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电学分组实验总汇
初中物理电学分组实验总汇
实验一:《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方法》
实验二:《练习使用电流表》
实验三:《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实验四:《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实验五:《练习使用电压表》
实验六:《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实验七:《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实验八:《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实验九:《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实验十:《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十一:《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十二:《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十三:《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十四:《研究磁场的方向》
实验十五:《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十六:《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
实验十七:《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实验一:《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方法》
实验器材:一号干电池2节(带电池夹和接线柱,或用其他3伏直流电源)、小灯泡2只),单刀开关3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复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概念。
2.认识要连接的电路并且检查和核对元件。认清每个元件至少有两个连接点,每个连接点导电性能要可靠。认清电源有正极和负极。单刀开关在接入电路前应放在断开的位置。导
线两端的连接部分,应露出1~2厘米的铜芯,并且铜芯的外层不能有绝缘层或氧化层,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应该清理。
3.明确导线连接到接线柱上的方法,将导线露出的铜芯,绞成一股,先弯成半圆形,再套绕到接线柱上,注意线头应沿顺时针方向,以保证在旋紧接线柱的旋钮时。导线不会被推出。接线柱的旋钮要旋得适当紧(在拉动导线时线头拉不出来即可,不要过分用力将旋钮旋得太紧)。
4.明确组成电路时,连接元件的顺序。可以按照电路图,从电源的正极开始,用导线顺次连接各元件,最后接到电源的负极。也可以从电源的负极开始,顺次连接各元件,最后接到电源的正极。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
观察电压表Leabharlann Baidu
量程:0-3V
分度值:0.1V
量程:0-15V
分度值:0.5V
电流压的使用说明
①电压表的连接方式: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压表“+”、“-”接线柱的连接方法: 让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压表,从“-” 接线柱流出电压表。 ③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待测电压值不能超过 电压表的量程 ④电压表可以直接并接在电源两极上。
1. 实验1 .串联电池组的电压与每个电池的电 压有什么关系 2. 实验2.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与每个电池的电压 有什么关系
实验3.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实验4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实验5 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灯的 亮暗
实验6 观察灯的亮暗,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实验7,若L2的灯丝断了,请观察各 电路元件的工作情况
A L1 V L2
实验8:自制水果电池 并判断水果电池的正负极
实验9 用电压表测导线的电压是多少? 反思: 讲课时想起的,有助于后续学习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及其效果
获得各 种各 样的技 能和方 法 ,以及丰 富的科 学思想 、科 学
精神和 科学态 度 。只有经过 动手 、动 脑亲 自参加 各种科 学 探究活 动,才 能更深 刻准确 地理 解和 掌握物理 科学 知识 。 物理课 内的科学探 究活动 主要包 括课 内的教 师演示 实验 、
学 生 分 组 实 验 。 在 以 往 的 教 学 中 , 教 师 往 往 更 注 重 演 示 实
学具有更好 的教学效果 。此时就没有必要采用多媒体教学 , 以避 免人力 、物力 的浪 费。多媒体 教学用 多媒体 计算机 辅 助教 学 ,是 指其作 为一种 现代化 教学手 段 的多媒体 ,主要 是 利用计 算机或 其他媒 介,解 决一些传 统教 学中不 易解决
对于 组长 的人 选可 以组 内推选 ,要 能够 带领 大家共 同完成 实验 学习 的任 务 ,学 习能 力与 责任 心并重 。对于优 等 生、 中等 生也要 考虑动 手操作 能力 ,尽 力做到 文化知识 与操 作 能力相结合 ,从而顺利完成整个实验操作过程 。 在 实验 时,应是 一人 为主 ,其 他人 为辅 ,轮 流为 主, 让每个学生都有亲 自动手参与的机会 。 但 多为优 等生 先做, 其他 学生观 摩,然后 顺序进 行 。在 实验 中会 有一些 动手 能
1学生分组
对 于学 生实验 大都 要进行 分组 。科 学合理 的分组 建立 在对 学生 的基础 知识水 平、动手 操作 能力、 自我控制 能力 的充 分 了解和 掌握 的基础之 上 。一般 情况 下,要优 等生 、 中等生 、学 困生 交叉分 组,避 免有 的组都是 优等 生,而有
初中物理实验的拓展
初中物理实验的拓展
一、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拓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对可操作性强的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近几年来,我校由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的实验有:1.酒精灯的火焰温度。
主要器材有酒精灯、牙签和打火机。学生通过亲自摆放牙签,观察牙签的烧焦程度,判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学生亲眼看见被火焰燃烧的牙签是中间不焦两边焦,说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比内焰温度高。
2.碘的升华与凝华。
主要器材有碘锤、酒精灯、打火机、水和滴管。学生亲眼观察到加热前的碘锤里的碘是颗粒状,是固态,在加热过程中,看到了碘锤里充满着紫色的碘蒸气,而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通过在碘锤的一端滴加水,看到加水的一端玻璃壁内出现碘颗粒,碘锤内紫色蒸气消失,这个过程中也没有出现液态的碘。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清楚地明白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亲自动手亲自实验,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实验现象观察的更加仔细真切,通过亲自体验,加深了对实验现象的印象,对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出来的实验结果理解得更加深刻明晰。
二、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改进,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实验和呈现实验效果
通过对实验器材的改进和废物利用,有利于更好地准备实验、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和改善实验效果。比如说: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拿废电池代替棋子,可以使废电池二次使用,还节约了买棋子的成本,一举两得。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拿F光源代替蜡烛,一方面避免了蜡油滴在桌面污染桌面,另一方面F光源能清晰地看出成正立倒立的像,不仅仅是上下正立倒立,还有左右正立倒立也一目了然,更好地呈现了实验效果。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课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课
分组实验不同于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它是在一定的教学范围内由教师指导,必须是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并不是真的让学生参与到科学实验中去,也不是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做复杂的科学实验,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创设情景、巩固“双基”;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严谨而科学的治学精神;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促进知识深化的需要。
