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贝”的故事(课堂实录)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3《“贝”的故事》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3《“贝”的故事》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贝”的故事》的内容,理解“贝”字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能够正确书写“贝”字及其相关的汉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讲解、图片展示、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贝”字的起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汉字演变:介绍“贝”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
2. 故事讲解:讲述《“贝”的故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贝”字的含义和文化背景。
3. 相关词汇:学习与“贝”字相关的词汇,如“财”、“购”等,理解它们的字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贝”字的书写方法和演变过程,理解《“贝”的故事》的内容。
2. 难点:理解“贝”字在古代货币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词汇。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的故事》教材、汉字演变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汉字书写练习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货币,引发学生对“贝”字的兴趣。
2. 新授:讲解《“贝”的故事》,展示汉字演变图,引导学生理解“贝”字的起源和演变。
3. 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贝”字的理解,讨论与“贝”字相关的词汇。
4. 书写练习:指导学生书写“贝”字及其相关汉字,强调书写规范。
板书设计1. 《“贝”的故事》2. 演变图:展示“贝”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等形态。
3. 关键词:高亮《“贝”的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如“贝”、“财”、“购”等。
作业设计1. 书写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练习书写“贝”字及其相关汉字。
2.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贝”字在古代货币中的作用,以及汉字的演变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
学生在书写练习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对“贝”字的演变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互动讨论的时间,促进他们对汉字文化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与反思识字三“贝”的故事(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贝”的意义,掌握“贝”在不同词语中的用法;2.阅读并理解识字故事《三“贝”的故事》;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组织简单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词语“贝”的用法;2.教学难点:阅读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5 min)通过展示贝壳图案,询问学生知道这是什么,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2. 课文阅读(20 min)1.首先,让学生先通读一遍《三“贝”的故事》;2.然后,老师朗读课文,进行分段讲解,同时让学生跟读、理解;3.最后,让学生自己阅读,尝试理解故事内容。
3. 词语讲解(20 min)首先,介绍“贝”字的基本意义和拼音,并通过贝壳的图片说明贝的形状。
然后,逐一讲解“贝”的不同用法,如“贝壳”、“贝类”、“珠贝”等,让学生掌握词语的多样性和用法。
4. 课文复述表达(15 min)要求学生遵循课文,结合所学词语,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发挥,撰写一段简短的内容,讲述课文中“贝”的相关表述和作用。
5. 课文感悟(20 min)通过精选课文中的语句,引导学生思考贝的意义、贝壳的形态和颜色以及不同种类贝的生长繁殖等多方面内容,并让学生借鉴作者的写法,自由发挥创作一篇个人感悟或小故事。
6. 课外拓展(15 min)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和记录形似“贝”的事物,如螺旋形的舒芙蕾、扇形的手扇等,并尝试组织语言,进行简单的讲述或写作。
四、教学反思本课从“贝”的多义性出发,通过叙事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贝”的不同用法,同时提供了多种提高阅读能力和词汇表达能力的任务,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可持续发掘学生的主题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2020春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识字3 “贝”的故事 课堂实录+阅读+资料+教案

“贝”的故事师:我们的口号是:(师引,生回答)我会—写好每一个字好习惯—终生受用五七班——因我而精彩我行—我棒(喊口号,提精神。
)师:相信同学们这节课是最棒的,最精神的。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礼物(出示屏幕图片),这是什么?生:这是贝壳。
师:喜欢吗?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贝的故事,也希望同学们喜欢。
(板书课题)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1:这是一只怎样的贝?生2:这只贝漂亮吗?师:你关注了贝的外形。
还有吗?生3:这只贝能孕育珍珠吗?生4:课文讲了贝的什么故事?师:你关注了贝的生活,真会思考。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具有价值。
)师:带着你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用心听,用心想,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出示朗读课件。
(课件声情并茂,图文结合,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识字3 “贝”的故事有趣的汉字爷爷站在书桌旁写毛笔字。
元元看见了,惊奇地问:“爷爷,您是在画鸟吗?”爷爷说:“我是在写古代的‘鸟’字。
”元元不明白,又问:“怎么像画画儿呢?”爷爷说:“开始,人们用图表示事物。
表示大山,就画一座山。
表示羊,就画个羊头。
后来慢慢写成了‘山’和‘羊’。
”元元又问:“有些意思画不出来,那怎么办呢?”爷爷笑着说:“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有时把两个字合在一起,就造出了一个新字来。
