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729-92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0-06批准1993-05-01实施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EC 870(1988) 《远动设备和系统》。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远动终端设备(RTU)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远动终端设备一般由远动终端主机及调制解调器、远动执行屏、当地功能部件等组成。

本标准适用于微机型远动终端设备。非微机型远动终端设备和微机型转发设备亦应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42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总则

GB2423.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2423.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2423.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Fc:振动(正弦)试验方法

GB2887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

GB3047.1 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

JB616 电力系统二次电路用屏(台)通用技术条件

DL451 循环式远动规约

3 技术要求

3.1 环境条件

3.1.1 工作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5~40℃;0~45℃;

b.相对湿度:5%~95%(最大绝对湿度28g/m3);

c.大气压力:86~108kPa;66~108kPa。

3.1.2 周围环境要求

a.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存在,无剧烈振动冲击源;

b.接地电阻应符合GB 2887第8章的规定。

3.2 电源要求

3.2.1 交流电源电压为单相220V,允许偏差-15%~+10%;-10%~+15%。

3.2.2 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允许偏差±5%。

3.2.3 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5%。

3.2.4 直流电源电压允许偏差-15%~+10%;-10%~+15%(浮充供电方式)。

3.2.5 直流电源电压纹波系数小于5%。

3.2.6 不间断电源(UPS)在交流失电或电源不符合要求时,维持供电时间不少于20min。

3.3 主要设计要求

3.3.1 硬件

在设计产品时,除应满足第3.4条功能要求外,还应考虑到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性。

3.3.2 软件

软件编制一般按功能划分做到标准化、模块化、便于功能的扩充。对现场的信息参数宜编制独立的参数模块,便于在运行中修改。此外,还应配置诊断软件。

3.3.3 结构尺寸要求

设备的结构尺寸及安装尺寸应符合GB3047和JB616的要求。

3.4 功能要求

3.4.1 基本功能

a.采集并向远方发送状态量,遥信变位优先传送;

b.采集并向远方发送数字量;

c.采集并向远方发送脉冲量;

d.采集并向远方发送模拟量;

e.问答式传输方式下,被测量超越定值传送;

f.设备自调;

g.程序自恢复;

h.设备自诊断(故障诊断到插件级);

i.通道监视。

3.4.2 选配功能

a.数据总加及显示;

b.当地选测、当地功能(CRT显示及打印制表);

c.单端运行;

d.数据转换输出;

e.接收并执行遥控命令及返校;

f.信息编辑转发;

g.当地越限报警;

h.与两个主站通信;

i.事件顺序记录;

j.接收并执行遥调命令;

k.接收并执行校时命令;

l.接收并执行复归命令;

m.主、备通道自动切换。

3.5 基本性能要求

3.5.1 模拟量

a.模拟量标称值见表1;

b.模数转换总误差≤0.5%;

c.数模转换总误差≤0.5%。

3.5.2 状态量

a.输入回路采用光电隔离;

b.闭合对应二进制码“1”,断开对应二进制码“0”(指用一位码表示时);

c.状态量电压标称值见表2;

d.状态量输入电流分级见表3;

e.状态量输出电流分级见表4;

f.事件顺序记录站内分辨率≤10ms。

表1 模拟量标称值

模拟量电流源,mA电压源,V

优先采用值

0~5—0~10—4~20—-1~0~+1—-5~0~+5—-10~0~+10—

非优先采用值

0~10~1

0~2.50~5

0~200~10

-2.5~0~+2.5-1~0~+1 -20~0~+20-5~0~+5

-10~0~+10

表2 状态量电压标称值 V 状态量直流电压交流电压

优先采用值12—24—48—60—

非优先采用值

524 11048 220110

220

表3 状态量输入电流分级 mA

电流分级

状态量输入直流和交流电流值最小最大

1级15

2级510

3级1050

4级50—表4 状态量输出电流分级 A

电流分级

状态量输出

直流交流

最小最大最小最大

1级—0.1—0.2 2级0.050.50.11 3级0.10 1.00.22 4级0.25 2.50.55

3.5.3 脉冲量

a.输入回路采用光电隔离;

b.脉宽≥10ms;

c.接口电平:0~5V,0~12V,0~24V。

3.5.4 信息通道

a.传输速率:(50),(200),300,600,1200,2400bit/s;

注:括号内数字不推荐。

b.工作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c.比特差错差≤1×104;

d.接收电平:-40~0dB;

e.发送电平:0~-20dB。

3.5.5 远动规约

循环式(CDT)远动规约应符合电力行业标准DL 451。

3.5.6 遥控输出接点容量:直流110V、5A或220V、5A,24V、1A。

3.6 绝缘电阻

3.6.1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5。

3.6.2 湿热条件(温度40±2℃,相对湿度90%~95%,大气压力86~108kPa)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6。

表5

额定绝缘电压U i

V 绝缘电阻要求

U i≤60≥5(用250V兆欧表)

U i>60>5(用500V兆欧表)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U i>60V的要求。

表6

额定绝缘电压U i

V 绝缘电阻要求

U i≤60≥1(用250V兆欧表)

U i>60≥1(用500V兆欧表)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U i>60V的要求。

3.7 绝缘强度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设备的被试部分应能承受表7 中规定的50Hz交流电压1min绝缘强度的试验,无击穿与闪络现象。

试验部位为非电气连接的两个独立回路之间,各带电回路与金属外壳之间。

表7 V

额定绝缘电压U i试验电压有效值

U i≤60500

60<U i≤1251000

125<U i≤2501500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试验电压采用125V<U i≤250V的要求。

3.8 高频干扰适应能力

在正常工作大气条件下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施加3.8.1条和3.8.2条所规定的高频干扰,由电子逻辑电路组成的回路及软件程序应能正常工作。

3.8.1 高频干扰波特性

波形:衰减振荡波,包络线在3~6周期后衰减到峰值的50%;

频率:1±0.1MHz;

