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被动句的语用习惯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英汉被动句的对比研究

英汉被动句的对比研究

英语 中存 在大 量 的被动 句 , 事 物代 替 人 , 用 以加 重
语 气 的间接性 、 观 性 。被 动 句 的应 用 能 更 突 出 客
结果 和状 态 , 少 了主观 色 彩 , 突 出 主要 论 证 , 减 能
收 稿 日期 : O O O — 3 21— 1 O ,
系多在 上下 文 中已经加 以暗示 。 3 英语 重抽 象思 维 , 语 重形 象 思 维 。抽 象 . 汉 思维 和形 象思 维是人 类 思维 的两种 基本 形式 。抽
第 3 卷第 2 O 期
21 0 0年 3月
孝 感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XI A0GAN UNI VERS TY I
V 0L. N 0.2 3O M A R. 2O1 O
英 汉被 动句 的对 比研 究
曹桂 花
( 感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北 孝 感 4 2 0 ) 孝 湖 30 0 摘 要 : 英 语 和 汉 语 中均 存 在 表 达 被 动 意 义 的形 式。 由于 思 维 方 式 、 言 习惯 的 差 异 , 汉 互 译 中 常有 在 语 英

语法 、 结构 、 表达 方式 等方 面 的截 然不 同。被 动语 态是两 种语 言 中都 存 在 的语 言 现 象 , 英 汉 语 言 从 对 比的角度讲 , 英语 中 被 动语 态 使 用 范 围 比汉 语 广, 数量 比汉 语多 o]1 国著名 语言 学家伦 道夫 ・ i2 英 l1 夸 克也 曾指 出 , 动语态 在英 语 中 的广 泛应 用 , 被 是 英语 区别 于汉语 的一大特 点 。  ̄ f7 z0 由于两 种 语 言 思 维方 式 、 达 习惯 等 方 面 的 表 不同, 英语 被 动句 比汉 语 被 动 句 的 使 用频 率 要 高 得多 。只 有首先 了解 两种 语言 中被 动 语态 的异 同 点, 掌握 规律 , 能在 翻译 和教学 中根据 具 体情 况 才 对被动 句进行 适 当 的处 理 和转换 。以下 就从 两 种

英汉被动句比较研究

英汉被动句比较研究

英汉被动句比较研究作者:张红娟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张红娟(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 510900)摘要:本文从表现形式、语用功能和使用频率三方面比较分析了英汉被动句,指出英汉被动句之间存在的差异,然后根据这些差异,重点探讨了英语中的被动句翻译成汉语中的主动句的情况。

关键词:英语;汉语;被动句;比较;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192-02语态是语言借助动词表示主语与谓语关系的一种形式,可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

被动句在英语中属于语态语法范畴,是有标记式的,而在汉语中不属于语法范畴,可用多种手段来表示。

因此,英汉被动句之间就存在着很大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尤其是翻译能力。

一、英汉语中被动句的差异比较(一)表现形式上的比较被动语态分为形式被动与意义被动。

所谓的形式被动是指句子中含有明显的表示被动意义的标志特征;而意义被动则是指句子中虽然没有明显的表示被动意义的标志,但是整个句子的意思是表示被动含义的。

形式被动和意义被动在英汉两种句式中都存在,这里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只讨论两种语言在形式被动句式上的差别。

英语的被动语态有语法标记,通常是由系动词be加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即be型被动态;或由get+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这类型被动态被称为get型被动态。

其时态通过be或get的变化形式来体现,而动作的执行者常可省略。

如果说话者要指出执行者来,那就在谓语结构后面加一个由介词by引导的短语。

如:Our house was built in 1996.The children are being taken care of by their aunt.汉语中的被动句表现形式要复杂得多,可分为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很多情况下用得比较频繁,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经常会遇到。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却相对较少被使用。

本文将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被动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用法有何不同。

在英语中,被动句通常由“be+过去分词”构成,例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则通常使用“被/给+动作的承受者+动词+了/的/得+其他成分”,例如:“这本书被他写了”。

就在实际使用中,英语中的被动句更多用于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尤其是在正式场合下常被使用。

例如在新闻报道中,被动句可用来凸显句子的客观性,增强叙述的权威性;在科技文献中,被动句则常被用来描述实验过程和研究结果。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更多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下的表达。

比如在公告或规章制度中,被动句的使用可以表达一种权威性和严肃性。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的被动句通常强调行为的承受者,而汉语中被动句则强调动作的发出者。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被动句的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语言的特点,确保表达的准确和流畅。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且受到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希望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句有所帮助,能够为学习者们在使用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1. 语序的差异:
在英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而在汉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或者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序来调整句子的结构。

