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岸地貌
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大全

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大全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了解福建省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福建省的地理特点。
一、自然地理福建省位于亚欧大陆边缘和台湾岛南端,地理位置独特。
境内山地和丘陵地带占绝大部分,并且河流纵横交错。
福建省的地貌分布主要有三大类型:山地、丘陵和平原。
其中,闽西、闽北和闽东南是山地地带,地势较为险峻;福州平原、厦门平原和宁德平原则是闽中平原,地势较为平缓。
在海岸线上,福建省有许多海港和淡水湖泊,形成了独特的海岸地貌。
此外,福建省还拥有多种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这些自然地理条件为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二、气候特点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全省平均气温在16-21℃之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
受太平洋季风和华南海洋季风的影响,福建省出现了显著的降水和季风风力。
其中,旱季主要集中在春季,夏季是雨季,秋季是凉爽的季节,冬季气温适中。
这些气候特点为福建省的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人文景观福建省具有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土楼。
土楼是福建省独特的建筑形式,是土家族群的居住地。
土楼的主体建筑是以土石材料为主要构造材料,具有优秀的抗震性能,被誉为"抗震奇迹"。
土楼是福建省优秀的历史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除了土楼,福建省还有许多其他的人文景观,如鼓浪屿、南靖土楼、武夷山、五峰山、海上丝绸之路等。
这些人文景观展示了福建省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游客可以在这些景点中领略到福建省的独特魅力。
四、经济发展福建省的经济以工业和农业为主导,逐渐向多种经济形态发展。
其中,福建省的沿海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福州、厦门和泉州等城市成为经济中心。
福建省的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化工、机械、电子和建材等领域。
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研究

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研究一、本文概述《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研究》一文旨在对福建省近岸海域的海底地貌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其近岸海域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复杂的海底地貌形态。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了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海底地貌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包括海底地形测量、海底沉积物分析、海底地貌分类等方面,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在此基础上,文章详细描述了福建近岸海域的海底地貌特征,包括海底地形、海底地貌类型、海底沉积物分布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文章还探讨了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海底地貌的影响和潜在风险。
