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简介

合集下载

康有为简介

康有为简介

国画色彩康有为,近代启蒙思想先驱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国画色彩·人物生平·主要事迹·主要思想·人物评价·生平简介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生平简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主要思想康有为早年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儒家学说到佛学、道学,再由佛、道之学到西学的曲折过程由于坚持儒教正统,康有为有意识地摒弃了盛行于近代西方国家的某些民主观念·人物评价第一,在康有为时代,保守主义的立宪思想却不能解决中国的危机其次,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缺乏成熟的阶级力量的支持第三,康有为对西方的立宪政治缺乏价值上的深刻认识。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康有为对西学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器物”论的基础上,他还不能把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与封建的开明政治严格区分开来。

藤黄:色明黄。

用以画花卉、枝叶。

赭石色:暗棕色矿物,用做颜料雌黄:矿物名。

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

洋红:色橘红。

用以画花卉。

谢谢。

康有为

康有为

主要事迹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 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 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因慈 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1898年9月21 日凌晨,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光绪 皇帝被软禁,戊戌六君子被杀。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逃至天津,又得李提摩太 牧师协助,坐重庆号到上海海面,再由英国 领事馆职员协助在上海海面转船到香港,再 由香港逃往加拿大,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 在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十三日(1899年7月20日) 组织保皇会,又名中国维新会,鼓吹君主立 宪,反对革命。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 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
后人评价
正面: 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 导维新运动和领导戊戌变法时,体现了历史 前进的方向。 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举宪法的旗帜对封 建专制进行质疑和挑战的学者和改革家。虽 然他的改革思想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 是这并不妨碍他作为近代中国宪法思想启蒙 的第一人。
负面: 康氏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跌入了帝国主 义的圈套”,成为其“推行侵略政策的工 具”,与洋务派主张的“以夷制夷”并无二 致。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氏的政治思想倒退到 反对民权、膜拜君权的立场,最终堕落为保 皇党,成了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康有为
祝宗祈死,老眼久枯,翻幸生也有涯,卒免睹全国陆沉鱼烂之惨
西狩获麟,微言遽绝,正恐天之将丧,不仅动吾党山颓木坏之悲
生平简介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 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 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 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 合作戊戌变法,后事败,出逃。辛亥革命后,康有 为于1913年回国,定居上海辛家花园,主编《不忍》 杂志,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 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 会长。1927年3月31日去世。

康有为简介

康有为简介
法,变法失败后组织保皇会; 1917年和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失败; 1927年3月8日食物中毒身死青岛。
青衣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和“维新变法”,是1898 年发生在我国的一次向西方学习制度,把中国变成资本 主义国家的运动。代表人物有梁启超,康有为。
原因:直接原因是甲午战争失败,根本原 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
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
青衣
生平年表
1876年学习宋明理学; 1879年开始接触了解西学; 1882年逐渐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上书光绪提出变法受阻; 1895年4月发起公车上书,后失败; 1895年8月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 1898年4月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6月筹备戊戌变
青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戊 戌 六 君 子
公车上书
青衣
主要贡献
对宪法贡献:依宪治国观念的引入,主张君主 立宪提倡权力制衡,强调公民自 治,主张实行地方自治。
对文学贡献:所著的《广艺舟双楫》从理论上 全面地系统地总结碑学的一部著
作,提出“尊碑”之说;诗歌创作颇 多,政论文开创梁启超“新文体”先河。
青衣
青衣
后世评价
中国探索宪政的先驱之一 ——康有为
1,人物简介 2,生平年表 3,戊戌变法 4,主要贡献 5,后世评价 6,我的看法
青衣
人物简介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晚 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 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 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 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 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

介绍康有为生平简介

介绍康有为生平简介

人 物 生 平

1879 1882
千 才 重怀 作 原 拚 言 惊沧 山 孰 。抱 骑 叹 教 百 。海 风 卧 眼芳 万 , 江 鬼 高惊 雨 龙 中馨 灵 他 夏 狞 峰波 啸 。 战兰 从 日 杀 。 突百 青 抚 国一 , 应 祢 岂 出怪 锋 剑 成握 独 思 衡 有 诸横 长 争, 立 鲁 。 汉 山, 号 鹿纵 飞 二 陆 庭 妒唐 归 ,横 来 生 沉 思 ,衢 去 海宙 缥 。 预 贾 上痛 也 内合 缈 天 为 谊 帝哭 , 人雾 峰 龙 中 , 无万 千。 人

时 事 造 英 才
.
爱国的思想战士

“龙云远飞驾,天马自行 空。” 踌躇满志,眼界 开阔,追求言论自由, 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 色和牺牲精神。这就是 对这位革命家最好的评 价
个人贡献

