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到乡村──《乡下人家》教学回顾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乡下人家》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乡下人家》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乡下人家》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乡下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欣赏美景、感悟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1.感受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学会欣赏美景。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乡村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乡村美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乡村生活吗?为什么?3.引出课题:《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课文中有哪些景物描写?(2)作者为什么喜欢乡下生活?(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提升素养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乡村美景。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课后作业1.搜集有关乡村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成PPT,下节课分享。

2.拟写一篇以“我心中的乡村”为题的作文。

课后反思:1.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乡村美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精读课文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在拓展延伸环节,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在课后作业环节,我布置了搜集乡村美景的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节课让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精选5篇)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精选5篇)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精选5篇)语文《乡下人家》教学反思篇一4月28日,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1课《乡下人家》的第一课时。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下面,我来谈谈教学体会。

一、学习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

根据我的了解,我们的学生95%以上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对乡村生活缺乏了解。

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基于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读通课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文感悟,学习写法。

这一重点确立的依据是本组的编排目的及本文在组内的重要地位。

同时,这也是难点,因为我们的孩子住在城市,文中描绘的景与物大多是学生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而文章的语言看似也很平淡,那如何从陌生的景物中、从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是本课的难点。

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致辞时内化语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

乡下人家教案说课课后反思

乡下人家教案说课课后反思

一、《乡下人家教案说课课后反思》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乡下人家》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生活,珍惜自然资源的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 课文《乡下人家》的内容介绍。

2. 乡村生活的特点分析。

3. 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乡村生活的特点。

2. 教学难点:乡村生活的特点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乡村生活的特点。

2.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乡村生活的美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引入乡村生活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乡下人家》,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乡村生活的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乡村生活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实例分析:选取具体乡村生活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乡村生活的美好。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乡村生活的特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时安排:1. 授课时间:本节课计划用时40分钟。

2. 课堂活动:讲解课文内容、小组讨论等环节共用时30分钟。

3.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用时10分钟。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环节,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思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

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

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重点】如何通过对普通事物的描写来展示乡下人家的朴素,和谐,安详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本单元的导语提示: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

下面的课文,为我们描绘的就是这样的乡村生活画面。

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

提问: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

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作上记号。

2、开火车读:瓜藤棚架屋檐装饰芍药凤仙时令率领捣衣搬到归巢和谐催眠觅食鸡冠花大丽菊别有风趣天高地阔耸尾巴3、理解“时令、率领、芍药、捣衣、”理解“芍药、风仙、大丽菊”。

注意多音字“冠、率”。

4、开火车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5、学生互评朗读的情况,并回答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铅笔作上记号。

6、交流听后的感受。

引出中心句。

7、齐读中心句。

8、理解中心句的中心词“独特、迷人”: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那么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们赶快来默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并试着给这些风景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是对乡村生活的描写和表达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乡村生活的美好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乡村 生活的特点和魅力,感受乡村生活的 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乡 村的情感。
02
教学目标与实现情况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描 写乡村景色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 生动的描绘来展现乡村生活的美
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学生们对文章中的生字词 、重点语句等基础知识掌 握得比较好,能够准确理 解和运用。
文章主题理解深刻
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文章 的主题,体会到作者对乡 下人家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之情。
相关知识拓展不足
学生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 同时,对与文章相关的背 景知识、文化内涵等方面 的拓展还不够充分。
03
教学内容与方法反思
教学内容选择及组织
教学内容选择
本次教学内容的选择紧密结合了《乡下人家》这一主题,通过深入挖掘文本内 涵,选择了能够体现乡下人家生活特点、风土人情、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采用了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先引导 学生了解乡下人家的整体印象,再深入到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细节描写,使学生 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与计划
01 02 03
拓展教学内容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乡下人家》相关的背 景知识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乡村生活和社 会现实。同时,可以引入其他类似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阅读和主题探究。
创新教学方法
尝试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景模拟、实地考察 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乡村生活的魅力。同时,可 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 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024年《乡下人家》优秀教学反思(通用5篇)

2024年《乡下人家》优秀教学反思(通用5篇)

《乡下人家》优秀教学反思(通用5篇)《乡下人家》优秀教学反思1(约1292字)最近,在教学活动中,使我印象深刻的课文是《乡下人家》。

这篇__是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乡下人家朴素的景致,祥和的气氛,勤劳的生活。

这些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画。

可能是我自己也比较喜欢这种文体,对于这种生活也比较向往,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体会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也同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这篇课文我们分了两个课时进行学习。

在第一课时,学生解决了生字的识读问题,理清了__的脉络,以及了解了全文的内容。

第二课时,我准备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欣赏优美句段等手段来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

整一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概括阅读技巧,师示范如何品读。

针对我班学生“不爱说,不会说”的特点,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句段是优美的,什么样的字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于是我先跟他们概括出一些技巧,比如说,学生可以从文段中找出相关的修饰手法、关键字词、句式或词语搭配,然后细细品读,悟出内涵。

我举了一个例子,示范如何品读。

在第一自然段中,我让学生注意这个句子:“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这里用了一个“虽然……但……”的转折句以及“或……或……”的句式,我们可以从中悟到乡下人家虽然小而简但是勤劳和快乐的;从“一个个”、“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等叠音词的使用中,可以看出乡下人家的美好;再比如,“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坚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较的手法,将乡村与城市进行比较,写出了乡下人家的自然朴素与城市的威严冷漠。

