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通气管的使用技术
口鼻咽通气管的使用

• 因此,用塑料制成的口对口急救口咽通气管较为实用,其在通气效果、方便吸痰、易于固定、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减少交叉感染等方面均优于其它类型。
塑料型 →半硬 两侧有腔型
02
口、鼻咽通气管的类型
口咽通气管
•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由弹性橡胶或塑料制成硬质扁管形人工气道,呈弯曲状,其 弯曲度与舌及软腭相似。主要包括翼缘、牙垫部分、咽弯曲度三部分。
鼻咽通气管
鼻咽通气管,质地是硅胶制成,具有柔软,操作简单,刺激性较小等特点。
分类
• 目前有4种系统: • 柔软的口咽通气管(规格:55~115mm) • 口对口急救口咽通气管(规格:成人80~105mm) • 半硬式口咽通气管(规格:40~110mm) • 双通道半硬式口咽通气管(规格:40~100mm)
1. 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合作 程度,评估患者的口腔或鼻腔、咽部及 气道分泌物情况,有无活动的义齿。
2. 备齐用物(手电筒、无菌棉签、纱布、 石蜡油、合适型号口鼻咽通气管、吸氧 装置、吸痰装置等)
3. 放平床头,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 使上呼吸道三轴线(口、咽、喉)尽量成 一直线。
4. 清洁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适应症(口咽通)
1. 主要在紧急状况下用于意识不清病人 因呕吐反射减弱或颌部肌肉松弛引起 的气道梗阻,预防舌后坠,保持呼吸 道通畅。
2. 呼吸球囊给氧时,口咽通气管能抬起 咽后软组织,利于肺通气及防止胃胀 气。
3. 易于给病人吸除口咽部分泌物。 4. 癫痫发作或抽搐时保护舌、齿免受损
口咽通气管的使用

口咽通气管的使用第一节口咽通气管使用技术【适用范围】1.缺乏咳嗽或咽反射的昏迷患者,有自主呼吸而舌后坠致呼吸道梗阻的昏迷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多时需要行吸引的昏迷患者。
2.癫痫发作或抽搐时需保护舌、齿免受损伤的昏迷患者。
3.同时有气管插管时,用来取代牙垫作用。
4.以手法开放气道无效的患者。
【目的】1.解除患者鼻咽部呼吸道梗阻,防止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
2.为患者进行口咽部吸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肺通气。
3.促进患者呼吸功能,预防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肺部感染。
4.癫痫发作或抽搐时,保护患者舌、齿免受伤害。
【操作前准备】1.用物:口咽通气管(根据患者选择合适的型号)、压舌板、张口器、无菌手套。
2.护士:按要求着装、洗手。
3.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
4.环境:安静、光线明亮。
【操作步骤】1.携用物至病床旁,核对患者,并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对于昏迷患者,放平床头,使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使上呼吸道、口、咽、喉三轴线尽量重叠。
3.清除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戴手套,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其长度应为门齿至耳垂的距离。
5.置入口咽通气管(方法有两种):(1)直接放置法:可使用压舌板协助,压舌板从臼齿处插入(牙关紧闭者使用张口器),将口咽通气管的咽弯曲部分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
(2)反向插入法:将口咽通气管从臼齿处插入,咽弯曲部分向腭部插入口腔(牙关紧闭者使用张口器),当口咽通气管内口接近咽后壁时(即已通过悬雍垂),即将其旋转180°,当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
6.检查人工气道是否通畅:将手掌放于口咽通气管外口,感觉有无气流;或将少许棉絮放于外口,观察有无随患者呼吸的运动。
7.检查口腔,固定口咽通气管。
8.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9.洗手,记录放置时间。
口咽通气道使用技术

