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_家,温馨的港湾》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_家,温馨的港湾》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家,温馨的港湾【教材分析】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养育之情,明确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现实生活中,由于独生子女在父辈、祖辈的精心照顾之下成长已经习以为常,所以有不少学生感受爱的能力有所降低,容易忽略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只把父母的关心、照顾,当成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不能从内心深处感激父母,产生孝敬父母的想法和愿望,进而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父母的不理解、疏远。

因此,要帮助学生从情感上贴近父母,心灵上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培养学生尊重、理解、热爱父母的感情,自觉地从行为上关心、体贴、照顾父母与长辈。

增强学生的家庭意识和观念,培养责任感,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学生成人。

帮助学生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应从平时的点滴生活、从学生身边最经常遇到的、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入手,让学生体会到正在发生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可信性、真实感,让其理解这种父母之爱的无私和伟大。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激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能力:增强感受父母爱的能力,力所能及地扶助父母的能力。

知识:了解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体现在抚养、教育两个方面;懂得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求是尊重、热爱、理解父母;知道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重点】为什么孝敬父母【难点】怎样孝敬父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行为习惯,真正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转变为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视频导入)公益广告《家与父母》出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二、新课学习(一)感受家(1)学生观看关于家的图片想一想:联系同学们各自的家庭生活,请你谈谈家的感觉?(2)看课件中的故事一、故事二回答:家是什么?谈谈你对家的理解和感受。

家是什么?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家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海,是航海所能依靠的岸。

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二)、合作探究---感悟父母之爱1、韩红的《天亮了》和宝贝,妈妈爱你思考:读完这些故事,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得出结论:①2、互动交流,感悟父爱母爱活动一:活动一:观看视频并并合作交流真情诉说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讲述爱的故事,回忆生活中父母浓浓的爱,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份感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家,温馨的港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家,温馨的港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家,温馨的港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认识到家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和依靠。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家庭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二、教学内容1. 家的定义和意义2. 家庭的关系和结构3. 家庭的功能和作用4. 与家人沟通的重要性5. 增进家庭和谐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家庭和谐。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如何增进家庭和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的定义、意义、功能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庭关系和结构,讨论与家人沟通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增进家庭和谐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家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家的定义、意义、功能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家庭关系和结构,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家庭。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与家人沟通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经验。

5. 总结讲解:讲解如何增进家庭和谐,提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6.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增进家庭和谐。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家的意义、家庭的关系和结构、与家人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增进家庭和谐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道德与法治》相关章节。

2. 辅助材料:家庭案例分析、与家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八、教学准备1. 准备教材和辅助材料,整理相关案例和资料。

2. 设计课堂活动和讨论题目。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讲解家的定义、意义、功能和作用,分析家庭关系和结构;第二课时讨论与家人沟通的重要性,讲解增进家庭和谐的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家,温馨的港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家,温馨的港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家,温馨的港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认识到家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和依靠。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家庭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处理家庭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二、教学重点:1. 家的意义和功能。

2. 家庭关系处理原则。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责任。

2.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家庭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家庭的不同形态,引发学生对家的思考。

2. 讲授新课:介绍家的意义、功能和家庭关系处理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关系。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家庭的思考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家庭的意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家庭概念的理解和家庭责任的认识。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家庭重要性的思考深度,以及对家庭关系处理原则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和交流,评估学生对家庭的情感态度,以及他们对家庭和谐的追求。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家庭主题的活动,如家庭摄影展、家庭故事分享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家庭。

2. 组织家庭访问活动,让学生实地了解不同家庭的生活状态,增进对家庭的责任感。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九、教学资源:1. 家庭图片和视频素材库,用于导入和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典型家庭案例库,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家庭关系处理原则的相关文献和资料,用于支持教学内容。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第1课第1框《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第1课第1框《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第1课第1框《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温馨的港湾》是鲁人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第1课第1框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是一个温馨的港湾。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家庭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的责任感不够强,对家庭的功能和结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是一个温馨的港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视家庭,关爱家人,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的责任和温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人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第1课第1框《家,温馨的港湾》。

2.课件:相关案例、图片、文字等。

3.小组讨论指南: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方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回顾对家庭的认识,提问:“你们觉得家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讨论指南,探讨家庭的责任和功能。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家的温暖,父母之爱,懂得热爱家庭,孝敬父母。

