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调查

合集下载

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及耐药性分析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应用抗生素。

方法对2009~2011年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情况及其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32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咽拭子、分泌物及尿液。

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重症监护(ICU)病房、呼吸内科和泌尿外科,其他病区有散在分布。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

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ICU分布最多,且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十分严重,院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提示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种类和时间,是防止耐药菌株产生的关键。

标签: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存在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介入性操作的推广,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

鲍曼不动杆菌在非发酵菌中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而位居第2位,在不动杆菌属中分离率最高[2-3]。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菌血症、泌尿系统感染、继发性脑膜炎、手术部位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4]。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为天然或获得性耐药,并出现多重耐药株,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本研究对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报道: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本组112例送检标本来均来自我院住院患者,共培养出132株鲍曼不动杆菌。

标准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购自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

1.2 仪器与试剂血培养基由北京毕特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药敏培养基由武汉金宏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鉴定试剂为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ID32E鉴定试剂條,仪器为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ATB Ex-Dression细菌鉴定仪,药敏纸片来自杭州微生物制剂有限公司。

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感染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感染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王 书杰 , 玄 , 昌 文 , . 2例 急 性 混 合 细 胞 白血 病 的 诊 汪 葛 等 1 断 与疗 效 分 析 [ ] J .白 血 病 ・淋 巴 瘤 , 0 5 1 ( ) 2 1 20 ,4 4 : 0—
2 04.
的不 良预 后 因 素 , 解 率 低 , 后 差 , 进 一 步 探 讨 合 理 有 效 的 缓 预 须
秘 营 昌 , 寿 庚 . 表 型 急 性 白 血 病 I 研 究 f] 中 华 血 卞 双 临床 J.
液 学 杂 志 , 0 0, 1 7 : 5 — 5 . 2 0 2 ( )3 23 4
足 1月 , 后 复 发 , 为 单 核 系 白血 病 , 治 疗 后 又 转 为淋 巴 绌 之 转 再
治疗 方 案 。 参考文献 :
张 诚 , 幸 华 , 曦 , . 性 混 合 细 胞 白血 病 诊 断及 疗 效 陈 张 等 急
的 临床 研 究 .J . 三 军 医大 学 学 报 ,0 7 2 (9 :8 6 [] 第 2 0 ,9 1 ) 1 9—
18 . 99
[] 张 之 南 , 1 沈悌 . 液 病 诊 断及 疗 效 标 准 [ . 版 . 京 : 血 M] 2 北 科
国际检 验 医学 杂志 21 9月第 3 卷第 9期 00年 1
It n Jl Me ,et e 00V 1 1N . dSpe r 1,o. ,o9 mb 2 3

10 O9 ・
阿霉 素 ( 4 / i D1 左 旋 门冬 酰 胺 睛 ( ) 0 m! H) 5mg m v ; I 60 0U/
朱 慧 玲 . 性 混 合 细 胞 白血 病 1 急 1例 临 床 分 析 E] 现 代 实 d.

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调查与防控措施

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调查与防控措施

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调查与防控措施目的:研究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并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用药及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状况,并对菌株进行分布科室、分布年龄、标本来源及药敏结果分析。

结果:共分离出312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占病原菌检出率的5.30%,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年龄分布主要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菌株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10种常见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达60%以上。

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以老年人居多,菌株耐药性逐渐上升,多重耐药菌株逐渐增多,临床上应根据其特征进行防控与治疗。

标签: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调查;防控措施由上述数据可知,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渐降低,但是仍然占有较高比例。

2.2分布特点分析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对分布科室、分布年龄及标本来源比例较高的前3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见表2。

床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住院患者细菌感染状况,其中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312例,同一患者多次分离菌株不重复列入试验。

患者年龄32~83岁,标本来源于痰液、尿液、血液及分泌物中。

所有患者的标本均送入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进行培养分析。

1.2 方法对所有住院患者标本进行常规培养分离,对分离出的菌种使用自动微生物药敏测试系统进行药敏分析与鉴定,对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进行记录。

对鉴定为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医院信息系统追踪病人信息,确定患者所在科室、年龄、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类型,然后进行结果分析。

2结果2.1检出情况分析共分离出5887株病原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12株,占病原菌检出率的5.30%,分析期内各年检出率见表1。

