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原文翻译及赏析与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满江红千古东流赏析

满江红千古东流赏析

满江红千古东流赏析第一篇:满江红千古东流赏析《满江红·千古东流》作者为宋朝诗人范成大。

其古诗全文如下:千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

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

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

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

击楫誓,空惊俗。

休拊髀,都生肉。

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属。

荻_蒌芽新入馔,鹍弦凤吹能翻曲。

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

【注释】①清江:江西赣江的支流,代指赣江。

②帆腹:用苏轼《八月七日入赣过惶恐滩》“长风送客添帆腹”语。

船帆因受风而张开,故云“腹”。

惶恐滩,是赣江滩名。

③风初熟:用苏轼诗《金山梦中作》“夜半潮来风又熟”语。

风起时方向不定,待至风向不再转移,谓之风熟。

④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当年”指乾道六年(1170)作者出使金国,交涉收复北宋陵寝及更改南宋皇帝向金使跪拜受书之礼的事宜,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气节,赢得朝野上下称道。

“呼禹”,呼唤大禹。

“乱黄川”,渡黄河。

意谓恰似当年追想着大禹的业绩横渡黄河一样,快如飞梭。

⑤击楫:用东晋祖逖事。

《晋书》载:祖逖渡江北伐苻秦,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复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后用以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

⑥休拊髀,都生肉:用三国刘备事。

《三国志》本传载:刘备寄栖刘表幕下,一次入厕,则大腿(髀)肉生,慨然流涕。

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

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日月若驰,老将至矣。

而功名不建,是以悲耳。

”这里用此抒写作者被投闲置散,功名不就的激愤。

⑦荻笋:荻,芦苇。

笋,蒌蒿。

⑧弦:指琵琶。

⑨凤吹:指箫。

《列仙传》:春秋时萧史善吹箫,能为凤鸣之声。

【赏析】作者于乾道八年(1172)冬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次年春过此并填写了此词。

上片落笔先写清江水流风高浪急,赣江之水,滚滚东流,千古不变,巨大的波涛声如席卷地,翻腾的波浪又如涌起重叠的房屋,江水浩渺,无边无际,十丈高的危樯,也承受不了张开的帆腹。

由于夜来春雨,水势增大,水位增高,风向刚定,便命击鼓开船。

辛弃疾《满江红》的全词翻译

辛弃疾《满江红》的全词翻译

辛弃疾《满江红》的全词翻译辛弃疾《满江红》的全词翻译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

[译文] 全不念及英雄在江南老去,如获重用定使中国免遭欺凌。

[出自] 南宋辛弃疾《满江红》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

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

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

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番沈陆。

休感叹,年华促。

人易老,叹难足。

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

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

叹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

注释:倦客新丰:用唐马周事,表达自己同样的不得意。

《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客居新丰(今陕西临潼)时,“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李贺有《致酒行》诗:“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老地荒无人识。

”貂裘敝:《战国策·秦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两尽。

”征尘:旅途上的尘土,指旅途困顿。

短铗、青蛇:剑名。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门客冯諼"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郭元振《宝剑篇》“精精黯黯青蛇色。

” 白居易《鵶九剑》有“三尺青蛇不肯蟠”。

韦庄《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

”“叹诗书”二句:苏轼【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翻沉陆:翻,反而。

“沉陆”,《庄子·则阳》:“身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

”《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

'”年华促:乙集本作“浇酃渌”,酃渌,酒名,产自湖南衡阳酃湖。

“有玉人”二句:苏轼词【千秋岁】《徐州重阳作》:“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金菊。

”“请缨”:志愿上战场杀敌。

“封万户”:因功封候。

“卖剑酬黄犊”:意思是弃戎务农。

典出《汉书·龚遂传》:“齐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者买牛,卖刀买犊。

”贾长沙:贾谊,曾为长沙王太傅,后抑郁而亡。

译文:马周不得志,困顿流落到新丰。

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引言:《满江红》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原文翻译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识。

还记得在梦中已将万里江山走遍。

游赏那些风景名胜,只需带上手杖即可,耗损不了几双木屐。

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

昔日一统江山,如今却被分为南北两半。

曹操、刘备皆是当世的英雄。

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旧事,如今已没有一丝痕。

楼台刚刚建成,却已不见人踪;壮志未酬,我却满头白发。

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诗意赏析此词可分三层。

上片为第一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年华之意。

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年。

此时复见眼中川“都似旧时相识”了。

“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

“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

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记不真切,真象一场旧梦。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梦中”云者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

