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免疫微环境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靶向c-Met的CAR-T细胞对人结肠癌细胞的作用》

《靶向c-Met的CAR-T细胞对人结肠癌细胞的作用》

《靶向c-Met的CAR-T细胞对人结肠癌细胞的作用》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癌症治疗的不断发展,细胞治疗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其中,CAR-T细胞疗法作为新一代的免疫治疗方式,已在某些肿瘤中显示出其独特的治疗效果。

在众多靶点中,c-Met作为一个重要的受体酪氨酸激酶,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以c-Met为靶点的CAR-T细胞在结肠癌的治疗上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靶向c-Met的CAR-T 细胞对人结肠癌细胞的作用。

二、c-Met在结肠癌中的作用c-Met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其在正常细胞中主要参与细胞生长、迁移和分化等生理过程。

然而,在结肠癌等肿瘤细胞中,c-Met的表达常常异常升高,并参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

因此,针对c-Met的靶向治疗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抗肿瘤策略。

三、CAR-T细胞的概述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改造T细胞,使其能够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CAR-T细胞通过表达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受体,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确打击。

在针对c-Met 的CAR-T细胞中,通过将c-Met的单链抗体与T细胞的激活信号相结合,使得CAR-T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表达c-Met的肿瘤细胞。

四、靶向c-Met的CAR-T细胞对人结肠癌细胞的作用1. 识别与杀伤:靶向c-Met的CAR-T细胞能够通过其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识别结肠癌细胞表面的c-Met蛋白,进而激活T细胞的杀伤机制,对结肠癌细胞进行精确打击。

2. 抑制肿瘤增殖:通过CAR-T细胞的持续作用,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降低肿瘤细胞的数量。

3. 阻断肿瘤侵袭与转移:CAR-T细胞不仅能够杀死已经存在的肿瘤细胞,还能够阻断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过程,减缓肿瘤的扩散。

4. 提高治疗效果:将靶向c-Met的CAR-T细胞应用于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五、结论综上所述,靶向c-Met的CAR-T细胞在结肠癌的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应用潜力。

结直肠癌进展相关关键分子事件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进展相关关键分子事件研究进展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3.22.1242结直肠癌进展相关关键分子事件研究进展周雄1,2,3,胡明1,2,3,蒋栋铭4,曹广文1,2,3,谭晓㛃1,2,3Research Progress of Key Molecular Events Related to Progress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ZHOU Xiong1,2,3, HU Ming1,2,3, JIANG Dongming4, CAO Guangwen1,2,3, TAN Xiaojie1,2,31.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Faculty of Naval Medicine,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2.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Bioprotection, Shanghai 200433, China;3. Key Laboratory of Biological Defen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hanghai 200433, China;4. Tongj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92,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TANXiaojie,E-mail:******************.cnAbstract: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igh-throughput and single-cell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and the emergence of spatial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have allowed the continuous discovery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molecular events in the progress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CRC) to better understand its mechanism of malignant progression. Genetic variations (mutation of APC and P53, etc.) and mismatch repair of DNA,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such as epigenetic alteration, and dynamic alteration of complex molecular networks have their own special molecules that play key roles. Drug resistance and metastasis in the late stage of CRC progress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se key molecular even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explores key molecular events in the malignant progression of CRC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and ideas for elucidating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CRC and evaluating its prognosis prediction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Colorectal cancer; Malignant progression; Genetic variation; Molecular eventsFunding: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81672518); Shanghai Public Health System Construction Three-year Action Plan (No. GWV-10.1-XK17)Competing interests: The authors declare that they have no competing interests.摘 要:随着高通量及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到空间转录组测序的出现,结直肠癌进展中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子事件不断被发现,这使我们更好理解结直肠癌恶性进展的机制。

