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_左乐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文化整体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文化整体性作者:王翠婷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3期[摘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是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对象,也已有众多成熟的结果,但从文化角度特别是文化精神角度出发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
本文尝试着从文化精神的角度来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具体包括结构构成上的整体性、思想上的整体性、实践精神上的整体性以及文化精神吸收途径上的整体性。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文化精神整体性[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3-0003-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正式提出于十七大报告。
整体性是该理论的显著特征,准确地理解整体性对理解、学习该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个体系虽然是由三个重大战略思想主体构成的,但并不是各自内容的简单机械相加,而是深层次意义上的重构,这三者是相互继承与发展,是有机辩证的统一整体。
一、在结构构成上具有整体性文化精神层面的整体性也是依托于结构的整体性表现出来的,所以有必要先探讨结构上的整体性。
邓小平理论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并作出了相应的回答;接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着这一主题更进一步,不但明确要建设,还要知道建设什么样的,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最后科学发展观则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从社会主义的建设问题到当代建设问题再到如何发展的问题,每个理论都是根据各自时代的不同需求和国情提出的重要理论,同时这三个理论相互之间是顺着历史发展的进程环环相扣,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探究

2020年第6期理论建设NO.6.2020●新时代·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探究祝林林(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207)摘要:整体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
它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外在整体性、内在整体性以及实践整体性。
其外在整体性是指它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其他具体理论之间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逻辑关系。
其内在整体性是指其理论体系、构成理论体系的元素以及具体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
它外在的整体性与内在的整体性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彰显出其实践的整体性。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外在整体性;内在整体性;实践整体性中图分类号:D64;D6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767(2020)06-0040-08收稿日期:2020-07-07基金项目: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硕博专业学生“建党100周年”专项研究课题“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的实践回顾与基本经验”(MY202059)作者简介:祝林林(1991—),男,四川广安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
如何把这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懂弄通做实,既是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也是马克思主义学习者的义务。
学术界已经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多维的探讨,其中整体性也是一个较好的视角。
因此,本文试图从整体性的视角来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文献回顾及研究进路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和阐释这一新思想,成了学术界重点关注的话题。
使用中国知网(CNKI ),以其为主题词进行检索,2017年10月至2020年7月约有文献6000条,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各类核心期刊刊发数量约有1400条,而CSSCI (含扩展版)约有1240条。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整体性

信” 的 当代价 值
任何科学理念的提出都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党 怎样发 展 ” 等 重 大 理 论 与 现 实 问 题 的 科 学 阐释 和 正 的十八大将 “ 三个 自信 ”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提 出来 , 确回答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是对 改 革开放 三 十多 年 来 中国 特色 社 会 主 义 生 动 实 义 在整 个社 会 主义 5 0 0年 发展史 上 的地位 和 作用 , 明
观 已有 的研 究成 果 , 多围绕 “ 三个 自信 ” 的“ 发生 学 ” 、 系。“ 三个 自信” 提 出后 , 开创 了从 “ 实践 ” 、 “ 理论 ” “ 实践论 ” 、 “ 价值论 ” 等 角度展 开 , 而对 三 者 之 间的 内 和“ 制度” 相 统一 的维 度上 研 究 马 克思 主 义 中 国化 规 在逻 辑 关系则 涉 及较 少 。 因此 , 从 整体 把握 “ 三个 自 律性 、 前 瞻性 问题 的新 路 径 , 对 于 深 化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信” 的基 本 内涵 和相 互关 系 , 对 于在 推进 中 国特 色社 主义 的认识 提供 了新 的视 角 和思 路 。“ 三 个 自信 ” 是 会 主义 的进程 中更 好地 坚定 信心 具有 重要 的 意义 。
考察 , 没 有 对 中国化 马 克 思 主 义 历 史 、 现 实 与 未来 的 深 入探 究 , 就不会 有 “ 三个 自信 ” 的提 出 。
2 0 1 4年 6月 第3 6卷第 3期
延安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mM o f Y a n a n U n i v e  ̄i t y( S o c i M S c i e n c e )
J u n, 2 0 1 4
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胜 利 油 田 党 校 学 报
J u n lo h r y S h o fS e g iOi il o r a ft ePa t c o lo h n l l ed f
J n 2 1 a.0 0
Vo1 2 . 3 NO. 1
第 2 卷第 1 3 期
国救 民的真理 , 先后 经过 了向西方学 习“ 物” 制 器 和“ 度” 两个 阶段 , 图解决 “ 力 中国 向何处 去” 的问题 。第
一
炮声 中破灭 , 清朝 政府腐 败无 能 , 被迫 与诸列 强签 订
了一 系 列 丧 权 辱 国 条 约 , 国从 此 沦 为 半 封 建 半 殖 中
殚 精 竭 虑 地 寻 求 救 国救 民 的 真 理 。
民共 同富裕是现 当代 中 国人 民奋 斗 的主题 , 国人 中 民经过艰 辛 的探 索 、 究 、 力 , 马克 思 主义 理 论 研 努 在 的指导下 走 向了 中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建设 道 路 , 形 并 成 了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理论 体 系 , 得 了 中 国特 色 取 社会 主义现 代化 建 设 的 巨大 成 就 。无数 事 实证 明 , 坚持 马克思 主义是 时代 的要求 和人 民的要求 。
论 坚持 马 克 思主 义 在 我 国 意识 形态 领 域 中 的指 导地 位
左 乐平
( 中共江 西省委 党校 哲学 教研部 , 江西 南 昌 3 0 0 ) 3 0 3
【 摘
要 】 科 学发 展 观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的 最 新 理 论 成 果 , 对 人 类社 会 发 展 规 律 的 深 化 。科 学发 展 观 作 为新 的社 是
片 战 争 以来 近 代 中 国 人 民奋 斗 的 主 题 , 这 一 历 史 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整体性教学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例

