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复习一guo

合集下载

(完整版)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复习有答案

(完整版)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复习有答案

牛顿运动定律一、夯实基础知识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tv a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 =0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 x =ma x ,F y =ma y , 若F 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 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 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 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复习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复习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复习一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是坚持匀速直线运动形状或运动形状,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动这种形状为止。

惯性物体坚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形状或运动形状的性质。

外延1.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1)第一层含义:坚持匀速直线运动形状或运动形状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求用力来维持。

(2)第二层含义:要使物体的运动形状(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动,必需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植物体运动形状的缘由。

2.对两层含义的了解(1)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力是改植物体运动形状的缘由,既力是使物体发生减速度的缘由。

(不能说〝力是发生速度的缘由〞、〝力是维持速度的缘由〞,也不能说〝力是改动减速度的缘由〞。

)(2)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都有坚持原有运动形状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形状改动的难易水平(惯性大的物体运动形状不容易改动)。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一定律描画的是理想化形状:牛顿第一定律描画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形状。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有着实质的区别,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

3.对惯性了解应留意的效果(1):固有的:惯性是物体自身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形状有关,跟物体的受力有关,跟物体所处的天文位置有关。

(2)质量意义: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那么惯性大,其运动形状难以改动。

(3)不可克制的: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形状改动,但不能以为克制了物体的惯性。

二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定律的表述物体的减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F=ma。

(其中的F和m、a必需运用国际单位制)减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反。

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明白了物体的受力状况和运动状况之间的定量关系。

联络物体的受力状况和运动状况的桥梁或纽带就是减速度。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复习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复习

中学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复习一中学物理牛顿第肯定律牛顿第肯定律(惯性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变更这种状态为止。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内涵1.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1)第一层含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须要用力来维持。

(2)其次层含义: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变更,必需施加力的作用,力是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

2.对两层含义的理解(1)牛顿第肯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力是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既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缘由。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缘由”、“力是维持速度的缘由”,也不能说“力是变更加速度的缘由”。

)(2)牛顿第肯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变更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简单变更)。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肯定律描述的是志向化状态:牛顿第肯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有着本质的区分,不能把牛顿第肯定律当成牛顿其次定律在F=0时的特例。

3.对惯性理解应留意的问题(1):固有的: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跟物体的受力无关,跟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

(2)质量意义: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其运动状态难以变更。

(3)不行克服的: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变更,但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

二中学物理牛顿其次定律定律的表述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F=ma。

(其中的F和m、a必需运用国际单位制)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

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其次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状况和运动状况之间的定量关系。

联系物体的受力状况和运动状况的桥梁或纽带就是加速度。

必修1-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

必修1-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1)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物理意义: ①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②揭示了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换言之,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3)牛顿定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为基础得出的。
2.一切物体都有 惯性 ,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 惯性 . 惯性是物体 固有的 属性。 惯性不是力 ,不能说物体受惯性。与物体的受 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地理位置无关。 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惯性大;质量 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惯性小。
练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惯性是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具有的性质
讨论力F、加速度a、速度v、 △ v的(大小方 向及变化)关系如何?
(1 )F 与a (2 )F 、a 与V
瞬间一一对应
无关,但两者方向关系决 定变化
大小无关,但方向一致
(3)F、a与△ v
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公式
a
V ,加速度a与速度变化量成正比,与 t

B

时间成反比
F B.由公式 a ,加速度a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 m
(2)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加速度与合 力的瞬时对应关系。 (3)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 终一致。
(4)同体性:公式
F合=ma中的 m、a分别是同一
研究对象的合力、质量和加速度。 (5)相对性: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照 系。(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为零的参照系) (6)局限性: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低速运动 的宏观物体,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 (相对于原子、分子)。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复习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复习

九、临界与极值问题
临界问题是动力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 一般的临界问题大多由于物体的受力 (一般为接触力)发生突变,造成加速 度发生突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 挖掘临界条件,只要让临界条件充分暴 露出来,我们就能用牛二定律解决之。
三种临界问题
1、相互接触的两物体脱离的临界条件是 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即FN=0。
二、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 重物、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带有一套 砝码)、刻度尺、砝码. 三、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重物的质量m,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如图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重物 的细绳系在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 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 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时,小车拖着纸 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沿斜 面方向上的分力平衡.
四、注意事项
1. 平衡摩擦力时,不要将悬挂重物的细线系在小车上, 即不要给小车施加牵引力,并且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 带运动.
2. 平衡摩擦力后,无论如何改变重物或小车和砝码的 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但必须保证细绳与 长木板平行. 3. 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与车上所加砝码的总质量 远大于重物的质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重物的 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 4. 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 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 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
内容 受力 物体 依赖 关系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 物体上 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 在 二力平衡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 另一个可依然存在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提纲(新)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提纲(新)

