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吸杀菌剂
抑霉唑可防治哪些病害?

抑霉唑可防治哪些病害?
抑霉唑又叫细菌灵,为内吸性杀菌剂。
对人畜性低,是优良的果蔬防腐保鲜剂,对柑橘、杧果、香蕉、瓜类尤为有效,对抗多菌灵、噻菌灵的青绿霉菌有持效。
也可用于防治谷类作物病害。
产品有22.2%和50%乳油,0.1%涂抹剂。
(1)防治柑橘贮藏期的青霉素、绿霉病,采收的当天用浓度250~500毫克/升药液(相当于50%乳油1000~2000倍液或22.2%乳油500~1000倍液)浸果1~2分钟,捞起晾干,装箱贮藏或运输。
单果包装,效果更佳。
柑橘果实也可用0.1%涂抹剂原液涂抹。
果实用清水清洗,并檫干或晾干,再用毛巾或海绵蘸药液涂抹,晾干。
尽量涂薄些,一般每吨果品用0.1%涂抹剂2~3升。
(2)防治香蕉轴腐病,用50%乳油1000~1500倍液浸果1分钟,捞出晾干,贮藏。
(3)防治苹果、梨贮藏期青霉病、绿霉病,采后用50%乳油100倍液浸果30秒,捞出晾干后装箱,入贮。
(4)防治谷物病害,每100千克种子用50%乳油8~10克,加少量水拌种。
本文来自生物农药网。
内吸杀菌剂

2)制剂及使用
EBP:有40%、50%EC,及1.5%粉剂。 50%EC喷雾使用800-1000X,每隔7天防一次,连续3次;
1.5%粉剂,4-6公斤/亩。 IBP:有40%EC,50%EC,1.5%,2%,3%粉剂,17%颗
粒剂,40%EC,800-1200X喷雾,隔7天后再喷一次,G 用原药350-650g/亩。 使用应在水稻刚刚发病时用,如叶瘟出现急性病斑,穗 稻瘟在始穗---齐穗期,要连喷两次EBP或IBP,间隔5-7 天。IBP的G可施入稻田灌溉水中,逐渐释放。
有人把1977年以前商品化的内吸剂称为第一代内吸剂, 主要包括有机磷制剂,羧酸替苯胺类(萎锈灵),苯并咪 唑类(苯来特),羟基嘧啶类(甲菌定、乙菌定),哌嗪 类,吗啉类(十三吗啉)等,这类内吸剂的主要特点是:
精品课件
第一代内吸剂的主要特点
(1)在质外体运转,主要在由根向叶部运转 (2)在草本植物体内运转快,在木本植物体内 运转慢,主要防治禾谷类病害。 (3)对鞭毛菌引起的病害基本无效。 (4)容易出现抗药性。
精品课件
B、甲基托布津
化学性质稳定,对酸碱稳定,对人畜毒性低。 大鼠口服LD50=7500mg/kg,经皮LD50>1万mg/kg, 对多种植物的真菌病害具有保护与治疗作用,与多菌 灵有交互抗药性。 制剂70%WP,喷雾用1000-2000X, ➢ 可防麦类赤霉病,隔5-7天,连喷2次。 ➢ 防水稻稻瘟病,纹枯病,隔7天喷一次; ➢ 防油菜菌核病,在盛花期,间隔7-10天连喷3-6次; ➢ 还可防蔬菜白粉病,马铃薯环腐病,花生叶斑,棉花枯 萎病,高梁,西瓜炭疽病,对花生锈病无效,甚至会加 重病情,有刺激病菌生长的作用。
精品课件
B、乙膦铝的作用机制:
那些杀菌剂具有内吸性

增产灵
促进植物生长;防止落花落果,提早成熟和增加产量等
N-甲基-1-萘基氨基甲酸酯
甲萘威、西维因
扰生长素运输,使生长较弱的幼果得不到充足养分而脱落,用于苹果的疏果剂。同时它也是一种高效低毒沙虫剂。
2,4,5-三氯苯氧乙酸
2,4,5-T
与2,4-D相似
乙基-5-氯-1H-3-吲哚基醋酸酯
激动素,6-糠基腺嘌呤
KT,KN
与玉米素相似
6-苄基腺嘌呤
6-BA,BA,BAP
植物组织培养;提高座果率,促进果实生长;防衰保鲜
氯苯甲酸
PBA,SD8839,ACCEL
与BA相似,但活性高于BA
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
CPPU,4PU-30,KT-30
促进细胞分裂和器官分化,果实肥大,促进叶绿素合成,防止衰老,打破顶端优势,诱导单性结实,促进着果等。
三乙磷酸铝
疫病、猝倒病
不能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代森铵碱性农药混用
恶醚唑
疫病、猝倒病、霜霉病、黑斑病、炭疽病
腈菌唑
白粉病、黑斑病
腐霉利
黑斑病、灰霉病、圆斑病、炭疽病
不能与碱性、有机磷农药混用
青枯灵
根部病害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多菌灵
炭疽病、立枯病、白粉病
与甲基硫菌灵、苯菌灵存在交互抗性,不宜做替还
氟硅唑
使植株矮化,提高同化能力,促进成熟,增加产量。土壤中易分解,叶面喷施较好。
氨基甲酰基磷酸乙酯铵盐,蔓草膦。
调节膦,DPX-1108
抑制细胞分裂和伸长,用于灌木矮化(尤其是双子叶植物),柑橘整枝和防除杂草等方面
氯化膦,福斯方-D,
CBBP,PHOSPHON-D
草莓使用的保护和内吸杀菌剂

的内吸性杀菌剂:有多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力克菌、绿亨2号、多霉清、霜疫清、噻菌铜、甲霜灵、乙磷铝、甲基托布津、敌克松、粉锈宁、甲霜铜、杀毒矾、拌种双等。
常见的保护型杀菌剂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代森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
以上农药均可用于草莓的病虫害防治,其中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属于碱性药剂,不可与其他药剂混用。
代森铵
杀菌力强,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分解后,还有一定肥效作用,呈淡黄色液体,常用1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霜霉病和叶斑病,也可用200-400倍液浇灌土壤防治立枯病。
