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齐国君主世系(田齐)(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合集下载

03齐国君主世系(田齐)(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03齐国君主世系(田齐)(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田齐君主世系图春秋初期,姜姓齐国为大国,最强势时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

春秋末年,军权逐渐为大臣陈氏(即田氏)所夺。

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

田和传三代到齐威王,进行改革,国力强盛,大败魏国,开始称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此后长期与秦国东西对峙。

前284年五国联合攻齐,齐被燕将乐毅攻破,从此国力衰弱。

前221年为秦所灭。

妫姓田氏,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

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

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

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

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

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齐之旧。

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

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太公田和是第一代齐侯。

太公和之孙齐桓公午临淄置稷下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

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

到威王、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

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

前353年,齐大败魏国于桂陵。

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

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

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

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

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

在孟轲劝说下,齐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

齐国实力极盛。

前301年,齐联合韩、魏国攻楚,大败之。

前298年-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

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

次年,苏秦、李兑合赵国、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

前286年,齐湣王乘宋国内乱,于是出兵灭宋。

由于齐国独自霸占宋国国土,引来其他各国不满,秦国于是与赵楚等和好,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

01三皇五帝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01三皇五帝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xx世系图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历年无确数,最少数千年。

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从7000年前至100年前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与约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

三皇五帝是中华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

三皇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

基本上,无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大致上,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为久远,时间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

历史三皇五帝属中国上古时期,距今久远,少有当时的文字实物资料流传,主要靠传说流传至今,因此这段历史对于后来的人们存在很多含糊不清之处。

由于对这一历史时期现存的资料大多和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许多事情很难判断真伪,综合史料,大致为:三皇时代处于约6000年前到4000年前,是中华文明的萌芽发展期。

历史资料表明,漫长的三皇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期,早期的女娲也常被列为三皇之一。

到五帝时代,已经是父系社会,不过女子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嫘祖等女子人物在文明发展中也有很大的贡献。

五帝时代文明是三皇时代文明的延续。

以文字为例,传说伏羲创造八卦、文字,而在黄帝时代仓颉造字,文字愈加成熟。

女娲、伏羲时代的龙崇拜,在炎黄时代进一步发展。

传说炎帝(指末代炎帝)、黄帝皆神农后裔,炎帝即神农部落首领,也是各部落联盟的首领、天子共主,当时神农部落已世衰,黄帝和伏羲(有人认为盘古即为伏羲)部落有密切的传承关系,后来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天子,为五帝之首,五帝以后即为夏、商、周时代。

五帝时代在约4000多年前,当时,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主要从事农业劳动,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并且结为联盟,最后,黄帝又征服了周边各个部落,黄帝时代华夏文明取得很大发展,华夏族由此产生,现在的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来自于此。

19中山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19中山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中山国君主世系简介中山国君主世系图中山国,春秋战国时白狄的一支——鲜虞仿照东周各诸侯国于前507年建立的国家,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

中山国当时位于赵国和燕国之间,都于顾,后迁都于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因城中有山得国名。

前406年(周威烈王二十年)为魏将乐羊第一次攻灭。

至迟到前380年左右,中山桓公复国。

中山王其间,北攻燕国,南侵赵国,国势大为强盛。

至中山王•金,屡屡遭赵国攻伐,领土大为缩小。

前296年最终为赵国所灭。

中山国君主1. 中山文公中山文公,中山国第一任君主。

在位大约10至11年。

2. 中山武公中山武公,中山国第二任君主,他为中山文公儿子,承袭中山文公的政权,在位8年。

3. 中山桓公中山桓公,中山国第三任君主,他为中山武公儿子,承袭中山武公的政权。

前406年,为魏将乐羊所灭。

约前380年左右复国,初定都于顾,后迁于灵寿,分别于前377年、前376年在房子、中人两地与赵国军队交战,于南方修筑长城以抵御赵国。

在位约30余年。

中山王即位后,追谥为桓王。

4. 中山成公中山成公,中山国第四任君主,他为中山桓公儿子,承袭中山桓公的政权,在位20余年。

中山王即位后,追谥为成王。

5. 中山王中山王綁(音cu b),中山国第五任君主,在位约18年。

他为中山成公儿子,承袭中山成公的政权,在位期间为中山国最强盛的时期,利用周边各国的矛盾以寻求生存。

并北攻燕国,南侵赵国,中山的领土大为扩张。

1978年,于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之中山王墓中,出土三件青铜器。

依据中山王綁方壶铭文记载,中山王十四年,相邦司马赒统率三军参与攻杀子之之役。

前328年,中山成公去世,其子綁继承君位,年龄大约16岁。

明年(前327年)为王耀元年,为中山国历代君主中少数可确定其纪年的君主。

称王中山国在此之前大致上是依靠着齐国,以对抗赵国的侵略。

在王綁五年(前323年),魏国公孙衍为了对抗齐、秦、楚三大强国,发起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互相称王,并互相承认双方王号。

