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卡马西平致剥脱性皮炎1例

合集下载

1例卡马西平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观察与护理

1例卡马西平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观察与护理

死松 解型药疹的患者 , 全身 9 % 以上表皮 剥脱 , 0 伴消化道 、 肾脏
出血 , 咽喉 、 眼结 膜 出血 、 死 , 情 危 重 , 过 精 心 治 疗 及 护 理 , 坏 病 经 取 得 了 良好 的疗 效 。 卡 马 西 平 是 治 疗 癫 痫 、 狂 症 等 疾 病 的药 躁 物, 常见 的不 良反 应 有 头 晕 、 睡 、 济 失 调 等 , 分 病 例 出现 粒 嗜 共 部 细 胞 减 少 , 敏 反 应 等 , 见 的 剥 脱 性 皮 炎 等 不 良 反 应 易 被 忽 过 罕
图 2 。 2 护理
2 1 保护性隔离 .
将 患 者 安 置 在 单 间 空 调 病 室 , 室 保 持 清 病
பைடு நூலகம்
图 2 出院时患者的恢复情况
工 作 单 位 :6 09 厦 门 福 建 省 厦 门市 中 医院 皮 肤 科 3 10 22 心 理 护 理 . 该 疾 病 来 势 迅 猛 , 身 水 疱 , 面 疼 痛 , 加 上 全 创 又
计、 听诊器 、 温计 等物品及 用品专人使用 。 体
患者 , 王某 , ,2岁 , “ 身 皮 疹 , 热 3 , 闷 、 促 ” 男 4 因 全 发 d胸 气
为主诉平车入院。患者因头颅 外伤在外 院行手 术治疗 , 术后 出
现 抽 搐 , 虑 “ 痫 ” 8月 2 考 癫 , 7 1 服 卡 马西 平 治 疗 , 3口 9月 1日始
当代护士 2 1 年 8月中旬刊( 01 学术版 )
・4 15・
1例 卡 马 西 平 致 大 疱 性 表 皮 坏 死 松 解 型 药 疹 的 观 察 与 护 理
蔡 碧 绸 高 雪芬
关键词 :卡马西平; 大疱 性表 皮坏死 ; 药疹 ; 护理

卡马西平致超敏反应综合征死亡1例

卡马西平致超敏反应综合征死亡1例

•1328 •Herald of Medicine Vol. 36 No. 11 November 2017•药物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卡马西平致超敏反应综合征死亡1例魏天龙,刘金伟,李路路,张耕(武汉市第一医院药学部,武汉430022)关键词卡马西平;综合征,超敏反应;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71.6;R969文献标识码BD O I10.3870/j.is s n.1004-0781.2017.1L0311病例介绍患者,男,79岁。

2015年6月3日因突发“左上肢 不自主扭动”就诊。

既往有脑梗死病史,无其他基础疾病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

2015年6月10日门诊复诊,患者开始 口服阿司匹林肠溶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卡马西平片(商品名:得理多,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不详),其中卡马西平片为首次服用,0.1g,b i d。

服药2d后头部瘙痒,患者自行将卡马西平片用量减半,头 部瘙痒好转。

2015年6月30日患者双前臂起红疹伴 瘙痒,自用炉甘石洗剂无效,遂于3 d后停服卡马西平 片。

2015年7月5日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湿疹”,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维生素C静脉滴注,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复方醋酸曲安奈德乳膏、肤舒止痒膏外用,皮损进一步增多,且面部及双手背出现肿胀。

2015年 7月9日,以“全身起红疹伴痒10天”为主诉收人我院 皮肤科。

皮肤科体检:面、颈前、双手背中度肿胀。

面、躯干及四肢部见绿豆至1元硬币大小红色丘疹、斑疹,局部融合成片,表面见糠秕状脱屑。

患者人院时低热,2015年7月10日外周血细胞学检查示嗜酸粒细胞比 例增高,部分粒细胞胞质颗粒增多增粗,见空泡。

血常 规示白细胞19.62X 109•厂',嗜酸粒细胞百分比24.2%,嗜酸粒细胞绝对值4.74X109• L-1,中性粒细胞 绝对值11. 86x109•厂1。

