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瓦斯、煤尘爆炸的安全措施(正式)
煤尘爆炸的条件原因、措施

煤尘爆炸的条件原因、措施1、原因:〔1〕煤被破碎成粉尘状态时,它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吸附氧气分子的能力强化,从而加快了氧化过程。
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受势面积增大,氧化过程就更激烈。
〔2〕煤尘受热后,能放出大量可燃气体。
一公斤挥发份为20-26%的焦煤受热后能放出290-350升可燃气体〔甲烷、乙烷等可燃气体〕。
2、条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煤尘具有爆炸危害性;可燃挥发性指数<10%基本属于无爆炸危害性的煤尘,可燃挥发性指数>10%基本属于爆炸危害性煤尘;挥发分含量越高,煤尘的爆炸危害性越强。
除少数无烟煤外,其余各类煤均性属于爆炸性煤尘。
大宁煤矿的煤尘不具有爆炸性。
〔2〕有一定浓度的浮游煤尘。
煤尘爆炸的下限为30-40g/m?,上限为1000-2000 g/m?,爆炸威力最强时的浓度范围为300-400 g/m?,当煤尘浓度为10 g/ ?时视线障碍,矿灯照明已难分辨1 m以外手指,3-5 g/m?感到呼吸难受。
〔3〕有足够能量的引火源温度为700℃-800℃时,引爆能量为4.5-40 Mj,其火源主要有放炮火焰、电气设备电火花、架空线、电缆产生的电弧、井下火灾、瓦斯爆炸或燃烧及机械激烈磨擦。
(4)有一定浓度的氧.当氧气浓度低于17%时煤尘不再爆炸,一般状况下超过18%可满足爆炸要求。
煤尘爆炸的形式:纯煤尘爆炸和瓦斯与煤尘爆炸。
在瓦斯爆炸冲击波作用下使沉积的煤尘飞扬起来,然后被爆炸后引燃的可燃物点燃,可引起煤尘爆炸,即为二次爆炸,其破坏力更大。
煤尘爆炸的危害及影响因素1、危害:燃烧时间长,产生能量大,破坏和焚烧的程度严重;爆炸能够连续发生;燃烧爆炸产物中含有大量的CO, CO使人中毒,造成伤亡,在巷道壁面和支架上产生粘块和破碴。
2、影响因素:煤尘的浓度、粒度、瓦斯含量与氧气浓度、引火方式和巷道中的落尘公布状况。
空气中瓦斯浓度越高,煤尘爆炸下限越低;点燃源的能量越大,越易点燃煤尘;煤尘的飞扬性随着粒度减少而加强,飞扬越强越容易形成爆炸的煤尘云,有利于煤尘爆炸。
2023年煤矿瓦斯检查高频考点训练3卷合壹(带答案)试题号18

2023年煤矿瓦斯检查高频考点训练3卷合壹(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全能考点(共100题)1.【单选题】一般来说,如煤层顶底板条件相同,煤的变质程度越高,煤层瓦斯含量()。
A、越大B、越小C、与煤的变质程度无关参考答案:A2.【判断题】煤层倾角大于12°但又不是很大的采煤工作面,在下行通风时,也应检查下隅角处的瓦斯。
参考答案:√3.【判断题】对危害安全的行为,瓦斯检查工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参考答案:√4.【单选题】发芽马铃薯中含有的有害成分是()。
A、植物红细胞凝血素B、蛋白酶抑制剂C、氢氰酸D、龙葵碱参考答案:D5.【判断题】运超长物件时可打开安全窗或安全门运行。
参考答案:×6.【判断题】煤层瓦斯含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
参考答案:√7.【多选题】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是()。
A、防止瓦斯涌出B、防止瓦斯积聚C、防止瓦斯引燃D、防止煤尘达到爆炸浓度参考答案:BC8.【多选题】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局部瓦斯积聚的一般处理方法有()。
A、风障引风排除法B、风筒导风排除法C、风压调节排除法D、尾巷排除法E、沿空留巷排除参考答案:ABCDE9.【单选题】发动机爆振燃烧时不会导致()。
A、发动机异响B、发动机抖动C、油耗升高D、动力升高参考答案:D10.【单选题】经科学实验,井下瓦斯爆炸威力最大的瓦斯浓度为()。
A、7.0%B、9.5%C、11%参考答案:B11.【单选题】瓦斯爆炸所需的引火温度与含有瓦斯的混合气体压力()。
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参考答案:B12.【单选题】如果汽车上手动变速器齿轮油的()也会出现漏油故障。
A、加注量过多B、加注量过少C、油质变差D、牌号选错参考答案:A13.【多选题】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矿井,()的测风站应设置风速传感器。
