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之内容分析法
教育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教育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研究目标和问题:在进行内容分析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确定要分析的内容,以及分析的范围和深度。
2.确定样本和文本选择: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确定适当的样本和文本,以便进行分析。
样本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体群体或现象的特征。
3.制定分析方案: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设计分析方案,包括确定研究的变量和操作定义、编码规则和分析步骤等。
分析方案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数据收集:根据分析方案,对选定的文本进行收集,可以是书面材料、影像、音频等。
收集的数据应符合研究目标和问题的要求,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解释。
5.数据编码和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编码,将文本内容转化为可计量的变量。
编码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编码方法。
然后,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是统计分析、语义分析、主题分析等,以获得研究结果。
6.解释和验证结果:在进行数据分析后,研究者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
解释是对数据结果的解释和理解,通过与研究问题的理论框架对比,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验证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验证,如质性验证、逻辑验证等。
7.撰写研究报告:最后,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将整个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撰写,并呈现出来。
研究报告应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理论框架、方法、结果和讨论等,以便其他研究者和读者了解研究内容和结果。
总之,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文本、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释来了解和研究一些现象的方法,对于教育研究来说,可以帮助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评价教育政策和实践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内容分析法有其局限性,如依赖于研究者主观解释和判断、编码和分析过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等,因此需要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多角度和多方法进行研究,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效度。
研究方法之7:内容分析法

对象(刊物、网站) 对象(刊物、网站) 主题(特征、趋势、分布、比较……) 主题(特征、趋势、分布、比较……) 样本(时间选择、期数选择、网站选择) 样本(时间选择、期数选择、网站选择) 工具(表格:类目划分、单元划分) 工具(表格:类目划分、单元划分) 结果(信度、频数、对比) 结果(信度、频数、对比) 结论 分组集中报告 做好ppt ppt文件 做好ppt文件
如果R大于0.90可以把主评判的结果作为内 如果R大于0.90可以把主评判的结果作为内 容分析的结果。 容分析的结果。
四、内容分析方法的应用
分析资料来源 教学软件 网络资源 电视教材 课堂实录 刊物、文集、 刊物、文集、报纸 论文、 论文、报告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设计方案 学生联系, 学生联系,考试试卷 学生作品 ……
三、内容分析步骤
(一)内容抽样 确定总体 样本选取(来源抽样/时间抽样/单元抽样) 样本选取(来源抽样/时间抽样/单元抽样) (二)设计类目表格 分析项目 分析单元
(三)判断记录 存在性判断 频数记录法 倾向记录法 主辅评判制
(四)信度分析 相同项目的意见一致性计算
R= n×K/1+(n-1)×K n×K/1+(n-1)× K= 2M/N1+N2
分析目的
特征分析(意向分析) 特征分析(意向分析) ——找出同一对象,对不同问题或不同场合的内容表述所 找出同一对象 找出同一对象, 显示的稳定 突出的因素(语言特征分析) 稳定、 显示的稳定、突出的因素(语言特征分析) 发展分析(趋势分析) 发展分析(趋势分析) ——找出同一对象,对同类问题,不同时期所显示的内容 找出同一对象, 找出同一对象 对同类问题, 表述,判断其发展方向。 表述,判断其发展方向。 比较分析 ——找出不同对象,对同一问题,所显示内容表述的异同 找出不同对象, 找出不同对象 对同一问题,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一、内容分析法的定义以及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一)定义: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
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二)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应用介绍1. 描述某一时间段内媒介内容和媒介再现手段(1)描述媒介内容和再现手段的特征和趋势《<中国日报>对外传播新闻价值变化趋势研究》(2)比较不同媒体之间的内容差异《中美网络媒体对于“朝核危机”议题报道之比较研究》(3)比较媒介真实和社会真实研究媒介内容和再现手段体现真实世界里的社会观念和行为。
2. 推断传播者的特征和态度(1)通过媒介内容和再现手段来描述与传播有关的变量特征,比如通过研究广告在报纸中的地位和比例来体现广告对报纸的影响。
(2)了解媒介对某些群体(如少数民族、外国人、儿童、女性等)和某些议题(如艾滋病、农民工)的态度,以此来批判地评价媒体在社会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地位和立场。
