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模型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归纳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归纳高中物理板块模型归纳是指将高中物理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形成一种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这种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详细介绍高中物理板块模型。
一、力学1. 运动学(1)描述运动的数学工具: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周期等。
(2)直线运动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3)曲线运动规律: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圆周运动。
2. 动力学(1)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动力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2)动量定理:动量的守恒、动量的变化。
(3)能量守恒定律: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
3.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1)简谐振动:正弦、余弦、螺旋线。
(2)非简谐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
(3)机械波:横波、纵波、波的干涉、波的衍射、波的传播。
二、热学1. 分子动理论(1)分子运动的基本规律:布朗运动、分子碰撞、分子速率分布。
(2)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瓦尔斯方程。
2. 热力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热量、功。
(2)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3. 物态变化(1)相变: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相变规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三、电学1. 电磁学(1)静电学:库仑定律、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容、电感。
(2)稳恒电流:欧姆定律、电阻、电流、电功率、电解质。
(3)磁场: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律、洛伦兹力、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磁介质。
2. 电路与电器(1)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电路图。
(2)电器: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运算放大器。
3. 电磁波(1)电磁波的产生:麦克斯韦方程组、赫兹实验。
(2)电磁波的传播:波动方程、折射、反射、衍射。
四、光学1. 几何光学(1)光线、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速度。
(2)透镜:凸透镜、凹透镜、眼镜、相机、投影仪。
板块模型

板块模型1.模型特点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
涉及摩擦力分析、相对运动、摩擦生热,多次互相作用,属于多物体多过程问题,知识综合性较强,对能力要求较高,故频现于高考试卷中,另外,常见的子弹射击木板(如图b)、圆环在直杆中滑动(如图c)都属于滑块类问题,处理方法与滑块-木板模型类似。
2.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
3.解题方法整体法、隔离法。
4.解题思路(1)分析滑块和滑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滑板的加速度。
(2)对滑块和滑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滑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
特别注意滑块和滑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的位移。
5.分析滑块—木板模型问题时应掌握的技巧(1)分析题中滑块、木板的受力情况,求出各自的加速度。
(2)画好运动草图,找出位移、速度、时间等物理量间的关系。
(3)知道每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
(4)两者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①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②二者加速度不相等。
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着质量分别为m 、2m 的A 、B两个物体,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 ,现用水平拉力F拉B ,使A 、B 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拉力F 的最大值为A .μmgB .2μmgC .3μmgD .4μmg解析 当A 、B 之间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时力F 最大,此时,对于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μmg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 A =μmg m =μg ;对于A 、B 整体,加速度a =a A =μ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3ma =3μmg 。
答案 C2.(2017·广西质检)如图所示,A 、B 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物体B 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物体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已知物体A 的质量m =2 kg ,物体B 的质量M =3 kg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现对物体B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为使物体A 与物体B 相对静止,则恒力的最大值是(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 .20 NB .15 NC .10 ND .5 N答案:B 解析:对A 、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x -μ1(m +M )g =(m +M )a ;对物体A ,由牛顿第二定律,μ2mg =ma ;联立解得F max =(m +M )(μ1+μ2)g ,代入相关数据得F max =15 N ,选项B 正确.3.(2017·黄冈质检)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木板B ,其上叠放木块A 。
高中物理重要方法典型模型突破12-模型专题(4) -板块模型(解析版)

专题十一模型专题(4)板块模型【重点模型解读】一、模型认识类型图示规律分析木板B带动物块A,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到木板左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系为x B=x A+L物块A带动木板B,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到木板右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系为x B+L=x A力F作用在物块A上讨论相关的临界情况力F作用在木板B上讨论相关的临界情况二、板块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1.通过受力分析判断滑块和木板各自的运动状态(具体做什么运动);2.判断滑块与木板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
滑块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是什么?⑴运动学条件:若两物体速度或加速度不等,则会相对滑动。
⑵动力学条件:假设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先用整体法算出共同加速度,再用隔离法算出其中一个物体“所需要”的摩擦力f;比较f与最大静摩擦力f m的关系,若f > f m,则发生相对滑动;否则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3. 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4. 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5. 计算滑块和木板的相对位移(即两者的位移差或位移和);6. 如果滑块和木板能达到共同速度,计算共同速度和达到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7. 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是什么?当木板的长度一定时,滑块可能从木板滑下,恰好滑到木板的边缘达到共同速度(相对静止)是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
三、注意点:分析“板块”模型时要抓住一个转折和两个关联【典例讲练突破】【例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点拨】为防止运动过程中A落后于B(A不受拉力F的直接作用,靠A、B 间的静摩擦力加速),A、B一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由A决定。
板块模型高考知识点