重复率:400次/s。

3.8.2 高频干扰电压值

3.8.2.1 下列回路按共模1kV,串模0.5kV(均指干扰发生器未与被试品连接的空载情况下的第一半波峰值)进行试验;

a.设备接于专用的稳压电源或逆变电源,从电源到设备的引线长度小于50m的电源回路;

b.不直接与电流互感器或电压互感器连接的信号输入回路;

c.引线有较好屏蔽接地的信号输入回路。

3.8.2.2 下列回路按共模2.5kV、串模1kV(均指干扰发生器在未接入被试品的空载情况下的第一半波峰值)进行试验;

a.直接接于站内公用蓄电池的直流电源回路;

b.直接与电流互感器或电压互感器连接的输入回路;

c.引线长度在50m以上又没有采取有效的屏蔽接地的输入信号回路;

d.与负载的连接线长度在50m以上的输出回路。

3.9 连续通电试验

设备完成调试后,在出厂前进行不少于72h连续稳定的通电试验,交直流电压为额定值,各项参数和性能均应符合技术要求。

3.10 振动

设备应能承受频率f≤10Hz时振幅为0.3mm及f>10~150Hz时加速度为1m/s p的振动。

3.11 可靠性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低于8760h。

4 试验方法

4.1 试验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大气条件下不应超出下列范围: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106kPa。

4.2 绝缘电阻试验

按3.6条规定对设备用相应电压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测量时间不小于5s。

在试验整机对地绝缘电阻时,应拔出装有半导体器件(光耦器件除外)的印制板。

4.3 绝缘强度

按3.7条规定用击穿电压测试仪进行绝缘强度试验。试验电压从零起始,在5s内逐渐升到规定值并保持1min,随后迅速平滑地降到零值,测试完毕断电后用接地线对被试品进行安全放电。

对额定电压为60V以下的半导体器件(光耦器件除外),在对整机进行绝缘强度试验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如拔出有关插件或短接有关电路等。

4.4 功能试验

4.4.1 基本设备

a.主站(调度端)或模拟主站设备应包括以下几部分:

双工调制解调器、通信控制器、计算机、图形终端(CRT)、打印机各一台。模拟屏根据需要配置;

b.模拟量发生器、状态信号模拟器、数字量模拟器各一套;

c.遥控执行指示器一套;

d.频率可调脉冲量输出模拟器一台;

e.512位数字电压表及电流表各一块;

f.被测RTU一套,包括RTU主机、显示终端(CRT)、打印机等。

将上述设备连接成一个一对一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并通电运行,如图1所示。

4.4.2 模数转换总误差测试

在环境温度0℃和40℃时任选一路模拟量输入,调节模拟量发生器使之依次输出-5V,

-4V,-3V,-2V,-1V,1V,2V,3V,4V,5V并用位数字电压表测量,读数记为V i,同时在RTU的打印机上分别打印出对应的输出值,记为S i,则模数转换误差E i可由(1)式求出:

(1)

式中K——标度系数;

n——模数转换二进制字长。

当模数转换范围为-5V~+5V时,满刻度值应为5V-(-5V)=10V。

总误差取E i的最大值。

4.4.3 状态量(开关量)输入测试

在状态信号模拟器上拨动任一路模拟开关,则在CRT屏幕上应观察对应遥信位的变化与拨动的开关状态相一致,重复上述试验10次以上。

4.4.4 事件顺序记录站内事件分辨率的测试

在状态信号模拟器的两路输出信号接至RTU设备任意两路状态量输入端,在状态信号模拟器上设置一个时间定值,使该定值等于3.5.2f条规定的站内分辨率。启动状态信号模拟器工作,这时除在图形终端有正确告警显示外,打印机应打印出这两个状态量的名称、状态及动作时间,其中开关动作所显示和记录的时间应符合站内分辨率的要求。重复上述试验5次以上。

4.4.5 数字量输入测试

利用数字量模拟器设置一组4位十进制数(用BCD码表示),则在显示终端或打印机上能显示或打印出对应的数字遥测量,数值与设置值相同,重复上述试验10次以上。

4.4.6 脉冲量输入测试

启动脉冲量输出模拟器,在RTU的显示终端或打印机上进行核对,该数值应与脉冲量输出模拟器的计数相一致,改变脉冲频率重做上述试验5次以上。

4.4.7 与主机通信正确性测试

RTU及主站计算机系统通电后,在主站图形终端上核对遥测数据及遥信状态。进行4.4.3条至4.4.6条测试时应在主站的图形终端上看到数据的变化及事件记录的告警显示。主站打印出的事件顺序记录应与RTU打印的事件顺序记录一致。

4.4.8 遥控测试

在主站计算机系统键盘上进行遥控操作时,遥控执行指示器应有正确指示。重复上述试验10次以上。

4.4.9 遥调模数转换总误差测试

在主站端改变遥调设置值T i,在RTU遥调输出端读得V i,遥调设置值分别取满刻度值的±18,±14,±12及±1,则遥调数模转换误差E i可由(2)式求出:

(2)

式中K——设置与输出值的转换系数;

n——数模转换的二进制字长。

总误差取E i的最大值。

4.4.10 一发两收试验

测试一发两收功能时应有两套主站设备或主站模拟设备。同时在两个主站进行4.4.3~4.4.7各条测试,均应符合功能试验要求。

4.5 低温试验

低温室的温度偏差不大于±2℃,设备在低温室内各表面与相应室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50mm。低温室以不超过1℃/min变化率降温,待温度达到0℃并稳定后开始计时,保

温2h,再使设备连续通电2h(交、直流电压均为额定值),检查设备的各种功能应正常。然后将设备断电,以不超过1℃/min的变化率升温,待低温室内温度恢复到正常温度并稳定后,将设备取出低温室进行外观检查。试验细节按GB 2423.1“试验A”进行。

4.6 高温试验

高温室的温度偏差不大于±2℃,相对湿度不超过50%(+35℃),设备在高温室内以不超过1℃/min的变化率升温,待温度达到40℃并稳定后开始计时,保温2h,再使设备连续通电2h(交、直流电压均为额定值),检查设备的各种功能应正常。然后将设备断电,以不超1℃/min 变化率降温,待高温室内温度恢复到正常温度并稳定后,将设备取出高温室进行外观检查。试验细节按GB2423.2“试验B”进行。

4.7 湿热试验

试验室的温度偏差不大于±2℃,相对湿度偏差不大于±2%,设备各表面与相应的室内壁之间最小距离不小于150mm,凝结水不得滴落到试验样品上,试验室以不超过1℃/min的变化率升温,待温度达到40℃并稳定后再加湿到90%~95%范围内,保持48h,在试验过程最后1~2h内,按3.6条规定用相应电压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测量时间不小于5s。

试验结束后,先把试验室内的相对湿度在半小时内降到75%±3%,然后在半小时内将试验室内温度恢复到正常温度并稳定后将设备取出试验室进行外观检查。试验细节按GB 2423.3“试验Ca”进行。

