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冬子工作室整理)
曲靖介绍-曲靖简介PPT(经典版)

3、旅游景点
罗平九龙瀑布群
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水流的千年侵蚀,在此 形成了十级高低宽窄不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 其中最大的一级宽112米,高56米,气势恢宏, 蔚为壮观,号称九龙第一瀑。九龙瀑布群因其 瀑布众多,景点密集而形成其独有的观赏特点, 一年四季美景不断,素有“九龙十瀑,南国一 绝”的美誉。
曲靖城市介绍
“滇黔锁钥”、“云南咽喉”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曲靖历史悠久。西汉元封 二年(公元前109年)设置味 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蜀 汉名相诸葛亮率师南征,降 服当地大姓首领孟获后。 置 建 宁 郡 。 1913 年 南 宁 县 (原味县)改为曲靖县、沾益 州改为沾益县。1983年,经 国务院批准撤销两县建制 成立曲靖市。
麒麟黑皮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做法是将猪腹部的带皮五花肉切成大块煮至六 七成熟,捞出沥干水分,再切成三寸见方的小 块,抹上蜂蜜和白酒,放进烧热的油锅里煎炸 至肉块发黑,肉皮变皱即可。吃起来肉味香浓, 风味独特,受到食客的喜爱。
富乐酥肉
富乐酥肉的制作一般都在杀年猪的晚上,是以 猪腿肉为主要原料,加入蜂蜜、姜汁、葱汁、 淀粉、盐、料酒、胡椒粉、八角粉、鸡蛋等佐 料搅拌均匀,再用漏勺将拌好的猪肉舀到油锅 里炸制而成。
3、旅游景点
会泽大海草山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东南部,属乌 蒙山系主峰段,海拔在3570--4017米之间, 其最高峰牯牛寨(即绛云弄山)海拔4017.3米, 是乌蒙山系的最高峰,唐朝时南诏国王封为东 岳。
4
美食文化
胡辣鱼
曲靖历史变化

曲靖历史变化曲靖历史变化一先秦曲靖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也是云南建制最早的地区之一。
市境内的南盘江流域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留有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足迹。
1983年,宣威县尖角洞文化遗址的发现,丰富了对曲靖远古人类活动的了解。
2001、2002年,对富源县大河癞石山旧石器遗址的发掘,说明曲靖远古先民至少在距今10万年左右(旧石器时代中期)就已生息、繁衍于滇东红土地上。
2006年3~4月,富源县大河镇茨托村发现距今3万~10万年(旧石器时代中期)的2400多件遗存,其中大量遗存具有同时代欧洲莫斯特文化典型特征,填补了中国乃至亚洲考古的空白,同时在地层里发现人类牙齿。
该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遗物、遗迹现象最丰富的地点之一,是中国莫斯特文化分布最多、时代最早的遗址之一。
麒麟区珠街乡陡山扁窟坑出土的炭化稻(粳稻型稻,是云南发现的第三个古稻分布点)经碳14测定为公元前1175±54年遗存,说明公元前12世纪以前,在珠江源头的南盘江两岸,曲靖先民已创造着农耕稻作文明。
公元前4世纪中叶,“蜀身毒道”开通,曲靖成为自四川、贵州、云南进入缅甸的“西南丝绸之路”古道上的重要枢纽。
1977~1982年,对曲靖珠街八塔台古墓群1、2号封土堆的考古发掘,揭示了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曲靖地区的先民已创造高度的青铜文明。
春秋战国时,曲靖为“靡莫之属”,已进入部族社会,与滇池地区的居民为同一族属(叟族)。
公元前280年,楚将庄率部入滇,沟通曲靖与内地的联系。
秦以前曲靖为滇国、夜郎国势力交界地区,《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
……滇王者,其众数百万,其旁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
”南盘江流域地区为滇文化范围,其地时为滇王国劳浸、靡莫等部落所据。
而北盘江流域地区则为夜郎文化区域。
二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道置吏,把曲靖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下。
在“蜀身毒道”的基础上,开凿修建从四川宜宾至建宁(曲靖)的“五尺道”,作为秦通往西南夷的重要据点,为西汉设置郡县打下基础。
