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烃回收

合集下载

轻烃回收(寇杰)

轻烃回收(寇杰)

轻烃回收
油吸收法的主要设备有吸收塔、富油稳定塔和富油蒸馏塔。若为低温
油吸收法,还需增加制冷系统。在吸收塔内,吸收油与天然气逆流接
触,将气体中大部分丙烷、丁烷及戊烷以上烃类吸收下来。从吸收塔 底部流出的富吸收油(简称富油)进入富油稳定塔中脱出不需要回收的
轻组分如甲烷等,然后在富油蒸馏塔中将富油中所吸收的乙烷、丙烷
可以达到-35℃~-30℃,在新建设的装置中基本都采用丙烷制冷法。
轻烃回收
冷剂制冷法的优点是天然气冷凝分离所需要的冷量由独立 的外部制冷系统提供,制冷系统所产生冷量的多少与被分离天
然气本身无直接的关系。该法制冷量不受原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贫富程度的限
制,对原料气的压力无严格要求,装置运行中可改变制冷量的 大小以适应原料气量、原料组成的变化以及季节性气候温度的 变化。 在我国,大多数浅冷装置都采用丙烷制冷法。
轻烃回收
2) 膨胀制冷法
膨胀制冷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原料气与外输干气是否有一个较高 的压力差可以利用,其核心是通过膨胀机将气体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 能并产生冷量。膨胀机的膨胀过程热力学上近似于等熵膨胀过程。 膨胀制冷法的特点是流程简单、设备数量少、维护费用低、占用 地少、适合于原料气很贫的气体。 我国采用单纯的膨胀制冷工艺(ISS)轻烃回收装置,规模一般较小, 且都采用中低压膨胀机,膨胀比较小,制冷温度一般仅能达到20℃~-60℃,也有部分装置制冷温度达到-70℃~-86℃,为了获得 更大的轻烃收率,或者有更高的原料气压力资源利用时,可采用多级 膨胀工艺(MTP),以满足更低的制冷温度要求。 膨胀机制冷法的典型装置是四川中坝的30×104Nm/d膨胀机制冷 分离装置,其膨胀机出口温度达-90℃。
3. 低温分离法

轻烃回收基本知识

轻烃回收基本知识

轻烃回收基本知识1、天然气: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气体混合物,并含有少量的惰性气体。

主要成分:甲烷、乙烷、丙烷、正(异)丁烷、正(异)戊烷等烷烃,及少量的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等。

2、富气:(湿气)甲烷含量在低于90%以上、丙烷以上成分含量大于10%以上的天然气,称为富气。

(通常指未处理的伴生气或原料气)3、干气:甲烷含量大于90%以上的天然气,成为干气。

(通常指轻烃装置处理后的外输气)4、轻烃回收:对伴生气经过加工处理,获得液体轻烃的过程。

5、原油稳定:对(未处理)原油进行加工脱出易挥发组分。

主要脱出溶解在原油中的戊烷以下的易挥发组分6、油田混合烃(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丙烷、正(异)丁烷。

(冬、夏季乙烷、戊烷含量有标准要求)7、轻质油:主要有戊烷以上成份组成液体混合物。

8、回收轻烃的手段:提高气体分离压力和降低气体分离温度。

(升压、降温)9、原油稳定回收轻烃的手段:本站采用降压(负压)、升温.(负压稳定)10、影响干燥器脱水效果的主要因素(1)天然气的温度和湿度(2)天然气的流动速度(3)吸附剂层的高度及再生的完善程度11、吸附剂使用后(反复再生)变劣的主要原因(1)吸附剂的表面被碳、聚合物、化合物所覆盖(2)由于半融熔是部分细孔破坏而消失(3)由于化学反应使结晶细粒遭到破坏。

