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心理角度解读李清照

合集下载

李清照的人生观

李清照的人生观

李清照的人生观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的人生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情感至上的价值观李清照是一位具有非常丰富情感的女性,她在生活中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交流。

无论是她的情诗,还是她的散文,都充满了爱、恨、喜、怒等各种情感色彩。

在她眼里,情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也是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她曾经写过一句著名的名言:“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二、追求自由的思想观念李清照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具有不少开放的思想观念。

她提倡女性独立自主,崇尚个性自由,反对束缚和限制。

在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关于自由、独立、不羁的情节和人物。

她也在文章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对自我解放和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三、执着于美的追求李清照是一位具有极高审美追求的艺术家。

她懂得欣赏美,也知道如何创造美。

她在诗歌、散文和音乐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她的作品富有灵性、生命力和美感,深受后人爱戴。

她的人生追求其实就是对美、真、善的追求。

四、在忧患中建立信仰李清照的一生并不如意,她先后经历了丈夫去世、家道中落、流亡异乡等多次打击。

但是,她在面对忧患时,依旧能够保持坚强的信仰和乐观的态度。

她相信人生有起有落,人生有悲欢离合之事,总的来说,还是做好自己,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总的来说,李清照是一位热爱生活、崇尚自由、执着美好的女性。

她用自己的作品,传递了自己强烈的人生观念,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美好追求。

这些观念在当今社会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和传承,让这份美好、自由、坚韧的人生价值观能够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
1. 引言
李清照,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词人,生活于宋代。

她以其深情、细腻的
作品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和情感表达,并分析
其对当时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影响。

2. 李清照的生平和背景
首先,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背景,包括她的家族出身、教育背景等。

这将有助
于理解她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3. 女性意识在李清照作品中的体现
接着,我们将分析李清照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

她经常探讨妇女在家庭
中角色扮演、自我认知以及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

通过阅读她的作品,我们可
以深入了解当时妇女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和约束。

4. 情感表达与内心世界揭示
注意到李清照作品的情感表达,她对爱情、失意和离别的描绘情感深远。

这些
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揭示。

我们将探讨她是如何通过词汇、修辞手法等方式来表达她复杂的情感,进而影响读者。

5. 李清照对当时女性地位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中,我们将总结李清照作品对当时妇女地位和身份的影响。

她的诗词不仅带给读者审美享受,还激发了妇女争取自主权利和平等地位的思考。

通过对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她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主题以及对当时社会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这样的研究有助于增加对古代中国文学历史发展中女性角色与思想观念重要性的认识,并为当今社会推动男女平等问题提供参考价值。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及其女性主义思想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及其女性主义思想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及其女性主义思想一、简介李清照(1084年-1151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

她以其优雅动人的词作而闻名于世,被尊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其出众的才华,还体现了她对女性地位和权益的关切和探索,呈现出独特而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

二、李清照与宋代文化环境2.1 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对文学艺术有着高度重视。

社会风气相对宽容开放,这为李清照发展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2 婚姻与家族压力在宋代社会中,妇女地位相对低下,被视为嫁妆、贞操和生育的对象。

夫权制度使得许多妇女在婚后受到严格限制,并且缺乏自主性。

李清照也面对着传统观念的压力,尤其是她与第二任丈夫梅尧臣的婚姻问题。

三、李清照的词作3.1 风格特点李清照的词作以情感真挚、细腻动人而闻名。

她能把自己的内心体验融入到词中,并用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

她的词作既有豪放浓烈之作,也有柔媚细腻之作。

3.2 词题内容李清照创作的词题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包括爱情、婚姻、离别、乡愁等。

她通过自己对于生活和情感的思考和体验,将女性真实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李清照的女性主义思想4.1 反传统观念在《如梦令》一词中,李清照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句描述了一个女子在溪亭日暮时陷入迷醉而无法回家。

这种态度体现了李清照对女性地位束缚的反思,表达了她对女性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4.2 强调女性情感李清照的词作中充满了对爱情和婚姻的关注。

她通过写作,使女性的内心情感得到传达和认可。

同时,李清照也倡导女性不应该只是传统意义上家庭、婚姻角色的承担者,而要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追求。

五、总结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词人,其词作不仅展现出卓越才华和文学价值,更凸显出她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女性地位和权益的关切。

她对传统观念进行了反思,并探索出独特而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

这些思想在她丰富多样、真挚动人的词作中得以体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部分。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女词人的文学力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女词人的文学力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女词人的文学力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女词人的文学力李清照,北宋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词人之一。