口咽通气道使用技术
口咽通气道,又称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由硬橡胶或硬塑料制成的J形、中空的人工气道,其弯曲度与舌及软腭相似。
口咽通气管置入术:是指将口咽通气管插入到口咽部,使其维持气道通畅的技术。
口咽通气管主体包括翼缘、牙垫、咽弯曲度三部分,随着口咽通气管型号的增大,其形状和长度逐渐增加,以适应不同年龄和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配图1)。
一、目的
防止舌后坠、开放气道、辅助通气。
二、操作流程、评分标准及注意事项
1
2
3
4
【注释】评分等级:Ⅰ级表示评估全面、操作熟练、规范、无缺项;Ⅱ级表示评估不够全面,操作欠熟练、规范,缺1-2项;Ⅲ级表示评估不全面,操作不规范有3处以上缺项。
如出现单否项,则此项操作视为不及格。
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门齿折断
1、预防:对于躁动或有意识的病人尽量不选择口咽通气道。
2、处理:在使用口咽通气道前评估患者是否有义齿或活动的牙齿,及时清除口腔内脱落的牙
齿,防止误吸。
(二)咽部充血
预防及处理:①待病情允许后及时停用口咽通气道。
②密切观察患者咽部情况,2-3小时更
换一次位置,防止压迫咽部引起充血。
四、重点环节配图
图1:口咽通气管构成图2:测量方法
5
图3:直接插入法图4、5:反向插入法
五、参考依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
2.高荣花,彭祝宪.护理技术操作手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3.沧州市人民医院.护理操作手册.2015版
4.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
6。
口咽通气管及开口器的使用

型号的选择与置管方法
1. 口咽通气管有大小不等多种型号,使用时要因病人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其长度以从门齿至下颌角为易。 2.正确的安置方法可使舌根离开咽后壁,解除气道梗阻, 此时可感到病人呼吸气流通畅。插入时应先清洁口腔内分 泌物、呕吐物,抬起下颌角,通气管弯头向上向腭部放入 口腔(可先用压舌板压住舌协助),当其内口接近咽后壁 时(已通过悬雍垂),再做180°旋转,放置于口腔中央 位置。口咽通气管通过下压舌体防止舌后坠,支撑舌腭弓 及悬雍垂,从而开放气道,并减少了从口到咽喉部的解剖 死腔,改善通气。
固定
1.置管成功后,传统的固定方法是用2条胶 布固定口咽通气管于口角, 避免移位,保持 呼吸道通畅。
口咽通气管的护理
1. 保持管道通畅 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甚至窒息。吸痰前后 应吸入高浓度氧,并注意加强呼吸道温化、湿化,打开负 压装置,插入10~16号吸痰管刺激病人呛咳后旋转边吸边 退出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5 s左右,达到清理呼 吸道的作用。 2. 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病情进展,在口咽通气管 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甚至 呼吸骤停,应配合医生拔除口咽通气管,迅速改行气管插 管,胸外心脏按压,球囊辅助呼吸或呼吸机机械通气。
结论
突发意识障碍病人常合并呼吸困难。口咽通气 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 同时,放置口咽通气管可以减少吸痰时病人口腔 及粘膜的损伤并防止舌后坠。应注意的是它仅适 用于尚存自主呼吸且无咳嗽反射的意识障碍病人, 否则会刺激病人呕吐,若病人呕吐频繁且量大时, 口咽通气管的存在反而增加病人误吸的危险,应 及时改变策略,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口咽通气管置入术

口咽通气管置入术一、适应症1、有自主呼吸的昏迷患者。
2、舌后坠致呼吸道梗阻、气道分泌物多需吸引、抽搐时防舌咬伤。
3、同时有气管插管时,取代才垫作用。
二、禁忌症1、口咽通气管不可用于清醒患者2、当患者有下列情况时应慎用:①口腔及上、下颌骨创伤。
②咽部气道占位性病变。
③喉头水肿、气管内异物、哮喘、咽反射亢进患者。
④门齿有折断或脱落危险的患者。
⑤呕吐频繁者。
三、操作程序1、物品准备: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长度为口角至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
选择的原则是宁长勿短、宁大勿小。
口咽通气管太短不能经过舌根而达不到开放气道的目的。
2、患者准备:昏迷患者放平床头,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使口、咽、喉三轴线尽量重叠。
清除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操作步骤(1)反向插入法:把口咽通气管的咽弯曲部分向腭部插入口腔,当其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即将其旋转180° ,顺势向下推送,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上面抵住口咽后壁。
(2)横向插入法:将口咽通气管咽弯曲凹面部分朝向一侧的脸颊内部插入,然后在插入过程中朝着咽后壁旋转90°向下翻转口咽通气管,使口咽通气管弯曲部分凹面向下压住舌根进入。
4、检测人工气道是否通畅:以手掌放于口咽通气管外口,感觉有无气流,或以少许棉絮放于外口,观察有无随患者呼吸运动。
观察胸壁运动幅度和听诊双肺呼吸音。
检查口腔,以防止舌和唇夹置于牙和口咽通气管之间。
5、加强呼吸道湿化:口咽通气管外可盖一层生理盐水纱布。
6、保持管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甚至窒息。
密切观察有无导管脱出阻塞气道的现象。
7、监测生命体征,记录。
应用口咽通气道护理常规