我和我的家乡曲靖

PART 13
曲靖与我:一段永恒的情感纽带
曲靖与我:一段永恒的情感纽带
1
曲靖,这座我深爱的城市,对我而言 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情感和
记忆的寄托
这里,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经 历了青春期的迷惘与挣扎,见证了成
长的喜怒哀乐
2
3
每一个街角、每一片风景,都承载着 我的故事和回忆
曲靖与我:一段永恒的情感纽带
游行,祈求丰收和平安
在曲靖,你还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 如舞龙、舞狮、杂技等。这些表演都是曲靖人民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来的,充满了浓厚的 地方特色
PART 8
曲靖的方言与语言
曲靖的方言与语言
01
曲靖的方言属于西南官话,与四川、 贵州等地的方言有相似之处
曲靖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为一个曲靖人,我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这 里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美丽的自然 风光和美食。我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曲靖 永远都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故乡
PART 4
曲靖的现代发展
➢ 近年来,曲靖在经济发展 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 重视和支持,曲靖充分利 用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能 源、化工、农业等。同时 ,曲靖还注重培育新兴产 业,如信息技术、生物科 技等,为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PART 10
曲靖与我
曲靖与我
作为一个曲靖人,我深深地爱着这座城市。 这里不仅有我成长的足迹,还有我亲人的 笑脸和朋友的陪伴。每当我离开曲靖,我 总会思念这里的美食、风景和文化。无论 我走到哪里,曲靖都是我心中永远的故乡
总结起来,曲靖是一个充满魅力和 活力的城市。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 化遗产、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 美食和民俗文化。作为一个曲靖人, 我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并希望更 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识这座美丽的 城市,共同见证它的发展和进步。 无论我身在何处,曲靖永远都是我 心中的故乡,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
曲靖市历史文化及人文景观介绍

曲靖市历史文化及人文景观介绍珠江源头之城——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云贵高原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全区最高点在会泽县的大海梁子牯牛寨,海拔4017.3米,最低点在会泽县娜姑区王家山象鼻岭小江出口处,海拔695米,相对高差3322.3米。
曲靖市地处东经102°42′~104°49′,北纬24°21′~27°04′之间,东西距215公里,南北长302公里,总面积32565平方公理,其中南良坝子面积771.99平方公理,是全省最大的坝子。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热,东少严寒,四季如春。
其东与贵州、广西两省区接壤,南连文山、红河州,西与昆明市交界,北达昭通,辖8县1市1区,139个乡镇。
市委所在地曲靖城(传说中有麒麟仙女在此下凡造福于人故以称为“麒麟城”)距云南省会昆明市138公理。
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梁子山蜿蜒纵横,奔流不息的南盘江(珠江上游)、牛栏江南北分流,自古以来便是进入云南的陆地要塞,史称“入滇锁钥”。
曲靖,人文古迹众多,自然景观幽美,民风古朴。
在中国书法上吏上有被康有为誉为“正书古石第一”的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有战国至元明时期的庞大罕见的珠街八塔台古墓群,秦修“五道尺”、“七擒孟获”……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演义过多少可歌可泣的历史壮举。