她以才情出众、词艺精湛而闻名,她的作品充满了女性的独特视角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爱情、婚姻和自我身份的思考与探索。

本文将从李清照的作品入手,探讨她的女性意识以及如何通过词语抒发情感,展示了一位女词人独特的文学力。

一、女性意识的形成李清照生活在北宋时期,封建礼教依然盛行,女性身份受到明确的限制。

然而,她并没有局限于传统角色的束缚,而是敢于表达自我。

她的作品中常常反映出对婚姻和自由的思考,展现了她独立思考的女性意识。

在《如梦令》中,李清照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一句表达了女性对自由和逍遥的向往。

她希望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梦想和情感的自由。

这种个人追求的意识,在封建社会中是非常罕见的,而李清照却毫不犹豫地将其写入词中,表达了她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思考和质疑。

二、情感表达的艺术李清照的作品充满了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与深度表达,她通过词语的运用,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与读者共鸣。

她的词作表现了她对爱情和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

《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一段描述了女主角与情人分离后的寂寞与思念。

“浓睡不消残酒”暗示着女主角一夜未眠,她用酒来麻痹自己无法忘却的情感。

随后,她询问夜晚守卷帘的人,希望能获得一些安慰与回应。

然而,人生如海棠花般依旧,令她感叹时光匆匆。

通过这一段描写,李清照巧妙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反复与绵延,展示了一位女性的柔情与坚强。

三、情感与身份的交融李清照的作品不仅仅是情感的抒发,还涵盖了对自我身份的探索。

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描绘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身份认同与束缚。

在《声声慢》中,李清照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一句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压抑。

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身份是较为低下的,她们缺乏真正的自由和权利。

从女人的角度看李清照

从女人的角度看李清照

从女性的角度看待李清照的词李清照做为婉约词的正宗词人,后人对她研究虽然很多,但是作为女性词人的独特价值却没有广泛被关注。

她词中的女性形象单一但深入灵魂,偏爱用白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性情和感受。

一、少女形象:李清照少女形象的代表作《如梦令》,叙述了她少女时代的一次交游活动。

活化了少女天真、活泼、聪慧、而又略带羞涩的情态特征。

在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美好风光中,少女赋予自然生命的律动,突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少女形象不同于行不露足、笑不露齿的封建贵族闺秀,而似出笼的小鸟儿,欢呼雀跃,热情奔放,自然的性情,透着自己的率性和天然的情态。

也不同于苏轼笔下的娇娇女,而是充满蓬勃、向上的力量和充满个性的灵气。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写尽女孩的性灵与顽皮。

此词的一开头就使人感到主人公是一个妙龄少女,她天真活泼,像花一样漂亮。

“露浓”点明这时正是清晨,“花瘦”说明正含苞欲放。

其实未开之花更富有魅力,再加上花朵上晶莹的露珠,五光十色、晶莹透亮,这正是作者如花一样青春年华的象征。

李清照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亲身经历把一个青春少女活泼、向上、天真洒脱、热情顽皮体现得淋漓尽致。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道:“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其心。

”我们无从看到她的音容笑貌,然而透过她的词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纯真可爱,时时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纯真少女。

清照词中女孩形象是她自己的成长经历的缩影,是她理想中贵族少女形象。

东坡毕竟不是女性本身,他只能借助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个少女深居闺院的情景。

当然读起来没有清照的少女形象富有灵性,缺乏内在生命力。

后者可能比前者全面但确没有前者生动,仿佛一个真实的生命个体和一个人工雕像的关系。

二、少妇形象李清照笔下的少妇形象,具有一种大胆抒发爱情的精神。

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研究

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研究

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研究李清照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作以描写自己内心世界、表达女性情感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为主题,充满了浓厚的女性意识。

对李清照的女性意识进行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自我意识与自我表达:李清照的词作中多以自我为中心,她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体验生动地表达出来,展示出她敏感、聪慧、独立的个性特点。

她直面内心的痛苦、忧愁和迷茫,同时又展现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己的自信,以此诠释了她作为女性的独特视角。

2.对爱情与婚姻的思考: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探讨爱情与婚姻问题。

她在词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写出了对婚姻的理性思考和痛苦经历。

她对婚姻与自由、情欲与责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传达了她对于女性地位和女性命运的反思。