12、吸附剂失效的危害造成天然气的露点升高,低温区形成水化物,使低温设备、管线冻堵,引起系统压力升高造成事故。

(丛压力差的大小判断分析并及时采取解冻处理)问题处理13、稳定气与伴生气的有效(回收)成分区别:一般稳定气比伴生气高3倍左右。

优先处理稳定气。

14、影响装置轻烃产量的因素(1)原料气中的有效成分(2)原料气量(3)分离压力、温度(4)脱乙烷塔(脱乙烷气的效果)(5)轻质油中的丁烷以下成分含量(液化气塔混合烃分离效果)15、轻烃装置增加轻烃产量的措施(1)优先处理稳定气(2)提高处理量(满负荷运行)(3)提高分离器压力、降低分离温度(4)降低脱乙烷气中的有效成分(5)减少轻质油中丁烷以下成分含量(切割效果)16、脱乙烷塔压高的原因(1)塔温高(2)脱乙烷气量少17、脱乙烷气的影响(1)易造成塔操作压升高(2)轻烃储罐压力高18、稳定装置增加轻烃产量的措施(1)提高稳定塔进料温度、降低塔压(2)提高原油稳定量(3)增加补气量(4)降低正负压冷凝器温度19、液化气塔压力建立不起来的原因:(1)塔底、顶温度场未建立起来(2)脱乙烷塔脱出气中丙烷多(3)回流量小及温度低(4)回流罐卸压阀内漏或失控。

轻烃回收基本知识

轻烃回收基本知识

轻烃回收基本知识1、天然气: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气体混合物,并含有少量的惰性气体。

主要成分:甲烷、乙烷、丙烷、正(异)丁烷、正(异)戊烷等烷烃,及少量的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等。

2、富气:(湿气)甲烷含量在低于90%以上、丙烷以上成分含量大于10%以上的天然气,称为富气。

(通常指未处理的伴生气或原料气)3、干气:甲烷含量大于90%以上的天然气,成为干气。

(通常指轻烃装置处理后的外输气)4、轻烃回收:对伴生气经过加工处理,获得液体轻烃的过程。

5、原油稳定:对(未处理)原油进行加工脱出易挥发组分。

主要脱出溶解在原油中的戊烷以下的易挥发组分6、油田混合烃(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丙烷、正(异)丁烷。

(冬、夏季乙烷、戊烷含量有标准要求)7、轻质油:主要有戊烷以上成份组成液体混合物。

8、回收轻烃的手段:提高气体分离压力和降低气体分离温度。

(升压、降温)9、原油稳定回收轻烃的手段:本站采用降压(负压)、升温.(负压稳定)10、影响干燥器脱水效果的主要因素(1)天然气的温度和湿度(2)天然气的流动速度(3)吸附剂层的高度及再生的完善程度11、吸附剂使用后(反复再生)变劣的主要原因(1)吸附剂的表面被碳、聚合物、化合物所覆盖(2)由于半融熔是部分细孔破坏而消失(3)由于化学反应使结晶细粒遭到破坏。

12、吸附剂失效的危害造成天然气的露点升高,低温区形成水化物,使低温设备、管线冻堵,引起系统压力升高造成事故。

(丛压力差的大小判断分析并及时采取解冻处理)问题处理13、稳定气与伴生气的有效(回收)成分区别:一般稳定气比伴生气高3倍左右。

优先处理稳定气。

14、影响装置轻烃产量的因素(1)原料气中的有效成分(2)原料气量(3)分离压力、温度(4)脱乙烷塔(脱乙烷气的效果)(5)轻质油中的丁烷以下成分含量(液化气塔混合烃分离效果)15、轻烃装置增加轻烃产量的措施(1)优先处理稳定气(2)提高处理量(满负荷运行)(3)提高分离器压力、降低分离温度(4)降低脱乙烷气中的有效成分(5)减少轻质油中丁烷以下成分含量(切割效果)16、脱乙烷塔压高的原因(1)塔温高(2)脱乙烷气量少17、脱乙烷气的影响(1)易造成塔操作压升高(2)轻烃储罐压力高18、稳定装置增加轻烃产量的措施(1)提高稳定塔进料温度、降低塔压(2)提高原油稳定量(3)增加补气量(4)降低正负压冷凝器温度19、液化气塔压力建立不起来的原因:(1)塔底、顶温度场未建立起来(2)脱乙烷塔脱出气中丙烷多(3)回流量小及温度低(4)回流罐卸压阀内漏或失控。

轻烃回收工艺技术及其进展

轻烃回收工艺技术及其进展

轻烃回收工艺技术及其进展轻烃是一类石油化工产品,主要包括烷烃和烯烃两大类,是石油炼制和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中间品和原料。