历史不能重演,但不同的历史时代却可能有相似的问题。 19世纪 末、20世纪初的中国与今天一样,都处在社会政治与法制的转型 时期。因此,研究过去100年宪法思想的发展,对今天的宪法学和 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最有 影响的思想家,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他领导了中国知识界的启 蒙运动。先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其后,他以上书和进谏的 方式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康有为之前,从来 没有一个思想家敢于像康有为那样把他们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建 议和设想反复向皇帝提出。在我国历史上,他首次倡导了政治体 制上的中西结合,最早在中国提出了立宪政体,并提出了具体的 宪政方案:兴民权、设议会、进行选举和地方自治,在坚持儒家 传统和帝制的前提下,逐步学习西方的立宪经验。康有为的立宪 思想有很多保守的成份,但作为我们民族思想文化成果的组成部 分,仍然应当重视。
师夷制夷的民权思想

康有为

康有为

• 炒地产筹经费 • 为了筹集环球旅行的费用,康有为在游历考察的 同时,也从事起商业活动,做起地产生意.康有为访 问墨西哥时,当时墨西哥城正筹款修筑有轨电车,康 有为购置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地产.不就以后,这些 地产价格上扬好几倍,让他净挣10多万银元,约合今 天的700多万元人民币. • 康有为还通过撰写文章,发表演讲,进行一些公益活 动来获取经费.他的这些活动很有成效,不但化解了 自己的经济困难,还拿出很多钱来资助亲友.比如,他 每天付给梁启超和他的家人5000银元.康有为游遍 四海,历经31国,是中国近代史上到过时间各地最多, 接触各国任务最多的一个超级旅行家
变法起因
• 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 亡激发民族意识。 • 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 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 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变法内容
• 军事方面 教育改革 • 经济建设 • 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 改用西洋军事训练 。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 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 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 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 。颁发兴造枪炮 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 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 。广泛开设农 特赏章程 。筹设武备大学堂 。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 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 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 试枪炮 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 学堂 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 。颁发制器及 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 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 学生到日本游学 。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 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 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 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 命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 。倡办实业,促进生产。 鼓 期举行经济特科 设译书局 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 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程,保荐格致人才。

康有为生平简介

康有为生平简介
LOGO
3.提倡权力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 从理论上肯定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理论的合理性 。具体指出了三权分立的主要内容 :“泰西论政 ,有三权鼎 立之义。三权者 ,有议政之官 ,有行政之官 ,有司法之官也 。夫国之政体 ,犹人之身体也。议政者譬若心思 ,行政者譬 为手足 ,司法者譬如耳目 ,各守其官 ,而后体立事成。” 4.民权思想与政治观: 认为 ,人生来平等 ,同时又充满差异性 ,这些充满差异 性的人是独立的 ,有自主权 ,应当“以平等之意 ,用人立之 法” ,对此进行规范。
LOGO
局限性(无为)尽管康有为的立宪思想曾经启迪和 影响了后来的宪法理论 ,但是 ,其中却存在许多保 守主义的成分,主要表现在对君权的妥协以及对传 统的、占统治地位的以礼治国、儒法合流思想的 吸收。 过时而不适应中国发展的君主立宪思想加上缺乏 对立宪政治的深刻认识和成熟阶级力量的支持都 让他最终无法冲破时代的藩篱
LOGO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 国诏》,宣布实行新政,“变法自强”。 戊戌变法开始。正当康有为等踌躇满志的 时候,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使得戊 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前后一百零三天,又 称“百日维新”。
LOGO
客死异乡: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 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 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溥仪被 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 住的静园觐见探望。 1927年3月8日,康有为在上海做毕70大寿, 于21日抵青岛。30日晚,一位广东同乡请他吃饭 ,未终席而腹痛,翌日身死异乡。
思想
立宪思想
书学思想
提出“尊碑”之说。诗歌创作,具有 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政治论文打破 传统古文1 .依宪治国观念的引入: 第一次提出了包含限制君权意义的法律概念 ,即宪法 。他认为国家的政体可以分为专制、立宪和共和三种。在 专制政体下 ,“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 ,而立宪政 体则是“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 2 .反对专制政体 ,主张君主立宪: 认为君主权威无限“大背几何公理” ,主张“立一议 院以行政 ,并民主亦不立。”又说 ,“君臣一伦 ,亦全从人 立之法而出 ,有人立之法 ,然后有君臣。今此法权归于众 , 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 ,最有益于人道矣。”由 此 ,康有为在中国明确提出了作为资产阶级民主立宪理论 基础的身份平等观。

