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治疗奔豚气11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奔豚气案

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奔豚气案

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奔豚气案
公维娜;马祖彬;盖帅帅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2017(026)004
【摘要】奔豚气多采用中药治疗,如奔豚汤等,针灸治疗记载于《针灸甲乙经·卷十二》“奔豚泄气,上下引腰脊痛,气穴主之”,针刺以调气为主。

疏肝调神针法是名老中医单秋华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提出的一套系统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常用治疗精神、神志类疾病,现应用疏肝调神针刺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治疗奔豚气,取得较好的疗效。

【总页数】1页(P64)
【作者】公维娜;马祖彬;盖帅帅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山东济南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43
【相关文献】
1.调神疏肝法针刺治疗郁证的临床观察
2.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清脂联素含量的影响
3."疏肝调神"针刺法联合柴胡舒肝散治疗肝气郁结型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
4.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贝尔麻痹伴焦虑及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5.调神疏肝法针刺治疗失眠54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奔豚气病脉证治

奔豚气病脉证治

06
预防措施与康复期管理建 议
高危人群筛查及早期干预策略
筛查范围
针对有奔豚气病家族史、 长期情志不畅、饮食不节 等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筛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中医四诊 合参等方法,评估个体奔 豚气病发病风险。
早期干预
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 中医药调理、情志调摄、 饮食指导等早期干预措施 ,以降低发病风险。
适应症分析
西药治疗奔豚气病主要适用于症状较为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在选用 西药时,应注意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药物不良反应预防与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在使用药物治疗奔豚气病时,应严格 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同时,应 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 应及时就医。
处理措施
家庭护理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奔豚气病的家 庭护理知识和技能,包括情志调
护、饮食调养、起居调摄等。
社区资源整合
整合社区内的中医药、康复、心理 等资源,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 服务。
家庭与社区联动
建立家庭与社区之间的有效沟通机 制,确保患者在家庭和社区都能得 到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HANKS
感谢观看
七味都气丸:熟地黄、 山萸肉、干山药、泽泻 、牡丹皮、茯苓、五味 子,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地黄、山 药、山茱萸、茯苓、牡 丹皮、泽泻、桂枝、附 子、牛膝、车前子,温 补肾阳,化气行水。
其他证候类型及施治原则
寒热错杂型
表现为腹部有气上冲,胸闷烦躁,口苦咽干,大便不调等。 治宜寒热并用,调和阴阳,常用方剂如半夏泻心汤加减。
表现为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伴见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针药与推拿罐结合治疗奔豚气案

针药与推拿罐结合治疗奔豚气案

针药与推拿罐结合治疗奔豚气案$王美娟,单凯,李柠岑,陈波,陈泽林(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摘要】奔豚气是指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至胸咽的一种病证,时发时止,时轻时重,多受情志影响,病发时不会出现典型症状,故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陈泽林教授根据奔豚气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在中医针灸理论指导下,强调辨证论治,认为抓住病机是关键,临床灵活运用针刺、推拿罐、中药联合辨证治疗奔豚气,该文列举验案1则,疗效显著。

【关键词】针刺'推拿罐;奔豚气'东泽林中图分类号:R249. 2 文献标识码:BDOI:10. 19621/ki.11-3555/r.2021. 0439奔豚气,又称“奔豚”,“奔”为患者自觉有气上冲,“豚”指上冲之气猪一样奔跑乱撞(豚,小猪之意,见《说文解字》0可知该病的特征为气,上冲胸咽,其状若奔豚[1]。

该病与现代医学中的*经功乱”“癔病”等性疾病相似,西医 口服B族、抗和抗焦虑等药物进行,有一定的&服产生不良反。

中医辨证病可发挥综作用,不良反,是中医此类疾病的优势所在$]。

陈泽林,教授,博士,天津中医药大学,从特法、科研、教学工作20余载,在治疗疑难杂病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针、罐、刺络、刮痧、中药”相 的学术思想。

笔者在跟随陈泽林教授临床学习时,遇到奔豚气病例1则,采、推拿罐中药联,效果较好,现将诊疗过程及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1病患者,男,66岁,2018年10月27日就诊。