业已倦于宦游的结果。

反复玩味以上数句,实已暗伏“尘劳”、觉非之意。

官场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旧曾相识虚如幻梦不如远离,同时也就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召唤,来自大自然的召唤。

所以,紧接二句写道:“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要探山川之胜,就得登攀,“携杖”、着“屐”(一种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古诗阅读及参考答案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古诗阅读及参考答案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古诗阅读及参考答案 满江红·汉水东流 辛弃疾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

破敌金城雷 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

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

尊中酒,堪为别。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

马革裹尸当自 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译文】 汉水滔滔, 向东流去; 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 血。

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

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 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 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

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 令,就从事戎马生活。

继承着先人的事业。

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 唱唱歌。

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

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 任用,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编率大军的将军。

你是大丈夫 男儿汉, 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 为了消灭敌人, 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

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

从今 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注释】 (1)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湖北,穿武汉市而入长江。

(2)髭(zī)胡:代指入侵的金兵。

膏血:指尸污血腥。

(3)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

他善于用兵,作战英勇,屡败匈奴,被匈奴 誉为“飞将军”。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 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

” (4)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

雷过耳:即如雷贯耳,极言声名大震。

(5)玉帐:主帅军帐的美称。

宋张淏《云谷杂记》:“《艺文志》有《玉 帐经》 一卷, 乃兵家厌胜之方位, 谓主将于其方置军帐, 则坚不可犯, 犹玉帐然, 其法出于皇帝遁甲云。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满江红·怀子由作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生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翻译清澈的颍水向东流去,望着江面行船远去,船帆若隐若现,心中愁苦。

为官四处奔走,走过千山万水,经历风波险恶。

我辜负了当年与你对床夜语,早退隐居的约定。

这一生聚少离多,白发徒生。

在黄河畔饮酒,想起往日情由,无限感慨。

虽然分离多年,旧事却恍如昨日般清晰。

经历了多年磨难心酸,终于快有归去的喜信了。

到那时,和你在这残春出游池上,看落花如雪。

注释子由:作者弟弟苏辙字,当时他在京都汴梁任门下侍郎。

清颍:颍水,源出河南登封县西南,东南流经禹县,至周口镇,合贾汝河、沙河,在颍州附近入淮而东流。

孤帆明灭:一叶船帆忽隐忽现。

宦游:在外做官。

孤负:辜负。

林下意,指相约退出官场,过退隐生活的话。

萧瑟,指雨声。

生华发:花白的头发脱落。

“一尊酒”二句:此时苏辙在黄河边的汴京(开封),故苏轼向黄河侧遥举一杯酒,表示祝福。

尊,通“樽”,酒杯。

恍如昨:仿佛如同昨天。

花如雪:落花如雪之零乱。

赏析词的上片即景抒情,抒发了对兄弟之间长期不得相见的深深感慨和对弟弟的深切怀念,下片追忆从前,希望能有机会到京城与弟弟见上一面,并想象兄弟相会汴京的欢悦情景。

第一句就说“清颍东流”,很符合他这种“、喜临水”的爱好。

当时京师与颍州之间的交通,大都靠走水道。

苏辙在京师任职,如果来颍州,无疑也将是泛颍水,所以说“愁目断,孤帆明灭”。

“孤帆明灭”极见盼望之切。

由盼望兄弟远来相聚,从而联想到自己的宦游无根,相隔千山万水,写得非常平实。

“孤负当年林下语,对床夜雨听萧瑟。

”苏轼与苏辙从小一同读书,形影不离。

成年之后,不得已而分手仕宦四方,分手前,曾有感于韦应物的“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诗句,相约以后早退,共享闲居之乐。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原文翻译及赏析与参考资料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原文翻译及赏析与参考资料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原文翻译及赏析与参考资料导读:满江红·汉水东流辛弃疾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

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

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

尊中酒,堪为别。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

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译文】汉水滔滔,向东流去;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

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

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

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令,就从事戎马生活。

继承着先人的事业。

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

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

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编率大军的将军。

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

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

从今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注释】(1)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湖北,穿武汉市而入长江。

