肪油、蛋
白质、多糖和矿物质等成分。
挥发油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应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确定其主
要挥发油成分的含量。
对于炒紫苏子的微生物污染,应进行检测,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确定菌落总数、霉菌
和酵母菌的检出限度。
还需要检测炒紫苏子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确保其在一定范围
内。
炒紫苏子的质量标准还应包括其药效和安全性的评价。
可以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来评估炒紫苏子的药理作用、毒性和副作用。
还需要考虑炒紫苏子的保存和贮存条件,以
及质量控制方面的相关技术要求。
建立一套科学的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有利于提高炒紫苏子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其在临床应用和市场销售中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炒紫苏子研究提供
参考和借鉴。
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研究炒紫苏子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等功效。
炒制过程中,紫苏子的含量及质量对最终药物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对于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紫苏子作为原料。
紫苏子应选取完整、无虫蛀、无霉变的种子,颗粒饱满、色泽鲜亮,并有紫苏特有的香气。
要确保紫苏子的产地、生长环境和采收时间等因素的一致性,以减少其对炒制过程中的变异性影响。
需要制定炒制的工艺流程。
炒制紫苏子的工艺流程包括清洗、晾干、炒制等环节。
清洗环节应采用流动清洗法或浸泡清洗法,以去除杂质和表面的附着物。
晾干环节要控制晾干时间和温度,避免紫苏子吸湿或变质。
炒制环节是重中之重,应注意掌握火候、翻炒时间和炒制温度。
火候过大易使紫苏子烤焦,过小则炒制不均匀。
翻炒时间和炒制温度过长会引起紫苏子的气味挥发、颜色变暗。
在炒制环节中需严格掌握每个环节的工艺参数,以确保炒制质量的稳定性。
在炒制过程中,还需要重点研究炒紫苏子过程中的质量标准。
目前,常用的质量测定指标有含水率、挥发性成分含量、香气评定等。
含水率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应控制在10%以下。
挥发性成分含量与药物的疗效密切相关,其含量应符合国家药典中对紫苏子的规定。
紫苏子炒制后应具有特有的香气,可通过专业的气味评定方法进行判断。
还需要建立与炒紫苏子药剂的疗效相关性的评估体系。
对于紫苏子标准汤剂,应建立相应的药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如其抗氧化能力、抗炎作用等。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紫苏子标准汤剂药效与含水率、挥发性成分、香气评定等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研究对于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非常重要。
需要从原料选择、炒制工艺流程、质量测定和药效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以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为临床应用提供高质量的药物。
紫苏子工艺规程

目录2、生产工艺流程:4、质量监控:见“SCGL541301 紫苏子生产关键工序质量监控要点”。
5. 原辅料、半成品、成品质量标准。
5.1 紫苏子原料质量标准:见“ZLJS100101 原药材质量标准”。
5.2 紫苏子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见“ZLJS400101 饮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3 紫苏子成品质量标准:见“ZLJS500101 饮片成品质量标准”。
6、包材质量标准和文字说明6.1 包材质量标准:见“ZLJS300101~ZLJS300601包装材料质量标准”6.2 包装说明文字:品名:紫苏子规格:产地:重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贮藏:置干燥处生产企业:7、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7.1 生产区卫生要求:执行“CSGL00140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7.2 生产区清洁工作要求:执行“CSSOP000301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7.3 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执行“SCGL000101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规程”,7.4 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要求:执行“SCGL005701一般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规程”9、技术经济指标核算9.2包装材料物料平衡使用量+残损量+剩余量塑料袋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量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标签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数10、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10.1 员工转岗或新工上岗前均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点、质控要点及注意事项。
10.2 严格按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切忌擅改工艺和岗位操作方法,工作应严肃认真。
10.3 电机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清洁时亦不可用湿布擦拭。
在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机,以防轧手等事故发生。
10.4 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使用。
10.5 拣选、切药、干燥、筛分等产尘、产湿岗位应有除尘排湿装置。
11、劳动组织和岗位定员11.1 劳动组织11.1.1 由生产部下达生产指令,车间依此组织生产。
GC-YL-40260紫苏叶原料检验操作规程

仪器与试剂:分析天平、硅胶G薄层板、层析缸、甲醇、紫苏叶对照药材等。
方法: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干,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苏叶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水(9:0.5: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原料检验操作规程
题目:紫苏叶原药材检验操作规程
编号:TS-GC-YL-40260-02
制定人:
制定日期:2020年 月 日
版本020年 月 日
颁发部门:质 量 部
批准人:
批准日期:2020年 月 日
生效日期:2020年 月 日
目的:规范紫苏叶原药材检验操作
范围:紫苏叶原药材检验
计算公式:
V0
水分=×100%
式中: W样
W样------- 样品的重量(g)。
V0-------读取水体积(ml)。
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通则 2331)测定,不得过150mg/kg
仪器与试剂:两颈圆底烧瓶、电热套、竖式回流冷凝管、磁力搅拌器、分析天平、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氢氧化钠滴定液滴、盐酸溶液(6mol/L)等。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40%(ml/g)。
计算公式:
V0
挥发油=×100%
式中: W样
W样------- 样品的重量(g)。
V0-------读取挥发油体积(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药业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1 品名:
1.1 中文名:紫苏子炒紫苏子
1.2 汉语拼音:Zisuzi Chaozisuzi
2 代码:紫苏子炒紫苏子
3 取样文件编号:
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
5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
7 检验操作规程:
7.1 试药与试剂:甲醇、紫苏子对照药材、正己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酸、三氯化铝、迷迭香酸对照品、水、氢氧化钠滴定液、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电子天平、硅胶G薄层板、紫外灯、烘箱、高效液相色谱仪、超声波清洗机、中药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
7.4.1取本品制片显微镜(10×10)观察组织结构特征。
7.4.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紫苏子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5:2.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7.5 检查:
7.5.1水分
紫苏子:不得过8.0%(附录15第二法)。
炒紫苏子:不得过2.0%(附录15第二法)。
7.5.2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6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8)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甲酸溶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0nm。
理论板数按迷迭香酸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迷迭香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8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µl与供试品溶液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紫苏子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迷迭香酸(C18H16O8)不得少于0.25%。
炒紫苏子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迷迭香酸(C18H16O8)不得少于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