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通气管使用流程
口鼻咽通气管的使用

• 因此,用塑料制成的口对口急救口咽通气管较为实用,其在通气效果、方便吸痰、易于固定、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减少交叉感染等方面均优于其它类型。
塑料型 →半硬 两侧有腔型
02
口、鼻咽通气管的类型
口咽通气管
•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由弹性橡胶或塑料制成硬质扁管形人工气道,呈弯曲状,其 弯曲度与舌及软腭相似。主要包括翼缘、牙垫部分、咽弯曲度三部分。
鼻咽通气管
鼻咽通气管,质地是硅胶制成,具有柔软,操作简单,刺激性较小等特点。
分类
• 目前有4种系统: • 柔软的口咽通气管(规格:55~115mm) • 口对口急救口咽通气管(规格:成人80~105mm) • 半硬式口咽通气管(规格:40~110mm) • 双通道半硬式口咽通气管(规格:40~100mm)
1. 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合作 程度,评估患者的口腔或鼻腔、咽部及 气道分泌物情况,有无活动的义齿。
2. 备齐用物(手电筒、无菌棉签、纱布、 石蜡油、合适型号口鼻咽通气管、吸氧 装置、吸痰装置等)
3. 放平床头,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 使上呼吸道三轴线(口、咽、喉)尽量成 一直线。
4. 清洁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适应症(口咽通)
1. 主要在紧急状况下用于意识不清病人 因呕吐反射减弱或颌部肌肉松弛引起 的气道梗阻,预防舌后坠,保持呼吸 道通畅。
2. 呼吸球囊给氧时,口咽通气管能抬起 咽后软组织,利于肺通气及防止胃胀 气。
3. 易于给病人吸除口咽部分泌物。 4. 癫痫发作或抽搐时保护舌、齿免受损
23口咽通气管操作流程

6.将压舌板从臼齿处放入抵住舌,牙关禁闭者可使用开口器,舌后坠可使用舌钳便于通气,气管的咽弯曲沿舌面顺势送至咽部,舌根与咽后壁分开。
7.固定
8.再次核对医嘱,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
9.脱手套
10.盖污物桶,洗手,脱口罩
11.记录
注意事项
1.喉头水肿、气管内异物、哮喘、咽反射亢进等患者禁用。门齿有折断或者脱落危险的患者一般禁用,如需使用可采取侧卧位,以防牙齿脱落掉入口腔引起窒息
3、患者有无呕吐反流误吸的危险;有无舌后坠;有无喉头水肿;有无哮喘;有无咽反射亢进
4、上、下门齿有无折断或脱落的危险
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光线适宜或有充足的照明
操作程序
1.核对医嘱、准备用物、检查物品有效期、口咽通气管型号等
2.推车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
3.打开污物桶盖,洗手,戴口罩
4.检查病人有无口腔异物及分泌物并清理,协助病人取去枕仰卧位,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
2.若患者呕吐频繁且大量时,增加了误吸的危险,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少数患者易发生误吸,为减少误吸,建议饱餐后、手工洗胃、颅脑外伤等患者,除加强吸引外,同时放置胃管预防误吸
3.口咽管可致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故对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放呼吸道,有效缓解舌后坠
2.辅助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操作准备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
用物准备:处置车、手套、口咽通气管、纱布、胶带、医用∕生活垃圾桶、洗手液、压舌板、开口器、舌钳、手电、笔、医嘱本。
评估
患者:1、患者病情及意识状态,不适于清醒患者
2、患者从门齿至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
口咽通气道(管)放置操作规范