3.对社会地位与束缚的反抗:在李清照所处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受到了家族、社会和婚姻等多重束缚。

李清照对此有着明确的认知,她在自己的词作中体现出了对这种不公平和束缚的反抗。

她力求表达女性独特的精神追求和自由意志,展示了女性在封建制度下仍然保持独立思考和自主性的能力。

4.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李清照在词中也关注了女性的命运和压迫。

她通过描绘女性的悲苦遭遇、命运多舛等形象,表达了对女性境遇的同情与关怀。

她关注和批判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对待,呼吁社会对女性给予尊重和平等的对待。

总体来说,李清照的词作展示了她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和自我意识的女性的追求和倡导。

她通过自己的创作诠释了女性的独特视角和对于自己命运的思考,对后世女性意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她的女性意识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南宋时期女性的地位与命运,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现代女性地位和权益的进步。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基本内容
李清照词中的自我意识同样值得我们。在她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 独立且充满智慧的女性形象。她将个人的情感和经历融入到词中,比如在《声声 慢》中,她写道:“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里的“淡酒”和“晚 来风急”都是对生活困境的形象比喻,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自我挣扎和坚守的决 心。
谢谢观看
基本内容
李清照的悲剧性命运体现在她的作品中,通过文学创作表达了自己的苦难和 不幸。她的词作充满了忧伤和痛苦的情感,描绘了她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和无尽 的苦难。例如,在《声声慢》中,她表达了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反映了她在封 建社会中的无助和无奈。
基本内容
尽管李清照的悲剧性命运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再普遍,但她的作品仍然具有 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她的词作启示我们要女性的地位和权益,推动社会的性别平 等。同时,她的悲剧性命运也提醒我们,要勇敢地追求自我价值和独立自主的生 活方式,不畏困难和挑战。
基本内容
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性命运在现代社会中重演,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提倡性别平等:我们应该加强对性别平等的教育和宣传,消除性别歧视现 象,为每个人都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基本内容
2、支持女性发展:政府和社会应该女性的教育和职业发展,为女性提供更多 的机会和支持,鼓励她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认知和觉醒,它强调女性的独立自主和 自我实现。在李清照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女性情感、生活和命运的。她的 作品具有明显的女性主体意识,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传达出对女性生 命的理解和感受。
基本内容
李清照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内涵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保护和自我实现。她 的作品充满了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强调女性的独立和自主。例如,她的《如梦 令》描绘了她独自划船游玩的场景,表现出她对自由和个体生命的追求。此外, 她的作品也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体现了她对女性权益的和维护。

宋词名篇解读:李清照与女性意识

宋词名篇解读:李清照与女性意识

介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词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其中,李清照是北宋时期最出色的女性词人之一。

她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描绘而闻名。

本文将通过解读李清照的一些名篇,探讨她对女性意识的理解和表达。

女性的束缚与矛盾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的《如梦令》以女性的身份展示了对爱情的迷恋和无奈。

词中叙述了一个女性在夜晚思念情人的场景。

然而,女性在古代社会中存在着严格的道德束缚,不被允许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女性在旧时社会中像红藕一样,娇艳而美丽,但正如残破的玉簟秋天褪色般,她们的命运往往被困在柔弱和备受伤害的境地。

这种矛盾意味着女性必须压抑自己的感情和欲望,隐藏在内心深处。

无边落木萧萧下李清照的《声声慢》以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女性的困境。

词中展现了一种哀怨的心境,女性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是一种内心的困扰,仿佛无边落木,慢慢地凋零。

女性在古代社会中面临许多限制和束缚。

她们往往被期望在婚姻中只起到传宗接代的作用,而丧失了自我实现的机会。

这种困境使得女性的内心时常感到沉重与迷茫。

女性的渴望与独立青山一道同云雨尽管受到束缚,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女性的渴望和对独立思考的追求依然闪耀。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她描述了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她希望与心爱的人共度一生,无论是云雨之间还是如梦令中。

这种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不仅仅体现在情感上,也体现在思想上。

李清照经常融入她对社会和政治现象的关切,并以露骨的方式表达出来。

她的词中,女性对社会不公和压迫的呐喊常常让人动容。

倚楼听风雨李清照的《醉花阴》给人一种自信和独立的感觉。

词中,女性倚在楼上聆听风雨声,仿佛在品味大自然的美妙。

这种姿态显示了女性的情趣和对独立思考的向往。

女性在词中的倚楼听风雨可以被理解为对自由的渴望。

即使受到外界的诸多限制,女性依然试图追求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这种独立的品味常常让人感到无比的敬佩。

