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头颈肿瘤免疫微环境(全文)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组成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组成引言: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一系列细胞和分子成分组成的微小环境。
在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疫细胞的组成和功能对于肿瘤的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组成及其功能。
一、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类型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类型的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这些免疫细胞在肿瘤的免疫监视和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T细胞T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着抗肿瘤免疫的作用。
根据表面标记物和功能的不同,T细胞可以分为多个亚群,如CD4+辅助T细胞、CD8+细胞毒性T细胞等。
这些T细胞通过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调节免疫应答等机制来参与抗肿瘤免疫过程。
2. B细胞B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另一类重要细胞,主要负责产生和分泌抗体。
在肿瘤微环境中,B细胞可以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特异性的抗体,从而参与免疫监视和抗肿瘤免疫过程。
3.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一类具有吞噬和杀伤能力的免疫细胞。
在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和消化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和抗肿瘤效应。
4. 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抗原呈递细胞,负责捕获、处理和呈递抗原给T细胞。
在肿瘤微环境中,树突状细胞可以通过捕获和呈递肿瘤相关抗原来激活和引导免疫细胞,参与抗肿瘤免疫过程。
二、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功能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对于肿瘤的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1. 免疫监视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通过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来发挥免疫监视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识别和杀伤异常细胞,阻止肿瘤的发展和转移。
2. 抗肿瘤免疫应答免疫细胞通过调节免疫应答来参与抗肿瘤免疫过程。
它们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激活和引导其他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和抗肿瘤效应。
3. 免疫耐受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耐受来抑制免疫应答。
头颈部肿瘤的免疫治疗

头颈部肿瘤的免疫治疗郭晔【摘要】头颈部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头颈部肿瘤的常见类型,其治疗水平有待提高.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免疫缺陷的肿瘤,HNSCC主要机制包括免疫耐受的导入、局部的免疫逃逸和T细胞信号的破坏.免疫检查点是T细胞功能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针对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的抑制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人源化的抗PD-1单克隆抗体,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均显示出针对复发或转移性HNSCC具有一定的解救治疗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值得期待.%The predominant type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is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 which needs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 As a highly immunosuppressive malignancy, HNSCC has 3 major mechanisms including induction of immune tolerance, local immune evasion, and disruption of T-cell signaling. Immune checkpoin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function of T-cell and rapid development has been achieved by inhibiting programmed cell death 1 (PD-1). As anti-PD1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pembrolizumab and nivolumab have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the salvage treatment for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HNSCC,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awaited.【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7(027)006【总页数】4页(P459-462)【关键词】头颈部鳞癌;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者】郭晔【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91郭晔,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联盟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肿瘤免疫微环境 分类