主诉: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至胸咽1个月余。

现病史,If 于2018年10月中旬突然自觉有气从少腹部上冲至胸※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712204)通信作者:陈季林,E-mail:chenzelin328@ 163. comA第一作者:王美娟,E-mail:429344:246@匾话匾案 中国民CHINA'S NATUROPATHY,Feb.2021, V o1.29 No.4 咽部,伴有心慌、胸部憋闷、惊恐烦躁、嘴唇发干、口舌 发涩、面色发红等症状,白天发作5&6次,夜间发作2&3次,每次持续20&30?在情绪不佳时发作次数更多,持续时间更长,发作时心率可达120次/分。

奔豚病的辨证施治

奔豚病的辨证施治

奔豚病的辨证施治展开全文一青年女性,生活饮食不规律,情绪失调后出现间断小腹部胀疼,自觉腹部无形包块逐渐增大,同时气从小腹部直上冲心胸,发作时坐卧不宁,心烦意乱,情绪激动,起初可自行缓解,后逐渐加重,持续十分钟至小时不等,近期发作频繁,气上冲心胸明显,每每发作燥扰不宁,情绪失控,腹胀时间长。

舌红苔黄偏腻,脉细弦数。

曾就诊多名中医,也用过红参虫草,效不显。

延吾师杨金方诊病~辩奔豚,证属肝气郁结,湿热内蕴,气郁化火,以奔豚汤加减~清热除湿、疏肝理气~葛根30、黄芩20、生栀子15、桑白皮30、生薏仁60、茯苓10、青皮10、枳壳10、川芎6、威灵仙6、法半夏6、生草3g1剂,1日4顿,凉服。

第二天复诊,自述感觉上腹部奔豚气块小了50%,晚上身体特别轻松、三年来心情第1次特别好!脉还偏弦,继服5天药量。

奔豚古病名,见《灵枢》、《难经》、《金匮要略》等,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

《金匮要略》称之为“奔豚气”。

豚,即小猪。

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

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

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西医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及冠心病、心血管神经症等。

奔豚有三,奔豚汤所治归纳为肝血亏虚、肝郁化火,肝气上逆导致的奔豚病。

此外其二是过多发汗导致阳虚引发的奔豚,其三是发汗过多产生阳虚,水液在身体内积蓄运化不足导致的奔豚。

也有说后二者是有奔豚症状不是奔豚病。

方药如下~奔豚汤加减:方中大寒之甘李根白皮清肝热、降逆气、止奔豚,配伍苦寒之黄芩、栀子,下肝气清郁热;李根皮没有,用桑白皮代替了;川芎、芍药养血调肝,益肝体以制肝用;葛根、半夏升清降浊,和胃降逆;加薏苡仁、茯苓健脾利湿;威灵仙利湿通经络,通行十二经脉;加青皮、枳壳行气除痞消胀;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去当归、白芍,防滋腻,本湿热偏重,不利行气化湿热。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今天再来讲奔豚病,奔豚病很少,几节。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这是一节。

这一节恐怕有问题,怎么说呢?奔豚、惊怖、火邪这几种病啊,说它由惊发得之,可以理解。

我们研究伤寒论,这几个都是由于火攻。

那个惊怖就是惊啊,伤寒要是用火攻,必惊也。

惊发、惊怖就是指这个说的。

这个火邪也是太阳病与火熏之不得汗,那么这个火邪也是往里头跑了,倒行不解,必行血,病为火邪,那也是伤寒论上头的。

这个火邪呢用火攻,它都要发癫狂的,这书后头有,惊悸吐逆下血,它说火邪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是用龙骨牡蛎的啊都是惊狂,它是一个镇静药,治惊狂。