田氏代齐——精选推荐

田氏代齐——精选推荐

⽥⽒代齐讲齐国历史,当然避不开⼀个重⼤事件——⽥⽒代齐。

从公元前1122年左右姜尚(姜太公)成为齐国开国君主之后,⼀直到公元前386年⽥⽒代齐,700多年间,齐国都是姜⽒的天下,称之为“姜齐”。

后来,异姓⽥⽒取代了姜⽒,于公元前386年被周王室正式册命为齐侯,⾃此⽥⽒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从公元前386年到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中国,这160多年的齐国被称为“⽥齐”。

所以,齐国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386年为:姜齐。

公元前386年—公元前221年为:⽥齐。

这事⼉还得从⽥⽒齐国的始祖——陈完(⽥完)说起。

陈完(前705-?)本来是陈国的公族,陈厉公妫(guī )跃之⼦,后来因躲避宫廷内乱⽽逃亡到齐国。

古代“⽥”与“陈”⾳义略同,陈完死后,他的后代改姓⽥,陈完就是⽥姓始祖,这也是“陈⽥⼀家”的由来,传⼗世⾄⽥和⽽代齐。

陈完的后裔中有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穰苴(ráng jū)、孟尝君⽥⽂、新朝皇帝王莽等。

王莽称帝后,追尊陈为齐敬王,庙号世祖。

从陈完到齐国当⼯正(春秋时期,齐、宋、鲁等国设置,为掌百⼯之官),到第五代⽥桓⼦侍齐庄公⽽得宠,⼀共122年时间。

到齐景公时代,⽥⽒就已经成为齐国的望族,在民众间有很⾼的声望。

以⾄于晏⼦在世的时候就曾预⾔今后齐国政权将被⽥⽒取代:“齐政卒归⽥⽒。

⽥⽒虽⽆⼤德,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

”后来⼜经过了100年,⽥⽒通过施⾏新政争取民⼼,武装蓄⼒掌握实⼒,逐渐成为齐国第⼀⼤望族。

从公元前455年⾄公元前386年,约69年,这段时间⽥⽒经历了襄⼦盘和庄⼦⽩⼆代,吕⽒经历了齐宣公和齐康公⼆代。

此间,⽥⽒主要是外争盟国,求⽴为侯。

同时也展开了⼀系列的军事⾏动。

⽥襄⼦去世,⼦庄⼦继⽗位,辅佐齐宣公,宣公四⼗三年(公元前413年)齐国进攻晋国,攻毁黄城,围困阳狐。

宣公四⼗五年,⽥庄⼦去世,⽥悼⼦继任齐相。

齐宣公五⼗⼀年(前公元405年),齐宣公去世,⼦吕贷⽴,是为齐康公,⽽⽥⽒的⽥悼⼦也去世,⽥和继承了他的相国官位。

春秋战国时齐国君主世系图,姜姓齐国20代32君,田氏齐国7代8君

春秋战国时齐国君主世系图,姜姓齐国20代32君,田氏齐国7代8君

春秋战国时齐国君主世系图,姜姓齐国20代32君,田氏齐国7代8君周朝齐国的始封君是姜子牙,其因克商之功,被分封到东夷强国蒲姑旧居的营丘,以震慑东夷。

因是在未开垦的草荒和盐碱之地建国,齐太公遂奉行“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政策,因地制宜的发展鱼盐业和纺织手工业,由此人民多附,齐为大国。

春秋齐国君主中最出名的当属春秋首霸齐桓公。

桓公本是齐僖公的庶子,因其哥哥齐襄公在位时朝政昏聩,纲纪松弛而引发宗室内斗,襄公被其堂兄弟公孙无知弑杀,后君位空缺,使得避居莒国的公子小白入主临淄,是为齐桓公。

而襄助桓公成就霸业的首位功臣当属管仲。

其在桓公支持下大规模整顿内政,主要措施有三:一是“相地而衰征”,就是根据田地好坏和产量多寡征收田税。

二是“叁其国而伍其鄙”,所谓“叁其国”即将国人居住区分区管理,其中的士农工商“四民”各有定所,不得杂处,亦不得随便迁徙或者变更职业;而“伍其鄙”是指将控制的“野”划分成五个“属”,建立严密的行政管理体制,规定三十家为一邑,十邑为卒,十卒为乡,三乡为县,十县就是一属。