A、每一个采区回风巷B、一翼回风巷C、总回风巷D、矿井总进风巷参考答案:ABC14.【单选题】木料场、石山、炉灰场距进风井的距离不得小于()。
煤矿瓦斯燃爆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煤矿瓦斯燃爆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第一章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爆事故案例1:山西焦煤屯兰煤矿2009.2.22瓦斯爆炸事故2009年2月22日凌晨2时17分,山西焦煤屯兰煤矿井下南四盘区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时在井下的矿工有436人,共造成74人死亡,114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2386.94万元。
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南四盘区12403综采工作面区域,该工作面开采2#、3#煤层,煤层厚度4.26米,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一次采全高,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37.77 m3/min,瓦斯抽放率44.13%。
采用“二进一回”(皮带巷、轨道巷进风,尾巷回风)的通风方式。
在1号联络巷安装有两部2×30kw局部通风机和4台风机开关向工作面尾巷14号联络巷密闭施工点供风,在1号联络巷靠尾巷侧约6m处设一料石密闭墙,密闭墙上设有一个调节风窗。
2月22日凌晨2时17分,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
事故原因:1、12403采煤工作面1号联络巷微风或无风,局部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界限。
2、引爆瓦斯的火源是12403工作面1号联络巷内风机开关内爆炸生成物冲出壳外,引爆壳外瓦斯。
爆炸破坏瓦斯抽放管路,管路内瓦斯参与爆炸并沿瓦斯抽放管路传爆。
案例2:余吾煤业2011.6.22瓦斯燃爆事故2011年6月22日,余吾煤业N1203工作面发生一起瓦斯燃爆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N1203工作面位于北一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2.1m3/t,煤层平均厚度为6.6m,采用大采高低位放顶煤综合机械化开采,采高3.2m,放煤高度3.4m。
工作面长度301.67m,推进长度1024.3m,工作面采用“两进两回”通风系统,工作面总风量为5592 m3/min(回风巷1420 m3/min、瓦排巷4172m3/min)。
回采至停采线约80m处时,工作面距煤溜机头45-60架左右发生瓦斯燃爆。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前,工作面有明显的顶板来压声响,同时工作面煤墙有片帮漏矸现象。
2023年煤矿瓦斯检查考试历年真题荟萃四卷合一(附带答案)卷48

2023年煤矿瓦斯检查考试历年真题荟萃四卷合一(附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一套一.全能考点(共50题)1.【单选题】采煤工作面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以下时,方可通电启动。
A、0.5%B、1.0%C、1.5%D、2.0%参考答案:B2.【判断题】煤层注水可以减小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参考答案:√3.【判断题】()生熏白鱼时为了使白鱼的色泽红亮,出锅前要在表面抹上麻油。
参考答案:√4.【判断题】发生瓦斯或二氧化碳突出事故时,应及时佩戴过滤式自救器。
参考答案:×5.【单选题】采煤机械化程度越高,产生的煤尘量()。
A、越大B、越小C、与采煤机械化程度无关参考答案:A6.【判断题】瓦斯检查牌板应填写的内容有瓦斯及二氧化碳浓度、检查日期和瓦斯检查工的姓名。
参考答案:×7.【单选题】突出危险工作面的瓦斯检查,应是()。
A、经常检查B、每班4次C、每班3次D、每班2次参考答案:A8.【判断题】瓦斯往往积聚在巷道顶部、冒落空间和上山掘进工作面。