2.能力目标:增强感受家庭温暖、父母之爱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懂得孝敬父母。

学习重点孝敬父母学习难点孝敬父母学习过程【预习展示】(要求:充分思考,大胆展示。

)1.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亲,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

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于是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他悲喜交加,将女儿紧紧地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A.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B.家是好多人在一起组成的C.家是一座房子D.要想有个家,必须要有父母子女2.观察教材P3-4页图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一些描述家庭温馨场面的美妙词汇:3.回味你的家庭生活,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家庭温馨的一件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并续写下面的小诗。

家是吃住的地方;家是撒娇的地方;家是爱的地方;家是;家是。

【自学自练】(要求:自主互助,阅读思考。

)阅读并结合教材P4页正文谈一谈:我们为什么要热爱自己的家?①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地方,在这里有我们亲爱的家人,家人们相处,相互。

②家,是一个充满的地方。

③平凡的家庭小事让我们感受着家庭的和。

④家对我们而言,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是孤雁所能向往的,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是航船所能依靠的。

家,是我们温馨的。

【讨论问难】(要求:认真阅读,仔细分析)1.阅读教材P5——7页第一自然段,并结合教材P6——7页正文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①父母把子女②父母不仅从③父母对我们④孝敬父母是2.结合教材P7页正文分析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①对父母的养育之恩②孝敬父母就要③我们孝敬父母,就要【总结拓展】(要求:学以致用,指导生活)完成教材P8页情景分析,“我可以这样孝敬父母”【典题分析】(要求:认真阅读,学以致用)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在2009年寒假里,有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为父母“尽孝”。

初中道德与法治_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明确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报答父母,孝敬父母报效祖国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家的温馨,体会父母辛劳,认识母爱的伟大,继承传统美德,培养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重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难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突破措施:通过创设情境、歌曲、案例等进行形象教学,突出重难点三、教学方法及手段讨论式、启发式、情境再现式,以漫画、案例为辅助四、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五、课题:家,温馨的港湾六、教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一)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一曲动人的歌曲,勾起了我面对父母的记忆。

下面,我们共同进行孝敬父母的话题。

除了这首歌,你还知道哪些孝敬父母的歌曲?(《儿行千里》、《说句心里话》、《常回家看看》《白发亲娘》等)孝敬父母,“孝”是什么意思呢?二、专家解读。

视频对于孝敬父母怎样认识,我们听一听专家的解读。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本分,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呢?三、感恩父母1、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从第一任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学会了做事,学会了做人)父母的爱是崇高的、无私的和伟大的!深深地留在记忆里。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2、学生讲自己和父母的故事: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请讲:①父母令你最感动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②父母令你最高兴的一件事(学生相互述说,老师巡视、参与、提问)请学生讲一讲父母平凡而辛勤工作:父母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上下班?工作时间长吗?你觉得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小结:父母养育了我们,给我们伟大无私的爱。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我们该怎么孝敬父母?3、观看《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学生谈体会4、孝敬父母的公益广告和不孝敬父母的图片。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一切,并将这份感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用爱和孝敬来汇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能力增强感受父母爱的能力,力所能及地扶助父母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体现在抚养、教育两个方面;懂得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求是尊重、热爱、理解父母;知道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难点不忘父母养育恩,孝敬父母和长辈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小组讨论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语:家,多么温馨的名字!家中的温情和快乐,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似晶莹的雨露滋润着我们,又像和煦的阳光温暖着我们,使我们如田间的禾苗茁壮成长。

(二)教学活动过程:一、家,温馨的港湾(板书)1、我有一个温馨的家(板书)情境活动一:学生展示全家福的照片反映自己家庭温馨场景学生讲述: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家庭温馨的一件事(父母为你做过的事情。

)教师讲述:家,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在这里有我们亲爱的家人,家人们平等相处,相互关爱。

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家庭生活中可以说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就是那些平凡的家庭小事让我们感受着家庭生活得温馨和幸福。

家,对我们而言,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海,是航船所能依靠的岸。

读一读:(见教材P4页材料)2、不忘父母养育恩(板书)(1)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板书)情境活动二:大增的故事(见教材P5页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讲述: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蹒跚少年,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做父母的不知要在我们身上花费多少心血,倾注多少情和爱。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板书)。

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交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

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

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

初中道德与法治《家,温馨的港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家,温馨的港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家,温馨的港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认识到家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情感的寄托,是身心的依靠。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责任感,提高家庭和睦相处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家的意义和功能。