三是加强军队建设,设三军,每军一万之众,分别由国君和上卿国、高二氏统领,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军事训练,此举直接提高了齐军战力。

但晚年的齐桓公是悲催的,据说遭禁锢病饿而亡,随后五公子争立,闹得齐国乌烟瘴气。

桓公更是横尸在床六十七日,蛆出于户,齐国霸业瞬间土崩瓦解。

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的兴起,诸侯国内卿大夫的势力亦发展壮大,如此某些诸侯国君逐渐失去了对国家的主导权,形成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现象,如鲁国三桓、晋国六卿。

而齐国则是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还要追溯到田完,田完是陈厉公之子(陈国统治区域为豫东周口一带),妫guī姓,田氏,因为避祸而寄居齐国,时为齐桓公时期。

田完四世孙田桓子侍奉齐庄公,甚得宠。

而田桓子之子田乞时,施恩德于百姓,借给百姓贷粮时用五进制的新制,还贷时却用四进制的旧制,也就是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好治宫室,厚赋重刑的齐景公,田乞借公事施私恩,故“齐之民归之如流水”。

06蔡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06蔡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xx 君主世系图为“蔡”、“祭”古音同,通用。

蔡叔所封之蔡原在祭,建都于蔡,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周朝初年,两代蔡侯接力筑城,终于建起一道古城墙。

这道有千年历史的城墙至今还存在,位于今河南郑州管城区祭城村。

三监之乱后,周公“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徙七十人从。

,, 蔡叔度既迁而死。

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驯善。

,, 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

”(《史记管蔡世家》)此为蔡国二度受封,其都邑迁往今河南省上蔡县。

春秋初年,蔡国尚出兵与鲁、宋等伐郑。

前684 年楚国利用蔡国、息国二国的矛盾,出兵俘虏蔡哀侯,将蔡国纳入楚国控制范围。

从此,在楚的压迫下蔡国深受其害。

前531 年,楚一度灭蔡,三年后蔡平侯复国,并迁都吕亭(今河南新蔡)。

前506 年蔡国曾随吴国伐楚,并攻入郢都。

前493年在楚国的逼迫下,蔡昭侯迁都州来(安徽凤台县),经五世,于前447 年再次为楚所并。

xx 君主1. x x蔡叔度,姬姓,名度,周文王第五子,周武王之弟。

西周诸侯国蔡国第一任国君,在位年大约是从武王灭商后至三监之乱期间。

周武王灭亡商朝之后,把自己的八个弟弟分封在各个地方。

叔度受封于蔡(今河南省上蔡县),建立蔡国,以监护商纣王太子武庚所统领的顽军遗民。

在周成王时,蔡叔度因不满周公旦专擅朝政,与管叔鲜、霍叔处、武庚发动了著名的三监之乱,声讨周公。

周公起兵东征,蔡叔度兵败后被流放于郭邻,卒于迁所。

周公命蔡叔度子仲继位于蔡。

2. x x蔡仲,姬姓,名胡,蔡叔度之子,蔡国第二任国君胡的父亲蔡叔度在三监之乱后被周公旦流放。

蔡叔度死后,胡改进了品行,“率德驯善”,周公旦知道后,举荐他出任鲁国的卿士。

胡使鲁国治理得很好,在周公旦的建议下,周成王把蔡地封给胡为国,是为蔡仲。

3. x x 荒蔡伯荒,姬姓,名荒,蔡仲之子,蔡国第三任国君,在位年不详。

4. x x蔡宫侯,名字失传,蔡伯荒之子,蔡国第四任国君,在位年不详。

10卫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10卫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卫国君主世系简介卫国君主世系图卫国,周朝诸侯国,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后裔。

先后建都于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

周公平定殷商故土的叛乱后,封其同母少弟康叔于卫。

康叔初封在康国(今河南禹县西北),康叔封此国号曰卫,即取旧地为名。

金文中常见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周初卫康叔遵守周公教诲,“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来贯彻周法,治理得很成功。