其余检查示肌酐125p m o l • L-1,尿素氣11. 7m m o l • L-1,尿酸537叫〇卜L-1,乳酸脱氢酶521U• L-1。

精神疾病伴剥脱性皮炎1例临床护理

精神疾病伴剥脱性皮炎1例临床护理

精神疾病伴剥脱性皮炎1例临床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精神病;剥脱性皮炎;护理药物性皮炎是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所致,严重者发展为剥脱性皮炎[1]。

我院于2003年5月收治1例精神病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卡马西平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致剥脱性皮炎,经35 d的对症治疗及护理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0 a,因急起睡眠差、兴奋、话多、夸大吹牛、活动增多、做事虎头蛇尾,有时易激惹、冲动打人2 mo余,以“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首次收入院。

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未见阳性病理体征。

治疗上予以碳酸锂、氯氮平药物口服治疗,经治疗后精神状况已趋正常,后因假出回家致病情复发、处于兴奋状态、行为忙碌,故停用碳酸锂,因氯氮平对脑电改变大、流延多在夜间引起咳嗽而改用氯丙嗪、卡马西平治疗,精神症状有改善。

但治疗7 d后患者主诉“咽痛”,烦躁不安、喊叫,测体温39.9 ℃,颜面部及上半身潮红、巩膜轻度充血;次日体温达40 ℃,头颈、前胸、腹部布满散在皮疹、双下肢先少量后又出现大量皮疹,皮疹呈暗红、胸骨上缘3×2 cm已脱皮、颈部多处皮肤脱损、额部水泡样、口腔内布满白膜、牙龈出血,诊断为卡马西平所致剥脱性皮炎,立即停用并及时采取对症措施,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于35 d后痊愈出院。

2 护理2.1 保护性隔离,预防继发感染将患者安置在单间病室,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新鲜,每日用消毒剂擦拭地面、用物,病室内定期用紫外线消毒空气。

所有的操作性检查均预防感染。

同时护理人员督促患者坐立,改变体位增加肺部活动功能,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2 保护性约束患者因有精神症状如兴奋、不安、喊叫等,难以控制搔抓皮肤,在劝解无效的情况下采取保护性约束,说明保护皮肤的重要性,争取合作。

同时采用交谈分散注意力,控制搔抓动作,但要注意观察约束带情况,定时调整体位并轮换松解肢体上的约束带,避免受压过久,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情况。

卡马西平过敏反应临床分析

卡马西平过敏反应临床分析

卡马西平过敏反应临床分析卡马西平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属于第一代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

它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然而,卡马西平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本文将对卡马西平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旨在提醒患者和医生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与处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卡马西平过敏的临床表现。

卡马西平过敏反应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临床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皮肤症状:皮疹、瘙痒、红肿等;2. 呼吸系统症状:喉头水肿、喉咙痛、咳嗽、气喘等;3.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4. 神经系统症状:头晕、昏厥、意识障碍等;5. 心血管系统症状:心悸、低血压、心动过速等。

这些临床表现的出现可能与卡马西平对机体的不良免疫反应有关。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卡马西平过敏的机制。

卡马西平过敏反应的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介导:卡马西平可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过敏反应。

例如,它可能通过结合组胺H1受体而激活嗜酸性粒细胞,导致组织炎症反应;2. 药物代谢:卡马西平在体内经过代谢,生成一些有毒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能导致过敏反应;3. 药物与蛋白质结合:卡马西平可能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过敏反应;4. 遗传因素:某些人可能因基因的影响而对卡马西平过敏。

然后,我们需要了解卡马西平过敏的诊断方法。

卡马西平过敏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方面的信息:1. 病史:患者有无过敏史、既往用药史等;2. 皮肤试验:通过皮肤刺激试验,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反应;3. 血清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定抗体水平,确定是否存在过敏反应;4. 挑战试验: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增加患者用药剂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卡马西平过敏的治疗方法。

