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版品德与社会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未来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未来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电子教案三殿中心小学张岗2012.2未来版三年级品社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邻居”是这一单元的主题,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邻居家的情况,这也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因此,把《认识周围的邻居》作为第一部分学习内容。
在认识邻居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学习与邻居怎样相处,因此教材第二部分就是《邻居之间怎样相处》,引导学生学习怎样与邻居和睦相处及正确和协调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的琐事与矛盾。
使学生能够懂得与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在周围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共建邻里好环境》,是以开放的视角,把学生由学会处理身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拓展、延伸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良性循环的大主题中,不仅使学生知道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的环境,能为保护周边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还能够号召大家一起投入到共建邻里好环境的活动中来。
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由学校的物,到学校的人,再到学校的发展变化,都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但又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把多种体验活动贯穿其中,各有侧重,逐渐深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重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道德教育为主体,渗透社会、地理等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发展,也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要求与三维目标的融合。
第三单元,本单元设计了四个主题:不同的生活环境、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公共场所的文明、献出我们的爱心。
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选择了四个“点”,关注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和社会性发展。
从“不同的生活环境”开始,从整体上引导学生开始关注“我们生活的地方”,感受公共设施给我们带来的诸多方便及生活环境中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走进“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使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周围了解更加丰满,进而思考作为“小公民”,该为自己生活的地方做些什么。
了解“公共场所的文明”,以及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弱势人群。
未来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献出我们的爱心》教学设计教案

未来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献出我们的爱心》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背景本课程为未来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的教学设计,课程时间为一节课时,每节课时约为45分钟。
本次教学的教材是《献出我们的爱心》。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故事《献出我们的爱心》,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奉献精神。
2.让学生了解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或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去为他人做出贡献。
3.学习如何发扬自身的美德,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难点:发扬自己的美德,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2.难点解决方法:学生们需要通过细节方面的描写,来深入感受故事中的情感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发扬美德和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热身导入(5分钟):教师讲解故事《献出我们的爱心》的简介及故事中所体现的美德,让学生好奇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2.故事讲解(25分钟):教师讲解故事《献出我们的爱心》,逐步解释故事中的细节,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情感、情绪以及自己的想象,让学生情节跟进,掌握故事的大意。
3.共读交流(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读故事,讲解故事中一些重要的细节,回答学生在阅读故事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此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4.小组讨论(10分钟):分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与故事中类似的情况,如何发扬自己的美德,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等。
5.课后作业(5分钟):将课上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写在作业本上,与家长一起讨论解答。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
2.留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思考,并和家长进行交流。
教学拓展1.小学生的兴趣经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在以后的课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故事,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拓展自己的美德。
2.在下一次故事讲解中,可以让学生带上自己的心得,并与全班一起分享,这将对课程的拓展有所帮助。
总结本节课程设计在讲述故事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扬自己的美德,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并亲身体验到行动的力量。
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未来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及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1、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2、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3、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普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4、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四、教学难点: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第一单元邻里之间1、认识周围的邻居教学目标:认知: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情感:1、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2、树立维护和增进邻居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行为:1、说话办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
2、对邻居讲谦让,能量解人。
3、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重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难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未来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

未来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未来出版社)第一单元邻里之间教学目标:1、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2、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3、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普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4、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教学难点: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1、认识周围的邻居教学目标:认知: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情感:1、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2、树立维护和增进邻居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行为:1、说话办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
2、对邻居讲谦让,能量解人。
3、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重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难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教具:挂图计划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情感:1、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2、树立维护和增进邻居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行为:1、说话办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
2、对邻居讲谦让,能量解人。
3、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重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难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未来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

做到:互相交往互相帮助 多为邻居着想互相谅解
好处:增进友谊 减少烦恼邻居和睦生活安定
教学设计
备课人
王开文
学科
品德
年级
三年级
总第(5)课时
课题
共建邻里好环境(一)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生活区的环境,关心、爱护自己生活区的环境,愿意为居住环境做有益的事情。
3、让学生们说说前后左右邻居的家庭情况(姓名、年纪、工作单位、家庭成员及家庭成员的爱好、特征等),促进学生初步产生与邻居沟通的愿望。
三、深化理解写调查
1.学生根据对邻居的了解、填写调查表。
2、小组内交换调查表、在小组内评比。
3、.各小组评比、选出最佳调查。
在学生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对所认识的邻居家的情况进行填写,每一名同学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对邻居家的情况了解得不够的学生,可以在课后了解之后继续填写,这也是一个课后延伸与检验的过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与邻居和睦相处,并且知道怎样与邻居和睦相处要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谦让。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与邻居的相处、培养沟通的能力;初步学习解决邻里矛盾的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正反两方面对邻里关系进行处理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二次修改
一、导入谈话引出观点
1.你们听说过"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吗?谁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3、快乐吗?有没有和邻居们一起?说说你们在一起的开心事情吧!