像‘口’和‘鸟’合在一起表示鸟叫的意思,就是‘鸣’字;在‘木’的左边加上单人旁,表示人靠着树休息,就是‘休’字。
”元元听了,佩服极了:“我们的祖先真是太聪明啦!”相关资料【汉字起源】汉字起源的旧说法有五种,即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结绳说:《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
”记录了一些原始社会部落,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
《“贝”的故事》教案

《“贝”的故事》教案《“贝”的故事》教案1识字3 “贝”的故事[教学目标]1. 会认“甲、骨”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等9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漂”。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作用以及字形字义,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
3. 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1. 识记字词,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
2. 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
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2.课件出示贝壳图片,简单介绍。
你喜欢它们吗?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和。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听互读。
(2)自由拼读词语。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出示我会认的生字。
(1)抽读生字。
(2)摘苹果游戏,巩固生字。
(3)学习词语。
(4)将词语放回句子中让学生练读。
5.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比较字形:田—由—甲品—晶巾—币同偏旁识记:财、赚、赔、购组词识记:漂(piào漂亮)(piāo漂浮)1.将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损ǔn 赚zh贫p 甲j珍zh 随s2.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piāo piào(1)水面上漂()浮着一片树叶。
(2)贝壳很漂()亮。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读第1自然段,学生自由讨论下列问题。
(1)贝壳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3)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3.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出示第一句话,指名朗读。
贝壳的特点:漂亮、珍贵(解释“珍贵”的意思。
)古时候的人们喜欢把它们当作什么?(饰品)(2)出示第二、三句话,举手朗读。
3“贝”的故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3“贝”的故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3.“贝"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认识“甲、骨”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财”等9个字,会写“动物、贝壳"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进一步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能讲述“贝”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精读引领课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同学们,瞧!老师从海边给你们带回了什么礼物?对,是贝壳。
关于“贝”这个字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读读《“贝"的故事》,故事中还有很多生字朋友等着和我们相见,让我们继续去闯关。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贝”字,“贝"的上面加了双引号,说明课文讲的是“贝”这个汉字的故事。
活动一:初读课文,了解“贝"字的演变过程。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朗读第1自然段,课文是怎么介绍“贝”字的。
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
甲骨文中的“贝"字,就像一种海贝的样子。
(1)观察书中的插图,这是“贝”字的演变过程,它是怎么演变的?——先观察实物再记录下来。
(2)理解“甲骨文"的意思: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文字之一,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出示“甲、骨”的字理图,了解甲、骨的意思。
(3)出示四幅图,分别是贝的实物图,“贝"字的甲骨文、小篆、楷体书写样式,学生从中选出“贝”的甲骨文,并说一说理由。
教师点拨:随着时代的变迁,甲骨文的“贝"字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写的“贝”字。
活动二:偏旁归类,自主识字。
1.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贝壳有什么作用?同桌相互交流。
(1)品读写贝壳的第一个作用的句子。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贝的故事》优质教案

识字3“贝”的故事本课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贝”字的形成和演变,以及汉字的构字规律。
书中的插图从生活中的“贝”形状,到甲骨文,现在使用的贝字,使学生能够更形象的领悟汉字。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16个生字,认真书写10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积累几句描写贝壳的句子,并能用几句话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3.通过学习体会拾贝壳的乐趣,激发学生向往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生字,认真书写,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积累几句描写贝壳的句子,并能用几句话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课件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媒体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
师: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2.媒体出示贝壳图片,简单介绍。
你喜欢它们吗?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生字。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听互读。
