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骨病的分类

合集下载

【G112】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骨病)

【G112】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骨病)

【G112】肾性⾻营养不良(肾性⾻病)概述肾性⾻营养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由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的⾻代谢病。

简称肾性⾻病。

表现为钙磷代谢障碍,酸碱平衡失调,⾻骼畸形并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骼⽅⾯表现为⾻质疏松、⾻软化、纤维囊性⾻炎、⾻硬化及转移性钙化。

幼年可能引起⽣长发育障碍。

临床表现在⼉童或少年,疾病表现为发育不良、肌⾁软弱;⾏⾛时呈鸭步态,有膝外翻或内翻;⾻⼲骺端或肋⾻软⾻交接处肿⼤,股⾻上端⾻骺滑脱;严重者可引起股⾻颈纤维性⾻炎。

成⼈表现为⾻软化症状,在路塞(Looser)变性区有压痛。

肾性⾻病进⾏缓慢,出现症状时已经是其晚期了,临床上以⾻痛,⾻折,⾻变形为主要特征。

⾻痛突发症状之⼀,常为全⾝性,好发于下半⾝持重部位(腰,背,髋,膝关节),运动或受压时加重,⾛路摇晃甚⾄不能起床。

病理性⾻折多发于肋⾻,其他部位也能由于轻微外⼒⽽引起⾻折。

多见于低转运型和接受糖⽪质激素治疗的肾移植患者,⾼运型少见。

成⼈易出现椎⾻,胸廓和⾻盆变形,重症患者引起⾝⾼缩短和换⽓障碍,称为退缩⼈综合症,⼩⼉可发⽣成长延迟。

影像表现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X线⽚可能显⽰⾻密度增加,这在轴向⾻骼中更常见,其⾻⼩梁⾻质⽐⾻⽪质更多(图1)。

这种弥漫性⾻硬化的病因尚不清楚,它可能反映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代谢作⽤。

尽管X线⽚显⽰⾻密度增加变硬,⾻骼在结构上却较弱,容易发⽣应⼒性⾻折。

脊柱通常表现出特征性的条纹外观(沿着终板的密度增加的交替条带和椎体中央部分的密度降低),也称为粗糙的针织脊椎(图2)。

图1。

60岁男性的肾性⾻营养不良,在接受肾移植肾⼩球性肾炎后。

腰椎的前后放射照⽚显⽰了腰椎的⾻密度的弥散性的增⾼。

图2。

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28岁的肾病综合征和终末期肾病的妇⼥的肾性⾻营养不良。

腰椎横侧X线⽚显⽰沿着终板(虚线箭头)和中央透明区域(实⼼箭头)的交替性硬化斑块。

这种模式被称为粗糙的针织脊椎,这是以橄榄球运动员穿着的运动衫图案(右图所⽰)命名的。

了解肾性骨病PPT

了解肾性骨病PPT
2010年血透患者教育健康讲座
肾性骨病
什么是肾性骨病?

肾性骨病,又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
广义而言是指一切与肾脏问题有关的骨病; 狭义而言是指慢性肾衰竭时骨矿化及代谢异常,导致 骨重塑异常的复杂结果,是慢性肾衰的重要并发症。 它可表现为不同的病理类型及程度不等的变化。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
阶段 描述
为什么会患肾性骨病?
肾性骨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血钙降低 血磷升高 维生素D代谢障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铝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铁负荷过大等
肾性骨病的发病机理
肾脏病变 GFR 磷 酸 盐 代 谢 异 常 肾小管排PO43血PO431α 羟化酶活性 1,25(OH)2D3 肠道钙吸收 维 生 素 D 代 谢 异 常
谢谢!
肾性骨病有什么症状?
早期肾性骨病没有明显特异性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 现以下症状: 1.骨痛 3.皮肤瘙痒 2.肌无力、肌痛 4.骨折
5.骨骼畸形
7.骨外钙化的表现
6.肌腱裂伤
其中最突出的症状是骨痛和近端肌无力。骨痛常为全 身性,多见于腰背、髋部和下肢。而肌无力主要表现为乏 力,可以在蹲位后无力站起,严重者甚至无法独立行走 。
血Ca
PTH 继发性甲旁亢 动员骨Ca入血 肾性骨营养不良
骨矿化不良
骨软化病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肾性骨病?
1.生化检查
1)矿物质紊乱(血钙、血磷)
肾性骨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矿物质紊乱,主要是钙磷代 谢紊乱,血钙降低,血磷升高。此外还有钠钾等紊乱, 常表现为高钾低钠。 2)甲状旁腺激素测定(血PTH) 肾性骨病患者存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其程度 与肾衰严重程度一致 。 3)碱性磷酸酶(血AKP)