2. 如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母的爱,懂得尊重和回报。

2. 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处理家庭矛盾。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家庭幸福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

问题引导:你知道家对你的重要性吗?家给你带来了哪些温暖和快乐?2. 讲授新课第一环节:家的意义和功能讲解家的定义,阐述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分享家庭案例,让学生感受家庭和睦带来的幸福。

第二环节:家庭关系讲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

分析亲子关系中的常见问题,如代沟、沟通不畅等。

3. 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如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4. 巩固知识提问环节:让学生回答关于家庭的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的感悟,培养对家庭的热爱。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家的理解和家庭关系的处理是否有所提高。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与合作同学间的沟通协作能力。

终结性评价则是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家庭重要性的理解和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家庭调查,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文化、成员关系等,从而加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课前准备 1.收集反映家庭生活温馨场面的照片,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回顾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件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共享。 3.你是怎样认识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又是怎样做的? ★我的疑惑: (预习时)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记录下来,共同探讨。 课堂助学(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会思考,一起体验知识海洋中搏击的乐趣) 二、课堂助学 环节一:课堂导入( 13) 环节一:课堂导入(幻灯片 8-13) ☆多媒体课件循环展示若干体现家庭温馨场面的视频( 让爱驻我家》 。 《 ) /program,温馨的港湾 然后进入 环节二:预习交流展示。 环节二:预习交流展示。 【分享与交流】☆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首先,各组选派代表准备照片,向全班展示,简单介绍,用一句话表达对自己家的感受。 然后,展示活动一 (幻灯片 14-15) 活动一: 14-15) 活动一 ☆分组交流分享 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家庭温馨的一件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注: 同 时 播 放 《 让 爱 住 我 家 》 歌 曲 , 以 烘 托 气 氛 ) 。 /UPLOAD港湾,是充满亲情的地方 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是充满亲情的地方。 环节三: 探究提高环节: 环节三:师生研讨 探究提高环节: 情景感悟】 : 【情景感悟】 多媒体依次展示: 活动一: (幻灯片 16) 不 忘 父 母 养 育 恩 — ☆ 天 亮 了 的 故 事 ( 配 韩 红 的 歌 曲 视 频 ) /v/b/22830996-1629860330.html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天亮了》 故事背景 1999 年秋,广西一组游客到贵州兴义马岭河峡谷 风景区游玩,在乘坐缆车快到达山顶的时候,缆车由于超载出现故障,向山谷滑下,缆车上 30 多人其中一位幸存者是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因为其中一个家庭,在缆车下坠的时候,父母用四 只手高高托起年仅三岁的儿子,使儿子幸免于难,但小孩的父母永远却离开人世。韩红以此事 件并以小孩的口吻,创作了《天亮了》催人泪下的故事。韩红她毅然把孩子给领养了,并把这 首歌的版权收入全部捐给这个小孩。 活动二:(幻灯片 17) 播 放 暴 走 母 亲 陈 玉 荣 的 图 片 , 同 时 播 放 阎 维 文 的 歌 曲 视 频 《 母 亲 》, /v_show/id_XMzQ5MTkzODY4.html 活动三:(幻灯片 活动三:(幻灯片 19-29) :( ) 多媒体展示图片材料《 孝贤故事》 多媒体展示图片材料《古代 24 孝贤故事》图片。 /health/2005-03/08/content_2666176_1.htm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分组研讨交流感悟,从中体会 1、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2、父母不仅养育我们,还叫我们怎么做人。3、孝敬父母不仅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还是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 通过以上.四个活动突出教材重点: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从而激发孝敬父母的情感, “明 做到 理”,为下面的“践行”做好准备
板书展示总结☆
家,温馨的港湾
我有一个温馨的家,是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1.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 1.原因 2 养育我们成人 3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不忘父母养育恩 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应尽 义务
尊重父母(态度) 2.做法: 热爱父母(情感) 回报父母(行动)
环节五:达标检测( 35) 环节五:达标检测(幻灯片 35) 多媒体展示: (一)我来选择 1...... 2...... (二)材料分析… 以此巩固本课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 二 ) 多 媒 体 展 示 片 尾 ( 配 歌 曲 《 相 亲 相 爱 一 家 人 》), /xsxb/bjzy/class_site/083-2/08》与课题《家,温馨的港湾》首尾呼应,更加强调了课题: 家是温馨的港湾。 备查网址】 【备查网址】http//;http//
六、
教学反思