有绿荫怀抱,水碧如玉的花山湖、潇湘湖;有被称为“云南第二奇观”的地下艺术宫殿——天生洞;有美绝人寰的罗平风景区——九龙瀑布群、美丽的多依河、有“小三峡”之称的鲁布革峡谷;有地理奇观壮、秀、幽、绝的陆良彩色沙林;有被徐霞客称为“秀拔为此中之冠”的翠峰山、廖廓山、郎目大山……多少美丽的自然风景引你进入一个清爽的世界。
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五百多万汉族以及彝、回、壮、布依、苗、瑶、水等少数民族。
占人口总数7.8%的七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装、风俗和信仰。
彝族的火把节,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苗族的采花山,布依族的“三月三”和“尝新节”……,这些具有特色的民族风情,给人们添了无限情趣!全区铁路、公路纵横交错,是云南通往内地的“咽喉”,这也造就了曲靖的各行业逐渐走向繁荣。
古代曲靖的辉煌

古代曲靖的辉煌曲靖在中央王朝建立郡县行政区域之前的名称叫什么,现已无从考证,有史可查和有据可考的名称出现于公元前1 09年,即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刘彻‚以兵临滇。
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朝廷在其地置益州郡,下辖24县。
其中曲靖首次被中央王朝命名为‚味县‛,治所在今天的曲靖。
这是曲靖行政建制的开始。
1997年9月出版的《曲靖地区志》共五卷,其第一卷第9页写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塞统一全国后,即派常頞修通‘西南夷’道路,从焚道(今宜宾)至建宁(曲靖)‛。
这一叙述有可能使人产生公元前221年即有建宁这一地名的误解。
实际上‚建宁‛一名,是在诸葛亮平定南中地区后才出现的。
‚建宁一名的出现,可查考年代是公元225年。
当时,南中地区(△滇、贵两省及川南一带)的大姓和夷帅倒戈反蜀。
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北伐中原的大业能顺利进行,就必须先解除南中反叛的后顾之忧。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三月,诸葛亮率军从今四川成都出发,兵分三路,征讨南中。
诸葛亮了解到孟获在南中地区为夷、汉所服,因而率兵马‚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追击孟获。
在交战中,诸葛亮采纳马谡建议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攻心‛战略,多次生擒孟获后,又释放让其再战。
最后,孟获心悦诚服地发出‚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的誓言,南中地区遂得以平静安宁。
南中平定后,为了加强对南中地区的统治,诸葛亮采取了一系列调整南中地区统治机构的措施。
首先,是增加南中地区郡县的数量,改原有4郡为7郡,并增设若干新县,使南中地区进一步郡县化,以加强蜀国对南中地区的统治。
其次,把益州郡的名称废除,改称为‚建宁郡‛,并将建宁郡的郡治从今晋宁县迁移设置在今曲靖,调整了其管辖区域。
同时,又将统率南中的廉降都督的治所,从南昌县(今镇雄县境)移到今曲靖,以管辖当时的‚南中七郡‛。
这一切措施,使蜀汉政权在南中地区的统治更加严密。
廉降都督移治曲靖管辖‚南中七郡‛这一事,提高了建宁郡在整个云南的地位,是曲靖成为南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开端和标志,曲靖因此成为古代云南地区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曲靖历史沿革名称由来(冬子工作室整理).

名的由来曲靖一名的由来——冬子工作室整理近年来,随着编史修志工作的开展,不少学人对曲靖的得名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在史志界和地方群众中引起极大关注。
现在,若谈到曲靖的得名问题,一般已不再囿于《元史·世祖本纪》所说的:曲靖一名,始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或“因元朝统治者马背得天下而疏于考史,竟把地处昭通地区的…曲州‟、…靖州‟,误认为在今曲靖,故名…曲靖‟。
”以及《徐霞客游记》中所说的:“曲靖者,本唐之…曲州‟、…靖州‟也,合其地置府,故名亦因之”等等说法,并对此提出了质疑。