microRNA在结直肠癌转移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microRNA在结直肠癌转移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microRNA在结直肠癌转移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蔡彦韬【摘要】The metastasis of tumor cells is a pathological process that comprises multiple factors. microRN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taking part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process. Complication of metastasis is the major cause of death in colorectal cancer (CRC). Nowadays research of microRNA in metastisis of CRC still remains inefficient and anti-apoptotis,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gain of invation as well as angiogenesis is known to be the major regulation method,positive or negative. This review explores recent development in the role of microRNA and its mechanism of CRC metastases which may provide new insights that could be of therapeutic consequence.%肿瘤细胞转移是由多种因子参与的复杂生物学行为,microRNA (miRNA)作为其中的重要因子,参与转移过程中的调控.结直肠癌患者中,转移引起的并发症是其主要死因.miRNA在结直肠癌转移中作用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知其参与抗凋亡、上皮细胞间质化、瘤细胞增值侵袭及新生血管生成等步骤的调控,发挥促进或抑制结直肠癌细胞转移效应.本文就近年miRNA在结直肠癌的转移各通路中的作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就miRNA在临床诊断治疗的科研提供依据与思路.【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3(040)001【总页数】5页(P97-101)【关键词】microRNA (miRNA);结直肠癌;转移【作者】蔡彦韬【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6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第2位,超过50%的CRC患者最终死于肿瘤远处转移相关的并发症。

结肠癌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

结肠癌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

结肠癌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摘要]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结肠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结肠癌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结肠癌;病因学;肿瘤[abstract] colon cancer is a common m alignancy,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colon cancer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lifestyle and dietary habits changes. a variety of risk factor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lon cancer.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advances in etiology research of colon cancer.[keywords] colon cancer; etiology; tumor结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增加,结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1]。

因此,我们必须对其病因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制定切实可行的病因预防措施,以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

本文就结肠癌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结肠癌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结肠癌有家族聚集现象,家族性结肠癌史是结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与遗传有关的结肠癌主要有两种形式: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2、3]。

瑞典的一项研究表明,当父母患有结肠癌时,其子女罹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也增高;当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结肠癌时,其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也增加[4]。

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26卷第4期ModernDigestion&Intervention2021牞Vol.26牞No.4·综述·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孙中,艾江 【提要】 结直肠癌(CRC)是发生在人体下消化道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

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癌症的前三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CRC病因研究指出饮食、遗传、炎症等因素与其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在CRC的发生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肠道细菌对肠道上皮细胞DNA直接造成损伤、诱发肠管慢性炎症反应、干扰免疫反应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因子释放或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影响CRC患者化疗药物疗效等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

肠道菌群失调促进CRC发生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并总结,就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相关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肠道菌群失调;炎症因子;细菌毒性代谢产物;细菌相关酶;肿瘤化疗中图分类号:R735.3;R57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2159.2021.04.029作者单位:15701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消化内科通信作者:艾江,E mail:aijiang1973@126.com 肠道中有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其中99%是细菌,肠道菌群参与宿主的能量代谢过程和调节免疫功能,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对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症性肠病、相关肿瘤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1-4]。

相关研究指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5]。

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并总结,就肠道菌群失调在CRC发生和发展中的相关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1 肠道菌群概述1.1 肠道菌群的分布特点及生理作用人体内的众多微生物大部分存在于消化道中,尤其是下消化道。

MSI-HdMMR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进展盘点

MSI-HdMMR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进展盘点

近十年来,晚期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靶向治疗进展突飞猛进,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然而,免疫治疗却始终在低谷徘徊,无论是免疫细胞治疗,肿瘤疫苗,溶瘤病毒,免疫激动型抗体等均未见明确疗效。

直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为肠癌免疫治疗带来一丝曙光。

目前临床应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PD-1/PD-L1抑制剂及CTLA-4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阻断免疫检查点对效应T细胞的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免疫的作用。

与肺癌,恶性黑色素瘤,肾癌等免疫治疗敏感的瘤种不同,肠癌的免疫治疗以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 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MMR)为标志物,清晰地分为两大阵营,本文拟盘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MSI-H及微卫星稳定(MSS)/微卫星低度不稳定(MSI-L)两大类mCRC中的相关研究与最新进展。

一、MSI-H结直肠癌临床数据表明,MSI-H/dMMR约存在于10%左右的结直肠癌病例,且在右半结肠(分化差和/或粘液腺癌)患者中更易出现。

2015年开始,无论是帕博丽珠单抗还是纳武利尤单抗均在MSI-H晚期CRC患者的后线治疗中显示出疗效。

后线出色的疗效推动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向一线治疗进发。

2020年ASCO结直肠癌领域最受关注的研究为KEYNOTE-177研究,在MSI-H /dMMR的mCRC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头对头比较了帕博利珠单抗和研究者选择的标准治疗(mFOLFOX6或FOLFIRI±贝伐珠单抗或西妥昔单抗)的疗效。

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组无论是PFS 还是ORR均显著优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组(PFS 16.5m 对照8.2m;ORR 43.8% 对照33.1%)。