然后,由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品读。

作了归纳、示范之后,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一下子就能找出很多关键的词句,而且品读得比较到位。

比如,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这个拟人句中感受到竹笋的俏皮和乡下村的勃勃生机;从“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精选15篇)《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的的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想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作者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的热爱、赞美和向往。

在本次研修中,我认真聆听了元老师的课,收获颇丰:1、围绕主线,展开教学在课堂开始之前,元老师能主动亲近学生,跟学生进行交流,为课堂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整堂课始终围绕“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一条主线来进行教学,给每一部分起小标题,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脉络十分清晰,学生也能明白整堂课学习的重点,紧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学习效果不错。

2、指导朗读,以读促悟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乡下人家的诗情画意,元老师在朗读指导上下了不少功夫。

在课堂上,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比如指名读、合作读、评价读等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最为关键的词语和句子,针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反复朗读,在朗读中领悟作者的用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到自己的知识宝库当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老师用心地将文中具有特色的内容与图片联系到一起,边读边播放,创造出一个美好安逸的乡下人家的情景,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课文内容,读出该有的情感。

3、适时评价,关注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最活跃。

在课堂当中,元老师始终以鼓励、赞赏、期待的态度对待学生,在学生朗读过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并将方法穿插其中,使学生获得表扬的同时,明白怎样朗读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恰到好处的语言,营造出了和谐、美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丰富内心的情感体验。

4、现代手段,丰富课堂虽然我们的孩子生长在乡下,由于年龄有限,也有看不到的乡下美景。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1.第一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田园生活在诗人的笔下可以是“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色彩美,可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情趣美,可以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生活美,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陈醉云去课文中感受别样的田园生活。

2.板书课题,齐读。

3.质疑课题。

(设计意图:古诗词对学生来说易记易忘,要想记得牢固,就要不停地在脑海中重现,及时复习是较好的重现方式,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作用——优化语言、优化生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带着你的疑问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做个标记。

2.同桌互相认读字词。

3.出示本课生字词,检查学习情况,随机正音。

预设:①读准平舌音“素、耸”,翘舌音“率、饰”,扩词法识记“率”,“率领、统率、率先”,归纳其字意:表示带领、带头②指导书写“率、蹲、谐”③结合语句“天边的红霞……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理解词语“和谐”的意思。

(设计意图:生字词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检查学习效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讲解难点,方能因材施教。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快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乡下人家的生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交流预设:自由自在、美好、别有风趣、诗情画意……)2.在作者心中乡下人家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板书:独特、迷人3.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指名说说看到了哪些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城市到乡村──《乡下人家》教学回顾反思
本文是关于从城市到乡村──《乡下人家》教学回顾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参观贝尔科普基地的情景。

贝尔科普基地在关外,途中经过一片庄稼地,地里种着时令蔬菜,长势正旺,放眼望去就像一块块碧绿的翡翠。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这蔬菜真新鲜,好一派田园风光!看到此情此景,孩子们的表现更让我感叹:他们大呼小叫:老师,快看!生菜居然长在这里,啊!那是我吃过的菜……是的,乡村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遥远的、陌生的。

庄稼地留给他们的印象似乎超过了科普展。

他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的兴奋,津津乐道,滔滔不绝……
因此在《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备课时,我就想应该抓住学生对乡下生活的好奇、向往,抓住田园风光的独特、迷人的特点,通过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和谐的农家画面,通过城乡对比,让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孩子从平凡的事情、普通的场面体会出的乡村生活的美。

细节的感受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中:
一、提问导入,轻松自然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什么地方?”
生:“我们生活在深圳。


师:“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深圳的特点吗?”
生:“深圳是个现代化大都市,很繁华、有许多高楼大厦……?
师:“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对城市的生活不陌生。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去体验一下另一种生活,我们一起去《乡下人家》看看,去感受一下乡村生活。

(板书课题)
(说起自己生活的环境,孩子们能够抓住城市的特点描述,如:城市的繁华、城市的高楼大厦、城市的现代化等等;提起乡下生活,孩子们眼中就流露出好奇、兴奋……在他们的脑海中就会有一个疑问:乡下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恨不得马上就去看看。

这样既轻松自然地引入了课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感受到不论上什么课,如何引入是很关键的,就像盖楼建
房,开始地基不大好,整栋房子就没法盖了。

引入得不好,整堂课就会散乱无章,犹如一盘散沙;好的引题,就如一堂课有了骨架,剩下的血、肉就看你如何去填满,想丰满圆润、想挺拔苗条、想威武强壮……都可以达到。


二、听文观景、如临其境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的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
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以这是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午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的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们在门前的树荫下边吃晚饭,便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景如梦乡……
(此刻多媒体课件起到了语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了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瓜棚月夜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


三、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⑴学生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瓜藤攀援图鲜花轮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⑵小组为单位轮渡一至六自然段:
(在这个环节上,学生能够拓展思维,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描述乡村生活,如城市里的鸡鸭生活和乡下的鸡鸭生活对比,城市的繁华、节奏快和乡下生活的质朴、悠闲得比较,但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场景时,感觉到学生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
四、品味语言,学习写法
1、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2、青、红的瓜,碧绿的藤荷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
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者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3、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4、……(品味语言,在朗读方面还要加强指导,通过读体会乡村生活的纯朴自然、富有情趣,指导前与指导后应有区别)
总之,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们对乡村生活有了更多更具体的体验,在整节课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同时也感受到学生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还要加强学生朗读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