注:上述4.5、4.6、4.7条各项试验对不便进行整机试验的大型产品,根据GB2421可按设备技术条件中的规定对关键部件进行相应试验。

4.8 电源影响试验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按3.2条规定的参数中任选一项,当该项参数在极限内变化时(其余各项为额定值)设备应可靠工作,性能及参数符合功能要求。

4.9 抗高频干扰试验

按3.8条规定,以高频干扰发生器在被试设备处于工作状态下进行试验:

a.共模干扰试验,将干扰波加在每组输入(或输出)端子与地之间;

b.串模干扰试验,将干扰波加在被试回路端子之间。

试验时间2~2.2s,试验接线见附录A。

4.10 振动试验

根据3.10条要求,按GB2423.10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依次进行扫频试验,每轴线扫频循环20次。

4.11 运输试验

将设备置于卡车上在三级公路作200km的运输试验。

4.12 可靠性测定

对已运行设备进行质量跟踪,可靠性应符合3.11条要求。

5 检验规则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例行检验)两种。

5.1 出厂检验

5.1.1 每套设备出厂前必须由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按以下项目进行成品检验。

a.绝缘电阻;

b.绝缘强度;

c.连续通电;

d.功能检验;

e.性能测试;

f.电源影响试验;

g.外观检验。

5.2 型式检验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由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对出厂检验合格的设备进行型式检验。

5.2.1 型式检验周期

a.新产品定型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

b.大批量生产的设备(每年100台以上)每二年一次;

c.小批量生产的设备每三年一次;

d.正式生产后,如设计、工艺材料、元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f.产品长时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g.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5.2.2 型式检验抽样与复验

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任意抽取1~2台进行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各项目全部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发现有不符合技术要求的项目应分析原因,处理缺陷,对产品进行整顿后,再按全部型式检验项目检验。

5.2.3 型式检验项目与顺序

a.外观检验;

b.绝缘电阻;

c.绝缘强度;

d.电源影响;

e.抗高频干扰;

f.低温;

g.高温;

h.湿热;

i.振动;

j.运输;

k.通电试验;

l.可靠性测试。

注:上述e、h、i、l四项检验项目在产品定型时进行。

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 标志

6.1.1 每套设备应在屏、台、柜上装铭牌,铭牌上应有下列内容:

a.设备名称;

b.产品型号;

c.制造厂名称和商标;

d.出厂年月、编号。

6.1.2 外包装箱上应以不能洗刷的涂料作以下标记:

a.发货厂名、产品名称、型号及交付托运的包装箱件数;

b.收货单位名称及地址;

c.箱子总重量、外形尺寸;

d.按GB 191在箱子外面加上“防潮”、“向上”等标志。

6.2 包装

6.2.1 产品包装前的检查

a.产品的附件、备品、合格证和有关技术文件是否齐备;

b.产品外包装有无损坏;

c.产品表面有无灰尘。

6.2.2 包装的一般要求

产品应有内包装和外包装箱,插件插箱应锁紧扎牢,包装箱应有防尘、防雨、防震措施,并有吊装设施及标志。

6.3 运输

设备应适于陆运、水运(海运)或空运,运输及装卸按包装箱上的标记进行。

6.4 贮存

包装好的设备应贮存在环境温度-25~65℃,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库房内,室内无酸、碱、盐及腐蚀性、爆炸性气体,不受灰尘雨雪的侵害。

附录A

抗高频干扰试验电器

(参考件)

A1 共模高频干扰试验电路

试验电路如图A1所示,对被试设备施加额定电压的电源,当对某回路进行干扰试验时,应将电感L串入该输入(输出或电源)回路的外回路中。此处所指的外回路,是模拟3.8.2.2所指的外部回路。高频干扰波通过电容C加于设备被试回路与外壳之间,外壳应接地。

A2 串模高频干扰试验电路

试验电路如图A2所示。电源、外电路的连接与共模干扰试验相同,不同的是,干扰波加于同一组的两条回路之间。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远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能源部南京自动化研究所、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负责起草,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电力设计院、华东电业管理局参加。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祖康、陈鼎坤、朱大新、谭文恕、杨雅梁、丁国华。

基于馈线终端FTUDTUTTU的配网自动化方案完整版

基于馈线终端 F T U D T U T T U的配网 自动化方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基于馈线终端(FTU/DTU/TTU)的配网自动化方案 1、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 系统结构图 2、系统结构简介 配网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下列层次组成:配电主站、配电子站(常设在变电站内,可选配)配电远方终端(FTU、DTU、TTU等)、通信网络。 ·FTU —各类柱上开关及环网柜控制器。

·DTU —配电站、开闭所控制器。 ·TTU —配变监测装置及无功补偿控制器。 二、DAF-8000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概述 DAF-8000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是一个全开放的、面向10kV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专业软件平台,是整个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监控和管理的核心,主要负责各个区域配电子站或终端设备的实时信息采集、控制和有效管理,保证整个配电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DAF-8000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内置全面、高效可靠的FA 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快速恢复供电算法模块,适合于从简单放射状配电网络结构、手拉手环网结构到复杂网格状供电网络多点并发故障的自动故障定位、自动/手动故障隔离、自动/手动恢复供电。 DAF-8000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提供安全、可靠和方便的故障仿真模拟和闭锁功能,全在线配置、对象化建模、通讯规约全面、人机界面友好可靠。 三、DAF-8000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功能 ·配电GIS(AM/FM/GIS) ·配电生产管理功能(DMS) ·故障处理功能 ·配电高级应用软件 ·与其他系统接口 四、DAF-810柱上开关配电终端 1.产品图片

电力远动设备管理实施细则

电力远动设备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一、总则 1.电力远动是重要的行车设备,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 畅通必要的技术装备,是铁路电力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段调度对铁路电力网及行车重要负荷供电状态 实时监测和控制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2.本细则适用于段管内电力远动设备运行、管理、操作、检修、维护工作。 二、电力远动系统构成 1.电力远动系统由监控主站(调度端)、被控端(RTU)及远动通道三部分构成,与铁路电力网组成 铁路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SCADA),具备遥控、遥测、遥信、遥调等功能。 2.电力远动系统按照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原则设置, 监控主站设在段调度中心,被控端分布18个配电所、 71台箱变中。 3.监控主站的功能:由服务器、后台机、前置机等 组成,通过人机界面,完成对管内铁路电力网的变配 电所、自闭贯通线、远动箱变、行车重要负荷等被控