肿瘤免疫微环境分类
肿瘤免疫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免疫细胞、血管、细胞外基质等组成的微环境。
它是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
肿瘤免疫微环境可以分为炎症型、免疫活化型、免疫抑制型和免疫缺陷型四种类型。
炎症型肿瘤免疫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存在大量的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
这些炎症细胞可以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等,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免疫活化型肿瘤免疫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这些免疫细胞可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免疫抑制型肿瘤免疫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存在大量的免疫抑制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髓系细胞等。
这些免疫抑制细胞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攻击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免疫缺陷型肿瘤免疫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存在免疫缺陷,如T细胞缺陷、B细胞缺陷等。
这些免疫缺陷会导致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攻击,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例如,
对于免疫活化型肿瘤免疫微环境,可以采用免疫治疗,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对于免疫抑制型肿瘤免疫微环境,可以采用免疫抑制剂、免疫细胞治疗等;对于免疫缺陷型肿瘤免疫微环境,可以采用免疫增强剂、细胞治疗等。
肿瘤免疫微环境是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以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肿瘤免疫微环境定义

肿瘤免疫微环境定义
肿瘤免疫微环境作为最近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肿瘤发生和发
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包括了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免疫调节细胞、细胞因子、成纤维细胞等各种细胞和组分,从而影响着机体对于
肿瘤免疫的监测及反应。
肿瘤细胞文化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从中获取到一系列肿
瘤细胞或者细胞系。
当我们想要了解肿瘤的行为特点及其生物学机制时,可以借助肿瘤细胞文化来对肿瘤进行相关研究。
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对免疫
微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肿瘤细胞所处的免疫微环境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着这些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数量的产生。
细胞因子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影响免疫细
胞功能的发挥及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从而影响着肿瘤的生成过程。
成纤维细胞则是影响肿瘤细胞局部环境最重要的细胞类型之一。
当肿
瘤发生时,成纤维细胞会被激活并分泌成纤维化因子、炎症因子等,
从而使得肿瘤细胞可以更轻松的生长和扩散。
除此之外,还有免疫调节细胞和其它的细胞组分等,也是肿瘤免疫微
环境中的重要组分。
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定义,即是在肿瘤细胞周围存在一种特定的微环境。
在这个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细胞因子等各种细胞和组
分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密切,共同影响着肿瘤的生长、扩散和转移等方
面。
了解并定义好肿瘤免疫微环境,对于肿瘤的治疗以及研究肿瘤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探讨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机制、影响因素、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等问题,以便更好的为肿瘤病人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肿瘤微环境分类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基质和分子等组成的复杂环境。
根据肿瘤微环境中的不同组成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肿瘤细胞相关细胞(Tumor-Associated Cells):包括肿瘤细胞本身、肿瘤干细胞、内皮细胞、免疫细胞等。
