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C30桥梁水下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30水下灌注桩混凝土配合比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改建工程设计文件》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二、使用部位及技术要求1、使用部位:水下灌注桩2、技术要求:①设计标号:C30;②施工坍落度:180-220mm。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全椒海螺水泥有限公司,P.0 42.5级“海螺”水泥。
2、碎石:文庄石料厂生产的16-31.5mm:10-16mm:5-10mm=30:50:20掺配成的5-31.5mm连续级配碎石3、砂:南京六合中砂4、水:地下水5、外加剂:合肥东坤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DK-100(A)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液体)四、计算步骤1、试配强度fcu,0≥ fcu,k+1.645σ=30+1.645×5=38.2 MPa其中: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2、水灰比W/C=(αa·fce)/(fcu,0+αa·αb ·fce)=(0.53×1.15×42.5)/(38.2+0.53×0.20×1.15×42.5)=0.60式中:αa,αb——回归系数fce=γc ·fce,g:γ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取1.15;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3、确定用水量mw0=230 kg(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表4.0.1-1塌落度在75-90 mm时用水量为205 kg,据此每增加20mm塌落度增加5 kg水推算在塌落度180-220mm时应加水230kg);4、确定水泥用量:C=230/0.60=384 kg5、砂率:βs =43%6、外加剂掺量:按胶凝材料的1.2%,减水率为25%,实际每立方混凝土用水量为230*(1-0.25)=173kg7、粗细骨料用量确定采用重量法由下式计算mc0+mg0+ms0+mw0=mcpβs =ms0/(ms0+mg0)×100%mc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碎石用量(kg)m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用量(kg)m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用量(kg)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假定重量(kg),这里取2418 kg/m3计算后的结果为:ms0=800 kg /m3,mg0=1061 kg /m38、确定基准配合比,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mc0=384kg /m3;ms0=800kg /m3;mg0=1061kg /m3;mw0=173 kg /m3;外加剂=4.608 kg /m3 ,质量比为:mc0 :ms0:mg0:mw0 :外加剂 =1:2.08:2.76:0.45:0.0129、拌和物和易性调整按初步配合比试拌40L砼拌和料,各种材料用量为:水泥:15.360 kg砂:32.000 kg碎石:42.440 kg水:6.920 kg外加剂:0.184 kg经实测坍落度210mm,符合设计值180-220mm,和易性良好,无离析现象,实测容重为Ph=2410(Kg/m3),不需要调整.五、试验室配合比确定1、按基准配合比水灰比W/C=0.45,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砂率各上下浮动1%,计算出另外两组配合比,即W/C=0.40、W/C=0.50,具体如下表。
C30水下砼

C30水下砼配合比设计一、砼说明本C30水下砼为普通碎石砼,所处环境为温暖与水和空气接触;该配合比用于桥梁工程桩基础施工; 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施工中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
二、砼设计依据1.《龙永高速公路项目招标文件》第19合同段2.《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0-2005)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三、砼设计要求1.设计强度30Mpa,配制强度不低于38.2Mpa.2.坍落度要求:180~220mm.3.最大水胶比:0.474.最小水泥用量:370kg/m3四.原材料情况1.水泥:采用湖南省石门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海螺”牌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批号P430004,批量0.2t,具体性能指标如下:技术指标比表面积(m2/kg)凝结时间(min)标准稠度用水量(%)安定性3天强度(Mpa)28天强度(Mpa)初凝终凝抗折抗压抗折抗压执行标准≥300 ≥45≤600 必须合格≥3.5 ≥17.0 ≥6.5 ≥42.5试验结果357 197 248 27.8 合格 5.5 27.2 8.9 53.4 2.