“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课程内容重复、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从根本上还依赖于准确理解、科学设计和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基础上的创新,毫无疑问,整体性是有效切入点。
鉴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和课时安排等的特殊地位,本文以之为对象进行研究。
一、从教学内容看“概论”课整体性教学的必要性教学的前提是把握教材,吃准吃透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源头和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必然要求进行整体性教学。
1.这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源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所决定的作为人类文化史上最伟大最科学的思想,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各个领域的马克思主义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三大块相对独立的内容,这也是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捷径,但这并不等于说它就是诸多论断和结论的机械总和,而是由各个组成部分及基本原理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理论基本特征的判定。
“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
”[1]列宁也是把三个组成部分当作整体来看待和分析的,“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
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于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和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2]其次,从学科构成、组成部分、精神实质和历史继承性看,整体性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有之意。
在创始人那里,他们的工作及其研究成果本来就是融会贯通的,并没有进行分门别类的学科化,只是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和解读过程中才被分割成三大板块加以研究和灌输的。
当然,整体性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在精神和方法上的一以贯之和内在统一,因而各个阶段尽管侧重点有收稿日期:2012-06-3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方法研究”(11JDSZK024);南京师范大学校级教改委托课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的新探索:体系化思维和多学科结合方法”作者简介:管新华(1976-),男,江苏溧阳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思想政治教育研究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第28卷第5期Vol.28No.52012年10月Oct.201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整体性教学———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例管新华(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整体性既是概论课教学内容的基本属性,也是“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有明显改善”的现实路径。
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

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作者:白茂峰来源:《求知》 2021年第9期白茂峰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以递进分析的逻辑推演,用“三个意味着”“五个时代”等提纲挈领地概括了新时代的历史意义,深刻表征了当代中国正以强起来的姿态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进一步具有了世界意义。
从这一层面纵深推论,“新时代”亦是中国理论超越地域界限不断世界化的时代。
正因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作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和权威理论教材,以结构、系统、整体的逻辑样态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近十年间党在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成果的微观脉络和整体风貌。
一、时代场景:“两个大局”交融并存对时代方位的准确定位和对发展大局的科学判断,是一个国家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制定发展措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新时代孕育并催生新思想,从历史视野和战略思维的方法论高度研究和考察,是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明确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重要思想。
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是在传统“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更为具体地聚焦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进一步详实回答了何为国内大局、何以融入世界大潮等全新问题,是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思想的具化,对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融合辩证阐释。
从国际发展维度看,“两个大局”相互交织激荡,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人类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解决好人类在未来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威胁的重要前提。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全国人民围绕“救国——兴国——强国”进行了长期艰苦奋斗,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创造了人类社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稳定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Theoretical System Researc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 严兴文
作者机构: 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韶关512005
出版物刊名: 韶关学院学报
页码: 21-25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5期
主题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研究综述
摘要:概述学术界自党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命题以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概况,梳理了学术界研究该理论体系整体性的内涵、结构、途径等方面的各种不同观点,并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

是要 用事 实讲话 , 做到事例具有准确性、 典型性和代表性。譬如 , 我在讲文化建设专题时 , 选用 经济增长与人 民 在
群众文化消费增 长的数据 资料 时, 特别留心使用 国家统计局 的资料 , 量使用官方 资料 、 一手资 料 , 威 的资料 、 尽 第 权 真实 的事例才能使学 生信服 ; 我在讲 西方文 化对 中国的渗 透时 , 特别 分析 了以美 国为代 表 的文化攻 势战 略和 “ 文化 帝 国主
沉 着应对 。另一方面 , 国内来看 , 从 我国的文化 建设新 高潮是 在改革开放 的背景下兴起 的 , 为了促进社 会可持 续发展 和
全面协调发展 , 党和政府 日益重视文化建设 , 提出了科学 的文化发展 战略 , 改革 开放以来 , 累了雄厚 的物 质基础 条件 , 积
为文化 建设提供可能 的硬支撑 , 随着人 民群众生活水平 的提高 , 人们 的文化兴趣与需求 日益高涨 , 文化 需求促进 文化 建
继承与文化创新 、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 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 、 文化发展与 文化管理 、 文化形式 与文化价值 、 化载体 与 文
文化方法 、 文化成果与文化人等 , 调动 了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 不仅 课堂有互 动 , 而且课 后还有不 少学生余 兴未 了 , 主动 找老师交流讨论 。实践证 明 , 通过循序渐进 的引导 , 以情感人的劝导 , 耐心说理 的疏导 , 明辨是非 的诱导 , 究生还是 有 研 比较浓厚的理论 兴趣 的 , 他们还是喜欢进行 深层 次思考 的。
义” 资料来 源正 是美 国当代著名学者汉斯 ・ , 摩根索的名著《 国际纵横策论——争强权 , 求和平》, 方人讲西 方 的事 , 西 采 信度要高得 多。 二是在讲课 时注意做 到语 言的大众化 。在做到深入浅出 、 形象 生动时 , 不妨尽量使 用调研 资料 , 好是 在社会 生活 最 中收集的老百姓语言 。譬如 , 在讲 到我 国文化发展不平衡 , 一些老 、 、 、 少 边 穷地区文化需求 实现难 时 , 我直接 运用 了老百 姓 自己总结的语 言 : 文化生活有三难 : “ 一是看 电影难 , 二是 看戏难 , 三是看 书难”, 很 多人 的文化生 活是 一杯茶 ,一 “ 包 烟 , 副扑克搞一天”,上 山一把刀 , 一 “ 下山一肩挑 , 天黑就 睡觉 , 夜听狗 叫” 半 。群众 的语言进 入课 堂, 对学 生震撼 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