所以这三个病啊,说是从惊发得之可以理解。

这个奔豚指的是用烧针发汗这段说的啦。

惟独这个吐脓不可理解,这个吐脓呢在它这个书里头,连伤寒带这个书,那么只是里头有痈脓,这个不能说是从惊发得之。

这个惊发啊,拿现代话说,这就是神经上一种受严重的刺激,它不是外面的事物让你惊了,不是的,不是指外面的事物可惊可恐,才得这个病,不是的,这个机体上有惊恐的反应,所以搁个惊发二字,凡是从生理上,有种惊发的反应啊,神经官能病,那么就容易发生这几种病。

这几种病中吐脓是不好解释,我认为这里头它有错误,这里头也许是传抄啊,这四个没法一块来解释,三个可以解释。

头一节,那么惊怖、火邪和奔豚的这三个病,由从惊发得之,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

这三种病也都是神经官能病,拿现代话说。

我们看这个奔豚就知道了,那几个是作陪啊,主要是论奔豚,奔豚是从惊发得之。

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这个奔豚病是什么病呢,它一发的时候,从少腹起,就是小腹了,往上冲,上冲咽喉,由胸一直到咽喉这地方。

发作的时候人简直就是活不了的样子,发作欲死。

可是呢,一会儿过去了,复还止。

从这几句话,我们知道奔豚病是个发作性的神经的反应。

那现在不就是神经官能病。

“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的临床应用

“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的临床应用

浅谈“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的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84-02“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是以针灸学和络脉理论为基础,以调节气机、疏通经络、调理阴阳为理论根据,其循经取穴以十五络脉、十二皮部为主,十二正经为辅,背部腧穴为调和疏理的一种针刺方法。

“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分为皮部循经排针法、皮部多针环刺法、皮部一穴多刺(一穴多针)法,达到疏导经气、调和营卫、活血化瘀、除湿排毒、补肾壮阳、扶正祛邪的目的,从而起到治疗疾病、调理亚健康、养生和抗衰老的作用。

《内经》是最早提出络脉概念的一部专著,其中《灵枢·刺节真邪》:“此必有横络”或指较小的络脉,意为:络脉也称横络;《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说明皮肤系统中充满了浮络及孙络;《灵枢·脉度》指出:“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首先指出了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它来自于经脉,是经脉“支而横”的部分,意指也说明了经脉的位置较深,而从经脉横行别出位置较浅的分支则为络脉。

汉代《伤寒杂病论》问世,络脉理论应用于临床,络病证治初见端倪。

金代窦汉卿《针经指南》:“络有一十五,有横络三百余,有丝络一万八千,有孙络不知其纪。

”明代针籍《人镜经》云“十二经生十五络,十五络生一百八十系络,系络生一百八十缠络,缠络生三万四千孙络”,所以通过对络脉的循经取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作用。

明清以前,众多医家对络病理论及临床做出了一定贡献,使其得以持续发展。

明清时期,以喻昌、叶天士为代表的医家,使络病学说的发展达到一个高峰。

清代名医喻嘉言所言:“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而络脉则未之及,亦缺典也”。

叶天士言:“遍阅医药,未尝说及络病”,”医不知络脉治法,所谓愈究愈穷矣”。

现代众多医家亦在研究络脉,如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吴以岭主编《络病学》一书,就是对中医络病理论与临床研究的成果。

董氏奇穴治疗奔豚气案

董氏奇穴治疗奔豚气案

董氏奇穴是时下应用较多的针灸流派,内容博大精
病与现代医学中的神 经 官 能 症、冠 心 病 等 类 似,笔 者 采
深,针法甚广,如倒马针法、放血疗法、手足对应针法、导
用董氏针灸治疗该病,临床疗效满意.
气针法等,内容丰富 且 异 于 传 统,治 法 简 便,疗 效 显 著,
【关键词】 奔豚气;
董氏奇穴;针灸
静安神的作用;三肩穴 可 以 治 疗 喉 咙 部 位 不 适;腕 顺 穴
入肾经,具有滋肾利尿、通肾镇痛的作用.此患者年老,
采用上述针法收效甚佳.
胸部憋闷后反复发作,发作时自觉少腹胀,微痛,严重影
参考文献
响日常生活.患者年过古稀,平素性情急躁,精力旺盛,
2019