细集料:采用大坝金星采石场生产的机制砂,具体性能指标如下:①技术指标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堆积密度(kg/m3)表观密度(kg/m3)亚甲蓝(MB值)泥块含量(%)压碎值(%)执行标准 3.1~3.9 <7 >1400 >2500 <1.4 <0.5 <25 试验结果 3.58 2.6 1530 2687 0.5 0.1 21 ②技术指标云母含量(%)有机物(比色法)轻物质含量(%)氯化物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碱集料反应(%)执行标准<2.0 合格<1.0 <0.02 <0.5 <0.1 试验结果0 合格0 0.006 0.07 0.08③级配筛分(㎜)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通过百分率(%)100 100 65.0 37.1 19.9 11.6 8.7执行标准(%)100 90-100 50-95 30-65 15-29 2-20 0-10 3.粗集料:碎石采用鑫盛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16-31.5mm、10-20mm及5-10mm三种规格的碎石按16-31.5mm:10-20mm:5-10mm=30:50:20的比例掺配,具体指标如下:①5-31.5㎜碎石性能指标技术指标压碎值(%)针片状(%)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kg/m3)抗压强度(MPa)磨光值吸水率(%)试验结果18.2 2.0 0.3 -- 2685 86.7 36 1.16 执行标准<20 <15 <1.0 <0.5 >2500 ≥60 ≥35 ≤2.0 ②级配按16-31.5mm:10-20mm:5-10mm=30:50:20比例掺配的5-31.5㎜混合级配如下:筛分(㎜)31.5 26.5 19 16 9.5 4.75 2.36通过百分率(%)100 68.8 21.7 1.4 0.2执行标准95-100 -- 55-85 -- 16-31.5 0-10 0-54.水:可饮用水ρw=1000 kg/m3。
C30配合比计算案例(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二、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坍落度180±20mm;(2)混凝土设计强度为30MPa°三、材料(1)水泥:P.042.5,28d胶砂抗压强度48.6MPa,安定性合格;(2)砂:II区中砂,细度模数2.6;(3)碎石:最大粒径25mm,连续级配;(4)外加剂:聚竣酸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12%,掺量1.8%,减水率25%;(5)粉煤灰:F-H级粉煤灰,细度18.3%,需水量比99%;(6)粒化高炉矿渣粉:S95级,流动度比98%,28d活性指数101%;(7)拌和水:饮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计算(一)计算配制强度(fbu,O)由于缺乏强度标准差统计资料,因此根据《规程》表4.0.2选择强度标准差O为5.0MPa o表4.0.2C25-C45C5O-C55Σ 4.0 5.0 6.0根据公式fcu,02fcu,k+1.645B式中:fcu,0——混凝土试配强度(MPa)fcu,k ----- 设计强度(MPa)6 ----- 标准差,取5试配强度:fcu,0=fcu,k+l∙645σ230+1.645X5238.2(MPa)(二)混凝土水胶比(W/B)(1)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应根据《规程》中表3.0.5-1的规定,并考虑混凝土原材料、应用部位和施工工艺等因素来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
表最大掺量(%)采用硅酸盐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0.404535粉煤灰>0.404030粒化高炉矿渣≤0.406555粉>0.405545钢渣粉—3020磷渣粉—3020硅灰—1010≤0.406555复合掺合料>0.405545注:1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2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3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C30灌注桩水下砼配合比设计

C30砼配合比设计设计说明:该C30混凝土设计坍落度80-100mm,用于墩柱、盖梁,按结构物最小断面和钢筋最小净距,碎石最大粒径选择31.5mm(方孔筛)。
一、水泥品种及生产厂家水泥采用淄博多山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经检验,水泥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及抗折、抗压强度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二、各种集料来源碎石:取自青州,采用5-16mm、16-31.5mm二种粒级的碎石,其压碎值、含泥量及针片状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及招标文件的要求(附表)。
砂:临朐当地河砂,各项指标均合格(附表)。
水:饮用水减水剂:东营瑞源泵送剂三、各种集料级配及组合根据各种集料的筛分结果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中5-31.5mm连续级配规范要求,计算调整比例为:16-31.5mm碎石:5-16mm碎石=40:60。
四、组成设计参数的选定级组成材料用量的确定。
1、试配强度根据招标文件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取σ=5MPa.由公式f cu,o=f cu,k+1.645σ=30+1.645×5=38.2MPa2、计算水胶比(W/C)W/C=αa·f ce/(f cu,o+αaαb f ce)=0.53×42.5×1/(38.2+0.53×0.2×42.5×1)=0.53(注:αa、αb为回归系数,αa=0.53,αb=0.2)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表6.8.3,以及图纸及设计文件,综合考虑取水胶比为0.50。
