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疗进展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脱位

【 要 】 目的 探 讨 寰枢椎 椎 弓根 螺钉 内固定技 术治 疗齿状 突骨折 合 并 寰枢 关 节脱 位 的效 果。 摘
方法 x2  ̄ 3例 齿状 突骨折合 并 寰枢 关节脱位 患者 采 用颈椎 后路 寰枢 椎 椎 弓根 螺钉 内固定 技 术进 行 治 疗 , 中 - 其 2 3例 患者 手术过程 顺 利 , 中 x 线透视 2 术 3例 患者 寰枢 关节 基本 复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9例 , 4例 ; 龄为 2 女 年 8~6 1岁 , 均 3 平 7岁 。所 有患
者 都有 明确 的外 伤 史 , 中 车祸伤 1 其 5例 , 伤 6例 , 摔 重 物砸 伤 1例 , 伤 1例 。新 鲜齿状 突 骨折 1 , 打 8例 陈
旧性 骨折 5例 ; 程为2d~ 4个 月 。2 病 2 3例 患 者 均有
位稍 屈 曲。取颈 后正 中切 口 , 露寰椎 后 弓到 颈 3椎 显
出现 迟发 型寰 枢关节 脱位 。我 院 20 0 7年 1 至 2 1 月 01 年 6月对 2 齿状 突骨折 合并 寰枢关 节脱 位 的患 者 3例 采用 经颈椎 后路 寰枢 椎椎 弓根 螺钉 内固定术 治 疗 , 效
】2 26
G a g i dc lJ un l Sp 2 2, o. 4, . u n x Me i o ra , e. 01 V 13 No 9 a
寰枢椎椎 弓根螺钉治疗齿状 突骨折并 寰枢关节脱位
韦建勋 梁 斌 丘德 赞 韦敏 克
50 2 ;— a :k j@ s aem) 30 1Em i gwx i .o l n ( 西壮族 自治 区人 民 医院骨科 , 宁市 广 南
应 用 寰枢椎椎 弓根 螺钉 内固
齿 突骨折 Ⅱ型 1 , 9例 Ⅲ型 4例 。结果
颈前路中空螺钉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14例疗效分析

‘ 10 ・ 67
多 优 点 , 是 它 仍 然 存 在 较 高 手 术 风 险 。笔 者认 为 应 从 以 下 但
颈 前 路 中空螺 钉治 疗 枢 椎 齿状 突骨 折 1 疗 效 分 析 4例
许 英 杰 刘 迎 春 张 文 龙 孙 , , , 华
( .解放 军第 2 1医院 , 1 5 河北 张 家 口 0 5 0 ; .河北 建 工学院校 医院, 7 002 河北 张 家 口 0 5 0 ) 7 0 0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枢 椎 齿 状 突骨 折 经 前路 中空螺 钉 内固 定 治 疗 的 临 床 效 果 。方 法 20 04年 1 O月一 20 O 6年 4
月对 我 院 1 4例 枢 椎 齿 状 突 骨折 患者 行 前 路 中空 螺 钉 内 固定 治 疗 , 后 颈 围 固定 3个 月 。嫱 果 1 术 4例 患者 均 获 随 访 ,
临 床 疗 效 , 对 Ⅱ型 和浅 Ⅲ 型 骨 折 行 保 守 治 疗 后 存 在 较 高 的 但 不 愈 合 率 ,9 1年 B he 最 早 开 展 了颈 前 路 齿 状 突 螺钉 内 固 18 ol r
定 手 术 ,0年 代 国 内 学 者 先 后 开 展 了 此 手 术 _ , 着 器 械 的 9 4 随 J 发 展 和 技术 的成 熟 , 手 术 创 伤 小 , 折 愈 合 率 高 , 大 限 度 其 骨 最 保 留了 颈 部 的生 理 活 动 范 围 的 优 点 已为 I 医 生 所 接 受 , 临床 目 前 已成 为 国 内外 治疗 此 型 骨 折 的 首 选 方 案 。尽 管 该 技 术 有 许
齿状突骨折治疗进展

寰枢椎脱位患者也存在周 围韧带结构的严 重损伤。 创伤性关节炎 、 齿状突左右寰齿 间隙不对称及枕颈
有研究报道 l 7 例齿状突骨折患者, 通过颈椎三维 C T 部疼痛、 寰枢区周围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等不 良反应 , 重建技术发现伴有周围骨折 2 0 处, 术 中发现周围骨 目前没有齿状突骨折不愈合或再骨折、 寰枢椎不稳 折 5处。由于影像学提供诊断信 息的局 限性 , 要准 复发 的证据。 笔者认为寰枢椎椎 弓 根螺钉非融合技
椎 固定 融合 。然 而上述 分型 主要依 据 颈椎 正侧位 和 状突骨折后, 保 留寰枢关节旋转功能受到较多医师
张口 位 x线片以及颈椎 矢状面 C T重建 等所显示骨 的青睐, 但该手术方式适应证很有限、 操作困难 、 不 折线特点进行分型和认识, 缺少齿状突骨折后三维 良反应较多, 目前仍未 能广泛开展。