05

09)
2018,
16(
28):
186
(
. All Rights Reserved.
董氏奇穴治疗奔豚气案
胡江涛1 ,王思颖2
(

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山西省强制隔离戒毒所,山西 太原 030001)
【摘要】 奔 豚 气 指 患 者 自 觉 有 气 从 少 腹 上 冲 胸 咽 的 内
探 讨 、总 结 、推 广 . 但应注意的是附子 近 年 来 品 质 下 降
很多,且每批附子质量 良 莠 不 齐,若 使 用 剂 量 不 足 或 使
用劣质附子 会 明 显 影 响 疗 效,笔 者 推 荐 使 用 附 子 颗 粒
剂,质量相对稳定,且省去先煎费时费力之苦.
参考文献
纹内侧端与 肱 骨 内 上 髁 连 线 的 中 点 下 一 寸 五 分 再 内
侧 五 分 ,有 3 个 穴 位)、心 灵 穴 (手 掌 朝 上 ,手 腕 横 纹 上

奔豚气治验2例

奔豚气治验2例

甘肃医药2018年37卷第4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18,Vol.37,No.4作者:李维奎,男,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E-mail :631060244@奔豚气治验2例李维奎景泰县五佛乡卫生院,甘肃白银730400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25(2018)4-0383-01案例1:沈某,男,50岁,1995年9月20日初诊。

患者因“左眼红肿、疼痛及视物模糊2天”到景泰县人民医院眼科就诊,诊断为“急性角膜炎”,建议住院治疗,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未住院治疗。

不日患者自觉腹胀,气从少腹上窜心胸及咽喉,胸闷憋气,痛苦异常。

每日发作3~4次。

询前次诊治游医谓:此寒凉伤中,气滞所致。

经用附片、枳实、厚朴、生姜、花椒、白蔻仁之类,病益甚。

针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患者焦虑,痛苦异常。

急送我院救治。

症见神情焦虑,呼吸急促,表情痛苦,左眼目睛红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中医诊断为奔豚气。

门诊急查血常规:WBC :1.3×109/L ,HB :120g/L ,N :0.80,L :0.20。

查体:神志清,情绪烦躁,左眼睑肿胀,眼球充血,眼角有炎性分泌物,心肺(-),腹软,肝脾(-),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西医诊断:急性角膜炎。

收住入院,给予静脉输液,以青霉素G 抗炎,双黄连粉针清热解毒,能量合剂加维生素C 以对症支持治疗,利福平眼药水外用点眼。

中药处方以奔豚汤加味[1]:药用当归9克、川芎9克、半夏9克、黄芩9克、生葛根15克、白芍12克、炒酸枣仁10克、李根白皮9克、天花粉10克、甘草5克。

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住院治疗5天后,诸症消失,眼疾好转而出院。

案例2:张某,男,72岁,三年前患老年性前列腺炎,附睾炎,在当地县医院给予抗炎治疗,中药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好转。

随后身体逐渐消瘦,纳食减少,有时便秘,有时溏泄,发作性绕脐疼痛,先后经数医治疗,有谓寒疝,或谓奔豚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奔豚首见于《内经》。

《伤寒论·奔豚气病脉证治》中提出“奔豚病,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恐发得之”;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皆从惊恐得之”。

《诸病源候论》指出奔豚病“起于惊恐忧思所生”。

据患者临床表现,综各派医家所述,可以得出,奔豚病之根本在于下焦寒气,复感惊恐、气郁等情志突变,导致气机异常,寒邪夹气上冲于胃或上冲于胸,或上冲于肝等[1]。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自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共11例,年龄16~70岁,其中女7例,男4例。

以临床症状和治疗经验分为肝郁气逆证和阳虚水停证。

肝郁气逆证多由情绪因素诱发,症见小腹悸动,自觉有气上冲,时发时止,或胸腹胀满,或胸憋闷痛,或呃逆欲呕,或头蒙晕厥等。

阳虚水停证多由感受寒邪诱发,平素畏寒肢冷,症见小腹悸动,自觉有气上冲,时发时止,伴腹痛隐隐,喜温喜按等。

各脏器功能性检查均未见异常,排除各脏器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以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为主,配合艾灸、药罐疗法。