卫国成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

这样,卫国实际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统治。

周厉王之前,卫国的历史少见记述。

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

卫武公时一度强盛,为诸侯首领之一。

进入东周时期后,卫国由于内乱频繁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卫懿公被狄人所杀,卫也失国,仅剩五千遗民在宋、郑等国的资助下寄居于曹(河南滑县东)。

依赖齐桓公的援助,前659年迁卫于楚丘(河南浚县东),重新建国,方才得以续存,从此沦为小国。

卫文公时,国力有所恢复。

卫成公元年(前629年),卫为避狄人侵扰,又迁帝丘(河南濮阳),经百年休养生息,经济始现繁荣。

春秋晚期,卫国孙氏、宁氏专权,君臣关系不和。

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卫庄公蒯聩与卫出公辄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

进入战国,卫已衰败,夹在赵、魏、齐、楚之间茍延残喘。

前343年,魏废姬姓卫君改立卫灵公的别支后裔子南氏为卫君。

前254年,卫终于被魏国兼并,成为其附庸。

前252年,魏杀怀君改立女婿元君为卫君。

前241年,秦攻魏,把卫国原有的濮阳一带归入东郡,立姬姓后代卫君角为卫君,并将其迁到野王县(河南沁阳),卫又成了秦的附庸。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灭亡。

卫国是周诸侯国中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

卫国君主1.卫康叔卫康叔,姬姓,名封,又被称为康叔封,周武王的同母弟,获武王封畿内之康国。

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后,于前1042年在黄河和淇水之间的商朝故墟朝歌建立卫国,徙封康叔于卫。

03周朝历史简介(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03周朝历史简介(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周朝历史简介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发创建,定都酆镐(宗周);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计存在约为791年。

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封建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

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又周王室姬姓,故称为姬周,以区别于其他以周作为国号的政权。

另外,史学界通常所提到的先秦,主要指周朝,如先秦诸子中之先秦。

《国语·周语下》说:“自后稷始基,十五王而文王始平之。

”《史记·周本纪》记载,十五王为:后稷-不窋-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组绀-太王亶父-季历-文王。

上下两王皆为父子。

《周本纪》说:帝喾之妃姜嫄,履巨人迹受孕生后稷,“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

周人早期居于今山西中南部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今陕西旬邑县)。

周人早先并无“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国即是城。

他们居住稳定,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

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荤鬻戎侵袭逼迫,不得不离乡远徙。

他们历尽艰辛,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产生“周”的概念。

“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

古公亶父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

迁到周原以后,周与商有了联系,为了保障部族安全,古公亶父与中原共主的商朝建立起稳定的同盟关系,卑事商王武乙,于商的保护下积聚力量,并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系统,特别是有关于天命的上帝观念,周朝建立之后,这套上帝观念经过了周公旦的整理,成为立国的政治法理基础,进而形成了影响后代王朝数千年的“奉天承运”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国君主世系简介(田齐)田齐君主世系图田氏齐国,史称田齐,为田氏代齐后的齐国,是战国七雄之一。

春秋初期,姜姓齐国为大国,最强势时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

春秋末年,军权逐渐为大臣陈氏(即田氏)所夺。

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

田和传三代到齐威王,进行改革,国力强盛,大败魏国,开始称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此后长期与秦国东西对峙。

前284年五国联合攻齐,齐被燕将乐毅攻破,从此国力衰弱。

前221年为秦所灭。

妫姓田氏,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

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

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

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

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

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齐之旧。

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

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太公田和是第一代齐侯。

太公和之孙齐桓公午临淄置稷下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

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

到威王、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

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

前353年,齐大败魏国于桂陵。

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

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

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

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

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

在孟轲劝说下,齐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

齐国实力极盛。

前301年,齐联合韩、魏国攻楚,大败之。

前298年-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

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

次年,苏秦、李兑合赵国、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

前286年,齐湣王乘宋国内乱,于是出兵灭宋。

由于齐国独自霸占宋国国土,引来其他各国不满,秦国于是与赵楚等和好,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

湣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

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湣王子法章为齐襄王。

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单为将。

双方相持达五年。

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

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

前236年,秦王乘赵国进攻燕国之际,分两路大军攻赵,拉开了统一战的序幕。

秦国重金收买了齐丞相后胜,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使齐国即不合纵抗秦,也不加强战备。