4、学生自由谈。(老师适当打断讨论学生所讲的方式是否合适)
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最新教案【范本模板】

未来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及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1、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2、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3、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普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4、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四、教学难点: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五、课时划分:(14课时)第一单元邻里之间1、认识周围的邻居教学目标:认知: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情感:1、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2、树立维护和增进邻居之间和睦的责任感.行为:1、说话办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
2、对邻居讲谦让,能量解人.3、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重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难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未来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未来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导学案认识周围的邻居上课日期:第 1 周星期四导学案序号No:1教学目标:1、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2、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3、树立维护和增进邻居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4、说话办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
5对邻居讲谦让,能量解人,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重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难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2、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3、树立维护和增进邻居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生活在社会中,我们要经常与人打交道,尤其和左邻右舍接触更多,因此,邻居之间和睦相处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人和事谈一谈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时会存在什么问题。
二、走进生活,找问题1、各小组成员结合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事,谈一谈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2、各小组成员交流。
3、各小组汇报交流的结果。
4、归纳总结。
三、课堂小结四、作业周审签字:年月日月查签字:年月日导学案上课日期:第 1 周星期五导学案序号No:21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说话办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
2、对邻居讲谦让,能量解人,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一、导入1、各小组成员结合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事,谈一谈邻居之间相处得好的做法。
2、各小组成员交流。
3、各小组汇报交流的二、名言警句中的邻居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得好乡邻胜过亲●多年邻居变成亲●邻居好,一片宝●家有患难,邻保相助●亲帮亲,邻帮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亲向亲,邻向邻●人到难处邻里来●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贼打火烧喊四邻●邻家失火,不救自危●是亲必顾,是邻必护●没有木头,支不起帐房;没有邻居,过不好日子(藏族)●邻居好,胜金宝●和得邻居好,犹如穿皮袄●隔邻居,不隔心●阴险的邻居比凶恶的敌人更可怕(拉丁美洲)●不要选择房屋,而要选择邻居(日本)●千金买邻,八百置舍●行人好伴,住要好邻●在家里结邻,出门要结伴(阿拉伯)●动身之前,要找好侣伴;盖房之前,要找好邻居(阿富汉)●光顾自己的人,跟邻居合不来(蒙古)三、前车之鉴,可以为师 1、读故事《六尺巷》并交流收获2、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四、课堂小结五、作业板书设计:认识周围的邻居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周审签字:年月日月查签字:年月2日导学案上课日期:第 2 周星期四导学案序号No:3邻居之间怎样相处教学目标:1、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未来出版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未来版)三年级下册教者:王佩香第一单元邻里之间第一课认识周围的邻居教学目标:认知: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情感:1、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2、树立维护和增进邻居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行为:1、说话办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
2、对邻居讲谦让,能量解人。
3、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重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难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生活在社会中,我们要经常与人打交道,尤其和左邻右舍接触更多,因此,邻居之间和睦相处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人和事谈一谈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时会存在什么问题。
二、走进生活找问题。
1、各小组成员结合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事,谈一谈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2、各小组成员交流。
3、各小组汇报交流的结果。
4、归纳总结。
三、身同感受,出点子1、各小组成员结合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事,谈一谈邻居之间相处得好的做法。
2、各小组成员交流。
3、各小组汇报交流的结果。
4、归纳总结。