肾性骨病治疗和护理

肾性骨病治疗和护理
❖ 饮食治疗 食物中广泛存在磷,尤其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如鱼、虾、蛋、奶和奶制品、肉类、家禽,谷物、豆类、软 饮料等中也含较多磷。正常成人每天摄入磷1.0~1.8 g,与蛋 白的摄入量平行,因此低蛋白饮食是减少磷摄入的主要方法。 极低蛋白饮食[0.3g/(kg·d)]加α-酮酸治疗可将每天磷摄入 限制在3~5mg/(kg·d),且不发生营养不良,可以明显延 缓慢性肾脏病进展。当血磷或血iPTH水平升高到大于慢性肾 脏病各期的正常目标范围时,饮食中磷的摄入应<800 mg/d (根据每天蛋白质需要量调整)。开始限磷后每周要监测血 清磷水平。慢性肾脏病5期低血钙的患者适当给予高钙饮食 有利于钙的补充,限制高镁饮食可避免发生软组织钙化。
整理ppt
16
增加透析充分性
❖ 肾性骨病的治疗仍然是以控制饮食和药物治 疗为主,当增加磷结合剂的剂量不足以控制 血磷水平或对磷结合剂不能耐受时,应延长 透析时间,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透析频率 (每周4次或每天透析),以增加磷的清除。
整理ppt
17
介入治疗
❖ 采用CT定位引导或超声引导经皮细针穿刺甲 状旁腺腺体内注射无水乙醇、骨化三醇或其 他维生素D衍生物,可使腺体机化或抑制 PTH的产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甲 状旁腺腺体内介入治疗对难治性继发性甲状 旁腺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 费用低的治疗方式。
整理ppt
10
❖ d. 含铝的磷结合剂:如氢氧化铝、硫糖铝。 但长期使用常引起铝蓄积,造成骨骼和神经 系统损害,故仅用于上述两种磷结合剂治疗 无效或少数有反应的患者。用于经上述治疗 及充分透析后仍有严重的高血磷者(>2.26 mmo1/L或7 mg/dl),只能短期(3~4周)应 用,以后改为其他磷结合剂,同时要增加透 析频率。

肾性骨病

肾性骨病

35~70 (3.85~7.7)
2.10~2.37 (8.4~9.5)
0.87~1.49 (2.7~4.6)
同上
70~110 同上 (7.7~12.1)
150~300 2.10~2.54** (16.5~33.0) (8.4~10.2)
1.13~1.78 (3.5~5.5)
#.K/DOQI 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 *.血钙应以矫正钙浓度为标准。矫正钙=血清总钙(mg/dl)+0.8×(4-血 清白蛋白浓度mg/dl) =血清总钙(mmol/L)+0.2×〔4-血清白蛋白浓度 (g/L)/10〕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血钙、磷浓度应尽量接近目标值底限为佳,并尽可能 维持较低钙磷乘积,使Ca×P<4.52 mmol2/L2(55mg2/dl2)
骨活检

是确定肾性骨病类型最准确的检查方法, 伴有以下情况的慢性肾衰患者要考虑骨活 检:自发性或很小创伤造成的骨折(病理 性骨折);合并无法解释的高钙血症 严重 骨痛 ,或无法解释的bAKP活性增高,血 iPTH水平在100-500pg/ml(慢性肾病5 期)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以及难以治疗 或疗效评价困难的患者。
不定,常>2.5 mmol/L
不定,常>2.1 mmol/L >20
不定,常>2.6mmol/L
不定,常<1.8 mmol/L <12.9
血AKP 血bAKP(ng/ml) 血iPTH 血铝(ug/L)
DFO试验
明显升高(>正常3倍) 正常或偏低
明显升高(>正常3~4 降低或轻度升高(<正 常4~5倍) 倍) 常<40 血铝升高<150 ug/L 常>40 血铝升高>150 ug/L*
辅助检查