应用口咽通气道护理常规
1.评估患者是否有经口吸痰困难、张口困难、舌后坠的现象。
2.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导管(通过测量嘴角到耳朵中部的长度确定)。
3.正确置人口咽通气管
(1)手持口咽通气管的末端,将导管置人患者的口咽部。
待插人导管长度的2/3,或凸起部位与患者鼻子平行时,将导管180度旋转,旋转时将舌头往下压,将导管往咽后壁送至咬合处在门齿间即可。
胶布固定口咽通气道。
4.可经口咽通气道吸痰、吸氧。
5.观察患者吸引的效果、舌后坠的现象是否改善、及患者的舒适度。
6.拔除口咽通气管后
(l)观察患者自主咳嗽咳痰的能力及经口吸引时的配合程度。
(2)观察患者舌后坠的情况是否改善。
7.护理指导
(1)告诉患者置入口咽通气道的原因,经口咽通气道吸引时的不适感及其重要性。
(2)告诉患者不要自己拔除口咽通气道或用舌头往外顶导致导管不在位。
口咽通气道的放置方法

口咽通气道的放置方法
口咽通气道也称为简易人工气道,是把口腔下坠的舌根和口咽后壁分开,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插入方便,使用快速。
口咽通气道也称为简易人工气道,是把口腔下坠的舌根和口咽后壁分开,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插入方便,使用快速。
事先准备好,洗手,戴上面罩;在病人床边放置一切准备好的物品,询问病人,咨询病人的床号和姓名;把床头平放,头后仰,舌体前移,抬大舌根和咽喉壁之间的空隙,清洁干净口腔和喉部分泌物,如果口腔内有痰,应进行吸痰操作;测试人工气道是否通畅。
对于尚有自主呼吸且无咳嗽反射的意识障碍患者,如果患者经常呕吐且数量较多,口咽通气管的存在反而会增加患者误吸的危险,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最新:口咽通气管使用规范

