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2019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妇女恶性肿瘤,也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化,乳腺癌的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因此,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于2019年发布了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一、乳腺癌的诊断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根据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指南明确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诊断要点: 1. 个人病史和家族史的评估:了解患者的个人病史和家族史,对于发现高风险人群和早期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2. 体检:提倡每年进行一次乳腺体检,包括乳房触诊和乳房超声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进行更频繁的乳腺影像学检查。
3. 乳腺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是乳腺癌的常用初筛工具,乳腺磁共振成像(MRI)适用于高风险人群和特定人群。
对于可疑病变,可进行乳腺钼靶、乳腺磁共振或者乳房穿刺活检确诊。
4.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指南明确了乳腺癌病理诊断的准则和方法,包括乳腺穿刺细胞学、乳腺针吸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
二、乳腺癌的治疗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根据乳腺癌的分期和分子分型,指南明确了治疗的策略和原则。
1. 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包括乳腺癌根治术和保乳手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同时,对于有可疑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2. 放疗治疗:乳腺癌的放疗包括术后放疗和保乳放疗。
指南明确了放疗的适应症和治疗剂量等。
3. 内分泌治疗:根据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状态,指南给出了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应用原则。
4. 化疗治疗:乳腺癌的化疗主要针对高危人群和晚期乳腺癌患者。
指南详细列出了化疗药物的使用和方案。
5. 靶向治疗:对于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指南明确了靶向治疗的选择和应用原则。
三、乳腺癌的康复和随访乳腺癌治疗后的康复和随访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乳腺癌诊疗规范2019版

乳腺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ICD-10:C50.900x001)二、诊断依据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国卫办医函〔2018〕1125号)。
诊断标准:1.定性诊断:采用空芯针穿刺活检或外科手术活检及病理检查等方法明确病变是否为癌、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特殊分子表达情况等与乳腺癌自身性质和生物行为学特点密切相关的属性与特征。
应对所有乳腺浸润性癌病例进行Ki-67、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HER2免疫组化染色,HER2 2+病例应进一步行原位杂交检测。
2.分期诊断:乳腺癌的分期诊断主要目的是在制订治疗方案之前充分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特点,以便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模式提供充分的依据。
乳腺癌的严重程度可集中体现在肿瘤的大小、累及范围(皮肤和胸壁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等方面,在临床工作中应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以期获得更为准确的分期诊断信息。
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不能作为诊断乳腺癌的主要依据,但是在制订诊治策略时,应充分考虑是否存在合并症及伴随疾病会对整体治疗措施产生影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国卫办医函〔2018〕1125号)。
四、计划住院天数为9天内五、计划住院总费用为8000元内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2)肝功、肾功、电解质、血凝、肿瘤六项、CA125、CA153、传染病筛查、性激素六项;(3)胸、腹部CT、腋窝淋巴结彩超。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乳腺超声、乳腺MRI、骨显像、头颅MRI。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1.外科手术治疗:乳房切除手术(TNM分期中0、Ⅰ、Ⅱ期及部分Ⅲ期且无手术禁忌,患者不具备实施保乳手术条件或不同意接受保留乳房手术;局部进展期或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经全身治疗后降期,亦可选择全乳切除术);保留乳房手术(适用于患者有保乳意愿,乳腺肿瘤可以完整切除,达到阴性切缘,并可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同时可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外科手术;乳房修复与重建;2.放射治疗:保乳术后放射治疗;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新辅助化疗后术后放射治疗;乳腺重建术后放射治疗;局部区域复发后的放射治疗;3.化疗:新辅助化疗,推荐含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辅助化疗,首选含蒽环类药物联合或序贯化疗方案,以蒽环类为主的方案(如CA(E)F、A (E)C、FEC方案),蒽环类与紫杉类联合方案(如TAC),蒽环类与紫杉类序贯方案(如AC→T/P(P:紫杉醇)或FEC →T);晚期乳腺癌的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蒽环类、紫杉类、长春瑞滨、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铂类);4.内分泌治疗:辅助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不建议与辅助化疗同时使用,一般在化疗之后使用,可以和放疗及曲妥珠单抗治疗同时使用;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氟维司群、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孕激素或托瑞米芬、亦可考虑采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方案);5.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进行靶向治疗,国内主要药物是曲妥珠单克隆抗体,一般不与阿霉素化疗同期使用,但可以序贯使用,与非蒽环类化疗、内分泌治疗及放射治疗可同期应用;6.支持对症治疗:唑来磷酸、钙剂、奥美拉唑、氨基酸、铁剂、叶酸、维生素B12、EPO、羟考酮、吗啡、恩丹司琼、甲氧氯普胺、甲地孕酮、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白介素-11等;4.出院医嘱:每周复查血常规,3周后再次入院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使得乳腺癌的诊治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应运而生。