护理查房肾性骨病的护理

护理查房肾性骨病的护理
用受到影响。
血磷升高
同时,肾性骨病患者血磷水平往往 升高,这是因为肾脏排磷功能减弱 ,导致体内磷的积累。
钙磷乘积失衡
钙磷乘积失衡是肾性骨病的重要表 现之一,这种失衡会影响骨骼的健 康和发育。
骨病表现
01
02
03
骨质疏松
肾性骨病患者常常出现骨 质疏松的症状,表现为骨 骼变薄、易碎,骨折风险 增加。
骨软化
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
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家族史 、用药史等,以了解患者的疾病 发展情况。
进行血液、尿液等相关检查,以 了解患者的肾功能、钙磷代谢、 甲状旁腺激素等情况。
评估内容及重点
观察骨骼的形态变化 ,如变形、骨质疏松 等。
评估肌肉力量是否减 弱,有无萎缩。
疼痛程度
骨骼形态变化
关节活动度
肌肉力量
高护理质量。
紧急情况处理
03
学习肾性骨病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和应急措施,确保患者得到
及时有效的救治。
肾性骨病的预防措施及建议
定期检查
建议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和骨密度扫描等, 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肾性骨病。
适量运动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骨骼强度和免疫力 ,预防骨折等并发症。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摄入高蛋白、高钙、 低磷的食物,减少对肾脏的负担。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 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专业知识培训
01
组织医护人员学习肾性骨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
诊断治疗水平。
技能培训

CKDMBD定义分类治疗进展

CKDMBD定义分类治疗进展
用 l 提升血钙克制PTH分泌 l 血钙<2.1mmol/l、血磷<1.9mmol/L时补钙合适; l 透前血钙在2.3—2.6mmol/L时可在严格监测下不补钙; l 透前>2.7mmol/L停用;
应用1,25二羟维生素D3旳指征
• 经骨活检证明旳高转化性骨病-纤维性骨炎 • 在无骨活检情况下,假如临床已经有甲状旁腺功
分类及其诊疗
• 骨活检是诊疗肾性骨营养不良旳金原则 • 骨活检前作四环素标识,以进行骨组织学
旳动态指标检测(四环素能在骨组织中沉 积,能结合到新形成旳骨内并保持稳定, 经过荧光激发能进行观察测量) • 单剂量口服四环素法:四环素1g QD x1天 中间间隔6-9天,再口服四环素1g QDx2天 1-2天后作骨活检
l 使PTH活性下降
四、与透析有关旳原因
l 透析技术及方式影响血钙、磷水平, 影响酸中 毒旳纠正
l 透析膜旳生物相容性影响免疫系统, 影响骨祖 细胞旳活性
l 透析变化了肾性骨营养不良旳自然病程
临床体现
可有或无,与肾功能损害程度不平行 l 骨痛、关节不适、骨骼变形、骨折 l 近端肌无力 l 皮肤瘙痒 l 转移性钙化
• 对尿毒症病人骨矿化可能有直接旳改善作用
动物试验表白,1,25二羟维生素D3可直接克制成骨 细胞增殖,降低胶原合成速度及骨矿化率
1,25(OH)D3应用措施
• 口服: 合用于轻-中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 开始 0.25-0.5ug/d, 每1-2个月根据血钙、磷及iPTH 水平进行调整
• 口服冲击疗法: 合用于中、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提升治疗 旳有效性,降低不良反应
• 研究发觉:尿毒症病人iPTH增进骨吸收旳作用在iPTH为 500pg/ml时达高峰,而其增进骨形成旳作用似乎是无限旳。它 同步增进成纤维细胞旳增殖,造成纤维性骨炎旳发生;

肾病内科肾性骨病

肾病内科肾性骨病

肾病内科肾性骨病肾性骨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病并发症,它主要指的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体内钙、磷等电解质代谢紊乱,进而对骨骼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疾病。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肾性骨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一、病因肾性骨病主要是由于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这种疾病在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多种肾病中较为常见。

慢性肾脏疾病会导致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进而引起一系列骨骼问题。

其中,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是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导致体内磷的排泄减少,血磷浓度升高,同时导致血钙水平下降。

这样的代谢紊乱会进一步刺激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分泌,激活PTH-维生素D-钙轴,导致迅速降低骨骼中的钙含量。

二、症状肾性骨病的症状表现多样化,常见的症状包括骨痛、肌肉无力、骨折等。

骨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常感到骨骼疼痛,并且疼痛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肌肉无力也是一个常见的症状,患者会感到肌肉无力、容易疲劳,甚至进行轻微的运动也会感到困难。

此外,肾性骨病还容易导致骨折的发生,尤其是在骨骼质量明显减少的情况下,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三、治疗方案治疗肾性骨病的目标是改善患者的骨骼状况,缓解骨痛和肌肉无力等症状,以及预防骨折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案:1.调节钙磷代谢:通过适当的饮食调节和药物治疗,控制血钙和血磷的含量,维持血液中钙磷浓度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还可以补充活性维生素D,增强钙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改善骨骼状况。

2.控制甲状旁腺激素:对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抑制剂或手术切除的方法来降低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其对骨骼的不良影响。

3.骨骼保健: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应及时进行骨折的处理和修复。

同时,患者还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骨质增强运动,如散步、力量训练等,来提高骨密度和增加骨骼的强度。