四、名言警句中的邻居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得好乡邻胜过亲●多年邻居变成亲●亲帮亲,邻帮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亲向亲,邻向邻●人到难处邻里来●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千金买邻,八百置舍●行人好伴,住要好邻●在家里结邻,出门要结伴(阿拉伯)●动身之前,要找好侣伴;盖房之前,要找好邻居(阿富汉)●光顾自己的人,跟邻居合不来(蒙古)五、前车之鉴,可以为师1、读故事《六尺巷》并交流收获2、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总结:第二课邻居之间怎样相处教学目标:认知: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情感:1、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2、树立维护和增进邻里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行为:1、说话、做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
2、对邻居讲谦让,能谅解人。
3、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教学计划一、教材及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1、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2、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3、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普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4、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四、教学难点: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五、课时划分:(14课时)进度计划第一单元邻里之间1、认识周围的邻居教学目标:认知: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情感:1、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2、树立维护和增进邻居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行为:1、说话办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
2、对邻居讲谦让,能量解人。
3、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重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难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教具:挂图计划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情感:1、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2、树立维护和增进邻居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行为:1、说话办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
2、对邻居讲谦让,能量解人。
3、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重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难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教具:挂图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生活在社会中,我们要经常与人打交道,尤其和左邻右舍接触更多,因此,邻居之间和睦相处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人和事谈一谈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时会存在什么问题。
(设计思路:与邻居相处对于山区农村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与邻居朝夕相处中已经积淀了许多活生生的素材。
所以,我的问题直接切入他们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人和事谈一谈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时会存在什么问题。
以用这个问题激活他们的生活积淀和参与热情。
)二、走进生活找问题。
1、各小组成员结合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事,谈一谈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2、各小组成员交流。
3、各小组汇报交流的结果。
4、归纳总结。
(设计思路:“走进生活,找问题”这一环节主要是发挥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更多的生活问题呈现出来。
为以后的“身同感受,出点子”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认知: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情感:1、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2、树立维护和增进邻居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行为:1、说话办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
2、对邻居讲谦让,能量解人。
3、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重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难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教具:挂图一、身同感受,出点子1、各小组成员结合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事,谈一谈邻居之间相处得好的做法。
2、各小组成员交流。
3、各小组汇报交流的结果。
4、归纳总结。
(设计思路:与邻居相处对于山区农村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同样,他们的生活中更不缺乏邻居之间和睦相处的榜样和自己身同感受且行之有效的做法。
故此,让学生结合实际给邻居和睦相处出点子,他们不但不觉得生疏,还会体验到快乐。
)二、名言警句中的邻居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得好乡邻胜过亲●多年邻居变成亲●邻居好,一片宝●家有患难,邻保相助●亲帮亲,邻帮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亲向亲,邻向邻●人到难处邻里来●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贼打火烧喊四邻●邻家失火,不救自危●是亲必顾,是邻必护●没有木头,支不起帐房;没有邻居,过不好日子(藏族)●邻居好,胜金宝●和得邻居好,犹如穿皮袄●隔邻居,不隔心●阴险的邻居比凶恶的敌人更可怕(拉丁美洲)●不要选择房屋,而要选择邻居(日本)●千金买邻,八百置舍●行人好伴,住要好邻●在家里结邻,出门要结伴(阿拉伯)●动身之前,要找好侣伴;盖房之前,要找好邻居(阿富汉)●光顾自己的人,跟邻居合不来(蒙古)(设计思路:这些名言警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具有很强的说理性。
让学生读一读,悟一悟,会加深学生对邻居和睦相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三、前车之鉴,可以为师1、读故事《六尺巷》并交流收获2、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设计思路:俗话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不但可以从现实中汲取智慧,还可以从古人的做法中获取营养。