(2)自由拼读词语。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出示我会认的生字。
(1)甲、骨、类、漂、珍、饰、品、随、易、损、币、财、赚、赔、购、贫。
(2)抽读生字。
(3)摘苹果游戏。
(4)学习词语:甲骨文、饰品、佩戴、随身、购买、偏旁。
(5)将词语放回句子中让学生练读。
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也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佩戴在身上。
三、书写生字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2.学生分析,识记字形3.指导书写。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四、朗读课文,了解大意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讨论交流: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还弄不明白的地方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16个生字甲、骨、类、漂、珍、饰、品、随、易、损、币、财、赚、赔、购、贫。
学生开火车认读。
二、合作探究,细读感悟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写了什么。
(1)指名学生回答。
(2)课件展示:“贝”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楷书的演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3《“贝”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试讲稿)

(4)评价反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书写书写较好的。
(二)词语
在文中用不同符号在文中分类标出。
(1)展示词语
小组长分工:(二字词语、三字词语、四字词语
……)
(2)组员展示(以卡片的形式出现,领读。)
(3)选择其中词语说一句完整的句子。(提问同学: 你想用哪个词语说句话,全班同学交流)
(二)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会认字。
甲、骨、类、漂、珍、饰、品、随、易、损、币、财、赚、陪、购、贫。
(1)我已经认识的字有:
(2)我用有趣的办法记住的字是:
说一说我的办法:
(3)我把易读错的字用横线标出并注音。
2.会写字。
(1) 我能正确写出下列字:
这两个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钱、财
甲:由倒了。
3.易读错字:赚(易读成“zuan”)
4.多音字:漂(漂,漂亮、漂,漂成)
5.会写字:贝、壳、甲、骨、钱、币,与、财、关。
(1)写正确:易写错字:贝”最后一笔是点;壳上面是士。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骨
②指导要点:骨中间是横折。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珍贵、珍惜、财富、财产、贫苦、贫穷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理解运用
(一)了解词意
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携带、损坏、钱币
2.了解词意的方法:“携带”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进行理解;“损坏”让学生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换词理解。
(二)重点问题:
1.给家人讲一讲贝的故事
2.学生质疑:想一想与生活实际不符合的地方;与自己认知有不同的地方; 根据课题提问;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在似懂非懂的问题上提问;
《识字3 “贝”的故事》优质课教案(附课堂实录)

《“贝”的故事》优质课教案(附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课件出示贝壳图片):不同种类的贝壳。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贝壳,为什么。
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yǔ cái qián jiǎɡǔ bèi ké huài bìɡuān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①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②开火车。
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
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③抢答。
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④教师随机纠正读音:“钱、关”前鼻音,“财”是平舌音,“甲、坏”是三拼音节。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漂亮、贝类、珍贵、饰品、随身、损坏、容易、赚钱、赔本、购物、贫困①同桌互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识字三—贝的故事。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幅图,上面的文字你认识吗?对,这就是甲骨文一种最古老的文字。
第一幅图上面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上的。
第二幅图上的甲骨文是刻在兽骨上的。
甲骨文距今已经有36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一年级也接触了一些甲骨文,你还记得这些字吗?第1个字它是?对了,回答正确,这是水,第2个字?是的,火,第3个字认识吗?对了,这就是网。
第4个字看着像一只鸟,这就是鸟字。
最后一幅图有两个长长的角,这就是羊,都回答正确了,看来咱们一年级的知识学的可真扎实呢。
那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一个关于甲骨文的故事,一起来读课题。
识字三,贝的故事,贝是咱们今天要学会的一个字,一起来看一看。
贝,宝贝的贝,贝壳的贝,扇贝的贝。
这个字跟咱们学过的见有点像。
将见的最后一笔竖弯钩,把它变成一个长点,就是宝贝的贝字了。
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一笔竖二笔横折,三笔竖撇,竖撇要写在竖中线,4笔点,再把它的扩词读一遍。
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老师读课文,小耳朵听,仔细识字。
3、贝的故事,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
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带在身上,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听完了,同学们们是不是也迫不及待的想读读课文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内容,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的这么认真,那这些词语肯定难不倒你们的,一起来看一看。
先自由读读这两行的词。
你发现了吗?老师标红的这些字,两行有什么区别呢?很好,第一行的字都是平舌音,第二行的红色字体都是翘舌音,请跟着老师一起来把它读一遍。
随身,损坏,钱财,珍贵,首饰,赚钱。
好,我们再看下面的词语,第1行的字你又发现什么了呢?对,我们要读好它的前鼻音,跟老师读一读。
品种,贫穷。