参考答案:√9.【单选题】突出危险区设置反向风门必须设置2道,其间距不得小于()。
A、5mB、4mC、6mD、3m参考答案:B10.【判断题】在上山巷道应注意检查上山工作面的瓦斯,在下山巷道应注意检查下山工作面的CO₂。
参考答案:√11.【判断题】采掘工作面进风巷道内的空气成分比例与进风井口地表大气成分比例相同。
参考答案:×12.【多选题】瓦斯排完后,满足(),方准指定专人恢复供电。
A、指定专人检查瓦斯B、顶板状况良好C、排放巷道内的瓦斯浓度不超过1%D、供电系统和电气设备必须完好参考答案:ACD13.【多选题】防止瓦斯积聚和超限的措施主要有()。
A、加强通风B、严格瓦斯管理C、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的瓦斯D、瓦斯抽放参考答案:ABCD14.【判断题】()香精、色素、防腐剂等为化妆品基质原料。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工作要点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工作要点一、事故特点(一)瓦斯爆炸事故特点瓦斯爆炸一般发生在煤矿井下釆掘工作面,多发生在釆煤工作面回风隅角、采煤机四周、掘进工作面迎头以及巷道冒落处。
矿井釆空区或者盲巷由于封闭不准时、不严密、漏风严峻而导致煤炭自燃,当瓦斯达到爆炸浓度时,也可能发生瓦斯爆炸。
依据爆炸强度、影响范围和爆炸次数,可分为局部瓦斯爆炸、大范围瓦斯爆炸和连续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对遇险人员的主要危害是高温灼烧、高压冲击和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窒息。
爆炸会破坏巷道和通风构筑物,引起矿井、釆区风流紊乱,导致高温有毒有害气体进入进风区域而扩大爆炸影响范围。
爆炸还可能引发火灾和二次或多次爆炸。
瓦斯爆炸后可能消失的二次或多次爆炸,是对救援人员安全的最大的威逼。
1.局部瓦斯爆炸事故(1)仅发生在局部区域的瓦斯积聚点,参加爆炸的瓦斯量较少,爆炸后产生的击波、爆炸火焰以及有毒有害气体对矿井影响较小,矿井通风系统未打破坏或破坏不严峻。
(2)人员在200-300 m以内受冲击波和爆炸火焰损害比较严峻,300m外损害不严峻。
当巷道拐弯多时,冲击波和爆炸火焰的威逼降低很快,人员伤轻或无损害。
(3)一般状况下,爆炸对巷道支护的破坏不大。
但假如巷道支护质量差、煤岩松软、顶板破裂,也会产生煤岩垮落和冒顶,甚至造成巷道或工作面堵塞埋人的状况。
(4)采煤工作面发生爆炸,在爆炸点四周的人员,主要受冲击波和爆炸火焰的损害;在回风侧的人员,主要受有毒有害气体的损害;在冲击波和爆炸火焰波及不到的进风侧,人员无损害。
(5)掘进工作面发生爆炸,通风设备、设施被破坏,巷道里的人员除受冲击波和爆炸火焰的损害外,受有毒有害气体的中毒危害也很严峻。
2.大范围瓦斯爆炸事故(1)参加爆炸的瓦斯量大,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爆炸火焰及有毒有害气体可能影响到采区、阶段、一翼甚至整个矿井。
矿井通风系统遭到破坏甚至严峻破坏,恢复通风比较困难。
(2)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爆炸火焰对人体损害及对矿井各种设备、设施的破坏很严峻。
3-4煤尘爆炸及其预防

2021/10/10
15
2.井巷空气中氧含量
氧含量的变化改变煤尘的点燃温度。
空气中氧含量增加时,煤尘点燃温度降低(纯氧 中煤尘的点燃温度只有30~600℃);相反,空 气中氧含量降低时,煤尘点燃温度升高,或者无 法引爆。当氧含量低于18%时,煤尘就不会发生 爆炸。
3.引爆热源温度
引爆热源的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煤尘,煤尘初 始爆炸强度也越大;温度越低,越难以点燃煤尘, 即使能引起爆炸,初始爆炸的强度也较小。
煤尘爆炸上限:煤尘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
煤尘爆炸的浓度范围与煤的成分、煤尘粒度、引火源的 种类及试验条件有关。
我国试验结果是:
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30~50 g/m3;
煤尘爆炸的上限浓度:1 000~2 000 g/m3;
爆炸威力最强时的煤尘浓度:300~400 g/m3。
井下空气中有瓦斯和煤尘同时存在时,将会相互降低两 者的爆炸下限,从而增加了瓦斯和煤尘爆炸的危险性。
煤尘爆炸及其预防
基本内容:
1.煤尘爆炸的条件(重点)
2.煤尘爆炸效应及危害