)2、邻居之间怎样相处教学目标:认知: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情感:1、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2、树立维护和增进邻里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行为:1、说话、做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
2、对邻居讲谦让,能谅解人。
3、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教法建议:1、本课主要使学生充分认识邻里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即它不仅关系到左邻右舍各家的生活,还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2、要注意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本课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邻居之间和睦相处关系到左邻右舍各家的生活,还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实际,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做到邻居之间和睦相处。
教具:挂图计划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情感1、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2、树立维护和增进邻里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行为1、说话、做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
2、对邻居讲谦让,能谅解人。
3、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邻居之间和睦相处关系到左邻右舍各家的生活,还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实际,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做到邻居之间和睦相处。
教具: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引出观点1.你们听说过"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吗?谁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2、小结:"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说:亲戚虽然亲,但住得远,不如住在近旁的邻居来往多,遇到事情也不如邻居能够给预及时的帮助。
我给大家讲一件自己亲身遇到的事:1998年我的小孩刚两岁,一天夜里,他突然高烧40度,当时浑身抽搐。
我突然想起邻居建华家可能有退烧药,刚要打电话,又犹豫了,因为当时已经是夜里一点钟了。
屋外狂风吼叫着,我顾不了许多了,拨通了他家的电话。
不到十分钟,建华和他的妻子拿着药赶来了。
我们一同给孩子吃完药,建华又开来车连夜带我们去了儿童医院…… 我的小孩今年已经六岁了,在这六年中,他烫伤过,是楼下的袁叔叔送来的烫伤药;我们不会做棉衣,每年都是邻居李奶奶帮助做的;因为工作忙,好几次忘了接小孩,是邻居的大妈帮助接回来的;我深深的体会到真是"远亲不如近邻"。
3、请你列举事例说明"远亲不如近邻" 小结:谁家的周围都会有一些邻居,与邻居之间的接触机会很多,因此,搞好邻居关系十分重要。
二、学习课文理解观点1.分析课文的前半部分,体会邻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①(出示图片)这是周晨家住的小院子.这位就是大家都尊敬的吕爷爷。
吕爷爷退休后自觉地承担了全院的清洁工作,处处为邻居们着想。
特别是有一次,小晨光突发阑尾炎,他的父母又不在家。
这时,吕爷爷和邻居们是怎么做的?(贴图)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邻里之间吗?为什么?小结:邻居之间互相关心,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左邻或舍的利益,大家心情愉快,生活安定,有益于各家的生活。
板书: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②相反,邻居之间互不相让,结果又会怎样呢?(放课文自制录音)小结:邻居之间是否和睦相处,关系到各家的生活,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我们每个人都应与邻居和睦相处。
板书:关系到各家生活和社会安定团结③我国自古以来就以邻居之间和睦相处为传统美德,下面请大家一起阅读课文后面"阅读"栏目中故事《六尺巷》。
提问: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小结:为了建立友好的睦邻关系,大家都要互相谦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考虑邻居利益。
2.学习课文后半部分,学习怎样为邻居和睦相处尽一份力量。
①(出示图片)院子里新搬来的一户邻居正在装修房子,噪音很大,影响了章敏看电视,对此,章敏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投影:课文中格言: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
)教师小结:这样做有利于邻居之间的团结。
板书:讲谦让能谅解人②磊磊学习上有困难,杨颖是怎样帮助他的?徐伟看到隔壁的单身老人生活不便,他是怎样做的?对邻居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好处?小结:体现了邻居之间有了困难,大家热情帮助,可以增进邻居之间的友谊。
板书: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3.小结课文:(出示全院图)大家都夸小晨家住的小院邻居之间相处得特别好,他们说话、做事都要先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彼此之间都能互相谦让,都能体谅对方,不管哪个邻居有困难,大家都能热情帮助。
因此,人们都称赞他们院是与邻居和睦相处的文明院,4.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十三课《与邻居和睦相处》。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认知: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情感:1、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2、树立维护和增进邻里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行为:1、说话、做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
2、对邻居讲谦让,能谅解人。
3、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邻居之间和睦相处关系到左邻右舍各家的生活,还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实际,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做到邻居之间和睦相处。
教具:挂图教学过程:一、运用观点、指导行为过渡: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不少破旧的平房都拆掉了,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我们许多同学都搬进了楼房,住楼房的邻居之间怎样和睦相处呢?1.(投影)李琪英要去学校参加活动,要换条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