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教学之我见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精髓的体现。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能够欣赏古诗词的风格、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以下是我对于中学古诗词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是当前古诗词教学面临的难题。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课堂教学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使古诗词教学生动起来,如通过课堂朗诵、课外小型朗诵比赛、歌唱、赏析、解密、改编、跟读、分组讨论、PPT制作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古诗词之美,增加学习的活力。

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古诗词是很多大文豪对孤独、冷漠等情感的表述,因此,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情感体验,进行文学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古诗词中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阅读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外表美与内涵美的奇妙交汇,感受美的价值,体验自我表达的乐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精神的升华。

三、注重学生阅读和诵读能力的培养。

古诗词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艺术形式,因此,古诗词的阅读和诵读能力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中的韵律、语调、声调、词意,通过语音知识的渗透,引导学生体会句子节奏感、韵律音律、情感表达、思想表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例如,引导学生根据古诗词中的“平仄”进行拍手齐唱,使学生感受到韵律和音律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结合自己的生活和阅历,理解、体会和创造古诗词,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意能力的发掘与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思路运用到写作、创作中去,促使学生的自我认知、情感表达、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一、启蒙教学初中生对于古诗词的认识往往是不充分的,需要通过不断地启蒙教育方能起到效果。

在启蒙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定义、特点、历史背景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欣赏古诗词的意愿。

此外,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会阅读、解读古诗词的方法,如了解古诗词的基本词汇、从上下文中推断出诗句的意思、领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等,这些都是启蒙教学中必须掌握的要点。

二、经典诵读古诗词是一种音韵美和语言美的完美结合,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诵读体验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感受诗歌的气质和艺术魅力。

经典诵读不仅是对古诗词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同时,在经典诵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到正确发音,使学生习惯正确的语调和语音,这在平时日常口语交流中也能体现出来。

三、课内鉴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内鉴赏古诗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体验古诗词所传达的美感和情感,从而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语言技巧和表现手法。

在鉴赏教学中,教师应重点讲解古诗词中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以及其表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古诗词,对中华文化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四、课外拓展课外拓展是促进学生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方式。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词相关的文化书籍,如《古诗中的中国文化》等,让学生了解古诗词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地位;组织学生参观古诗词相关的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古诗词韵律之美和文化内涵;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应的古代文化电影、电视剧等,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和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总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一项挑战性很大、意义很深远的工作。

作为教师,要注重启蒙教育、经典诵读、课内鉴赏和课外拓展等多方面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古诗词、热爱中华文化,从而创造更美好的教育未来。

诗歌教学之我见 王久燕

诗歌教学之我见           王久燕
指导教师:王久 燕
乡秋
高寨子 中学八(5)班 王雅香
一缕缕柔和的秋风送走了炎热的夏天,秋天终于来了! 秋风像一个著名的画家,用她那神奇的画笔点缀着大地。把美丽 的天地装扮得五彩缤纷。秋天还是一个活神仙,永远是农民心中的太 阳。 金黄灿烂的田野里,沉甸甸的稻谷向我微笑着点火,成熟的玉米 在地里昂首挺胸地站立着,农民伯伯怀着兴奋的心情收割着庄稼,那 脸上的笑哟,比蜜还甜!好一个丰收的秋季! 果园里,苹果红了,梨黄了,葡萄紫了,板栗裂口了,核桃脱壳 了各种果实挂满枝头,谁都会眼馋,村姑们在果园里忙碌时而响起银 铃般的笑声。不一会儿,篓满了、筐实了、箩溢了,好一派丰收的景 象!
又细又长的小辫子呢!正在审视她的端庄纯洁,正在欣赏它的闭月羞 花,正在被这秋仙子感动时,又一阵秋风吹过把他从我的手里抢走落在 地上。随后她的兄弟姐妹们又借助风婆婆的力量离开了粗壮的树干,飘 散在空中,真像一个个跳伞运动员在比拼,展示着原始的又最现代的技 能,不久便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花被。
泥土哭了!留下欣慰与感动的泪!哽咽着说:“谢谢!谢谢您给我温 暖;谢谢您送我食物!”
美丽的秋色、让人心潮起伏,瓜果遍地又怎不讨人喜爱呢? 还有那让人如痴如醉的秋雨! 秋雨淅淅沥沥的,它有春雨的温馨;有夏雨的坚韧;也有冬雨的 典雅 秋雨洗净了万物,把天地洗得一尘不染,洗得色彩斑斓。被秋雨洗 过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那朵朵白云如扬帆起航的轻舟;被秋雨 洗过的山峰像整装待发的集团军,那每位战士都可以筑起一道钢铁长 城, 秋日更美! 太阳旭旭上升,温和的照着大地,照着田地里忙碌的身影,为他们 滲干路的泥泞,为他们赶走城的晨的凉意。黄昏,淡淡的光辉映红西 方的天与山。 一切熟透的时候,我真想高歌一曲! 我爱秋色的柔美,我爱秋雨的纯洁,我也爱秋日的温和。 [点评] 文章能抓住秋色、秋雨、秋日的特征进行细致生动的 描绘,将秋 天的独特美展现出来,字里行间无处不洋溢着赞美与热爱。

