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骨再生培训资料
8.引导骨再生(一)硬组织处理引导骨再生技术(一)

登腾现代口腔种植强化培训 8.引导骨再生(一)
血供
• 在植骨区域的皮质骨上制造穿孔,引入血供,对 于骨生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Buser et al. 1995, Nishimura et al. 2004)
• 要阻断来自周围翻瓣、软组织和基底骨的血供
- Biomend Etend: 用于牙槽嵴中度或小缺损,需固定,4个月降解 - Ossix: 即使暴露,几周后牙龈裂开也会逐渐消失,不影响愈合, 6个月降解 - Bio-Gide: 分光滑面(使用时向外)和粗糙面,4个月降解 - AlloDerm : 用于软组织初期关闭非常理想,4个月降解 - Surederm : Han’s Biomed - Cap Set : 如果达不到初期关闭,也有助于良好的二次关闭,2个月降解 - Lyodure : 有克-雅病传播风险,4~6个月降解 - Bioarm, Cytoplast : Happy Smile - Lyoplant : 牛心包膜,3~4个月降解 - Tutoplast : 心包膜 - TefGen : Lifecore, PTFE - Cytoplast : 可吸收型,不可吸收型 - Biobarrer, Bioresorb : Jeil Co. - BioMesh, Cytoflex : SY medicare - Collagen membrane : Genoss,4~6个月降解
引导骨再生技术(一)
讲师:Dr. Lim Sang-Chul
登腾现代口腔种植强化培训 8.引导骨再生(一)
硬组织处理
微创手术
• 某些骨增量技术是由于解剖或生理条件限制而 提出的。然而因为带来多次手术、额外费用和 更长的治疗时间,造成许多病人难以接受。
用于后牙区的短种植体
2024版骨科培训课件ppt课件

骨科培训课件ppt课件•骨科基础知识•诊断技术与方法•治疗手段与方案选择•特殊人群骨科问题探讨目•典型案例分析•现代技术在骨科中应用前景展望录骨骼系统结构与功能骨骼组成人体共有206块骨头,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
骨骼功能保护内脏器官,提供运动支持,储存矿物质如钙和磷,以及参与血液细胞生成等。
骨膜与骨髓骨膜覆盖在骨表面,内含血管和神经,负责营养供应和感觉传递;骨髓位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根据关节面的形态和结构,可分为滑膜关节、纤维关节和软骨关节三类。
关节分类关节运动关节辅助结构关节的运动形式包括屈、伸、收、展、旋内、旋外等,不同关节的运动范围各异。
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关节唇等,它们对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起到重要作用。
030201关节类型及运动范围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人。
骨折定义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可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
骨折类型急救处理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治疗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
骨折处理常见骨折类型与处理方法损伤类型软组织损伤包括擦伤、挫伤、撕裂伤等,多由于钝性或锐性暴力所致。
软组织定义软组织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滑膜囊,神经、血管等。
修复原理软组织损伤后,机体通过炎症反应、组织再生和修复等过程进行自愈。