本指南旨在规范乳腺癌的诊治流程,提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指南内容1、早期筛查:本指南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包括乳腺B超、X线摄影等。
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长期雌激素治疗等,应提前开始筛查。
2、诊断:指南详细描述了乳腺癌的诊断流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
同时,强调了医生应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
3、治疗:本指南提供了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指南强调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随访:指南规定了乳腺癌患者的随访计划,包括定期检查项目、检查间隔时间等。
随访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指南的意义本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2、为医生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3、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医疗效率。
四、结论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是中国医学界在乳腺癌诊治方面的权威指南,对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我们也呼吁广大女性朋友积极参与到乳腺癌的筛查中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使得乳腺癌的诊治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应运而生。
2019 CSCO 乳腺癌指南解

2019 CSCO 乳腺癌指南解乳腺癌是目前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中国抗癌协会(CSCO)于2019年发布了最新的乳腺癌指南。
本文将对2019年CSCO乳腺癌指南进行解读和总结。
一、背景介绍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一大癌症。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和医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制定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二、乳腺癌的分类与分期根据2019 CSCO乳腺癌指南,乳腺癌主要分为非特殊类型、特殊类型和浸润性导管癌三个主要亚型。
根据肿瘤的TNM分期,可将乳腺癌分为0期至IV期。
乳腺癌的分类和分期对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三、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发现乳腺癌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根据CSCO指南,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体检、乳腺超声、乳腺钼靶、乳腺核磁共振等多种方法。
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应当进行定期筛查,以便早期发现乳腺癌的病灶。
四、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切除手术。
辅助治疗如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五、靶向治疗的进展和应用靶向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一项重要进展,可以针对乳腺癌的特定分子靶点进行治疗。
目前,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可以使用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等。
靶向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六、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发展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肿瘤,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耐药性各不相同。
因此,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发展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等技术的应用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七、生存质量的改善与术后康复手术治疗对于乳腺癌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但手术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术后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目标。
2019 CSCO 乳腺癌指南解读

4
需详细评估患者一般状况,评估其对治疗的耐受性,综合制定治疗方案。
CSCO乳腺癌指南 2019
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治疗
(一)治疗前检查 (二)术前新辅助治疗 (三)HER-2阴性乳腺癌术前化疗 (四)HER-2阳性乳腺癌术前治疗 (五)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前内分泌治疗
CSCO乳腺癌指南 2019
(二)术前新辅助治疗
自身状况评估
1. 既往史(尤其需关注与治疗相关的重要病史信息) 2. 体格检查 3. 一般血液学检查 4. 评估主要脏器功能(包括肝、肾、心脏) 5. 心理评估及疏导 6. 育龄期女性必要时进行生育咨询
CSCO乳腺癌指南 2019
新辅助治疗前检查 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编写 的《第8版AJCC癌症分期手册》。
1
组织的浸润情况,并且帮助判定能否行保乳手术;有助于发现一些其他检查未发现的隐匿性肿瘤。需要注意,
乳腺MRI有一定的假阳性,不能仅凭MRI结果决定手术,建议先对可疑病灶行活检
治疗前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的病理学检查至关重要,推荐在影像引导下行空芯针穿刺,可大幅度提高活检准确
2
性。部分难以穿刺的散在钙化灶等情况,或影像学不可见的肿物,可选择肿物切除活检。一些簇状分布的可疑
基本病理 分子病理
1. 明确病灶大小 2. 病理组织学类型 3. 组织学分级 4. 有无脉管侵犯 5. 有无合并原位癌 6. 病灶切缘情况 7. 淋巴结情况
基本原则
1. 对所有乳腺浸润性癌病例进行ER、PR、HER-2、 Ki-67的检测 2. 多基因表达谱检测
CSCO乳腺癌指南 2019
乳腺癌病理学诊断 注意事项
2011年“乳腺癌ki-67 国际工作组推荐评估指南”建议应在评估整张切片后,选取有代表区域的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首先,对于女性乳腺癌的筛查,指南推荐的方法包括自我检查、临床乳腺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照片)。
自我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通过触摸乳房,女性可以察觉到是否有结节、肿块或其他异常,及时发现可能的问题。
临床乳腺检查是由医生进行的,通过触摸、检查乳房的外表和乳头是否有异常等方式,进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
而乳腺X线摄影则是利用X线专门拍摄乳房,以检测有无乳腺癌的征象。
其次,对于早期诊断与治疗,指南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首先是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指南推荐采用组织学检查方法,即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乳腺肿块,检查组织标本中是否有乳腺癌细胞。