此外CheckMate 142研究中的晚期一线mCRC治疗组,采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小剂量伊匹木单抗的双药方案,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仅纳入45名患者,但ORR达到69%,2年PFS达到74%。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进展与思考 PPT课件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进展与思考 PPT课件
针对耐药机制,开发新型药物或 联合治疗方案,以克服耐药问题 并提高疗效。
04
思考:如何提升结直肠癌免疫治 疗水平
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相结合
01
深入研究结直肠癌的免疫机制
通过基础研究,进一步揭示结直肠癌的免疫逃逸机制,为免疫治疗提供
新的靶点。
02
开发新型免疫治疗药物
基于基础研究成果,研发针对结直肠癌的新型免疫治疗药物,提高治疗
3
双特异性抗体疗法
利用双特异性抗体同时激活免疫细胞和导向肿瘤 细胞,实现更精准的免疫治疗。
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进展
耐药机制研究
深入探究结直肠癌细胞对免疫治 疗的耐药机制,如免疫逃逸、肿 瘤微环境改变等。
耐药标志物筛选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临床样本 分析,筛选可用于预测免疫治疗 耐药的生物标志物。
耐药应对策略
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动态调整免疫治疗方案,以达到 最佳治疗效果。
探索多学科协作模式,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免疫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组建包括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病理科 、影像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共同制 定治疗方案。
细胞因子
刺激和增强患者免疫细胞 的活性,提高免疫细胞对 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肿瘤疫苗
通过注射肿瘤相关抗原或 肿瘤细胞,刺激患者免疫 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情况
早期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在手术切除后降低复发风险和提高 生存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晚期结直肠癌
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早期筛查与诊断技术的发展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

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简单、无创的筛查方法,但敏感性较低。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的病变,并进行活检和治疗,但该检查具有一定的侵入性,患者接受度相对较低。

近年来,虚拟结肠镜检查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这种技术通过对腹部进行 CT 扫描,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重建肠道的三维图像,从而实现对肠道病变的检测。

与传统结肠镜检查相比,虚拟结肠镜检查具有无创、快速等优点,但对于较小的病变可能存在漏诊的风险。

此外,基因检测技术在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中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这些基因突变,有助于早期发现高危人群,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监测措施。

二、治疗方法的创新(一)手术治疗手术仍然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姑息性手术如造瘘术等可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化疗化疗是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化疗药物包括 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

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的不断推进,新型化疗药物如卡培他滨、替吉奥等的出现,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化疗方案也在不断优化。

联合化疗方案如 FOLFOX(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FIRI(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等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癌免疫微环境研究进展【摘要】结肠肿瘤微环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结肠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浸润到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如NK细胞、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CD8+效应T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共同构成了肿瘤组织特有的免疫微环境。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细胞的数量和亚型与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本文就近年来结肠癌免疫微环境中重要免疫细胞的研究做一综述。

【Abstract】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components in the colo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The immune cells in the microenvironment such as NK cells, macrophages, regulatory T cells, and CD8 + effector T cells, dendritic cells, etc, which jointly constitute the specific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for colon carcinoma. And more and more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number of these cells and their subtypes have a closely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ognosis of colon cancer. In this paper, we will review the latest research on those significant immune cells in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of colon cancer.【关键词】结肠癌免疫微环境【Key words】colon cance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以往人们认为肿瘤中的免疫反应是抑制肿瘤发展的,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肿瘤相关免疫发展迅速,已经彻底颠覆了之前的认识。

现在研究认为,肿瘤的免疫微环境总体上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

正常情况下肿瘤发生后,起初由天然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效应,效应细胞包括NK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

随后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产生抗体和效应性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1]。

随着肿瘤的生长,肿瘤细胞通过免疫抑制机制成功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2],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碰壁充分说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耐受[3, 4]。

肿瘤细胞逃离宿主免疫反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肿瘤细胞的免疫选择,二是抑制宿主免疫反应[2, 5]。

在肿瘤微环境研究领域,这一机制引起广泛关注:如果能够有效激活针对肿瘤特定抗原的免疫反应就可能抑制逃逸,进而控制和消除肿瘤。

下面就近年来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研究做一介绍。

微环境中的不同免疫细胞对肿瘤的发展或是患者的预后差别显著,同一免疫细胞对肿瘤发展或者预后的研究也存在诸多争议。

1、NK细胞 NK细胞主要在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其不能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肿瘤特异性抗原,但能通过表面结合抗体的调理作用降解肿瘤细胞[6]。