俯卧位与仰卧位交替施针,10d为1个疗程。

具体治疗方法:①俯卧位针刺治疗:督脉11针,针尖向下斜刺0.3~0.6寸;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2侧线7穴,针尖向下平刺0.3~0.6寸;足太阳膀胱经下肢左右各3穴,直刺0.6~1.0寸;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各3穴,直刺0.6~1.0寸;手指10穴,位于10指中节指骨与远节指骨之间,末端指横纹上,尺侧端向内0.3寸,平刺0.3寸。

②仰卧位针刺治疗:任脉7针,针尖向下斜刺0.5~0.9寸;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各3穴,直刺0.5~0.9寸;足阳明胃经左右各6穴,直刺0.5~0.9寸;足厥阴肝经经左右各6穴,朝向心端斜刺0.5~0.9寸;足趾10穴,位于10趾中节趾骨与远节趾骨之间,末端趾横纹上,腓骨侧向内0.3寸,平刺0.3寸。

③药罐疗法:选用竹质火罐,药方:玫瑰花9g,合欢皮9g,片姜黄9g,香附9g,陈皮12g,干姜9g,旋复花7g。

背部施7穴,有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膈俞穴左右各一,肝俞穴左右各一;腹部施7穴,有膻中穴,中脘穴,关元穴,天枢穴左右各一,血海穴左右各一;同施针体位一同施治。

④随症加减:肝郁气逆证者,配合针刺公孙穴(双侧)、内关穴(双侧)、血海穴(双侧)、章门穴(双侧)、太冲穴(双侧),施泻法;阳虚水停证者,配合针刺腰阳关穴、命门穴、气海穴、肾俞穴(双侧)、足三里穴(双侧),平补平泻法。

结果经过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配合艾灸治疗以后,以临床症状为主要指标,明显改善6例,治愈5例,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男,69岁。

因与家人生气,致腹部憋痛,自觉胸腹部有气自下向上顶,胸闷,憋气,头部轰轰作响,曾晕厥1次。

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做腹部彩超、心脏彩超、头颅MRI、心功能检测,均未见异常。

后口服汤药7剂配合西药镇静剂,未见明显改善,遂来我科室就诊。

来时烦躁不安,腹部胀痛,痛苦表情,呃逆频作,胸部胀满,大便干,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弦数。

诊断为奔豚气之肝郁气逆证。

治宜舒肝理气,和胃降逆。

以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治疗,以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任脉、督脉等经络及其络脉分支为施针部位,以五针排针为主要针法,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配合内关、太冲、公孙3穴,施以泻法。

1个疗程痊愈。

讨论概括《金匮要略》有关原文,奔豚气有两种发病因素:一种和情志有关,“奔豚病……皆从惊恐得之”;一种是发汗不当所致,“发汗后,烧针令其汗……必发奔豚”“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治疗奔豚气11例临床观察王学利张飞王国军李希星100032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针灸科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3.60摘要目的:探讨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治疗奔豚气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治奔豚气患者11例,采用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有效率100%。

结论: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治疗奔豚气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奔豚气;临床效果Clinical observation of Qian Zhen Duo Ci Kai Luo Xing Qi Zhen Fa in the treatment of Ben Tun QiWang Xueli,Zhang Fei,Wang Guojun,Li Xixing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Zhanlan Road Hospital of Xicheng District,Beijing City100032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Qian Zhen Duo Ci Kai Luo Xing Qi Zhen Fa in the treatment of Ben Tun Qi.Methods:11patients with Ben Tun Qi were selected.They were treated with Qian Zhen Duo Ci Kai Luo Xing Qi Zhen Fa.Weobserved the treatment effect.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was100%.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Qian Zhen Duo Ci Kai LuoXing Qi Zhen Fa in the treatment of Ben Tun Qi was significant.Key words Qian Zhen Duo Ci Kai Luo Xing Qi Zhen Fa;Ben Tun Qi;Clinical effect(下转第105页)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豚”。