从而打破了以上两种几乎已成为曲靖得名的定论,这在学术研究上可以说是一个突破。
不过,鉴于曲靖的得名问题,由于史书上没有确切的时间记载,虽在隋唐时期史籍就有“曲靖州”或“废曲靖州”等记载,但又都是一鳞半爪,没有一个较全面的记述,所以在认识上众说纷纭,各执其是,这也说明“曲靖”得名这个历史之谜,很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为此不揣浅陋,聊陈己见与同志们共研之。
曲靖的得名,可以肯定地说,绝不是始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因元朝统治者“疏于考史”之误;也不是徐霞客所说的,是曲州、靖州合二为一的产物。
据不少史料记载,远在唐初(618年前后)曲靖就有“曲靖州”存在了。
当时的“曲靖州”,是以石城(今曲靖)为中心的一个广泛的地名称谓,其地理范围应是地处东、西两爨的分界地一带。
这个分界地即今曲靖潇湘乡的大路碑村与小路碑村。
这两个村的得名,就是因为当时东爨和西爨分界于此,立碑为记的史证。
遗憾的是史书对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广泛流传在民间的这种说法,未作详实记述,以致后来一些研究史学的人,虽精于考史,却疏于考实,以致把爨龙颜碑中的“东、西二境”认为是唐初的“东、西两爨”,所以把当时的“东、西二境”分界地的禄丰县龙和城与唐初“东、西两爨”分界地的曲靖大、小路碑村之间的龙河城混为一谈。
这种历史的巧合,即把“东、西二境”与“东、西两爨”;“龙和城”与“龙河城”合二为一,从而把事实上存在于曲靖的龙河城(城的遗址及附近龙河庵的庙址,1958年修潇湘水库时还尚存,可参见1970年《曲靖县地图》),即有意无意地被否定了。
曲靖介绍

4
行政区划
区县
麒麟区 宣威市 马龙县 沾益县 富源县 罗平县 师宗县 陆良县 会泽县
面积(平方千米) 面积(平方千米)
1442 6257 1751 2801 3348 3116 2858 2096 6077
人口( 人口(万)
65 136 19 42 72 55 36 61 92
邮政编码
655000 655400 655100 655331 655500 655800 655700 655600 654200
2006
2007
2008
2009
GDP
(亿元 亿元) 亿元
曲靖交通
1、电气化铁路 全市境内铁路总里程597.9公里,贵昆、南昆两条电气 化铁路穿过全市1区市6县,连接全国主要中心城市。 设55个车站,19个大型货场。目前在建的昆(明)沾 (益)铁路复线,规划中的沪昆高速铁路曲靖段,将 进一步提升铁路运力,为曲靖的社会经济发展助力。 2、高速公路 目前,曲靖境内已形成以曲靖城区为中枢,以昆曲、曲陆、曲胜三条高速公路 和天宣一级公路、嵩待高速为龙头,以国道213、320、324、326和省道公路为 骨架,以水路运输为补充的交通运输网。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56万公里。324 国道改造,曲靖嵩(明)高速扩建昭(通)待(补)高速开工,将使曲靖物流 速度进一步加快。 3、国际机场 新昆明国际机场选址在小哨,距曲靖城区80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将为昆 (明)——曲(靖)经济带的建立和曲靖经济的加速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红河学院------张素娴 红河学院 张素娴
2010.12.04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
曲 靖
如何介绍一个城市

我的家乡曲靖市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它,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概况;历史;现状;特点;经济;文化;人文景观。
南城门1.曲靖概况:曲靖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南与文山州、红河州接壤,西与昆明市、东川市连接,北靠昭通地区和贵州毕节地区,是边疆中的内地。
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的曲靖,距省会昆明市135公里,地区面积33,821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多样,民族风情各异。
来这里可领略到彝、壮、苗、瑶等各民族独特的语言、服装、风俗和信仰。
曲靖还是古代爨(cuan)文化的发祥地,主要风景名胜有珠江源、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大理三十七部会盟碑、千佛塔及罗平多依河、九龙瀑布群、鲁布革风景区等。