诗歌教学之我见

诗歌教学之我见

明显 。如陆游 的 《 书愤 》 , 诗人 自己的
身世 、情怀从诗题 中便可感 。对诗人 的 了解也 能 加深 对 诗歌 的理解 ,古 人有 “ 知人论世 ” ,同时又有 “ 诗 言志”之 说 ,诗人往往把 自己的身世处境 与个人 荣辱融 于 自己的诗文 之中。所 以了解杜
记住那些所谓经典 的鉴赏评价结论 ,而 是要 让 学 生把 诗 词读 懂读 通 ,反 复 吟
这样的例子很多, 《 蜀相 》 鉴赏知识是指古代诗歌的语言特 鉴赏这些诗歌。 中 “ 映阶碧草 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 点 、表现手法 、抒情 方式以及修 辞等方
面的知识 。诗歌教学中的每一篇诗都会 涉及 。比如从抒情 方式上讲 ,有直抒胸 臆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等不同方式 。 “ 淮水东边 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 这就是借月 ( 景) 抒故 国萧条 衰微 之情 。
化、 具 体化 , 使愁情更深沉 。 凡此种种 , 教
材 中都有许多现成实例 ,在教学 中要让
中学语 文 课 本 、读 本 中都有 大 量
的优秀诗篇 ,熟读并背诵一定数量 的诗 学生熟悉并记住它们 。 篇 ,特别是优秀诗人 的代表诗作与其 中 的名句 ;了解诗歌 的发展概况 ,熟悉著
诵, 正如古人所说“ 涵 咏功夫兴 味长 ” , 让 学生读 出 自己的感受最重要 。 2 . 文化常识 的积累
如诗歌 中常见 的意象 “ 折柳 ” ,中 的《 雨霖铃 ・ 寒蝉凄切 》 等 著作 中都 出
甫早年有 “ 致君尧舜上 , 再使 风俗 淳”
得 志的经历 ,就更能理解 他 《 蜀相 》中

赏析 ,无需引经据典 ,也不需要拿试卷
从写法上讲有托物言志 、借古 ( 物 )咏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之我见

诗歌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学习诗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心灵陶冶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这种文学体裁能抒发人的情感,阐述人的灵魂,也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应该担当起发扬传统诗歌的责任。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诗歌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纵观当前,我们的诗歌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现阶段诗歌教学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策略不足,教学方法滞后,学生对诗歌的学习热情不高,诗歌教学也缺乏积极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该不断增强对诗歌教学的重视,不仅仅要求学生进行诗歌的识记,更重要的是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地对诗歌产生兴趣,适当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加强交流沟通,将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推广,打破原有语文考试对学生诗歌能力的测试办法。

一、诗歌教学的现状分析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中,诗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初中的学生正值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趁此机会,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质。

