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弥漫性病变的HRCT鉴别诊断[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优秀文档】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表现PPT

确治疗可消失。多见于急性肺出血、炎症早期、 叶间裂旁和小叶间隔壁上)的结节,边缘多清楚,血管纹理被掩盖而模糊不清。
图6 男性31岁,急性肺出血,显示右肺中央区磨玻璃影,中心密度稍高 转移瘤和粟粒结核的结节内密度均匀,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结节内可见低密度空腔影(狭窄或扩张的细支气管管腔)。
而肺泡肺癌的泡碎石路癌征则边、缘模淋糊呈“巴月晕征瘤”。肺浸润等。(3)碎石路样表现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表现
CT成像技术因空间分辨率和软组织对比度 明显优于常规X线胸片 ,现已成为诊断肺 弥漫性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胸部CT扫描技术有以下特点:
1.双窗图像:肺窗图像主要显示肺内细 微病变和含气量的多少,纵隔窗图像用于 显示纵隔和胸壁的软组织结构。
2.常规扫描和薄层扫描:常规扫描层厚为 10 mm;薄层扫描层厚为1 mm,又称为高
血供以及明确有无淋巴结肿大等。4.吸气相 2.粟粒状结节影:根据分布分为:(1)间质性结节:指位于肺门旁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小叶内中轴间质和周围间质旁(如胸膜下、
叶间裂旁和小叶间隔壁上)的结节,边缘多清楚,血管纹理被掩盖而模糊不清。
和呼气相扫描:常规CT检查均为吸气相;呼 呼气时肺内的含气量明显减少,正常肺野的透光度应均匀或阶梯性降低;
常,右图为呼气相显示明确的空气潴留征,提示小气道狭窄。
一、肺弥漫性病变的HRCT表现的基本类型
1. 网状阴影:病理上主要为小叶间隔增厚、 小叶内间隔增厚、小叶核心增厚、胸膜下线 影、蜂窝肺和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等改 变。可见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结节病、癌 性淋巴管炎、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积、感染 性疾病等。
2.粟粒状结节影:根据分布分为:(1) 间质性结节:指位于肺门旁支气管血管束周 围、小叶内中轴间质和周围间质旁(如胸膜 下、叶间裂旁和小叶间隔壁上)的结节,边 缘多清楚,血管纹理被掩盖而模糊不清。以
图6 男性31岁,急性肺出血,显示右肺中央区磨玻璃影,中心密度稍高 转移瘤和粟粒结核的结节内密度均匀,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结节内可见低密度空腔影(狭窄或扩张的细支气管管腔)。
而肺泡肺癌的泡碎石路癌征则边、缘模淋糊呈“巴月晕征瘤”。肺浸润等。(3)碎石路样表现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表现
CT成像技术因空间分辨率和软组织对比度 明显优于常规X线胸片 ,现已成为诊断肺 弥漫性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胸部CT扫描技术有以下特点:
1.双窗图像:肺窗图像主要显示肺内细 微病变和含气量的多少,纵隔窗图像用于 显示纵隔和胸壁的软组织结构。
2.常规扫描和薄层扫描:常规扫描层厚为 10 mm;薄层扫描层厚为1 mm,又称为高
血供以及明确有无淋巴结肿大等。4.吸气相 2.粟粒状结节影:根据分布分为:(1)间质性结节:指位于肺门旁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小叶内中轴间质和周围间质旁(如胸膜下、
叶间裂旁和小叶间隔壁上)的结节,边缘多清楚,血管纹理被掩盖而模糊不清。
和呼气相扫描:常规CT检查均为吸气相;呼 呼气时肺内的含气量明显减少,正常肺野的透光度应均匀或阶梯性降低;
常,右图为呼气相显示明确的空气潴留征,提示小气道狭窄。
一、肺弥漫性病变的HRCT表现的基本类型
1. 网状阴影:病理上主要为小叶间隔增厚、 小叶内间隔增厚、小叶核心增厚、胸膜下线 影、蜂窝肺和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等改 变。可见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结节病、癌 性淋巴管炎、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积、感染 性疾病等。
2.粟粒状结节影:根据分布分为:(1) 间质性结节:指位于肺门旁支气管血管束周 围、小叶内中轴间质和周围间质旁(如胸膜 下、叶间裂旁和小叶间隔壁上)的结节,边 缘多清楚,血管纹理被掩盖而模糊不清。以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高密度型部分PPT课件