仅次于昆明的云南第二大城市——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
曲靖是中国第三大江、南方第一大江——珠江的发源地,因此也被称为珠江源头第一城。
全市名雕众多,被誉为“雕塑之都”。
2005、2006、200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2006年荣获中国走向世界——中小城市成就奖,名列第六;连续数年GDP 排名全省第二,并且保持高速增长。
2009年,曲靖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
曲靖市地跨东经102°42’—104°50’,北纬24°19’—27°03’之间。
东与贵州、广西毗邻,西与省会昆明接壤,南连文山、红河,北与昭通、贵州毕节相连,是云南连接内地的重要陆路通道,素有“滇黔锁钥”、“入滇门户”、“云南咽喉”之称。
曲靖是云南第二大城市,也是云南第二大经济体,云南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曲靖现今面积:面积28904平方公里,人口:人口587.5万(2007年),城区人口85万。
下辖一区一市七县,分别是:麒麟区、沾益县、宣威市、罗平县、我的家乡——曲靖富源县、会泽县、马龙县、师宗县、陆良县。
这里地形地貌多样,民族风情各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的由来曲靖一名的由来——冬子工作室整理近年来,随着编史修志工作的开展,不少学人对曲靖的得名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在史志界和地方群众中引起极大关注。
现在,若谈到曲靖的得名问题,一般已不再囿于《元史·世祖本纪》所说的:曲靖一名,始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或“因元朝统治者马背得天下而疏于考史,竟把地处昭通地区的…曲州‟、…靖州‟,误认为在今曲靖,故名…曲靖‟。
”以及《徐霞客游记》中所说的:“曲靖者,本唐之…曲州‟、…靖州‟也,合其地置府,故名亦因之”等等说法,并对此提出了质疑。
从而打破了以上两种几乎已成为曲靖得名的定论,这在学术研究上可以说是一个突破。
不过,鉴于曲靖的得名问题,由于史书上没有确切的时间记载,虽在隋唐时期史籍就有“曲靖州”或“废曲靖州”等记载,但又都是一鳞半爪,没有一个较全面的记述,所以在认识上众说纷纭,各执其是,这也说明“曲靖”得名这个历史之谜,很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为此不揣浅陋,聊陈己见与同志们共研之。
曲靖的得名,可以肯定地说,绝不是始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因元朝统治者“疏于考史”之误;也不是徐霞客所说的,是曲州、靖州合二为一的产物。
据不少史料记载,远在唐初(618年前后)曲靖就有“曲靖州”存在了。
当时的“曲靖州”,是以石城(今曲靖)为中心的一个广泛的地名称谓,其地理范围应是地处东、西两爨的分界地一带。
这个分界地即今曲靖潇湘乡的大路碑村与小路碑村。
这两个村的得名,就是因为当时东爨和西爨分界于此,立碑为记的史证。
遗憾的是史书对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广泛流传在民间的这种说法,未作详实记述,以致后来一些研究史学的人,虽精于考史,却疏于考实,以致把爨龙颜碑中的“东、西二境”认为是唐初的“东、西两爨”,所以把当时的“东、西二境”分界地的禄丰县龙和城与唐初“东、西两爨”分界地的曲靖大、小路碑村之间的龙河城混为一谈。
这种历史的巧合,即把“东、西二境”与“东、西两爨”;“龙和城”与“龙河城”合二为一,从而把事实上存在于曲靖的龙河城(城的遗址及附近龙河庵的庙址,1958年修潇湘水库时还尚存,可参见1970年《曲靖县地图》),即有意无意地被否定了。
而实际上,据《南宁县志》载:“龙和故城在城西南十五里,南诏阁罗凤遣杨牟利以兵协西爨,徙二十余万户于永昌。
东爨因语言不通,得不徙。
自曲州、靖州、石城、升麻、昆州南北至龙和,皆残于兵。
”我们知道,当时南诏并吞的是西爨地区,对东爨地区未曾施以武力。
所以这里所说的“皆残于兵”,显然是指以曲靖州为中心的这片地区,所以龙河城自然也就毁于兵燹之中了。
我们还可以从龙河城附近的一些村寨名称来看,如马场村、土官寨、大营、上营、中营、下营等等,从这些当年养马、练兵、扎营、屯军的地方,就不难看出这个古城堡存在的历史事实和历史地位。
1958至1962年,在修潇湘水库和开垦荒山地时,这里曾先后出土了玉石、手镯、两汉古钱币、黄金等。
这些实物的出土,也证明了这座古城存在的历史痕迹。
咸通三年(862年),唐人樊绰在任安南经略使时,对云南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较系统的研究,并参照前人的一些著作,撰写了一部被称为“云南志”的《蛮书》。
