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梅花 教案

梅花 教案

梅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梅花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梅花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梅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梅花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播放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梅花的优美意境。

(2)介绍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使学生对梅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
(1)讲解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3. 教学活动:
(1)讲解:教师讲解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以及学生对梅花
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梅花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梅花》省级优秀教学设计5篇

《梅花》省级优秀教学设计5篇

《梅花》教学设计10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梅花魂》。

二、学情分析学生缺乏远离故土、思念家乡和祖国的这种情感体验,有不少学生对梅花的特点也并不了解,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而在课前应重视预习,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验情感。

三、教材简析《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通过五件小事表现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挚爱。

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课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

四、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3、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学会质疑,培养阅读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理解“梅花魂”。

六、课前准备教师自制课件。

学生查找梅花资料,了解华侨在海外的生活经历。

七、教学课时两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欣赏姿态各异的梅花。

学生交流梅花的特点,谈观后感受。

说说“魂”字的意思。

【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梅花芬芳吐艳的绚烂世界,音乐与画面的感染,让学生心灵为之动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交流词意。

3、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高年级学生已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把学习的过程还给了学生,体现了课堂的主体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全文,读后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交流后归纳(课件出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1、读诗词落泪;2、爱惜墨梅图;3、痛哭不能回;4、送“我”墨梅图;5、又赠梅花绢。

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梅花的特点和美丽,培养学生对梅花的观察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通过学习梅花,引导学生品味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4.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课文《梅花》的教材。

2.一瓶梅花和一盆盛满水的花瓶。

3.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工具。

4.学生用的毛笔和墨水或水彩画。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10分钟)1.教师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梅花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导师介绍课文《梅花》,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Step 2: 梅花特点讨论 (15分钟)1.教师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梅花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梅花的颜色、形状、花瓣等特点。

2.学生观察梅花的图片,并通过口述形容梅花的特点。

Step 3: 听读课文 (15分钟)1.教师放音频或朗读课文《梅花》。

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教师解读生词和生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Step 4: 梅花的写作 (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用毛笔和墨水或水彩画,画一朵梅花。

2.学生观察梅花的图片,并试着用画笔模仿梅花的形状和花瓣。

3.学生观察梅花的图片,并试着用文字描绘梅花的特点和美丽。

可以用诗歌、散文或自由句的形式表达。

Step 5: 分享和展示 (10分钟)1.学生将他们的作品贴在黑板或课堂展示区。

2.学生分享他们对梅花的观察和描述,教师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Step 6: 梅花的赏析 (15分钟)1.教师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名家对梅花的诗词赏析,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语言和艺术之美。

3.学生根据自己对梅花的感受和观察,自由发挥写一段关于梅花的文字。

Step 7: 总结与评价 (5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他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等。

拓展活动:1.学生可以在家中再次观察梅花,并用诗歌、散文或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梅花的感受。

古诗《梅花》教学设计

古诗《梅花》教学设计

古诗《梅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梅花》的主题和意境。

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朗读的能力。

教学内容:
介绍《梅花》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解读古诗的词语、意境和表达方式。

分析古诗中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进行诗歌朗诵和表达训练。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1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梅花的形象,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

简要介绍古诗《梅花》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氛围。

第二步:整体理解(20分钟)
教师朗读整首古诗,引导学生跟读,理解古诗的大意和情感。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梅花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第三步:词语解释和讨论(20分钟)
解释古诗中一些生僻词语和表达方式,确保学生理解古文的意义和意境。

小组讨论,学生共同分析古诗中的语言特色、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第四步:韵律感培养(15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情感表达。

分组进行小组朗读,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作业布置和总结(10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梅花》的部分内容或总结自己的感受。

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梅花》省级优秀教学设计4篇

《梅花》省级优秀教学设计4篇

《梅花》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梅花盛开的情况,结合园艺文化,让学生受到美丽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人们喜爱梅花的原因。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

一、学习第一段:1、学生轻声朗读这段话。

想一想讲了什么?2、你读懂了那些地方?3、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梅花什么时候开?"早春""还……就"说明了梅花开得很早,"满山"说明梅花开得很多。

4、指导朗读。

5、盛开的梅花怎么样?"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挨"说明梅花开得多而密,还给人一种竞相开放的动态感。

"片片彩云"大片大片的梅花开在山上,向高处望去,艳丽的红花映着蓝天。

确实像片片彩云。

6、看图理解;指导朗读。

7、"一朵一朵"的梅花又是什么样的?边读边想象,结合图理解指导朗读。

"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渗透园艺文化:梅花又名春梅、红梅。

梅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白色、淡红色,有芳香,再早春1-2月开花,后发叶。

]8、小结:早春,满山的梅花盛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五颜六色,晶莹透亮,散发出阵阵香气。

你喜欢吗?9、请学生跟着音乐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许多人也都像同学们一样喜欢梅花,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漂亮?1、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人们喜欢梅花的什么?2、讨论(人们喜欢梅花的报春)。

3、指导朗读。

[渗透园艺文化;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被人们欣喜。

]4、同桌讨论;从那里看出人们喜欢梅花?5、指导朗读6、如果你来到梅花山,心情怎么样?7、学生配乐朗读。

《梅花》教学设计3篇

《梅花》教学设计3篇

《梅花》教学设计3篇《梅花》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梅花》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梅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赏梅品梅读梅颂梅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教学过程:一、谈话、赏梅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②师范读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④指名再读读,评议⑤齐读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

观看英雄人物图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五、自由朗读全文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古诗梅花课前讲解教案设计

古诗梅花课前讲解教案设计

古诗梅花课前讲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古诗《梅花》的基本内容和意境,理解其中的诗意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高洁品质,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掌握古诗《梅花》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准备好古诗《梅花》的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相关的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古诗《梅花》,并准备好笔记本和书写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梅花盛开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和高洁品质,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和向往。

2.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古诗《梅花》,并讲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美好寓意。

3. 分析诗句,教师逐句解读古诗《梅花》,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描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情感。

4.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梅花》中的优美语言和高尚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诗歌赏析,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古诗《梅花》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6.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梅花的高洁品质和诗人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梅花的赞美和向往。

五、课堂作业。

1.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赞美梅花的短文,表达对梅花的情感和向往。

2.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赏梅花,拍摄梅花的照片,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古诗《梅花》展开,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诗歌的赏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梅花的美好品质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梅花的热爱和向往,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精选15篇)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几枝盛开的腊梅,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1、回忆学习的步骤,进行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2、学生进行自学。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梅墙数寒独遥暗(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墙:第五笔是“竖”遥:熟字“摇”去掉提手旁,换上走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数:几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过来。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眷”两个生字。

理解“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念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启发点拨、提出问题; 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1、谈话:关于梅花同学们并不陌生,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文很多,谁能试着吟诵几首?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知道梅花有一种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

自古以来梅花以它高洁、傲霜的品格经历风霜而愈加引人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有关梅花的课文。

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身在异国的外祖父的几件事,非常感人地流露了这位老华侨对梅花的挚爱,对祖国的眷念
之情。

2、揭题质疑,倒入新课:课文不以梅花为题,而以梅花魂为题,“魂”是指什么?课文题中的“魂”又是指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结合课文、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2、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分段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几件事?
(要求:读课文时围绕思考题在课文上作上记号或尽量用最简练的语言予以概括。


4、读后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归纳。

(教读诗词,泪珠纷纷斥我污梅,刮抹梅污无法回国,痛哭流涕送我梅图,教我学梅送我登船,赠我梅绢)
三、精读体会情感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
梅的词句。

可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
(1)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2)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