女性的痛苦与坚强寻寻觅觅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女性表达了不堪的心情,她用悲伤和痛苦的方式描绘了自己对挚爱的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女性心理角度解读李清照09级中文本科武红芹毕彦华助教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她的词感情细腻,旋律优美,善用叠字,传播甚广,因此李清照也是中国诗词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历年来众多研究李清照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主流研究者多为男性,研究方向或为纯粹的研究其写作手法,或以其词为参照解读当时的社会环境,很少有人从女性角度出发研究其特有的女性心理。

本文即从此点出发,以女性的眼光审慎的品阅李清照不同时段的诗词,从而对李清照有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李清照女词人女性心理reading Qingzhao L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femaleQingzhao Li is the greatest female poet in Chinese history. She uses words full of delicate feelings, melodic, and is good at using reduplication of the word. Her poem spread widely. And she is one of the shining star in China poem history.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ers gain a lot in researching Qingzhao Li. But the researchers almost are all male and the direction is either the poem writing skill 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ciety environment which depend on her poem. There is less people dig into her female inward from thefemale point of view. My article stand on this point, with prudent and female feeling, make a detail taste of the poem in different period of Qingzhao Li. And try my best to make a new cognition of Qingzhao Li.Key word :Qingzhao Li,female poet,Female psychology一女性心理,是相对于男性心理的一个概念。

传统的女性心理观念认为,女性天然具有依赖性、柔顺、同情心、牺牲精神、非理性等特点,与此相对应,传统的好女人—贤妻良母,定位在丈夫和孩子身上,没有自我,只知奉献,不知索取,最好的结果是夫贵妻荣或是母凭子贵,最不好的结果是陈士美式,既所谓的“女子无才变是德”,“女以夫为天”。

正是这种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毒害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束缚了她们的心灵,使其独立的个人意志消融于男性的主体意识之中,更加可悲的是一些杰出的女性竟被潜移默化为封建礼制压抑女性的舆论工具,如:女圣人班昭,女学士宋若莘……漫漫历史先河,女性默默于男性之后,成就了灿烂辉煌的画卷,她们在等待,等待着被压抑了的自己的声音出现。

女皇武则天的出世,使女性的才华第一次登上庙堂!谁说女子不如男,天上人间《璇玑》现!昙花虽美,日出而谢,历史的车轮再次向前转动,人们的目光聚集在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李清照,傲立于中国文坛!细数中国古代文坛,女作家屈指可数,他们的作品数量更是有限,这固然是女子本身受教育水平所限,但也与封建男性社会的刻意打压有关。

在有的文学作品中,很少有收集女子作品的,即使有也放在文集最末。

而像李清照的作品,能冲破封建社会的藩篱并得到承认且确立其地位的,这在文学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王灼《碧鸡满志》:“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十大夫中已不多见,若本朝妇人,当托词采第一。

”李调元《雨中词话》“易安在宋诸媛中,自桌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

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真参片玉之班。

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田同之《西圃词话》:“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沈曾植《菌阁琐谈》:“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

”李清照的词以女性之笔,写女性之心,一扫文坛“拟妇”之气,大胆细腻的抒写女性心理的曲折百转,荡气回肠,赋女性的娇美之资真实的情感,使其更具有现实意义,成为鲜活生动的形象。

李清照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女性的初步觉醒,从此中国女性有了自己的代言人,而传统的女性心理也被赋予新的含义。

二伯利克大学教授卡罗尔. 克利斯特指出:“今天任何评论者要对一篇文章提出全面的评论,都必须考虑到社会性别:同样,社会科学也必须思考社会性别形成和影响了研究者所使用的数据材料。

”社会性别是当代女性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女性主义者韦斯特和齐默曼在《创造社会性别》一文中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区分了性别和社会性别。

她们指出:“在讲授相关课程中,我们告诉学生,性别是由生物学所描述的东西,如人体,荷尔蒙和生物学等;而社会性别是一种获得的地位,这一地位是通过心理的,文化的,社会的手段建构的。

”李清照是一位伟大的女词人,她首先是一位女性,然后才是一位词人。

因此我们在研究她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她的女性性别,也要考虑到她的社会性别,这样才能还原为一个真实的李清照。