4.测试人工气道是否通畅,防止舌或唇夹置于牙和口咽通气道之间。
5.固定口咽通气管。
(三)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及家属放置口咽通气道的目的、方法,以取得配合。
(四)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门齿到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选择适宜的口咽通气管型号。
口咽通气道(管)放置操作规范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及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的口腔、咽部及气道分泌物情况,有无活动的义齿。
(二)操作要点
1.选择合适的体位和适合的口咽通气管。
2.吸净口腔及咽部分泌物。
3.选择恰当的放置方法
(1)
2.禁用于意识清楚、有牙齿折断或脱落危险和浅麻醉患者(短时间应用的除外)。
3.牙齿松动者,插入及更换口咽通气道前后应观察有无牙齿脱落。
4.口腔内及上下颌骨创伤、咽部气道占位性病变、咽部异物梗阻患者禁忌使用口咽通气道。
5.定时检查口咽通气道是否保持通畅。
气道管理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气道管理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气道管理操作比赛流程病例设计:患者男性,56岁,突然昏倒、呼之不应约3分钟,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
查体:意识丧失,无呼吸,口腔无异物或假牙,颈动脉搏动能触及。
初步诊断:呼吸骤停原因待查。
操作比赛流程一、放置口咽通气管1、戴手套。
2、摆放体位,开放气道: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站立在头前,用仰头提颏法以寰枕关节为支点使患者头部充分往后仰,使口、咽、喉呈一条直线,气道开放满意,需要动作温柔、一步到位。
3、选择合适尺寸的口咽通气管并正确放置:(1)选择:选择适于成人的口咽通气管,将其置于脸部一侧,蝶翼在嘴角处时,通气管腔的前端应位于下颌骨转角处。
(2)放置:使用反向插入法,在患者的上下齿之间把口咽通气管的凹面朝向硬腭部插入口腔,当其前端到达咽后壁时,旋转180度凸面向上呈静息位,同时向内继续置入,使其咽弯曲段正好位于舌根后,通气管腔的前端位于会厌的上方附近,蝶翼在口唇外。
4、头回位:动作轻柔、无摔响。
二、面罩——复苏球囊辅助通气术者“E-C”手法使用氧气面罩-复苏球囊加压通气2次,要求面罩位置适当、密闭无漏气,潮气量正确(600毫升),通气频率每分钟10-12次(计数5秒通气一次)。
完成两次有效的人工呼吸(可见插管模型双侧肺膨胀)后,采取“E-C”手法过渡将面罩-球囊交予助手,助手继续进行辅助通气。
在交接面罩—球囊过程中,术者先右手旋转复苏球囊进行交接,再由助手“E-C”手法固定好氧气面罩。
三、气管插管1、准备物品:由术者独立完成(助手继续人工通气)。
准备顺序依次为:(1)选择成人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一根(要求内径7.5mm-8.0mm);(2)用20ml注射器检查导管套囊是否漏气;(3)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确认导丝距管口至少有1.0 cm距离;在气管导管前1/3段(包括尖端和套囊处)涂好无菌润滑油,沿上下左右和斜面充分涂抹,放置于右侧器械盘内备用;(4)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喉镜光源亮灯后关闭,放置于右侧器械盘内备用;(5)牙垫、胶布(2条)置于右侧托盘备用。
口咽通气管使用指南

口咽通气管使用指南
《口咽通气管使用指南》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口咽通气管咋用。
有一次啊,我在医院看到一个护士姐姐在给一位病人使用口咽通气管。
那场面,可有意思了。
护士姐姐先是温柔地跟病人说:“大爷,咱要放个管子在您嘴里哈,别紧张哦。
”然后就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包装,拿出那个口咽通气管,就像拿着一个宝贝似的。
她仔细地检查了一下,确保管子没有啥问题。
接着,她让病人尽量把嘴巴张大一点,那大爷还挺配合的呢。
护士姐姐慢慢地把管子放进病人嘴里,动作轻得呀,感觉就像在放一片羽毛一样。
她一边放还一边轻声说着:“大爷,放松哈,对,就这样。
”
放进去之后呢,护士姐姐又调整了一下位置,确保管子放得妥妥的。
然后她还观察了一下病人的呼吸情况,看看是不是顺畅多了。
整个过程中,护士姐姐那专注的神情,真的让我觉得特别安心。
哎呀,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哈。
使用口咽通气管呢,首先要温柔对待病人,让他们放松。
然后就是要仔细检查管子,小心地放进去,放完了还要注意观察。
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管子,关键时刻能起大作用呢!希望大家都能记住这些要点哦,说不定啥时候就能用上啦!嘿嘿!
好了,这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口咽通气管使用指南啦,下次再见咯!。
放置口咽通气管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放置口咽通气管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分数日期
一、目的
为开放气道争取时间,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氧供
二、注意事项
1、昏迷或半昏迷患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可能会因刺激而导致呕吐或喉痉挛
2、不正确的插入可将舌推向咽部而致进一步的梗阻
3、管腔太小时会将舌头推向口咽部而致梗阻,太大时则将阻塞气管
4、放置前未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可能导致误吸
5、为避免误吸及呕吐,患者呕吐反射恢复后应立即拔管
三、口咽通气管的护理要点
1、保持管道通畅: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甚至窒息。
吸痰前后吸入高浓度氧,达到清理呼吸道的目的
2、加强气道湿化:口咽管外口盖一层生理盐水纱布既湿化气道又防止吸入异物和灰尘
3、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器械,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术
4、做好口腔护理。
口咽通气道的操作方法

