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合集下载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_百替生物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_百替生物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

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实验器材1.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天左右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液体培养物。

2.试剂:O.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美蓝浸片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接种环挑去少量酵母菌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染液不宜过多。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注: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以免产生气泡。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约0.5h后再次观察,注意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2.水-碘浸片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然后在其上加3小滴水,取少许酵母菌苔放在水-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的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的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

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的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引言酵母菌和霉菌是生物领域内的两个重要菌种,它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生物学学科的学习,深入了解这两种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酵母菌的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1.1 酵母菌的生命周期酵母菌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单细胞体阶段和融合生殖体阶段。

单细胞体阶段可以再细分为四个亚阶段:芽分裂期、成熟期、休眠期和萌发期。

在芽分裂期,母细胞体内分生孢子,每个芽产生出来都是与母细胞体大小相当的细胞,称为酵母芽。

酵母芽可以自行分裂,或者和周围的母细胞体分离。

成熟期是指酵母菌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一直生长和繁殖的时间。

休眠期是当环境条件变得不适宜酵母菌生长时,酵母菌依然可以存活的时间。

萌发期是指酵母菌从休眠期状态下恢复生长并繁殖的过程。

融合生殖体阶段则是在两个不同性别的酵母菌细胞体融合,形成具有两倍染色体数目的融合细胞。

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配子生成、接合、杂合和减数分裂等四个亚阶段。

1.2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酵母菌主要有两种繁殖方式: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也称为有性繁殖,是指酵母菌在两次分裂中间伴随染色体重组的分裂方式。

这种繁殖方式一般需要两个细胞体的参与才能完成。

无丝分裂则是指酵母菌在单细胞体阶段进行的分裂,不需要染色体重组,也不需要两个细胞体的参与,只需要一个母细胞体就可以独立完成繁殖。

二、霉菌的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2.1 霉菌的生命周期霉菌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营养生长期和生殖期。

营养生长期是指霉菌在不利环境因素下,通过孢子萌发发育成为菌丝体的过程;而生殖期则是指菌丝体在特定条件的刺激下,分化出具有生殖作用的器官,进行繁殖的过程。

生殖期中,霉菌主要分为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繁殖方式需要两个不同配型菌株的参与,发生减数分裂后再发生接合和形成新的孢子;而无性繁殖则是根据不同霉菌自身的特点,通过孢子发育、分裂、成长等方式进行繁殖。

2.2 霉菌的繁殖方式以黑曲霉为例,它繁殖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种:胞状态、非胞状态和特殊状态。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真菌还是细菌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真菌还是细菌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真菌还是细菌回答1、芽裂:母细胞在一端出芽,芽基处出现隔膜,子细胞呈瓶状。

2、芽殖:邻近细胞核的中心体产生1个小突起,细胞表面向外突出,逐渐冒出小芽,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进入芽内后可发育至正常大小,最后脱离母体独立生存。

3、裂殖:母体分裂成2个或多个大小与形状相同的新个体。

4、孢子:部分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形成孢子,待条件适宜时便会萌发。

一、酵母菌的繁殖方式1、芽裂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端出芽,芽基处出现隔膜,子细胞呈瓶状。

2、芽殖(1)邻近细胞核的中心体产生1个小突起,细胞壁多糖在水解酶的分解下变薄,细胞表面向外突出,逐渐冒出小芽。

(2)部分增大、伸长的核与细胞质、细胞器(比如线粒体)进入芽内,芽细胞从母细胞获得整套线粒体、核糖体、核物质、液泡,待芽细胞发育至正常大小后会脱离母细胞,然后变成独立的个体。

3、裂殖母体分裂成2个(二分裂)或多个(复分裂)大小、形状一致的新个体。

少数酵母菌能够和细菌一样通过细胞分裂(横裂或纵裂)形成2个和母体相同的子体。

4、孢子(1)当营养状况不佳时,部分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数量多为4个),待条件适宜时开始萌发。

(2)假丝酵母(念珠菌)不能进行有性繁殖。

二、酵母菌是真菌还是细菌1、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它是担子菌、子囊菌等数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通常泛指可以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2、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可以分为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包括芽裂、芽殖、裂殖,有性繁殖为萌发子囊孢子。

3、酵母菌的长度约为5-30微米(部分个体更长),宽度约为2-6微米,形状多为柱状、香肠状、球形、卵圆形、椭圆形。

4、酵母菌属于高等微生物真菌类,它含有线粒体、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酶和代谢途径与其他生物较相似。

酵母菌生活史

酵母菌生活史

酵母菌生活史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它们在发酵过程中起着重要
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酿酒和面包制作等领域。

然而,酵母菌的生活史却鲜为人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揭开酵母菌的生活史,一窥这些微小生物的生命奥秘。

酵母菌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两种形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酵母菌细胞通过接合形成一个新的细胞,这个过程称为子实体形成。

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酵母菌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这个过程称为分裂孢子形成。

酵母菌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孢子阶段、萌发阶段、生长阶段和分裂
阶段。

在孢子阶段,酵母菌以孢子的形式存在,等待适当的环境条件来发芽。

一旦孢子遇到适当的环境条件,它们就会进入萌发阶段,开始生长并形成新的细胞。

在生长阶段,酵母菌细胞会不断增殖,形成一个细胞群体。

最后,在分裂阶段,酵母菌细胞会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继续生长和繁殖。

除了这些基本的生命周期阶段,酵母菌还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例如,当环境中存在丰富的营养物质时,酵母菌会迅速繁殖并形成大量的细胞。