3.单位用水量该C30混凝土要求坍落度为80-100mm,由《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T55-2011表5.2.1-2,计算的单位用水量:m wo =205+[(100-90)/20]×5=207.5Kg/m3m wa= m wo(1-β)=207.5×(1-14%)=178 Kg/m3取单位用水量m wa=178 Kg/m3。
C30水下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计算

灌注桩水下高性能混凝土(C30)配合比计算书中铁十六局武广客运专线XXTJ Ⅲ标项目经理部第一项目队工地试验室二〇〇六年四月二十五日一、设计说明灌注桩采用C30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导管法施工,环境条件按T2(碳化环境)和H2(化学侵蚀环境)考虑,坍落度控制在200mm~220mm。
二、依据规范标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三、原材料水泥:湖南韶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韶峰牌P·O32.5。
细骨料:湘江河砂(中砂,细度模数:2.7)。
粗骨料:由5mm~10mm、10mm~20mm和10mm~31.5mm碎石按1:2:1比例混合而成,为5mm~31.5mm连续级配(产地:路西塘);矿物掺合料:株洲电厂Ⅱ级粉煤灰;外加剂: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JM-PCA(Ⅰ)缓凝型混凝土超塑化剂(掺量:0.65~0.7%);水:自来水。
四、设计步骤(1)确定配制强度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混凝土的配制强度采用下式确定:f cu,0≥fcu,k+1.645σ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σ取值为5.0MPa,则:fcu,0=30+1.645×5.0 =38.2MPa(2)根据《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规定,C30及以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应小于320kg/m3、也不宜大于400kg/m3,水胶比不应大于0.45。
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抗裂性能,应在混凝土中掺加掺量适宜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合料。
C30-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一、编制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2、《邵阳至怀化高速公路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4、《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二、设计资料1、混凝土设计等级为C30混凝土,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35-50 mm。
2、组成材料:水泥:长城宝庆P.O42.5;细集料:中偏粗,细度模数为 3.0,表观密度ρc=2.642*103kg/m3;粗集料:碎石最大粒径d max=31.5mm,表观密度ρc=2.715*103kg/m3;外加剂:武汉武钢实业浩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FDN-1高效减水剂,掺量为0.5%三、计算配合比1、确定配制强度f cu,0=f cu,k+1.645σ=30+1.645*5.0=38.2MPa2、计算水灰比w/c=(αa* f ce)/(f cu,0+αa*αb*f ce)=(0.46*32.5*1.13)/(38.2+0.07*0.46*32.5*1.13)≈0.43 取0.493、单位用水量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和比设计规程》查得,当坍落度为35-50mm和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时用水量为185kg/m3,由于掺入高效减水剂,减水率可达到15-25%,取值15%。
根据公式:m wa=m wo(1-β)=185*0.85≈158kg/m34、选定水泥用量已知:w/c=0.49、单位用水量m wo=158kg/m3,求得:m co≈323kg/m3。
5、砂率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和比设计规程》查得砂率为37%。
6、计算砂、碎石用量已知:单位用灰量m co=323kg/m3,单位用水量m wo=158kg/m3,由公式:m co+m go+m so+m jo+m wo=m cpρs=m so/(m go+m so)*100%假定混凝土混合料湿表观密度ρcp=2430kg/m3,323+m go+m so+1.6+158=24300.36=m so/(m go+m so)*100%解得:砂用量m so=703kg/m3碎石用量m go=1250kg/m3四、确定初步配合比m c:m g:m s:m j:m w=323:1250:703:1.6:158=1:3.870:2.176:0.005:0.55五、检验强度、测定试验室配合比采用水灰比分别为w/c=0.44、w/c=0.49、w/c=0.54拌制三组混凝土拌和物,砂率分别增加1%和减少1%。
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目录一、设计要素1、设计技术指标及要求 (2)2、配合比使用的材料 (2)3、假定工程部位 (2)二、配合比设计过程1、确定基准配合比 (2)2、粉煤灰的加入 (4)3、减水剂的加入 (5)三、配合比实验室调整1、和易性调整 (5)2、混凝土强度调整 (6)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一、设计要素1、设计技术指标及要求⑴、设计强度等级C30;⑵、设计坍落度35-50mm;⑶、试块尺寸150mm×150mm×150mm;⑷、设计环境为干燥环境。