eg.《我国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内容分析与话语探讨》《自治区党报的民族文化报道研究》《台湾媒体中的大陆图像》3. 跟受众调查结合在一起,估计特定媒介内容的传播效果4. 查证历史文献的作者二.内容分析法的内涵,特点及步骤(一)内容分析法的内涵: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
作为非介入性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是对被记载下来的人类传播媒介的研究。
其内容可以包括书籍、杂志、网页、诗歌、报纸、歌曲、绘画、讲演、信件、电子邮件、网络上的布告、法律条文和宪章以及其他任何类似的成分或集合。
Kimberley Neuendorf认为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用科学方法对讯息进行归纳的定量研究方法……该方法不局限于要测量的变量类型或者是创造陈述讯息的背景。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内容分析法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内容分析法论文是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形式之一,而研究方法则是论文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学者们通常会根据自己研究的目的和问题来确定合适的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什么是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主要用于分析文本、图像、声音等各种形式的媒体内容。
通过对文本的分类、计数、统计和解释等操作,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和研究研究对象的特定方面。
内容分析法的步骤内容分析法的研究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在使用内容分析法之前,研究人员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问题。
明确的研究目标和问题有助于指导后续的研究过程,并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选择研究样本研究样本是内容分析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人员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并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样本的选择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 建立研究框架在进行内容分析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研究框架。
这个框架可以包括研究的主要变量、指标以及分类编码等内容。
建立一个清晰的框架能够确保研究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4. 对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在对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时,研究人员需要根据之前建立的框架对文本进行分类、计数、统计等操作。
这些操作可以通过手动或者计算机辅助来完成。
通过内容分析,研究人员可以获取到各种研究变量的信息。
5. 数据分析和解释得到内容分析的结果后,研究人员需要针对研究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这包括对变量之间关系的探索和统计推断等。
数据分析和解释有助于回答研究问题,并从中获取研究结论。
内容分析法的优缺点内容分析法作为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着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灵活性:内容分析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文本和媒体。
无论是书籍、期刊文章还是社交媒体帖子,都可以通过内容分析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可重复性:内容分析法在操作上比较规范和标准化,因此可以使研究结果易于重复和验证。
定性研究方法 第七章 内容分析法

一、什么是内容分析
❖ 解释性。内容分析的目的在于分析和解释定性资料中所包含和隐含的主题、规则、观念及 意义。作为一种定性资料分析方法,内容分析的对象既可以是定性访谈的记录材料,也可 以是观察记录,还可以是通过田野工作获得的音像资料、文件材料和档案资料等。内容分 析就是通过对这些记录资料的系统检查,揭示关于研究对象的系统认识。
❖ 内容分析包括显性内容分析和潜性内容分析。显性内容分析就是再现或重新组织资料自身 所呈现的内容。潜性内容分析则是分析资料所隐含的潜在意义、规律和意识,也即分析显 性内容的深层结构及意义。内容分析的分析单位主要包括:语词或术语;主题;人物;段 落;项目;概念;语义。范畴分析是一种对民族志调查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的综合性方法。 范畴一般包括三种类型:民间范畴;混合范畴;分析范畴。
本章要点
❖ 叙述分析是通过对叙述材料基本内容的分析,揭示叙述者是如何在所叙述的经历中建构意义的, 以及这种个人的意义建构过程又是如何与社会世界联系起来的。叙述分析有两条基本脉络:故事 和情节。故事分析要抓住三个要素:人物、情景和关系。口述史方法已发展成为社会科学的一种 重要研究方法,口述史分析的侧重点应置于时间性、主体性、建构性以及象征与解释性上。现象 学分析是一种以现象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而创立的分析方法,主要有 “存而不论”“现象学 递减”和 “结构综合”三个步骤。图式是指一种由解释的文化编码、动机词汇、逻辑和价值系统 构成的思想基础工具,社会行动或互动正是通过在一定场景中对这些图式的创造和运用而产生的。 图式分析是通过揭示社会行动中人们所创造和运用的图式来理解它们的意义。事件-过程分析的主 要内容包括:(1)事件结构分析; (2)动态过程分析;(3)事件-过程相互性分析。
第七章 内容分析法
目录
内容分析法

第2讲、内容分析法一、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内容分析法是西方社会科学家对语言文字传播内容(报刊、文献和谈话等)和非语言文字传播内容(音乐、影视、艺术作品和姿态等)进行定量研究的科学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早在半个世纪以前首先用于信息传播领域,现在成为社会科学广泛应用的研究工具之一。