这些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2. 免疫细胞(Immune Cells):包括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 细胞)等。
这些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起到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
3. 基质细胞(Stroma Cells):包括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脂肪细胞等。
这些基质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提供结构支持和营养物质,同时参与调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4. 分子信号(Molecular Signals):包括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
这些分子信号在肿瘤微环境中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等过程。
5.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指肿瘤微环境中新的血管形成过程。
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至关重要,因为它提供了肿瘤细胞所需的营养和氧气,并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6. 炎症反应(Inflammation):指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同时也可能对免疫应答产生抑制作用。
了解肿瘤微环境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2021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全文)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全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是近年来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突破性进展的药物。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 -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调节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以发挥抗肿瘤作用。
因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被称为“广谱抗肿瘤药物”,并已被证实在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肾癌、尿路上皮癌、胃癌、头颈部肿瘤、结直肠癌及肝癌等肿瘤中显示出良好疗效。
随着临床应用增多,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皮肤(34%~45%):2~4周;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及白癜风,较少见斑秃,口腔炎,皮肤干燥症等,也有银屑病加重及无皮肤病史患者发生银屑病样或苔藓样皮肤的报道。
2、内分泌(5%~10%):10-24周;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无法解释的乏力、体重增加、毛发脱落、畏寒、便秘、抑郁和其他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出现无法解释的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垂体炎:出现无法解释的持续头痛和/或视觉障碍。
3、肝脏(5%):8-12周;主要表现:谷丙转氨酶(ALT)和/或谷草转氨酶(AST)升高,伴或不伴有胆红素升高;肝癌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可以安全使用ICIs,在首次ICIs使用前开始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HBV-DNA和HBV表面抗原和抗体。
4、胃肠道(<19%):5-10周;出现腹痛、腹泻,要警惕免疫相关性胃肠毒性的可能性,中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3个月,CTLA-4 抑制剂的胃肠毒性发生风险显著增加;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为主,上消化道改变罕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应考虑原发病引起的消化道症状。
5、肺(5%~53%):11-12周;发生时间相对较晚,中位发生时间2.8个月,主要症状:呼吸困难(53%)、咳嗽(35%)、发热(12%)、胸痛(7%),约85%的患者可以通过停药和免疫抑制治疗得到缓解或治愈;高危人群:接受EGFR-TKI联合ICIs治疗的驱动基因敏感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存在COPD、肺纤维化、肺部活动性感染的患者。
2021年病理免疫组化报告单-内分泌系统肿瘤(全文)

2021年病理免疫组化报告单-内分泌系统肿瘤(全文)内分泌系统肿瘤垂体肿瘤1.垂体腺瘤阳性:GH,α-SU,PRL,TSH,LH,FSH,ACTH,Ki-67,CgA,Syn阴性:S-100,GFAP2.非典型腺瘤阳性:Ki-67,P53阴性:GFAP3.垂体腺癌阳性:Syn,CgA,PRL,ACTH,P53,Ki-67,Keratin,EMA阴性:S-100,CEA,vimentin,NF,GFAP,LCA,Igκ/λ4.神经节细胞瘤阳性:Syn,CgA,NF,S-100,GFAP,GnRH,GHRH,SS,TRH,CRH,VIP阴性:EMA,CK5.脊索瘤阳性:Keratin(特别是CK19),EMA,S-100,vimentin阴性:SMA,CgA,GFAP,NF6.脑膜瘤阳性:vimentin,EMA,CK,CEA,S-100,PR阴性:NF,GFAP7.颗粒细胞瘤阳性:CD68,NSE,GFAP(偶尔)阴性:S-100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肿瘤一、甲状腺肿瘤1.