⑵ 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
肺间质解剖基础
肺间质是疏松结缔组织,位于气道与血管的外围,包绕静脉
和淋巴管,并位于毛细血管与肺泡上皮之间。正常肺间质一 般分为三部分:
中轴间质,又称轴心间质。所有的气道,从主支气管到呼吸
性细支气管,及其伴随的肺动脉分支,均被轴心间质围绕。 这些结缔组织,可从肺门部沿支气管分支,到小叶内支气管 周围,甚至连向肺泡导管及肺泡囊。
沉积、感染性疾病等。
肺弥漫性病变的HRCT基本类型
多发结节影:根据分布分为:(1)间质性结节:指位于肺 门旁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小叶内中轴间质和周围间质旁(如 胸膜下、叶间裂旁和小叶间隔壁上)的结节,边缘多清楚, 血管纹理被掩盖而模糊不清。以 结节病、癌性淋巴管炎为 常见。(2)气腔结节:为直径几毫米至1cm的边缘模糊、密 度均匀的结节影,发生于终末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周围,定位 于小叶中心,血管纹理多清晰。常见于尘肺或外源性过敏性 肺泡炎等。(3)随机性结节:结节无规律或随机性分布, 以粟粒性肺结核和血行转移瘤为常见。
肺小叶分区示意图
次级肺小叶:中央的终末细支气管分支成呼吸性细支气管 和由肺泡组成的腺泡,淋巴管和静脉走行在小叶间隔内
次级肺小叶分区
小叶中央区是次级肺小叶的中心部分。它是病变的 常见部位,病变通过气道到达肺(如过敏性肺炎、呼 吸性细支气管炎、小叶中央型肺气肿)。
淋巴周围区是次级肺小叶的外周部分。也是病变的 常见部位,病变位于小叶间隔内的淋巴管内(如结节 病、癌性淋巴管炎、肺水肿)。这些病变也常发生于 包绕气管血管束的淋巴管的中央网。
肺小叶结构
正常肺小叶都可以分为小叶核心结构和小叶实质、 小叶间隔两部分。小叶核心由终末支气管及伴随 的血管、淋巴管组成,小叶中心和周围结构之间 及小叶实质由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构成。小叶 间隔含有小静脉和淋巴管。
弥漫性浸润性肺疾病HRCT表现PPT课件

相关肺低密度区的血管
是否变细(图16 A,18 A)。
A. HRCT显示肺下叶和左上叶 (小箭头)密度降低,这些区域 的血管比相对应的右上肺叶(大 箭头)纤细,这是典型的马赛克 灌注,在高透光肺组织区也可见 异常支气管,表明病因为气道疾 病;
B. 同层面的最小密度投影显示肺 灌注不同所导致的密度差异;
机化性肺炎患者伴充气支气管 征的片状实变区
图 11 实变
.
17
2. 磨玻璃样影 磨玻璃样影是非特异性术语,是指肺密度稍微增高,虽然可能会出现
模糊阴影,但肺血管影没有消失(图 12)。
11/26/2019
A. 肺外周密度增高区为磨玻璃样影, 在肺高密度区域仍可见血管影,患者因 肺水肿导致急性呼吸困难
11/27/2019
.
2
一、网状阴影
由于以液体或纤维组织构成的肺间质纤维网增生,或细胞浸润所导 致肺的网状阴影密度增高。
1. 肺小叶间隔增厚 肺小叶有特定的大小和形状。由于增厚的肺小叶间隔可以勾勒出肺 小叶的边缘,因而可辨认出肺小叶间隔增厚。在肺外周,增厚的间 隔长 1~2 cm,常延伸至胸膜表面;在肺中心,增厚的间隔可以勾 11/26勒/201出9 直径为1~2.5 cm、呈多. 边形(图 1 ,2)的肺小叶。 3
小结节分布于胸膜面下,常常集中在 距胸膜表面或叶间裂5~10 mm的区 域,由于小叶的大小相似,往往均匀 11/26/2019 分布,结节可能边界清楚或模糊. ,或 表现为小结节组成的花环状阴影,树 芽征几乎总是见于支气管的扩张和嵌 塞,位于小叶中心内
小叶中心型结节模式图,与图 6B 比较
14
图 9 小叶中心型结节
.
图 3 蜂窝肺
硬皮病患者的蜂窝肺,囊往往聚集, 几个囊大于 1 cm
肺部弥漫性病变CT片的阅读ppt课件