卡马西平过敏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避免接触:对已经发生卡马西平过敏反应的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避免接触卡马西平或类似的药物;2. 抗过敏治疗:对于卡马西平过敏引起的轻度过敏反应,可以采取抗过敏治疗,如抗组胺药物;3. 紧急处理:对于卡马西平过敏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应该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肌肉注射肾上腺素、静脉输液等。

1例卡马西平过敏致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1例卡马西平过敏致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临床案例
1 例卡马西 平过敏致剥脱性 皮炎的护理体会
汪 静
湖 北省襄阳市襄 州区人民医院疼痛科 4 4 1 0 2 1
【 摘
要】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过敏 致剥脱性皮炎较合理的护理措施 。 方法: 遵 医嘱给 予激 素、 抗 炎药物治疗及 营养 支持治疗 ,
加 强观 察及护理 。结果 :通过提 高病人 机体免疫力 ,积极 防治感染 ,根 据皮肤损 害的特 点 ,采取恰 当的护理措施 ,取得 了
2 . 2 . 4预 防感染
严格 遵循 无菌操 作 置管部 位 ,每天 消毒 更换 敷料 1 次 Nhomakorabea,封管
例 卡马 西平过 敏 导致全 身剥脱 皮 炎的 患者 ,收入 我科 时患者 的基 液 2 4 h更换 1 次 ,输 液装 置每 天更 换 1 次 ,导 管 留置时 间应 尽量 本 情况 比较 差 ,但 经过 十几天 的精 心 治疗和护 理 取得 了满意 的治 缩短 , 拔管后 用无菌纱 布按压 穿刺点 , 消毒后用 无菌纱布 包裹 3 天。 疗 效果 。 1病例介 绍
显减少 ,无渗 出,无瘢 痕残 留。 2护理体 会
2 . 1一般护理
2 . 5 口腔 黏膜护 理
每 日用 棉签 蘸 生理盐 水清 洁 口唇,糜 烂处 用碘 伏消 毒 ,另 予
以5 %碳酸氢钠 液漱 口,每 日三 次 ,以预防 口腔霉菌感 染 。
2 . 6眼 部护理
2 . 1 . 1 密切 观察 生命体征 ,Q 4 h /次 ,并详 细记录 ,做好 严格 交接班 。 擦浴 )。 2 . 1 . 3密切 注意意 识、瞳孔 的变化 。 2 . 1 . 4 密切 观察 是否有 喉头 水肿 ,观察 患者 的呼吸 、吞咽 及 发声变 化等 ,做 好护理 记录 。

1例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的护理

1例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的护理


1 5 6 - -
T OD AY NURS E F e b ua r r y, 2 0 1 4, No . 0 2

1 例卡马西平致重症 多形红斑型药疹 患者 的护理

关键 词 : 卡马西平 ; 重 症 多形红 斑 型 药 疹 ; 护 理
中 图分 类号 : 1 1 4 7 3 . 7 5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4) 0 2 — 0 1 5 6 — 0 2
患 者 男性 , 4 5 岁, 于5 月2 3 日因车祸 致 头部 外伤来 院就诊 , 当时 患 者烦 躁 不安 , 右 侧 瞳孔 散 大 , 对 光反 应 消失 , 急查 C T 提 示右 侧 额
颞 顶 硬膜 下 血 肿 , 双 侧额 叶 、 右 颞 顶枕 叶 多处 挫 裂 伤 ,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 中线偏 移 。 急诊 在全 麻 下 行 右侧 额颞 顶 硬 膜下 血 肿 、 右 额 颞
脑挫裂伤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 硬膜下I C P 探头置入术 , 术后予 以 抗炎 、 止血 、 神 经 营养 等 对症 处 理 后病 情 基 本稳 定 。 于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 3 日患 者
出现癫 痫 , 予 以卡 马 西平 2 0 0 m g 一 天3 次 口服 , 7 月1 5 E t 出现 皮 疹 , 体 温 升高 达 3 8 . 8℃ , 予 以 维生 素 、 钙 剂及 皮 质类 固醇 抗过 敏 处 理 , 并停用皮疹前用药 。 7 月1 7 日和 1 9日请 皮 肤 科会 诊 均 同 意神 经 外 科 的 以上处 理 。 7 月2 0日患者 出现 面部 、 颈部 、 上 胸部 融 合 型 红 斑 , 口唇 粘 膜糜 烂 , 胸部 、 背 部 及 四肢 近 端见 散 在黄 豆 大 小皮 损 , 个 别