乳头状癌阳性:CK19,Tg,TTF-1,RET,HBME-1,Galectin-3阴性:Syn,CgA,PTH,CEA伴转移的肿瘤P27阴性,Cyclin D1阳性不伴转移的肿瘤P27阳性,Cyclin D1阴性2.滤泡癌阳性:低分子量CK,Tg,TTF-1,Galectin-3,HBME-1,CD15阴性:CD56,CgA,Calcitication,PTH,CEA3.甲状腺髓样癌阳性:clacitication,CEA,Syn,CgA and B,TTF-1阴性:TGB,Ki-67指数低4.未分化癌阳性:CK,TP53,CyclinD1,Ki-67指数>30%阴性:EMA,CEA,TTF-1,Bcl-25.鳞状细胞癌阳性:CK19,EMA,Ki-67高增殖指数阴性:CK1,CK4,CK10/13,CK206.黏液表皮样癌阳性:低或高CK,多克隆CEA,Tg,TTF-1,P-Cadherin 阴性:calcitication7.黏液癌阳性:Tg,TTF-1,低分子CK,MVC2阴性:calcitication,CGRP8.滤泡性腺瘤阳性:CK,Tg,TTF-1阴性:CK19,CT,全部神经内分泌标记9.透明变梁状肿瘤阳性:Tg,TTF-1,MIB-1,Galectin阴性:CT甲状旁腺肿瘤1.甲状旁腺癌阳性:PTH,P27,Cyclin D1,Ki-67指数高阴性:TG,TTF-12.甲状旁腺腺瘤阳性:PTH,CgA,Ki-67指数低阴性:TTF-1肾上腺肿瘤1.肾上腺皮质癌阳性:Ad4Bp/SF-1,α-inhibin,A103(melan-A),Syn,D11,Ki-67 index 5%-20%阴性:CgA,EMA,CEA2.肾上腺皮质腺瘤阳性:Ad4Bp/SF-1,α-inhibin,A103(melan-A),Syn,D11阴性:CgA,EMA,CEA3.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阳性:CgA,TH,Syn,S-100,NSE,CD15阴性:EMA4.混合性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阳性:NF,PGP9.5,S-100,CgA,Syn,TH,PNMT,CD56阴性:CK内分泌胰腺肿瘤1.胰岛素瘤阳性:insulin,proinsulin阳性可混有glucagon,somatostain,PP阳性细胞MIB-1,CD31,somatostatin对分类有用2.胃泌素瘤阳性:Gastrin,CgA3.高血糖素瘤阳性:glucagon,glicentin,glucagon1,PP4.生长抑素阳性:Syn,somatostatin部分细胞ACTH,CT,insulin,glucagon,grimelus5.血管活性肠肽瘤阳性:VIP(87%),PP(53%),PHM(57%),GH(50%),hCG(48%)6.分泌5-羟色胺的肿瘤阳性:5-HT7.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其他异位激素的肿瘤阳性:ACTH,GHRH,GH,CRH,PTH,PTHrP,CT8.无功能性肿瘤和微腺瘤阳性:Syn,CgA,CD56,CD57,5-HTPP,SS,insulin,glucagon,VIP,Gastrin,ACTH9.混合性外分泌-内分泌癌混合性导管-内分泌癌肿瘤性导管细胞CK7,CK19,CEA,CA19-9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癌腺泡分化细胞trypsin,chymotrypsin,lipase,CgA少数病例glucagon,SS,gastrin,PP10.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阳性:CK,Syn,PGP9.5,TP53,Ki-67 index>10%胞质丰富CgA,肽类激素阳性。
肿瘤免疫微环境 分类

肿瘤免疫微环境分类
肿瘤免疫微环境是指在肿瘤组织中存在的一种以免疫细胞为主要成分的微环境。
根据免疫细胞的类型和数量,肿瘤免疫微环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热点型肿瘤免疫微环境:此类免疫微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这些细胞可以识别和破坏肿瘤细胞。
热点型肿瘤免疫微环境通常与预后较好的肿瘤相关。
2. 冷门型肿瘤免疫微环境:此类免疫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数量较少,且功能较差。
这种微环境通常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并且预后较差。
3. 混合型肿瘤免疫微环境:此类免疫微环境中存在多种免疫细胞,但它们的数量和功能不均衡。
这种微环境通常发生在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
4. 免疫抑制型肿瘤免疫微环境:此类免疫微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免疫抑制细胞,如调节性 T 细胞和髓系细胞等,它们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这种微环境通常与肿瘤的快速增长和转移有关,并且预后较差。
通过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分类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肿瘤的免疫特征和预后情况,从而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和有效的方法。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头颈肿瘤免疫微环境(全文)头颈部肿瘤是一组高度侵袭的异质性肿瘤,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的癌症类型。
其中,90%的头颈肿瘤是鳞状细胞癌(HNSCC)。
研究显示HNSCC的肿瘤微环境(TME)是由许多不同的细胞亚群组成的,这些细胞亚群可以浸润到肿瘤内部并通过各种机制与肿瘤细胞或彼此间进行相互作用。
我们也都知道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在介导免疫监视和控制肿瘤生长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头颈鳞癌肿瘤微环境那些事儿,来看一看不同细胞亚群在肿瘤微环境中是如何工作的。
从而更好的了解HNSCC发生和发展中的关键因素,为HNSCC患者开发出更有效的免疫疗法。
头颈癌(HNC)是由上消化道粘膜表面引起的一组异质性肿瘤,包括鼻窦,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和喉。
总的来说,HNC是全球第六大流行性癌种,每年新发确诊病例达880,000例,超过450,000例患者死亡。