百菌清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杀菌范围广,残效期长,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
常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霜霉病,白粉病,黑斑病,炭病,疫病等病害。
也可用40%粉剂喷粉,用量3-4克每平方米,不能与强碱性农药混用。
托布津
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残效期长,其杀菌范围和药效和多菌灵相似,对人畜毒性低,对植物安全。
常用50%的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炭疽病,煤污病,白绢病,菌核病,叶斑病,灰霉病,黑斑病等病害,常用的还有甲基托布津。
只要明白草莓每个时期的发病种类,便对症下药,没有固定的用药时期,比如说每个时期都能用多菌灵这种广谱杀菌剂。
50种常见杀菌剂使用分类大全

50种常见杀菌剂使⽤分类⼤全为园林⼈倾⼼打造的学习平台每⽇推送园林养护技术,更有园林植保预警等优质内容。
学习⼒就是⽣产⼒。
昨天为⼤家介绍了常见病害的诊断,可以直接点击右边⽂字回顾如何快速通过症状确认园林病害?很多朋友询问杀菌剂,今天⼩编为⼤家整理了常见杀菌剂,您还会每次都使⽤百菌清吗?1、代森锌⼴谱保护性杀菌剂。
触杀作⽤较强阻⽌病菌侵⼊植物体内,主要起预防作⽤。
防治对象:霜霉病、晚疫病、绵疫病、炭疽病、早疫病、叶霉病、斑枯病、褐纹病、锈病等。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及含铜药剂混⽤,安全间隔期为15天。
2、代森锰锌杀菌谱⼴。
预防、保护作⽤为主。
病菌不易产⽣抗性,对植物安全。
防治对象:真菌性病害,如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斑枯病、霜霉病、炭疽病、蔓枯病、褐纹病。
注意事项:不可与含铜或碱性药剂混⽤;建议安全间隔期为15天。
3、氢氧化铜预防、保护作⽤为主,并对植物⽣长有刺激作⽤。
防治对象:细菌性⾓斑病、细菌性叶斑病、软腐病、早疫病、晚疫病、霜霉病等多种细菌或真菌性病害,尤其对细菌性病害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1)不能与强酸、强碱性农药混⽤。
(2)幼苗期、对铜敏感的植物、⾼温⽓候、⾼湿⽓候慎⽤。
(3)鱼类及⽔产动物有毒,使⽤时避免药液污染⽔源。
4、百菌清对多种真菌病害有较强预防作⽤,⽽治疗作⽤较⼩。
防治对象:预防多种真菌性病害,如霜霉病、炭疽病、⽩粉病、疫病、早疫病、晚疫病、绵疫病、灰霉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
百菌清对鱼类有毒,要避免药液污染池塘和⽔域。
5、甲基硫菌灵为⼴谱、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有预防保护和治疗作⽤。
防治对象:纹枯病;菌核病;棉花病害;⽩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灰霉病;褐斑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含铜和碱性、强酸性农药混⽤。
连续使⽤易产⽣抗药性,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但不宜与多菌灵轮换使⽤。
不少地区⽤此药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已难奏效,需改⽤其他对路药剂防治。
6、多菌灵多菌灵为⾼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有内吸治疗和保护作⽤。
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性杀菌剂的区别

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性杀菌剂的区别什么是保护性杀菌剂?在病菌侵染作物之前,先在作物表面上施药,防止病菌入侵,起到保护作用,这类杀菌剂称为保护性杀菌剂。
防病特点:杀菌剂使用后,能在作物表面形成一层透气、透水、透光的致密性保护药膜,这层保护膜能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和入侵从而达到杀菌防病的效果。
杀菌谱广,兼治性强;不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什么是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内吸治疗性杀菌剂的应用历史较短,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药剂。
是指病菌侵入作物后或作物发病后,施用的杀菌剂能渗入到作物体内或被作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对病菌直接产生作用或影响植物代谢,杀灭或抑制病菌的致病过程,清除病害或减轻病害。
这类杀菌剂称为内吸治疗性杀菌剂。
杀菌专性强,治疗效果好,易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在果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在病害发生之前应使用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预防保护,防止病菌侵染。
若病菌已侵染或已发病,则应使用内吸性杀菌剂杀菌治疗。