一、注重分组成员搭配
学生分组实验容易形成有的人干、有的人不干、有的人看的涣散局面,如果管理不当还会出现乱哄哄的局面。怎么才能做到“活而不乱”,也就是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动脑动手,有秩序地进行实验呢?分组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考虑优差生的组合、男女生的比例、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为了使大家能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突出实验的训练性、从客观上减少“旁观者”,在实验器材允许的情况下,实验分组人数应尽可能少,两人一组或最好有些实验一人一组。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班的办法,增加教师上课次数,而学生上课次数并不增加。这样能给观察、操作、独立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其它动作以及打闹的现象自然会减少。此外要培养好实验小组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协助教师指导好本组的其他学生,使教师能集中精力辅导其他学生。
二、要求学生预习实验
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和其他科目的教学预习一样,要布置预习提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例如,可采用提问检查,进实验室前检查笔记等形式;也可以权力下放到小组长,由他们检查后汇报。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办法。虽然耗时但这样要求几次就逐步走向正规了。我们的物理实验做起来就更轻松,高效了。例如我在进行声现象的第一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备课时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做了如下的调整:
初中物理试验目录八年级上应做分组演示实验
初中物理试验目录八年级上应做分组、演示实验:
初中物理试验目录
物理实验
八年级上应做分组、演示实验:
苏教版
引言: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
活动:1、哪一支蜡烛先灭
器材:玻璃罩、蜡烛
活动:2、分组:探究磁铁隔着不同材料对铁钉吸引的变化
器材:磁铁、细线、铁钉、各种金属片、塑料片、纸、硬币、玻璃、布、海绵等
拓展活动:哪来的气泡
器材:水槽、注射器
第一章:声现象
活动:1、分组:探究声音的产生
器材:树叶、吉它、口琴、音等各种乐器,
活动: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空气、真空中传播
器材:衣架、细绳、水槽、石块、电子钟、玻璃钟罩、抽气机、泡沫塑料
活动:3、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器材:音、乒乓球、
活动:4、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器材:卡片、木梳、钢尺
活动:5、辨别声音
器材:各种乐器、
活动:6、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器材:卷尺、小铜锣和小槌、数字式秒表、温度计
活动:7、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器材:闹钟、纸盒、泡沫塑料盒
活动:8、测一测你听觉的顺序范围
器材:音频发生器和扬声器一台
拓展活动:探究影响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
器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弦乐器、四根长约1米粗细相同的尼龙线,一根长短\粗细与尼龙线相同的钢丝,直尺一把,纸杯两只,质量相同的弹子若干
第二章:物态变化
活动:1、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器材: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冰块活动:2、分组:练习使用温度计器材:温度计、烧杯冰块、水、热水活动:3、观察蒸发现象器材:温度计、酒精活动:4、分组:观察水的沸腾器材: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秒表、铅笔、热水活动:5、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器材:圆锥瓶、蒸发皿、烧杯、温水、冰块活动:6、探究冰、松
浅谈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物理现象和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下
面我们来浅谈一下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一些特点和优势。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实验仪器、观察
实验现象和数据,能够获得直接的物理实践经验,提高他们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这
种直观和实践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
要亲自进行实验操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实验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的
分析,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学会提出问题、做出预测和推理推断。实验教学可
以激发学生的实验精神,培养他们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参与度。传统的教学方法往
往让学生觉得物理很枯燥和难懂,导致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不高。而实验教学可以通过
生动的实验现象和有趣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参与
度。
初中物理小组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小组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声音的产生原理
2. 实验操作步骤
3. 实验数据分析
4. 结论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例如,敲击一个铃铛,铃铛发出声音,是因为铃铛振动产生了声音。
2.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它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形成声波,从而产生声音。
3.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准备一个实验器材(如一个铃铛、一个鼓等)。学生通过敲击、摩擦等方式使器材振动,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4. 实验数据分析: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振动幅度、振动频率等因素对声音的影响。例如,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5. 结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得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振动幅度和频率影响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的条件,如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等。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能正确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学生能熟练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能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铃铛、鼓等。
2. 实验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3. 教学PPT:用于辅助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初中物理实验分组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分组教案
一、教学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为了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本节课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基本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自
信心。
三、教学内容
1. 实验原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基本原理。
2. 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所需器材及作用。