这种方法可以明确是否患有乳腺癌,同时可以确定乳腺癌的类型和分级等信息,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其次是对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指南建议采用手术切除加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即先行手术切除乳腺癌病灶,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等。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根据乳腺癌的不同类型和分期,结合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选择内分泌治疗,以抑制雌激素对癌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而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选择靶向治疗,针对HER2表达的癌细胞进行引导治疗。
最后,指南还提到了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的监测与治疗。
对于已经治疗过的乳腺癌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包括临床检查、乳腺摄影、血液检查等,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详细规范了乳腺癌的筛查、诊断和治疗,为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希望能够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水平,降低乳腺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要点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要点1 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
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和群体筛查。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⑴本指南建议一般风险人群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
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⑵老年人乳腺癌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因此本指南认为老年人是否停止筛查需要考虑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预期寿命以及各种合并症情况。
如果合并症多,预期寿命有限,则不需要进行乳腺癌筛查。
因此对于70岁以上老年人可以考虑机会性筛查。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1.3.1 乳腺X线检查⑴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⑵建议每侧乳房常规应摄2个体位,即头足轴(CC)位和内外侧斜(MLO)位。
⑶乳腺X线影像应经过2位以上专业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⑷乳腺X线筛查对50岁以上亚洲妇女准确性高,但乳腺X线对40岁以下及致密乳腺诊断准确性欠佳。
不建议对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女性进行乳腺X 线检查。
⑸常规乳腺X线检查的射线剂量低,不会危害女性健康,但正常女性无需短期内反复进行乳腺X线检查。
1.3.2 乳腺超声检查目前已经有较多的证据提示在乳腺X线检查基础上联合乳腺超声检查较之单独应用乳腺X线检查有更高的筛查敏感度,尤其是针对乳腺X线筛查提示致密型乳腺(c型或d型),因此乳腺超声检查可推荐作为乳腺X线筛查的有效补充。
1.3.3 乳腺临床体检在经济欠发达、设备条件有限及女性对疾病认知度较不充分的地区仍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1.3.4 乳腺自我检查⑴乳腺自我检查不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
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指南

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指南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死亡率则逐渐下降。
这归功于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的普及,以及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
为了进一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指南应运而生。
本篇文章将详细解读这个指南,为广大女性朋友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指南旨在提高乳腺癌防治效果,通过推荐筛查方法和早期诊断策略,帮助女性及时发现并治疗乳腺癌。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权威的指导和建议。
乳腺癌筛查主要包括乳腺视诊、乳腺触诊、乳腺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
根据指南,女性朋友应从20岁开始定期接受乳腺检查,40岁以后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
同时,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
早期诊断乳腺癌,需要及时观察和发现乳腺癌的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
每月一次的自我检查也是及早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当怀疑有乳腺癌可能时,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的医疗机构检查,以便尽早确诊和治疗。
根据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指南,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具体采用哪种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由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推荐。
在选择治疗方式时,一定要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各种治疗手段的优缺点,再做出决策。
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指南为广大女性朋友提供了权威、实用的参考。
通过遵循这个指南,女性朋友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及早发现乳腺癌,提高治疗效果。
在进行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和早期诊断策略,并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以便获得最佳治疗方式。
要重视乳房自我检查,及时观察和发现乳腺癌的症状,以便尽早接受专业治疗。
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指南对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广大女性朋友应积极并遵循本指南,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女性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2019版)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第一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中国女性的生命健康。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多项研究已证实,乳腺癌筛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自上个世纪末先后制定并推行了女性乳腺癌群体筛查指南,从而将乳腺癌5年生存率提高到89%。