(2)髭(zī)胡:代指入侵的金兵。

膏血:指尸污血腥。

(3)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

他善于用兵,作战英勇,屡败匈奴,被匈奴誉为“飞将军”。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

”(4)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

雷过耳:即如雷贯耳,极言声名大震。

(5)玉帐:主帅军帐的美称。

宋张淏《云谷杂记》:“《艺文志》有《玉帐经》一卷,乃兵家厌胜之方位,谓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犹玉帐然,其法出于皇帝遁甲云。

”冰生颊:言其谈兵论战明快爽利,辞锋逼人,如齿颊间喷射冰霜。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满江红·汉水东流》意思-赏析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满江红·汉水东流》意思-赏析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满江红·汉水东流》意思|赏析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

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

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

尊中酒,堪为别。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

马革里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译文汉水滔滔,向东流去;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

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

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

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令,就从事戎马生活。

继承着先人的事业。

现在,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

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

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编率大军的将军。

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

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

从今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作者:佚名这首词写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辛弃疾时年三十八岁,在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任上。

上片写战争过去,人们的战争,敌情观念薄弱了,髭胡膏血都被汉水洗净了,这是一句反义用语,道出了作者心里的不平。

接着用人尽说回忆王君的归时英烈。

下片的过片与上片的开头遥相照应。

既然没有战争了,刀剑就应入库了。

腰间剑四句的本意仍然是作者心中不平的发展。

因为辛弃疾渡江南来,梦寐以求的是率兵北伐,与金人决战,或是作一些与抗金事业有直接关系的工作;但南宋王朝却不敢重用他,虽然在地方上做到了一路的军政长官;但却与他本人的根本意愿相反,这种忧郁与不平,经常在词里流露出来。

从词中的描写来看:这位王君是拥有江坛旌节的一路长官,作者以很大的热情,鼓励他马革裹尸当自誓,以驰骋战场,为国捐躯为荣;同时,告诫了他的朋友娥眉伐性的苟安生活是可耻的。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满江红原⽂翻译及赏析15篇满江红原⽂翻译及赏析15篇满江红原⽂翻译及赏析1 原⽂ 春⽔迷天,桃花浪、⼏番风恶。

云乍起、远⼭遮尽,晚风还作。

绿卷芳洲⽣杜若。

数帆带⾬烟中落。

傍向来、沙觜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

肠欲断,愁难著。

倚篷窗⽆寐,引杯孤酌。

寒⾷清明都过却。

最怜轻负年时约。

想⼩楼、终⽇望归⾈,⼈如削。

翻译 翻译 正是桃花⽔涨时,⼜⼏番风险浪急。

阴云乍起,将远⼭层层遮蔽。

⼊黄昏,风吼不息。

⽣满杜若的沙洲,翻卷着绿⾊和⾹⽓。

⼏⽚风帆,落下在迷蒙烟⾬⾥。

⾏船傍突⼊江中的沙嘴停泊,⼀股飘泊的忧伤在⼼中升起。

夜间春寒未退,偏⼜被薄⼈⽆寐。

悲肠欲摧,沉甸甸的忧愁担不起。

⼀个⼈靠着蓬窗,拿来酒杯独酌,将不眠的愁思浇患。

寒⾷清明都过了,轻易错过了从前约定的⽇期,料想闺中佳⼈,整天登楼凝望盼船回,⼈瘦如削凭栏⽴。

注释 注释 桃花浪:亦称桃花⽔。

旧历⼆三⽉春⽔涨,正值桃花开,故称。

绿卷:⼀作绿遍。

数帆:⼏⽚风帆。

向来:即适来。

沙嘴:即沙洲。

桡:桨,代指船。

衾:被⼦。

寐:睡着。

篷窗:船的窗户。

轻负:轻易地辜负。

年时约:指与家中约定春天返家。

削:形容⼈体消瘦。

鉴赏鉴赏 满江红,双调九⼗三字,前阕四仄韵,后句五仄韵,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句要对仗,例⽤⼊声韵脚。

