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末清初的思想

课题专题一(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教材分析】本课有五个子目,分三个阶段分别介绍了五个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包括:第一,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第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反君主专制和理学道统思想。
第三,清初唐甄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
联系必修Ⅰ专题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和必修Ⅱ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的内容,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专题一有所继承和批判,尤其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的儒学进行了超越。
专题一可与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形成中外思想的对比参照,对比明末清初思想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差异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3.学会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轨迹。
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的史料,通过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到理解历史再到探究历史和升华历史,引领学生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学会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同时,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拓宽思路,注意专题内、模块内及中外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参照。
3.利用今年的高考试题吸引学生。
4.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思想家的名片或手抄报。
5.帮助学生学会浏览相关的网站和课外书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既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又对正统理学作出批判,并有所创新,使儒学思想更趋务实,更贴近国计民生,这是儒学的新发展,并萌发了具有新颖的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爱国、批判精神的进步思潮。
2.进一步激发学生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关注民生、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历史ⅲ人民版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历史ⅲ人民版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
1.经济因素:②统治者极力推进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③工商业者〔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反对封建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
2.政治因素:①明末清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深,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②封建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3.思想因素: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个性,摧残人们的思想。
②他们要求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追求个性发展。
4.社会环境因素:明末清初之际,社会大动荡,王朝更替,出现权力真空,是当时思想的自由具备了适宜的政治环境。
5.外来因素: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为思想界注入新的生机。
(二)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李贽〔zhì〕---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①人物简介:〔1〕生活时代:明朝中后期。
独具个性。
〔2〕生活经历:青年时代生活困乏,中年做过小官,目睹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3〕家庭影响:祖父辈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李贽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较少。
〔4〕学派的影响:继承并发展泰州学派反传统的精神〔泰州学派是一个具有强烈反叛传统意识的学派〕。
②代表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藏书》等多种著作。
③主张⑴挑战理学正统地位。
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并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⑵挑战孔子儒学正统地位。
⑶,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⑷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2.黄宗羲①简介A.参加抗清斗争 B.失败后,隐居著述②代表作:《明夷待访录》③思想主张:A.ab: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c〔33.顾炎武①简介:亭林先生①明末参加复社,反对宦官专权②参加抗清活动③开清代考据学之河。
②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③主张:A.政治:a..批判君主专制,对君主专制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进行了深刻揭露。
高考总复习: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 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 卓越见解…… 黄宗羲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 书,以及文集、秦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 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 书》……
----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 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1)批判君主专制; (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 最高机构; (4)反对传
•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已任。…… 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 李贽 解……
• 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 张。……晚年所指撰《读通鉴论》《宋论》,荟萃平生治史心得, 王夫之 为探讨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主 流 思 想 演 变 专 题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 说
小人好恶以己, 君子好恶以道。
——黄宗羲
(1610—1695年)
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 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批判君主专制
材料二: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清新发展 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
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评价: 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种主张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都是正确的。不同是前者处于封建制度的兴起、确立时期。…..后 者是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
(2)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顾炎武
(1613—1682年)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厦门三中 薛明石羡
请结合明末清初时代特征,运用历 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经济因 素、阶级基础、思想因素、政治因 素等方面概括和归纳明末清初思想 活跃局面形成的背景有哪些?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根本原因) ②阶级:工商业者阶层日益壮大 ③思想: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 ④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 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 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 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 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 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 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 会改革。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 自公卿大夫 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 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顾炎武的观点。
王夫之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 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 揭露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 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 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 之大公哉!”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 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顾炎武思想:-----亭林先生
(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 夫的腐败 (2)提出了“众治”的主张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提倡“经世致用”的务实革新、求真求是的 学风和“经世”爱国的优良传统,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 3、思想:西方科技传入中国,八股取士束缚人的思想
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异端思想家李贽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异端”思想家李贽的离经叛道
(1)、生平: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自刎而死
1、对传统儒学思想进行批判继承, 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具有思想解 放的作用。
2、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 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成为近代 进步思想的先声。
消极: 3、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
反对绝对思想权威
晚明异端 思想家李贽
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
主张男女平等 哲学观:阴阳二气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
(2009·江苏,3)某思想家强调 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 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C.朱熹
B.董仲舒
D.王阳明
D
文天祥的气节反映了当时思想 主流是 ( )
A.黄老之学
C.程朱理学
B.佛学
D.陆王心学
C
明末清初的 思想活跃局面
回忆
儒学的发展史
战国:蔚然大宗
西汉(武帝)后:正统思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材料3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
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
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
材料4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 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 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 非耳”。
-----《焚书 》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以“圣人” 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悟思想活跃之道
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离经叛道直清廉 老年:入狱迫害致死
1、李贽反正统意识 材料1 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
故谓人有男主女张则男可女,谓平见等有男女岂可乎?谓见 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 又岂可乎? ------《焚书》
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清 三先生(或清初三大儒)。
黄宗羲的批判思想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 (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 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 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 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思想主张
主旨:
材料一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 循天下
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之公
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材料二 “一姓之兴亡,私也, 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材料三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 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 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 哉!”