端的实时监控,接收及处理被控端发送的遥信、遥测、遥调等数据,对被控端设备进行遥控操作。 4.被控端:由遥控单元、遥信单元、遥测单元、电源模块等组成,完成遥测、遥信量数据采集、上传、调度端指令执行等工作。 5.远动通道:由三层路由器、交换机、光纤、光纤收发器、网线、通讯服务器等组成,主要负责数据传输工作。 三、电力远动设备分工分界 1.与通信段的分工分界 监控主站:以电力远动通信机房内3884(中兴)路 由器进线2M接口处为界,接口(含)及以下设备维护、故障处理由绥德供电段负责;接口(不含)以上设备维护、故障处理由通信段负责。 被控端:以3884路由器出线端口为界,3884路由器端口(含)及以上设备检修、维护、故障处理由西安 通信段(延安电务段)负责;3884路由器出线端口(不含)以下的被控端设备检修、维护、故障处理由 绥德供电段负责。

铁路电力线路迁改技术总结

铁路电力线路迁改技术总结 山区高速铁路的电力线路迁改通道因受地形限制而选择困难,加之山区电力短缺,线路负荷大,停电困难等因素,使电力线路迁改通道的选择显得更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对山区高速铁路电力线路迁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山区高速铁路建设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铁路电力远动的组成 一般铁路电力远动系统由远动控制主站、远动终端和通信通道三部分组成。其中,远动终端又可分为车站监控系统和变、配电所监控系统两部分。系统使用的技术涉及到铁路电力工程设计、各级电力调度管理模式、远动终端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各级远动控制主站与远动终端之间数据通信及计算机系统等多个方面及专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车站监控系统包括高压监控系统、低压监控系统。高压监控系统主要是对车站10kV变压器高压侧输入电压、输入电流的监控。它包括对输入电压值、输入电流值的监测,以及对安装于10kV电线路上的高压断路器的控制。低压监控系统主要对车站10kV变压器低压侧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的监控。它包括对输出电压值、输出电流值的监测,对低压配电盘中低压断路器的控制。 二、电力线路迁改技术要求 一是根据现行《10kV及以下架空配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5220-xx)、《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xx)中有关要求,铁路两侧征地红线及车站征地红线范围内的电力线路及电力设施,不

满足电气化铁路安全界限标准及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的电力线路需进行迁改。 二是所有迁改后的杆塔须位于铁路征地界外,平行电力线路的杆塔距高速铁路铁路最邻近股道中心的距离大于杆高加3m的要求;交叉跨越时杆塔外缘至轨道中心距离原则上大于杆塔高度,困难时应大于5m,距接触网正馈线带电部分的距离需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三是原则上按电力线路现状技术条件进行迁改,所有迁改后的电力线路原则上不提高技术标准和线路等级。 四是迁改后电力线路所采用的导线、电缆、电杆等主要材料和电力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导线应采用LGJ型钢芯铝绞线,应等于或者大于原导线截面,且不小于35mm2。 五是考虑电气化铁路的因素,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与高速铁路交叉跨越时,应采用电缆穿保护钢管过轨的方案。电力线路迁改采用电缆方式过轨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电缆应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铜芯电力电缆,电缆截面应等于或大于原导线截面,且管内不得有接头。 (2)电缆过轨应穿管保护,每处穿管采用两根钢管保护管(一根穿缆,一根备用),并在保护管两端、征地界外各设电缆井一处。保护管采用热镀锌直缝钢管,内径应不小于管内电缆外径的1.5倍,路基以下不应设置电缆接头。过轨钢管敷设长度超过40m时,钢管应做防涡流处理(顺钢管开槽)。

远动终端设备技术协议

吉林市凯赛电厂 远动终端(RTU)设备技术协议

二零一零年四月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市调度通讯所与长春华信电力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经协商就吉林市凯赛电厂RTU远动装置,达成如下协议: 1总则 1.1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吉林市凯赛电厂工程远动终端(RTU)设备,它提出了该装置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设备技术要求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假如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要求。 1.4本设备要求所使用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本设备要求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6本设备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解决。 1.7设备采纳的专利等涉及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设备报价中,供方应保证需方不再另外承担与设备专利有关的一切责

任。 1.8卖方提供的远动装置必须是高质量的设备,这些设备应是技术先进并通过相同参数两台三年以上成功运行实践证明是成熟可靠的产品。 1.9买方具有本技术规范书的最终解释权。 2工程概况 吉林凯赛电厂远动终端(RTU)设备配置容量按照电气主接线图配置,考虑一定的备用容量。 3技术要求 3.1范围 本文规定了66kV 凯赛电厂变电站远动终端(RTU)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系统配置、系统安装运行环境等指标的要求。 3.2规范性文件 GB/T 14429—93 远动设备及系统术语 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 GB2423 电工电子产品差不多环境试验规程 GB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729-92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0-06批准1993-05-01实施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EC 870(1988) 《远动设备和系统》。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远动终端设备(RTU)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远动终端设备一般由远动终端主机及调制解调器、远动执行屏、当地功能部件等组成。 本标准适用于微机型远动终端设备。非微机型远动终端设备和微机型转发设备亦应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42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总则 GB2423.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2423.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2423.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Fc:振动(正弦)试验方法 GB2887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 GB3047.1 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 JB616 电力系统二次电路用屏(台)通用技术条件 DL451 循环式远动规约 3 技术要求 3.1 环境条件 3.1.1 工作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5~40℃;0~45℃; b.相对湿度:5%~95%(最大绝对湿度28g/m3); c.大气压力:86~108kPa;66~108kPa。 3.1.2 周围环境要求 a.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存在,无剧烈振动冲击源; b.接地电阻应符合GB 2887第8章的规定。 3.2 电源要求 3.2.1 交流电源电压为单相220V,允许偏差-15%~+10%;-10%~+15%。 3.2.2 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允许偏差±5%。 3.2.3 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5%。 3.2.4 直流电源电压允许偏差-15%~+10%;-10%~+15%(浮充供电方式)。 3.2.5 直流电源电压纹波系数小于5%。 3.2.6 不间断电源(UPS)在交流失电或电源不符合要求时,维持供电时间不少于20min。 3.3 主要设计要求 3.3.1 硬件 在设计产品时,除应满足第3.4条功能要求外,还应考虑到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性。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TB10009—20XX (452 — 20XX 20XX年4月25日发布20XX 年4月25日实施 1总则 1为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统一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的技术要求,使设计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节约能源、经济合理和维修方便,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 16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h的I、\级标准轨距铁路,采用单相工频绕组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中的两相,二次侧绕组的一端接钢轨,另一端接入牵引侧母线。 单相V,结线方式,在牵引变电所设置两台双绕组单相变压器,联结成开口三角形,一次侧绕组的两个开口端和一个公共端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二次侧绕组将公共端与钢轨大地相连,两个开口端分别接入牵引侧母线。 三相V,结线方式,一台三相双绕组牵引变压器连接 成开口三角的结线方式。 2. 0. 4 三相一二相平衡牵引变压器 three phase—two phase bal—anced traction transformer 当一次侧就产生相位差90°的二相平衡电压,当二次侧两个供电臂负载平衡时,一次侧三相为对称系的牵引变压器。 5 三相牵引

