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变形观测
沉降观测

变形观测一、沉降观测的重要性沉降观测是建筑工程变形观测中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07版的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已经用黑体字把它当强条来处理了。
沉降观测资料已经成了竣工验收备案的基础资料。
在实际工作当中,有几个地方能凸显出它的重要性。
第一是体现在房屋的纠偏过程中,在纠偏的过程中,每天需要对房屋进行多次沉降观测,提供沉降数据来指导房屋的纠偏进度和纠偏部位,如果你测的数据不准确,那很可能在纠偏过程中导致房屋开裂。
二、哪些情况下建筑物要做沉降观测,需要做到什么精度,是不是精度越高越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10.2.9规定,下列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变形观测: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2、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3、加层、扩建的建筑物;4、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建筑物;5、需积累经验或进行设计及分析的工程。
这里先介绍一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的划分,所谓甲级就是:①重要的建筑物(30层以上)、②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③体型复杂的建筑物、④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⑤地质条件复杂及软土区二层及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所谓丙级就是场地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的建筑物;乙级就是甲级丙级以外的建筑物。
水准仪有DS05、DS1、DS3、DS10、DS20等几种不同精度的仪器,其中D、S分别表示“大地”“水准仪”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最后面的数字0.5、1、3等代表仪器的精度,即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DS3表示进行水准测量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为3mm,其中DS05、DS1为精密水准仪,DS3及以下为普通水准仪。
不同的水准仪技术参数是不同的。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对于DS05的水准仪要求不小于55倍,DS1要求不小于47倍,DS3要求不小于38倍,DS10要求不小于28倍。
水准管的灵敏度对于DS05的水准仪要求不小于10″/2mm,对于DS1的水准仪要求不小于10″/2mm ,对于DS3的水准仪要求不小于20″/2mm,对于DS10的水准仪要求不小于20/2mm .对于一栋需要做沉降观测的建筑物,我们拿一个DS3的水准仪来做行不行,肯定是不行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任何测量都是有精度要求的,精度的要求是根据观测的目的来确定的,沉降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使变形不超过某一容许的数值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现在我们来计算一下观测一栋七层的房屋需要什么样的精度。
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

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是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现象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方案。
通过对主体结构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可以及时了解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的变形情况,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下面是一个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的示例:一、观测点的布置1.根据工程的特点和主体结构的形状、结构特点等因素,确定观测点的布置方案。
观测点应覆盖主体结构的关键部位,如基础、柱子、梁等,以全面观测主体结构的沉降情况。
2.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工程规模和重要性进行合理的确定。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的间距应根据主体结构的尺寸和变形情况来决定,一般为5米-10米。
3.观测点的布置应均匀分布在主体结构的不同位置,以减小观测误差。
同时,观测点的布置应考虑到后续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有的临时结构和荷载情况,避免对观测结果的干扰。
二、观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1.主体结构沉降观测需要选择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常用的观测仪器包括测距仪、测角仪、水准仪等。
2.观测设备和仪器应具备稳定的性能和高精度的测量精度,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3.在选择仪器和设备时,还应考虑到工地环境的复杂性和恶劣性,选择具有防尘、防水、抗干扰等功能的仪器和设备。
三、观测方法和频次1.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高斯仪测量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2.观测的频次应根据施工进度、主体结构变形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施工周期或者变形速率来决定观测频次。
3.观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数据应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措施,避免沉降过大或过快导致的安全隐患。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观测数据应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可靠的沉降数据和趋势。
2.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清洗、筛选和校正等步骤,以消除人为误差和其他干扰因素,得到准确的观测数据。
沉降变形观测监理细则