随着石油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轻烃回收工艺技术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

为了提高轻烃的回收率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人们也在不断地研究和改进轻烃回收工艺技术。

本文将介绍轻烃回收工艺技术及其进展。

一、轻烃回收工艺技术概述轻烃回收工艺技术是指将石油炼制和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尾气中的轻烃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的工艺。

轻烃主要包括乙烯、丙烯、丁烯等,这些轻烃在正常情况下会随着尾气一起排放到大气中,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采用轻烃回收工艺技术对轻烃进行回收和再利用,是一种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见的轻烃回收工艺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法、压缩法、凝析法、膜分离法等。

吸附法是指通过吸附剂将轻烃从尾气中吸附出来,然后再进行脱附和回收。

压缩法是指通过采用压缩机将尾气中的轻烃压缩成液体,然后进行分离和回收。

凝析法是指通过降温将尾气中的轻烃凝析成液体,然后进行分离和回收。

膜分离法是指通过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将尾气中的轻烃和其他组分进行分离和回收。

1. 吸附法吸附法是一种成熟的轻烃回收工艺技术,其主要优势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回收效率高。

近年来,随着吸附剂的研究不断深入,吸附法在轻烃回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性能的吸附剂,其吸附速度和吸附容量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结构优化和表面处理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吸附剂的选择性和循环利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吸附法在轻烃回收工艺技术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 压缩法压缩法是一种传统的轻烃回收工艺技术,其主要优势是操作稳定、回收效率高。

在近年来,人们在研究压缩机和分离设备的还不断地优化压缩法的操作参数和工艺流程,使得压缩法的回收效率和能耗得到了显著提高。

随着压缩机和分离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压缩法在轻烃回收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流程

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流程

轻烃回收工艺主要有三类:油吸收法;吸附法;冷凝分离法。

当前主要采用冷凝分离法实现轻烃回收。

1、吸附法利用固体吸附剂(如活性氧化铝和活性炭)对各种烃类吸附容量不同,而,将吸附床上的烃类脱附,经冷凝分离出所需的产品。

吸使天然气各组分得以分离的方法。

该法一般用于重烃含量不高的天然气和伴生气的加工办法,然后停止吸附,而通过少量的热气流附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少的优点,但它不能连续操作,而运行成本高,产品范围局限性大,因此应用不广泛。

2、油吸收法油吸收法是基于天然气中各组分在吸收油中的溶解度差异,而使不同的烃类得以分离。

根据操作温度的不同,油吸收法可分为常温吸收和低温吸收。

常温吸收多用于中小型装置,而低温吸收是在较高压力下,用通过外部冷冻装置冷却的吸收油与原料气直接接触,将天然气中的轻烃洗涤下来,然后在较低压力下将轻烃解吸出来,解吸后的贫油可循环使用,该法常用于大型天然气加工厂。

采用低温油吸收法C3 收率可达到( 85~90%),C2 收率可达到(20~60%)。

油吸收法广泛应用于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但由于其工艺流程复杂,投资和操作成本都较高,上世纪 70 年代后,己逐步被更合理的冷凝分离法所取代。

上世纪80 年代以后,我国新建的轻烃回收装置己较少采用油吸收法。

3、冷凝分离法(1)外加冷源法天然气冷凝分离所需要的冷量由独立设置的冷冻系统提供。

系统所提供冷量的大小与被分离的原料气无直接关系,故又可称为直接冷凝法。

根据被分离气体的压力、组分及分离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冷冻介质。

制冷循环可以是单级也可以是多级串联。

常用的制冷介质有氨、氟里昂、丙烷或乙烷等。

在我国,丙烷制冷工艺应用于轻烃回收装置还不到 10 年时间,但山于其制冷系数较大,制冷温度为(-35~-30℃),丙烷制冷剂可由轻烃回收装置自行生产,无刺激性气味,因此近儿年来,该项技术迅速推广,我国新建的外冷工艺天然气轻烃回收装置基本都采用丙烷制冷工艺,一些原设计为氨制冷工艺的老装置也在改造成丙烷制冷工艺。