这对于制定合理的海洋开发政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福建近岸海域的海底地貌特征,还为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本研究的主要区域聚焦于福建省近岸海域,涵盖了福建沿海的所有重要海域,包括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等主要港口和海湾。
这些区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对于福建省的海洋经济、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数据来源方面,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多源、多尺度的海洋地理数据。
其中包括了海洋地形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洋地形图,提供了海底地形的高程模型(DEM)数据,为海底地貌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还采用了海洋气象、水文等环境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福建省气象局、海洋环境监测站等机构,为我们理解海底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环境背景。
除了上述的基础数据外,本研究还结合了遥感影像数据,包括卫星遥感影像和无人机航拍影像,这些数据能够提供大尺度的海底地貌信息,对于识别和解析海底地貌特征具有重要的作用。
航拍中国福建地理知识点总结

航拍中国福建地理知识点总结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被称为“鱼米之乡”,因其环境温和、气温适宜,遍布植被,海滨风光独特而受景区观光者和旅行者的欢迎。
全省约有一百三十个县(市、区),其中
三十三个县(市)和六个县(市)辖区组成福建省,总面积约两万七千公里。
福建省位于中国的东南部,距离上海市仅470海里,从大理市的北端可以看见台湾海
峡的开口,与台湾隔海相望,海岸线全长2300多公里,是中国东海最长的一条沿岸线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岛省,有3600个岛屿,其中有许多小岛都是乐游热门景点。
福建省的山景宏伟壮观,海景秀丽秀美,西江景色特别优美,鼓浪屿的烟波万丈,海
上威利的活跃气势;江头小岛�庆的美景,湘山小土雕刻的千姿百态;九眼洞的秀美山水,天伦洞的典雅建筑;琅南台湾水族馆的海景奢华,新罗岛码头的海滨风光;九龙宫的壮丽
祠堂,新寨滩海滩的自然美景;清源山灵峰清澈、伶仃洋游客涌动,四海榕酒店荣耀芳华。
福建虽是小省,但在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中,有着许多难得一见的文化遗产,如龙缸的龙缸、龙楼的文明门馆、莆仙的芒缘文物、鼓浪屿的芝兰赠礼、南安普敦的
熊猫山梵天宫等。
福建带给游客异域风情,错综复杂的景色丰富多彩,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素有“千橥
拾桂”之称。
每年宣传月来临,福建更是人山人海,海峡两岸的风情也绝不输其他省区。
福建以她罗撒,宏舜,根植九州,厚重中华文化,也秉持着对人杰文静,和游天下的
梦想不断学习,努力提升,在蓝色海岸,在太平洋上传播蓝色梦时,期盼通过观赏震撼人
心的福建地貌,尤其是无数大型岛屿和海岸,感受福建的美好,体验福建的魅力。
福建海岸地貌

根据成因、形态、组成物质、动态和分布的综合特征,可将本省的海岸和岸滩地貌划分为四种类型。
1.基岩海岸与岩滩见于开敞海域的山丘岸段、岬角、半岛和岛屿。
闽江口以北分布较广,闽江口以南多与沙质海岸交互出现,岩壁多由花岗石火山岩组成,岸线破碎,海蚀现象极其普遍,海蚀阶地、阶地陡坎、海蚀崖、海蚀沟、海蚀穴、海蚀柱、海穹石及海蚀残丘等广为分布。
岸前的岩滩断续延布,宽数十米至百米,多呈岩礁状,偶见平台状。
基岩小湾澳里为小海滩所占据。
由于波浪猛烈而持续地冲击,导致岩岸岩滩呈缓慢蚀退或处于相对稳定。
2.沙质海岸与海滩在开敞海域的基岩岬角间呈弧状延布,多见于闽江口以南。
后滨阶地常有沿岸沙堤、滨岸沙丘、沙盖地和防护林带,偶有海滩岩、泥炭层和“老红砂”出露。
岸前的海滩普遍发育,宽数百米至千米。
以中细砂为主要组成物质,砂砾和砾石较少。
高潮滩坡度较大,中低潮滩低缓。
风浪、涌浪和风成沿岸流是形成该地貌类型的外营力。
其它如陆连岛沙坝、岛连岛沙坝、沿岸沙嘴和湾口沙嘴的形成也与此有关。
由于受季风的往返搬运,其动态处于相对平衡,与闽江口邻接的梅花—江田为淤涨岸段。
3.淤泥质海岸与潮滩分布于隐蔽的港湾及个别岛屿的背风面。
上边界多为山丘、台地和人工堤岸,堤内已辟为稻田、盐田和港养基地。