在所有HNC中,百分之九十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其中75%的病例与酗酒和吸烟有关。
但是,新的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能是22%口咽鳞状细胞癌患者(OSCC)和47%扁桃体鳞状细胞癌患者(TSCC)的相关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HNSCC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预后较差,对治疗的反应低且容易发生耐药。
HNSCC的5年存活率为50-60%,并且高达30%的患者会发生复发或治疗失败。
但是,近几年来免疫治疗的出现,似乎为头颈鳞癌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Checkmate-141和Keynote-040研究结果的公布,以及O药和K药二线单药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患者的获批,为这些晚期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在今年K药单药一线治疗PD-L1阳性评分(CPS)≥20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复发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更是得到了NMPA的获批,这一切的都说明头颈鳞癌已经进入了免疫治疗的时代。
因此,更好的了解该癌种的免疫微环境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头颈鳞癌的主要治疗难点在于该类癌种的高复发率和/或转移率,这不仅仅说明了头颈肿瘤的治疗难度也同时意味着该癌种复杂的分子机制。
头颈鳞癌的高转移性和高复发率背后的原理可能与周围组织基质以及免疫细胞构成的肿瘤微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宿主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消除肿瘤细胞。
然而,逃避免疫监视会产生一个适应肿瘤细胞进展和存活的环境。
有趣的是HNSCCs不仅具有避免免疫细胞识别的能力,而且还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
这种免疫逃避是通过下调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表达来实现的,这会影响T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
此外,有研究发现头颈肿瘤的免疫微环境还被证明会损害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功能。
肿瘤免疫微环境可由不同的细胞子集组成,例如癌症相关的基质成纤维细胞,T细胞,B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自然杀伤(NK)细胞和肥大细胞。
这些不同的细胞亚群可以浸润到肿瘤微环境中,并通过各种网络与肿瘤细胞以及彼此相互作用。
先天性(例如NK细胞)和适应性(例如CD8 + T细胞)免疫细胞在免疫监视和控制肿瘤生长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免疫细胞的某些亚群(例如,MDSC和巨噬细胞)也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
因此,如果肿瘤能够逃避和/或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则肿瘤就会发生进展。
在这方面,肿瘤往往通过抑制T 细胞功能或通过激活扩大免疫抑制性细胞群来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
接下来将会详细介绍头颈鳞癌的肿瘤微环境是如何调节和削弱宿主免疫作用机制的。
T 细胞T细胞是一种淋巴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CD4 +和CD8 + T细胞。
CD8阳性的肿瘤浸润T细胞可以通过产生穿孔素/颗粒酶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而活化的CD4和CD8 肿瘤浸润T细胞还可以分泌具有杀死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例如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且通过这些细胞因子还可以招募其它抗肿瘤免疫细胞。
在一项使用口咽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样本的研究中,观察到大多数肿瘤内浸润的淋巴细胞是CD8+T细胞,而这些患者中有67%同时具有CD4+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
该研究发现,在这些患者中,具有较高CD8阳性的肿瘤浸润细胞的患者与更好的临床参数相关(例如:较小的肿瘤尺寸和较低的淋巴结转移率),但是与患者的生存率没有关系。
进一步分析CD4与CD8的比值也未曾显示与临床预后有任何关系。
但是,在另一项研究报道中显示较高的CD4和CD8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与总生存期(OS)的改善和无复发生存期(RFS)相关。
此外,在调控了其它预后因素之后,较高的CD4水平预示着更长的生存期(OS)和更好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
与此一致的,在另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中同样证实CD3+和CD8+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在头颈鳞癌的临床结果中具有良好的预后作用,并且发现FoxP3+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也与OS的改善具有相关性。
一项研究表明,通过比较HNSCC患者和健康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发现:T细胞亚群的比例在数量上没有差异,但是患者T细胞与健康人相比在质量上存在差异。
当这些外周血T细胞受到病毒抗原肽的刺激时,HNSCC患者的T细胞产生的IFN-γ召回反应与健康人相比明显减弱,这提示HNSCC患者存在全身免疫抑制状态。
