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探索更小的微粒
八下物理课件 探索更小的微粒 宇宙探秘(课件)

问题3:原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呢 电子的发现 1.经历: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 列的研究,1897年,他确认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 子,该粒子质量比氢离子小得多,它是构成各种物质 的共有成分,后来人们把这种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 的粒子叫做电子。 2.意义:汤姆生发现电子是物理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由于电子 的发现,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 也具有结构。此后,原子物理飞跃发展,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 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问题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较好地描述了 ___宇__宙__天__体__的真实情况,掀起了天文学界的革命,使人们的 思想挣脱了教会的束缚,从此,__自__然__科__学___从教会的束缚下 解脱出来。
问题2: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经历了观察自然现 象→_建__立__模__型__(_理__论__)_→解释__自__然__现__象___→修改发展理论的 循环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人类探究自然、追求真理的强烈愿 望,正是这种愿望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材引入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带 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 构成,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 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 动.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乒乓球, 那么原子核只有针尖般大小.
古希腊 原子论
提出者:德谟克利特。 主要观点: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 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虚 空的性质是空旷,原子得以在其间活动。
科学家探索微观粒子的进展
质中卢 子打瑟 是出福 带了用 正质 电子粒 的子 粒从 子氮
原 子 核
α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中子不带电,和质子一样。
探索更小的微粒知识点总结

探索更小的微粒知识点总结在微观世界中,微粒的行为往往不受传统物理规律的约束,而是受到量子力学的支配。
因此,微粒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了微观粒子的性质、行为、相互作用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微粒的基本性质、量子力学描述、标准模型、微粒加速器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微粒物理学的基本知识。
一、微粒的基本性质微粒的基本性质是微粒物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微粒包括了基本粒子和复合粒子两类。
基本粒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不能再进行分解。
根据标准模型的分类,基本粒子主要可分为夸克、轻子和规范玻色子三类,它们都是半整数自旋的费米子。
而复合粒子则由基本粒子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如质子和中子都由夸克组成,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组成的。
这些基本粒子和复合粒子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电荷、自旋、质量等,这些性质对微粒的相互作用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量子力学描述微粒的行为受到量子力学的支配。
在经典物理学中,微粒可以被描述为粒子,其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确定,遵循牛顿的经典力学定律。
但在量子力学中,微粒的性质则显得更加奇特。
根据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不能同时准确确定微粒的位置和动量。
另外,微粒还表现出波粒二象性,即它们不仅表现出粒子的性质,还表现出波的性质。
这些量子力学描述对微粒的行为和物理性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微粒物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三、标准模型标准模型是描述微粒相互作用和性质的理论框架。
它由夸克理论、电弱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组成,涵盖了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三种基本相互作用。
标准模型对微观世界中基本粒子的发现和性质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然而,标准模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无法解释暗物质、暗能量等,因此对标准模型的修正和拓展仍然是微粒物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四、微粒加速器微粒加速器是研究微粒的重要工具。
它能够将微粒加速到极高的能量,使微粒在高能、高密度条件下进行碰撞实验,从而研究微粒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
7.3探索更小的微粒(考点解读)(原卷版)

7.3探索更小的微粒(考点解读)(原卷版)知识导航知识点讲解1、原子的核式模型(1)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
若把原子核看成是一个小球,则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5m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乒乓球,那么原子核只有针尖般大小。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摩擦起电(1)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2)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原子呈电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质也呈电中性。
(3)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4)两个不同物质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就会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就会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由此可知,摩擦起电并不是产生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科学家探索微观粒子的进展(1)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
(2)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3)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又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的,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证实了这一说法的合理性。
(4)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
考点1 原子的核式模型【典例1-1】最先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物理学家是()A.汤姆孙B.奥斯特C.卢瑟福D.法拉第【典例1-2】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不可分)的。
在此基础上,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带电,它是由质子和组成。
【变式1-1】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A.牛顿B.伽利略C.汤姆孙D.卢瑟福【变式1-2】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三、 探索更小的微粒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三、探索更小的微粒1.在下列科学家中,在α粒子散射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是().A. 阿伏加德罗B. 卢瑟福C. 汤姆生D. 道尔顿2.下列粒子中,全部带正电的是().A. 原子核 中子B. 原子核 质子C. 电子 原子核D. 电子 质子3.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是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比如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A. 电子B. 质子C. 中子D. 原子核4.下列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按照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 夸克 质子 原子核 原子B.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夸克C. 夸克 原子核 质子 原子D. 原子 夸克 原子核 质子5.如图所示,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戳穿)的轻质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的一端,两者相互吸引.则().A. 吸管带正电B. 吸管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C. 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D. 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吸管上的部分正电荷转移到餐巾纸上(第5题)(第6题)6.如图所示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后吸附在一起B. 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C. 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正电D. 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两次失去的电子总数7.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电,这是因为摩擦使得().A. 部分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B. 部分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C. 部分原子核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D. 部分原子核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答案1.B2.B[解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同,故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呈中性.由此可知,全部带正电的是原子核和质子.3.C[解析]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是由于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中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4.A[解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5.C[解析]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能吸引吸管,说明玻璃棒与吸管带有异种电荷,即吸管带负电,和吸管摩擦的餐巾纸失去电子带正电,吸管得到了电子带负电.6.B[解析]塑料丝和塑料管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A错误;因为塑料丝之间相互排斥,所以塑料丝间带了同种电荷,B正确;因为毛皮易失去电子,所以塑料管与之摩擦后得到电子带负电,C错误;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和它摩擦一次所失去的电子数,D错误.7.A[解析]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即部分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苏科版第七章 第三节 探索更小的微粒