口咽通气道的操作方法
口咽通气道是一种常见的急救设备,用于维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
操作口咽通气道的方法如下:
1. 确定患者处于仰卧位,头部稍微仰起。
2. 选择合适尺寸的口咽通气道,通常选择比患者口腔稍大一些的尺寸。
3. 将口咽通气道放置于患者口腔,让其舌根部位于通气道的凹槽处。
4. 缓慢但坚定地将口咽通气道插入口腔,直到其底部与患者的口唇齐平。
5. 确保口咽通气道的位置正确,不要过深插入以避免刺激咽喉部。
6. 在口咽通气道的上方留出空间,以便通过通气道进行呼吸辅助。
7. 在确认通气道位置正确后,可以使用口咽通气道进行人工呼吸,但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有抬起,以确保呼吸有效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口咽通气道时,要确保患者的牙齿和口
腔没有明显的损伤或异物,避免插入口咽通气道时造成更多伤害。
另外,在急救现场使用口咽通气道时,要尽量保持清洁,避免交叉
感染。
操作口咽通气道时要轻柔,以免刺激患者的口腔和咽喉黏膜,同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通气道的使用不会造成不适或其
他并发症。
操作口咽通气道时需要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因此在
实际操作中应尽量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
口咽通气管插管操作流程

口咽通气管插管操作流程口咽通气管插管是一种常用的气道管理措施,用于维持和保护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以确保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下面是口咽通气管插管的操作流程及相关参考内容。
1. 准备工作:a. 确认患者的身份,并向其解释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同意。
b. 检查插管设备及器械是否齐全,包括口咽通气管、喉镜、固定带、注射器等。
c. 洗手并戴好手套,采取无菌操作。
2. 患者准备:a. 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微向后仰,使咽部暴露。
b. 可以在操作前给患者用局部麻醉剂,如喉表面喷麻药。
3. 插管操作:a. 将口咽通气管从包装中取出,检查是否有损坏。
b. 使用注射器吸取2-3毫升的润滑剂,在管道上涂抹均匀。
c. 用一只手将患者的下巴抬起,使口腔张开。
d. 用另一只手将插管伸入口腔,直到触及口咽部。
e. 轻轻转动插管使其顺利通过声门,进入气道。
f. 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和呼吸情况,确定插管位置是否正确。
g. 将喉镜插入口腔,放在患者的舌根下,以便查看插管位置。
h. 使用固定带把插管固定在患者脸部,以防止其脱落。
4. 监测与维护:a. 插管后,可以用听诊器听取两侧肺野的呼吸音,确保插管通气畅通。
b. 定时检查患者的插管位置,确保不会错位或脱落。
c. 定期清洗口咽通气管,以减少感染风险。
d. 注意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等生命体征。
5. 术后护理:a. 插管拆除前,应确认患者的呼吸正常,可以通过抽取咽部分泌物来检查。
b. 拆除插管时,应放患者的头部向前,用力把握插管的尾部将其缓慢拔出。
口咽通气管插管操作流程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掌握。
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牙齿损伤、误吸、过敏反应等。
术后护理和随访工作同样重要,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监测以及插管是否需要更换或拔除的评估,并及时记录患者的情况,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咽通气管使用流程
舌后坠 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不易吸出
癫痫或抽搐时有舌咬伤的危险
1 评估病人
2 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
(宁大勿小,宁长勿短) 宽度以能接触上颌和下颌的2~3颗牙齿为最佳 长度相当于从门齿至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
3 做好解释工作
4 放平床头,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使上呼吸道三轴线(口、咽、喉)尽量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5 清洁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6 置管 2为反向插入法:把口咽管的咽弯曲部分向腭部插入口腔,当其
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已通过悬雍垂),即将其旋转180°,借
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弯曲部分上
面抵住口咽后壁。
虽然后者比前者操作难度大,但在开放气道及
改善通气方面更为可靠。
1直接放置:将通气管的咽弯曲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将舌根
与口咽后壁分开;
7 护理 保持管道通畅
加强呼吸道湿化 监测生命体征
口腔护理 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甚口咽管外口盖一层生理盐水纱布,既湿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备好
各种抢救物品和器械,必要时配合医生
行气管插管术 昏迷者,口咽管可持续放置于口腔内,但每隔2~3h 重新换位置,并每隔4~
6h 清洁口腔及口咽管1次,防止痰痂堵
塞。
每天更换口咽管一次,换下的口咽
管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