折分为 I~I I I 型, 认为 I 型、 I I I 型为稳定性骨折, 采 柱式张力带固定, 固定和维持复位能力差, 更不能对 用H a l o — v e s t 架、 头颈胸石膏和颈托等外固定可获得 抗寰枢椎的旋转, 因此行寰枢椎后表面植 骨融合是 较好疗效; I I 型骨折 因解剖位置特殊、 骨折断端循环 治疗齿状突骨折的“ 金标准” 。 近2 0 年来 c 1 . 2 椎弓 和稳定性差, 骨折不愈合率高, 脊髓损伤多见, 建议 根 螺钉固定植 骨融合技术具有 良好的固定复位作 选择手术治疗 。2 0 0 5 年 G r a u e r等对齿状突骨折行 用 , 且能以维持复位 、 抗旋转、 屈伸和侧屈能力被大 C T 观察, 将I I 型齿状突骨折亚分为 Ⅱ A、 I I B、 I I c三 多数 医生所接受, 然而文献报道寰枢椎固定融合手
科分会 四川省副主任委 员、 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委员、 中
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疗进展

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疗进展刘越【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18)2【摘要】Odontoid process fracture of axis is a serious trauma,which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atlantoaxial joint. Nonunion of odontoid process fracture will cause atlantoaxial joint instability,dislocation,upper cervical cord compression, or even threaten life in serious cases. Odontoid process fracture is easily misdiagnosed and there are various methods for fracture categorizing and treatment, though no consistent opinion has been reached yet. Conservative therapy and operation are the two main methods. Selection of the treatments depends on many factors such as fracture pattern,atlantoaxial stability,concurrent injury,patient's age and anatomic variation etc. . Here is to introduce the progress in odontoid fracture in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anatomic feature,diagnosis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and discuss the existing controversial points in odontoid fractur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clinical reference.%枢椎齿状突骨折是影响寰枢椎稳定性的严重损伤,骨折不愈合会造成寰枢关节不稳,甚至脱位,产生高位颈髓压迫,严重者危及生命.然而齿状突骨折在诊断上容易漏诊,分型治疗方法多样,但目前并没有达成一致性的意见.齿状突骨折在治疗上主要分为保守与手术两种方式,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骨折类型、寰枢关节稳定性、并发损伤、年龄、解剖变异等.现从解剖特点、诊断分型与治疗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临床上齿状突骨折的诊治进展情况,同时就诊治过程中存在的争议进行讨论,旨在为临床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治提供参考.【总页数】4页(P258-261)【作者】刘越【作者单位】天津医院脊柱三科,天津,300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相关文献】1.枢椎齿状突骨折寰枢椎脱位术中MAYFIELD头架系统复位固定的效果观察 [J], 洪瑛;黄文霞;谭永琼;罗沛2.儿童陈旧性枢椎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关节脱位后路手术的体会 [J], 蒙芝健;吴强初;杨硕望;王锡雄3.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 [J], 刘斐文;张彤;孙川江;陈成4.寰枢椎钩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 [J], 刘建;管涛5.改良法寰枢椎融合术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 [J], 严照明;王超平;颜国成;张振兴;詹志川;陈开明;张环照;贾连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齿状突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齿 状 突 骨 折 治 疗 研 究 进 展