治疗原则包括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软组织损伤修复原理03常见骨科疾病的X 线诊断学习骨折、脱位、骨肿瘤等疾病的X 线表现及诊断要点01X 线检查基础了解X 线成像原理、设备类型及操作规范02骨骼系统X 线表现掌握正常骨骼及关节的X 线解剖和变异X 线检查在骨科应用CT和MRI在骨科诊断中价值CT检查原理及应用01了解CT成像原理,掌握其在骨骼系统中的应用,如复杂骨折、脊柱病变等MRI检查原理及应用02熟悉MRI成像原理,掌握其在软组织病变、脊髓病变等骨科疾病中的应用CT和MRI在骨科诊断中的比较03分析CT和MRI在骨科疾病诊断中的优缺点,合理选择检查方法了解血常规、血沉、C 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血液学检查掌握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免疫学检查在骨科疾病中的意义免疫学检查熟悉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微生物学检查在骨科感染疾病中的应用微生物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诊断手段1 2 3强调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体格检查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性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学习常见骨科疾病的症状与体征,掌握其鉴别诊断要点症状与体征分析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提出鉴别诊断意见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鉴别诊断思路和方法保守治疗措施及适应症使用非甾体消炎药、镇痛药等缓解疼痛、减少炎症。
引导骨再生

病例
近中骨壁吸收
术中见近中骨壁缺如
骨壁缺损处填骨替代材料
覆盖胶原膜
严密缝合
术前
术后
病例
术前
术后6月
GBR在根尖病灶骨腔骨再生中的应用
1.传统的根尖手术
2.GBR在根尖病灶性骨腔再生中的应用
根尖周组织的骨性愈合的意义。
2009至今我科就诊的根尖病例80余例进行GBR与 传统根尖手术的比较,证实两组术后所有临床指标比术 前明显改善,而使用引导骨再生治疗的实验组的根尖骨 恢复及质量均优于使用传统根尖手术对照组。
各种GBR的应用分布
牙周牙槽骨 根尖病灶骨 种植前骨增 种植体周围 种植位点保 再生 缺损 量 骨缺损 存
338
229
546
130
445
4.膜的免疫原性对创口愈合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对各种胶原产品的免疫原性进行测定时发 现:胶原产品中的极少量的非胶原蛋白会引起免疫应 答;材料中存在的某些胶原受到破坏而变性时,也会引 起免疫应答。生物胶原膜属可降解性的胶原膜膜,具有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也存在免疫原性。
GBR技术在牙槽骨骨缺损病 理改变中的临床应用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口腔科
孙勇 主任医师 教授
牙拔除后牙槽嵴在宽度、高度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 吸收萎缩,这将影响后期的种植植入,尤其在前牙 区由于唇侧骨板常缺如,使得种植体植入后唇侧暴 露较多,影响后期的美观修复。 牙根尖病灶、牙周炎、牙外伤等导致牙槽骨骨量缺 损的情况,引导骨再生技术将会为后期的根尖病灶 清除、种植植入奠定良好的基础。
(4)膜的覆盖面积大于植入材料的面积,牙龈的覆盖 面积大于膜的覆盖面积,保证膜的稳定性。
(5)减小软组织的张力,使用薄型的膜。
冷冻异种骨膜引导骨组织的再生