我们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根据预测预报,以保护性杀菌剂为主进行预防保护:如何区分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个庞大的家族,在蔬菜上出现的约有1000种,常见的有800种左右,占整个蔬菜病害的80%,所以看到一种病害首先要考虑其是不是真菌性病害。
真菌病害是目前已知病害中种类最多的病害,约占病害种类的80%-90%,各类病害中以真菌病害的症状类型最多,可以出现在植物的各个部位。
真菌病害的症状特点是在受害部位出现真菌的繁殖器官,真菌在植物上形成的特征称为病症,是诊断病害是否属于真菌病害的主要依据。
真菌病害的症状有的十分明显,可以用于诊断病害的种类和真菌的种类,有的可以用病症和植物受害部位特征(病状)相互配合来初步诊断病害种类,有的要将病症在显微镜进行观察,鉴定病菌种类,再诊断病害种类。
真菌病害症状的出现时间不一,有的病害初期就出现明显的病症,有的在病害的后期才出现病症,有的病害的初期症状与后期症状相似,有的病害初期和后期症状差别很大。
常见三唑类杀菌剂

常见的三唑类农药简介
一、三唑酮
简介三唑酮是第一个被广泛应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被植物各个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
作用机理比较复杂,主要是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三唑酮在某些病菌体内活性很强,但离体活性较差,对白粉病、锈病具有预防、治疗、铲除和熏蒸作用。
对多种作物病害如小麦云纹病、叶枯病、玉米圆斑病、黑穗病、凤梨黑腐病均有效果。
使用方法:可以适用于茎叶喷雾、处理种子、消毒土壤等多种方法,对鱼类和鸟类安全,对天敌和蜜蜂无害。
二、戊唑醇
戊唑醇杀菌性能与三唑酮相似,杀菌广谱,用量低并具有较强的内吸性。
应用: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内吸性,用于处理种子,可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也可在作物内向顶传导,杀灭作物内的病菌;用于全叶喷雾,可杀灭叶片表面和内部的病菌。
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病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与三唑酮类似,其生物活性比三唑酮和三唑醇高,使用表现为用药量低。
三、腈菌唑
是一种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杀菌广谱,内吸性强,对病害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以喷洒,也可用于处理种子。
作用机理为抑制病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
四、丙环唑
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可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并很快的在作物体内向上传导。
丙环唑可以防治由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根腐病、白粉病、水稻恶苗病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卵菌病无效。
五、氟硅唑
氟硅唑是三唑类的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渗透性强,其作用机理是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
内吸性杀菌剂速查表

氟硅唑
黑斑病、圆斑病、炭疽病
赤灰消
灰霉病
特普唑 翠贝 普力克
黑斑病、白粉病、锈病、黑星病
黑斑病、圆斑病、炭疽病、灰霉 病、白粉病
立枯病、疫病、猝倒病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银法利 霜霉病、疫病、猝倒病、叶斑病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三乙磷酸铝
疫病、猝倒病
不能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代 森铵碱性农药混用
恶醚唑
疫病、猝倒病、霜霉病、黑斑病、 炭疽病
腈菌唑
白粉病、黑斑病
腐霉利 青枯灵
黑斑病、灰霉病、圆斑病、炭疽 病
不能与碱性、有机磷农药混用
根部病害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多菌灵
炭疽病、立枯病、白粉病
与甲基硫菌灵、苯菌灵存在交互 抗性,不宜做替还
内吸性杀菌剂速查表
名称
防治病害名称
注意事项
甲基硫菌灵
黑斑病、炭疽病、立枯病、白粉 不能与铜制剂农药混用。别名:
病
甲基托布津。
三唑酮
白粉病、锈病
如果中毒,要及时就医
叶枯唑
细菌性根腐病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菌核净
黑斑病、灰霉病
恶霉灵
立枯病
甲霜灵
疫病、猝倒病、霜霉病
不能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代 森铵碱性农药混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的抗穿透化合物,如三环唑。
.