沉降变形观测监理细则沉降变形观测监理细则1. 引言本旨在制定沉降变形观测监理细则,以确保在建造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沉降变形进行有效的观测和监测。
本细则适合于各类建造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地铁、桥梁、高楼大厦等。
2. 观测准备2.1 观测目的明确沉降变形观测的目的,包括了解建造物的变形情况、预测变形趋势、评估工程结构的安全性等。
2.2 观测原理介绍沉降变形观测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测量点的设置、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等。
2.3 观测计划制定沉降变形观测的计划,包括观测时间的确定、观测频率的安排等。
3. 观测方法3.1 基准点的确定明确基准点的选择和标定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2 测量点的设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测量点的位置和数量,同时考虑测量点的遍布性和代表性。
3.3 测量仪器的选择与校准选择适合的测量仪器,并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4 数据采集与处理详细介绍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数据处理的原则和技术要求。
4. 数据分析与评估4.1 数据分析方法介绍沉降变形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数据的可视化处理、趋势分析、统计学方法等。
4.2 评估标准制定评估沉降变形的标准,以判断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5. 报告编写与提交5.1 观测报告编写沉降变形观测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包括观测结果的呈现、数据分析和评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5.2 定期提交规定观测报告的提交时间和频率,以确保监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工程的沉降变形情况。
扩展内容:1、本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观测计划附件2:测量点示意图附件3:测量数据记录表格附件4:报告模板2、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2.1 土建工程监理:指对土建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合同约定的一项专项技术服务。
2.2 沉降:指由于工程荷载等原因导致地基土层产生变形的现象。
2.3 变形:指工程结构或者地基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形状或者尺寸上的变化。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引言沉降位移观测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测量工作,主要用于监测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和位移情况。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是指通过合理的观测方法和仪器设备,对沉降位移进行准确、可靠的测量,以提供工程项目的监测和控制依据。
本文将介绍沉降位移观测方案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沉降位移观测的基本原理1.沉降观测原理:沉降观测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地基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测量。
沉降通常是由于地基土体的固结、压实等原因引起的。
沉降观测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变形测量的原理,通过测量标志物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2.位移观测原理:位移观测是指对地表或建筑物在空间上的位置变化进行测量。
位移观测可以是水平位移观测或垂直位移观测,具体的观测方法和仪器设备会有所不同。
位移观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测点在空间上的坐标变化,来确定位移的情况。
三、沉降位移观测的常用方法1.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水平位移观测主要用于监测建筑物或结构物的水平位移情况。
常用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包括:(1)全站仪法:通过使用全站仪进行连续测量,记录测点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变化。
(2)水准仪法:通过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记录测点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变化。
2.垂直位移观测方法:垂直位移观测主要用于监测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垂直位移情况。
常用的垂直位移观测方法包括:(1)测斜仪法:通过使用测斜仪进行测量,记录测点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变化。
(2)激光测距法:通过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记录测点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变化。
四、沉降位移观测方案的注意事项1.仪器设备选择:在进行沉降位移观测时,应根据具体的监测要求和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测点设置:测点的设置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监测的需要进行合理布置。
测点的选择应尽量覆盖整个工程区域,并考虑到地质条件、建筑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3.观测时间:沉降位移的观测时间应根据工程的性质和监测要求进行合理安排。
建筑变形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变形沉降观测方案建筑变形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是由于建筑物自身的荷载、地基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引起的。
通过对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进行观测,可以及时掌握建筑物的安全状况,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同时为后续的建筑维护和修复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观测内容:本次变形沉降观测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物的竖向沉降:通过测量建筑物的高程,掌握建筑物竖向的沉降情况。
2. 建筑物的水平变形:通过测量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各部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掌握建筑物的水平变形情况。
3. 地基的垂直位移:通过测量地基的垂直位移,了解地基的变形情况以及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4. 地基承载力的变化:通过监测地基的变形情况,推测地基承载力的变化,为建筑物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参考。
三、观测方法和仪器: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次变形沉降观测将采用以下方法和仪器:1. 建筑物竖向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将建筑物各个基准点的高程测量数据与其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建筑物的竖向沉降;2. 建筑物水平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各部位的平面测量,将测量结果与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建筑物的水平变形情况;3. 地基垂直位移观测:采用超声波测距仪进行地基的垂直位移测量,将测量结果与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地基的变形情况;4. 地基承载力变化观测:通过地基承载力试验仪进行地基的承载力测量,利用测量数据分析地基承载力的变化情况。
四、观测频次和时间:为了及时掌握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情况,本次观测将按照以下频次和时间进行:1. 建筑物竖向沉降观测:每月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一个小时;2. 建筑物水平变形观测: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两小时;3. 地基垂直位移观测:每半年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三小时;4. 地基承载力变化观测:每年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四小时。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测量品级及精度要求本线变形测量(包括垂直位移和平面位移)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标准》技术要求执行。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样按沉降变形品级三等的要求(相当于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依照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和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按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操纵的方式布设。
具体为:在西成客专沿线二等水准操纵点(包括基岩水准点、深埋水准点、加密二等水准点)的基础之上,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设置沉降观测的工作基点直至知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的需要。
加密后的水准点(含工作基点)间距不宜大于300米。
一样情形下,每3个月对垂直位移监测网整体复测一次;垂直位移监测进程中疑心水准点(含工作基点)不稳固时,应当即进行全网或局部的复测直至能清楚地判明水准点(含工作基点)的沉降情形。
关于技术专门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测量品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依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
垂直位移监测网要紧技术要求按表4.2.2执行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一样按独立建网考虑,依照沉降变形测量品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操纵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操纵网坐标的彼此转换。
水平位移监测网要紧技术要求本线水平位移监测一样按变形测量三等规定执行,关于软土地基等设计有专门技术要求的复杂工点,可依照需要按变形测量二等的规定执行。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以下要求:●基准点:要求成立在沉降变形区之外的稳固地域且易于保留,基准点利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
基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4.3.1的规定。
●工作基点:要求这些点埋设在稳固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固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
建筑变形观测(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知识