《诸病源候论·奔豚气候》曰:“夫奔豚气者,肾之积气,起于惊恐、忧思所生……气积于肾,而气上下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

”古代医家对奔豚各有论述,各家看法虽有不同,但都与寒、水、气有关。

现在本病发病多与寒邪、惊恐、忧思有关,发汗所致奔豚者甚少。

奔豚所发者,现代医学手段检查结果多正常,未见器质性病变,所以为中医治疗此病提供了条件[2]。

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以温肾固元,开络行气为大法,以舒肝理气,宁心安神,健脾宽中为治疗原则,治疗各型奔豚病,有着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1]高卫平.奔豚气病证治规律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31.[2]叶进.《金匮》奔豚气病纵览[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4):9.(上接第103页)相关系数分析相关性;通过ROC 曲线,计算AUC 以及敏感性、特异性。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组PCT、CRP、IL-6水平比较:PCT、CPR、IL-6水平脓毒症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 <0.05);SOFA 评分脓毒性休克组高于脓毒症组(P <0.05),见表1、表2。

脓毒症患者PCT、CRP、IL-6与SOFA 评分相关性分析:通过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PCT、CRP、IL-6与SOFA 评分呈正相关(r 分别为0.598、0.445、0.519,均P =0.000)。

ROC曲线分析PCT、CPR、IL-6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PCT、CRP、IL-6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1.00、0.84、0.78,PCT 的AUC 最大,IL-6的AUC 最小。

PCT 的cut-off 值1.06ng/mL,其诊断脓毒血症的敏感性优于CRP、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讨论PCT 是降钙素的前体,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分子量13k 道尔顿,正常生理状态下或无细菌感染时,血液中含量极少,当发生全身性细菌感染时,3~4h 水平增加,6~24h 可达高峰,水平高于2ng/L 即可推测具有脓毒血症的高风险[3]。

其用于诊断脓毒症的价值已有广泛研究,但结论不尽相同。

CRP 为由肝脏细胞分泌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感染后12~18h 增高,1~3d 持续峰值,其升高较晚,下降缓慢,利于临床检测。

IL-6是脓毒症炎症急性期反应的一个重要炎性介质,通过TNF-α刺激产生,在肝脏中可刺激肝细胞合成并释放CRP。

其水平在炎症1h 内即可升高,比CRP 水平升高得早,甚至发热初期即可升高[4]。

脓毒症患者血清IL-6水平可超过500ng/L,由此可见IL-6是除PCT 外的另一个很好的生物标记物,对脓毒症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高于脓毒症组;脓毒症患者PCT、CRP、IL-6与SOFA 评分呈正相关,PCT 的相关性最大,CRP 最小;脓毒性休克组SOFA 评分高于脓毒症组;这提示PCT、CRP、IL-6可作为脓毒症潜在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指标,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临床意义。

为进一步观察PCT、CRP、IL-6水平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应用ROC 曲线进行分析显示,PCT 的AUC 最大,IL-6的AUC 最小。

PCT 的cut-off 值1.06ng/mL,其诊断脓毒血症的敏感性优于CRP、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说明PCT、CRP、IL-6对脓毒症的辅助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PCT 对脓毒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文献报道[5],PCT 诊断脓毒症的cut-off 值为0.5ng/mL,本研究PCT 的cut-off 值高于文献报道,且敏感性和特异性100%,这可能与本研究的脓毒症患者为细菌性脓毒症患者、主要来自ICU 且为中老年患者有关。

参考文献[1]Singer M,Deutschman CS,Seymour CW,et al.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Sepsis-3)[J].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6,315(8):762.[2]解晶,喻长法,戴卫峰.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2):3628-3629.[3]Brunkhorst FM,Wegscheider K,Forycki ZF,et al.Procalcitonin for early diagnosis anddifferentiation of SIRS,sepsis,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J].Critical Care,2000,2(1):S148.[4]杨琴,曹军皓,丁进亚,等.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和C 反应蛋白在脓毒血症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7):675-677.[5]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9):944-9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