例如:
英语句子:He ate an apple.
汉语句子:他吃了一个苹果。

2. 被动语态的差异: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通过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助动词“be”和过去分词来构成。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过使用“被”或“受到”等被动词语的转换。

例如:
英语句子:The house was built by my father.
汉语句子:这座房子是我父亲建的。

3. 主动与被动的强调差异:
在英语中,主动和被动的差异是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的。

主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

而在汉语中,主动动词和被动动词的差异是通过句子的结构和上下文来体现的。

4. 掌握动宾结构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宾结构是指谓语动词后面直接跟着一个宾语的结构。

而在汉语中,动宾结构是需要通过一些连接词(如“给”、“让”、“叫”等)来连接动词和宾语的结构。

从主动与被动的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序、被动语态的构成、主动与被动的强调方式以及动宾结构的表达上。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来进行调整和转换,以保证翻译的准确和自然。

英汉被动句对比浅析

英汉被动句对比浅析

英汉被动句对比浅析摘要:首先我们应了解英汉语的被动句可分为结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接着我们应对英汉被动句的功能进行比较,并且分析英汉结构被动句差异和英汉意义被动句的差异,最后引申到中英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英汉被动句结构被动句意义被动句对比词汇及原因一、英汉被动句表现形式上存在的差异在英语和汉语中,被动意义句的表现形式大不相同。

在英语中,语态是指动词的一种句法形式结构,用于表示语法范畴中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法关系。

语态与动词的形态变化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动词的形式成为表示语态变化的标志。

英语基本上属于形合语言,相对于汉语来说,具有较为丰富的形态变化,其被动句由动词的被动语态来表达,即be+p.p(过去分词),一目了然,是显性的。

汉语是意合语言,基本上没有形态变化,动词本身基本上也无被动语态,所以汉语的被动含义的表达缺乏形态形式标志,不是一目了然的,是隐性的。

我们可以说,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形合与意合的差异,是表现形式的差异。

1.英语被动句的表达形式Quirk等明确指出:被动意义的表达要严格区分为结构被动句|(syntactic passive)和意义被动句(notional passive)。

所谓结构被动句就是用形态,即动词的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从结构形式上标志出来的被动句。

所谓意义被动句即不用动词的被动语态而仍含有被动意义的句子。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下英语中的两种句子:1)结构被动句(被动形式被动句)①助动词be 各种形式加动词过去分词Don’t be deceived by his book.He was killed in the Second World War.The teachers should be respected by the students.②动词不定式被动句They were made to empty all their suitcase.She likes herself to be praised.2)意义被动句(主动形式被动句)①动词为进行体形式The tea is brewing.②动词为一般现在时The soup tastes delicious.③动词短语的主动形式All substance consists of small particles.④动词不定式的主动形式The teacher assigned us two exercises to do at home.⑤无语态形式被动句How can we escape observation?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英语被动句也有多种表达形式,但使用频率高的形式还是结构形式被动句。

英汉被动句比较研究

英汉被动句比较研究

英汉被动句比较研究摘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他们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

然而被动语态是两种语言中都有的语言现象。

本文就英汉语言被动句的不同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在翻译和教学的过程中,应了解其不同,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被动句;汉语被动句;意义被动句;由于两种语言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英语被动句比汉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伦道夫夸克也曾指出,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广泛应用, 是英语区别于汉语的一大特点。

只有首先了解两种语言中被动语态的异同点, 掌握规律, 才能在翻译和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对被动句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转换。

一、英语的被动句英语常用被动句,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结构被动句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尤其在科技语体、公文语体和应用语体中,更是大量使用。

英语中常用结构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施事原因。

在施事未知、或施事不如受事重要、或施事在上下文中是不言自明、或说话人出于某种目的、委婉和得体等,不愿说出施动者时,英语常用被动句。

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to respect the old. (应该教孩子们尊敬老人。

)(2)修辞和结构的需要。

有时,为了更好地连接上下文,避免变换主语,英语常常使用被动句。

如:The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students first, and thenwill be respected by the students.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然后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

(3)语体的需要。

某些语体较多使用被动句,以迎合表达的需要。

这些语体主要指信息性的语体,它包括科技语体、新闻语体、公文语体和论述语体等。

科技语体注重事理和活动的客观叙述。

新闻语体注重口气客观、间接、叙事翔实、冷静;公文语体和论述语体则注重叙述公正、无私、口气客观、正式等。

A new interim Iraqi government was formed onJune 1.The government is expected to take over powerafter the US-led coalition authority transfers sovereigntyto Iraq on June 30 this year, and rule the country untilnationwide elections in January 2005. (新闻语体)伊拉克新的临时政府于6 月1 日成立。