某院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分析

某院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分析

某院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分析
易文华;张彩云;赵艳群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33)022
【摘要】目的调查某院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传播媒介,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ICU病房7例病人2011年11月21日~12月26日发生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在ICU病房33d内陆续出现7例病人发生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其中3例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暴发,其他4例为多耐药菌株的散发病例.结论患者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操作过多,部分医务人员无菌观念淡薄、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造成此次流行的主要原因,医务人员、保洁人员手及医疗环境污染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总页数】3页(P3128-3130)
【作者】易文华;张彩云;赵艳群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广州,51008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5年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与耐药性分析 [J], 赵建江;王胜;陈素梅;李仁杰;叶蕾
2.诸暨市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感染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J], 郑飞燕;阮慧白;周壮丽;陈陪玉
3.2006~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耐药趋势分析 [J], 黄强;熊劲芝;黄红卫;张林;刘巧突
4.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调查与耐药性分析 [J], 丁宸;邵静;徐萍萍
5.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调查及泛耐药情况分析 [J], 段秀杰;陆建成;阴晴;高雁;王文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我院ICU3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调查

关于我院ICU3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调查

关于我院ICU 3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病例的调查2018年7月6日,院感科到检验科抄录多重耐药菌信息时发现短时间内ICU送检痰标本连续检出3例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我科专职人员立即到ICU进行调查。

主要调查内容为:1、讨论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判断是否为医院感染;2、判断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医院感染暴发;3、对其可能的感染因素进行调查分析;4、整改措施干预等。

现报告具体情况如下:一、患者基本情况,是否为医院感染。

1、患者王岳,男,25岁,住院号2018009376,于2018年6月10日入院,入院诊断“1、双肺挫伤;2、急性呼吸衰竭;3、肋骨骨折;4、创伤性血气胸;5、全身多处皮肤挫伤;6、右侧肘关节内脱位骨折”。

患者于6月10日入住ICU,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6月21日送痰培养检出CR-AB,已按药敏使用抗生素。

再根据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定义为医院感染。

2、患者曾禾珍,女,77岁,住院号2018009003,于2018年6月2日入院,入院诊断“1、肺部感染;2、淋巴瘤性甲状腺瘤术后;3、大气道狭窄;4、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6、高血压Ⅲ”。

患者于6月2日入住ICU,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6月29日送痰培养检出CR-AB,已按药敏使用抗生素。

根据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定义为医院感染。

3、患者张树生,男,71岁,住院号2018007626,于2018年6月27日入院,入院诊断“1、鼻骨骨折;2、吸入性肺炎;3、糖尿病;4、高血压;5、脑梗死后遗症;6、帕金森氏病;7、消化道出血”。

患者于6月27日入住耳鼻喉科后当日即转入ICU,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7月3日送痰培养检出CR-AB,已按药敏使用抗生素。

根据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定义为污染。

二、判断性质聚集:相对不常见事件或疾病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数量集合超过概率造成的期望值。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现状分析和护理对策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现状分析和护理对策
加强消毒隔离和监测、加强下呼吸道管理等策略是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护理对策
鲍曼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 是引起医院感
散能力,且对常规消毒有较强抵抗力,使其不能被杀灭,只能抑
呼吸道中。 又因该菌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及菌群间的耐药性播
收稿日期:2020-02-19

有助于改善临床各项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增进患护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卢晓英,陈汝明,沈玉枝,等.专业护理人员在心房颤动抗
时间 47.2 d,超过 2 个月 11 人。 18 例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
65 株病原菌中,鲍曼不动杆菌有 18 株,占 27.69%。
科细菌检验室,经过检验科检验患者的痰培养及痰涂片样本;②
诊断标 准 符 合 《 中 国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感 染 诊 治 与 防 控 专 家 共
识》 [6] ;③患者 X 线、胸部 CT 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存在大片
阴影( 均匀致密) ,见明显的下呼吸道感染征象;④采集患者的
一般信息( 性别、年龄、床位) 、住院科室、住院时间、主要诊断、
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药敏情况、是否合并其他病原菌
的感染、是否使用了抗生素等资料,并根据上述资料查找可能的
感染原因,分析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原因。
中,包括:12 例脑梗死,占 66.67%,3 例颅内感染,占 16.67%,1
进行补液,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患者意识状态不佳时,结合
现耐药性。 ③环境因素。 神经内科 ICU 患者相对密集,造成空
气中细菌的密度增大。 陈桂兰等 [7] 的研究表明,患者因呼吸道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aba)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调查分析,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方法:统计2010 年 5 月~2013 年 5 月重症监护病房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的 219 株aba进行耐药分析。

结果: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179株,占81.7%,其次为分泌物21株,血液8株,,中段尿7株,脓汁2株,胸腹水1株,引流液1株。

aba感染以院内为主。

该菌耐药率最低的抗生素是头孢哌酮/舒巴坦。

结论:aba 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应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主张联合用药,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细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aba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体皮肤,为条件致病菌。

当前,多重耐药的aba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分离率在非发酵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1],aba主要引起医院感染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菌血症、尿路感染、创口感染、继发性脑膜炎,还可引起胸膜炎、心内膜炎、眼内炎等感染[2]。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情危重,加之人工气道的建立,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住院时间长等多种因素,极易发生aba院内感染及爆发流行。