例如著名社会预测学家夸斯比特应用“内容分析法”对美国200多种报纸进行了数年的分析研究,成功地归纳出美国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的十大趋势。
因此,他的名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成为风糜世界的畅销书。
教育和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
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教育文献、教科书、课堂讲授、视听教材、直观教具、学生练习、试题和试卷等进行分析研究。
(一)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特征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等四个方面。
1.明显的传播内容被分析的对象应该是以任何形态被记录和保存下来,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
任何形态、包括有文字记录形态(如报纸、杂志、书籍、文件)、非文字记录形态(如广播、唱片、演讲录音、音乐)、影像记录形态(如电影、电视、幻灯、图片)等。
同时,明显的传播内容是指它所表现的直接意义,而不是指其包含的潜在动机。
内容分析就是通过对直接显示的内容的量化处理来判别其间接的、潜在的动机和效果。
2.客观性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的分析类目表格进行判断和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并根据客观事实再作出分析描述。
3.系统性这是指内容的判断、记录、分析过程是以特定的表格形式、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
4.量化这是指内容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数字表达,并能用某种数学关系来表示,如用次数分配、各种百分率或比例、相关系数等方式来描述。
由此可见,内容分析实际上是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以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作出叙述性的说明。
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

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内容分析法成为了研究者们探索和理解各种文本数据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解读,内容分析法可以揭示出文本中的信息、态度、观点等方面,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从内容分析法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综述和探讨。
一、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和演变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获取其中的信息和意义。
它源于20世纪初的新闻学研究,最早用于对新闻报道和媒体内容进行分析。
随后,内容分析法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心理学、市场营销等领域,并提供了一种全面、客观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混合分析。
定性分析是内容分析方法的起源,它主要关注词汇选择、信息传递和表达方式等方面,通过人工分类和解读进行分析。
定量分析则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统计分析方法,将文本内容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混合分析是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个研究方法进行内容分析,以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二、内容分析法的研究方法1. 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侧重于对文本内容的解释和理解,常用的方法包括主题分析、情感分析和语言风格分析等。
(1)主题分析:主题是文本内容的核心概念和思想,通过有针对性地提取和概括文本中的主要主题,可以揭示出作者意图和焦点。
主题分析通常通过构建主题词库、制定编码规则和人工标注等方式进行。
(2)情感分析:情感是人类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而文本则是对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情感分析旨在确定文本中的情感倾向和情感强度,常用的方法包括情感词典匹配和机器学习技术等。
(3)语言风格分析:语言风格是作者在文本中所表现出的特定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
通过对文本中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语态等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揭示出作者的文体特征和风格偏好。
2. 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统计分析方法,将文本内容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专门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专门方法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一种专门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和分析不同教学材料、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内容特点、结构和效果。
它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分析,帮助教师和教育技术研究者理解教育资源的性质和功能,从而更好地设计和使用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对教育资源的分析视为一种研究对象的观察和理解过程。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内容进行编码和归纳,得到该资源的描述性特点。