鞍湖实验学校八年级物理教案 主讲人:刘强荣课 题:第七章 第三节 探索更小的微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2.过程与方法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微观粒子的了解,知道自然界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人类不断去探索、研究,感知微观世界的丰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教学难点: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教学难点: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897年,汤姆逊借助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知道原子中含有电子,后来人们经实验研究还发现原来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
那么原子核能不能再分呢?二、教学过程这个问题也是卢瑟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卢瑟福对原子内部结构早就建立了一个模型,他认为原子核是由粒子组成的,可是如何知道里面的具体情况呢?假如我给你一个核桃,你要想看到里面的东西,你会怎么办?师:核桃之所以被敲碎,是因为在敲击过程中锤子给了核桃很大的能量。
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当锤子敲下去越快时,核桃壳碎得也越厉害,这也说明此时的能量与什么有关?师:所以卢瑟福就想用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原子核的方法,把粒子轰出来。
谁来说说看他是怎么做的?他通过这种方法发现了什么粒子?师:假如当时他认为原子核是像实心球一样的,可能发现质子就不会是他了。
师:原子核里面还会不会有其他粒子呢?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中子组成的,曾经就有人想象原子核均匀分布在原子球中,而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嵌在中子球体的某些固定位置。
那么你会怎样想象它们在原子内分布呢?师:关于原子的内部情况在历史上也争论了较长时间,但经过实验证明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比较符合实际。
2019-2020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包含答案)——7.3探索更小的微粒提高训练

7.3探索更小的微粒1.如图所示,是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展厅的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由实验现象可以推断,原子内大部分体积是空的,大部分质量和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原子核上.下列关于原子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带负电、体积很小B.原子核带正电、体积很小C.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不带电D.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不带电2.首先打破“原子不可再分”的科学家是A.汤姆生B.卢瑟福C.牛顿D.奥斯特3.原子中不带电的是A.中子B.核子C.电子D.质子4.二十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如图(a)、(b)、(c)所示的三种原子模型,依照提出时间的顺序正确的排列为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5.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A.炒菜时加盐使菜变咸B.水中有很多细菌在活动C.室内喷清新剂,香气四溢D.墙角堆煤久了,墙壁上有擦不掉的黑色痕迹6.如图所示,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质子和电子组成的B.原子核是最小的微粒,不能再分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7.原子中不带电的微粒是()A.原子核B.质子C.中子D.电子8.下列粒子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A.夸克B.分子C.质子D.原子核9.关于微观粒子的发现与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是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的B.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盖尔曼提出的C.中子是由查德威克发现的D.夸克是比中子、质子更小的微粒,是由英国物理学汤姆生提出的10.如图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扯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因为重力的作用才进入下面的瓶子里B.空气和二氧化氮只会在下面的瓶子里混合C.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D.一段时间后两种气体会在两个瓶子内均匀混合在一起11.如图所示,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分子能穿透陶瓷薄层从而形成单层硅分子薄膜.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层,这说明(1)______、(2)______.12.原子是由________和电子组成的.13.电子的发现说明_____是可分的,其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核带____电(填“正”或“负”),是由____和中子构成,它们又都是由被称为____的更小微粒构成的(除第二空外,其余均填粒子的名称).14.观察“从粒子到宇宙”中的五幅图,将下列表述填写完整.图甲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这是______现象;图乙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这个现象证实了分子间存在______;图丙是发现______的汤姆生;图丁为______建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图戊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细丝张开,是因为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______种电荷而相互排斥.15.常见物质一般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也有进一步的结构,它是由中心的_________________和核外的电子构成的.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16.原子是由电子和_________构成的;蛇是高度近视眼,对周围事物是看不清楚的,但它靠不断吐舌头(蛇信子)获取周围空气中的气味来确定物,这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
7.3探索更小的微粒(原卷版+解析)

