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突破古诗鉴赏重点难点 学案4 把握情感:找准路径,直抵诗心

合集下载

诗歌赏析重点难点突破

诗歌赏析重点难点突破

诗歌赏析重点及难点突破一、诗歌分类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是唐以来形成的律诗和绝句);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赠别诗、悼亡诗、爱情诗等。

近体诗分两大类:律诗和绝句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

律诗八句分为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二、古诗词鉴赏要求1.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

简言之,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

2.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意境是透过诗中的意象浸润出来的。

3.意象和意境之间是一种包容关系,意象是意境的构成要件。

4.诗歌鉴赏:读一首诗,要明白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写了景物、人物的什么特征;表达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三、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思路(一)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进行有文采的翻译。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来概括,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2.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古诗赏析教案

古诗赏析教案

古诗赏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古诗赏析,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拓宽文学视野。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并能准确理解诗歌的意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古诗的诗意和语言表达,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培养学生前进中对古诗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选取多首优秀的古诗,编印成教材,分发给学生。

2.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呈现一幅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三:欣赏赏析(20分钟)1. 教师首先朗读古诗,带领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2. 教师分析古诗的意境、抒情主题和修辞手法,并与学生一起思考诗歌的内涵。

3.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互相交流讨论,丰富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语言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解读其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深化对古诗语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步骤五:写作训练(20分钟)1.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题目,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写作。

可以自行决定是仿写还是创作,但要保持诗意和节奏。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诗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上所学,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自由发挥。

2. 学生可结合实际生活,写一篇关于古诗的读后感或赏析文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次的学生自由发表和讨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古诗的内涵和语言,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教案:古代诗词鉴赏(上)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教案:古代诗词鉴赏(上)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教案:古代诗词鉴赏(上)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分析古代诗词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格律、韵律、意象、修辞等。

2. 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理解诗意、分析诗情、品味诗艺、解读诗史等。

三、教学重点1. 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分析古代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难点1. 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古代诗词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a. 讲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如格律、韵律、意象等。

b. 教授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如理解诗意、分析诗情、品味诗艺等。

c. 分析古代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讲解。

d. 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词的鉴赏实践,分组讨论和分享心得。

3. 巩固环节:进行古代诗词的鉴赏练习,学生互相评改和反馈。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古代诗词鉴赏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内涵和外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词的鉴赏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心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巩固环节,进行古代诗词的鉴赏练习,学生互相评改和反馈,加强了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选取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古代诗词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 诗词创作: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古代诗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分享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带上诗歌去旅行,万水千山总是情教学目标:1.回顾初中学段学习的古诗词(重点)2.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实现共情(难点)一、导入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人们一路走,一路歌,让很多地方都有了诗情,“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今天让我们带上诗歌来一次旅行,去铁马秋风塞北,聆听一声声催人泪下的羌笛;到杏花春雨江南,领略一片片生长红豆的河山。

二、西出阳关,边塞我把旅行的起点选在了西北,在历史的版图上,这方土地狼烟四起。

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边塞,没有任何一个边塞的诗文能如此撩动人们的琴弦。

(岑参、冯唐、李广、琵琶、羌笛、大漠、烽火,玉门关、楼兰——课件出现这些代表性的名字)这些名字有没有让你心驰神往?这里有历史名城,有塞外边关,有异域文化,有大漠风光……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都与它们相关。

丝绸之路从这里穿过,余光中称这是最浪漫的一条路,当中原文人的足音叩响这片大漠时,他们看到了什么?心中又在想什么呢?(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师:这两首诗背景都是诗人奉旨出使边塞。

你从词语/意象/诗句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王维——孤独苦闷和心胸开阔纳兰性德——凄惘(悲伤失意)怀古之情解释心胸开阔(王维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被称为“神来之笔”,它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谁来描绘一下?苍黄的戈壁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蓝天没有一丝云影。