国学大师——康有为

国学大师——康有为
• 《康子篇》 • 《新学伪经考》(陈千秋、梁启超协 助编纂) • 《孔子改制考》 • 《春秋董氏学》 • 《日本变政考》 • 《大同书》 • 《欧洲十一国游记》
对康有为的研究
• 一、康有为研究的起步:戊戌变法时期(18951898年) • 二、康有为研究的薄弱环节:流亡海外时期 (1898-1913年) • 三、康有为研究的一片荒原:民国初年时期 (1913-1927年) • 四、改良主义理论误区:立足亍批时期(19271976年) • 五、一个先进的中国人:还历史本来面目时期 (1976年-)
谢谢
主要事迹
• A.1891年,在广州设万木草堂 ☆ • B.1895年,公车上书 ☆ • C.1895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 北京组织强学会 • D.1898年4月,与梁启超组织保国会 • E.1898年6月,戊戌变法 ☆ • F.1917年,拥立溥仪再次登基☆
万木草堂
戊戌六君子
康有为主要作品
•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研究》臧世俊著 广东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7.11 • 《维新之梦:康有为传 》何一民著 四川人民出版 社,1995.7 • 《康有为的哲学思想》 邝柏林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0.5 • 《康有为与保皇会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 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9
国学大师国学大师翟鸿燊讲座国学大师季羡林中国国学大师十大国学大师国学大师翟鸿燊当代国学大师民国国学大师国学大师刘文典之死台湾国学大师
康有为
公生南海,归之黄海,吾从公 兮上海,吾铭公兮厉沧海,文 章功业,彪炳千载。
• • •
• 康有为(1858~ 1927),又名祖诒、 字广厦、号长素,又 号明夷、更甡、西樵 山人、游存叟、天游 化人,晚年别署天游 化人,广东南海人, 人称“康南海”,清 光绪年间进士,官授 工部主事。

康有为简介2

康有为简介2

康有为简介2康有为简介22009-03-29 22:05 康有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1949 年,毛泽东在撰写《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时,谈到“自从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时候,还把康有为称作“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中的一个代表者。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

清咸丰八年二月初二(1858 年3 月19 日) ,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丹灶镇苏村敦仁里一个官宦世家,他祖父做过学博(县学教官) ,父亲做过知县。

丰衣足食的生活,使之自幼不为吃穿操心,优裕的生活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读书学习,加上他出生在书香门第教育世家之中,有博览群书、受良好传统教育的条件。

因为他是广东南海人,后来他的弟子便称他为南海先生。

康有为父亲达初早逝,从小就跟祖父赞修学习程朱(即宋朝的程颢、程颐、朱熹) 之学。

他每次诵读,过目不忘。

7 岁便通文。

18 岁时又从师于广东的一个知名理学大师朱次琦,学习3 年,以程朱理学为主,而又兼陆王(南宋陆九渊和明朝王守仁) 心学。

他博涉群学,像哲学、历史、佛学等,都有着很深的根底。

康有为生长的年代,正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最早的时代。

他受程朱理学和时世的影响,鄙弃那种繁琐考据的学风,好独立思考,并以“救世”为其大志。

光绪五年(1879 年) ,他独自到西樵山白云洞读书, 阅读了不少像《文献通考》、《经世文编》、《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等“经世致用”的书。

并专注道教和佛教的经籍研究。

其间,结识了翰林院编修番禺张鼎华,得知一些京师风气。

离开朱次琦的礼山草堂后,康有为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生活的艰难,产生了要振兴国家的思想。

后来, 他到过香港、上海等地,看到西方资产阶级治理社会很有一套,思想上颇受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探索宪政的先驱之一 ——康有为
1,人物简介 2,生平年表 3,戊戌变法 4,主要贡献 5,后世评价 6,我的看法
青 衣
人物简介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 号长素,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 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 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 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 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 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 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
对文学贡献:所著的《广艺舟双楫》从理论上 全面地系统地总结碑学的一部著
作,提出“尊碑”之说;诗歌创作颇 多,政论文开创梁启超“新文体”先河。
青 衣
青 衣
后世评价
有为:有才学、见识,思想先进是一
位有政治头脑的爱国战士。
无为:急于求成、好高骛远、认识浅短,
巴结权贵、轻视商人、忽略本质 基础而导致变法失败,言行不一。
《新学伪经考》等。
青 衣
生平年表
1876年学习宋明理学; 1879年开始接触了解西学; 1882年逐渐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上书光绪提出变法受阻; 1895年4月发起公车上书,后失败; 1895年8月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 1898年4月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6月筹备戊戌变
法,变法失败后组织保皇会; 1917年和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失败; 1927年3月8日食物中毒身死青岛。
青 衣
我的看法
1,博学多才,善于学习 2,政治思想先进,但首鼠两端
3,急功近利,欠缺谋略 4,政治形象与自身行为出入巨大
青 衣
谢谢观赏
青 衣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和“维新变 法”,是1898年发生在我国的一次向西方 学习制度,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的运 动。代表人物有梁启超,康有为。
原因:直接原因是甲午战争失败,根本原 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
青 衣
戊 戌 六 君 子公车上书青 衣Fra bibliotek主要贡献
对宪法贡献:依宪治国观念的引入,主张君主 立宪提倡权力制衡,强调公民自 治,主张实行地方自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