秦国灭五国后,齐王才顿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

前221年,秦王在灭亡韩、魏、楚、燕、赵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北)。

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

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

齐国(田齐)君主(一)陈氏宗主1.田敬仲完田敬仲完(前706年-?),妫姓,陈氏,后又为田氏,名完,为陈厉公儿子。

谥号敬仲。

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

齐国田氏家族第一任首领。

陈厉公佗,为陈桓公鲍之弟。

陈桓公死,厉公佗杀陈桓公之太子免而自立。

陈厉公二年,陈完出生。

适逢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周易筮之,得卦象为:“是为观国之光,利用賔于王。

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

若在异国,必姜姓。

姜姓,太岳之后。

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陈厉公即位后,娶蔡国女子为妻。

妻子和蔡国人通奸,所以常返蔡国,厉公也常回蔡国。

桓公鲍之太子免有三弟,长为公子跃,次公子林,次公子杵臼。

前706年八月,三人怨恨厉公杀其父兄,就让蔡国人诱骗厉公并把他杀死。

陈厉公被杀后,公子林等拥公子跃为君,是为陈利公。

然利公立仅五月就去世,公子林继立,是为陈庄公。

庄公林立七年卒,弟公子杵臼立,是为陈宣公。

利公、庄公、宣公之时,公子完继续住在陈国。

宣公二十一年(前672年),陈宣公杀死太子御寇。

公子完与太子友好,恐怕受到牵连,便立即逃离陈国到齐国,事齐桓公,齐桓公欲封公子完为卿,公子完不受,只接受工正之职。

至齐国后以田为氏,为齐国田氏之祖。

陈完娶大夫国懿仲的女儿为妻,生田稚孟夷,陈完去世之后,世袭工正之职。

2.田孟夷稚田孟夷,名稚,系本作“夷孟思”,字孟夷。

齐国田氏家族第二任首领,承袭父亲田完担任田氏家族首领。

田孟夷死后,儿子田孟庄继位。

3.田孟庄湣田孟庄,名湣,一作“田孟芷”,系本作“闽孟克”,又称孟庄。

齐国田氏家族第三任首领,承袭父亲田孟夷担任田氏家族首领。

田孟庄死后,儿子文子田须无继位。

4.田文子须无田文子,名须无。

齐国田氏家族第四任首领,承袭父亲田孟庄担任田氏家族首领。

田文子是齐庄公的大夫,晋国的大夫栾逞作乱,来投奔齐国,齐庄公厚礼相待。

晏婴与田文子劝谏齐庄公不要这样,齐庄公不听。

田须无死后,儿子桓子田无宇继位。

5.田桓子无宇田桓子,名无宇,谥号桓,史称陈桓子、田桓子。

齐国田氏家族的首领之一,为田氏家族第五任首领,承袭父亲田文子担任田氏家族首领。

历仕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妻子是齐灵公和穆孟姬(鲁国叔孙侨如之女)的女儿,景公的姐姐。

前571年-前567年,田无宇随晏弱攻灭莱国。

前548年,崔杼杀害齐庄公,公子杵臼即位为景公。

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

庆封专齐政。

次年,庆舍与栾、高、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国。

田无宇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

前532年,田无宇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

其后,晏婴执政,田无宇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

田无宇死后,儿子武子田开继位。

6.田武子开田武子,名开。

齐国田氏家族第六任首领,承袭父亲田桓子担任田氏家族首领。

田武子无子,死后弟弟釐子田乞继位。

7.田僖子乞田僖子,名乞,谥僖,又称为陈僖子、陈釐子、田釐子。

齐国田氏家族第七任首领,父亲田无宇,承袭兄长田开担任田氏家族首领。

历仕齐景公、齐晏孺子、齐悼公三代。

兄长田开无嗣子,田乞得立。

田乞向百姓征收赋税时用小斗收进,赐给百姓粮食时用大斗,向百姓施以恩德,晏婴多次向齐景公进谏,齐景公却不干涉。

晏婴出使晋国,暗地里对叔向说:“齐国之政卒归于田氏矣。

”田氏的支系子孙司马穰苴因战功被任命为大司马,因田氏势力扩大而警惕的高张、国夏对齐景公说穰苴的坏话,司马穰苴被免官。

田乞立志要除掉高氏和国氏。

前490年,齐景公死后,年少的公子荼即位为齐晏孺子,高张、国夏专权。

前489年六月,田乞联合鲍牧等大夫攻击高张、国夏,十月晏孺子退位后被暗杀。

田乞拥立晏孺子异母兄公子阳生为齐悼公。

田乞担任齐国的宰相,田氏势力更加稳固。

田乞死后,儿子成子田恒继位。

8.田成子恒(常)田成子,名恒,汉朝为汉文帝刘恒避讳,称为田常。

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承袭父亲田乞担任田氏家族首领。

前485年,田成子唆使齐国大夫鲍息弑杀齐悼公,立齐简公。

田成子和阚止(又名监止,字子我)任齐国的左右相。

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政变,杀死了阚止和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就是齐平公。