2021/10/10
1
2005年11月27日黑龙江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煤尘爆 炸死亡171人,熟悉和掌握有关煤尘爆炸的原因、发生发 展过程以及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一、煤尘爆炸的原因及发展过程
1.煤尘爆炸的原因
(1)煤尘的表面能吸附氧。
煤尘粒度过细,小于10µm时,其爆炸性反而减弱(过
细的尘粒在空气中很快氧化成为灰烬),小于5µm不爆。
2021/10/10
14
(二)环境条件
引起煤尘爆炸的环境条件包括井巷空气中的瓦斯浓度、 氧含量、引爆热源的温度及爆炸环境等。
1.井巷空气中的瓦斯浓度
煤与瓦斯突出、煤尘煤尘爆炸和瓦斯爆炸事故应急避险知识

(4)闪燃所形成的热量传递给周围的尘粒, 并使之参与链反应,导致燃烧过程急剧地 循环进行,当燃烧不断加剧使火焰速度达 到每秒数百米后,煤尘的燃烧便在一定临 界条件下跳跃式地转变为爆炸。
第二部分 煤尘爆炸
煤尘爆炸的特征
1.形成高温、高压、冲击波
据实验测定,煤尘爆炸火焰温度是1600~1900℃,爆源的温度可达 到2000℃以上,这种高温是煤尘爆炸得以自动传播的条件之一。 2.煤尘爆炸具有连续性 3.煤尘爆炸的感应期 根据试验,煤尘爆炸的感应期主要取决于煤的挥发分含量,一般为 40~280ms,挥发分越高,感应期越短。 4.挥发分减少或形成“粘焦” 5.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3、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
清除煤尘,撒布惰性岩粉,设置水棚、岩粉棚、隔爆水幕等,作用是隔绝爆炸火焰的传播。
第三部分 瓦斯爆炸
概念:瓦斯爆炸就其本质来说,是一定浓度的甲烷和空气中氧气在高温热源的
作用下产生激烈氧化反应的过程。 化学反应式: CH4+2O2=CO2+2H2O 如果井下氧气不足, 化学反应式: CH4+O2=CO+H2+H2O 瓦斯爆炸是一种热—链反应过程(也称连锁反应)
斯突出
分类
倾出
压出
在地应力,尤其是采掘集中应力的作用下,采掘 工作面的煤体被抛出或发生位移,并伴随大量瓦 斯涌出的现象。
第一部分 煤与瓦斯突出
煤与瓦斯突出规律
(1)突出的次数和强度随着开采深度增加而增加。
(2)突出的突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突出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带内,如断层、褶曲和火成岩侵入区附近 。
第一部分 煤与瓦斯突出 总体目标 将突出煤层转变为低瓦斯煤层, 实现突出煤层安全高效开采。
2018/5/16
2023年煤矿瓦斯检查高频考点训练2卷合壹-29(带答案)

2023年煤矿瓦斯检查高频考点训练2卷合壹(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1套一.全能考点(共100题)1.【判断题】()元宵的制作要点:馅心要压实,滚动粘粉要均匀。
参考答案:√2.【判断题】瓦斯和煤尘同时存在时,瓦斯浓度越高,煤尘爆炸下限越低。
参考答案:√3.【判断题】()香精、色素、防腐剂等为化妆品基质原料。
参考答案:×4.【多选题】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开采()的矿井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A、不易自燃煤层B、自燃煤层C、易自燃煤层D、所有煤层5.【单选题】《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回风流中机电设备硐室的()必须安装甲烷传感器,瓦斯浓度不超过0.5%。
A、进风侧B、回风侧C、硐室内D、硐室内和回风侧参考答案:A6.【单选题】经科学实验,井下瓦斯爆炸威力最大的瓦斯浓度为()。
A、7.0%B、9.5%C、11%参考答案:B7.【判断题】巷道风流划分中,有支架的巷道应划分为距支架和巷底各为50mm的巷道空间的风流。
参考答案:√8.【多选题】某矿发生45年来最大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其中,煤矿八类人员下井未携带便携式瓦斯测定仪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有人认为瓦斯检查工、监测系统均可检查瓦斯而无必要携带该仪器。
你认为煤矿八类人员下井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测定仪的原因是()。