周 , 见 引导 膜 , 边 界 已不 整 齐 。实 验组 平 坦 , 可 膜 骨质 较 硬 。对 照 组 愈 合 , 但 骨 质 较 软 ;2周 , 导 膜 与周 围 界 限 不 清 , 仍 可 见 。 实验 组 平 坦 , 1 引 但 骨 质 较 硬 。对 照 组 骨 质较 软 , 可 见 凹 陷 。② 组 织 病 理 学 观察 结 果 : 实 仍 8周 验 组 缺 损 处 为 新 生 骨 边 缘 变 致 密 , 植 膜 内 炎 症 细 胞 消 失 , 内 纤 维 开 移 膜
a o to k , t e c e t e b a s ple d i e r er or m un 3 Gy f h r a e m m r ne wa ac n rfi at d g
r ge er i e n aton
结果 :0 只 白兔 全 部 进 入 结 果 分 析 。 实 验 组 及 对 照 组 大体 标 本 观 察 : 3 ① 8
Ab ta t sr c
A耶蛆:To po e t e f sbly o o is e e ex lr h ea iit fb ne t u rgen r t uian e i s eai g d c on wi hefo e et o n us p d tum . t t r z n h erge eo e ose h ^ TH0DS:Th x ermen 硼 ee p i twas c du t n t ni on ced i he a mala or o y lb atr Pr art h rz e e o en u r t m :Th r h pg ’ ep a i o t e f en h t r g eo s p i eu on f o e os e fes is canaI r r n p is e m wa ak n n was ed r i o b bo e er t u i o s t e a d h wi al e t s i h n s lt n e ea e l. t en deate b m m e son n . olme oui rp t dy o h f t d yi ri i 075 v u fa t n aloh 1 f I r ci c o. o l o owe b rz n t e I uo io d y fo en i h i q ro nt gen f r 1 f r o 0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第十六章引导骨再生膜技术膜技术的原理及技术膜的分类及用途骨缺损GBR膜植入术(以不可吸收Gore-Tex膜为例)膜技术的原理及作用引导骨再生的生物膜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 technique)最早始于牙周病学领域,称为引导组织再生技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 technique)。
根据各类不同组织细胞迁移速度不同,即上皮细胞、纤维组织细胞比形成牙骨质、牙周韧带及骨组织的细胞快,采用生物材料人工制成一种带微孔的生物膜,起屏障作用,以阻止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长入骨缺损区,避免这些细胞与有骨生成能力的细胞产生竞争抑制,保护血块的稳定,维持血块充填的间隙,使有骨生成能力的细胞缓慢进入骨缺损区,修复骨缺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页首膜的分类及用途GBR膜有不可吸收(生物不降解)及可吸收(生物降解)两类。
不可吸收膜以聚四氟乙烯膜(expended polytetrafuorethylene-ePTFE,又称Gore-Tex膜)临床应用最多,它又分两种类型:一种为中间硬,边缘柔软,微孔为0.45um,孔大允许结缔组织长入;另一种为膜中加钛网支架或聚丙烯网架,以保持骨缺损间隙。
可吸收膜目前尚不成熟,有聚乳酸膜、聚乙烯酯膜、共聚物膜及胶原膜等,但因其降解速度与成骨速度的控制尚不理想,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GBR膜技术应用于种植外科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页首骨缺损GBR膜植入术(以不可吸收Gore-Tex膜为例)【适应证】⑴术前增加种植区因失牙后或外伤缺损之骨量;⑵拔牙后即刻种植种植体颈部骨缺损;⑶种植手术中造成的骨裂开或骨旁穿;⑷由种植体周围炎造成的骨吸收。