之后,田恒独揽齐国大权,尽诛鲍、晏诸族。

田成子的封邑,大于齐平公能管辖的地区。

史称田成子选齐国女子身高七尺以上为姬妾,后宫以百数,而不禁宾客舍人出入后宫。

在田恒死的时候,有七十个儿子。

田恒死后,儿子襄子田盘继位。

9.田襄子盘田襄子,名盘,谥襄子。

田常之子,田白之父。

齐国田氏家族第九任首领。

田常死后,田盘代立,继续担任齐宣公相。

齐宣公三年,韩、赵、魏三晋杀智伯,并瓜分其地。

此时,田盘派其兄弟宗族担任齐国各重要城邑的大夫,并与三晋互通使节,使田氏几乎拥有整个齐国。

田襄子为相时也是田氏夺权的重要一步。

他死后,其子田白代立,继续相齐宣公。

10.田庄子白田庄子(?-前411年),名白,父为田襄子田盘,子为田悼子。

齐国田氏家族第十任首领。

在他的努力下,田氏控制了齐国的实权。

11.田悼子田悼子(?-前405年),名不详,父为田庄子田白,弟为田和。

齐国田氏家族第十一任首领。

立六年死。

(二)田齐君主12.齐太公齐太公田和(?-前384年),妫姓,田氏,名和。

父为田庄子田白,兄为田悼子。

田氏代齐以后的首位齐国国君。

前391年,田和自立为齐君。

放逐齐康公于海岛,使食一城,以奉姜姓之祀。

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以示别于姜姓齐国,史称“田氏代齐”。

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并其食邑,姜太公至此绝祀。

13.田侯剡田侯剡(?-前375年),名剡,田和之子,田齐第二位国君。

《史记》未载他的生平。

《竹书纪年》称:“齐康公五年,田侯午生。

二十二年,田侯剡立。

后十年,齐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

”可以知道田剡被田午所弑。

前374年田午即位,是为田齐桓公。

14.齐桓公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齐太公和与孝大(太)妃之子,田齐第三位国君。

当时称陈侯午(上陈下土),《竹书纪年》作田侯午,《史记》等后世史料作田齐桓公,完整谥号为孝武桓公,单字谥号为“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齐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史载桓公田午“弒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意思是说他杀了兄长田剡而自立。

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

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齐宣王时规模达到鼎盛。

扁鹊见蔡桓公(齐桓公)相传名医扁鹊曾为他看病,在起病由轻到重衍变时连劝了三次,田午因为讳疾忌医而不听,后来扁鹊再来时,现其已病入膏肓,无法医疗;扁鹊只得转身而退,并连夜逃往秦国,不久田午就病发而去世了。

《韩非子·喻老》有“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因桓公午曾迁都上蔡(今河南上蔡),所以按当时的习惯又称齐国为蔡国(蔡国原为姬姓封国,当时已经灭亡),所以齐桓公又称蔡桓公。

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而又称梁惠王,韩哀侯灭郑国后迁都于郑(今河南新郑)而韩国又称郑国,这些都是同样的例子。

15.齐威王齐威王(约前378年-前320年),名因齐,田齐桓公之子,田齐第四位国君。

出土文物作陈侯因齐(上次下月)。

齐威王在位初期,“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把政事交给卿大夫处理。

“门庭若市”的典故宰相邹忌以“城北的徐公明明比自己美,但妻子、小妾、门客都不敢说”的故事,劝齐王要纳谏。

齐王果然从善如流,一时大臣争相提出意见,宫廷门前熙熙攘攘,一年后齐国大治。

这就是成语“门庭若市”的典故。

败魏称王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王任用他,两次大败魏军,并在马陵之战射杀魏将庞涓(一说自杀),擒魏太子申。

楚威王六年(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今山东微山东北)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亦承认魏惠王,史称“会徐州相王”。

楚威王对此愤怒不已,“寝不寐,食不饱”,次年领大军伐齐,赵国、燕国两国乘机出兵攻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