尽管CD8阳性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可能代表着适应性免疫应答,但研究表明功能障碍TILs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表现出细胞因子产生和增殖能力的下降或是缺乏细胞毒性功能。
在头颈肿瘤患者的病例中TILs的衰竭和功能异常的特征往往是因为存在免疫抑制型检查点的上调,例如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以及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3(TIM-3)等。
接下来将会详细的看一看头颈鳞癌中T细胞耗竭和功能异常的原因和机制。
PD-1是在活化的CD4+或CD8+ T细胞上表达的共抑制受体,PD-1具有两个配体PD-L1和PD-L2。
PD-1也被认为是耗竭性T 细胞的标志物,并且发现在各种类型的癌症中存在着在CD4 +和CD8 + TILs上的表达上调。
在临床前的研究中,我们已经证明在鳞状细胞癌的小鼠模型中,CD8阳性的TILs会高表达PD-1和LAG-3。
通过与肿瘤细胞上的PD-L1结合而抑制T细胞的功能或促进其凋亡。
多项研究表明,头颈鳞癌的肿瘤微环境可以通过上调肿瘤细胞上的PD-L1表达,利用凋亡机制显著降低CD8阳性T细胞的浸润水平。
此外,其它研究发现在头颈鳞癌患者的血浆样本中可以分离出PD‐L1表达的外泌体,并且发现PD-L1高表达的外泌体与HNSCC的疾病进展具有相关性。
另有研究表明,头颈鳞癌还可能通过产生Fas-L阳性的微囊泡来诱导CD8+T细胞的凋亡。
总而言之,这些机制可能为头颈鳞癌患者的全身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提供了解释。
导致头颈鳞癌CD8+T细胞功能障碍的另一种机制可能是循环和肿瘤浸润的调节T细胞(Treg)和Th17细胞水平升高。
其中Th17细胞增殖很可能是由头颈肿瘤细胞释放的IL-23和IL-6水平升高引起的。
Treg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不到5%,其特征为CD4+CD25+FOXP3+。
Treg细胞的作用是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过度免疫反应,以防止自身免疫。
然而,这种功能也限制了免疫系统靶向肿瘤细胞。
外周Tregs细胞可以被募集到肿瘤微环境中,在那里转化生长因子(TGF-β)使它们发生分化并变得更具免疫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在头颈鳞癌进展的后期TGF-β水平升高,这似乎破坏了Th17与Tregs的比例。
这种破坏诱导了HNSCC中促进肿瘤生长的Treg细胞分化,并增加了HNSCC中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的产生。
但是,有研究显示,HNSCCs中高水平的FoxP3 + Treg浸润与更长的RFS和OS相关。
这可能是因为肿瘤微环境中高水平的FoxP3+Treg的存在表明正在进行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这将有助于抑制肿瘤的生长。
除了功能失调的T细胞外,MHC分子(或HLA分子)表达的下调也可能有助于肿瘤细胞逃避适应性免疫应答。
MHC-I类分子对于将肽段呈递给CD8+T细胞识别肿瘤相关抗原或肿瘤特异性抗原是必不可少的。
大约50%的HNSCC肿瘤可能通过下调MHCI类分子而逃避免疫监视。
研究发现,12.7%的HNSCC病例未检测到MHC I类表达,另有其他病例可降低MHC I类分子的表达。
但是,目前HNSCC降低MHC-I类分子表达的机制仍缺乏很好的理解。
有研究发现在HNSCC肿瘤发展的早期阶段,原发性HNSCC中CD8+ T细胞与MHC-I类分子的相互作用可导致肿瘤排斥或免疫逃逸现象。
总之,MHC-I类分子的表达减少会使肿瘤细胞逃避CD8+T细胞的检测,并避免CD8+杀伤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激活。
髓系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HNSCC中很常见,可分为两个亚群:M1型介导促炎和抗肿瘤反应和M2型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及促肿瘤特性。
M1型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例如IL-12,IL-23和IFN-γ,并被证明具有抗肿瘤免疫特性。
相比之下,M2型不仅产生IL-10和TGF –β这些抑制性的细胞因子,还同时会抑制M1型的抗肿瘤作用。
已有研究显示肿瘤微环境(TME)中较高水平的TAM与淋巴结转移和HNSCC的晚期进展有关。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HNSCC的TME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M2型的TAM,并且显示TGF-β水平较高。
TAM促发炎症和肿瘤发生的可能机制是产生活性氧(ROS),活性氮和前列腺素。
此外,已发现TAM可产生高水平的炎性细胞因子(例如TNF-α和IL-1β)和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
其中,MIF是趋化因子受体CXCR2的配体,已被证明能促进鳞状细胞癌(SCC)的迁移,细胞基质的黏附以及中性粒细胞的募集。
这些募集的中性粒细胞可以释放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而HGF又可以通过其反馈机制调节细胞生长,形态变化和运动性进而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性。
临床前研究使用小鼠鳞状细胞癌(SCC)模型探索了TAM降低的效果。
用氯膦酸盐处理小鼠使巨噬细胞发生耗竭,观察到TAM降低使得SCC肿瘤体积减少。
这说明氯膦酸盐治疗可增加SCC凋亡,但不会减弱SCC增殖和转移。
TME中这些髓样细胞的免疫抑制特性,定量的TAM可能对HNSCCs的预后具有分层作用。
此外,在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中,针对TAM联合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策略已经在黑色素瘤,肺癌,结肠癌和乳腺癌中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提示TAM的密度增加与HNSCC中不良的临床病理有关,但仍缺乏针对HNSCC患者的TAM靶向治疗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先前的研究表明,MDSC在预测肿瘤对各种肿瘤免疫疗法的反应中可能起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