为了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必须提高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1、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们不能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仅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会使得教学方式滞后,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现今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教师更加注重对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鉴赏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其次,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

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本来就是诗人表达情感的窗口,没有高昂的激情和一定的兴趣,学生必然无法学习到诗歌的精髓。

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对诗歌的识记和背诵,没有很好的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品味诗歌魅力上来,学生在繁重的背诵作业中,产生了一定的逆反心理,很少有学生能一直保持对诗歌的热情。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古诗词以其简练、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深刻地传达了中国人对自然、人情、生活的感悟和情感表达。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为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还能够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鉴赏能力。

在我看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古诗词的选材。

在选择古诗词教学内容时,应该综合考虑古代文学名家的代表作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那些内容深刻、形式美观、易于理解的古诗词作为教学材料。

还可以适当引入当代作家的现代诗词,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古诗词的内涵和形式特点。

通过这样的选材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注重古诗词的解读。

古诗词作为文学形式,其精髓在于含蓄、深远,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意境。

教师可以从作者的生平、所处的历史背景、文学风格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古诗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古诗词,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注重古诗词的诵读和朗诵。

古诗词的语言节奏感十分强烈,通过朗诵可以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诗词的朗诵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语音语调,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音韵美,进而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把握。

注重古诗词的创作和应用。

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会鉴赏古诗词,还应该尝试用古诗词的形式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和魄力,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学生的日常写作中,也可以引导他们多加运用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文章表达方式,提高写作的艺术水平。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应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

诗歌教学之我见

诗歌教学之我见

诗歌教学之我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诗歌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近一首首充满情感、各具特色的诗歌,用心去理解、欣赏、品味,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享受。

诗歌的教学,最符合这个目标要求,也正是要完成这个目标。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运用了以下这些方法进行诗歌教学:一、诵读吟咏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古语充分揭示了诵读的作用和方法要领。

因此,对于课文,我们应该反复地读,忘情地读,心无旁鹜,专心致志,直读得有滋有味,如饮醇酒,如啜芳茗。

通过“诵读”,进入文章的洞天福地,领略语言文字的奇妙之处,咂出文章的“个中三昧”。

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的描写,教师不必急于分析,学生先投入地诵读几遍,就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诗歌所渲染的意境。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地投入诵读,抓住师生互动的契机,或由教师范读,或播放配乐诗朗诵,引导学生进入“意会”境界。

二、揣摩语言法古诗词字词的锤炼,表现在用最准确、最生动的字词来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可谓“言简意丰”。

难怪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诗的语言的咀嚼,是诗歌教学中的着力处。

”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满”这个词,让学生体会“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一句中诗人的感情。

师:朗诵这句诗,从“满”词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读出了当时大雪封路,一片苍茫的景象。

师:离别之际,诗人为什么重申雪“满”?(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诗不仅写了边塞冰天雪地的景象,也流露出诗人对朋友归程艰难的担忧之情。

)这样,通过对“满”词的揣摩、品味,诗人对朋友的挂念、担忧就表露无疑,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就能让学生充分体会。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
触古诗词的重要时期,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中文修养、审美情操和语言表达
能力。

在我看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情感体验和创造性
思维。

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
历史、文化和人民智慧。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领略古人的情感
和思想,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解读古诗词的意境、感受古人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形式,通过
表达诗人的情感、思想和体验,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可
以通过感受诗歌中的情感,传递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自己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在学
习杜牧的《秋夕》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古人对家乡的思恋之情,同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古
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中文修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
应该重视古诗词教学,创造更多适合学生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和文化修养。

我们也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古
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特的个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诗歌教学之我见
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说法阐明了诗的作用。

中国现代诗歌是结构跳跃、语言精炼、富于音乐性的一种文学样式,让学生学诗有助于提高文学修养、个性修养。

新课改下,初中阶段大量选编现代诗歌,在此前的教材中是不曾有过的,可见新课改对诗歌教学的重视程度。

那么如何适应新教材的变革,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事现代诗歌的教学呢?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诗歌教学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加强朗读训练
中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可见读诗的重要性。