一、内吸杀菌剂的特点
1、水溶性都很低。 2、可在植物内传导,对侵入到内部的病害具有良好防效。 3、防病谱有宽有窄,有的可防十几种(苯并咪类)病害,有的只能 防一种病害(嘧啶类只防白粉病)。 4、抗药性问题比较严重。 5、一般不需要加辅助剂,对作物比较安全,不易引起药害。 6、在杀菌作用方面:内吸杀菌剂主要是抑制菌的生长,对孢子萌发 作用不大,只有在较高浓度或较长的作用时间下才能抑制孢子的萌发, 起杀菌作用,它主要是抑制菌的生物合成,对生物氧化作用不大,而有 个别品种是提高植物抗病力,也就是具有免疫性。
有人把1977年以前商品化的内吸剂称为第一代内吸剂, 主要包括有机磷制剂,羧酸替苯胺类(萎锈灵),苯并咪 唑类(苯来特),羟基嘧啶类(甲菌定、乙菌定),哌嗪 类,吗啉类(十三吗啉)等,这类内吸剂的主要特点是:
.
第一代内吸剂的主要特点
(1)在质外体运转,主要在由根向叶部运转 (2)在草本植物体内运转快,在木本植物体内 运转慢,主要防治禾谷类病害。 (3)对鞭毛菌引起的病害基本无效。 (4)容易出现抗药性。
S S
异稻瘟净 kitazin-p (IBP)
O
(CH3)2CH0 P
CH2
(CH3)2CH0
O,O-二异丙基 -S-苄基
一硫代磷酸酯
.
1)性能
A、纯品均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工业为淡黄色油状液体, 具有大蒜臭味(但异稻瘟净不会污染稻谷)。
B、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二甲苯 等,对酸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但异稻瘟净稳定性大 于稻瘟净。
.
(3)使用注意事项
a、都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不能与除草剂敌稗 混用(因有机磷农药能抑制稻体中酰胺水解酶,使 水稻失去对敌稗的解毒能力)否则会引起药害。
b、EBP不能在水稻后期使用,以防给稻谷带来 残臭,安全间隔期要长一些,IBP不存在此问题, 安全间隔作用,但对人 畜的毒性也提高,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
二、常用的内吸杀菌剂
(一)有机磷杀菌剂 (二)苯并咪唑类和托布津类 (三)羧酰替苯胺类(又名恶噻英类) (四)甾醇抑制剂 (五)苯基酰胺类 (六)氨基甲酸酯类 (七)取代脲类 (八)异恶唑类
.
(一)、有机磷杀菌剂
1、硫代磷酸酯类 ①硫赶磷酸酯类:稻瘟净,异稻瘟净,克瘟散主 要防水稻稻瘟病。 ②硫逐磷酸酯类 甲基立枯灵(利克磷)对罗氏白绢病,丝核菌属, 玉米黑粉病,灰霉病,核盘菌,禾谷类全蚀病,青霉 病有高效,但对疫霉菌,腐霉菌,镰刀菌和黄萎轮枝 菌无效。防多种作物的苗立枯病,菌核病,雪腐病; 防丝核菌引起的马铃薯茎溃疡病和茎腐烂病。
.