专项七从粒子到宇宙3探索更小的微粒【知识梳理】1.探索更小的微粒(1)历程: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汤姆生发现了______,进一步认识到原子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原子对外______电性;(2)更小微粒:原子核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______电.______和______又是由夸克构成的.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建立:______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类似于______的结构模型;(2)模型:原子是由带______电荷的______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且______数量相等;原子核位于原子的______,______受到原子核的吸引绕核高速运动.【易混淆点】一、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提出者:卢瑟福2.观点:①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②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③原子核很小,电子更小。
3.类似:行星绕日的太阳系结构。
三、原子核的构成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被称为核子。
2.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
3.带电性:①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带电数量相等;②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4.物质的微观结构:知识点一:更小的微粒【探究重点】1.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可再分)的;2.原子构成:(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构成;(2)原子核带的正电荷=电子带的负电荷;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3)原子核对电子有束缚能力,不同物质的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3.摩擦起电的本质:(1)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2)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典例分析】1.2020年注定不平凡,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全民佩戴口罩可以阻挡搭载冠状病毒的飞沫。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苏教版)

七年级上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1.1生活数学1.2活动思考第二章有理数2.1 比0小的数2.2 数轴2.3 绝对值与相反数2。
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6 有理数的乘方2.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3.1 字母表示数3。
2 代数式3。
3 代数式的值3.4 合并同类项3。
5 去括号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4。
1 从问题到方程4。
2 解一元一次方程4.3 用方程解决问题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5。
1 丰富的图形世界5.2 图形的变化5。
3 展开与折叠5。
4 从三个方向看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
1 线段射线直线6.2 角6.3 余角补角对顶角6。
4 平行6。
5 垂直七年级下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
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7。
3 图形的平移7。
4 认识三角形7。
5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八章幂的运算8.1 同底数幂的乘法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
3 同底数幂的除法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9.1 单项式乘单项式9。
2 单项式乘多项式9。
3 多项式乘多项式9。
4 乘法公式9。
5 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一)9。
6 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二)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10。
1 二元一次方程10。
2 二元一次方程组10.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
4 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11.1 全等图形11。
2 全等三角形1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身边12。
1 普查与抽样调查12.2 统计图的选用12。
3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第十三章感受概率13。
1 确定与不确定13。
2 可能性八年级上第一章轴对称图形1。
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2 轴对称的性质1.3 设计轴对称图案1。
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
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6 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2。
1 勾股定理2。
2 神秘的数组2.3 平方根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3.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学习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原子内部除了电子以外,还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那么,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分?活动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自主活动:1.自主阅读课本, 观察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
2.回答问题:1911年,物理学用巧妙的实验方法收集到有关原子的内部信息,建立了。
小组交流:原子核的位置、大小,核外电子的位置、大小
教师展示:展示图片:ppt原子图片
若把原子核看成是一个小球,这个小球的半径为10-15m,如果把原子比做一个乒乓球,原子核只有针尖大小。
活动二、百年来科学家探索物质微粒的进展
自主活动:1.自主阅读相关内容
2.完成问题: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构成的,后来又发现:原子核又是由和构成,质子带,中子,电子带。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又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微粒
夸克构成。
后来,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均证明这些说法的合理性。
学生组内交流总结所学所得
展示提升1.观看ppt图片(信息快递)
2.原子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占体积极小,但是质量占到整个原子的绝大部分。
而电子,在原子的外部,总质量极小。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活动三、
自主阅读课本“生活、物理社会”了解加速器
【巩固反馈】
1.人类在探索微观粒子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的是,它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是的。
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组成的,若一个原子的直径是10-10米,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33纳米,相当于
个原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1纳米=10-9米)
3.通常情况下的原子和组成它的微粒当中,不显电性的是()
A.整个原子、原子核
B. 整个原子、质子
C.整个原子、中子
D.质子、中子
4.通常情况下,原子是呈中性的,这是因为()
A.原子核不带电
B.中子不带电
C.组成原子的所有微粒不带电
D.原子内的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5.1cm3水里含有3.35×1022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