最新:口咽通气管使用规范口咽通气管又称口咽导气管,是经口插入的咽通气管,为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是最简单、有效且经济的打开气道辅助物。
口咽通气管对咽喉部刺激较大,而且张口带来不适,不适宜应用于清醒病人。
主要用于心肺骤停昏迷病人或麻醉病人紧急时放置,解除一时的舌根后坠,引起气道阻塞。
一、口咽通气管结构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由弹性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硬质扁管型无套囊人工气道,呈弯曲状,其弯曲度与舌及软腭相似。
口咽通气管通常由橡胶或塑料制成,亦可用金属或其他弹性材料制成,临床常用的口咽通气管,为一椭圆形空心塑料管,外形呈“S”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部分,如图3-2-1所示:翼缘(Flange)、牙垫部分(Bite portion)和咽弯曲部分(Pharyngeal curve section)等。
1. 翼缘:口外端有一圈突出的外缘(即翼缘),主要作用是防止口咽通气管脱入口腔内过深。
另外,翼缘还可作为固定口咽通气管处于正确位置的装置。
正常情况下,翼缘应放置在病人的门齿外,但不应压迫唇部。
2. 牙垫部分:牙垫部分与牙齿接触的咬合部位,宽度应足够与两到三颗牙齿接触,这样牙齿咬合压力才能够均匀分配到所接触的牙齿上。
其结构坚固,以防病人咬牙将通气管的管腔闭死。
3. 咽弯曲部分:是通气管的主体,呈向上向后弯曲,以适应病人舌和腭部的形状,多呈管形或半开放状,用作通气或器械操作的径路。
图3-2-1 口咽通气管结构图3-2-2 各种型号通气管各类口咽通气管均有多种型号,从适用于早产儿和新生儿的000号至成年人应用的4号(图3-2-2)。
随口咽通气管型号的增大,其形状和长度逐渐增加,以适用于在不同年龄和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表3-2-1)。
一般要求,口咽通气管应有足够的宽度,以能接触上颌和下颌的2~3个牙齿为最佳,这样可使病人咬力均匀地分布在口咽通气管的牙垫部分,从而降低了病人咬闭通气管腔的可能性。
当口咽通气管处于正确位置时,其全长位于唇部与咽部之间,近端位于两唇和上下牙齿之间,远端位于舌和口咽后壁之间,通过其对舌的压力,可以向前提起会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1/25
h
19
谢谢
2021/1/25
h
20
口咽管外口盖一层生理盐水纱布,既湿化气道又防止吸入 异物和灰尘。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器 械,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术。
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甚至窒息。吸痰前后 吸入高浓度氧。
口腔护理:2次/日
2021/1/25
h
16
口咽通气管使用操作流程
2021/1/25
h
13
置管并发症
门齿折断 咽部出血 悬雍垂损伤 烦躁不安 窒息 应激性反应
2021/1/25
h
14
置管后护理要点
保持管道通畅 加强呼吸道湿化 监测生命体征 口腔护理
2021/1/25
h
15
置管后护理要点
昏迷者每2~3小时更换口咽通气管位置,每4~6小时清洁口 腔及通气管1次,清醒者每次吸完痰后均应取出,用清水冲 洗干净,置于床边的容器内备用。
2021/1/25
h
9
反方向放入法
凹面向上,咽弯曲部抵住舌轻 轻放入口腔
2021/1/25
h
接近口咽后壁时(已通过悬 雍垂),即将其旋转180°, 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
昏迷患者可利用开口器、压
舌板从臼齿处置入,注意动 作轻柔。
10
固定导管
检查气流通畅后用胶布妥善固定
2021/1/25
h
11
b.清洁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021/1/25
h
18
置管方法:
a.直接放置:将通气管的咽弯曲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 后壁分开;
b.为反向插入法:把口咽管的咽弯曲部分向腭部插入口腔,当其内口接 近口咽后壁时(已通过悬雍垂),即将其旋转180°,借患者吸气时顺 势向下推送,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 虽然后者比前者操作难度大,但在开放气道及改善通气方面更为可靠
h
17
操作流程
评估病人:
a.舌后坠 b.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不易吸出 c.癫痫或抽搐时有舌咬伤的危险
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
原则:宁大勿小,宁长勿短 a.长度相当于从门齿至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 b.宽度以能接触上颌和下颌的2~3颗牙齿为最佳
做好解释工作
实施:
a.放平床头,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使上呼吸道三轴线型→柔软,中央有腔
塑料型→半硬
中央有腔型
两侧有腔型
2021/1/25
h
4
型号选择
①口咽通气管长度相当于从门齿至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 ②口咽通气管应有足够宽度,以能接触上颌和下颌的2~3
颗牙齿为最佳。
2021/1/25
原则:宁长勿短,宁大勿小
h
5
型号选择
2021/1/25
h
口咽通气管使用及管理
常安医院 覃新颖
h
1
教学内容
概述 型号选择及置管方法 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 护理要点
2021/1/25
h
2
概述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不需要特殊器械就能在数秒内迅速开放气道
结构:主要包括翼缘、牙垫部分、咽弯曲度三部分
2021/1/25
6
置管方法
选择口咽管长度及大小
选择合适导管,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使口、 咽、喉成一条直线。
2021/1/25
h
7
置管方法
选择合适导管,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使口、咽、喉成 一条直线。
2021/1/25
h
8
直接放入法
选择合适导管,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使 口、咽、喉成一条直线。咽弯曲部分贴近硬鄂直 接放入
护理: a.保持管道通畅: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甚至窒息。吸痰
前后吸入高浓度氧 。
b.加强呼吸道湿化:口咽管外口盖一层生理盐水纱布,既湿化气道又防 止吸入异物和灰尘。
c.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 器械,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术
d .口腔护理:昏迷者,口咽管可持续放置于口腔内,但每隔2~3h重新换 位置,并每隔4~6h清洁口腔及口咽管1次,防止痰痂堵塞。每天更换 口咽管一次,换下的口咽管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
口咽通气管置入适应症
发生呼吸道梗阻或舌后坠的患者 气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 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患者
2021/1/25
h
12
置管禁忌症
喉头水肿、气管内异物、哮喘、咽反射亢 进
口腔内四颗门齿有折断或脱落危险的患者 有误吸危险的患者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适合长时间使用
20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