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纵观

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纵观
Ab t c : T i p p rma e u v y o o t s v t d e fE g i n h n s a sv si h n , o n s sr t h s a e k sa s r e fc n r t e su i so n l h a d C i e e p s i e n C i a p i t a a i s o t h r b e ft e f r rsu isa d p o o e o u g s o sf rf r e t d e . u e p o lmso o me t d e n r p s ss me s g e t n o t rsu is t h i u h Ke r s y wo d :En l h p s ie ; Ch n s a s e ; c nr sie su i s g i a sv s s ie ep si s o t t tde v a v
收 稿 日期 :2 1 0 2—4—1 7
作者 简介 :张 月洁 (9 8一) 17 ,女 ,江 苏武进人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 学院讲师。
第3 期
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纵观
l9 2
使 用频率 的对 比。英语被 动句 因其具 有体现 客观性 的语义 特 征 ,得 到 了广泛 的使 用 ,尤其是在 科学 文献和新 闻报道 等要求 客观地表达事 实 、追求更 高可信度 、准确度 的文体 中 。而 汉语 被动句 因为有表达 消极 意义 的倾 向,使 用频率 远 不及英语 被动句。 三、英汉被动句对 比研究存在 的问题 与展望 如上综 述可见 。国内学者最 近十多年来 对英汉 被动句 进行 了大量 的对 比研 究 ,取得 了许 多研究 成果 。但 是我们 也应该 看到 ,这些研究 还存在着一 些 问题 :从严格 学术意

汉英被动句对比研究

汉英被动句对比研究

李 黔萍 认 为 ,汉 语 中 因为代 词 没有 宾 格形 式 ,所 以 须 都 是 自 己 。而 且 严 格 地 说 , 后 面 的 自己 才 是 真 正 的 反 身
述 ; 尹 平 ( 0 7 探 讨 了汉 英 被 动 旬 语 义 特 征 方 面 的 差 “自 己” 可 以 用 作 被 动 句 的 主 语 ,但 是 施 事 者 和 受 事 者 必 20 ) 限制 以 及 使 用 等 方 面 进 行 归 纳 说 明 ,但 有 些 说 法 并 不 完 全 代 词 。但 是 ,在 搜 集 的语 料 中还 看 到这 样 的句 子 :
关键 词 :汉 英语 言 被动 句 对 比


引言
这 种 主 语 不 是 典 型 的 定 指 成 分 的 句 子 , 在 汉 语 中很 少
被 动 句 在 英 语 和 汉 语 中 都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句 式 。综 观 语 出 现 ,而 在 英 语 中 的 出现 频 率 高 于 汉 语 。 言学研究发现 ,被动句 始终为语 言学界所关注 。据统 计, 英 语 和 汉 语 中 人 称 代 词 充 当 被 动 句 的 主 语 都 是 比较 仅 从 1 7 年 N 2 o 年 间 , 国 内 发 表 英 语 和 汉 语 被 动 句 对 比 常 见 的 , 但 反 身 代 词 在 被 动 句 中 的 使 用 有 所 不 同 。英 语 97 o1 研 究 的 论 文 就 有 2 篇 ( 文 国 ,2 0 ) ,2 0 年 至 今 在 被 中 反 身 代 词 常 作 宾 语 、 状 语 、 补 语 或 同 位 语 ( 广 联 , 5 潘 03 02 徐 动 句 方 面 也 有 许 多 语 言 学 家 作 了相 关 研 究 ,例 如 熊 学 亮 、 王 志军 (0 3 2 0 )从 认 知 角 度 对 被 动 句 的 研 究 : 周 海 燕 、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被动句的语用习惯对比研究
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

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之间既有差
别又有相似之处。

本文着重从语用习惯对汉英两种语言的被动句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字】汉英语言被动句语用习惯对比研究
汉语被动句和英语被动句在本民族语言中的地位并不相同。

Quark(夸克)说,“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它可以使我们从两种角度的任何一种来看句子的动作,而所说的事实不变”[1](1989)。

所以,在英语中虽然主动句的使用频率要比被动
句的使用频率高,但大多数的主动句(谓语动词为不及物的动词的句子除外)都
有对应的被动形式,所以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被动句。

而现代汉语中被动句的使
用情况则完全不同。

汉语是一种孤立语,不具有曲折变化,汉语的词汇只有一种
形式而没有诸如复数、词性、词格、时态、语态等的曲折变化,因此汉语中没有
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只有主动句和被动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主动句都能转换
成被动句,也不是所有的被动句都能转换成主动句。

