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2 岳麓版必修2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岳麓版必修2)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学设计阳信县第一中学韩永义一、教学设计思想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新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
但还未形成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较多,理性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教学上多采用创设情景、图表、启发式谈话、分组讨论方法,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多探究。
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
生产力方面:金属冶炼业的进步、衣被天下(即纺织业的进步)、从烧陶到制瓷(即陶瓷业的发展);生产关系方面:经营方式的变化(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由于古代手工业品保留下来的实物以及相关文字和影视资料较多,建议在教学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赴当地博物馆参观考察,并适当地补充各种媒介的资料,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感性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意识。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金属冶炼业的进步、衣被天下、从烧陶到制瓷、经营方式的变化2.能力训练:概括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突出成就、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3、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与分析比较情境再现与历史比较4、情感态度价值观:(1)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爱护文物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古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冶金技术、陶瓷业、纺织业难点:官营、私营手工业的消长教学方法情境再现设疑引思讨论探究调查教学理念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以学生为中心。
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不同的方法和问题,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都有收获。
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为着眼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文物图片、视频,并制成多媒体课件2、课前布置学生按照兴趣与特长组成文物兴趣小组,下设钟鼎、陶瓷、纺织等小组,可利用博物馆、图书、网络搜集并整理相关资料,以备交流。
高中历史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岳麓版必修2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三维目标教材分析古代中国“以农为本”,手工业只是农耕经济的一个补充。
但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发展农耕经济的同时,在金属冶炼、纺织、陶瓷等领域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手工业成就,无论是在技艺还是在规模上都堪称一流,是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重要标志。
本课分四目内容。
第一目“金属冶炼术的进步”,介绍了古代中国青铜、钢铁冶炼技术的主要成就以及冶炼所用燃料的进步;第二目“衣被天下”,介绍了丝织业和棉织业的发展历史;第三目“从烧陶到制瓷”,主要介绍了瓷器的技术沿革历程;第四目“官私手工业的消长”,介绍了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
处理方法:教材主要从金属冶炼、纺织、陶瓷三个行业对古代手工业的成就作了介绍,这些知识主要是史实性的,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自主梳理。
对于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提供足够的材料,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角度,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处理较好。
难点官私手工业的经营特点及地位的变化。
处理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地位、历史、产品用途、生产关系等几个方面比较官私手工业的不同点,通过对比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官私两种手工业生产方式的认识。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由于古代手工业品保留下来的实物以及相关文字和影视资料较多,在教学时,适当地补充各种媒介的资料,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感性了解,把学生带入一定的历史环境,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2.体验教学法:可以设置一定的历史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从当事人的角度体验历史人物的感受,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3.讲练结合法:新旧知识相结合,以新带老,温故而知新,创建高效课堂。
板书设计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设计一: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发展史实:金属冶炼、纺织业、陶瓷业经营方式: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发展特点设计二:⎩⎪⎪⎨⎪⎪⎧⎭⎪⎪⎬⎪⎪⎫金属冶炼、纺织、陶瓷↑生产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生产关系 ↓官营与私营、家庭手工业发展特点: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角度总结教学设计导入设计设计一:以中国的名称“China”的由来导入新课。
最新-高中历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2 岳麓版必修2 精品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预习导读】一、课标要求: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二、重点、难点:1、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2、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三、预习要点(必会考点)1、冶铜、冶铁技术的进步的表现。
2、丝织业、棉纺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元明时期棉纺织业迅速兴起的原因。
3、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历程和它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4、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大经营方式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课堂导学】一、基础自主学习(一)金属冶炼业:1、冶铜:(1)青铜时代:从时期到末期。
(2)成就:时期的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2、冶铁:(1)冶铁技术的进步:①表现: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和的技术。
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②作用:(2)冶铁燃料的使用:①汉代开始用作燃料用于冶铁②时用煤作燃料非常普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③南宋末期开始用冶铁,流行开来。
★针对练习:1、我国古代冶铁最早开始于()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朝(二)纺织业:1、丝织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国家。
(2)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3)汉代丝绸远销,为中国赢得了的称号。
(4)唐代出现了技术。
2、棉纺织业:(1)宋末元初,棉花种植迅速向传播(2)元代,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使成为棉纺织业中心(3)后期,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探究学习1:元朝时期,我国棉纺织业迅速兴起的主要原因。
★针对练习:2、元代著名的女纺织家黄道婆的主要贡献不包括()A、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之具”B、发明脚踏三锭纺车C、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D、发明缂丝技艺,使棉纺织品更加具有神韵(三)陶瓷业:1、陶器:(1)地位:是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2)种类:有、、等2、瓷器:(1)地位: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2)成就:①东汉晚期,成熟的②南北朝时期烧制出③隋唐时期,工艺日臻成熟,唐代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④宋代,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⑤元代开始进入生产时期。
高中历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 岳麓版 必修2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习目标】一.熟悉古代中国金属冶炼术、纺织技术和陶瓷技术的发展,了解青铜文明成就、纺织业成就和宋代五代名窑八大窑系的分布,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理解。
二.掌握官营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官营手工业的衰败与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三.读懂原始文字资料、图片,以此加深对古代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理解。
四,理解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一生产力发展促进新生产关系产生价值判断。
【教材分析】一.重点难点与疑点1.重点:我国古代冶金业、纺织业、陶瓷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
2.难点:官营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的区别。
3.疑点: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为什么会导致新生产关系产生?二.教材解读(此仿宋字体为课文内容)金属冶炼术的进步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商代青铜铸造技艺已臻于成熟,无论在技艺还是规模上都居于上古世界的前列。
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展示了古代先进采矿和冶炼技艺的实际面貌。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使用广泛,技艺精湛,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而且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
这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
春秋时期的钢是块炼钢。
汉代出现炒钢和铸造铁脱碳钢,南北朝时发明了更先进的灌钢法。
灌钢法的出现,提高了钢的质量,产量大增,无论产量和质量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钢广泛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失去了生产力的发展。
冶炼金属需要燃料。
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做冶铁已相当普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1.手工业的概念、产生和手工业的种类。
答案:(1)手工业的概念: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2)产生:手工业一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节《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导学案2 岳麓版必修2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导学案【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重点:我国古代冶金业、丝织业、制瓷业的成就难点: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知识梳理】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冶炼技术(1)盛行时期: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被称为我国的①。