各种药物所致剥脱性皮炎症状

各种药物所致剥脱性皮炎症状

各种药物所致剥脱性皮炎症状*导读:李奎宝报道1例,女,67岁。

因肺部感染给予去甲万古霉素0.4g+5%葡萄糖液250ml静滴,2次d,用药至第4天,胸、腹部出现散在分布的红色斑丘疹,3d后皮疹加重,面部、躯干及四肢弥漫性红色斑疹,大片脱屑,融合成片,给予抗过敏治疗,1周后皮疹完全消失。

……1菌必治翟红杰报道1例,女,51岁。

因感冒给予菌必治静滴,6d后全身出现红斑,大水泡。

查体:全身广泛红斑,大水泡,泡皮皱缩,以双大腿后侧、外侧为主,臀部及双膝上部泡皮撕脱创基鲜红,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痊愈。

2去甲万古霉素李奎宝报道1例,女,67岁。

因肺部感染给予去甲万古霉素0.4g+5%葡萄糖液250ml静滴,2次d,用药至第4天,胸、腹部出现散在分布的红色斑丘疹,3d后皮疹加重,面部、躯干及四肢弥漫性红色斑疹,大片脱屑,融合成片,给予抗过敏治疗,1周后皮疹完全消失。

3利福平秦军报道1例,男,45岁。

因型肺结核给予利福平治疗,用药第4个月,患者出现全身皮疹,皮肤肿胀,并有不同程度脱屑,停药15d后皮疹消退。

二次用药,次日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后经多日治疗后患者皮疹减退,病情好转。

4班布特罗秦军报道1例,女,55岁。

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给予班布特罗口服,3d后患者出现全身皮疹,皮肤肿胀,并有不同程度脱屑,即停药,10d后好转,皮疹消退。

二次用药,次日再次出现皮疹,皮肤潮红、脱屑,经对症治疗后皮疹消退。

5康莱特注射液郭秋霞报道1例,男,78岁。

因肝癌晚期给予康莱特注射液200ml 静滴,第2次用药2h后出现全身瘙痒,继而出现皮疹,遍及全身,后发展为肿胀伴有渗出,全身不适及手足手套感。

经对症治疗,肿胀渐消退,继之出现大片叶状脱屑,1个月后治愈。

6卡马西平杨慧明报道1例,女,21岁。

因躁狂症给予卡马西平治疗,首次剂量200mgd,3d后加至400mgd,用药至第12天,患者胸部出现片状红色丘疹,随之头面部、四肢均出现不规则片状丘疹。

1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护理

1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护理

1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护理发表时间:2009-06-09T11:35:37.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月第3期供稿作者:鲁文荣[导读] 剥脱性皮炎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严重性皮炎,表现为全身皮肤红肿、剥脱伴严重的全身症状,为严重类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严重性皮炎,表现为全身皮肤红肿、剥脱伴严重的全身症状,为严重类型药疹。

皮疹初起多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继之迅速融成片,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潮红肿胀,鲜红色到棕红色,以后大量脱屑,脱屑有干剥与湿剥两种。

前者手足部脱屑如手套和袜状(套式剥脱),躯干部脱屑呈落叶状,可持续1个月左右,头发及指(趾)甲均可脱落,后者可出现水疱及广泛性糜烂,尤其是皱褶部位。

1 病历摘要患者,男,52岁,因全身皮疹,咽痛3天,发热1天,于2008 年6月29日10pm入院。

患者24年前曾发生车祸,外伤致头部神经受损,从此以后每隔15至30天均出现无故骂人、自残等神经症状。

于2008年5月12日曾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入我院前曾服用 “卡马西平”1周,3天前出现发热、皮疹,入院时T39.3℃,P120 次/分,R22次/分。