深刻揭 露历代 帝王把 天下当 作私产 的做法
4 、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 1644年,清兵入关,王夫之和友人一起在衡山 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 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 不满。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 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晚年隐居在衡山石船 山麓,努力著述,人称船山先生。著作现存 《船山遗书》288卷,还有一部分已经散失。
(人民版)2020高考总复习 历史:第31讲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第31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名师导语』本考点在近几年全国卷中命题较少,但是地方卷则考查较多,如江苏卷对李贽思想的考查,海南卷对清代女性地位变化的考查,都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特点。
这种考查主要体现了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所体现的时代特色是今后高考重点关注的内容。
知识点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思想(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____________”。
(2)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
(3)提出“________”,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写作风格上,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3.影响: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对社会现实大胆批评。
李贽思想的特点他(李贽)反对的是假道学不是真道学,对于真道学他是极力赞扬的,所以他反对道学不等于反封建。
——束景南《道学文化心态论纲》知识点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1.黄宗羲(1)思想⎩⎨⎧①批判 ,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②限制君权: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学校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③反对重农抑商,认为。
(2)著作:《明夷待访录》。
(3)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顾炎武 (1)思想⎩⎨⎧①提倡 。
②批判君主专制,提出“ ”。
③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2)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3)地位: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3.王夫之(1)思想⎩⎨⎧①政治观:主张“ ”,抨击“孤秦”“陋宋”。
②哲学观:在“气一元论”基础上,提出尊重 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2)地位:其哲学思辨代表着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4.唐甄(1)思想:对专制君主进行大胆批判,认为大多数官吏是“盗贼”为“民贼”,仍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____________身上。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材料:“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 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 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材料:“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 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 大公哉!
(1)批判“孤秦陋宋”,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 下当作私产,须循天下之公(批判君主专制)
经济正统观念:重农抑商
思想正统观念:儒学正统(宋明理学) 社会稳定;民族融合; 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明朝中后期:李贽 一、活跃表现 明末清初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唐甄 三、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影响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1、政治: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4、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阻 碍思想更新
“八股文” 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使得儒家的学说完 全成为求取利禄的敲门砖。朱熹等人的学说核心“忠 君”,科举完全成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这在使 读书人思想僵化的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 路。
5、外部:西方文化传入(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 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使中国的少数士大夫开始认识到西方学 问之中有其优于中国之处,但这并未造成中国人对于中西学的基 本高下看法有所改变。
(1)“众治”来取代“独治”,反对君主专制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 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 其君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 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亡国”: 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 民族的命运。
1.思想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黄宗羲的政治和经济思想
①参加抗清斗争 ②失败后,隐居著述 失败后, ③ 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黄宗羲— 黄宗羲—梨洲先生
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1)批判君主专制; 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呼吁废除君主 专制下的“一家之法” 建立“天下之法” 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君臣平等思想 (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 限制君权的主张 (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 高机构; 高机构;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王夫之的“孤秦陋宋”
①参加抗清 ②隐居著书:收录:《船山 遗书》 ③其哲学思辩代表着中国古 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王夫之— 王夫之—船山先生
归纳:王夫之的主要思想: 归纳:王夫之的主要思想:
(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 结。 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 法; 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 (2)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 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 物质运动规律的 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 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 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
①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专制 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材料二: 公其是非于学校” 材料二:“公其是非于学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遂亦不敢自为是非”。而且, 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遂亦不敢自为是非” 而且, 每朔日,天子应率大臣亲临太学就弟子列听讲, 每朔日,天子应率大臣亲临太学就弟子列听讲,“政 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 每朔望,郡县学官讲学, 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每朔望,郡县学官讲学, 郡县官亦就弟子列听讲, 政事有缺失,小则纠绳, 郡县官亦就弟子列听讲,“政事有缺失,小则纠绳, ②限制君权的设想 大则伐鼓号于众” 大则伐鼓号于众”。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 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 ——《明夷待访录》 也。” ——《明夷待访录》 ③工商皆本的思想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 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人皆有私,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谓圣 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 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 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利益是 认为人皆有私, 自然之性” “自然之性” 材料二 “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 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 非万世之至论” 非万世之至论”; 鞭挞程朱理学, 鞭挞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
生活经历: 生活经历: 青年时代生 中年做过小官, 活困乏 ,中年做过小官, 目睹社会的黑暗和官场 的腐败。 的腐败。 家庭影响: 家庭影响:祖父辈从事 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 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 李贽自幼受传统思想束 缚较少 代表作: 《藏书》《续藏 代表作: 藏书》《续藏 》《 焚书》《续藏书》 》《续藏书 书》《 焚书》《续藏书》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明末参加复社,反对宦 明末参加复社, 官专权 ②参加抗清活动 ③开清代考据学之河
顾炎武— 顾炎武—亭林先生
归纳:顾炎武的主要思想: 归纳:顾炎武的主要思想:
(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 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 君主专制 大夫的腐败 大夫的腐败 提出了“众治” (2)提出了“众治”的主张 梁启超把其观点归结为“ (3)梁启超把其观点归结为“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 兴亡,匹夫有责” 主张“经世致用” (4)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材料一: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材料一:“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 尽归于人”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 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为天下之大害者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黄宗羲《原君》 黄宗羲
循天下之公” ①“循天下之公”,揭露历 循天下之公 代帝王的暴政 ②尊重物质运动自然规律的 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王夫之— 王夫之—船山先生
课堂练习
下列资料叙述的是哪一位思想家的? 下列资料叙述的是哪一位思想家的?