引导骨再生PPT参考幻灯片

牙齿缺失后上颌萎缩
牙齿缺失后下颌萎缩
牙缺失导致骨缺失
骨缺失是牙缺失的最终结果,除非用种植体替换牙根。用种植体 保护骨骼-替换牙尽可能贴近天然牙。
单牙缺失
前牙就位
牙根缺失导致骨缺失
缺齿处骨骼会发生萎 缩,留下明显的缺陷
多牙缺失
后牙就位
在后牙缺失处骨骼开始退化
随着时间推移骨缺失会产生 影响
不良固定修复后牙槽嵴萎缩—病理性萎缩
空白对照组
常规HE染色(8周)
A型膜组
C型膜组
镜下骨断端出现少量
新生骨基质和个别胞浆 深染的成骨样细胞,与 原断端均匀红染的旧骨 结构分界清楚,新骨量 少,其中未观察到血管 腔样结构。硬脑膜和骨 膜粘联在一起,结缔组 织纤维包绕断端。
骨断端出现大量新生
骨团块与原颅骨骨板断 面相连接。膜结构较完 整,膜内细胞成分和新 骨均增多,膜内胶原纤 维在新骨之间出现崩解 的碎屑状纤维。
各种GBR的应用分布
牙周牙槽骨 根尖病灶骨 种植前骨增 种植体周围 种植位点保
再生
缺损
量
骨缺损
存
338
229
546
130
445
4.膜的免疫原性对创口愈合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对各种胶原产品的免疫原性进行测定时发 现:胶原产品中的极少量的非胶原蛋白会引起免疫应 答;材料中存在的某些胶原受到破坏而变性时,也会引 起免疫应答。生物胶原膜属可降解性的胶原膜膜,具有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也存在免疫原性。
大量新生骨形成,新
骨已融合,膜间隙中大块 的骨岛将骨缺损区连接在 一起,新骨中存在丰富的 血管和大量类似骨髓细 胞,新骨中板层样结构开 始出现,可见较明显的骨 改建特点,板层沿缺损区 平行沉积。胶原膜已明显 降解。
引导骨再生 PPT课件

大量新生骨形成,新 骨已融合,膜间隙中大块 的骨岛将骨缺损区连接在 一起,新骨中存在丰富的 血管和大量类似骨髓细 胞,新骨中板层样结构开 始出现,可见较明显的骨 改建特点,板层沿缺损区 平行沉积。胶原膜已明显 降解。
大量新骨形成,连接成不规则板 状,封闭了颅骨缺损区域。在新骨中 出现较多大小不等腔隙,其中含有大 量类似骨髓细胞,新生的板层样结构 与缺损面平行排列,骨板中出现哈弗 系统。新骨中的纤维与胶原膜纤维连 续,有核大深染的细胞随纤维伴行, 有些细胞进入新生骨质的陷窝中。并 可见到新骨的改建现象:破骨细胞在 新骨内形成腔隙,腔隙中又见大量的 小血管和类似骨髓状结构。
屏障膜 骨缺损
牙龈
二.GBR技术的发展史
屏障膜技术(1962 Hammerle)用醋酸纤维素膜覆盖鼠 的下颌洞型骨缺损,导致骨孔 内充满再生骨组织 (Barrier Membrane Technique,BMT) 引导组织再生(1982 Nyman)生物膜技术用于牙周病的 治疗(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 (1989 Dahlin)用于拔牙后即刻种 植(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
GBR技术在牙槽骨骨缺损病 理改变中的临床应用
牙拔除后牙槽嵴在宽度、高度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 吸收萎缩,这将影响后期的种植植入,尤其在前牙 区由于唇侧骨板常缺如,使得种植体植入后唇侧暴 露较多,影响后期的美观修复。
牙根尖病灶、牙周炎、牙外伤等导致牙槽骨骨量缺 损的情况,引导骨再生技术将会为后期的根尖病灶 清除、种植植入奠定良好的基础。
Masson三色染色图像
空白对照组
A型膜组
C型膜组
四 周
八 周
骨病专业知识培训讲义

6、侧隐窝狭窄造成。
什么是侧隐窝狭窄? 侧隐窝指椎管向侧方延伸的狭窄间隙,
主要发生在三叶形椎管,以下位两个腰椎处 最为典型。一般认为侧隐窝前后径小于3mm 以下者为狭窄,5mm以上者为正常,在此之 间者为相对狭窄。
20