这些特点可以包括内容的主题、结构、组织方式、语言特征等。
通过对不同教育资源的描述特点进行比较和总结,研究者可以识别出不同教育资源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进而推导出教育资源的使用效果。
内容分析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教育技术研究者和教师了解教育资源的价值和适用性。
他们可以通过对有效教学资源的内容特点的分析,评估资源的吸引力和可用性,以便更好地选择和使用资源。
同时,内容分析法也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还可以用于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的研究。
通过对不同教学资源的内容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教师或学生所需要的特定知识和技能,并提出相应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
例如,在设计远程教育课程时,可以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内容进行分析,确定课程的主题和学习目标,从而确保教学资源的针对性和可用性。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内容分析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内容分析法主要关注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特点,忽视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动态。
其次,由于教育资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内容分析法在一些方面可能存在主观偏见和认知误差。
因此,在进行内容分析时,需要加强研究者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内容特点进行分析,帮助研究者和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资源的性质和功能,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教学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进行定性内容分析
• • • • • • • • 缩减不必要的数据 进行解释性的分析——一般性分析与分类 对定量化数据进行解释 新的理论体系或措施建构 对预定假设进行检验 对关键问题进行识别 问卷的开发 对已知问题的回答
定性内容分析的选样
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选样
选样分为:理论性不高的问题 高度理论化的问题
count angry words in text or rate anger in sentences or paragraphs
• “count” angry words, what is an angry word??? • end up using some judgment unless it‟s totally spelled out • and the more it‟s spelled out, the more you lose discovery
研究方法的分类
• 两种不同的类型 • (1)定量内容分析 • (2)定性内容分析
定量内容分析
• • • • • 特征: 频数分析为主 ,进行描述性假设检验 经常使用于结构化的访谈和问卷过程中 定义编码结构 编码体系的不足
如何进行定量内容分析
• 原始访谈或问卷的分析 • 固定的编码结构开发与应用 • 定量化的变量与定量分析
内容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
• 比较方法 • 趋势比较(trend comparison):即历时比较。他强调同一事物 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内容的比较,从事务相关信息的时序变化中把 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趋势比较要确保一定时间段,如5,10年。 采样的长短往往根据研究需求而定,一般是以年为单位,耳且至 少要才几年的信息,分析才有比较的意义。 • 不同内容群的比较(comparson of diffrernt bodies of content ),即围绕一个主题,比较来自不同信息源的内容,从而得出结 论。比如,海湾危机船后,可以比较各国大报大刊对这一事件的 反应,从而推至各国的立场 • 内容内比较(intra-content comparison)这种方法是对同一文 献中不同主题进行比较,以揭示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反映出同 一信息源对不同事件的反应。如西方学者通过分析《纽约时报》 对白人和黑人的用词,得出意识形态方面的结论 • 有标准的内容比较(comparison of content with astandard) 是一种以一定标准作为尺度,对同类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内容比较 的方法。所制定的标准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视具体的,如,在 选定国外报刊时,对其公正性、客观性进行评价时就可以制定比 较抽象的分析标准
如何进行定性化内容分析
• • • • • 开放式编码 主题和分类 关系的识别 高层次概念或次级主题 不断的发现——就是不断的比较
编码文本的内容 (类似行为编码)
• 采用各种推理技术识别信息(语言、文字或影像 )的特殊特征 • 信息被精炼或分类,并在一个编码体系的基础上 进行比较
研究对象:任何信息材料
Paragraphs
• difficulties result in attempting to code and classify • poor consistency among writer on how to write a paragraph
Semantics
• meanings
– of overall sentence, paragraph, etc.
• requires a lot of judgment
Characters (persons)
• count the number of times a specific person is mentioned
Concepts
• involve words grouped together into conceptual clusters (ideas) • e.g. a conceptual cluster may form around the idea of deviance.
