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练习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评估检测(一):专题一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历史—轮复习讲练测.doc

2015年高考历史—轮复习讲练测.doc

2015年高考历史—轮复习讲练测专题22 :中国近现Q J•虫生活的变迁(练)【专题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T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基础达标】1.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木。

账木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收入是2685. 04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但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658. 3元,比22 年前提高16. 75倍。

这一账本是上海()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B.率先跨入小康的见证C .政治体制改革的见证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收入是2685.3乙而到了2002年,虽燃两人都已退休,但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658. 3元,比22年前提高16反映的时间节点的收入,实际上是对社会变迁的见证.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二活和社会71吞的变仕圧会变迁的见证2.1885年的上海外滩公园明示游览规则,条款规定:“一、脚踏车及犬不准人内;……三、禁止采花捉鸟巢以及损害花草树木,……四、不准人奏乐Z处;五、除西人Z佣仆外,华人i概不准人内……”。

对此现象的反思应该是A.形成平等观念B.外争权益,内省公徳C.树立规则意识D. 口诛笔伐,愤懑宣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木题主要考杏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这段材料体现了人们更多地是从民族尊严角度立言阐释,凸显的是华人外争权益的一血。

实际上还有另一面,即对华人在公园摘花践草等不良行为的批评与反思,认为应加强文明教冇、提升公徳总识。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屮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3 ............... 1859年英国人吟瞅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吾,在颊下打了一个结了,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

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写在答题卡上,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2.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3.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

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4.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

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5.“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

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遣责。

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5-16单元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含新题,含解析)

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5-16单元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含新题,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5-16单元阶段示X性金考卷(含新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13·某某某某二模]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套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为内容的纪念币,涉及马镫、阴阳八卦、算盘、伞、兵马俑,对此最为合理的认识是,我国古代科技发明( )A. 涉及多个领域B. 注重观察和实验C. 是劳动人民发明的D. 都是以服务农业生产为目的解析:由题干材料“涉及马镫、阴阳八卦、算盘、伞、兵马俑”,可知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A项正确。

中国古代这些发明注重的是经验的总结,而不是实验,可排除B项。

有些发明不是劳动人民发明的,可排除C项。

并不是所有的发明都服务农业生产如兵马俑,可排除D项。

答案:A2. [2014·某某省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考试]古代中国是一个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许多门类的学科与近代西方科学原理相通,不过传统的学科思维模式难以用西方理论进行系统解释,与源于欧洲的现代科学不太相容。

但是在今天的“非典”和“禽流感”中中国古代文明却日益受到重视,与之相关的代表性著作是( )A. 《九章算术》B. 《齐民要术》C. 《伤寒杂病论》D. 《授时历》解析:从材料中“非典”和“禽流感”可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该是医学的著作,选项中A项是数学著作,B项是农学著作,C项是医学著作,D项是天文学著作,故A、B、D 三项均不正确,只有C项正确。

答案:C3. [2013·某某区高三期中统考]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

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 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B. 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C. 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D. 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金榜练习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评估检测(十二):专题十四

金榜练习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评估检测(十二):专题十四

金榜练习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评估检测(十二):专题十四专题评估检测(十二)专题十四(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吉林模拟)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下列各句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2014·重庆模拟)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B.儒家、道家C.墨家、儒家D法家、道家3.《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D.周桂钿先生说法的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4.(2014·江西师大附中模拟)某个时代,有人主张学问要自有心得:读孔子之书,必须与自己的经验相印证;如果心中不以为然,那么,即使是孔子之言,也不能承认就是对的。

这种思想观念传播甚广,知识界于是出现了不少特立独行之士。

这最可能是以下哪类人物的主张( )A.诸子百家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五四健将5.(2014·广东六校联考)顾炎武认为:“王(守仁)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金榜练习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评估检测(八):专题九

金榜练习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评估检测(八):专题九

专题评估检测(八)专题九(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

与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题应是( )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B.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据《江苏实业月志》记载: “迩来我国服用人造丝织品者亦渐增多,纺制人造丝之厂固所鲜见,即织人造丝布者亦寥寥无几。

致人造丝织品进口数量逐步增加,其速度殊可惊骇。

”这意味着( )A.中国的丝织业仍具有竞争优势B.外国丝织品难以进入中国市场C.我国广大蚕农面临破产的命运D.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3.(2014·广东十校模拟)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4.( 2014·北京西城期中)下列表格为19世纪末重要的商办企业情况,该表可用于说明( )①清末新政的政策得当②投资者的复杂身份③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④地区发展的不平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2014·湖南长郡中学模拟)《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D.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之道6.(2014·临沂高三期中)1895-1913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配套训练题12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配套训练题12

第2课时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2014·扬州期中检测)1949年8月董必武在政协筹备会议上说:“‘新政协’这一名称已决定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意思就是说它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由此推断,改名是为了有利于()①体现更广泛的代表性②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③筹建新中国④使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可知改名更能体现代表的广泛性,也表明新政协将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同时更加有利于筹建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与改名没有关联,④观点错误,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故选A项。

答案:A2.(2014·华南师大附中月考)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比较分析能力。

《共同纲领》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内容,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故选D项。

答案:D3.(2014·湖北重点中学联考)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

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材料分析能力。

2017《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含答案

2017《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高考试题中文科综合试卷总分300分,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只呈现历史部分。

2.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 )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7.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1 新人教版必修1