(2)主要成就:②时期,中国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成熟,不仅数量多、种类齐备,而且工艺精湛。
2.冶铁炼钢技术(1)③时期中国发明冶炼生铁和钢,春秋时期的钢是④。
(2)南北朝时期发明了⑤。
3.冶炼燃料(1)⑥开始用煤做燃料炼铁,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
(2)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⑦流行开来。
二、衣被天下1.丝织技术(1)①时代,人们就学会了养蚕缫丝;西周以后,丝织技术突飞猛进。
(2)汉代丝绸外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②的称号。
(3)唐代发明了③技术,丝织品文饰更加绚丽,极具艺术神韵。
2.棉纺织技术(1)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
(2)元代④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
先进技术的推广,使江苏⑤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3)⑥后期,棉布取代丝、麻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三、从烧陶到制瓷1.陶器(1)陶器是①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2)中华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和白陶等。
2.制瓷技术(1)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烧制出成熟的②和③。
(2)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3)宋代,⑤成为“瓷都”。
(4)元代开始进入⑥生产时期。
(5)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⑦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1.家庭手工业(1)特点:生产十分普遍;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①________,很少进入市场。
A.对于稳定②________起了一定作用。
B.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2.官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A.西周时期,手工业由③_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2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学案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习目标精准导航]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冶炼(1)青铜时代: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
(2)商周青铜器特点:技术成熟、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造型生动。
2.钢铁冶炼(1)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2)南北朝时发明了灌钢法,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
(3)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
(4)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
(5)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铁器的广泛使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二、衣被天下1.丝织技术: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1)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了养蚕缫丝。
(2)西周以后,丝织工艺突飞猛进。
(3)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4)唐代出现了缂丝技艺,丝织品纹饰更加绚丽,极具艺术神韵。
2.棉纺织技术(1)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推广。
(2)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
先进技术的推广,使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3)明代后期,棉布取代丝、麻、毛,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三、从烧陶到制瓷1.陶器(1)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2)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和白陶等。
2.制瓷(1)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先后成功烧制出青瓷和白瓷。
(2)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在唐代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3)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4)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5)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特别提示】陶和瓷的区别:质地不同;敲击声不同;吸水性不同;用料不同;烧制温度不同。
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1.家庭手工业(1)特点: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结合,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2)评价: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了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设计

长治县一中导学案年级:高一科目: 历史编制教师:课题: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型:自主课编制时间:【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其中,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是冶金业、纺织业和陶瓷业。
在经营形态方面,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有三种经营形态,即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
【学习任务】1.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手工业部门有哪些?2.金属冶炼术进步的重大成就有哪些?3.纺织技术的重大成就有哪些?4.陶瓷技术的重大成就有哪些?5.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比较:【自主检测】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是最先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B.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C.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D.中国最先冶炼的金属是铁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民营手工业的工艺水平最高 B.产品仅供国内消费C.生产形式以大作坊生产为主 D.生产技术主要来自实践经验的积累3.《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4.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青花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5.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的萌芽6.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控制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7.“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习目标】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大经营方式。
3、重要概念: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学法指导】学习历史要学会归纳梳理历史知识,譬如按照时期、按照内容对同类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有条不紊的梳理。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成就1.冶金业(1)冶铜:从(夏朝)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商周时期是青铜铸造的辉煌时期。
(2)冶铁: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3)冶炼燃料:①早在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炼铁,北宋时已相当普遍②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2.纺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主要成就(1)丝织技术: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①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学会了养蚕缫丝。
②西周以后,丝织技术突飞猛进。
③汉代丝绸外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④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
(2)棉纺织技术①宋末元初,棉花种植迅速向内地传播。
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②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绽纺车,推动棉纺织业的发展。
③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④明代后期,棉布取代丝、麻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3.陶瓷业(制陶业、制瓷业)主要成就(1)陶器: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2)制瓷技术 ①东汉晚期:青瓷。
②南北朝:白瓷。
③唐朝时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④宋代: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⑤元代后: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元朝出现青花瓷) 二、主要经营形态——生产方式的变化第二部分 课堂检测1.右图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
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A .夏朝B .商朝C .春秋D .战国2.考古工作队在江南某地墓葬发现焦炭、棉毯、唐三彩遗物,此墓葬最早可能在A .唐朝末年B .南宋末年C .元朝末年D .明朝末年 3.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瓷、青花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注重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转变。
2、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要有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和激情,以及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自主构建。
3、发挥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关注情感的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对相关内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系统和深入,大部分内容都忘记了。
2、经过历史必修(1)的学习,对新课程学习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已基本掌握了探究性学习的技能。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1、知识目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认识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了解自古以来中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人类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认识。
(二)重点:我国古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冶金技术、制瓷业、丝织业。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五、课堂构思:
本节内容涉及古代手工业成果,多识记性的东西,内容较为枯燥。
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性成为我构思的出发点。
我将本节内容设计成博物馆的形式,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参与教学,介绍古代手工业成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