他在《蛮书》卷四中多次提到“曲靖州”,而这个“曲靖州”并不是指“曲州”、“靖州”而言。
同时也多次提到“曲州”、“靖州”,但又不是指“曲靖州”而言,显然这是各有其地的,也是各有所指的。
而且这里所提到的曲州、靖州,也并非是指远在昭通地区的“曲州”、“靖州”,而是指“在汉为夜郎味县地,蜀分置兴古郡,隋初置恭州,唐初置南宁州的曲、靖二州。
”①可是,有的人却认为“曲靖州”就是“曲州”、“靖州”的并名,《蛮书》是为了省略一个字,而把“曲州”、“靖州”缩写为“曲靖州”。
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
因为这不过是推理的臆断,而不是考史的结论。
笔者很赞成李德成同志《曲靖一名始于何时》所分析的:“曲靖州,决非曲州、靖州的并名。
因为如果要缩写,也只能写成曲州、靖州,或曲、靖二州,似不能为了省略一个字而直称…曲靖州‟。
樊绰是文士,又是熟悉云南情况的人,决不致如此疏误。
”②远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就在今曲靖市这块地方设置味县,治所在今麒麟区西山乡。
到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为了有利于中央王朝的控制和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对建置进行较大调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郡治设在曲靖,随后又迁庲降都督府于曲靖,这既有利于提高王权威信,加强郡守权利,又有利于部族首领的统治,也有利于部曲之间的团结合作,从而使曲靖成为南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个中心持续了500多年,直到公元765年,南诏灭爨氏后,才随之转移到滇西洱海地区。
在这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央王朝虽然先后在曲靖设置县、郡、州等行政建制,但由于“云南僻在遐荒,襟带万山”,“蛮夷众多,恃远擅命” ,加上内地战事频繁,所以中央王朝对这个“部曲”聚居的地方也就无力顾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行政单位仍然是部落,不少奴隶还作为“依附民”,分配给各大姓作为部曲,或家部曲。
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地方豪族大姓、部族首领们手里。
他们划地为域,拥兵自重,在中央王朝不加干预,甚至是表示支持的情况下,纷纷建立起自己的“部曲”组织。
“部曲”之下又设屯,各自都有着一定的辖区和一定的行政权力。
这应该是统治阶级为了调整民族关系,安定后方的一个历史产物。
这种“部曲”组织,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具有一定权力的行政单位。
随着部曲势力的发展,各自又为了发展和防卫的需要,开始建造自己的城邑。
如诸葛亮南征后,就有“诸夷渐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④的记载。
随着生产的发展,开设商肆,修建民居,置盐、铁市官等等,都是有史可据的。
其次,曲靖在地理位置上,既有乌蒙屏障,又有盘江溉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自秦修五尺道后,进一步密切了云南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曲靖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公元前109年,西汉王朝在曲靖设置郡县后,考虑到边疆与内地的差异,采取保留土长权利的措施,使他们“复长其民”,以维系着这个地方的安定和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央王朝的关系。
如东汉末年,南中大姓就主要集中于建宁(曲靖)、朱提(昭通)两郡,“而曲靖则又是大姓势力的中心。
”⑤到了三国、西晋时期,曲靖即成为南中大姓雍、孟、爨、霍的聚集地区。
他们占地为域,“是郡邑拥有势力的豪族。
”⑥诸葛亮南征时,由于采取了“攻心为上”,“南抚夷越”的和睦政策,使南中地区出现了一个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农桑发展的新局面。
这是“曲靖”得名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没有这样一个安定的社会现实,又怎能称得上“靖”呢?若只以官方建置中没有出现“曲靖”这个名称,即加以否定,硬要舍此求深,恐怕就容易流于凿空了。
西晋泰始六年(270年),晋王朝又把南中七郡中的云南、兴古、建宁、永昌四郡划出,建立宁州,治所即在曲靖。