2、配合比使用的材料⑴、水泥:普通42.5硅酸盐水泥;⑵、砂:中砂,细度模数2.842;⑶、碎石:5~31.5mm连续级配碎石;⑷、掺合料:粉煤灰;⑸、外加剂:减水剂;⑹、水:自来水。
3、假定工程部位框架结构工程现浇混凝土梁。
二、配合比设计过程1、确定基准配合比(1)、计算试配强度f cu,0=f cu,k+1.645σ=30+1.645×5=38.2MPa(2)、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γc +f ce=1.08×42.5=45.9MPa(3)、计算水灰比W/C=A·f ce/(f cu,0+A·B·f ce)=(0.46×45.9)/(38.2+0.46×0.07×45.9)=0.53为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同样可以起到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在题设条件下《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规定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为0.65。
计算水灰比满足要求,故取为0.53。
(4)、确定单位用水量根据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表,选取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 w =185kg /m3。
(5)、确定单位水泥用量m cm c= m w/( W/C)=185/0.53=349kg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 c 值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关于干燥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要求。
C30水下砼配合比设计报告

C30水下砼配合比设计报告一、设计依据1.施工图纸。
2.招标文件。
3.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4.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5.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6.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7.GB 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二、试验材料1.水泥:新疆天山水泥厂生产的42.5高抗硫硅酸盐水泥;2.砂:三台镇创业砂石料厂,经试验细度模数M x=3.2属于粗砂;3.卵石:三台镇创业砂石料厂,最大粒径31.5mm,采用5~31.5mm连续级配。
4.75~19mm:19~31.5mm=65%:35%;4.水:生活饮用水;5.外加剂:新疆中材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FDN高效减水剂;三、工艺要求拌合站集中拌和,精密电子控制计量。
设计坍落度180-220mm。
四、初步配合比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0=f cu.k+1.645σ=30+1.645×5=38.2MPa2.确定水灰比根据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要求,选择水灰比为0.45。
3.选定单位用水量a)选择用水量m w0=211kg,采用新疆中材集团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FDN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0.8 %时,减水率为15.6% 。
b)故用水量为211×(1-15.6%)=178kg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 c0=m w0/(W/C)=178/0.45=396kg5.选择砂率βs=45%6. 计算粗、细集料单位用量采用质量法:假定砼表观密度2400kg/m3由公式:m s0+m g0=m cp-m c0-m w0m s0 /(m s0+m g0)=βs计算得:m s0=822kg m g0=1004kg6.确定初步配合比为:水泥:砂:卵石:水:外加剂=396:822:1004:178: 3.168= 1:2.076:2.535:0.45:0.008五、试拌、调整与确定1. 试拌30L各种材料用量(kg)水泥:396×0.03=11.88砂:822×0.03= 24.66卵石:1004×0.03=30.12水:178×0.03=5.34外加剂:3.168×0.03=0.09502. 经试拌实测坍落度为200mm,粘聚性、保水性、流动性良好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30桥梁水下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一、设计要素
1、设计依据
(1)JGJ 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2)GB 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3)交公便字【2006】02号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与掺合料应用技术指南》
(4)设计图纸
2、设计技术指标及要求
(1)设计强度等级C30
(2)设计坍落度180~220mm
(3)水灰比≤0.50,最小水泥用量350kg
3、配合比使用的材料
(1)水泥:采用福建省永安万年水泥有限公司P.O42.5水泥,经试验各指标符合GB175-2007规范要求。