3. 实验步骤: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
4. 实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关键事项。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安全。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实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 实验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
4. 实验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器材、步骤及注意事项。
5. 实验操作:各小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实验总结: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熟练程度。
2. 学生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理解程度。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汇总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汇总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八年级上物理实验目录
一、演示实验
1、测一测你听觉的频率范围;
2、探究声音的奥秘;
3、观察水的三种状态记起特征;
4、练习使用温度计;
5、观察蒸发现象;
6、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7、人工造“雪”;
8、分解太阳光;
9、观察色光的混合;
10、观察颜料的混合;
11、探测红外线的热效应;
12、光的直线传播——手影;
13、探究光的反射;
14、观察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15、认识透镜;
16、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17、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18、透镜的应用;
19、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20、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现象;
21、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现象;
22、探究透镜的奥秘;
23、光的折射与透镜原理;
24、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25、观察刻度尺;
26、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
27、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28、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二、分组实验
1、观察水的沸腾;
2、探究水、松香的熔化特点;
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一、演示实验
1、托盘天平的认识和使用;
2、探究物体的形状、形态的变化对其质量大小的影响;
3、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4、测量水的质量;
5、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6、比较物质的硬度;
7、认识物体的结构;
8、探究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9、观察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10、观察弹簧测力计;
11、判断重力的方向;
12、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力;
1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初中物理力学分组实验总汇
初中物理力学分组实验总汇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三:《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四:《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实验五:《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六:《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实验七:《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八:《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九:《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实验十:《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十一:《测量滑动摩擦力》
实验十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十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实验十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十五:《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十六:《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实验十七:《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十八:《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实验十九:《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二十:《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实验二十一:《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一、要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正确地使用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并掌握测量的方法和要点:使用刻度尺要“五会”即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会认:零刻度是否磨损、分度值、量程;
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接近,不能歪斜;
会看: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与刻度尺;
会读:应估读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数字和单位,数字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二、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
1.学会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测量准确程度,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2.要根据被测物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初中物理分组演示实验要求
初中物理分组演示实验要求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源于生活、生产实践之中,所有新颖有趣的实验和新奇美妙的现象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物理实验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别于直观的理论教学,又必须以理论教学为指导。课堂上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
演示实验一般是指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演示实验是向学生提供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所必备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方法的学习起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对演示实验的教学要符合下列要求:
1、演示实验首先必须确保成功性
演示实验的直接目的是把物理现象复制一遍,让学生亲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物理现象的效果,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告诉学生。只有确保演示成功,目的才会达到。决定演示成功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掌握实验的原理,抓住关键。如在大气压一节中进行“纸杯托水”的演示,当纸片盖住杯口后,不
能让空气进入,这是关键。又如在“惯性”一节进行“纸条从杯底抽出而纸杯不动”来说明惯性的存在的演示,在抽纸条时速度要快,这是关键。如果演示不成功,学生就会感到失望,对老师的讲解不信任和失去学习的兴趣。