Bhat 等还发现在溶瘤病毒的辅助作用下能够加强NK细胞对结肠癌的杀伤作用[7, 8]。

考虑到NK细胞的杀伤功能,不难想象:手术前低水平NK细胞的结肠癌患者在手术后肿瘤复发率会更高[9]。

类似的研究,Coca等人也在结肠癌病变组织中发现了NK细胞浸润这一现象并将其作为一个额外的预后因素,即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中,肿瘤内NK细胞数量与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10]。

Cai等人通过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在结肠癌患者中,其盲肠、阑尾中的NK细胞数量也与患者预后有显著的正相关性[11]。

综上可知,结肠癌免疫微环境中NK细胞具有重要的抗肿瘤作用。

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巨噬细胞是结肠癌免疫微环境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结肠癌中的作用仍无定论且存在诸多争议。

巨噬细胞能够产生不同的促肿瘤生成因子,如活性氧、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因子等,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12-14]。

Ong等研究发现在结肠癌中巨噬细胞可以促进炎症和抑制肿瘤细胞增生,其释放的趋化因子可吸引T细胞聚集并刺激其增殖与活化进而发挥抗肿瘤效应[15]。

Forssell等人在结肠癌患者中发现瘤内巨噬细胞的浸润与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12]。

为了合理解释这一意外发现,他将巨噬细胞与结肠癌细胞体外共培养发现,高比例的巨噬细胞以及巨噬细胞与结肠癌细胞直接接触条件下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巨噬细胞没有与肿瘤细胞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表现为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可依据对氧的需求和肿瘤发展阶段分为两阶段:即抑制肿瘤生长的早期阶段和促进肿瘤发展的中晚期阶段。

Edin等人利用一氧化氮合酶2(NOS2)作为M1巨噬细胞的表型标记和用清道夫受体CD163标记M2巨噬细胞研究M1、M2与CRC预后的关系发现:NOS2、CD163表型浸润巨噬细胞与肿瘤发展阶段负相关,NOS2标记表型巨噬细胞与临床预后正相关[16]。

因此,结肠癌组织内巨噬细胞的数量以及与肿瘤细胞的作用程度将决定巨噬细胞对结肠癌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同时,在肿瘤的不同阶段巨噬细胞可能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3、Treg细胞 Treg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功能。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Treg细胞能够预防针对自身抗原引起的免疫损伤,而在恶性肿瘤中,它们更倾向于发挥免疫抑制作用[8]。

Treg细胞约占CD4+细胞的10%,特异性表达FOXP3[17, 18],这使其具有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功能[19, 20]。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Treg细胞在肿瘤病灶的浸润与患者临床预后负相关。

但是,在一些淋巴增生性疾病如霍奇金病和滤泡淋巴瘤中,Treg细胞可发挥保护性抗肿瘤作用;在结肠癌和头颈部肿瘤中也可能发挥积极作用[21]。

Salama等人分析了967例结肠癌手术样本后发现,肿瘤组织中Treg细胞的浸润与患者预后正相关[22]。

同样的,Correale报道,在经化疗或化疗—免疫联合治疗后的进展期结肠癌患者,原发肿瘤组织中的Treg细胞大量浸润者具有好的预后[23]。

另外,最近还有两项大型研究得出同样的结果。

(详见表1)表1:结肠癌组织中Treg细胞与预后关系的研究研究者样本量免疫细胞预后Salama[22] 967 CD8+,CD45RO+,FOXP3+ 在肿瘤与Treg细胞正相关,在正常粘膜与Treg细胞负相关Correale[23] 57 CD8+,CD45RO+,FOXP3+ 与Treg细胞正相关Sincicrope[24] 160 CD8+,CD25+,CD45RO+,FOXP3+ 与Treg细胞负相关,与CD3+T细胞正相关Frey[25] 1420 FOXP3+ 与FOXP3+T细胞正相关Nosho[26] 768 CD8+,CD25+,CD45RO+,FOXP3+ 与CD8+,CD45RO+,FOXP+T细胞正相关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的差异性,Ladoire深刻分析后认为,结肠癌是在一个感染性的微环境中发生的。

由于肠道中有大量的细菌寄生,当其穿过粘膜层就会引起炎症,炎症促进血管形成进而促进肿瘤生长[27]。

在这样的环境下,Treg细胞可能抑制由肠道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免疫从而抑制它们的促肿瘤作用。