油田伴生气轻烃的回收工艺技术

油田伴生气轻烃的回收工艺技术

一、引言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性意识,循环经济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梦想成为可能。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物的资源化为目标。

由于减量化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资源生产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二、油田伴生气概念油田伴生气俗称瓦斯气,是一种伴随石油从油井中出来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乙烷,也含有相当数量的丙烷、丁烷、戊烷等。

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也叫油田气、油气。

面对环境保护政策的日趋严格,以及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油田伴生气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三、轻烃的基本概念轻烃也称为天然气凝液,由C2以上的烃类组份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C2~C6的烃类组分,常用的产品有液化石油气(LPG)、稳定轻烃(轻油)、轻石脑油等。

四、轻烃回收的基本概念轻烃回收就是指将天然气中的凝液通过一定的技术进行收集并得到相应的产品的过程称。

该过程所生产的产品包括液化石油气和稳定轻油及其它馏分。

是优质的燃料和宝贵的化工资源。

近年来油气田轻烃回收作为各油田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回收技术水平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五、伴生气的回收工艺与技术伴生气中轻烃回收的工艺过程实质上是多组分气液两相平衡体系。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 系统达到气液平衡状态时, 气体的液化程度可以用亨利定律表示:K = yi / xi式中: K 表示平衡常数yi 表示气相中 某种组分的摩尔含量xi 表示液相中某种组分的摩尔含量六、轻烃的回收基本原理在平衡时, 所有组分的汽化率等于冷凝率, 气相和液相的组分不发生变化。

在特定的制冷温度和压力下的多组分气液两相体系中, 欲得到更多的凝析液, 就必须破坏现有平衡状态。

冷凝分离法是通过加压、降温, 使平衡常数K值变小, 体系的平衡点向泡点移动, 从而使更多的气体冷凝。

另一种方法是可以通过减少液体中某种组分的摩尔含量xi , 进而减小其气化驱动力, 由于一定温度、压力下平衡常数不变, 所以气相中该组分开始冷凝, 并趋进于新的平衡点。

轻烃回收工艺技术及其进展

轻烃回收工艺技术及其进展

轻烃回收工艺技术及其进展1. 引言1.1 轻烃回收工艺技术的重要性轻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包括一系列碳数在1~4之间的烃类物质,如甲烷、乙烷、乙烯等。

轻烃在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化工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是许多化工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轻烃回收工艺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轻烃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资源的再利用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化工产业的不断壮大,对轻烃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有效回收和利用轻烃资源,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现代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轻烃作为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乙烯、丙烯等轻烃是合成许多重要化工产品的原料,如塑料、合成橡胶等。

轻烃回收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促进我国化工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轻烃在石油、天然气加工中的回收利用,还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有利于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清洁能源的发展。

研究和推广轻烃回收工艺技术,对于我国的能源战略和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意义当前,轻烃是石化工业中一类重要的原料,包括乙烯、丙烯、丁烷等,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合成橡胶、胶粘剂等行业。

轻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泄露和挥发,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研究和发展轻烃回收工艺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轻烃回收工艺技术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吸附、吸附-脱附、凝聚等方法上,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轻烃的回收,但存在能耗高、设备大、操作复杂等缺点。

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对轻烃回收工艺技术的要求也日益增加,迫切需要研究新型的、高效节能的轻烃回收工艺技术。

通过研究和探索新型的轻烃回收工艺技术,可以提高轻烃回收率,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深入研究轻烃回收工艺技术,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轻烃回收工艺流程

轻烃回收工艺流程

轻烃回收工艺流程
《轻烃回收工艺流程》
轻烃是指碳原子数较少的烃类物质,包括甲烷、乙烷、丙烷等。

在石化工业中,轻烃是一种重要的石油烃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和能源领域。

在炼油厂和化工厂中,轻烃回收工艺是一项关键的环节,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轻烃回收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蒸馏分离:将原油经过初步加热后,通过蒸馏塔进行分馏
分离,将不同碳原子数的轻烃分离出来。