(2)砂:采用闽侯县阳升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中砂,经试验各指标符合JTJ 041-2000规范要求。
(3)碎石:采用福永A6标天马岭石场4.75~31.5mm碎石,经试验各指标符合JTJ 041-2000规范要求。
(4)粉煤灰:采用福建同益粉煤灰开发有限公司(可门火电厂)Ⅱ级粉煤灰。
(5)外加剂:采用厦门宏发先科化工建材有限公司HPCA-600型高
效减水剂。
(6)水:拌和站井水。
4、拟用工程部位 桥梁水下桩
1、 确定基准配合比 (1)计算试配强度
0cu f ,≥ k cu f ,+1.645σ
式中 0cu f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
; k cu f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
由上式计算试配强度为:
0cu f ,= k cu f ,+1.645σ
=30+1.645×5=38.2MPa
(2)计算水灰比
W/C=
ce
b a 0cu ce
a f f f ⋅⋅+⋅ααα,
式中a α、b α—回归系数;
ce f —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
表1 回归系数a α、b α选用表
本工程采用碎石,根据表一,a α=0.46,b α =0.07,得
W/C=ce
b a 0cu ce
a f f f ⋅⋅+⋅ααα,
=
5
.4207.046.02.385
.4246.0⨯⨯+⨯
=0.49
依据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设计图纸要求,水灰比≤0.50,选定水灰比0.50。
(3)确定单位用水量
表2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 3)
注:1.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取值。
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
5~10kg ;采用粗砂时,则可减少5~10kg 。
2.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
m wa = m w0(1-β)
式中 m wa —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 m w0——未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 β—外加剂的减水率(%)。
根据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以表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根据设计坍落度180~220mm ,选取用水量为215kg ,本设计掺入胶凝材料1.0%的高效减水剂,根据厂家提供的检验报告单,高效减水剂掺量为1.0%时的减水率为28%,
用水量为:
m wa = m w0(1-β)
=245×(1-28%) =176.4(kg ) 取175kg
(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
m c0=C W /m w0
=
50
.0175
=350(kg )
设计要求最小水泥用量为350kg ,本设计取水泥用量为351kg 。
为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采用外掺法掺入水泥用量13%的粉煤灰,故粉煤灰用量m f0=351kg×13%=45.63kg ,取45kg 。
高效减水剂用量
m j0=(m c0+ m f0)*β =(351+45)×1.0%
=3.96kg 取4kg
(5)采用重量法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
m c0+ m s0 +m g0 + m j0 + m f0 +m wa =m cp
β=
%100m m m s0
g0s0
⨯+
式中 m c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
m 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 m 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
m j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高效减水剂用量(kg);
m f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粉煤灰用量(kg);
m wa—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m 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
βs—砂率(%)。
本设计选取砂率βs=40%,假定每立方米混凝土容重为2400kg/m3。
联立上面两式,得每立方米的细骨料用量m s0为730kg,每立方米的粗骨料用量m g0为1096kg。
(6)试配和调整
采用水灰比分别为W/C=0.50 、W/C=0.45、W/C=0.55拌制三组混凝土拌合物,其配合比为:
①、m c1∶m s1∶m g1∶m j1∶m f1∶m w1=351︰730︰1096︰4︰45︰175
②、m c2∶m s2∶m g2∶m j2∶m f2∶m w2=397︰711︰1061︰4.49︰52︰175
③、m c3∶m s3∶m g3∶m j3∶m f3∶m w3=316︰746︰1118︰3.57︰41︰175 三、检验强度、测定试验室配合比
三组配合比经试拌成型,在标准条件养护28后,按规定方法测定其立方体抗压强度值如下:
根据28天强度值对比,取①组:
m c1∶m s1∶m g1∶m j1∶m f1∶m w1=351︰730︰1096︰4︰45︰175 即1︰2.08︰3.12︰0.011︰0.13,W/C=0.50为选定配合比。
计算:审核: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