变压器 three phase traction transformer 包括三相YN,dl1结线和YN,dl1,dl十字交叉结线牵引变压器。 YN,dl1结线为双绕组变压器,一次侧三相结线为Y型,分别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二次侧结线为\型,其一角和大地相连,另两角分别接入牵引侧母线。 YN,dl1,dl组成的十字交叉变压器,一次侧三相结线为Y型,二次侧dl1,dl结线的两个三角形线圈结成对顶三角形,对顶角接大地,其他各角分别接入牵引侧不同母线。 6 自稱变压器 auto—transformer 两个或多个绕组有一公共部分的变压器。 2. 0. 7 吸流变压器 booster transformer 变换比为1的变压器,其中一个绕组与接触悬挂串联,另一个绕组与绝缘回流导线串联。 2. 0. 8 并联电容补偿装置 xxpensator of paraller capacitance 并联在母线上用于提高功率因数的电容器组、放电线圈及串联电抗器等的总称。 9 分束供电 branch feeding 在枢纽的各分场中,为方便供电和检修的需要,按电化股道群不同供电分区进行供电。 2. 0. 10 电分段 sectioning

远动技术

第二章 1、远动(SCADA)系统调度端功能: (1)能完成远方操作及监视,能正确和及时地掌握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的供电系统设备运行情况,处理影响整个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事故和异常情况; (2)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存储及打印,以友好人机界面向调度员显示,转发其它系统共享。 (3)概括的说就是遥控,遥信,遥调,遥测。 调度端是SCADA系统的指挥中枢,是远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2、如何进行软硬件设计 硬件设计方法 调度端计算机硬件系统可以采用从简单的单台计算机直至多台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组成的复杂系统。相应的配置方式有: 集中式的单机或多机系统:是由一台计算机执行所有数据采集、人机联系和应用程序的功能。但是为增强可靠性,也有多机系统。所以其主要有无冗余单机系统,冗余双机系统,多机系统。 分层式的多机系统和网络式的分布系统:把各项功能进一步分散到多台计算机中去而构成的系统。其有客户/服务器结构。 软件设计方法 结构化设计方法:从整个程序出发,突出程序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利用程序结构图表达程序模块之间的关系。重点:对模块的恰当划分。 Parnas方法:在概要设计时预先估计未来生命期中可能发生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Jackson方法:建立简单清晰的模块结构,设计原则“程序结构同数据结构相对应” 采用图形或语言方式描述程序中的“顺序”、“循环”、“选择”三类控制结构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3、了解调度端的发展趋势 SCADA 系统的调度端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内容,是系统的指挥中心,其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采用高可靠性,自动化程度高的系统将是未来调度端发展的趋势。针对这一情况,在大型系统中,分布式调度端硬件结构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4、调度端是如何实现其各项功能的。 调度端实现功能主要从两个方面实现,第一是硬件,通过各类服务器,通信前置机和调度员工作站等实现硬件上功能的实现,利用通信线路完成信号传播的通路;第二是软件,利用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实现数据的处理,记录,以及人机界面的交互。 5、调度端由哪些设备构成?各完成什么功能?你想象中调度端是什么样子? (1)主机,进行数据处理,网络,设备,进程的监管 (2)调度员工作站,实施人机调度的界面 (3)通信前置机,作为调度端与执行端通信的桥梁 6.简述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在应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它管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资源,而应用软件工作的执行必须

凯赛电厂RTU技术协议精编

凯赛电厂R T U技术协议 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吉林市凯赛电厂 远动终端(RTU)设备技术协议 二零一零年四月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市调度通讯所与长春华信电力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经协商就吉林市凯赛电厂RTU远动装置,达成如下协议: 1总则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吉林市凯赛电厂工程远动终端(RTU)设备,它提出了该装置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设备技术要求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要求。 本设备要求所使用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本设备要求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设备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解决。 设备采用的专利等涉及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设备报价中,供方应保证需方不再另外承担与设备专利有关的一切责任。

卖方提供的远动装置必须是高质量的设备,这些设备应是技术先进并经过相同参数两台三年以上成功运行实践证明是成熟可靠的产品。 买方具有本技术规范书的最终解释权。 2工程概况 吉林凯赛电厂远动终端(RTU)设备配置容量按照电气主接线图配置,考虑一定的备用容量。 3技术要求 范围 本文规定了66kV 凯赛电厂变电站远动终端(RTU)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系统配置、系统安装运行环境等指标的要求。 规范性文件 GB/T 14429—93 远动设备及系统术语 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 GB24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GB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 线施工及验收规程 GB/T 6593 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测规则 GB/T 13729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730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 技术规范

目录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标准技术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环境条件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馈线终端无线通信安装位置、航插尺寸定义(参考性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 馈线终端接口定义(规范性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GB/T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 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GB/T 1952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GB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 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 51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 Q/GDW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Q/GDW 625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 2 技术要求 概述 馈线终端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箱式馈线终端和罩式馈线终端。 箱式馈线终端 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柱上等处的配电终端,外箱为箱式,按照功能分为箱式“三遥”终端和箱

标准部颁远动规约(CDT规约)