据文献报道,aba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病死率为9%;为明确 icu aba耐药情况,现对重症监护病房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的 219 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耐药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年我院住院患者的各种细菌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219株。

其中痰液 179 份,气管切开分泌物 18 份,创口分泌物 3 份,血液 8 份,中段尿 7 份,脓汁2株,胸腹水1株,引流液1株。

同一病人多次分离到的同一菌株不重复计入。

1.2 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菌种鉴定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

用以下质控菌株做质控: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对策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对策分析
【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 鲍 曼 不 动杆 菌 ; 医院 感 染 ; 危 险 因 素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4 . 0 6 . 0 1 0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i 1 6 7 2 9 4 5 5 ( 2 0 1 4 ) 0 6 — 0 7 4 4 — 0 3
WANG G u o — q i n, G U Ma n — p i n g( D e p a r t me n t o f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Me d i c i n e , t h e F i r s t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I CU ) ,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t h e p r o t e c t i v e s t r a t e g y f o r t h e ma n a g e me n t o f h o s p i t a l i n f e c t i o n . Me t h o d s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s t a n d a r d p r o c e d u r e, s a mp l e s o f h o s p i t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s o f I CU a n d p a t i e n t s we r e c o l l e c t e d f o r i d e n t i — f i c a t i o n o f b a c t e r i a a n d d r u g s e n s i t i v e t e s t . Re s u l t s Th e i n c i d e n c e s o f AB A we r e 8 8 . 9 o f s u c t i o n b o t t l e , 6 0 . 0 o 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3·
和药敏试验结果,掌握住院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情况。 1. 2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该医院 检 验 科 收 到 临 床 科 室 送 检 标 本,参 照 《全国临 床 检 验 操 作 规 程 》进 行 分 离 培 养。 痰 液 等 标本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和巧克力平板,按要 求进行培 养,作 出 初 步 结 果 认 定; 全 血 标 本 用 BD BACTEC TM 9120i 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检测。鲍 曼不动杆菌采用 PHOENX - 100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 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也使用该仪器进行( 美国 BD 公司产品) 。药敏试验结果判断,根据 2011 年 CLSI 判断标准。
·854·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 2014; 31( 8)
曼不动杆菌对呼吸道的感染起很重要的作用。可能 是由于条件致病菌移生导致内源性感染或者细菌从 外界植入 导 致 外 源 性 感 染 引 起 的〔2〕。 另 外 与 呼 吸 道标本送检偏多、送检患者以老人和儿童为主也有 关系。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和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所以即使体外药敏结 果显示这几类药物敏感,其用于临床时也无效。鲍 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 B 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 0,其次是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 物可穿透细菌胞壁,并具有对抗 β - 内酰胺酶的特 性,但鲍曼不动杆菌可以产生多种 β - 内酰胺酶,其 中 OXA - 23 型酶的存在可能使其对亚胺培南产生 耐药性〔4〕。虽 然 目 前 我 院 尚 未 发 现 耐 碳 青 霉 烯 类 的鲍曼不动杆菌,但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大 量应用,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已经在世 界各地出现,其感染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因此,应严 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尽量仅考虑用 于危重症感染病例的抢救。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 星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可能与该类药物具 有肾毒性和耳毒性,在临床上使用较少有关。该菌 对含酶抑制剂的耐药率也较低,已被成功用于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0. 00 63. 0 68. 5 31. 2 71. 2 21. 6
0. 00
84. 9 63. 1 67. 4 89. 4 78. 5 63. 1 29. 6 21. 6
0. 00 61. 2 67. 9 37. 9 61. 3 19. 2 0. 00
89. 3 59. 3 71. 3 91. 5 79. 7 62. 5 28. 7 25. 7 0. 00 63. 5 71. 3 49. 5 72. 1 17. 3 0. 00
菌株数 103 91 67 51 48 30 26 20 19 14 67
构成比( % ) 19. 27 17. 05 12. 50 9. 48 8. 93 5. 54 4. 82 3. 69 3. 65 2. 63 12. 50
2. 4 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
素 B 和亚胺培南全部敏感; 对阿米卡星比较敏感; 对头孢类、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及呋喃妥因等耐 药率较高,且耐药率有上升趋势; 尚未发现耐碳青霉 烯类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 表 4) 。
质控菌株有铜绿假单胞菌( ATCC 27853) 、大肠 埃希菌 ( ATCC 25922 ) 和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ATCC 25923) ,均购自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
2 结果
2. 1 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 调查期间,从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
原菌 4 988 株,其 中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536 株,占 10. 75% 。2010 - 2012 年连续 3 年间鲍曼不动杆菌 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详见表 1。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其次是呼 吸科。原因可能是因为我院神经外科设有 ICU,收 治急危重症患者,这些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常接受 各种侵入性操作,破坏了机体防御屏障,而且 ICU 患者在治疗中使用抗菌药物时多为联合应用且用药 剂量大、时 间 长、档 次 高,使 细 菌 的 耐 药 性 增 加〔3〕。 呼吸科的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高与该菌主要引起呼 吸系统疾病的特性密切相关,而且呼吸科患者多为 高龄,抵抗力低下,大多数患者入院前自行滥用抗生 素等原因,使得该科患者感染机会增加。