而当环境条件恶化时,酵母菌会进入休眠状态,以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

总的来说,酵母菌的生活史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它们通过有性和无性生
殖方式不断繁衍生息,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正是这些微小生物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美味。

让我们更加重视和了解这些微小生物,为它们的生存创造更好的环境。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2、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3、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

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

三)实验器材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培养约2d的麦芽汁斜面培养物;2、染色液和试剂:0.1% 吕氏碱性美蓝染液;3、器材: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美蓝浸片)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苔放入上述液滴里,混合均匀;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将制片放置约3min,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酵母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

(五)注意事项1、加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而影响观察;2、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酵母菌死活细胞区别图(10×40倍下观察)死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活细胞(无色)(六)心得体会:在制片的时候,先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并且要避免产生气泡。

在用美篮染色的时候,注意染色液和菌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并且应该尽量等量而且要混匀。

碘液浸片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碘液浸片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3、霉菌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 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的阶段分化 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 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 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 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 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 微镜即可观察。所以制片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 蓝染色液。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其特点 是:细胞不变形: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 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溶液本身呈蓝色,有 一定染色效果。
实验器皿与材料
1、显微镜 2、酵母菌、霉菌标本片 3、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等
操作步骤
1、用低倍镜观察根霉,注意其假根与孢囊部
出芽生殖中的啤酒酵母
青霉菌
黄曲霉菌
实验报告
绘出黑根霉、曲霉、青霉、和酵母菌的形 态结构,注意标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八 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 法。 (2)观察几种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掌握生物图的绘制方法。
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菌体比 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以出芽方式进行 无性繁殖。本实验通过美蓝染色液水浸片和水— 碘液浸片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2、美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 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菌的活细胞进行 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 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 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酵母菌活细 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和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 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可对酵母菌的活细 胞和死细胞进行鉴别。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解析版)——2020-2021学年科学七年级下册讲练测(浙教版)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解析版)——2020-2021学年科学七年级下册讲练测(浙教版)

第六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知识点全掌握】一、细菌1.菌落: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细菌团2.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

3.细菌的结构1)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菌的结构需要借助高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2)细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但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像细菌这样没有细胞核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

有的细菌还有鞭毛,能帮助细菌自由移动,有的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保护细菌的作用3)多数细菌细胞内无叶绿体,一般要依赖有机物生活4.细菌的繁殖: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5.细菌的分布:细菌种类很多,广泛分布于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等处,几乎无所不在6.细菌与人类的关系1)有益: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细菌——肠胃中的嗜酸乳杆菌;泡菜、酱油、醋等食品制造离不开细菌;有些细菌分解动植物尸体,在自然界物重循环中起重要作用;有些细菌用于药物生产等2)有害:肺结核、炭疽病、鼠疫、霍乱等多种疾病由细菌引起二、真菌1.真菌的结构和种类:真菌细胞与植物、动物细胞一样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按细胞组成,可将真菌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2.单细胞真菌——酵母菌1)形态:通常为原型、卵圆形或椭圆形,比细菌个体大得多2)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3)生殖方式:主要为出芽生殖4)应用:发面、酿酒3.多细胞真菌1)霉菌a)常见种类:根霉、青霉和曲霉b)生殖方式:孢子生殖c)应用:酿酒、制酱、发酵食品、有机酸和抗生素等药物生产2)食用菌a)常见种类: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等b)生殖方式:孢子生殖【例题精析】例1.人们利用细菌净化生活污水的主要原理是()A.细菌喜欢喝大量的污水B.细菌可以吃掉污水中的有机物C.利用污水来繁殖细菌D.细菌可以分解污水中的一些有机物【解答】解: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一些细菌等微生物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成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可见D符合题意。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5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5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5篇)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第1课时)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试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熟悉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看的操作技能。

3、说诞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常见的养分生殖种类。

5、理解养分生殖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看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育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看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育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举例说诞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无性生殖的原理2、酵母菌的培育。

教师预备:1、课前预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看。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预备:1、预备试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预备沟通。

教学步骤:一、引诞生物的生殖和发育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现象。

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构造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

那么,有没有这种状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4、安排试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预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育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

请你们先看书,争论应如何做试验,列出试验步骤,讨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看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2教学预备教学目标1、把握细胞的分化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连续号 1 【课题】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目标】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
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
观。

2、酵母菌的培养。

【实验用品】酵母菌培养液龙胆紫染色液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
玻片滴管洁净的纱布
【实验过程】
1、指导学生做实验,指导要点如下。

(1)明确实验目的: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过
程。

(2)要求学生4人一组讨论和制定观察
计划。

(3)按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要求,用酵母
菌培养液制作酵母菌临时玻片标本。

建议采
用龙胆紫染色液对酵母菌染色。

(4)使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玻片标
本。

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2、提问:请同学们给大家讲一下,你看到了
什么?有无酵母菌?它的形态是怎样的?
3、布置讨论:为什么说酵母菌的“出芽”是
一种生殖方式?
【实验及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