四.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
1.特点: (1)超重现象的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例 如:向上做加速运动的物体和向下做减速运 动的物体. 失重现象的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例 如:向下做加速运动的物体和向上做减速运 动的物体. (2),无论物体是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 态,物体所受的重力都不变. (3),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且大小 为 g 时,会发生完全失重现象.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由重力引起的 物理现象均会消失.
4.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 ( AC ) 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A,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物体速度为零时,所受合外力必定为零. B,物体速度为零时,所受合外力必定为零. 物体运动轨迹发生弯曲时,一定有外力作用. C,物体运动轨迹发生弯曲时,一定有外力作用. 在空中匀速下落的降落伞,是因为受重力缘故. D,在空中匀速下落的降落伞,是因为受重力缘故.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5.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D ) 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其他外力作用. A ,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其他外力作用.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受到一个恒定的外 力作用. 力作用. 力停止作用后,物体就慢慢停下来. C,力停止作用后,物体就慢慢停下来. 物体运动状态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D,物体运动状态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一.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三)区别和联系: 区别和联系:
a.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遵从的 a.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遵从的 运动规律. 运动规律. 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 性. C.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 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 C.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 (惟一因素) 惟一因素)

牛顿一 二大定律复习

牛顿一 二大定律复习
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 3、什么是失重? 向上加速运动 向下减速运动
失重现象是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 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4、什么条件下产生失重现象? 向下加速运动 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 向上减速运动
4、临界问题:
例:斜面体静止于水平面上,斜面倾角为53°,一
质量为0.1 kg的小球用细线吊在斜面体的顶端,细 线平行于斜面,不计一切摩擦,现对斜面体施一水 平向右的拉力F,为保证小球不离开斜面,则斜面体 向右做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若加速 度是10 m/s2 ,刚绳子的拉力是多少? (g取 10 m/s2) 为保证小球不离开斜面, 应使斜面体向右的加速 度a≤7.5 m/s2 1.414N
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B、物体能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BD C、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开始运动时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 状态就失去了惯性。 D、在相同外力作用下获得加速度小的物体惯性大。( )
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同学看见某用手推不动原来静止 的小 车,于是说:这是因为这辆车惯性太大的缘 故; B、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这是因 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C、小球由于重力作用而自由下落,它的惯性 不存在了; D、把一个小球竖直上抛抛出后能继续上升, 是因为物体仍受一个向上的推力 (
解:设人的最大举力为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1g=60×10N=600N 根据题意可知,电梯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故电梯的加速度 方向竖直向下。 m2g-F=m2a ∴a=g-F/m2=10-600/80=2.5m/s2 所以电梯的加速度大小是2.5m/s2,方向竖直向下。
超重与失重 1、什么是超重? 超重现象是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 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2、什么条件下产生超重现象?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一、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的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阐明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具体表述为:“任何物体继续自身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产生状态改变”。

这一定律的提出是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有关力学的错误观点的彻底推翻,它极大地推动了力学领域的进步。

第一定律的精髓在于“惯性”,物体因为具有惯性而能够保持自身原有的运动状态。

比如,一个静止的物体不会自发地开始运动,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会自发地停下来或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这是因为物体对外界的作用力表现出了惯性,保持自身运动状态的原理方程式为F=ma,其中的m称为惯性质量,a称为加速度,F为受到的外力。

二、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的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产生加速度的规律。

具体表述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作用与物体的质量乘积等于物体的加速度”。

也就是说,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产生加速度,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成正比。

第二定律可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式来表示:F=ma。

在这个方程中,F表示受到的外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产生的加速度。

这个方程式揭示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加速度的规律,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第二定律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为牛顿的运动方程:F=dp/dt,即外力等于动量随时间变化的速率。

这个公式揭示了外力与物体的动量之间的关系,动量是物体在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对于描述物体在运动中的运动状态和动力学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的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阐明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具体表述为:“任何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一力,另一物体必对第一个物体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个定律的提出对于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能力提升:
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面的 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 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 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 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 示重力加速度)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一)
高考目标
考纲下载
要求
1、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2、超重和失重