这是最基本的轻烃回收步骤,也是生产过程中最早的一道工艺流程。

2. 冷凝回收:将分离出的轻烃气体通过冷凝器进行冷凝,使
得气态轻烃转变为液态,然后通过收集器收集起来。

这一步是为了将轻烃气体回收,并降低气态轻烃的能源损失。

3. 脱硫脱碳:在冷凝回收后的轻烃液体中,通常会含有少量
的杂质,比如硫化氢和二氧化碳。

这时需要进行脱硫和脱碳处理,以提高轻烃的纯度和质量,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4. 催化裂化:对一些重质的烃类原料进行裂化处理,利用催
化剂使其分解成轻烃产品,进一步提高轻烃回收率和产品质量。

5. 尾气处理:在整个轻烃回收工艺流程中产生的尾气,需要
进行处理,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回收其中有价值的烃类物质。

综上所述,轻烃回收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系统,需要对石油烃类原料进行精细加工和处理,以提高产品质量和资源利用率。

各个工艺步骤相互关联,需要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协调运行,才能实现高效的轻烃回收和利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轻烃回收第一节概述油田气是生产液态烃、车用汽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宝贵原料.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原油产量的不断增加,为大量回收利用油田气创造了条件,这是一项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工作。

油田气的组分主要是饱和烃.但是随着油藏性质、分离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油田气的组成也有较大差异(表8-1)。

油田气一部分是集输过程中各级分离器中分出的气体,另一部分则为从原油稳定装置中拔出的闪蒸气。

总的来说,油田气中C3以上组分的含量比气田气高,而闪蒸气比各级分离器分离出来的伴生气更富。

1984年全国年产油田气60亿米3,若C3以上轻烃的平均含量按200克/米3,则伴生气中轻烃含量达120万吨。

因此,轻烃回收将给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此油田气中回收轻烃,已有几十年历史。

最初,由于工艺技木的限制,且回收产品仅作为工业与民用燃料,用途有限;因而发展缓慢。

当从天然气中回收的液态烃开始用作化工原料之后,加上加工、储存、运输枝木的发展,天然气回收液烃技术才获得迅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世界能源短缺,天然气及轻烃的需要量急剧增长。

加工工业发达的美国,在60年代,由于涡轮膨胀机制冷技术的应用,使天然气利用率达到90%,1968年高达96.2%。

1976年美国从天然气中回收液烃5200多万吨,相当于原油产量的11.5%。

近20年来美国天然气凝析液的收率和产量见表8-2。

70年代以来.过去没有充分利用伴生气的地区和国家,也都开始注意回收处理天然气液体,以便为本国工业提供更多的化工原料和工业燃料。

因而气体加工工业蓬勃发展,出现了一种世界范围的回收利用油田气的新局面.甚至近年来,在许多围家面临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天然气加工工业都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1981年世界天然气总加工能力达12580亿米3(除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外),凝析液产量达7800万吨。

在化工利用方面,从天然气中回收的轻烃已成为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乙烯是有机合成产品的基础原料,可以生产数百种合成材料,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化工中间产品,目前世界乙烯总产量近6000万吨/年。

从天然气中回收的凝析液是裂解生产乙烯的优质原料,目前已占美国乙烯原料的70%。

使用天然气凝析液为原料生产乙烯收率高、成本低、投资少(见表8-3)。

图8-1为1978年美国天然气用于化工原料的情况,可以看出,几乎全部乙烷都用作乙烯原料。

由于轻烃的经济价值十分显著,自60年代以来.轻油回收的工艺技术发展也很快.总的趋势是力求提高加工探度,以增加收率,合理利用油田资源.就回收工艺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1.吸附法利用固体吸附列(如活性氧化铝或活性炭)对各种烃类的吸附容量不同,而使天然气中各组分得以分离。

这种方法用于从湿气中回收较重烃类,且主要用于处理气量较小(<60万米3/日=及较贫的天然气(液烃含量13~40毫升/米3气).这种方法所用的装量比较简单,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备,投资费用较小.但由于它的产品范围的局限性,加之再生耗能大,运行成本较高,燃料消耗约为处理气量的5%,因而应用不广泛.在美国只是在对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汽油需求不多的地方才采用.2.油吸收法油吸收法是利用天然气中各组分在吸收油中溶解度不同.而使不同烃类得以分离的方法.图8.2是油吸收法的原理流程.通常用石脑油、煤油或柴油做吸收油.在吸收塔内,吸收油与气体逆流接触,吸收大部分丙烷、丁烷和天然汽油。