作为女性,李清照有着普通女性所具有的和所想要的:她美丽,善良,孝顺,贴心:她是一个好女儿,也渴望有一个疼她的丈夫,拥有美好的爱恋,一个温馨的家。

女人的一生简单的可划分为两个时期:结婚前和结婚后。

也许女性主义者不同意,但在这个社会却是事实,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否认的。

所以,她的词既有率直天真的娇气,又有着女儿家的伤春悲秋的多愁善感;但刻骨的相思,缠绵悱恻的情感则是其其词的重中之重。

李清照的婚前代表作是《如梦令》二首:其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其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善于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片段入词,传神的表达当时的情感。

例如上词其一中“日暮”,“沉醉”,“误入”,“惊起”寥寥几笔点出了事件的时间,地点和起因,活灵活现的刻画出一个天真大胆的丫头,出游晚归的形象,其事件的转折直追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而在其二中李清照更是截取一个初醒问话的片段,写出了惜春伤春的情思。

“雨疏风骤”之下,海棠又怎能依旧?残花新叶是那绿肥红瘦。

作者在此词中着重刻画心理活动的微妙,“试问卷帘人”,却无一具体问语,谜底自在于答案之中,用词简练工致,明白如画中含蓄的流露出主人公的愁闷,尤其“绿肥红瘦”一词最是传神而别有情致。

李清照结婚后又可分为两个时期,南渡之前和南渡之后。

清照南渡之前的词对丈夫赵明诚的爱恋和相思是其主题。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婚姻是美满的,夫妻之间感情深厚,志趣相投,可谓是模范夫妻的典范,因此新婚的甜蜜又怎堪那多日的分离?李清照毕竟也是一位女性,接受了当时社会伦理的熏陶与规范,她逃不脱男女情感的天性束缚,所以犯了千千万万女性都会犯的错,“才会相思,便害相思”;但她又是幸运的,丈夫与她情投意合,所以她的相思是甜蜜的。

她把赤诚的感情变为一首首词,赤裸裸的,热情洋溢的交到丈夫手中,她的坦白,她的真诚化为不朽,感动了其丈夫的心,也感动了无数知其音,懂其词的人。

那一首《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又如另一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再看《凤凰台上忆吹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的“新愁”,有多少事,欲说还又休?这分离之苦,相思之愁,又有多少暗喜藏心头远方的人儿呀,你可知有人为你“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为何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还是不懂吗?“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这层层递进的意思,真是让人嫉来让人羡!赵明诚是幸运的,拥有李清照这样的知情知意的痴情人儿的满心爱恋,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赶快回家吧,家里有着一位佳人想盼!!相思磨人,有时候相思到一定程度后,又不仅懊恼,又不想认输,反而说一些相反的话,女孩家的别扭呀,总是那么可爱。

像李清照这样有才华,自尊心又强的人,在写了那充满相思的词句后,如果还等不到人,闹起别扭来又是那么令人怜惜与惊奇。

如其《诉衷情》:“更捋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又如《清贫乐》:“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再如《玉楼春》:“要来小看便须来,未必明朝风不起。

”两情相悦的生活是那么的美满,那么的幸福,可是一朝风起,大地变色,整个世界在李清照面前崩塌,眨眼再看,这个世界已不是之前的吗个,我还是那个我吗?一曲《声声慢》,唱断千古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七字双声叠韵刻画出了怎样的悲苦,怎样的凄凉?一生的寻觅,却换来晚景的凄冷!乍暖还寒的时候,几盏淡酒,又怎能温暖那潮湿的心?更那堪,晚来的风急!伤心时偏遇旧时雁,谁知旧人何处寻?你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败落有谁惜?听那黄昏的点滴细雨,穿透那独守窗儿人的心!如此情致,哪处可寻?风急,旧雁,落花加细雨,这个愁,可怎是了得,只有黛玉《葬花吟》,古人今人愁一起:“而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人花有何不同,花落人亡有谁惜?!李清照的词处处显现出,她是一个柔情寸结的女子,身为女儿身,她的感情至真至纯,她的追求平凡而伟大,归根到底,她只是一个女人,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所以她的爱恋纯净又复杂,她的相思刻骨又铭心,当她失去所爱后,又通彻心扉!李清照以女人之笔,写就女人之思,是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的代言人!李清照三1949年,西蒙娜.德.波伏瓦在女性主义的巨著《第二性》中曾指出:“这个世界上,女性是被后天塑造的,其劣势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被社会建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