以往教学“家,温馨的港湾”一节,我过多关注了知识的分析与运用,虽也对学生进行“感 恩和爱心教育” ,但总感觉激不起学生的热情。总结经验教训,本节课我就以感恩父母家人教育 作为出发点,大量运用了视频、歌曲、图片和故事材料,充分利用情境教育,在情感教育中引 发思品知识的学习,学生热情高涨,使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学生在听歌曲、看 视频过程中泪流满面。也使我深深感到: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资源,不仅是有效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法,而且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增进其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不足:首先,因为大量视频和歌曲材料的运用,时间控制上做的不够精准,今后要把握好 这一点,精选材料,力求课堂效果的最优化;其次,学生课前准备的故事图片不够充分;今后 要加强指导,力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学科:思想品德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体现家庭温馨的照片料作参考,了 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迁》 、 、尊老孝亲模范张晓的故事等图片和资料,培养学生孝敬片资料,做成 PPT 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二、预习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家,温馨的港湾》 预习提纲:1、家是什么?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3、怎样回报父母?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 :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培养关心父母、 孝敬父母的积极情感。 2.知识:知道父母给予自己生命,抚育自己成人,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 是法律规定的子女应尽的义务。 3.能力:培养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父母的行为能力。 三、 教材分析 现实生活中,由于独生子女在父辈、祖辈的精心照顾下成长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学生感受 爱的能力有所下降,容易忽略父母的养育之恩,把父母的养育看做理所当然,不能从内心深处 感激父母、孝敬父母的想法和愿望,进而在行动上表现出对父母的不理解、疏远。因此,要帮 助学生从情感上贴近父母,培养学生尊重、理解、热爱父母的情感,自觉地从行动上关心、体 贴、照顾父母与长辈。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明确如何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教材重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孝敬父母的积极情感。 教材难点:培养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父母的行为习惯,真正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变为孝敬父 母的实际行动。 四、教学方法及媒体设计 教学方法及媒体设计 教学方法 【教法学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小组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自主体验、感悟、在合作中探究提升, 明理践行。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 28 张幻灯片辅助教学。做到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利用感人的视 频、歌曲《让爱住我家》《母亲》 、 《父亲》 《相亲相爱一家人》来体会家的温馨,体会父母的养 育之恩,激发孝敬父母的情感,运用大量的图片《24 孝图》12 幅、孟母三迁图、暴走母亲陈玉 蓉图、陈毅将军为母亲洗尿布材料、李四光为父母排忧解难的材料;当代“尊老孝亲模范少年” 张晓的材料。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去体会感悟家的温馨,从而更热爱自己的家及家人。 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 学校:青州市庙子初级中学 姓名:李文霞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电话:3781047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 山东省青州庙子初级中学 请提供 10教师。从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10 载,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工作兢兢 业业。对学生尽职尽责,充满爱心,教学成绩优秀。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 教学,效果显著。2009 年获得潍坊市电教优质课一等奖;山东省二等奖。2011 年获得青州市现 代教育技术教学能手称号。
感悟导入—— ——要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感悟导入——要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活动二: 践行回报】如何孝敬父母?(幻灯片 30-32) 活动二: 践行回报】如何孝敬父母?(幻灯片 30-32) 活动二 【践行回报 【 ?( 多媒体展示材料:榜样的力量-全国十大尊老孝亲的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 /01gmrb/2007让学生懂得该如何做, /01gmrb/2007-09/01/content_664228.htm 让学生懂得该如何做,从而突破 难点。 难点。 请小组讨论,然后推选一位代表扼要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个设计让未成年学生正确认 识孝敬父母的内容:不仅在物质上、经济上供给父母,更要给父母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 料。 通过学生研讨自主得出结论:孝敬父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从现 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你做到了吗?反思自己。 活动三:生活剧场——我可以这样孝敬父母( ——我可以这样孝敬父母 33) ☆活动三:生活剧场——我可以这样孝敬父母(幻灯篇 33) ※父母要出远门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在工作中遇到烦恼时,我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生病时,我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给我提出意见和建议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我还可以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以上活动,更深一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关心、体贴父母、孝敬父母。从 而实现知识到能力、情感到行动的转变,这样就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环节四:颗粒归仓: 环节四:颗粒归仓 (幻灯片 34) 本节课我的收获(让学生谈收获,归纳本课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