岸前潮滩发育,呈环边展布。
滩面极其平坦,宽数百米至数千米,主要由粉砂、粘土组成,局部有贝壳沙堤和沙滩。
多数湾顶覆盖红树林和草滩。
广阔的中低潮滩是蛎、蛏、蚶等的养殖区。
外营力以潮流作用为主导。
鉴于径流、片流、近岸侵蚀泥沙的不断供给,加上湾外泥沙回淤和人工围堤的影响,湾内处于不同程度的淤张状态。
本类型岸滩向湾口部分,波浪作用逐渐增强,尤其是迎风面,常被侵蚀后退,甚至为基岩海岸和沙质海岸所取代。
4.河口海岸与河口潮滩主要分布于闽江口和九龙江口。
闽江口是混合型河口,潮区上溯侯官,下至口门,约68千米。
岸线为基岩或冲海积平原前缘的人工堤岸。
岸前边滩狭窄,多为粉碎—粘土质。
古雷—南太武新区海岸带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分析

古雷—南太武新区海岸带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分析海岸带的海陆相互作用和经济活动强烈,自然环境脆弱,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海岸带地质环境变化巨大,环境地质问题日益凸显。
在总结古雷-南太武新区海岸地质地貌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土地荒漠化、海水入侵等海岸带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及其危害。
标签:古雷-南太武海岸带环境地质荒漠化海水入侵1古雷-南太武新区海岸类型及其特征古雷-南太武新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海岸总体呈NE—SW向展布,岸线总长约475km。
按组成岩性、成因和抗侵蚀能力将海岸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种类型:1.1基岩海岸该类海岸由新鲜基岩和风化壳组成,形成众多的基岩岬角,岩性由侏罗系火山岩、燕山期花岗岩、上三叠纪—侏罗纪动力变质岩、上第三纪火山喷发玄武岩等组成。
分布在漳州港—龙海流会、漳浦六鳌和古雷、云霄列屿等地,岸线蜿蜒曲折,长度约97km。
1.2砂质海岸砂质海岸多位于基岩岬角间开阔的海湾内,具有岸线平直,潮间带平缓开阔的特点,沿岸沙堤、沙坝、沙嘴,海积平原等地貌发育。
该类海岸分布在隆教湾,浮头湾、将军湾、大澳湾等地,港湾的湾口地带亦有分布,组成物质为细砂、粉细砂,岸线长约100km。
1.3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于海湾内部和河口地带,按其物质来源和地理位置可进一步分为港湾型和河口型海岸。
A港湾型海岸:主要分布于厦门湾南岸、漳浦佛昙湾、漳浦旧镇湾、东山湾等地。
该类海岸的特点是:陆域由低丘或台地环绕,湾口常有岛屿屏障,往往是湾中有湾,呈半封闭状态;因此,波浪作用微弱,岸坡低缓,滩涂开阔。
B河口型海岸:主要分布九龙江口、漳江口等较大河流河口两岸,常形成宽阔的河口平原。
其物资来源主要是河流携带的泥沙进入河口,由于河流水动力条件急剧减弱以及潮流的顶托作用,使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此沉积。
其地形较平坦,地貌类型单一。
2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分析古雷-南太武新区地处福建南部沿海,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研究

五、结论与展望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工作的实施,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供 了科学依据,为优化海洋开发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广东省应继续加强海 洋环境监测和管理,完善功能区划的实施和监督机制,加强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 提高公众参与度,共同推进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谢谢观看