实验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命题趋势
一是考力和运动的综合题,重点考查综合运用知识 的能力,如为使物体变为某一运动状态,应选择怎样 的施力方案;二是联系实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命题 ,重点考查获取并处理信息,去粗取精,把实际问题 转化成物理问题的能力。
(g取10 m/s2)
• 超重与失重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受到的重力并 没有变化. 2.物体是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 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是向上 还是向下. 3.完全失重状态不仅仅只限于自由落体运动。例如?
4.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由于重力产生的一切现象都不
例:如图所示,一条形磁铁放在水平面上,在其正上 方靠近固定一根与磁铁垂直的水平直导线,当导线能以 图示方向电流时
A.磁铁对水平面压力减小 B.磁铁对水平面压力变大 C.磁铁将受至向左的静摩擦力 D.磁铁将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
S
N
练习:如图4甲、乙所示,图中细线均不可伸长,物体 均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突然把两水平细线剪断,求剪
断瞬间小球A、B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已知)
【基础知识梳理】
一、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
1、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2、你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怎样理解的?
二、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 2、当一个物体的受力不容易分析的时候,我们可以选 择分析对它施加力的物体,那么分析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问题?
知cos37°=0.8,g=10m/s2。(画出受力图,完整写
出解答过程。)
当物体受到多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作用而产生 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
类型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例题2: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的物体与竖直墙间的 动摩擦因数为0.2,若受到与竖直线夹角为θ=30°的 斜向上的推力F作用而沿竖直墙壁滑动,其加速度的
3、对于连接体各部分加速度相同时,一般的思维方法 是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再求出各部分间的相互作 用力
四:超重、失重、完全失重
超重
失重
完全失重
的拉力) 物体所 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 压力(或对悬挂物 的拉力) 物体 所受重力的现象 。
物体对支持 物的压力(或 对悬挂物的 拉力) 零的 状态 。
例一: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是( ) A.电梯正在减速上升,在电梯中的乘员处于超重状态; 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
态; 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例二:一质量为m=40 kg的小孩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 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 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 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 速度g=10 m/s2)
知识点睛
1、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加速度和力同 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 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该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 其变化。
2、明确两种基本模型的特点:
A. 轻绳的形变可瞬时产生或恢复,故绳的弹力可以 瞬时突变。
B. 轻弹簧(或橡皮绳)在两端均联有物体时,形变 恢复需较长时间,其弹力的大小与方向均不能突变。
大小为5m/s2,g取10m/s2 ,求 (1)若物体向上匀加速运动,推力的大小为多少? (2)若物体向下匀加速运动,推力的大小为多少?
小结: 求解两类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1.首先选取研究对象,分析物理情景,确定问题类型
类型一 从受力求运动
类型二 从运动求受力
受力分析,画出_______ 运动分析,由_______公式求加速
产生 物体有 的加 物体有 的加 a= ,方向
条件 速度
速度
向下
视重 F=m(g+a) F=m(g-a) F=0
例.一个质量为50 kg的人,站在竖直向上运动着 的升降机底板上.他看到升降机上挂着一个重物的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 N,如图10所示,该重物的 质量为5 kg,这时人对升降机底板的压力是多大?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2 kg、m2=3 kg的 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 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 N、F2=20 N的水平 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 (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 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 N C.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D.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m1的加速度不变
存在了.
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类型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例题1: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 kg,在6.4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 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4.2 N。求物体在4 s 末的速度和4 s内的位移。
【学以致用】将例题1中的“水平拉力”改为“斜向 上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仍为6.4 N,其他条 件均不变,求物体在4 s末的速度和4 s内的位移。已

度a
由牛顿第二定律 F=_____ 由牛顿第二定律 F=ma求合力F 求加速度a
由________公式求运动情 受力分析,画出_______图,求出

待求的力
2.牛顿第二定律是“桥梁”,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是基础,力的合成与分解是方法。
学以致用
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F=200 N的水平推力 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 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 37O.力F作用2秒钟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 滑了1.25秒钟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总位移S。 (已知 sin37o=0.6,cos37O=0.8,g=10 m/s2)
《导练新课堂》P34“跟踪练习”1、2,例三
三、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是力与运动联系的桥梁 1、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_______________的关系,使我 们能够把物体的___________情况和_________情况联系 起来。 2、准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导练》P36“要点突破 一”
自主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