在富油稳定塔中,脱出不需要回收的轻组分(如甲烷)。

然后蒸馏富油,得到轻烃产品,吸收油经冷却再打入吸收塔。

按照吸收操作温度.油吸收法又可分为常温油吸收和低温油吸收(也称冷冻吸收)。

低温油吸收法是将处理的气体和吸收油泠冻至0~-40℃,以回收更多的包括乙烷在内的烃类。

这种方法的丙皖收率可达85%~90%,乙烷收率为20%~60%。

吸收法直至60年代中期还是天然气分离工艺中使用最多的方法。

50年代以来,冷冻吸收逐渐取代早期采用的常温吸收而占主要优势。

但由于吸收法投资费用和运转成本较高。

且因冷凝分离法的不断发展,因而自70年代以后。

吸收法在新建装置中已很少采用。

3.冷凝分离法冷凝分离法是利用原料气中各组分冷凝温度不同的特点,在逐步降温过程中,将沸点较高的烃类冷凝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的根本特点是需要提供足够的冷量使气体降温.按照提供冷量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外加冷源法、自制冷法和混合制冷法等多种形式。

初期,大多采用独立设置冷冻循坏系统补充冷量。

1964年,美国首次将透平膨胀机用于天然气回收凝析液装置,使天然气回收轻油技术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由于透平膨胀法具有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对原料气组分的变化适应性大,投资低,效率高等优点,近20年来膨胀机技术发展很快,美国新建或改建的天然气加工装置.90%以上采用膨胀机法。

这一方法也将是今后若干年内天然气加工工业中常用的方法。

自70年代以来,我国各油田相继开始了油田气的回收利用工作,进入80年代以来,一批轻烃回收装置陆续投产,年回收轻烃近百万吨,不仅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化工原料和工业及民用燃料,而且也大大降低了油气损耗,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减少了大气污染。

随着原油生产的不断发展.油田气的回收利用工作也处于方兴未艾时期。

可以预言,从油田气中回收的轻烃今后将成为油田生产的一种重要产品提供给工农业生产使用。

油田气轻烃回收技术也已由比较单一的直接冷冻法,发展为直接膨胀冷凝法和冷凝-膨胀机法等多种工艺方法,并注重深度加工,以求回收更多的轻烃产品。

第二节汽液平衡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组成一定的物系,当汽液两相接触时,在相同将发生物质交换,直至各相的性质(如温度、压力和汽、液相组成等)不再变化为止。

达到这种状态,称该物系处于汽液平衡状态.而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的改变,都会破坏原有的平衡。

平衡时两相的组成通常互异,各种分离过程正是利用这种平衡组成的差别来进行的。

油田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气体混合物,从油田气中回收轻烃,无论是采用吸附法,还是吸收法或冷凝分离法,在工艺过程中,都需要利用汽、液相际间平衡组成互不相等的原理,实现质量传递来达到组分分离的目的。

因此,研究和掌握表示物系平衡时温度、压力、组成的关系,亦即相平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对于拟定分离工艺路线,设计计算各种传质设备,操作管理回收装置有很大的意义。

一、双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研究双组分溶液汽液相平衡问题是掌握精馏过程的基础。

二元溶液在汽化(或二元蒸气冷凝)的相变过程中,由于这两种组分挥发性能的差异,将使其汽液两相组成按一定规律变化,亦即它们的汽液相平衡将遵循一定的关系,这就是双组分溶液汽液平衡研究的内容。

(一)理想溶液由第三章阐述可知,理想溶液符合拉乌尔定律,即有:式中——平衡时溶液上方i组分的蒸气分压;——i组分的饱和蒸气压;——j组分在溶液中的分子分数。

若理想溶液由A、B两种组分组成,由拉乌拉尔得;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气体的总压力p为组分分压pi的总和.即式中——气体的总压力——i组在汽相中的分子分放.对A与B两组分组成的溶液来说,其汽相中的分压:当汽液两相达到平衡时,则:式(8-6)与(8-7)就是理想溶液的汽液相平衡关系。