循环式远动规约(CDT)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中循环式远动规约的功能、帧结构、信息字 结构和传输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点对点的远动通道结构及以循环字节同步方式传送远动设备与系统。 本标准还适用于调度所间以循环式远动规约转发实时信息的系统。 2.引用标准 国家标准:《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 件》。 3.一般技术要求 3.1本规约采用可变帧长度、多种帧类别循环传送、变位遥信优先传送, 重要遥测量更新循环时间较短,区分循环量、随机量和插入量采用不同形式传送信 息,以满足电网调度安全监控系统对远动信息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3.2 本规约规定主站与子站间进行以下信息的传送: a.遥信 b.遥测 c.事件顺序记录(SOE) d.电能脉冲记数值 e.遥控命令; f.设定命令; g.升降命令; h.对时; i.广播命令; j.复归命令; k.子站工作状态。 3.3信息按其重要性不同的优先级和循环时间,以便实现国家标准《地区电网数据采集 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所规定的要求和指标。 3.3.1上行(子站至主站)信息的优先级排列顺序和传送时间要求如下: 3.3.1.1对时的子站时钟返回信息插入传送; 3.3.1.2变位遥信、子站工作状态变化信息插入传送,要求在1s内送到主站 3.3.1.3遥控、升降命令的返送校核信息插入传送; 3.3.1.4重要遥测安排在A帧传送,循环时间不大于3s; 3.3.1.5次要遥测安排在B帧传送,循环时间一般不大于6s; 3.3.1.6一般遥测安排在C帧传送,循环时间一般不大于20s; 3.3.1.7遥信状态信息,包含子站工作状态信息,安排在D1帧定时传送, 3.3.1.8电能脉冲计数值安排在D2帧定时传送; 3.3.1.9事件顺序记录安排在E帧以帧插入方式传送。 3.3.2下行(主站至子站)命令的优先级排列如下. 3.3.2.1召唤子站时钟,设置子站时钟校正值,设置子站时钟; 3.3.2.2遥控选择、执行、撤消命令,升降选择、执行、撤消命令,设定命令; 3.3.2.3广播命令; 3.3.2.4复归命令. 3.3.3D帧传送的遥信状态、电能脉冲计数值是慢变化量,以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循环传送。 3.3.4E帧传送的事件顺序记录是随机量,同一个事件顺序记录应分别在三个E帧内重复传送,传 送规则见4.8条。 3.3.5变位遥信和遥控、升降命令的返校信息以信息字为单位优先插入传送,连送三遍。对时的

FTU馈线终端装置

TTU---配变监测终端,专门对配变进行测控 FTU---馈线终端,对一回馈线开关进行测控 DTU---配电终端,可对一个配电站、一个环网柜、以及多条线路测控 RTU对比DTU---可将测得的状态或信号转换成可在通信媒体上发送的数据格式,它能将从中央计算机发送来得数据转换成命令,实现对设备的功能控制。 1、环网开关柜中RTU的信号采集; 2、组合式变压器中TTU的信号采集和电能测量; 3、带开关的电缆分接箱中FTU的信号采集; 4、变电器(开关所)中电流电能的测量和保护信号的采集 从设备制造水平的角度看,国内不少企业已成功地研制出能够满足配电自动化要求的产品,比如可靠的柱上真空开关、重合器、馈线开关远程式终端(FTU)、变压器测控单元(TTU)、开闭所、小区变远程终端(RTU)、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GIS)、负荷监控系统、配网管理信息计算机网络、智能式电度表及远方抄表计算机系统,以及各种数据传输设备(DCE)等。 FTU(馈线终端装置)编辑 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柱上开关FTU 馈线终端装置简称FTU(Feeder Terminal Unit),安装在10 kV馈电线路上,对柱上开关进行监控,完成遥测、遥控、遥信,故障检测功能,并与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提供配电系统运行情况和各种参数即监测控制所需信息,包括开关状态、电能参数、相间故障、接地故障以及故障时的参数,并执行配电主站下发的命令,对配电设备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快速恢复供电功能。 FTU是安装在配电室或馈线上的智能终端设备。它可以与远方的配电子站通信,将配电设备的运行数据发送到配电子站,还可以接受配电子站的控制命令,对配电设备进行控制和调节。FTU与RTU有以下区别:FTU体积小、数量多,可安置在户外馈线上,设有变送器,直接交流采样,抗高温,耐严寒,适应户外恶劣的环境;而RTU安装在户内,对环境要求高;FTU采集的数据量小,通信速率要求较低,可靠性要求较高;而RTU采集的数据量大,通信速率较高,可靠性要求高,有专用通道。

远动终端设备指示灯-引脚-拨码开关

一、各种远动终端设备指示灯 1、终端服务器(PortServer TS16): 电源灯:PWR 正常为常亮的绿灯。 运行灯:ACT 正常为闪亮的绿灯。 2、DCC500: 电源灯:+5V 正常为常亮的红灯;+12V 正常为常亮的黄灯;-12V 正常为常亮的绿灯;收发灯:

3、串口转以太网(NP311): 电源灯:Power 正常为常亮的红灯。 运行灯:Status2 正常为闪亮的绿灯。 4、以太网光Modem(7203D): 电源灯:PWR 正常为常亮的绿灯。 光纤连接灯:FXLNK/ACT 正常为闪亮的绿灯;若该灯不亮,则可能光纤中断或设备故障;若该灯常亮,则光纤链路连接正常但无收发数据。

5、串口光Modem(IES-0M3A): 电源灯:正常为常亮红灯。 收发灯:主光M的RXA(RXB)口能收到来自从光M的数据(终端)时,A(B)收灯闪绿灯。故障灯:主光M的RXA(RXB)口收不到光信号时,A(B)故障灯常亮红灯。 6、交换机: 收发灯:连接正常且有数据收发时应为绿灯闪亮,未连接或连接不正常为不亮或常亮。 7、福州振源(F305): ①电源灯(PW):正常为常亮红灯。 ②故障灯(FAULT):正常不亮。故障时亮橙灯。 ③运行灯(RUN):正常闪亮绿灯。

④网络灯(LAN):正常为常亮红灯。 ⑤链接灯(LNK):正常为闪亮绿灯。 ⑥收发灯(TX):正常为闪亮绿灯。 ⑦CAN网灯:正常为闪亮红灯。 8、南自通信服务器(PSX 600U): ①电源灯(+5V/+24V):正常为常亮绿灯。 ②MODEM灯(主/备):正常为常亮绿灯。 9、电力宽带网桥(交流220V): ①网络灯(顶部 LAN):正常为常亮绿灯。 ②信号灯(中间 PLC):正常闪亮绿灯。若有升级,则为常亮绿灯。 ③电源灯(底部 Power):正常为常亮绿灯。