板块模型高考知识点【正文】板块模型是高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用于解决题目中涉及到的平衡、稳定性和力的分析问题。
它是一种简化和抽象的模型,通过将物体分解为多个部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物体的运动特性。
一、板块模型的基本原理板块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物体分解为若干个小块,每个小块都带有自己的质量、形状和位置等特征。
这些小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通过分析这些力的平衡和合成,就可以得到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以平衡为例,我们可以将物体划分为若干个平行小块,每个小块都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通过分析每个小块的受力情况,可以确定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这种分块分析的方法可以大大简化问题,使其更易于处理。
二、板块模型的应用板块模型在解决高考物理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研究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可以将斜面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小块,从而分析物体受力和速度的关系。
此外,板块模型还可以用于分析各种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例如,对于一个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物体,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小块,从而分析其受力的方向和大小。
三、板块模型的特点板块模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简化性。
它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具体形状和内部结构,而只需要关注物体的整体特性和相互作用。
这使得板块模型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非常有效,并且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情况和条件。
此外,板块模型还可以灵活应用于不同的题型和考点。
无论是平衡问题、稳定性问题还是力的合成问题,都可以采用板块模型来解决。
这种统一的思维框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提高解题的能力。
总结:板块模型是解决高考物理题中的常用工具,它通过将物体分解为若干小块,分析小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复杂的运动问题。
板块模型具有简化、抽象的特点,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情况和考点,对于提高物理解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板块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考物理中涉及的平衡、稳定性和力的分析问题。
提能专题一 板块模型ppt课件

[例 2] 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
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
θ=37°sin
37°=35
的山坡 C,上面有一质量为 m 的石板 B,其上下表
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 A(含有大量泥土),A 和 B 均处
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
也为 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 间的动
摩擦因数 μ1 减小为38,B、C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2 减小为 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 2 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
变为光滑,μ2 保持不变。已知 A 开始运动时,A 离 B 下边缘的
距离 l=27 m,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
重力加速度大小 g=10 m/s2。求: (1)在 0~2 s 时间内 A 和 B 加,找出滑板 与滑块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
点 口,利用功能关系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弄清滑
块和滑板的位移关系,图中 s 块=s 板+s 相。
动 设滑板刚开始处于静止状态,滑块与滑板相对静止时,
量 二者的共同速度为v′,相对滑动过程中,滑块和滑板
观 间的摩擦力为f,则有mv=(m+M)v′,fs相=mv2-(M
点 +m)v′2=mv2·=Q热。
2
一、水平面上的板块模型 1.审题建模:仔细审题,清楚题目的物理过程,对每一个物体
进行受力和运动的分析。 2.求加速度:准确求出各个物体在各个运动过程的加速度,注
意两个运动过程的连接处的加速度可能突变。 3.明确关系: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和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往往
是解题的突破口,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 度。当过程比较多时可以借助 v-t 图像,从图像中找到时间 与空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提能专题一板块模型