2、演示现象必须明显、直观,可见度大
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让全班同学都看见,而且要看清楚。因此演示的现象一定要清楚、直观,可见度大。所用的仪器要足够大,灵敏度要高。仪器置放的位置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全班同学足以看清。个别实验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让学生“代表”靠近观察,然后由“代表”作实况报告,如在做冰的熔解实验中就可采用这种方法,事实证明效果较好。在教学中可能一节课要做几个演示实验,这就要求突出每个实验的重要性,如暂不用的仪器不要拿出来,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不明显的现象可采取背景衬托和演示的方法,想方设法的使学生观察到明显、清晰的现象。例如在观察压强计里水面升高或下降的实验中,可以将水染红,并在U型管后面划有横线的白屏作为背景。又如在演示磁体的磁场时可采用幻灯投影的方法,使学生对磁感应线产生深刻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
实验目的: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水、温水、冷水
实验步骤:(1)根据生活经验估计被测液体,根据估计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并观察其分度值。
(2)要将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即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
(3)待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开始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温度计垂直。
(4)将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并带上单位。
实验记录:
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和探究水的沸腾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水、秒表、温度计
实验步骤:(1)按照课本P 21图1-16由下到上的顺序组装仪器
(2)点燃酒精灯观察温度计实数的变化,当水温接近8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4分钟为止。
(3)将测温时间、测得的温度值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 (4)在图中做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从曲线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记录:
气泡上升,由小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
气泡中水蒸气。
(注: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的高低与大气压强有关)
物体的长度的测量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
实验器材:被测物体(正方体、长方体,铅笔,书等)、刻度尺
实验步骤:(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
时间/min
记录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
损。
(2)测量时,零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紧靠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正对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并带上单位。 实验记录:
测物体质量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托盘天测物体
的质量
实验器材:托盘
天平、镊子、
被
测物体(固体和液
体)
实验步骤:
固体
(1)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用镊子把游码轻轻拨至标尺左侧零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并看清称量标尺的分度值。
(2)把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估计带测物体质量的大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轻放在右盘。
(3)用镊子轻拨游码,使横梁水平平衡。
(4)把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数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就得到物体的质量,
要写明单位。
(5)将所得的数据填入下表,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中,不允许直接用手拿砝码。
(注:粉末
状固体颗粒
要在托盘两边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
同的纸)
液体
(1)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用镊子把游码轻轻拨至标尺左侧零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并看清称量标尺的分度值。
(2)把空烧杯轻放在左盘中,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轻放在右盘。用镊子轻拨游码,使横梁水平平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
(3)将水倒入烧杯重复步骤(2),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 2 。
(4)将所得的数据填入下表,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中,不允许直接用手拿砝码。 实验记录:
测物体
的密度
实验目的:探究密度时物质
的一种特
性: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铜块、铁块、铝块、烧杯,浓盐水、砝码、镊子 实验原理:ρ=m/v 实验步骤:
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1)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并
看清称量标尺的分度值。
(2)测定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并记录在表格中。
(3)再取三个体Array积不同的铝块,
重复步骤
(2),用直尺测
出边长后计算出
它们的体积,然后
以体积V为横坐
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
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通常是个常量;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
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测硬币的密度
(1)需要用天平测出10枚硬币的质量m;
(2)把水倒入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再把10枚硬币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
水和硬币的总体积V2;求10枚硬币的体积V= V2 - V1;
(3)计算出硬币的密度。
实验记录:
测食盐水的密度
实验步骤:
选择B方案的步骤进行,因为方案A所测量液体的体积小于真实值,所得结果偏大。
实验记录:
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卷尺、小红旗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测量正常行走时的平均速度
(1)在操场上,测出30m 的路程,每隔10m 做一记号。 (2)选出三位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10m 、20m 、30m 处。 (3)选一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表示计时开始。 (4)选手以正常的速度步行30m 的路程。 (5)将每次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 实验记录:
t
s v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蜡烛、平板玻璃、支架、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在纸的中央处画一直线,在直线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只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只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只蜡烛的像的位置。
(4)在纸上记下这两只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它所成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于表中。(5)移动点燃的蜡烛的位置,按步骤重做实验,也将测量结果与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