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 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 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 卓越见解…… 卓越见解 黄宗羲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 以及文集、秦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 书,以及文集、秦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 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 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 书》……
材料一: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材料一:“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 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 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 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 材料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 材料二: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 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 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 与有责焉!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 与有责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 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 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 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 天下兴亡,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并用于社会 区分“亡国” 改革亡天下” 区分“亡国”、“亡天下”的内涵 •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不治民”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明主治吏,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不治民”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 •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 主张“经世致用” 命运。 命运。 ③主张“经世致用”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材料三:夫天生一人, 材料三:夫天生一人,自有 一人之用, 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 而后足也, 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 不得为人乎? 不得为人乎? ――《焚书 答耿中丞》 答耿中丞》 《焚书·答耿中丞 对孔子权威否定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最引人注目的是湘西特有的一双木屐 和一把油纸伞。据说, 和一把油纸伞。据说,船山先生对异 族满清的统治一直无法接受, 族满清的统治一直无法接受,骨子里 都是反清复明的念头。 都是反清复明的念头。他出外必穿木 以示脚不踏清王朝之地; 屐,以示脚不踏清王朝之地;又不管 天气是晴还是雨, 天气是晴还是雨,皆手撑着一把油布 伞出门,以示头不顶清王朝之天。 伞出门,以示头不顶清王朝之天。
资料 生,还是死。看来是萦绕在这座湘西草堂内与外的 还是死。 无形精灵,亦成为船山先生灵魂深处的问题。 无形精灵,亦成为船山先生灵魂深处的问题。
草堂大门有幅对联,右联:清风有意难留我; 草堂大门有幅对联,右联:清风有意难留我; 左联:明月无心自照人;横批:湘西草堂。 左联:明月无心自照人;横批:湘西草堂。简简单 反清复明的内在情结 单的文字带来的既有反清复明的内在情结, 单的文字带来的既有反清复明的内在情结,又有浓 浓的归隐田园的气息。屋内正中亦有一幅对联, 浓的归隐田园的气息。屋内正中亦有一幅对联,右 六经责我开生面;左联:七尺从天乞活埋。 联:六经责我开生面;左联:七尺从天乞活埋。船 山先生一方面对明王朝的覆灭悲愤欲绝, 山先生一方面对明王朝的覆灭悲愤欲绝,觉得活在 异族统治之下,犹如活埋一般;可另一方面, 异族统治之下,犹如活埋一般;可另一方面,船山 先生苟活于世,却有着宏大的抱负,那就是: 先生苟活于世,却有着宏大的抱负,那就是:为民 族传统文化的更新与传承而奋争不息。 族传统文化的更新与传承而奋争不息。
铮铮傲骨,强烈的民族气节由此可略窥一斑了。 铮铮傲骨,强烈的民族气节由此可略窥一斑了。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王夫之的“孤秦陋宋”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以天下论者 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 也。”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已而已矣。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已而已矣。斥 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 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 之大公哉! 之大公哉!”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 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 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明末清初的思想
• 1.儒学再次受到批判, .儒学再次受到批判, 再次受到批判 正统地位再次面临冲 击 • 2.思想家对儒学进行 . 修正, 修正,儒学进一步发 展,思想领域出现继 百家争鸣以后的又一 次活跃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