在 t1+t2 时间内, A 相对于 B 运动的距离为 s=???12a1t12+v 1t2+12a1′t22???-???12a2t12+v 2t2+
12a2′t22???=12 m<27 m? 此后 B 静止, A 继续在 B 上滑动。设再经过时间 t3 后 A 离 开 B,则有 l-s= (v 1+a1′t2)t3+12a1′t32? 可得 t3=1 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 )? 设 A 在 B 上总的运动时间为 t 总,有 t 总=t1+t2+t3=4 s。 [答案] (1)3 m/s2 1 m/s2 (2)4 s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 2 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
变为光滑,μ2 保持不变。已知 A 开始运动时,A 离 B 下边缘的 距离 l=27 m,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
重力加速度大小 g=10 m/s2。求: (1)在 0~2 s 时间内 A 和 B 加速度的大小;
(2)A 在 B 上总的运动时间。
[解析] 设 t1 时刻撤掉力 F,此时滑块的速度 为 v2,木板的速度为 v 1,t2 时刻木板与滑块达到 最终速度 v3,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板长 L, 则在 0~t1 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对滑块: μmg=ma2,v 2=a2t1 对木板: F-μmg=Ma1,v 1=a1t1 撤去力 F 后,木板的加速度变为 a3,则 μmg=Ma3 由 v -t 图像知 L=12(v 1-v 2)t1+12(v 1-v 2)(t2-t1)=12(v 1-v2)t2 t2 时刻木板与滑块速度相等,即 v 1-a3(t2-t1)=v 2+a2(t2-t1) 联立可得 t1=1 s。 [答案] 1 s
一、水平面上的板块模型 1.审题建模:仔细审题,清楚题目的物理过程,对每一个物体
4.板块模型

牛顿运动定律、物块
速运动规律、物块与
与木板相对运动及
木板相对运动等综 (2017·全国卷Ⅲ T25) 合 应 用 的 “ 板 块 模
型”
功能关系等综合应 用的“板块模型” (2015·全国卷Ⅱ T25)
利用图像求物块的
从 v-t 图像分析运
加速度、碰撞前后木
动情况、牛顿运动定
板运动及物块恰好
律、摩擦力及两者共
2.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 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 A。木板 B 受到随时间 t 变化 的水平拉力 F 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 B 的加速度 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 a——F 图像,g 取 10m/s2, 则() A. 滑块 A 的质量为 4kg B. 木板 B 的质量为 1kg C. 当 F=10N 时木板 B 的加速度为 4m/s2 D. 滑块 A 与木板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
由整体法求系统加速度
由隔离法求滑块与木板间摩擦力 f 及最大静摩擦力 fm
若 f≤fm,假设成立,整体列式
若 f>fm,假设不成立,分别列式
【题例分析】 1.如图所示,物体 A 叠放在物体 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 质量分别为 6.0kg 和 2.0kg,A、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在物体 A 上施加水平方向的拉力 F,开始时 F=10N,此后逐渐增大,在增大 到 45N 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B. 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C. 当拉力<12N 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D.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 F>18N 时,开始相对滑动
第四讲 恒力作用下直线运动------板块模型
【知识点】
板块模型往往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过程,而且还存在着相对运动,由于考查的点极具综合性和选拔的
第5讲:板块模型

问:块减速,板加速。当速度相等时,做 什么运动? 答:因为地面光滑,所以做匀速运动,一 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因为在水平面上一起匀速时,无相对运动 趋势,所以板块之间的摩擦力消失。
v
一起匀速
t
如图:板开始静止,块有一个向右的初速 度,带动板向右运动。 求:板的加速度?
v0
μ2 μ1
对板受力分析, 就除以板的质量
如图:光滑定滑轮通过绳子挂着两个物体 m1、m2,其中m2>m1 ,现从静止释放。 求:m1与m2的加速度
m1 m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析:因为m2质量大些,所以m2下降,m1 上升。 问:m1、m2加速度大小相等吗? 答:相等。因为同一根绳子相连,并且物 体的速度等于绳子的速度。 问:m2的加速度是什么方向? 答:因为m2加速下降,所以a向下 问:m1的加速度是什么方向? 答:因为m1加速上升,所以a向上
对m2 受力分析
F
·
因为m2g大些
a
m2 g-F m2 a①
m2 g
对m1 受力分析
F
因为拉力F大些
F-m 1 g m1a ②
·
a
m2 g m1 g a ①式+②式得: m1 m2
m1 g
如图:在恒力F的作用下,木块随小车一起 向右加速。 求:加速度?
F
分析:外力F使车向右加速,车子通过摩擦 力带动木块向右运动。
第5讲:板块模型
制作人:张光明
如图:地面光滑,板块之间粗糙。开始块 有一个向右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