TBT2831-1997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条件

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条件(TB/T 2831-1997)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远动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检验及标志、 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远动系统。 2 引用标准 GB/T 13729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730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 2887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GB 191 包装、贮运、指示、标志 3技术要求 3.1 正常工作条件 3.1.1环境温度 控制站:15~30℃;被控站:-10~45℃。 3.1.2 相对湿度 控制站:10%~75%;被控站:不大于95%。 3.1.3大气压力66~108kPa;86~108kPa。 3.1.4 周围环境要求 3.1. 4.1大气中不含有导致金属或绝缘损坏的腐蚀性气体。 3.1. 4.2周围介质不允许有严重霉菌。 3.1. 4.3 设备安装场所采取防尘措施,控制站还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3.1. 4.4 设备的接地要求参照GB 2887的有关规定。 3.1. 4.5 被控站装置安装于单相交流25kV电气化铁道附近。装置应采取有效的抗震动及防电磁干扰措施。 3.2电源条件 3.2.1 控制站 3.2.1.1 交流电源频率50Hz±2.5Hz。 3.2.1.2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畸变系数不大于5%。 3.2.1.3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为额定电压的+15%~-10%;+10%~-15%。 3.2.2 被控站 3.2.2.1 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2.5Hz。 3.2.2.2 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畸变系数不大于5%。 3.2.2.3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为额定电压的+15%~-25%。 3.2.2.4 直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为额定电压的±20%。 3.2.2.5直流电源电压波纹系数不大于5%。 3.2.3远动系统应配置不停电电源装置(UPS)。交流失电后应维持供电时间为: 控制站:不少于30min;被控站:不少于2h。 3.3系统结构、机型和主要设计要求 3.3.1 系统结构采用1:N(M:N)的集中监控方式。系统的通信规约采用问答式(Polling),其规约标准可参照电力部门的相应标准。 3.3.2机型一般采用计算机型。 3.3.3 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除要满足功能要求外,还应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性,各单元的逻辑设计应采用校验技术,留有适当的逻辑余量。控制站的主机及外设配置应有适当的备用。

主要远动终端产品生产厂家(RTU厂商)

主要远动终端产品生产厂家(RTU厂商)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搜集由gmx_1234 提供 | 2010-07-10 21:36:10楼主 6.1国外厂家(各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见附件) 1.GE Harris能源控制系统责任有限公司 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墨尔本的GE Harris能源控制系统责任有限公司,是GE动力系统集团和Harris公司的合资公司。GE Harris的主要产品包括能量管理系统(EMS)、配电管理系统(DMS)、配电自动化(DA)、变电站控制系统(SCS)、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以及远程终端单元(RTU)。主要的远动终端(rtu)产品:D10/D20/D25/D200。主要应用领域:电力自动化。GE Harris是D10/D20/D25/D200综合变电站控制系统系列产品的市场领导者。 营销网络:(1)利用通用电子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和联络机构;(2)通用电子在全国的 销售代表;(3)向中国公司出售技术进行生产,比如上海惠安系统控制有限公司。(4) 与系统集成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如深圳华力特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2.费希尔-罗斯蒙特(F-RSOEMOUNT) 费希尔-罗斯蒙特是艾默生电气公司的子公司。世界上最大的过程控制设备和系统的供应商。主要的远动终端产品:ROC产品系列包括ROC-300系列通用RTU(199l年推出)有ROC306,ROC312,ROC364这些产品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和灵活性,适用于广泛的自动控制和测量领域。还有DELTAV控制系统,可组成SCADA系统。年生产能力为150套,年生产量为50套。 中国的营销网络:(1)设立销售办事处:费希尔-罗斯蒙特公司于1985年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销售办事处。此后又陆续在中国各大城市,如上海、西安、深圳、香港等到地设立力事处。1994年又增设了成都、乌鲁木齐力事处,以方便各地的用户。(2)建立合资公司:1993年与上海自动化仪表公司合资成立的上海罗斯蒙特公司,它目前是中国仪器仪表界最大的合资企业;1992年6月与天津市自动化四厂合资成立了费希尔调节阀有限公司;又于1996年同北京远东仪表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北京远东罗斯蒙特仪表有限公司。( 3.摩托罗拉公司 摩托罗拉公司自1973年起此开始向用户捉供各种无线、有线或其他类型的SCADA糸统,至今己为用户安装了教千套系统和65000多个远程终端。摩托罗拉公司SCADA糸统应用 范围极广,从工业控制、公用事业设备、道路交通监控、农业生产到军用及民用报警控制等。摩托多拉公司SCADA糸统的所有主要部件都是由本摩托罗拉公司设计和制造,并且该公司是唯一一家能设计和制造所有通讯子系统的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独有的供应全套系统方法,能使各个部件互相匹配良好,全套系统得到优化,并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保证质量优良。每年生产RTU为2300套,主要用于本公司的SCADA系统集成。生产能力为3000套。专长领域:石油化工、给排水自动化。 另外,SIMEMS、ABB等SCADA系统提供商自己也生产RTU终端产品,但他们生产的产品主要为自身的系统集成服务。 6.2国内生产企业

cdt 循环式远动规约

循环式远动规约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中循环式远动规约的功能、帧结构、信息字 结构和传输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点对点的远动通道结构及以循环字节同步方式传送远动设备与系统。 本标准还适用于调度所间以循环式远动规约转发实时信息的系统。 2.引用标准 国家标准:《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 件》。 3.一般技术要求 3.1本规约采用可变帧长度、多种帧类别循环传送、变位遥信优先传送, 重要遥测量更新循环时间较短,区分循环量、随机量和插入量采用不同形式传送信 息,以满足电网调度安全监控系统对远动信息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3.2 本规约规定主站与子站间进行以下信息的传送: a.遥信 b.遥测 c.事件顺序记录(SOE) d.电能脉冲记数值 e.遥控命令; f.设定命令; g.升降命令; h.对时; i.广播命令; j.复归命令; k.子站工作状态。 3.3信息按其重要性不同的优先级和循环时间,以便实现国家标准《地区电网数据采集 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所规定的要求和指标。 3.3.1上行(子站至主站)信息的优先级排列顺序和传送时间要求如下: 3.3.1.1对时的子站时钟返回信息插入传送; 3.3.1.2变位遥信、子站工作状态变化信息插入传送,要求在1s内送到主站 3.3.1.3遥控、升降命令的返送校核信息插入传送; 3.3.1.4重要遥测安排在A帧传送,循环时间不大于3s; 3.3.1.5次要遥测安排在B帧传送,循环时间一般不大于6s; 3.3.1.6一般遥测安排在C帧传送,循环时间一般不大于20s; 3.3.1.7遥信状态信息,包含子站工作状态信息,安排在D1帧定时传送, 3.3.1.8电能脉冲计数值安排在D2帧定时传送; 3.3.1.9事件顺序记录安排在E帧以帧插入方式传送。 3.3.2下行(主站至子站)命令的优先级排列如下. 3.3.2.1召唤子站时钟,设置子站时钟校正值,设置子站时钟; 3.3.2.2遥控选择、执行、撤消命令,升降选择、执行、撤消命令,设定命令; 3.3.2.3广播命令; 3.3.2.4复归命令. 3.3.3D帧传送的遥信状态、电能脉冲计数值是慢变化量,以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循环传送。 3.3.4E帧传送的事件顺序记录是随机量,同一个事件顺序记录应分别在三个E帧内重复传送,传 送规则见4.8条。 3.3.5变位遥信和遥控、升降命令的返校信息以信息字为单位优先插入传送,连送三遍。对时的