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早期乳腺癌列为可治愈性疾病,早诊早治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的最佳途径。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提高乳腺癌防治水平是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
作为东方女性,中国女性与西方欧美国家女性相比,其乳房具有不同的特点,体积普遍偏小,多属于致密型乳腺,且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起始于40~50岁之间,比西方国家提前5~10岁。
因此,制定适合中国女性特点的群体性乳腺癌筛查指南势在必行。
中国抗癌协会协同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组织专家团队(含乳腺癌临床医学、肿瘤流行病学及生物信息学专家)先后主持开展了由原国家卫生部牵头的针对城市女性为主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乳腺癌筛查项目、针对农村女性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两癌”筛查项目中的乳腺癌筛查项目和中国多中心乳腺癌优化筛
查方案研究3项女性乳腺癌群体筛查项目,获取了中国乳腺癌群体筛查的基础数据,特别是中国多中心乳腺癌优化筛查方案研究项目获得了以乳腺X线、乳腺超声及乳腺触诊3种筛查方法为基础全覆盖、互盲法、同步进行的群体性乳腺癌筛查对照研究数据。
本专家团队在分析总结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数据的基础上,参考了欧美及东亚等国家的最新乳腺癌筛查指南,并结合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水平,分别从筛查起始年龄、筛查方法、筛查时间间隔3个方面,针对中国女性乳腺癌一般风险人群和高风险人群制定了这部以人群为基础的规律性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1 筛查年龄
45~69岁的一般风险女性,推荐进行规律性筛查(A级推荐)
40~44岁的一般风险女性,应有机会接受筛查。
接受筛查前,鼓励其在充分了解乳腺癌筛查的潜在收益、风险和局限性之后,与医生共同确定个体化决策(B级推荐)
年龄<40岁的一般风险女性,推荐不接受规律性筛查(C级推荐)
年龄>69岁的一般风险女性,身体健康且预期寿命>10年,如有意愿,应有机会接受筛查(B级推荐)
存在早发乳腺癌家族史且自身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高风险女性,筛查起始年龄可提前至35岁;其他乳腺癌高风险女性,筛查起始年龄可提前至40岁(C级推荐)
2 筛查方法
乳腺X线筛查被证实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死亡率。
因此,推荐其作为一般风险女性的主要乳腺癌筛查方法(A级推荐)
乳腺X线筛查阴性的致密型乳腺女性,补充乳腺超声筛查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检出率,推荐补充乳腺超声筛查(B级推荐)
单独采用乳腺触诊筛查乳腺癌,由于目前证据不充分,尚不推荐。
但乳腺触诊对于从未接受乳腺癌筛查的女性,仍有可能提高乳腺癌检出率,因此推荐乳腺触诊作为乳腺影像学筛查之前的初始手段(B级推荐)
推荐乳腺磁共振检查用于有早发乳腺癌家族史且自身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乳腺癌高风险女性的规律性筛查;或推荐用于乳腺X 线及乳腺超声筛查均阴性的其他乳腺癌高风险女性的补充性筛查(C 级推荐)
推荐乳腺超声筛查用于无早发乳腺癌家族史或不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40~44岁的其他乳腺癌高风险女性的筛查;推荐乳腺X 线联合乳腺超声筛查用于45岁以后该类高风险女性的筛查(B级推荐)
3 筛查间隔时间
一般风险女性,推荐每2年1次乳腺X线筛查(A级推荐)
对有早发乳腺癌家族史且自身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乳腺癌高风险女性,推荐每年1次乳腺磁共振检查(B级推荐)
对40~44岁无早发乳腺癌家族史或不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其他乳腺癌高风险女性,推荐每年1次乳腺超声筛查;当乳腺超声筛查阴性时,建议补充乳腺磁共振检查(C级推荐)。
45岁以上其他乳腺癌高风险女性,推荐每年1次乳腺X线联合乳腺超声筛查;当乳腺X线及乳腺超声筛查均阴性时,建议补充乳腺磁共振检查(C级推荐)
4 指南相关定义
筛查:指运用有效、简便、经济的检查、检测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患病或有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
鉴别开来。
筛查是从健康人群中早期发现可疑患者的一种措施,不是针对疾病作出诊断。
机会性筛查:指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疾病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
群体性筛查:指国家、地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的疾病检查。
乳腺癌筛查:指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患有乳腺癌、但表面健康的女性,同那些可能不患有乳腺癌的女性相鉴别的筛查过程,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乳腺癌,最终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乳腺癌一般风险女性:指不属于乳腺癌高风险女性(详见“乳腺癌高风险女性”定义)范围的女性。
乳腺癌高风险女性:至少符合下述1个条件的女性:
至少2位一级或二级女性亲属曾患乳腺癌;
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有已知BRCA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至少1位符合下述1个条件的乳腺癌一级亲属:①发病年龄≤45岁;
②发病年龄在45~50岁,同时至少1个一级亲属患有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③患有2个原发性乳腺癌,
同时首次发病年龄≤50岁;④发病年龄不限,同时至少2个一级亲属患有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⑤男性乳腺癌。
自身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
一级亲属中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如遗传性乳腺及卵巢综合征、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利-弗劳梅尼综合征、波伊茨-耶格综合征、林奇综合征等);
曾患乳腺导管、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
曾接受胸部放疗。
早发乳腺癌家族史:一级亲属中,至少有1位在45岁以前曾患乳腺癌。
一级亲属:指一个人的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
二级亲属:指一个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姨、舅。
5 推荐等级说明
A级推荐:基于充分且结论一致的高水平研究证据,专家组强烈推荐;
B级推荐:基于有限或结论相对一致的研究证据,专家组中等推荐;
C级推荐:基于临床经验或观察性研究,缺乏严格的研究数据支持,专家组一般推荐。
本指南为首部中国女性群体性乳腺癌筛查指南,必将进一步指导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提高早诊率,降低死亡率,减少中国女性乳腺癌的疾病负担。
未来在推广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同时,亟需开展更大规模、设计完善及长期随访的乳腺癌筛查随机对照研究,探索更多的乳腺癌筛查新方法和新模式,逐步解决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寻求适合中国女性特点的乳腺癌筛查提供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提高乳腺癌的总体治愈率,最终改善中国女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