入院后精神差,发热面容,全身皮肤可见斑丘疹及水疱疹,双眼结膜充血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伴有畏光,咽部有溃疡及脓性分泌物,口唇、鼻翼可见溃疡及剥脱性皮疹,背部水疱疹已破溃,B超示:肝实质回声增强,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血Rt示:WBC:5.61×109/L,RBC:4.05×1012/L。

HGB:108g/L,N:78.41%,L:15.32%。

胸片示:正常。

电解质示:正常,口腔分泌物未找到真菌。

诊断: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给予阿奇霉素、地塞米松、雷尼替丁、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治疗,并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患者住院24天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2.1一般护理患者置于单间病房,室内清洁安静,空气流通,避免强光刺激,室内空气每天早晚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马西平致剥脱性皮炎***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学员***一、病史摘要患者***,女,***岁,主因“上腹不适,呕吐,纳差,乏力6天”于2011年3月25日入住消化内科治疗。

患者年轻女性,起病急,病程短,患者于2011年3月19日院外行“刮宫”术,术后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液体,无呕血,纳差、乏力。

既往史: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有癫痫病史,但否认院外服药治疗。

查体:体温38.7℃,脉搏86 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8/64mmHg,发育正常,神志清楚,精神差,查体不配合,颜面肿胀、充血,全身皮肤干燥浮肿,双肺呼吸音粗,心界不大,心律齐,腹软,无压痛,肠鸣正常,移浊阴性。

辅查(3月25日):(1)血常规:白细胞数:21.31 ×109 /L ,中性粒数6.93×109 /L,中性粒细胞率0.325,淋巴细胞率0.427 ,(2)生化常规:谷草转氨酶174u/l,谷丙转氨酶155 u/l,总胆红素63.1 umol/L,直接胆红素55.4 umol/L,血糖5.2 mmol/L,肾功能正常(3)B超:肝大、脾大、腹腔淋巴结长大。

入院诊断为:1、腹腔感染2、败血症?3、肝功异常。

治疗:“头孢哌酮/他唑巴坦ivgtt 2.0g Bid、奥硝唑 1.0g ivgtt Bid”抗感染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 2.0g ivgtt Qd’护肝治疗,补钾、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3月26日患者出现高热,全身现红色皮疹,面部及全身肿胀加剧。

其后治疗期间患者一直出现不规则高热,体温:3月25日36.7℃、3月26日40℃、3月27日39.2℃、3月28日39.0℃、3月29日39.5℃。

于3月29日患者全身皮疹加剧,脱屑,呈鱼鳞样改变,逐考虑由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

3月29日停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2.0g ivgtt Bid、奥硝唑 1.0g ivgtt Bid”,换用“去甲万古霉素0.4g ivgtt Q8h”抗感染治疗,“甲基强的松龙80 mg ivgtt Qd ”,口服“酮替芬片1mg Bid 氯雷他定片10mg Qd”抗过敏治疗,继续护肝,补钾、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辅查(3月31日):(1)血常规:白细胞数12.23 ×109 /L 、中性粒数3.22×109 /L、中性粒细胞率0.263、淋巴细胞数6.16×109 /L、血小板数40 ×109 /L;(2)生化常规:谷草转氨酶387u/l,谷丙转氨酶237 u/l,总胆红素149.7umol/L,直接胆红素138.1 umol/L,血糖26.2 mmol/L ,肾功能正常;(3)真菌培养:无真菌生长;(4)血细菌培养:无细菌培养。