极目远眺,只见天尽头有一缕灰白色的狼烟升腾,殷红的落日静静地悬于黄河之上,粼粼的河水闪着金色的波光。

师:透过这无限开阔、苍凉宏大、色彩瑰丽的画面,你感受到诗人拥有一颗怎样的心灵?阔大的心灵。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感知内容2、揣摩重点词句3、体会作者感情4、把握写作特色过程与方法1、熟悉常考题型2、掌握答题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举例分析考点例一: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2、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例二: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三、考点归纳1、感知内容2、揣摩重点词句3、体会作者感情4、才巴握写作特色四、答题技巧指导(-)看题目,明内容1、【怀古诗】: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2、【写景咏物诗】1.形式特点:(1)以物象为题;(2)咏(题、赠、赞)+物象。

如:于谦《石灰吟》陆游《卜算子•咏梅》2.内容特点:①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②借景抒情,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③表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④描绘山川美景,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之情。

3、【田园诗】内容特点:①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②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③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如:《饮酒》《过故人庄》4、【送别诗】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基本主题: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古诗欣赏教案

古诗欣赏教案

古诗欣赏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古诗欣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及具体教学步骤等内容,旨在帮助教师有条理地进行古诗欣赏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体裁,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体裁。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的图像或播放一段与古诗相关的音乐,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一首经典古诗,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3. 合作学习法:教师分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首古诗,要求学生合作阅读、解读和欣赏,并进行小组展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 展示一幅古代诗人的图像或播放一段与古诗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 引发学生思考:你们对古诗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是什么?2. 正文- 教师示范朗读一首古诗,并解读其中的态度、意境和表达方式。

-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和解读一首经典古诗,并尝试自己朗读和解读。

-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首古诗,要求小组成员合作阅读、解读并欣赏该首古诗。

-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组内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 拓展- 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欣赏更多的古诗,可以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和分享。

- 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古诗,并进行小组交流和分享。

4.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欣赏对我们的成长和生活有什么启示?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诗歌解读和表达能力为主要依据。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回顾并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分析并理解重点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梳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借助经典案例,实践古诗词鉴赏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重点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 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古诗词深层意境的理解。

2. 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运用。

3. 个性化解读和审美价值的提升。

1. 课堂导入: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总结古诗词的基本概念、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为学生提供鉴赏的依据。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点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知识点。

3. 深入研究一位古代诗人,了解其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古诗词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赏析文章和诗人研究,评估其古诗词鉴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够准确解读诗歌的意义。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和作用2. 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及其特点3. 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解读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够分析诗歌的意义。

2. 难点:如何准确解读诗歌中的表达技巧,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特点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表达技巧的应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表达技巧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古代诗歌的名句,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表达技巧的重要性。

3. 讲解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及其特点,让学生熟悉各种表达技巧。

4. 分析具体诗歌,示范如何运用表达技巧解读诗歌的意义。

5.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表达技巧。

6.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感悟。

7. 总结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解读方法,强调其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能力。

七、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1课时(45分钟)完成。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解读方法的运用。