以岳飞词《满江红·怒发冲冠》最为有名。

南宋姜夔始⽤平声韵,但⽤者不多。

题中“豫章”,今江西南昌市。

“吴城⼭”地名。

据《太平寰宇记》:“南昌县……吴城⼭在治东⼀百⼋⼗⾥,临⼤江。

”船经常航⾏到这⾥风浪所阻。

张孝祥《吴城阻风》诗中云:“吴城⼭头三⽇风,⽩浪如屋云埋空。

”形象地展⽰了江涛汹涌的险恶景象。

此词开头“春⽔迷天”两句,点出天⽓骤变,风浪连天江⾯⽆⽐险恶。

作者紧扣住词题“阻风”下笔,⽽写得⽓势雄伟。

在旧历三⽉,春暖雪化,江⽔猛涨,此时正值桃花盛开的的季节,故称“桃花浪”。

杜甫《春⽔》诗:“三⽉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原文翻译及赏析与参考资料
满江红·汉水东流辛弃疾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

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

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

尊中酒,堪为别。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

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译文】
汉水滔滔,向东流去;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

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

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

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令,就从事戎马生活。

继承着先人的事业。

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

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

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编率大军的将军。

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

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

从今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注释】
(1)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湖北,穿武汉市而入长江。

(2)髭(zī)胡:代指入侵的金兵。

膏血:指尸污血腥。

(3)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

他善于用兵,作战英勇,屡败匈奴,被匈奴誉为“飞将军”。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


(4)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

雷过耳:即如雷贯耳,极言声名大震。

(5)玉帐:主帅军帐的美称。

宋张淏《云谷杂记》:“《艺文志》有《玉帐经》一卷,乃兵家厌胜之方位,谓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犹玉帐然,其法出于皇帝遁甲云。

”冰生颊:言其谈兵论战明快爽利,辞锋逼人,如齿颊间喷射冰霜。

宋苏轼《浣溪沙·有赠》:“上殿云霄生羽翼,论兵齿颊带风霜”
(6)结发:即束发。

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表示成年。

从戎:从军。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乃之荆州依刘表。

……魏国既建,拜侍中。

曹操于建安二十年三月西征张鲁于汉中,张鲁降。

是行也,侍中王粲作《从军行》五首以美其事。


(7)弹铗:敲击剑柄。

《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
之曰:‘诺。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
(8)汉坛旌(jīng)节:暗用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事。

《汉书·高帝纪》:“于是汉王斋戒,设坛场,拜信为大将军。


(9)马革裹尸:用马皮裹卷尸体。

《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0)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代指美女。

汉枚乘《七发》:“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肠之药。


(11)楚楼:即兰台。

故址在今湖北江陵。

宋李曾伯《可斋杂著》卷二八《登江陵沙市楚楼》:“壮丽中居荆楚会,风流元向蜀吴夸。

楼头恰称元龙卧,切勿轻嗤作酒家。


(12)庾(yǔ)台:一称南楼,在今湖北武昌市。

东晋庾亮为荆州刺史时,曾偕部属登斯楼赏月。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四年(1177)。

这年春天,辛弃疾由京西路转运判官改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

这首词应为送一位李姓朋友去汉中任军职而作。

【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辛弃疾时年三十八岁,在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任上。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因为友人军职升迁是一件大喜事,所以此词全无哀婉伤感之情,通篇都是对友人的赞扬与鼓励,只是最后提醒友人不要忘记知音好友,一点即止。

上片写战争过去,人们的战争,敌情观念薄弱了,“髭胡膏血”都被汉水洗净了,这是一句反义用语,道出了作者心里的不平。

接着用“人尽说”回忆王君的“归时英烈”。

下片的过片与上片的开头遥相照应。

既然没有战争了,刀剑就应入库了。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前两句由友人写到自己,以战国时的冯谖为喻,表达作者勇无所施、报国无门的愤懑。

后两句表达自己对送行友人的歉意,言自己无物可送,只能用杯子之酒为别去的朋友送行。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汉坛”,汉高祖刘邦曾在汉中筑坛拜韩信为大将。

这两句言朋友官职地位之重,言外之意,朋友处此重位,定能像当年的韩信一样一展抱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立功。

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这两句承上,前句用东汉马援之典。

后句化用枚乘《七发》中“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语句,是说贪恋女色,必当自残生命。

词人认为男儿应当立誓以马革裹尸死在沙场而还,至于那些沉溺酒色自戕生命之行再也休提,以此激励友人要以杀敌报国为务,勿沉溺于男女私情而堕了青云之志。

但从今,记取楚台风,庾台月。

——引用战国宋玉和东晋庾亮的典故。

以此劝诫友人:不要忘记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全词激昂沉郁,愤懑与不平隐含在曲折之中。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