林 建金 丁真奇 沙 漠
(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福州 300 ) 518
关键词 :齿 状 突 ;骨折 ;治疗 ;进展
中图分 类号 :R 8.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7 94 2 1 )0 — 04一 (4 63 64- 55(0 0 2 09 0)
用于所有 类型 的骨折 ,但存 在一定 的不愈合 率。
非手 术 治 疗 方 法 包 括 颈 围 、头 颈 胸 石 膏 或 支 具 、
H l支架固定及牵引等。其缺点主要 有 :如拍 x a o
线 片 困难 和清 晰 度 差 、钉 口周 围粘 连 和疤 痕 、钉 口的感染 、脑 部脓 肿 、下 颌 关 节 僵 硬 和疼 痛 , 日 常活 动 困难 等 。
・9 5・
丝过紧造成椎板应力性骨折 的可能 , 其抗平移和
抗 旋转 能力 均较 差 ,使 后 路 植 骨 块始 终 处 于 牵 引 采用 椎板钩 勾住 寰 椎 后 弓及 枢 椎 椎板 来 直 接 固定
应行后 路寰 枢椎 融合 固定术 _ 。 因 H r s 板有 8 am 钢
出现螺钉松动 的现象,德 国 K nd r azi a等¨ o 便于 板 (A P A L )和经 口寰枢椎外侧关节下方进钉的寰 枢椎带锁钢板 ( A L )的概念 ,而解决 了螺钉 SA P 松动的问题 。但是 ,针对难 复型寰枢椎脱位术前
术 主要 是 通 过 对 寰 枢 椎 的融 合 达 到 稳 定 的 目 的。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

Thepo t ro d c e s r w x to n t e t e t e fo n o d f a t r se i r pe il c e f a i n i h r a m nto do t i r c u e i
日 B £ U Ja c u , in h n
【 ywod ] d nodf c r; otr r ie P dcesrw Itra f ain Ke r s O oti a t e P s i d ; e i ce ;nen l xt r u eos l i o
齿 状 突骨折 是一 种 常见 和特 殊 类 型 的上 颈椎 骨折 . 着 随 现 代交 通 事业 和建 筑业 等 的发展 ,近 年有 上 升的 趋势 , e— Gr sno t k r C等[ 道齿 状 突骨 折 占颈 椎 骨折 的 1 %~ 0 e n ’ I 报 0 2 %。 由 于 结构 上 和解 剖上 的特 殊性 , 旦 损 伤 可致 潜在 的 寰枢 椎 不 一 稳 定 , 旦 移 位 可 导 致 急 慢性 脑 干 、 髓 损 伤 , 至危 及 生 一 脊 甚 命 。 以齿状 突骨 折 的治疗 上 复位 、 所 稳定 、 骨折 愈合 是 至关 重 要 的 。本 院 2 0 0 7年 8月~ 0 1 2月 , 用寰 枢椎 椎 弓根 螺 21 年 应 钉 同定 术治 疗齿 状 突骨 折 的患者 共 1 8例 .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疗 效 , 结 如下 : 总
骨科齿状突骨折相关进展折

病例
• 如果两个完全不同的骨质 结构相互重叠,可产生一
明显的透光视觉假象,称 为Mach带状现象(Mach band phenomenon)
病例
• 侧块三角和横突间隐窝:比较准确 • 棘突位置:常不对称 • 寰齿侧方间距:常有发育异常 • CT更准确
六、诊断
(1)齿状突骨折的类型 (2)有无移位及方向 (3)有无神经损伤 (4)有无伴随邻近骨骼和软组织损伤 (5)有无合并全身其他部位损伤
型骨折)也可以采用halo架固定
Halo支架
II型骨折治疗不愈合率20-80%
Halo支架固定并发症: 1、颅骨钉松动脱落; 2、颅骨钉钉道皮肤感染; 3、压疮发生; 4、脑脊液漏; 5、颅骨钉对颅盖压力过大致恶心、呕吐等;
儿童和老年人使用halo架的并发症更为多见
50岁以上的患者,halo架制动的失败率要高出21倍 Lennasen, 2000 Spine
二、流行病学
致伤原因:
车祸占42%,摔倒占20%,其他16%
性别差异:
男性81%,女性19%
损伤类型:
青年:高能量、多发伤为主 老年:低能量、单纯骨折为主
三、损伤机制
齿状突骨折的机制复杂,尽管有大量的尸检和生物力学试验,但损伤的确 切机制仍尚不清楚可能包括屈曲、伸直和旋转
过伸过屈合并侧方载荷导致Ⅱ型齿状突骨折
还需考虑寰椎形态
邻近结构无畸形且不进行颈椎屈伸运动测试时,寰椎 高低位的观察无临床意义
如何测量成角和移位程度