(完整版)配网智能终端介绍(FTU、DTU及TTU)

FTU、DTU及TTU介绍 DTU(开闭所、环网柜智能终端) 开闭所终端设备(DTU)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 DTU一般安装在常规的开闭所(站)、户外小型开闭所、环网柜、小型变电站、箱式变电站等处,完成对开关设备的位置信号、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量等数据的采集与计算,对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实现对馈线开关的故障识别、隔离和对非故障区间的恢复供电。 配变终端设备(TTU)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Terminal Unit,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 TTU监测并记录配电变压器运行工况,根据低压侧三相电压、电流采样值,每隔1~2分钟计算一次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能、无功电能等运行参数,记录并保存一段时间(一周或一个月)和典型日上述数组的整点值,电压、电流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时间,供电中断时间及恢复时间,记录数据保存在装置的不挥发内存中,在装置断电时记录内容不丢失。配网主站通过通信系统定时读取TTU测量值及历史记录,及时发现变压器过负荷及停电等运行问题,根据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性以及负荷特性,并为负荷预测、配电网规划及事故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如不具备通信条件,使用掌上电脑每隔一周或一个月到现场读取记录,事后转存到配网主站或其它分析系统。 馈线终端设备(FTU)feeder terminal unit FTU 是装设在馈线开关旁的开关监控装置。这些馈线开关指的是户外的柱上开关,例如10kV线路上的断路器、负荷开关、分段开关等。一般来说,1台FTU 要求能监控1台柱上开关,主要原因是柱上开关大多分散安装,若遇同杆架设情况,这时可以1台FTU监控两台柱上开关。

远动终端设备技术协议书范本

市凯赛电厂 远动终端(RTU)设备技术协议 二零一零年四月

省电力市调度通讯所与华信电力成套设备,经协商就市凯赛电厂RTU远动装置,达成如下协议: 1总则 1.1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市凯赛电厂工程远动终端(RTU)设备,它提出了该装置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设备技术要求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的条文,卖方应提供本规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书要求。 1.4本设备要求所使用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本设备要求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6本设备规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解决。 1.7设备采用的专利等涉及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设备报价中,供方应保证需方不再另外承担与设备专利有关的一切责任。 1.8卖方提供的远动装置必须是高质量的设备,这些设备应是技术先进并经过相同参数两台三年以上成功运行实践证明是成熟可靠的产品。 1.9买方具有本技术规书的最终解释权。 2工程概况 凯赛电厂远动终端(RTU)设备配置容量按照电气主接线图配置,考虑一定的备用容量。

3技术要求 3.1围 本文规定了66kV 凯赛电厂变电站远动终端(RTU)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系统配置、系统安装运行环境等指标的要求。 3.2规性文件 GB/T 14429—93 远动设备及系统术语 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 GB24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GB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程GB/T 6593 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测规则 GB/T 13729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730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153 运动设备及系统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和电源 GB/1762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GB/17621.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17621.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17621.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17621.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17621.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17621.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17621.10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17621.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17621.1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电力系统远动技术----远动终端RTU概述

电力系统远动技术----远动终端RTU概述 远动终端RTU概述 一、RTU定义 "远动终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安装在发电厂、变电站的一种具有四遥远动功能的自动化设备。远动装置=远方终端=远动终端=RTU(Remote Terminal Unit)。"RTU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系统结构:调度端SCADA/EMS +远动信道+厂站端RTU)。 二、RTU发展概述 ① 60~70年代,硬件式远动装置: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的无触点远动装置WYZ 或者数字式综合远动型远动装置SZY,均属于布线逻辑式远动装置,所有功能均由逻辑电路实现,现已经基本淘汰。 ② 80年代后,软件式远动装置:基于微机原理构成的远动装置(微机远动装置),功能由软件程序实现,具有功能强、可扩充性好、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等优点,得到普及应用。 三、RTU的功能概述 "远方功能:RTU与调度中心之间通过远距离信息传输所完成的监控功能。 ① 遥测(YC,Tele-measurement):远程量测值。RTU将采集到的厂站运行参数按规约传送给调度中心(上传)。包括:P、Q、U、I、档位、温度等,容量达几十到上百个(路)。另外还包括2类特殊YC: a) 数字值(Digital Measured Value):RTU以数字量的形式直接接收后上传。如频率、水库水位等。 b) 记数脉冲(Counter Pulse):单独的采集(电路)板。主要指RTU采集的反映电能量的脉冲记数。容量可达几十路电度量。 ② 遥信(YX,Tele-indication, Tele-signalization):远程状态信号。RTU 将采集到的厂站设备运行状态按规约传送给调度中心(上传)。包括:断路器和隔离刀闸的位置信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位置信号、发电机和远动设备的运行状态等。容量达几十到几百个。 ③ 遥控(YK,Tele-command):远程命令。调度中心发给RTU的改变设备运行状态的命令。 包括:操作厂站各电压回路的断路器、投切补偿电容器和电抗器、发电机组的启停等。容量可达几十个设备。 ④ 遥调(YT,Tele-adjusting):远程调节命令。调度中心发给RTU的调整设备运行参数的命令。包括:改变变压器分接头位置(调压)、改变发电机组P 或Q的整定值(调节出力)、自动装置整定值的设定等。容量可达几个到十几个设备。 ⑤ 事故数据: a) 事件顺序记录(SOE:Sequence Of Event recording):实时检测遥信变位(YXBW)(带时标的遥信),立即记录变位时刻、变位设备序号、变位状态等组成SOE优先传送(CDT下)。 b) 事故追忆(PDR:Post Disturbance Review):冻结某时刻全网的重要的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