内容分析方法的研究对象
• 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对象为信息的内容特征,他用 比较规范的方法读取信息内容,并将大量的信息 特征有序地、量化地表达出来。内容分析法的对 象包括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对象 从村文本信息扩大到图像、声频、视频、多媒体 等信息,研究的重点从显性只是的同解放南溪转 移到了对隐性知识的萃取提炼。
– Words such as crime, delinquency, money laundering, and fraud might cluster around the conceptual idea of deviance
内容分析方法的定义
• 顾名思义, 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是一种对研究对 象的内容进行分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 • 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内容进行系统、客观地定量分析的科学 研究方法,以分析特定词语或概念在多文本或多个文本集中 出现与否、涵义及其相互联系为主;其目的是弄清楚或测验 文献本质性的事实或趋势,揭示文献特有的隐性情报内容, 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内容分析方法实际是一种半定量研 究方法,其做法是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价值的信息 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 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因此,内容分析法是基于定量研 究的定性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演变和发展
• 实践 • 内容分析法作为一种研究社会现实的科学方法, 经 过了不断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才逐步趋于成熟 与完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法类型: ①解读式内 容分析法(hermeneutic content analysis) , 解读 式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通过精读、理解并阐述文本 内容来传达作者的意图的方法; ②实验室内容分析 法(empirical content analysis) , 实验室内容分 析法主要是定量内容分析和定性内容分析相结合 的方法; ③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法( computer aided contentanalysis)。
Words.
• smallest element • least judgment • generally results in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Sentences
• definitely more judgment than words but less than paragraphs, etc.
e.g. Anger
• count these words:
–fed up –irritated –disgusted –etc. IIII II III II IIII III
• or rate these sentences:
–I find the idea to be distasteful. very warm very angry
研究方法的演变和发展
• 理论发展 • 内容分析法最早见于18 世纪的《锡安歌集》之争, 19 世纪 美国报业崛起, 内容分析法广泛用于传播领域。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的美国学者H1D1 拉斯维尔等人组织了一项名为“ 战时通讯研究”的工作, 以德国公开出版的报纸为分析对象, 获取许多军政机密的情报, 这项工作不仅使内容分析法显示 出明显的实际效果, 而且在方法上取得一套模式。20 世纪50 年代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发表《传播研究的内容分析》一书, 确立了内容分析法的地位。真正使内容分析法系统化的是J · 奈斯比特, 他主持出版的“趋势报告”就是运用内容分析法 。享誉全球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 一书就是以这些报告为基础写成的。
内容分析方法
目录
• • • • • • • • • • • • • • • • • • 内容分析方法的定义 研究方法的演变和发展 内容分析方法的研究对象 内容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 经验研究方法的分类——定量和定性内容分析 经验研究方法的基本流程 需要分析的三个单位:信息、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 信息的构成和研究分析的基本单位 对信息编码的三种主要方法 利用已有编码和开发自主编码 开放式编码的四个原则 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 内容的抽样 定量和定性内容分析 分级技术:非结构分析和结构分析 配对比较、等级化和直接划分 信度和效度检验 结论
0 1 2 3 4 5
examples of elements to count:
• • • • • • • • items, words sentences paragraphs, characters, semantics concepts, themes,
Items
• represents the whole unit of the sender's message • may be an entire book, a letter, speech, diary, newspaper, or even an in-depth interview.
• 素材来源于参与观察的纪录、信件、小说、沟通 纪录或影响(如电视节目、访谈等)
内容分析的步骤:
• • • • 充分描述研究的现象 (例如媒介早期的描述portrayal ) 确定研究的主题和研究目的 选择数据合适的媒介(media) 推导出编码类别( coding categories) – 选择类别:特征状态、心理特质或上下文的关系等 – 计算( count)已存在或不存在的编码类别 – 选择其中一种编码类别进行细分(强制性选择) • 决定抽样策略—我们不可能计算全部! • 培训编码员/评估员 (信度是最为重要的) • 分析数据 (%‟s, compare means and variances?)
定性内容分析
• 目标: • “为了系统化地识别交流中的具体特征和有目的 地将原始材料转化为科学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