无论是在汉语中还是英语中,都是先产生了主动句,然后随着语言的不断发
展变化,人们对事物的表达描述越来越精准,思维逻辑越来越缜密,主动句式已
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表达的需要,句式开始渐渐有了发展变化,这时产生了被
动句。

在主动思维和被动思维形成之前,主动句形式就可能满足表达的需要,在
主动思维和被动思维形成之初,也还没有特殊的语言形式来表达逻辑上的被动关系,因为那时的主动和被动关系都比较简单,通过意义可以判断出来,被动思维
的发展与复杂化,要求语言有特殊的形式来表达它,于是被动句应运而生[2](1999)。

被动句是在主动句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主动句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人类思
维发展的要求。

被动句产生以后,我们可以从句子形式上清楚地判断出主语与动
词间的主被动关系,表义更加清晰,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冲突,这种冲突发生在
旧有的表示被动意义的主动句与新生的被动句之间[3](1990)。

英语是讲究形合
的语言,要求每种语法概念的表达都应在形式上有明确的标志,例如人称,数,
时态等,同样它也要求语态在形式上有标志,因而逐渐从系表句中分离出一种句式,它以BE加过去分词构成的被动结构作谓语,表明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
便是英语被动句[4](1994)。

例如:
<1>She is praised by her mother.
她被妈妈表扬了。

(英语的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

) <2>They are praised by their mother.
他们被妈妈表扬了。

(英语的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主语是复数。


<3>Their mother praises them.
妈妈表扬了他们。

(英语的主动语态,一般现在时,主语是单第三人称单数。


<4>Their mother has praised them.
妈妈已经表扬了他们。

(英语的主动语态,现在完成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


以上<1><2>两个句子,由于人称单数、复数的不同,句子的谓语动词也随之
发生了变化;<2><3>两个句子,由于语态的不同,句子的表现形式完全不同了;
<3><4>两个句子由于时态的不同,句子的呈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句子<1><2>就是
标准的英语被动句。

英语的被动句产生后就成了被动意义的主要表达形式,被动
句形式上的优势排挤了那些用主动形式表表示被动意义的主动句,不过这种情况
的动词数量非常少,本文前面已经介绍过,例如:feel(感觉),taste(品尝),smell(闻),sound(听起来),look(看起来),seem(看起来),prove(证明)等动词,在句子中没有被动形式,而是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现代汉语被动句的情况与英语完全不同。

汉语是讲究意合的语言,很多语法
意义都没有标志形式,而是靠意义进行判断,被动意义的表达也是如此[5](2000)。

例如前面文中所用的例子“那封信已经邮走了。

”“信”是无生命的事物,不能作为动作的施动者,而只能是受动者,这个句子中形式上是主动的,没有明
确表示被动含义的“被”“让”“叫”“给”等字,但是仍然表达的是被动意义。

通常,现代汉语中之所以使用被动的表达形式是因为施事受事关系不确定,换句话说就是
句子如果不使用被动表达形式就会给读者造成困扰的时候才使用被动句来表达描述。

否则一般使用主动的表达形式。

但是,当说话的人要表达不愿意、不如意等
消极语义时,也要采用被动的表达形式。

例如:
<5>小王把我打了。

<6>我被小王打了。

<5><6>两个例句的表达的意义完全一样,都是描述同一件事情。

但是,当“我”希望获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的时候,一般会采用例句<6>这种说法。

由于汉语人群与英语人群思维形式的不同导致了表达形式上主被动选择的不同。

汉语思维人群强调主体意识,所以当汉语人群对事物进行描述时,一般选择
从主体出发,即使有时候为了某种需要从客体出发对事物进行描述时,句子也不
一定会出现“被”、“让”、“叫”、“给”等字或短语帮助读者来理解其真正的被动意义。

而英语人群主客体分明是他们的思维特点,所以英语人群在对事物进行描述时主、客体比较明确,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进行描述,可以选择主动句形式表述,也可
以选择被动句形式表述。

“与只强调主体意识的汉语相比,英语经常强调客体意识的特点非常突出” [6](1997)。

所以英语中被动句的数量要比汉语中被动句的数
量多得多。

参考文献
【1】夸克.英语语法大全[M],苏州大学《英语语法大全》翻译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89年第1版.
【2】M·塞尔斯·默西尔,D·拉森·弗里曼.英语语法详解[M],冯启忠,林裕音译,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范剑华.论现代汉语被动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4】薄冰.英语语法札记(第二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5】龚千炎.龚千炎语言学论集[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年4月版.
【6】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汉语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