A、与瓦斯检查工、监测系统功能互相补充B、瓦斯检查工、监测系统可以替代八类人员携带便携式瓦斯测定仪的作用C、便于连续监测该区域瓦斯浓度的变化D、光学瓦斯测定仪不如电子瓦斯测定仪准确参考答案:AC9.【判断题】氮气在空气中所占比例较大,无毒,可供人呼吸。
10.【判断题】在矿井火灾事故中,多数遇难者死于CO中毒。
参考答案:√11.【单选题】木料场与研石山的距离不得小于()。
A、30mB、40mC、50m参考答案:C12.【单选题】采煤机械化程度越高,产生的煤尘量()。
A、越大B、越小C、与采煤机械化程度无关参考答案:A13.【判断题】煤层倾角大于12°采用下行通风时,回风巷安设的甲烷传感器的报警浓度和断电浓度均≥1%CH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瓦斯、煤尘爆炸的安
全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执行方案样本 | BUSINESS PLAN
第2页/总9页
文件编号:KG-AO-4969-49
防止瓦斯、煤尘爆炸的安全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勘查报告提供G煤层测定的瓦斯含量:CH4daf:
0.72ml/g,相对瓦斯涌出量为0.25m?/min,为低瓦斯
矿井。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火焰长>400mm,抑制煤
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80%~90%,煤尘具有爆炸性。
(一)引起瓦斯爆炸的主要危险因素
本矿井主要采用炮采工艺。由于瓦斯在生产期间
涌出不均衡,因此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原则,做好通风安全工作,以防瓦斯聚集,发生瓦
斯爆炸。
1、温度:随着井下空气温度的增高爆炸界限范围
增大。
2、氧含量:瓦斯爆炸界限随着井下混合气体中氧
含量降低而缩小,当氧含量降到12%以下时,瓦斯混
执行方案样本 | BUSINESS PLAN
第3页/总9页
合体即失去爆炸性。
3、煤尘的混入:在300~400℃时就能从煤尘内
挥发出可燃气体,从而使瓦斯的爆炸下限降低,爆炸
危险性增加。
4、引火温度:瓦斯的引火温度为650~750℃。其
主要影响因素有:瓦斯最易引火的浓度为7%~8%,原
因是瓦斯的发热量较大;混合气体在一个大气压时引
火温度为700℃,在28个大气压时引火温度为460℃。
(二)开拓、开采的保障措施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采用水平分段放顶煤采
煤法,爆破落煤。工作面运输顺槽进风,回风顺槽回
风,上下隅角均有风流通过,通风线路畅通,利于矿
井瓦斯的排放和防止瓦斯积聚。放顶煤时瓦斯涌出量
会增大,应加强通风瓦斯检测工作。
(三)矿井通风系统的保障措施
矿井有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通过各种通风设
施可保证井下各用风点有足够的风量和合适的风速,
无循环风。
执行方案样本 | BUSINESS PLAN
第4页/总9页
(四)井下电气设备及保护的选择
井下电气设备均按规程要求选型和进行保护。
(五)防止火源进入井下、控制瓦斯积聚的措施
配有专职瓦斯检查员及多种检测和报警设备。生
产时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采掘面的作业规程;严
禁地面火种进入井下,严格控制各种火源的产生;井
下严禁使用可产生静电的材料;消除放炮时产生的火
焰和电气火源;机电设备采用各种控制和保护措施;
瓦斯超限立即切断工作面所有电源,以防止各种原因
引起电火花等。
及时监测并控制采掘工作面、放炮地点、电机附
近20m及回风巷中的瓦斯浓度。
(六)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1、配备KJ90NA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采煤工
作面、掘进头、回风巷、井下转载点等处设置甲烷传
感器,并在井下设专职瓦斯检查员,保证主要工作地
点瓦斯或CO2等参数超限时,机电设备能自动切断电
源,实现风电、瓦斯电闭锁,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执行方案样本 | BUSINESS PLAN
第5页/总9页
2、向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硐室送入足够的