影响愈合率的因素:年龄移位的程度和方向,延迟的诊 断,骨折的粉碎程度.
• 无移位:4.8%-62.8% • 移位(大于4-6mm) :67%-75% II型骨折不愈合的高危因素 • 骨折向后方移位
薄层C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一)

薄层C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一)作者:曹登攀徐洪恩陈宏何绍强枢椎齿状突由于解剖及位置结构复杂,该部位的骨折X线平片极易漏诊。
作者收集本院近年经X线平片及螺旋CT扫描确诊的30例枢椎齿状突骨折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薄层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并比较CT与X线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能力。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2002年1月至2006年5月在本院经X线平片及螺旋CT扫描确诊枢椎齿状突骨折的患者,共30例,均为外伤,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5~60岁,平均35岁。
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18例,跌落伤8例,坠落物砸伤4例。
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26例,颈部活动受限20例,完全性瘫痪3例,不全性颈髓损伤表现2例。
所有患者先行常规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摄片后,再行螺旋CT扫描并实施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部分行曲面重建(CPR)。
1.2扫描方法使用美国GEHispeedFx/i双排螺旋CT机,标准仰卧位,扫描平面尽量与第2颈椎椎体下缘平行,扫描范围从环枕关节至C3椎体下缘。
层厚2mm,层间隔2mm,床速7mm/s,螺距1.0。
对不能与第2颈椎椎体下缘平行的患者采用非螺旋轴扫,层厚1mm,层间隔1mm。
诊断骨折的原则:(1)X线片与CT均显示的骨折。
(2)仅在X线片或CT上显示的骨折。
以此进行CT与X线对骨折的检出率的比较。
2结果30例确诊枢椎齿状突骨折的患者中X线检出20例(66.7%);CT从轴位像上检出25例(83.3%),MPR图像上诊断28例(93.3%),而结合轴位CT图像及MPR图像,CT诊断所有骨折,准确率达100%。
并根据轴位CT图像及MPR图像进行Anderson-D.Alonzo分型,Ⅰ型2例(6.7%),Ⅱ型20例(66.7%),Ⅲ型8例(26.7%)。
3讨论3.1解剖基础与骨折分型枢椎齿状突分为头部、颈部、基部,其游离端膨大处为头部,下方稍细处为颈部,枢椎和两侧上关节突之间部分为基底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lial cells[J].Kidney Int,2001,60(5):1726-1736.[13]Wong VY,Keller PM,Nuttall ME,et al.Role of caspases in humanr enal proxima 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 apoptosis[J].Eur J Phar ma-col,2001,433(223):135-140.[14]Thornber ry NA,Lazebnik Y.Ca spases:enemies within[J].S ci-ence,1998,281(5381):1312-1316.[15]周晓蓉,段绍斌,彭佑,等.氨氯地平等对造影剂致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2(5):806-811.[16]Quintavalle C,Brenca M,De M icco F,et al.In vivo a nd in vitro as-sessment of pathway s involved in contr ast media-induced renalcells apoptosis[J].Cell Death Dis,2011,2:e155.[17]Unruh A,Ressel A,M ohamed HG,et al.The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lpha is a negative fa ctor for tumor therapy[J].Oncogene,2003,22(21):3213-3220.[18]李慧凛,张金元.