2、磷酰胺类
三唑磷胺 防白粉病,有内吸杀虫杀螨性
3、金属有机磷化合物
乙磷铝(疫霉灵)防霜霉病、 疫霉病 有的品种还具有兼治害虫的作用(防飞虱、叶蝉)。
通式: RO RO
O PX
R:烃基; X:其他基团
.
1、稻瘟净 kitazine (EBP)
O
C2H50 P C2H50
CH2
O,O-二乙基-S-苄 基一硫代磷酸酯
C、对人畜毒性低 EBP:小白鼠口服 LD50 = 237.7 mg/kg IBP:小白鼠口服 LD50 = 490-662 mg/kg D、残效期: 稻瘟净10天,异稻瘟净3周以上。 E、对植物安全无药害,可与有机磷杀虫剂混用。 F、都可防治水稻小粒菌核病,纹枯病、玉米大小斑病,
并可兼治稻飞虱、叶蝉。异稻瘟净药效高于稻瘟净。
.
2)制剂及使用
EBP:有40%、50%EC,及1.5%粉剂。 50%EC喷雾使用800-1000X,每隔7天防一次,连续3次;
1.5%粉剂,4-6公斤/亩。 IBP:有40%EC,50%EC,1.5%,2%,3%粉剂,17%颗
粒剂,40%EC,800-1200X喷雾,隔7天后再喷一次,G 用原药350-650g/亩。 使用应在水稻刚刚发病时用,如叶瘟出现急性病斑,穗 稻瘟在始穗---齐穗期,要连喷两次EBP或IBP,间隔5-7 天。IBP的G可施入稻田灌溉水中,逐渐释放。
对作物安全,不会产生药害,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
2)、应用
双向传导的内吸杀菌剂,选择性较强,是防治鞭毛菌病害的重要品种,对 霜霉、疫霉菌效果好,但对马铃薯,番茄晚疫菌效果差。主要用于防治由单轴 霉属(葡萄霜霉病),霜霉属(白菜霜霉病)等引起的作物霜霉病。
制剂由80%WP,40%WP,90%可溶性粉。 商品Mika是由50%乙膦铝+25%灭菌丹复配的75%混剂。 Phodax 由44%乙膦铝+26%代森锰锌的复配70%混剂。 A 、 防 黄 瓜 霜 霉 病 , 在 发 病 初 期 , 每 亩 用 40 % WP187.5g , 兑 水 50Kg 喷 雾 (300-400X),间隔7天,共喷4次。 B、防白菜霜霉病,在发病初期,每亩用40%WP550-750g/亩,兑水75- 150Kg喷雾,间隔10天,共喷2-3次。(200-300X) C、棉花疫病,40%WP187.5-375g/亩,兑水75Kg喷雾,间隔7-10天,共 喷2-3次。(200-400X)
内吸杀菌剂
.
远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了寻找内吸杀菌剂的研究, 直到1960年前后才出现了防小麦锈病的氨基磺酸类杀菌剂 (有机硫类的敌锈钠、敌克松),但这些药剂作为一个内 吸剂来说,也是很勉强的,直到1966年开始出现了能在大 田广泛使用的内吸剂,萎锈灵、托布津,1967年苯来特的 应用在生产上具有实践意义,才被公认为内吸剂使用,这 三种药剂的出现,把杀菌剂的历史推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标志着内吸杀虫剂世代的开始。
.
1977年以后,内吸杀菌剂有了新的突破进入 第二代内吸杀菌剂,其特点为:
1.以甾醇抑制剂出现为标志(如粉锈宁、羧锈宁) 2.具有向基性传导和双向传导性。(如吡氯类,瑞毒霉) 3.扭转了对鞭毛菌不能防治的状态,出现对霜、疫霉病效
果特好的药。(如普力克) 4.对抗药性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为延缓其发展,采用传
.
2、乙膦铝 phosetyl-al(疫霉灵)
〔 〕 C2HH5O
P
O O
AL
3
三乙基磷酸铝
1 )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工业品为白色粉末,稍溶于水
(20℃水中溶解度120g/升),不溶于有机溶剂,1 g/升
的水溶液在20℃条件下半衰期在100天以上,不易挥发,
贮存稳定。
对人畜基本无毒,大白鼠急性经口 LD50=5800 mg/kg,经皮LD50 > 3200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