1、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江苏省政府将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包括加强入海河流治理、 推进海域污染防治、开展海洋垃圾治理等。通过这些措施,旨在减少污染物排放, 改善近岸海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2、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江苏省政府将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包括开展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定、 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等。通过这些措施,旨在保护 和恢复近岸海域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5、推进海洋环保产业发展
江苏省政府将积极推进海洋环保产业的发展,包括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海洋 环保技术、支持海洋环保产业发展等。通过这些措施,旨在促进海洋环保产业的 发展壮大,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江苏省十三五近岸海域”规划旨在保护和改善江苏省近岸海域的环境质量, 推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重点任务和措施,江苏省政府将努力实现“十 三五”期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三、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的影 响
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对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影 响。首先,海底地貌直接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不同类型的地貌特征对 水流、水质、生物群落等因素有着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其次,海底地貌对于海 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至关重要。例如,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和开采条件与海 底地貌密切相关。
此外,海底地貌还是引发一些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如滑坡、泥石流等。针 对这些环境挑战,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资 源、提高灾害防治能力等。
海岸地貌的概念

海岸地貌的概念一、定义海岸地貌是指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二、形成因素(一)构造运动1. 地壳升降地壳上升时,原有的海岸带可能会抬升形成海蚀阶地等海岸地貌。
例如,在一些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区,海岸山脉不断抬升,海岸带随之升高,之前被海水侵蚀形成的海蚀平台就会高于海平面,成为海蚀阶地。
地壳下降则可能导致海水入侵,形成溺谷、峡湾等海岸地貌。
像挪威的峡湾,就是由于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在冰后期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谷中而形成的。
2. 断层活动断层的存在会使海岸地形发生突然变化。
如果断层一侧上升,另一侧下降,就会在海岸线上形成陡崖或阶梯状地貌。
例如,我国台湾东部海岸,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断层活动,海岸地形十分陡峭,多悬崖峭壁。
(二)海水动力1. 海浪作用侵蚀作用海浪不断冲击海岸,会对海岸岩石进行侵蚀。
在基岩海岸,海浪的冲击力能够击碎岩石,形成海蚀洞、海蚀柱等独特地貌。
如我国青岛的石老人海蚀柱,就是在海浪长期侵蚀下,基岩海岸的一部分残留下来形成的。
海浪还能携带泥沙对海岸进行磨蚀,使海岸逐渐后退。
堆积作用当海浪的能量减弱时,会将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海岸附近。
在海滩上,海浪将泥沙推向岸边堆积,形成沙滩地貌。
在一些海湾地区,海浪将泥沙堆积成沙坝,沙坝可以将海湾与外海分隔开来。
2. 潮汐作用潮汐的涨落会使海平面周期性地升降。
在高潮时,海水会淹没一些低地,而在低潮时,这些地区又会露出水面。