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1 新人教版必修1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1 新人教版必修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潍坊一模)“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

”这说明“宗法”强调的是( )A.政治隶属B.血缘等级C.尊奉服从 D.分配继承[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宗法制。

依据材料“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信息可知强调的是血缘等级,故B项正确。

2.(2014·某某一模)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创制”的含义是( )A.推行王位世袭制 B.实行宗法分封制C.确立世卿世禄制 D.实施中央集权制[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宗法制和分封制。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划分政治等级;族权与政权合二为一,故选B项。

A、C两项并非西周的创制;D项是秦朝时期确立的制度。

3.(2014·某某红色六校联考)“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

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一观点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宗法制。

从材料可以看出根据宗法制的运行原则,嫡长子继承王位,如果没有嫡长子的情况下是嫡次子。

但是在运作过程中,这一原则时常会遭到破坏,“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说明宗法制之下也有王位的争夺,故选C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评估检测(一)专题一(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3·资阳模拟)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初统治者实行了(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D.郡县制2.(2014·珠海模拟)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3.(2013·成都模拟)西周封国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礼记·明堂位》也记载说:“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

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对山东的影响分别是( ) A.宗法制礼仪之地 B.分封制儒学发源地C.分封制经济大省D.宗法制儒学发源地4.《水经注·湘水》云:“秦灭楚,立长沙郡。

”长沙郡下设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县。

从此,长沙开始纳入全国统一的政治体制,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行政区域载入史册。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郡守是长沙郡最高的行政长官B.长沙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C.郡守职位由皇帝直接任命D.县令、县长也由皇帝直接任命5.《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6.(2014·池州模拟)下列图表是根据贵池县志整理出来的“池州建制沿革”简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春秋时池州俨然一个独立王国B.鄣郡首任郡守可能是由秦始皇任命的C.汉唐时期的郡守可以世袭D.元朝时池州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7.(2014·安徽示范高中模拟)《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出现《政府奏议》中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8.《后汉书·袁闳传》记载“(闳)服阙(即母死服丧——引者注),累征聘举召,皆不应”。

可见,当时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9.《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王沈缺乏治理才能B.九品中正制有弊端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度只看出身10.(2013·温州模拟)官吏的选拔方式及其职能是官僚制度的重要内容。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古代先后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种主要选官方式②汉承秦制,汉武帝统治时期依然由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地方③选官的标准从出身等级向德才兼备为主演变④无论哪种选官方式都是培养统治工具,都促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2014·南京模拟)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且重者莫如今日。

”反映出明末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12.(2014·长郡中学模拟)汤因比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

……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历代忠君报国的忧患意识B.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C.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D.儒家学说倡导的伦理道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27分,共52分)13.(2014·石家庄模拟)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和辑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

南越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工具,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

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

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

赵佗又以财物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

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

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遣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

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

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

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

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对岭南地区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平定南越的历史意义。

(10分)14.历史上围绕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看法不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宗其继别子之后出者,百世不迁者也。

——《礼记·大传》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清]颜元《习斋四存编》(1)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

(8分)(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他们的观点。

(9分)(3)据材料四,分析清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

(4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

(6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B。

材料大意是在周文王、武王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不利于统治。

依据所学,这种制度实际是一种方国联盟,商王不过是方国之长,与诸方国之间并无君臣关系,部族方国是否尊奉商王为王、为长,仅仅在于商族的实力和商王的威望,商王并无其他约束他们的办法。

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初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

A、C讲的是王位的传承方式和继承原则,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D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于秦朝,也可排除。

2.【解析】选B。

姓氏代表的是血缘,‚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说明强调的是家族血缘关系。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因此B正确。

3.【解析】选B。

鲁国是西周的封国,与分封制有关;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创立儒家学说,鲁国是儒学发源地。

【加固训练】(2013〃赣州期中)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周朝)800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是( )①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②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受到压制③分封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被取消,但分封制的影响贯穿中国古代④分封制有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A.①③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理解能力。

①②是宗法制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但分封制的影响贯穿中国古代,符合历史事实,③正确;分封制容易形成地方割据,④不符合史实,且说法错误,故选B。

4.【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

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是县令(县长)。

故A、C、D说法符合郡县制的规定。

答案B符合题意。

【名师指津】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的不同点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强调君主要对远近官吏的行踪有所了解,为此,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6.【解析】选B。

由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可以看出,池州此时期属于诸侯国吴国的管辖范围,A不正确。

秦朝采用郡县制,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B正确。

郡县制为后世沿用,汉唐时期的郡守也是皇帝任命,C不正确。

D在现有材料中无法判断。

7.【解析】选D。

范文正,即范仲淹。

从材料‚革五代之乱‛‚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等信息,并结合课本关于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导致‚三冗‛的结果,可判断D正确。

8.【解析】选B。

材料是说袁闳在母死服丧期间,潜心行孝,对举荐征召为官都不答应,很明显当时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世卿世禄制是商周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是隋唐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皆不符合题意。

9.【解析】选B。

本题考查九品中正制。

王沈年轻时就具有才华,但出身寒门,被豪强所抑制,升官无望。

这是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官标准造成的,故选B。

A题目没有反映,C与题意无关,D表述错误。

10.【解析】选C。

本题为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汉武帝统治时期实行刺史制度,派刺史负责监察地方;‚世官制‛主要是商周时期的选官用人制度,不能说促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