4月1日,患者仍全身肿胀,脱屑减少,全身皮肤严重黄染,伴高热,口腔粘膜出现损伤出血。

详细追问,患者述于2011年3月1日于院外诊断为“癫痫”,给予“卡马西平片0.1g tid”治疗,逐考虑卡马西平所致的“剥脱性皮炎、药物性肝损害、重症肝炎”。

立即停用卡马西平,改用丙戊酸钠片。

继续抗过敏治疗、加强皮肤护理、营养支持等治疗,目前患者剥脱性皮炎好转。

辅查(4月4日):甲、乙、丙、丁、戊抗体检查:均为阴性,排除肝炎。

辅查(4月5日):(1)血常规:白细胞数:11.98 ×109 /L 、中性粒数1.32×109 /L、淋巴细胞数9.68×109 /L、血小板数54 ×109 /L,(2)生化常规:谷草转氨酶114u/l,谷丙转氨酶258 u/l,总胆红素373.9umol/L,直接胆红素322.0 umol/L,肾功能正常。

4月6日,患者全身肿胀有所消退,但仍高热,口腔粘膜有损伤出血,嘴唇、眼角溃烂,并伴有浓性分泌物。

有并发严重进行性肝损害,严重黄疸及肝坏死,水电解质紊乱。

经过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患者过敏症状有所好转,目前主要加强皮肤护理,预防感染,继续抗过敏治疗,营养支持等治疗,及护肝,补液等对症治疗。

4月10日,患者肿胀逐渐消退,皮疹转暗,体温下降,皮肤及粘膜渗出液减少,生命体征平稳,转入下级医院进一步后期治疗。

二、讨论与分析: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CBZ 又名酰胺咪嗪,为一种电压依赖性钠通道阻滞剂,可封闭钠离子通道,延长动作电位兴奋期,使神经元的再点燃率降低,抑制丘脑腹前核至额叶的神经冲动的传导,其化学结构与三环类抗抑郁药近似[1],多作为治疗癫痫的首选药物,同时对治疗神经痛也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应用广泛。

其不良反应较多,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 表现为视力模糊, 复试, 眼球震颤, 因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 引起水潴留和低钠血症(或水中毒)发生率约10%~15%。

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变态反应, Stevens Johnso综合征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 皮疹、荨麻疹、瘙痒、儿童行为障碍、严重腹泻、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荨麻疹、瘙痒、皮疹、发热、咽喉痛、骨或关节痛、乏力)等[2]。

其过敏反应还能引起头晕,乏力,共济失调,恶心,呕吐,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皮疹,药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周身性红斑狼疮样反应,低钠血症,中毒性肝炎。

周身性淋巴结病、肝脾肿大、肺浸润及捻发音。

虽然卡马西平引起的全身性过敏反应较罕见(发病率为1/1000~1/10000),且无性别、年龄等差异[3]。

但是其对人体的损伤极大,特别是重症药疹病死率较高,约25% 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Stevens2Johnson综合征是由卡马西平诱导产生, 其死亡率高达30%以上[4],值得临床引起高度重视。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及苯巴比妥所致药疹统称为抗癫痫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AHS),是一种特异性反应,属于迟发性全身性过敏反应,潜伏期2~40天,平均为13天,据统计90%以上的严重皮肤反应发生在服药后的前2个月,数据显示在一般人群中,服用卡马西平的前2个月重型药疹的发生风险在1/ 1000 ~10 / 1000[5]。

临床上开始多表现为发热或皮疹,皮疹分布广泛,为全身性的皮肤黏膜受累,其后1~2天内皮疹逐渐增多,若未得到及时处理,损害会进一步扩大,出现黏膜及内脏损害,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卡马西平药疹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目前普遍认为与个体对卡马西平的代谢异常有关。

卡马西平进入体内后主要通过肝脏CYP3A4 酶进行代谢,产生活性代谢产物:10, 112环氧化卡马西平,如果某些个体内CYP3A4 酶活性增强,将使10, 112环氧化卡马西平产生过多造成其浓度过高,从而与体内的大分子物质结合成为免疫原,激活一系列的变态反应,出现药疹[6]。

回顾性分析,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起病急,病程短,在服用卡马西平1个月作用发病,出现高热、高血象,轻微皮疹,随2天内皮疹加重弥散全身,并出现出现黏膜及内脏损害。