潮间带就是受潮汐作用影响明显的地带,这里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地貌特征,如潮滩等。
潮汐还能增强或减弱海浪的作用效果。
在涨潮时,海浪的能量可能会因为潮水的顶托而增强,对海岸的侵蚀或堆积作用也会相应变化。
3. 海流作用海流能够搬运大量的泥沙等物质。
暖流和寒流交汇的地方,由于海水温度、盐度等性质的差异,会使海水中的泥沙等物质容易沉积。
例如,在一些河口附近,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海流的作用下,可能会被搬运到其他地方堆积,影响海岸地貌的形成。
福州地质报告

福州地质报告1. 引言福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
本文将对福州市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2. 研究区域概况福州市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5°15’至26°39’,东经118°02’至120°31’之间,总面积约为1,196平方公里。
研究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包括了山脉、平原、丘陵和河流。
3. 地质背景福州地区地质演化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化。
从地质年代划分上看,研究区域包括了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研究区域的岩石主要有花岗岩、片麻岩、砂岩和泥岩等。
4. 地质构造福州市位于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的交界处,是华夏造山带的一部分。
研究区域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主要包括了剪切、折叠和断裂等。
5. 地貌特征福州市地物地貌类型多样,包括了山地、丘陵、河谷和海岸等。
山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域的西部和南部,海岸则位于东部。
丘陵和河谷则分布在整个研究区域。
6. 地下水资源福州市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研究区域主要有两个地下水层,即上层含水层和下层含水层。
上层含水层主要由河流和湖泊的补给组成,下层含水层则主要由地下岩石层的含水层补给。
7. 地震活动福州市位于闽东南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
根据历史地震记录,福州市经常发生小规模的地震,较大地震则较为罕见。
研究区域应加强地震监测和防灾减灾工作。
8. 岩土工程特征福州市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复杂,工程建设中需要注重地质灾害的防治。
在岩土工程设计中,应根据研究区域的地质特征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和加固措施。
9. 矿产资源福州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研究区域主要有煤炭、石灰石、花岗岩等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 灾害风险评估根据研究区域的地质特征,福州市存在地质灾害的风险。
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当地的影响,应加强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成因、形态、组成物质、动态和分布的综合特征,可将本省的海岸和岸滩地貌划分为四种类型。
1.基岩海岸与岩滩见于开敞海域的山丘岸段、岬角、半岛和岛屿。
闽江口以北分布较广,闽江口以南多与沙质海岸交互出现,岩壁多由花岗石火山岩组成,岸线破碎,海蚀现象极其普遍,海蚀阶地、阶地陡坎、海蚀崖、海蚀沟、海蚀穴、海蚀柱、海穹石及海蚀残丘等广为分布。
岸前的岩滩断续延布,宽数十米至百米,多呈岩礁状,偶见平台状。
基岩小湾澳里为小海滩所占据。
由于波浪猛烈而持续地冲击,导致岩岸岩滩呈缓慢蚀退或处于相对稳定。
2.沙质海岸与海滩在开敞海域的基岩岬角间呈弧状延布,多见于闽江口以南。
后滨阶地常有沿岸沙堤、滨岸沙丘、沙盖地和防护林带,偶有海滩岩、泥炭层和“老红砂”出露。
岸前的海滩普遍发育,宽数百米至千米。
以中细砂为主要组成物质,砂砾和砾石较少。
高潮滩坡度较大,中低潮滩低缓。
风浪、涌浪和风成沿岸流是形成该地貌类型的外营力。