3.高密度实变影:
•
指肺泡内气体被病理性组织(如渗出、炎性细胞浸 润 根、 据肿 实瘤 变、 的出 密血度)分取为代三或种阻:塞(性1)、气外腔压实性变肺:不呈张肺。段
或 见 管“ 造肺支 影叶气 征分布管 ”充 等, 炎失“ 、,淋内CT巴可血
肺部弥漫性病变CT片的阅读
胸部CT扫描技术有以下特点:
• 1.双窗图像:
• 肺窗图像主要显示肺内细微病变和含气量的多少,纵隔窗
图像用于显示纵隔和胸壁的软组织结构。
2.常规扫描和薄层扫描:
• 常规扫描层厚为10 mm;薄层扫描层厚为1 mm,
又称为高分辨率CT(HRCT),可清晰显示肺内 细微结构,被认为是目前诊断肺弥漫性病变的 首选方法。
1.分布特征:
• (1)双肺或单肺:双肺网状阴影多见与特发性间质性肺
炎、结缔组织病肺浸润、结节病等(图2),单侧以癌性 淋巴管炎和放射性肺炎为主;双肺实变影多见于肺炎型 肺泡癌、卡氏肺囊虫肺炎、肺出血等,单侧以大叶性肺 炎、肺结核实变和局灶性肺出血等为主;双肺粟粒结节 影多见于血行性转移瘤、粟粒性肺结核、弥漫性泛细支 气管炎、尘肺、过敏性肺泡炎等,而单肺多发结节影可 见于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局灶性细支气管炎等;双肺 肉芽肿样病变多见于wegener肉芽肿、霉菌感染、过敏性 肉芽肿和结节病等,单侧多为肺梗死和肺结核。双肺低 密度影见于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有壁)、支气管扩张 (有壁)、肺气肿(无壁)等,单侧可见于支气管肺囊 肿、蜂窝肺、支气管扩张等。
(2)间质、实质或随机性:
• 间管质炎性等粟,粒实结质节 性多 多为 见结 于节 尘病 肺、 和癌 过性 敏淋 性巴 肺管 泡炎 炎、 ,淋 随巴机瘤性和以细粟支粒气性
肺结核和血行性转移瘤多见(图3~5)。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HRCT诊

结节病
男,48岁。持续咳嗽
胸膜下结节
分析 小叶间隔结节
结节呈散在斑片状分布 支气管血管束结节
小叶中心结节
解析
❖ 结节分布方式?本例为淋巴管周围分布。首先本例斜裂内可 见胸膜下结节;结节呈斑片状散在分布,涉及肺不同部位的 程度不同,可见支气管血管束结节束结节,此外尚可见小叶 间隔结节及小叶中心结节。
分析
纵隔淋巴结增大 支气管血管束间质
胸膜下结节
解析
❖ 1、结节分布方式(淋巴管周围分布、随机分布、小叶中心 性分布?):呈淋巴管周围分布:大小不等的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的肺结节沿支气管血管束间质及胸膜下分布,纵隔 淋巴结增大。
❖ 2、疑似诊断:结节病、硅肺病、癌性淋巴管炎? ❖ 3、最后诊断:淋巴瘤。 起源于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淋巴瘤
❖ 2、疑似诊断:结节病、硅肺病、癌性淋巴管炎? ❖ 3、最后诊断:典型的癌性淋巴管炎:大多数癌性淋巴管炎
患者,结节在增厚的支气管血管束内、小叶间隔内更常见。 不规则增厚的小叶间隔形成 “串珠状” 。
典型的癌性淋巴管炎
女,44岁。发热, AIDS病史。
分析
叶间胸膜结节样增厚
增厚的小叶间隔呈结节状
癌性淋巴管炎
男,43岁。进行性呼吸困难,卡波西肉瘤肉瘤病史
分析
支气管血管束间质
小叶中心结节
小叶间隔增厚
解析
❖ 1、结节分布方式(淋巴管周围分布、随机分布、小叶中心 性分布?):呈淋巴管周围分布:支气管血管束间质及小叶 间隔增厚不规则增厚伴小叶中心结节。
❖ 2、疑似诊断:结节病、硅肺病、癌性淋巴管炎? ❖ 3、最后诊断:不典型的癌性淋巴管炎:分布以支气管血管
7
混合细支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