2. 3 病人临床分布 根据送检标本来源,该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病人送检标本最多的科室以神经. 27% 、17. 05% 和 12. 52% ( 表 3) 。
表 3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科室分布
调查科室
神经外科 呼吸科 儿科 心胸外科 肝胆外科 泌尿外科 胃肠外科 肿瘤 II 科 肿瘤 I 科 中西结合肿瘤科 其他科室
1 方法
1. 1 标本来源 所有临床标本均来自恩施州中心医院 2010 年
1 月 - 2012 年 12 月期间的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标 本种类包括痰液、咽拭子、尿液、粪、全血、伤口分泌 物、脑脊液、胸腹水、脓液等,同一患者相同部位分离 出的同种菌视为同一菌株。通过了解标本分离结果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 年第 31 卷第 8 期
表 1 某医院病人送检标本鲍曼不动杆菌检测结果
年份
2012 2011 2012 合计
病原菌 总数
1 129 1 798 2 061 4 988
鲍曼不动杆菌
分离株数 87
196 253 536
分离率( % ) 7. 71
10. 90 12. 28 10. 75
2. 2 感染部位分布 结果表明,该医院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852·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 2014; 31( 8)
【论 著】
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调查
王利惠,周 伦,王 芬,肖雪琴
(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湖北恩施 445000)
摘要 目的 研究住院病人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为预防控制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
据。方法 通过病人感染标本检测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 2010 - 2012 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检测结果进行调
查与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从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 4 988 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 536 株,占
10. 75% 。连续 3 年病人送检标本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占
69. 67% 。送检标本主要来自该医院神经外科、呼吸科、儿科和心胸外科。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 B 和亚胺培南
全部敏感。结论 该医院病人送检标本鲍曼不动杆菌平均分离率为 10. 75% ,呈上升趋势,应把药敏试验选择抗菌 药物和加强消毒隔离作为主要防控措施。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 耐药性
部位以呼 吸 道 为 主,占 69. 67% ; 其 次 是 泌 尿 生 殖 道,占 11. 03% ( 表 2) 。
表 2 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的分布
感染部位
呼吸道 泌尿生殖道 皮肤软组织 手术部位 血液 其他标本 合计
感染例数 373 59 51 38 8 7 536
构成比( % ) 69. 67 11. 03 9. 53 7. 02 1. 49 1. 26 100. 00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需氧非发酵糖类的革兰阴 性杆菌,对周围环境和营养要求很低,生存和繁殖能 力强,在医院环境中无处不在,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 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率 不断攀升,并呈现多药耐药的特性,国外学者称之为 革兰阴性杆菌中的“MRSA”〔1〕。为了解住院患者鲍 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变迁,为加强防控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机会致病的革兰阴性菌, 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败血症、尿道感染、伤口感 染、脑膜炎等。本研究显示,2010 - 2012 年我院鲍 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临床标本 送检量的增加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的 提高密不可分。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表明鲍
中图分类号: R3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7658( 2014) 08 - 0852 - 03
RESEARCH ON DRUG 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OF INPATIENTS
WANG Li - hui,Zhou Lun,Wang Fen,Xiao Xue - qin
〔作者简介〕 王利惠( 1964 - ) ,女,湖北恩施人,大专,副主任护师, 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 王芬,Email: wangfenyigao126@ sina. com
措施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对某医院 2010 - 2012 年期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鲍曼不动杆菌分 离率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 Enshi Prefecture Central Hospital,Enshi Hubei 44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trend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A) causing nosocomial infections of inpatient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 more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in clinical. Methods Pathogen bacteria detection method and drug sensitive tes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specimens of inpatients from year 2010 to 2012 in a hospital. Results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4988 pathogens were isolated from specimens. There were 536 strain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that accounting for 10. 75% . The isolation rate of ABA presented an upward tendency. The major specimen sour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was respiratory specimens,accounting for 69. 67% . Departments of neurosurgery,respiratory,pediatric and cardiothoracic surgery were the main departments where specimens came from. Th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detected were sensitive to Polymyxin B and Imipenem. Conclusion The average isolation rat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this hospital kept an upward tendency from year 2010 to 2012. The main control measures are choosing antimicrobial drug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usceptibility test and strengthening the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Key word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nosocomial infection; antibiotics; drug resist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