其它如陆连岛沙坝、岛连岛沙坝、沿岸沙嘴和湾口沙嘴的形成也与此有关。
由于受季风的往返搬运,其动态处于相对平衡,与闽江口邻接的梅花—江田为淤涨岸段。
3.淤泥质海岸与潮滩分布于隐蔽的港湾及个别岛屿的背风面。
上边界多为山丘、台地和人工堤岸,堤内已辟为稻田、盐田和港养基地。
岸前潮滩发育,呈环边展布。
滩面极其平坦,宽数百米至数千米,主要由粉砂、粘土组成,局部有贝壳沙堤和沙滩。
多数湾顶覆盖红树林和草滩。
广阔的中低潮滩是蛎、蛏、蚶等的养殖区。
外营力以潮流作用为主导。
鉴于径流、片流、近岸侵蚀泥沙的不断供给,加上湾外泥沙回淤和人工围堤的影响,湾内处于不同程度的淤张状态。
本类型岸滩向湾口部分,波浪作用逐渐增强,尤其是迎风面,常被侵蚀后退,甚至为基岩海岸和沙质海岸所取代。
4.河口海岸与河口潮滩主要分布于闽江口和九龙江口。
闽江口是混合型河口,潮区上溯侯官,下至口门,约68千米。
岸线为基岩或冲海积平原前缘的人工堤岸。
岸前边滩狭窄,多为粉碎—粘土质。
高滩生长盐水草和芦苇,部分已辟为稻田。
离岸的河口沙坝多沙质,至口门河口沙嘴发育。
闽江口的冲淤变化取决于山水、潮水及其泥沙运动状况。
经交通部门的大力整治,相当规模的导流坝、丁坝系统等工程设施已初见成效,使马尾港及其通海航道恢复了生机。
另一方面,不少河口建闸截流,潮区界截止坝下,坝前淤积严重,通航受阻,九龙江口是其中一例。
除上述的基本海岸和岸滩类型之外,在海峡的澎湖列岛还存在珊瑚礁海岸与礁坪地貌类型。
台风作用下淤泥质海岸动力地貌台湾海峡:西岸:基岩海岸海岸线曲折东岸:砂质(沙砾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海岸线平直。
福建海洋地貌可按海岸(含潮间带)、海湾、岛屿及陆架海底分述。
(一)海岸1.类型及特征按海岸组成物质或所处位置等,可分6类。
(1)基岩海岸基岩海岸是福建海岸的主要类型之一。
按基岩岩性可分为花岗岩、变质岩、火山岩(燕山期及新生代)等。
其中以花岗岩及燕山期火山岩海岸分布较广,变质岩海岸分布于平潭—围头—古雷—东山岛等地,新生代玄武岩分布于金门、龙海镇海等地。
根据分布位置、水动力条件及动态特征,又可分为弱侵蚀型和强侵蚀型二类。
前者主要散布于海湾内的岬角和岛屿基岩岸段。
后者见于突伸于外海的半岛和开阔海域中的基岩岛屿岸段,其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柱等海蚀地貌充分发育。
、例子:闽东北的霞浦——————赤岸空海纪念堂赤岸空海纪念堂霞浦境内游览胜地众多。
县城南的葛洪山、宋朱熹讲学地"秀泉"、唐贞观12年日本空海高僧入唐求法的登陆点──赤岸、"华峰古刹"的建善寺、"海涯屏藩"大京古城堡、"闽东小普陀"三沙留云洞、"闽东北戴河"天然海滨浴场──外浒沙滩、风影秀丽的"海国桃园杨家溪"和"荫峰阁"、虎镇塔等。
赤岸空海纪念堂:公元804年(唐贞元二十年)日本国高僧空海(774—835年)随日本国第17次遣唐使入唐求法,使船遇风,历尽艰险,在海上漂流34天,最终漂流至霞浦赤岸,受到当地官民救援与款待,后往福州溯闽江北上,入长安求学。
在唐期间,空海潜心于佛学、文学、医学等诸方面研究,博采盛唐先进文化之精华,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真言宗,并积极传播唐文化,被誉为“日本文化史之人杰,中日友好之先驱。
”1984年3月,为纪念空海大师圆寂1180周年,日本真言宗各派举行隆重纪念活动,并组团前来赤岸朝拜,从此,日本每年均有数百名空海信徒前来赤岸参观朝拜。
1986年以来,中日双方先后在赤岸建成了接待室、文物陈列室、祭海亭、望海亭、空海坊,特别是1994年5月21日,空海大师纪念堂在此落成,每年前来朝圣参观的日本国真言宗信徒和国内外游客更是络绎不绝,赤岸,作为本县宗教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经省政府批准为对外开放旅游点。
(2)砂质海岸多见于基岩岬角之间较为开敞并面向外海的海岸,岸线较平直。
各种砂质堆积形态——连岛砂洲、沿岸砂堤、砂坝、砂嘴等十分发育。
连岛砂洲可分为陆连岛与岛连岛砂洲二类(后者在“岛屿”中阐述)。
陆连岛砂洲两端为基岩山丘,向海一端原为岛屿,以后由陆连岛砂洲相连,中部为蜂腰状砂质平原。
其规模不等,较大规模分布于古雷、六鳌、崇武、小岞、佛昙等地,其中古雷陆连岛砂洲长约12公里,宽约1.0~1.5公里;六鳌陆连岛砂洲长约10~11公里,宽约1.5~2.0公里,堪称全国规模最大的陆连岛砂洲,远超过山东芝罘陆连岛砂洲(仅长6.0公里,宽0.5~0.8公里)。
砂坝、砂嘴等也是常见的砂质地形,也主要分布于闽江口以南岸段,如闽江口梅花砂嘴、平海湾西埔砂嘴、泉州湾大坠砂嘴、围头湾塘东砂嘴、九龙江鸡屿砂坝、东山湾汕尾砂嘴、宫口湾渡西砂坝等,其形态典型,规模大,长达千米、宽数百米,顶部高出高潮位约1~2米。
例子:福建省莆田市的沿海沙质海岸较多,风沙较大,沿海荒芜严重。