很好,再看下面两个,这两个字你知道它是什么字吗?很棒,这就是多音字,第1个词我们要关注一下。
它读第4声,当,当作,上当。
它还有一个读音就是第一声,每当,当时。
第2个字还记得吗?上学期我们在纸船和风筝这一课里面学过他。
纸船漂哇漂。
对,在这里它是第几声是的?在这里读第4声漂,漂亮的漂。
当读第一声的时候,我们给它组词,漂,漂流,他还有读第三声的,漂白。
请同学们再把这4个词再读一遍。
再看最后两个词语,第1个词贝类。
在我们生活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贝类,一起看一看。
图中有的壳是椭圆的,有的是长条的,有的是不规则的,有的是扇形的,他们看上去都不一样,为什么会把它们归为一类呢?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一自然段,从文中找到理由。
你找到了吗?对,这句话一起来读一读。
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
这种动物我们就称它为贝类。
在我们世界上有各种肤色的人,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我们都称他们为人类。
是海底世界当中也有许许多多的鱼,有我们认识的小丑鱼、清道夫、地图鱼,我们都统称它们为鱼类。
是的,这就是归类。
在我们面对世界上众多外形相似的事物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辨识,学会分类和归类,这就是聪明,有智慧。
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是甲骨文,甲骨文因为镌刻书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
它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也是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我们的现代汉字就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这课当中我们还需要学会写这两个字,甲和骨,甲是独体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上面一个曰要写的略宽些,竖落在竖中线上,这笔竖是一根悬针竖。
甲可以组词,甲鱼,甲虫,指甲。
再看骨,上下结构,它本身就是一个部首。
骨字整体笔画要写的紧凑一些,秃宝盖要宽,托上盖下。
骨可以组哪些词?读一读,骨头、骨气、骨肉。
这两个字当中,老师还想请你变一变,甲字的这笔悬针竖变一变,你还能将它变成什么字呢?想一想。
对,还能变成田,还能变成由和申。
钱,财:钱:钱财的钱,有钱的钱,它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在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右边是两个短横再加一个短撇,不要写成三短横。
老师还编了一个小儿歌,跟着儿歌一起来写这个字。
左边瘦金字旁,右边胖斜勾长。
两横一撇不能忘,左右抱紧才漂亮。
所以我们要把斜勾写长一点,左边的金字旁要瘦一点。
钱:组词有:有钱、钱包、金钱。
好,我们再看第2个字,财主的财。
这也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
这个字写的时候要关注左边低、右边高。
做偏旁的时候,你发现没有,它有什么变化吗?对了,要把最后一笔长点把它变成短短的一点。
好,一起跟着儿歌写这个字。
左右结构是兄弟,左低右高要牢记,贝作偏旁稍瘦些,才字直直立右方。
读它的扩词、财产、财主。
发财。
壳,关:他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书写时要注意上紧下松。
“壳”上面是一个“士”字,上横长下横短。
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略宽些。
组词:贝壳,外壳,龟壳。
“关”字上面是倒八头加天,捺要舒展些。
组词:关上,开关,有关。
币,与:“币”独体字,注意第一笔是平撇,最后一笔悬针竖稳稳地在竖中线上。
组词:纸币,钱币,金币。
“与”独体字,我们要注意它的笔顺:横,竖折折钩,横。
把“写”这个字去掉秃宝盖就是“与”字了。
“与”是“和”的意思了。
读读它的组词:与其,与共,相与。
所有的生字我们都学完了,这些生字宝宝都变成贝壳等着我们去捡呢?看看谁捡的贝壳多。
哇,相信同学们收获多多的。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啦,课后请同学们把生字写一写,注意书写的姿势哦。
同学们,再见!
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贝”的故事》,我们先来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吧。
你发现了什么?是的,扩词。
使用扩词法识记生字,也是一个很好的识字方法呢!
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下这篇课文内容,来读一读吧!
课文读完了,同学们,从文中你有没有收获些什么知识呢?是哇,我们从第一段中知道了贝字的起源,请你猜一猜,在下面的4幅图当中,哪一张是甲骨文贝呢?仔细看。
对了,就是第三幅图。
贝字文中是这么说的,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看看是不是特别像呢?那甲骨文是怎么演变成咱们现代汉字中的贝字呢?汉字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慢慢的成长起来。
看甲骨文贝字在随着历史的发展,先发展成金文,接着又过了许久的时间变成了小篆,最后我们把它笔画简易变成了现代汉字贝字。
宝贝的贝。
除了这些知识,你还获得了什么知识呢?能不能完成下面的填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
第1句,人们把贝壳当作饰品用以佩戴。
第2句,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购买东西,都回答正确了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古人把它当作饰品带在身上,原来爱美之心自古有之呢。
贝壳还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所以它便成为古人商品交换的钱币,成为人们眼中的宝贝,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这里“贝”不仅是一个字,它还可以做偏旁呢!下面请同学们在文中圈一圈,有哪些字是带有贝字旁的呢?
默读第二自然段吧,圈出带“贝”的字!都圈对了吗?这几个字:财,赚,赔,购,贫,货。
那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看图猜一猜。
第一幅图,你觉得是哪个字呢?对了,这就是赚,把钱赚到手,赚钱。
第二幅图,是什么字呢?赔,做错了事情要进行赔偿,用钱进行赔偿。
第三幅图,去超市购物,妈妈买单的时候也需要用钱,所以要用钱来购物。
第4幅图,山村因为没有钱,所以很贫穷,这也是跟钱有关。
发现没有?4个字都带有贝字旁,说明带有贝字旁的字都与钱财有关。
那文中是怎么说的呢?同学们读一读吧。
因为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所以古人把它当做钱币使用,所以“贝”作偏旁的字大多就与钱财有关了。
汉字真的是太有趣了!你还认识其他“贝”字旁的字吗?我们来看一看,做一做笔记吧!
聪明的同学们,请你们看看下面这两幅图,猜一猜。
标红字的偏旁又与什么有关呢?第一幅图,铜镜的偏旁,金字旁就是与金属有关,猜对了吗?第二幅图,珠宝的珠是带有王字旁,它是与玉石有关。
你们都猜对了吗?这就是学以致用。
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你还会探寻到更多的汉字奥秘的。
好啦,识字三贝的故事我们讲到这儿就结束了。
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完成课后习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