其临床表现与卡马西平所致严重药疹相符,为一例典型的卡马西平所致“剥脱性皮炎”。

针对本案例的患病及诊治过程:卡马西平所致重症药疹,潜伏期长、起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累及全身多脏器,都给诊治带来巨大困难。

本案例中由于患者不配合医师的问诊及查体,隐瞒其“癫痫”史及服药史,加其“刮宫”术史及“上腹不适,呕吐,纳差,乏力”的初期表现,导致入院时的误诊,延误救治,是其后面病情急剧加重的重要原因。

在前期的救治中,基于患者“刮宫”术史及其高热、高血象给予了抗感染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恶化,高热、高血象,全身皮疹加剧,脱屑,呈鱼鳞样改变,口腔粘膜有损伤出血,嘴唇、眼角溃烂,并诱发肝损害,逐转入皮肤科确诊并抗过敏治疗。

本案例中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前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颜面肿胀、全身皮肤干燥浮肿,高热,白细胞增高(21.31 ×109 /L),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肝大、脾大、腹腔淋巴结长大,后期迅速发展为全身皮疹,脱屑,呈鱼鳞样改变,口腔粘膜损伤出血,嘴唇、眼角溃烂,全身皮肤严重黄染,肝脏进行性损害、中毒性肝炎,水电解质紊乱。

卡马西平所致的不良反应重在预防: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严格掌握适应症,从低剂量开始服用, 缓慢增加剂量,尽量避免多药合用,做好用药前宜教,告诉患者出现皮疹、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与医师联系,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应定期回医院复诊检查皮肤、粘膜情况,必要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CBZ主要经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10, 11 -二羟基卡马西平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肾脏排出,易引起肝、肾损害。

救治:CBZ所致药疹治疗的关键在于早诊断并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同时进行综合治疗。

由于CBZ所致重症药疹比较罕见,潜伏期长,且前期表现多样,给病情的诊断造成很大的困难,容易造成误诊,如本例患者就以消化系统疾病症状被收治消化内科。

因此要详细询问患者现病史及用药史,并应尽早请相关科室会诊。

治疗措施:及时停用CBZ,及时使用皮质激素,建议大剂量冲击治疗(研究显示,早期足量使用皮质激素能够尽快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炎症期,从而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7]。

),葡萄糖酸钙、抗组胺药、维生素C 等改善症状,保护内脏功能(护肝药等),保证液体量及热量供给,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预防和治疗感染及败血症,炉甘石洗剂外用缓解症状,加强皮肤和黏膜护理,护理是后期治疗的关键,避免继发感染,避免接触其他过敏原。

综上所述,剥脱性皮炎是卡马西平罕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其潜伏期短、进展迅速、病情重。

医务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严格掌握适应症,从低剂量开始服用, 缓慢增加剂量,尽量避免多药合用,做好用药前宜教,应认真细致的向患者交待药物的用法, 用量, 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及注意事项, 以引起患者重视, 规范用药。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定期检查皮肤、粘膜情况并注意监测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等。

一旦发生,治疗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

[1]韦玉华,梁忠伟.卡马西平致重症药疹的临床分析[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2):189-190[2]杨鹰, 鲍新平, 张玉江. 卡马西平不良反应[ J ].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 8(3): 746.[3] PichlerW J,Yawalkar N,BritschgiM, et al.Cellular and molecularpathophysiology of cutaneous drug reactions [ J ].Am J Clin Dermatol, 2002, 3: 229 - 238.[4] Hung SI, ChungWH , Jee SH , etal. Genetic suscep tibility to car2 bamazepine2induced 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 J ]. Phar2 macogenet Genom ics, 2006, 16 (4): 297 - 306.[5] Zaccara G, Franciotta D, Perucca E. Idiosyncratic adverse reac2tions to antiepilep tic drugs [J ]. Epilepsia, 2007, 48 (7): 1223 - 1244.[6] 周珏倩,潘军利,陈树达.卡马西平重症药疹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10(3):158-162[7 ] 胡继荣,李德宪,尹仲.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致敏药物及影响疗程的关键因素[J ] . 华夏医学,2001 ,14 (2) :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