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非离子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8,17(4):339-346.[19]杨定平,贾汝汉,丁国华,等.非洛地平减轻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J].医药导报,2008,27(10):1153-1156. [20]IdéJ M,Lancelot E,Pines E,et al.Prophyla xis of iodinated contrastmedia induced nephropathy:a pharmacological point of view[J].Inv est Radiol,2004,39(3):155-170.收稿日期:2011-08-11 修回日期:2011-09-20 编辑:伊姗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疗进展刘越1※(综述),赵艳梅2,张晓林1(审校)(1.天津医院脊柱三科,天津300211;2.武警后勤学院部队防护医学教研室,天津300162)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12)02-0258-04摘要:枢椎齿状突骨折是影响寰枢椎稳定性的严重损伤,骨折不愈合会造成寰枢关节不稳,甚至脱位,产生高位颈髓压迫,严重者危及生命。
然而齿状突骨折在诊断上容易漏诊,分型治疗方法多样,但目前并没有达成一致性的意见。
齿状突骨折在治疗上主要分为保守与手术两种方式,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骨折类型、寰枢关节稳定性、并发损伤、年龄、解剖变异等。
现从解剖特点、诊断分型与治疗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临床上齿状突骨折的诊治进展情况,同时就诊治过程中存在的争议进行讨论,旨在为临床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诊断;治疗Progress on Diagnos is and Tre atment o f Odonto id Pro ces s Fract ure of Axis LIU Yue1,ZH AO Yan-m ei2,ZH ANG Xiao-lin1.(1.Department Three of S pine,Tianjin H ospital,Tianjin300211,China;2.Depart-ment of Military Pr otective Medicine,Logistics Colleg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r med Police Forces,Tianjin 300162,C hina)Abst rac t:Odontoid process fracture of axis is a serious trauma,which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atlantoaxial joint.Nonunion of odontoid process fr actur e w ill cause atlantoaxial joint instability,dislocation,upper cer vical cord compr ession,or even threaten life in ser ious cases.Odontoid pr ocess fra cture is easily misdiagnosed and there are var ious methods for fracture categorizing and treatment,though no consistent opinion ha s been r eached yet.Conser vative ther apy a nd oper ation a re the two main methods.Selection of the tr eatments de-pends on m any factors such as fracture patter n,atlantoaxial stability,concur rent injury,patient′s age and a na-tomic var iation etc..Here is to introduce the progr ess in odontoid fra ctur e in thr ee aspects including anatomic feature,diagnosis classifica tion and treatment;a nd discuss the existing controver sial points in odontoid fr ac-ture diagnosis and tr eat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clinical reference.Key words:Odontoid process;Fr actur e;Diagnosis;Tr eatment由车祸、高处坠落等引起的枢椎齿状突骨折,是影响寰枢椎稳定性的严重损伤,其发生率占整个颈椎骨折的10%~14%,而在枢椎骨折中则占半数以上。