朗诵是诗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朗诵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了解;对于中学生来说,朗诵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每一首现代诗的课后练习中,都有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的要求。

如《在山的那边》中“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理想》课后的朗诵比赛。

《秋天》中“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想写景的次序,再背诵全诗。

”《化石吟》中“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反复朗读,体会这一特点。

”郭沫若的两首诗中“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朗诵应讲究方法,教
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如初读,读准字音,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再读,整体感悟,把握其节奏及感情, 能够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能够用不同的停顿的方式和重读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

一般情况下,对于诗歌,应多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感情色彩,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需要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时,应指导学生齐读;让学生领略某篇文章的优美文辞;欣赏其艺术特色时,应指导学生自由读。

当然对诗歌更高要求的朗诵,能够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必定是在对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把握之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而把握诵读的感情,洋溢着朗读的渴望。

同时还应注意朗诵不应只是教学的开始,而应贯穿于整个诗歌教学过程中,可以说诗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了朗诵,应根据每一步的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的朗诵要求。

二、发挥想象和联想,调动形象思维
诗中的世界已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他们总是经过诗人有意无意的“改造”,投上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先得进入诗中的世界。

每一篇诗作都是客观世界在诗人心中的再现,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诗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读诗必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

所以鉴
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

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联想和想像。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像,如“请同学们团上眼睛,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并让同学们描述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同学们大多能结合诗歌内容有所想,有所说,当然学生此时所说的已不完全是诗之内容了,而总是带有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了。

现代诗歌教学中,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品味了诗情画意,又培养了他们口头描述的能力。

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加进了自己的感悟,又不同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三、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获得独特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学现代诗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当然这里的生活包括社会、自然和人生三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自己说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更深刻地领悟诗歌的内涵。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故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诗人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

诗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
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置这种机会。

如问:请把你喜欢的诗句向同学大声朗读出来,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请找出你认为写得较好的诗句或词语,并简要说明原因。

经过我的多次实践,这种情况下学生皆能有所发现并不时有精彩而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词句的理解,往往具体而深刻。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个性皆能得到张扬。

我们有时可以在找准整首诗歌的关键之后,再找一个小的,贴近学生生活、情感的切入点,作为进入一首诗的楔子。

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独特的个性化解读,甚至要引导学生有独特阅读体验。

新课标指出“文学作品得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鼓励学生积极的,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诗歌尤其如此。

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要处处都落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实际和情感体验,要防止将诗歌庸俗化处理的倾向。

四、品味语言,获得感悟
诗歌语言不同于日常口语,也不同于普通的散文化的语言,而表现出新颖、凝练,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逻辑结构,写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点。

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

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
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

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因一词一字而尽传精神。

所以我在“一词”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就能获得独有的感悟。

上课时,我们在诗歌中的某一句或几句话中抽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

学生把抽后的单薄的诗歌和原诗相对比,把缺失的词语反复体会,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诗歌语言对于入景、入情地感知诗歌非常重要。

五、抓住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感情
诗人郑敏有过十分精当的比喻,她说:“诗如果是用预制板建成的建筑物,意象就是一块块的预制板。

”她又说:意象“象一个集成线路的组件…它对诗的作用好象一个集成线路的组件对电子仪器的作用。

”这话也指出了意象即是诗歌的基本成分这一事实,一首诗也就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意象系统。

可以这样说,意象既是构建诗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区别诗与非诗的基本特征。

没有了意象,诗就成了直白与说明,换言之也就不能称之为诗了。

从某种意识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

作家要表现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在诗中往往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这些具体事物也就是意象。

抓住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六、模仿写诗,学以致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当然这种写作是带有模仿借鉴性质的。

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

仿写时要注意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诗歌毕竟是诗人对生活的艺术再现,是最精粹的文学形式之一。

诗歌教学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讲好一篇诗是一种艺术创造,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发挥独创精神,不断在教学上进行探索、改革,让现代诗歌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艺术化的轨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