新鲜风量。
3、加强井下各通风设施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维
修,必须保证主要扇风机反风时,通风设施处于正常
使用状态,以便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反风。
4、当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CH4浓度超过1.0%
或CO2浓度超过1.5%时,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
原因,进行处理。
5、所有下井人员配备自救器,下井人员必须随身
佩戴和正确使用自救器。
6、加强对采空区密闭处CH4、CO、CO2的涌出量
及温度的检测,防止采空区有害气体涌出,发生安全
事故。
7、在主井井筒、风井井筒均设测风站,并在相关
巷道内设有风门、调节风门等通风设施,及时调控各
用风地点风量和通风巷道中的风流和风速。 8、井
下所有电气设备、电缆均不得失爆,消除引爆火源。
(七)隔爆措施
执行方案样本 | BUSINESS PLAN
第6页/总9页
1、井下采空区和报废巷道及时进行密闭。
2、在回风顺槽及运输顺槽中各设置一组隔爆水棚。
运输顺槽中水棚位置设在距采煤工作面下出口60m处,
回风顺槽中水棚位置设在距采煤工作面上出口40m处,
掘进工作面水棚设在距工作面60m处。吊挂水棚的巷
道断面满足通风、运输和行人的要求。
水棚的结构与选型计算如下:
隔爆水棚采用水袋棚,隔爆水袋采用耐燃胶布制
成,型号为GBSD-30型,规格为300×600×200mm。
水棚的棚区长度为20m,排列间距为1.5m,水棚
距巷道顶部、两帮的空隙均不小于100mm。
水棚首列与回采工作面距离60m,水棚距巷道轨
面不小于1.8m,水棚设置在巷道直线部分。每列水棚
高度保持一致,水棚区内巷道断面与前后各20m巷道
断面保持一致。定期对井巷中的浮煤进行清除、外运。
(八)防尘措施
在每个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装、卸、转载
点、运输巷道等主要产生粉尘的尘源地点及粉尘集聚
执行方案样本 | BUSINESS PLAN
第7页/总9页
地均采用了综合防尘措施。
1、通风防尘:通风防尘要有合理的风量和风速,
以排除粉尘,最低排尘风速为0.25~0.5m/s;最优
排尘风速为0.5~2.0m/s。为控制风速,在各进风巷
道和回风巷道风量变化较大的地方设置风速监测探头,
连续监测各巷道的风速和风量,并利用通风设施进行
调节,使风量和风速符合要求。
2、冲洗巷壁、清扫和刷白巷道:要求经常进行巷
壁冲洗工作,定期清扫并运出巷道内沉积的粉尘,在
井下变电所等主要硐室内,用石灰水将巷壁刷白,同
时可美化井下环境,减少粉尘,利于冲洗。
3、喷雾、洒水:井下煤仓、溜煤眼等转载地点都
设有自动喷雾洒水装置并安装有捕尘器,以有效控制
粉尘的飞扬,使其湿润后迅速沉降。
4、风流净化:在输送机巷和回风顺槽设置风流净
化水幕,避免进风的污染,避免串联通风等以净化风
流。井下煤仓保持一定存煤,不许空仓作业。
5、防尘用的消防洒水供水系统,有过滤或沉淀装
执行方案样本 | BUSINESS PLAN
第8页/总9页
置,以保证水质清洁。
6、湿式钻眼:采掘进工作面,采用湿式钻眼,放
炮使用水炮泥。并在放炮前后进行喷雾、洒水降尘。
7、个体防护:井下各生产环节采取防尘措施后,
仍有一些细微矿尘悬浮空气中,甚至个别地点不能达
到卫生标准,加强个体防护,按时为掘进工人和采煤
工人配备了防尘口罩。
8、采区的综合防尘措施及组织与管理制度,由矿
长每年组织编制和实施。
(九)防爆措施
防爆措施是指防止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悬浮煤
尘发生爆炸与防止沉积煤尘重新飞扬起来参与爆炸的
措施。矿井采取以下防尘降尘措施:
1、采用冲洗煤壁,撒布岩粉,喷雾洒水等综合措
施防尘、除尘。
2、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杜绝明火发生。
3、消除放炮时产生的火焰。
4、井下电气选用防爆设备,有效杜绝电器火源。
执行方案样本 | BUSINESS PLAN
第9页/总9页
5、有效地防止运输斜巷跑车及金属强烈碰撞产生
的火源。
6、入井人员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
纤衣服。
7、凡有煤尘沉积的巷道,均需根据情况定期清扫,
并必须将煤尘运出,清扫时尽量勿使煤尘飞扬蔓延。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