随着现代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齿状突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造成的齿状突骨折不愈合率为41.7%~72.0%。
骨折不愈合造成寰枢关节不稳,甚至脱位,对高位颈髓构成压迫,严重者危及生命。
故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患者应积极治疗。
近年来,随着解剖学不断研究及新型材料学的进展,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目前在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已经取得突破,现就其进展情况予以综述。
1 解剖特点齿状突是位于枢椎椎体上的圆柱状突起。
尖部有尖韧带附着于枕骨大孔前正中缘,两侧有附向枕髁内侧缘的翼状韧带。
齿状突前后各有椭圆形前、后关节面,前者与寰椎前弓的齿状突关节面构成寰齿前关节,后者与寰椎横韧带构成寰齿后关节。
在颈椎完成旋转活动时,齿状突成为寰枢椎旋转的轴。
即寰椎前弓绕着齿状突前方的关节面旋转。
在维持寰椎稳定方面,齿状突限制寰椎向后方移动,而寰椎横韧带、翼状韧带和齿突尖韧带则限制寰椎向前及侧方移动。
在受到异常外力时,上述结构的损伤常导致寰枢椎不稳。
组织形态学三维分析结果表明,齿状突基底部的骨小梁结构量少,仅为枢椎和齿状突的55%,且其皮质厚度为齿状突的1/3,因而齿状突基底为骨折好发区[1]。
解剖学上寰椎横韧带不能完全覆盖齿状突,约69%位于齿状突的中下部,因此,多数齿状突的腰部有比较明显的狭窄带,这可能是齿状突骨折易发在腰部的原因之一。
此外,齿突的血供主要来自中央动脉与经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及副韧带进入的动脉。
上述解剖特点导致发生在齿状突腰部的Ⅱ型骨折多因血运不佳而影响愈合。
2 齿状突骨折的分型及诊断2.1 齿状突骨折的分型合理的骨折分型对选择治疗方法有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齿状突骨折主要沿用Anderson分型法。
该分型方法根据骨折线所在解剖位置的不同将齿状突骨折分为3类。
Ⅰ型骨折为齿状突顶部的斜行小骨折,占1%~5%。
Ⅱ型骨折最为常见,是齿状突与枢椎椎体接合部的横向骨折,占齿状突骨折的38%~80%。
Ⅲ型骨折的骨折线通过枢椎椎体,占齿状突骨折的15%~40%。
但在临床研究中发现,Anderson分型过于简单,尤其是对于Ⅱ型与部分Ⅲ型骨折界定不清楚,对骨折局部病理损伤描述不详,因此其指导治疗意义不大。
Hadley等[2]认为无论患者年龄大小、骨折移位程度如何、脊髓有无损伤,碎骨块的存在明显影响骨折的愈合率。
故在Aderson分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亚型———ⅡA 型,即齿状突骨折呈粉碎性,并在齿状突基底部前方或后方有游离骨折片。
此后,Gr auer等[3]明确指出, Ander son分型中的Ⅱ型骨折是指位于C1前弓下缘,且不累及C2上关节突的骨折。
若骨折线斜向前或后方,延伸至C2椎体,只要不累及C2上关节突,也归于Ⅱ型骨折;若骨折累及C2上关节突,即使单侧受累,则归于Ⅲ型骨折。
同时,G rauer将Ⅱ型骨折细化为三个亚型,并对每个亚型提出相应治疗方法。
ⅡA型:非粉碎型横行骨折,移位<1mm,推荐外固定治疗,如Halo-vest外固定;ⅡB型:骨折线从前上斜向后下方或移位横行骨折(移位>1mm),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最佳适应证;ⅡC型:骨折线从前下斜向后上方或显著粉碎性骨折,建议行寰枢固定融合术。
2.2 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临床上齿状突骨折需依靠明确外伤史,枕颈部疼痛、压痛和旋转活动受限,伴或不伴四肢的感觉、运动障碍等临床表现以及常规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但由于高能量创伤常伴有多发伤,常因颅脑、胸腹及四肢外伤骨折临床症状突出而首先引起关注,往往忽略枕颈部外伤。
因此,对于枕颈部疼痛或压痛,伴或不伴四肢感觉、运动障碍的患者,应考虑本症的可能。
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 线片可作为齿状突骨折的常规检查,必要时可加摄颈椎动力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