现以苯(A)---甲苯(B)二元溶液在常压下的汽液平衡为例,说明理想溶液的汽液平衡。

在甲苯的沸点110.4℃到苯的沸点80.2℃之间,每隔 4℃选一个温度点,然后从有关手册中查得苯与甲苯在相应温度时的蒸气压,按式(8.6)和(8.7)可算得汽相和液相的平衡组成,列于表8-5。

若以系统的沸点为纵坐标,液相及汽相中苯(A)的组分为横坐标,以表8-5数据作图,即得到一压强下的苯.甲苯混合液沸点-组成(t一x)相图(图8-3)。

图中,曲线1为液相线,表示在一定的外压下,溶液组成与泡点的关系,线上每一点均为饱和液体.曲线2为汽相线,表示和溶液平衡的蒸气相组成,线上每一点均为饱和蒸气。

两条曲线将相图分为三个区域;液相线1以下,温度低于沸点,是单一液相区.汽相线2以上.溶液全部汽化,为过热蒸气区。

两线之间为汽液两相共存区,系统处于该区任一点(E)时,必分为相互平衡的汽相G和液淮相F。

应用沸点-组成图,不仅可以求取任一沸点的汽液相平衡组成,或者求取两相平衡的温度,而且可以了解汽化和冷凝的全过程.以汽化过程为例,若在常压下将组成为x1,温度为H(图中A点)的混合液加热,当达到泡点温度t2时(J点)液体开始沸腾,所产生的蒸气组成为y1(P点),y1与x1平衡,且y1>x1。

继续升温且不从物系中取走物料,当温度到达t3(E点),则汽液两相共存,液相的组成x2(F点),蒸气相的组成为与x2成平衡的y2(G点),且y2>x2。

当温度升到t4时(H 点),液相完全汽化.而在液相消失之前,其组成为x3(C点),液相完全汽化成蒸气后,则汽相组成y3与混合液的最初组成x1相同。

若再升温至t5(B点),蒸气成为过热蒸气,温度升高.组成不变(仍为y3).由J点加热到H点或H点以上,是物系的全部汽化过程。

蒸气的冷凝过程与此相反。

图中J点至H点之间是溶液的部分汽化过程。

部分汽化可以从混合物中分出具有不同组成的蒸气,且汽相中易挥发组分(例中为苯)较多,因而能使轻、重组分得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部分冷凝情况与此相同,精馏操作就是依据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的原理来实现将混合液中两组分分离的。

汽液平衡计算中还常用相平衡曲线图(y-x)。

图8-4即为苯-甲苯混合液的y-x图。

图中纵坐标表示汽相中易挥发组分的分子分数y A,横坐标为与之平衡的液相中易挥发组分的分子分数x A.对角线是y-x是一条计算辅助线。

汽相浓度y A愈是较平衡液相浓度x A大,则平衡线凸离对角线愈远。

由于图也是在一定压力下做出的,因而曲线上各点对应于一定的温度,两端点分别为两纯组分在该压力下的沸点。

(二)非理想溶液非理想溶液主要是由于不同组分分子间的作用力与相同组分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而使其与理想溶液的性质有较大的偏差。

这种偏差有两种:一种是溶液中相异分子间的吸引力小于相同分子间的吸引力,出现正偏差;另一种是相异分子间的吸引力大于相同分子间的吸引力,出现负偏差。

1.正偏差系统正偏差系统,不同分子间的吸引力小于相同分子间吸引力,由于不同组分间的排斥倾向,使溶液的蒸气压较之理想溶液为高,沸点则比理想溶液低。

当两组分混合时,通常体积增大,伴随有吸热效应.甲醇.水二元溶液就是正偏差系统.见图8-5.由于沸点比理想溶液低,液相线向下位移,所以汽相线与液相线相隔较宽。

2.负偏差系统负偏差系统.由于不同组分分子间的吸引倾向较强,溶液的蒸气压较之理想溶液为低,沸点则比理想溶液高。

当两组分混合时.体积缩小.伴随有放热效应。

二硫化碳。

四氯化碳混合液属于负偏差系统。

图8-6是它的t-x图。

由图可见,由于溶液涕点升高,液相线上移,汽相线与液相线间距变窄,因此汽相浓度与液相浓度同差异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