那么,侧隐窝为什么会狭窄呢?先天因素可造成侧 隐窝狭窄,三叶形椎管侧隐窝深,前后径小,从发育上 就存在着狭窄症的因素。另一个促成狭窄的重要因素是 退变。椎间盘退变纤维环膨出钙化,椎体后上缘增生, 从前方向后突入侧隐窝;椎间盘狭窄后,下位椎骨的上 关节突上移;峡部增生,黄韧带肥厚钙化,自后方突入 侧隐窝;退变的椎体前或后滑脱,均可促成侧隐窝狭窄 。
但症状完全消失。这类属于正常现象,需提前和患者做好沟通
。
21
8、先天性椎管狭窄
先天发育性椎管狭窄是由于胎生 性椎管发育不全,椎管矢状径绝 对值小于12㎜,椎管狭小,椎管 内有效间隙缩小,脊髓组织处于 临界饱和状态。如遇上述外伤、 劳损、退行性变等因素,极易刺 激、压迫脊髓而引起症状。这种 情况,不但发病早,病情重,且 治疗困难,愈后差。
19
4、黄韧带肥厚造成。
黄韧带肥厚是 造成腰椎管狭 窄的主要原因 之一,往往与 关节突增生内 聚、椎板增厚 等因素共同构 成腰椎管狭窄 的病因。
19
5、椎体增生造成。
从左侧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增生的 部位压迫脊髓导致椎管狭窄。从图 的表面看感觉好像是椎体变形了长 出了尖,而实际上这个尖是由于椎 体长期磨擦,产生的一些堆积物沉 淀在那里并逐渐钙化与椎体连接在 一起所形成的。这些堆积物是没有 供血供养的。
20
腰椎侧隐窝狭窄的表现
侧隐窝狭窄多发生于腰椎 。患者一般有较长的腰痛及腰 腿痛病史,腿痛常比椎间盘突 出者重,劳累或外伤可诱发疼 痛,或使症状明显加重。可引 起脚指头、脚背或小腿发麻发 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屏障膜 骨缺损
牙龈
二.GBR技术的发展史
屏障膜技术(1962 Hammerle)用醋酸纤维素膜覆盖鼠 的下颌洞型骨缺损,导致骨孔 内充满再生骨组织 (Barrier Membrane Technique,BMT) 引导组织再生(1982 Nyman)生物膜技术用于牙周病的治 疗(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 (1989 Dahlin)用于拔牙后即刻种植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
各种GBR的应用分布
牙周牙槽 根尖病灶 种植前骨 种植体周 种植位点
骨再生 骨缺损
增量 围骨缺损 保存
338
229
546
130
445
4.膜的免疫原Biblioteka 对创口愈合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对各种胶原产品的免疫原性进行测定时发 现:胶原产品中的极少量的非胶原蛋白会引起免疫应 答;材料中存在的某些胶原受到破坏而变性时,也会引 起免疫应答。生物胶原膜属可降解性的胶原膜膜,具有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也存在免疫原性。
膜内新骨聚集成束,其间
充满丰富的红细胞和骨髓基 质样组织,新骨内骨陷窝密 集,形态不规则,尚无明显 的哈佛系统出现,但新骨中 有丰富血管出现,部分较大 者有骨髓腔样改变,膜结构 不完整,周边纤维组织未见 入侵缺损区域。
空白对照组
常规HE染色(12周)
A型膜组
C型膜组
纤维组织包绕骨断
端,这些纤维结缔组 织结构致密,小血管 穿行其中。断端处有 少量新生骨沉积于旧 骨断端,在新生骨近 纤维结缔组织区,新 骨基质沿断面层状改 建,周边区域骨陷窝 及骨细胞数量少。
大量新生骨形成,新
骨已融合,膜间隙中大块 的骨岛将骨缺损区连接在 一起,新骨中存在丰富的 血管和大量类似骨髓细 胞,新骨中板层样结构开 始出现,可见较明显的骨 改建特点,板层沿缺损区 平行沉积。胶原膜已明显 降解。
大量新骨形成,连接成不规则板
状,封闭了颅骨缺损区域。在新骨中 出现较多大小不等腔隙,其中含有大 量类似骨髓细胞,新生的板层样结构 与缺损面平行排列,骨板中出现哈弗 系统。新骨中的纤维与胶原膜纤维连 续,有核大深染的细胞随纤维伴行, 有些细胞进入新生骨质的陷窝中。并 可见到新骨的改建现象:破骨细胞在 新骨内形成腔隙,腔隙中又见大量的 小血管和类似骨髓状结构。
牙齿缺失后上颌萎缩
牙齿缺失后下颌萎缩
牙缺失导致骨缺失