建筑变形观测(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知识建筑变形观测起了什么作用?为保证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运行中的安全,以及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行期间,需要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观测,这种观测称为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建筑物变形观测包括哪些内容?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倾斜观测建筑物裂缝观测建筑物位移观测1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01 水准基点的布设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因此水准基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要有足够的稳定性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冰冻地区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0.5m。
2)要具备检核条件为了保证水准基点高程的正确性,水准基点最少应布设三个,以便相互检核。
3)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适中,相距太远会影响观测精度,一般应在100m范围内。
0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子基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
2)沉降观测点的数量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
3)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03 沉降观测1)观测周期a.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
b.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盖1~2层观测一次。
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c.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d.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2)观测方法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建筑沉降观测收费标准

建筑沉降观测收费标准建筑沉降观测是指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沉降引起的变形进行监测和测量。
建筑沉降观测的收费标准是根据观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来确定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建筑沉降观测的收费标准。
首先,建筑沉降观测的收费标准与观测的具体内容有关。
一般来说,建筑沉降观测包括基准点的设置、观测点的布设、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内容。
针对不同的观测内容,收费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如果观测需要设置更多的基准点和观测点,那么收费标准会相应增加。
其次,建筑沉降观测的收费标准还与观测的要求有关。
观测的要求可能包括观测的精度、观测的频率、观测的持续时间等。
对于要求更高的观测项目,通常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收费标准也会相应提高。
此外,建筑沉降观测的收费标准还与观测的环境和条件有关。
观测的环境和条件可能包括观测点的地理位置、观测点的地质条件、观测点的周围环境等。
对于在特殊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观测项目,收费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建筑沉降观测的收费标准是根据观测的具体内容、要求和环境条件来确定的。
在确定收费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保证观测项目的质量和准确性。
在实际操作中,建筑沉降观测的收费标准通常由专业的观测机构或公司来制定,并在与客户的协商后确定最终的收费标准。
客户在选择观测机构或公司时,也应该根据观测的具体要求和环境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以确保观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总之,建筑沉降观测的收费标准是根据观测的具体内容、要求和环境条件来确定的,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在选择观测机构或公司时,客户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观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观测数据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