这一假说能够解释在血液系统肿瘤、固体肿瘤等肿瘤中Treg细胞的浸润能提高预后与感染环节有密切联系。

尽管大多数实验结果支持Treg细胞在结肠癌的浸润利于患者预后,仍有一些研究并不完全赞同这些结论。

Sinicrope等研究并未发现Treg细胞与结肠癌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但观察到低比例CD3+/Treg细胞的结肠癌患者无病生存期相对较短[24]。

Camus研究也未发现Treg细胞的浸润能作为良性预后的可靠指标[28]。

到目前为止,结肠癌组织中FOXP3 Treg细胞的浸润与结肠癌的预后仍无定论,因此,Treg细胞在结肠癌中的作用需要更多的临床样本和可靠数据去解释与说明。

4、抗原呈递细胞(APCs)抗原呈递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系统中另一值得关注的细胞,其中树突状细胞是主要的抗原呈递细胞。

在结肠癌,树突状细胞在淋巴滤泡完全成熟后分布在肿瘤侵袭部位的边缘,这些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29]。

Dadabayev报道称肿瘤基质中的HLAⅡ类细胞,分布越多,预后越差[30];这可能是因为肿瘤区域的HLAⅡ类细胞大多是不成熟的,成熟的细胞相对很少。

而且,肿瘤基质成纤维细胞过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能够干扰树突状细胞的功能[31]。

这些现象提示肿瘤反应性T细胞的耐受是由于不合适的抗原暴露或自我识别,所以树突状细胞可通过诱导效应T细胞或记忆性T细胞活化而激活免疫介导抗肿瘤反应。

另外,Nonaka最近报道:DC-SIGN可与大肠癌细胞的癌胚抗原(CEA)进行交互作用,通过亲和色谱和质谱分析显示Mac-2BP在大肠癌细胞株作为一种新型的DC-SIGN配体。

有趣的是, DC-SIGN只与来自结直肠癌的Mac-2BP的选择性识别。

DC-SIGN介导的结肠癌细胞和不成熟MoDCs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着抑制MoDC的功能成熟,这表明通过DC-SIGN 依赖的识别作用Mac-2BP可能给结肠癌细胞提供一个耐受的微环境[32]。

5、细胞毒性 CD8+ T 细胞 CD8+ T细胞在结肠癌中研究较为广泛,与Treg细胞不同,CD8+T细胞对结肠癌的作用得到研究人员一致认同,即有效的抗肿瘤作用、提高患者预后[33]。

近年来关于细胞毒性 CD8+ T 细胞与结肠癌及其预后研究详见表2。

细胞毒性 CD8+ T 细胞、CD45RO+T细胞与结肠癌预后关系研究研究者样本量免疫细胞预后Natio[34] 131 CD8+和GrB+ TILs 与CD8+ T细胞正相关Jass[35] 104 S-100+,HLAⅡ+,CD208+, 与DC负相关CD1a+ DCsChiba[36] 371 癌巢CD3+,CD8+, GrB+ , 与CD8+ T细胞正相关CD45ro+ TILsGalon[37] 490 肿瘤/浸润边缘的CD3+,CD8+, 与CD8+ 和CD45RO+TGrB+ ,CD45ro+淋巴细胞细胞正相关Pages[38] 490 肿瘤/浸润边缘的CD3+,CD5+, 与CD45RO+T细胞正相关CD8+ ,CCR+,CD1a+淋巴细胞Camus[28] 142 Ki67+,CD68+,FOXP3+, 与CD8+ 和CD45RO+T cytoDEATH+ TILs 细胞正相关Guidoboni[39] 109 CD3+,CD8+, GrB+ TILs 与CD8+ T细胞正相关Menon[40] 93 CD4+,CD8+,CD56+,CD57+ 与CD8+和CD57+ T上皮内细胞细胞正相关Diederichsen[41] 41 CD3+,CD4+,CD8+ TILs 与CD8+T细胞正相关,与CD4+T细胞负相关Ogino[42] 843 肿瘤顶端淋巴细胞与淋巴细胞正相关Ropponen[43] 276 肿瘤中心和外周TILs 与淋巴细胞正相关有关CD8+ T细胞的结肠癌免疫治疗,最近Walter等人发现针对进展期结肠癌的多肽疫苗IMA910能够激活CD8+,CD4+T细胞免疫反应进而提高患者预后[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