湄洲湾(湄洲湾港)位于福建省东海岸的中部,莆田市仙游县和泉州市泉港区两地交汇处,与台湾基隆港隔海相望,是闽台两省相距最近而又最大的一对姊妹港,亦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多泊位天然深水良港。
以湾口的莆田湄洲岛命名。
(3)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海湾内,由于波浪作用较弱,入湾河流泥砂及岸蚀物质供应充沛,淤泥质潮滩发育,宽阔平缓,一般宽度为数百米至数千米,主要由粉砂质粘土和粘土组成。
在高潮位附近也时有砂带出现,但为粗细混杂砂,磨圆度差,多为原地海岸侵蚀堆积物。
例子:泉州湾淤泥质海岸湿地分布广泛,互花米草分布面积较大.利用小型电磁式流速仪进行流速观测,结果显示,水流由光滩湿地进入互花米草湿地后速度迅速减小,但随着互花米草带宽度地增加,减小程度逐渐变小且不显著.利用PVC管采集短柱状样并现场以一定间隔分样,进行粒度分析、TOC和TN分析及重金属分析结果显示,光滩湿地沉积物颗粒较粗,互花米草湿地边缘沉积物颗粒粗细均有且分选较差,密集互花米草湿地内沉积物粒径较细且分选较好,红树林湿地内沉积物颗粒最细且分选最好;稀疏互花米草湿地作为盐沼发育演化的青年阶段,对C、N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红树林则对C、N的富集能力最弱,人类的排污活动增加了海岸湿地沉积物中的TOC含量;互花米草的存在拦截和吸附了陆源污染物,并使重金属富集在互花米草湿地沉积物中.:::图片资讯阅读::: 福建泉州—李贽故居福建泉州—仙公山福建泉州—净峰寺福建泉州—西资岩寺福建泉州—五塔岩福建泉州—芳草园•04-25·福建泉州—李贽故居•10-25·福建泉州—仙公山•10-24·福建泉州—净峰寺•10-24·福建泉州—西资岩寺•10-24·福建泉州—五塔岩•10-24·福建泉州—围头湾•10-24·福建泉州—龙湖龙湖•10-24·福建泉州—芳草园•10-24·福建泉州—紫帽山•10-24·福建泉州—涂门街•10-24·福建泉州—石笋•10-24·福建泉州—石牛山森林公园•10-24·福建泉州—施琅将军陵园•10-24·福建泉州—屈斗宫古窑址•10-24·福建泉州—清水岩•10-23·福建泉州—牛姆林自然保护区•10-23·福建泉州—洛阳桥洛阳桥•10-23·福建泉州—灵山圣墓Lingshan Holy Tomb •10-23·福建泉州—弘一法师纪念馆弘一法师纪念馆•10-23·福建泉州—姑嫂塔•10-23·福建泉州—富美宫•10-23·福建泉州—府文庙•10-23·福建泉州—百源川池•10-23·福建泉州—天后宫•10-23·福建泉州—泉州东西塔•10-23·福建泉州—承天寺•10-23·福建泉州—崇武古城•10-23·福建泉州—草庵摩尼教寺•10-19·福建泉州—基督教泉南堂•10-09·福建泉州—九仙山•10-01·福建泉州—灵源寺•09-21·福建泉州—通淮关岳庙•09-16·福建泉州—九日山Jiuri Mountain•09-16·福建泉州—龙山寺•09-16·福建泉州—安平桥安平桥•09-09·福建泉州—杨阿苗故居•09-04·福建泉州—郑成功陵墓郑成功陵墓•09-02·福建泉州—花桥慈济宫•08-14·福建泉州—后城旅游文化街•08-05·福建泉州—宿燕寺(4)河口海岸主要分布于闽江、木兰溪口、晋江口及九龙江口等较大河口两岸,以低平的河口平原形态展现,地形宽坦单一。
内侧平原广布,如闽江口的福州平原,木兰溪口的兴化平原、晋江口的晋江平原、九龙江口的龙海平原等,口外潮间浅滩宽阔,向外淤涨。
例子:福建漳州龙海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州滨海火山自然生态风景旅游区是中国唯一的滨海火山地质地貌风景旅游区,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前亭镇滨海一带,海陆域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发表日期:2009-07-15 15:11:47漳州东山岛东山岛古称铜山,是福建省第二大岛。
...(5)红树林海岸为热带与亚热带区特有的海岸类型,分布广泛,南起诏安湾,北至沙埕湾都有零星片状展现。
生长较好的主要见于东山湾内、漳江竹塔和九龙江口等地。
一般生长于淤泥质潮滩上部,底质较细,水动力较稳定,隐蔽条件较好。
树种以秋茄为主,树高约2~3米,最高达4米,一般仅1米左右。
宽约30~50米,最宽达百余米。
例子:福建宁德宁德鸳鸯溪鸳鸯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宁德市屏南县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处屏南、周宁、政和三县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