骨缺失是牙缺失的最终结果,除非用种植体替换牙根。用种植体 保护骨骼-替换牙尽可能贴近天然牙。
单牙缺失
前牙就位
牙根缺失导致骨缺失
缺齿处骨骼会发生萎 缩,留下明显的缺陷
多牙缺失
后牙就位
在后牙缺失处骨骼开始退化
随着时间推移骨缺失会产生 影响
不良固定修复后牙槽嵴萎缩—病理性萎缩
三.屏障膜
屏障膜
不可 吸收
可吸收
化学合成膜 (聚四氟乙烯) 钛膜
E-PTFE
聚乳 酸膜
胶原 生物膜
胶原生物膜
海奥生物膜 (异种)
BIO-GIDE (异种)
瑞诺膜 (同种)
Bio-gide膜
海奥生物膜
钛支架膜
2.膜的作用
①机械屏障作用②传导作用③再生区成骨细胞和纤维细胞 的增生分化 ③诱导作用,④传导和稳定作用,促进微循环 的建立⑤促进微循环的建立⑥载体作用 海奥生物膜: ①2009年我们对海奥生物膜成骨效果的动物 实验研究证实,i.8-12周代谢周期;ii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动物实现会出现免疫对创口愈合的不利影响);iii良好 的成骨效果
空白对照组
Masson三色染色图像
A型膜组
C型膜组
四 周
八 周
十 二 周
各组新生骨量随时间变化图
2005年至今我科采用海奥生物膜对齿槽骨骨缺损的修复超 过1500例成骨效果肯定,膜的双面设计有利于各种细胞的 爬行迁移,有利于血液循环的恢复和组织的愈合,骨缺损 面与粗糙多孔的内面接触加强了缺损区血凝块的固定和边 缘骨的粘附,粘膜与膜的外边面接触有利于软组织在其上 的快速爬行愈合,海奥生物膜为异种活细胞真皮机制保留 了原有的上皮结构较粗糙的内面贴附与骨缺损面相对致密 面与粘膜相邻保证了新骨组织的长入.
根尖炎性病灶
牙周炎
活动义齿长期压迫造成前牙区牙槽嵴萎缩
长期失牙后牙槽嵴废用性萎缩
牙槽嵴萎缩侧面像
病例
术前根尖片(根尖病灶)
拔牙后行GBR术后片
术后全景片 术后6月全景片
术后6.5月行种植手术
上段骨
下段骨
第一部分 引导骨再生(GBR)的理论部分
一. GBR定义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即GBR技术)指的是将屏障膜置于软 组织与骨缺损之间,建立生物屏障,阻止干扰骨形成且 迁移速度较快的结缔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进入骨缺损 区,允许有潜在生长能力、迁移速度较慢的前体成骨细 胞优先进入骨缺损区,无干扰的完成诱导和生长,骨细 胞分裂增殖同时保护血凝块,减缓组织压力,是骨缺损 区的骨修复性再生。
空白对照组
常规HE染色(8周)
A型膜组
C型膜组
镜下骨断端出现少量
新生骨基质和个别胞浆 深染的成骨样细胞,与 原断端均匀红染的旧骨 结构分界清楚,新骨量 少,其中未观察到血管 腔样结构。硬脑膜和骨 膜粘联在一起,结缔组 织纤维包绕断端。
骨断端出现大量新生
骨团块与原颅骨骨板断 面相连接。膜结构较完 整,膜内细胞成分和新 骨均增多,膜内胶原纤 维在新骨之间出现崩解 的碎屑状纤维。
GBR技术在牙槽骨骨缺损病理 改变中的临床应用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口腔科 孙勇 主任医师 教授
牙拔除后牙槽嵴在宽度、高度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 吸收萎缩,这将影响后期的种植植入,尤其在前牙 区由于唇侧骨板常缺如,使得种植体植入后唇侧暴 露较多,影响后期的美观修复。
牙根尖病灶、牙周炎、牙外伤等导致牙槽骨骨量缺 损的情况,引导骨再生技术将会为后期的根尖病灶 清除、种植植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临床上,我们发现,创口非感染,创伤,张力等因素导 致的创口愈合不良在术后一周内偶有出现,在动物实验
中也发现植入早期极少量的炎性细胞存在于海奥生物膜
的边缘,创口局部免疫反应不利于创口的愈合,虽然海
奥生物膜去除了诱发宿主免疫排斥反映的细胞成分,进 行了蛋白灭活,而保留了细胞外基质—真皮支架和基底 膜,实验报告证实免疫原性和忽略不计,是一种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