宁州在建置上属于中央的一个大行政区,这又进一步提高了曲靖的政治地位和中心作用。
东晋以后,中原干戈不息,宁州各郡县也动乱起来,经过互相争战、吞并,最后为爨氏所灭。
爨氏独霸南中后,建立以曲靖为中心的爨氏统治中心,此后,曲靖一度出现较为安定的社会局面。
如公元399年,爨宝子任建宁太守期间,就出现“山岳吐精,海诞渚光”,“志业万熙,道隆黄裳”⑦的人民安居、社会安宁的情况。
又如公元971年,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于石城(即曲靖)后,这个地区在经过一番动乱后,又出现“遒共盟约,务存久长”e的安定局面等等。
从历代中央王朝对曲靖地区的用兵来看,多数是为了实现统一和纳赋,有一个可赖以广为用之的后方,而并不图对其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所以对这个地区总是采取特殊的、怀柔的、团结的政策,使其靖而安之。
如“任用大姓”、“不留兵”、“闭关息民”⑨等等,以达到稳定边境、民族团结、发展生产、可供资用的目的。
如东汉时期的“以民纾休养生息”和诸葛亮的“南抚夷越”以及唐的“安抚边塞”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说,曲者,部曲也;靖者,安定也。
也就是说,在这个“蛮夷众多,恃远擅命”的地方,在某一时期,由于中央王朝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一个四境安宁、生产发展的和平社会环境,故名“曲靖”。
这就是“曲靖”得名的原由,也是“曲靖”得名的历史依据。
诚如《国语·周语下》所说,“自后稷之始,基靖民。
”这是事出有因,也是顺理成章的。
如果把曲靖的得名,说成是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云南行省赛典赤改定云南诸路名号时,把地处昭通地区的曲州、靖州,误认为在今曲靖,故合其地而称之,这种说法很值得商榷。
笔者认为,元代置路时,定名总要有一定依据,何况赛典赤也是政绩卓著之人,并非糊涂虫之辈,竟会做出这种张冠李戴的事来?曲靖的得名,时间上虽无确切记载,但不会是到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后才出现的。
因为远在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就有“爨归王同南宁鬼主爨崇道,杀越嵩都督竹灵倩,东爨乌蛮尽有西爨故地,居曲靖州。
”又“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改曲靖州为石城郡,复迁两爨之众于永昌”⑩。
据《元史·地理志》载:天宝七年(748年)后,“唐以爨归王为南宁州都督,治石城。
后阁罗凤叛,州废,蒙氏改为石城郡。
”这时的石城郡,已经是一个实际的统治中心,它直接统率着除磨弥部之外的较大境域,如落蒙(今路南)、仁德(今寻甸),于矢(今武定)等部。
从州改郡的情况来看,可见当时的曲靖州并非只是一个县名,而是一个辖区范围较广的行政统治中心。
再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立的南诏德化碑,碑文中曾两次提到“曲靖”一名,“仲通大军至曲靖”,“十四年(代宗广德二年即764年)春,命长男凤伽异于昆川置拓东城,居二诏,佐镇抚,于是威摄步头,恩收曲靖。
”从当时南诏阁罗凤政权合并了东西两爨,形成割据云南的形势来看,我同意李德成同志在《“曲靖”一名始于何时》一文中的分析:“这时南诏政权正攻打安宁,距今曲靖较近,而不会是远隔千里之遥的曲州、靖州。
”再从“恩收曲靖”的“曲靖”来看,这时,凤伽异在昆明筑城,意在控制新被征服的西爨地区,所以这“恩收”的“曲靖”显然即今曲靖地区,而不会是遥远的乌蒙。
据此可知,曲靖的得名,起码是公元764年以前的事。
至于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记》中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曲靖者,本唐之…曲州‟、…靖州‟也,合其地置府,而名亦因之。
”所以有人即据此说,而认定“曲靖一名是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才出现的,并说《蛮书》中的“曲靖州”是指“曲州”与“靖州”而言,从而否定“曲靖”一名是远在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前几百年就存在的历史事实。
其实,徐霞客“合其地置府”的记述是一个明显的失误。
当时的名称是路,而不是“府”,若据此为是,岂不又将造成许多麻烦和困惑。
至于《蛮书》中的“曲靖州”,显然也不是“曲州”、“靖州”合二为一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