九、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选集:用于教学示例和让学生分组讨论。

2. 诗歌表达技巧的相关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十、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
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
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
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
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
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
(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 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如诗中出现一 个“客”字,已暗示了羁旅之愁、思家之切。另外,一些表情态、语气 的虚词,如“但”“又”“惟”“空”“可”“岂”等,也是重要的隐 性“情语”。 更重要的是,还要关注具有独特意义的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如 春(常有伤春之意)、秋(常有悲秋之意)、节日(常有向往团圆之意)、夜晚 (常有夜不能寐之意)等词语,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注。如塞外(常含建功 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环境艰苦之意)、他乡(常含颠沛流离之苦)、远离 京城(常含仕途不顺之意)等词语,需要引起注意。
3.“ 会而不全”( 指会答而得不了满分 ) 是答古诗情感题普遍存在的问题,
应如何解决呢?
借题发挥
突破核心
答好古诗思想情感题需要在读懂、审题、答题等方面全面努力,但
对于解决“会而不全”“概括分析不准、不全”等问题,最主要的是找
准分析概括的具体路径,并走好它。
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
古诗是言情艺术,它总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告诉你要表达的情
笛曲中有《梅花落》。
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下片描绘了词人与友人品酒赏梅高歌的欢娱,表达了对大好时光
易逝的惆怅,对美景乐事的珍惜。
答案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宋]苏轼 南溪得雪真无价,走马来看及未消。 独自披榛寻履迹,最先犯晓过朱桥。 谁怜破屋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 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
答案
颈联写归途所见。虽然路上遇雨,但诗人没有因此而沮丧,而是
欣赏起雨后落花随溪水而去的晚春美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喜悦欢快,
“逢”“见”突出了心理细节,表现了诗人的随性和闲适。尾联借“候
门童子问”到谁家游乐这个实境,虚写出返家后内心的轻快。
答案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 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对于考试来说,最 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 带来不小的难度。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 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 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 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
感。作为阅读者和考生,抓住诗中这些表明情感的词语至关重要,这是
分析概括情感的最准确最便捷的路径。虽说一轮书中已经讲过,但是在
这里还是要强调几点:
1.抓住两种“情语” (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 分析诗歌情感,首先要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 愁、怨等。如2017年江苏卷陆游的《秋兴》“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 角只生愁”中的“愁”表明了作者的心绪。作者看到当年的战衣,想起 了当年许下报国的心愿,五更听到“画角”之声,更增烦恼。在此基础 上,就不难理解尾联表达隐逸愿望时饱含的无奈和苦闷。
请简要分析诗人情绪的变化过程。 答案 十二月十四日夜雪,诗人雅兴勃发,然而,“破屋”“村饥”的
萧索荒凉景象,使诗人游兴大减,暮鸦惊飞,雪花飘落,才使得诗人稍 许摆脱扫兴的情绪。
答案
回顾反思
1.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情感的主要路径是什么?其主要题型是哪两种?
2.对思想情感题如何做到精准审题、精准答题?
答案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殢人娇①· 后庭梅花开有感
[宋]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②,云闲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
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③。

①殢(tì )人娇:词牌名。 ②江楼楚馆:泛指旅舍。③羌管:即羌笛,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突破古诗鉴赏重点难点
学案4 把握情感:找准路径,直抵诗心
内容索引
核心内容
学情前测 借题发挥
导图概览
诊断反思 突破核心
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
学情前测
诊断反思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宋]陆游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注]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 荛:樵夫,这里代指普通人。
[唐]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美妙; 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真挚情谊; ③诗人整夜吟诵诗句,写出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因时序 更迭引起的心事未了的惆怅。 ①通过吟诵诗句与友人心灵相期而通宵未眠,赞美了友人诗句之
之情,可能是反语。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
语境作准确的理解。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边练边悟]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访山人
[唐]戴叔伦
远访山中客,分泉谩煮茶。
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
归路逢残雨,沿溪见落花。
候门童子问,游乐到谁家。
(1)诗中能反映诗人和山人深厚情谊的两个词语是 相携 和 共惜 。 (2)请分析后两联所表达的情感。
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南朝诗人何逊的“夜雨滴空阶, 晓灯暗离室”是写离别的名句,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 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声响。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 情感,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 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后一句写室内:天将破晓,油灯将要燃尽, 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从“夜 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 渲染离人心境的凄凉。就这样抓住“滴”与“暗”、“夜”与“晓”、 “空”与“离”等词语,不难读出景物中的凄凉之情。
前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表达了对国家形势危急
的忧切。 ②“诸公谁听刍荛策”表达了抗敌复国策略不能得到采纳的悲愤。 ③“吾辈空怀畎亩忧”表达了只能徒然为国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
答案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