4.监测治疗效果:对于肾性骨病的患者,定期监测钙磷等代谢指标的变化,以及评估患者的骨骼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肾性骨病常见问题

肾性骨病常见问题

肾性骨病常见问题1、CKD-MBD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CKD-MBD是由慢性肾脏病导致的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综合征,表现为以下一种或多种变化:①钙,磷,PTH或维生素D代谢异常②骨转换,矿化,骨线性生长或骨强度异常③血管或其他软组织钙化2、肾性骨病的传统分类如何?①纤维囊性骨炎(Osteitis fibrosa cystica),又称高运转骨病或继发性甲旁亢性肾性骨病:特点为由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高转化骨病。

②低转运骨病:Low Turnover Bone Diseasea.无动力性骨病(Adynamic bone disease):特征是骨转换率下降。

尽管铝沉积可能会导致这种疾病,但现在大多数的病例是由于甲状旁腺的过度抑制所致。

b.骨软化症(Osteomalacia):这和铝在骨骼中沉积有关,其特点是骨转换率低,并伴有异常矿化。

骨软化症现在已经不是很常见,这主要是现在已经很少使用含铝的钙结合剂和引进了更好的透析用水的处理设备。

骨软化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了。

③混合性肾性骨营养不良(Mixed uremic osteodystrophy):特点是同时伴有骨矿化异常和骨转换过高或过低两种异常。

3、肾性骨病的新分型:TMV分类系统①KDIGO建议使用骨骼转化(Bone turnover),矿化(mineralization)和体积(volume)来评估骨的病理变化(简称TMV系统),强调矿化和骨量以及周转率对骨骼质量的重要性。

②骨转换(T)反映骨骼重塑比率,正常的骨转换可以维持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平衡。

以双四环素标记法动态测定骨形成率和活化率,结果可分为低、正常、高三个级别。

③骨矿化(M)反映骨骼重塑过程中骨胶原钙化的程度。

静态测定类骨质容量及厚度,并动态测定四环素标记的基础矿化延迟时间和类骨质成熟时间,结果可分为正常或不正常两个级别。

④骨容量(V)反映单位组织体积的骨含量。

静态测定松质骨的骨含量,并以皮质骨容量和厚度的测定作为额外参考,其结果分为低、正常、高三个级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性骨病的分类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开展与进步,尿毒症病人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oseodystrophy,ROD,简称肾性骨病)的发生率却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ROD的临床症状、骨组织学改变及影像学表现之间并不一致。

早期诊断主要依靠骨组织活检及血清学标志。

据ROD的组织学、X线检查、生化改变及发病机制,分类如下。

1.高转化性骨病常见于严重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PT)患者。

骨活检主要表现为纤维性骨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增生活跃,骨重建增加,矿化加速,小梁形状和排列不规则,骨组织失去其规则的板层状结构,甚至形成布纹状骨;骨面积大量增加,纤维增生致整个小梁区以至骨髓发生纤维化。

生化改变包括血钙的降低和血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显著升高。

骨X线检查可发现骨膜下吸收、骨硬化等特征性改变。

2.低转化性骨病以骨生成减少和骨矿化障碍为突出表现,据骨活检的改变可分为两型。

(1)软骨病:以骨矿化障碍为突出表现。

骨活检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目和活性降低,骨的生成、吸收、钙化面积减少,基质相对增多。

生化检查示血钙正常,血磷、铝水平升高,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iPTH水平降低。

X线主要表现为假性骨折。

(2)动力障碍性骨病:以骨生成显著减少为表现,有铝相关性和非铝相关性两种形式。

非铝相关性动力障碍性骨病所占比例有所上升,约占一半,常发生于高龄、治疗继发生HPT时用药不当、iPTH分泌不足、骨生长因子缺乏、低磷等状况。

骨组织学改变为骨细胞活性明显降低,成骨细胞面积和骨生成减少,骨前质的形成和矿化受抑制,骨小梁面积减少。

生化检查血示磷正常,钙、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iPTH正常或轻度降低。

此外,骨生成障碍亦与铁负荷超载有关。

3.混合性骨病以上两种因素均存在,为兼有以上二者骨损害特点的混合性骨病。

组织学表现为纤维性骨炎和骨软化并存,多数透析病
人(45%~80%)及非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骨病变属此型。

4.骨外软组织钙化多因持续性钙磷乘积增高所致,严重病例可在关节周围形成巨大肿瘤性钙化并影响关节活动,可先于骨骼病变而被发现,比骨骼病变更能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

5.儿童生长迟缓最近发现,儿童生长迟缓与HPT有关,但单纯纠正HPT并不能纠正生长迟缓提示也存在其他因素。

加用生长激素似乎更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