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时代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

合集下载

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新策略

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新策略

T h e r e f o r e , t h i s a r t i c l e s u mma r i z e s t h e r a p e u t i c me a s u r e s s u i t a b l e or f ma j o r i y t o f d o c t o r s 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C R L M i n c l u d i n g s u r g e y, r
定 了很 多关于 C R L M的 “ 诊 治指 南”和 “ 规 范” 。 由于我 国各 家医院的 医疗水平参差 不 齐,难 以完全按 照这 些 “ 指 南”
和 “ 规 范”推荐的措施治疗 C R L M。本文从手术切 除、新辅 助化 疗和辅助化疗 、局部治疗及 多学科综合治疗等方面 阐述 适合 C R L M 首诊 医师 的治疗策略。
n e o a d j u v a n t c h e mo t h e r a p y a n d a d j u v a n t c h e mo t h e r a p y , l o c a l t r e a t me n t a n d mu l t i — d i s c i p l i n a y r t r e a t me n t .

s i t e o f me t a s t a t i c c o l o r e c t a l d i s e a s e . O n l y l e s s t h a n 2 0 % o f c o l o r e c t a l l i v e r me t a s t a s e s ( C R L M ) c a n b e s u r g i c a l l y r e s e c t e d , S O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研究的进展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研究的进展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研究的进展作者:权明哲等来源:《中外医疗》2014年第19期[摘要] 该研究对手术时机和术前辅助化疗等术前准备工作做出论述,并总结了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全身化疗及基因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并就其优缺点进行讨论。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图分类号] R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a)-0195-02结直肠癌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有着极大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病人数也有逐年提升的趋势。

由于转移至肝肺或复发,常导致治疗效果并不显著,20%左右的患者,肝转移发现于确诊时期,而35%左右的患者则会在术后3年内出现肝转移,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疗模式的提出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

下面对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

1 手术切除1.1 手术时机直肠癌肝转移在临床上可被分为同时性肝转移和异时性肝转移两大类,同时性肝转移出现在确诊结直肠癌后6个月内或切除结直肠癌原发灶后,异实性肝转移出现在结直肠癌进行根治切除术6个月后。

经长时间及对大量临床数据分析后得出,能否进行手术切除与多种因素有关:是否有盆腔转移结节出现、是否有形成、浸润部位及肿瘤浸润程度等[1]。

随着肝血流阻断技术、影像学分析及外科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能够较为安全地进行肝切除手术,且能有效控制死亡率[2]。

目前对合适的手术时间仍有争议。

有关资料表明,手术切缘为阳性的患者在五年内的存活率并不高,有专家指出,只有同时保证残肝能代偿功能正常和切缘为阴性,才能成为最佳手术时机。

目前,手术时机的选择有分期手术和同期手术之分,各自有不同的优点与缺陷[3]。

对于分期手术而言,间隔切除能够更加全面仔细地将极小的肝转移瘤清除,同时保证存活率;而对于通气手术而言,也不用担心存活率会有所降低,因为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及围手术期的干预工作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通过B超可较为准确地帮助切除微小肝转移瘤。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一些数据15%~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肝转移,而另有15%~25%的患者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未经治疗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或可以达到无疾病证据(no evidence of disease,NED)状态]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0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7%有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初始肝转移灶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患者经治疗后可以转化为可切除或达到NED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定义按照国际共识:同时性肝转移是指结直肠癌确诊前或确诊时发现的肝转移;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的肝转移称为异时性肝转移结直肠肝转移MDT根据患者的体力状况、年龄、器官功能、合并症等进行评估,针对不同的治疗目标,给予患者最合理的检查和最恰当的综合治疗方案(1a 类证据,A级推荐)。

(1)患者全身状况较差,不适合进行高强度治疗时,建议单药(或联合靶向药物)、减量的两药方案或最佳支持治疗,以提高生命质量并尽量延长生存时间。

如全身情况好转,可以再进行高强度治疗。

(2)适合高强度治疗的患者,依据肝转移的具体情况和是否伴有其他转移等,制订不同的治疗目标,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①肝转移灶初始即可以R0切除,且手术难度不大、肿瘤生物学行为良好的患者,其治疗目的是获得治愈。

应该围绕手术治疗进行相应的新辅助和(或)辅助治疗,以降低手术后复发的风险。

肝转移灶是否可以R0切除的判断应由肝外科、肿瘤外科、影像科专家联合进行。

肝转移灶可以R0切除,但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时也应积极联合其他肿瘤局部毁损手段,如RFA和(或)立体定向放疗等,以达到NED状态。

②肝转移初始无法切除,但经过一定的治疗有望转为NED状态,且全身情况能够接受包括转移灶切除手术在内的局部治疗手段和高强度治疗的患者。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诊断;综合治疗;指南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难点之一,其中80%~90%的患者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未经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9个月。

然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0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7%。

因此,制订个性化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综合治疗,可以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并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

为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和结直肠外科学组、XXX自2008年开始联合编写《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

该指南于2010、2013年进行修订,2016年修订后进一步与XXX、XXX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XXX肿瘤转移委员会联合共同修订。

2020年再与XXX结直肠肿瘤学组、XXX 等联合,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最新进展修订《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

该指南提出了诊断、预防、外科手术和其他综合治疗的建议,各地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应用。

推荐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分类的界定详见附录1.1.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随访1.1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定义根据国际共识,同时性肝转移是指在结直肠癌确诊前或确诊时发现的肝转移,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的肝转移则称为异时性肝转移。

本指南将分别阐述这两种情况以便于诊断和治疗策略的制订。

1.2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的诊断常规对已确诊结直肠癌的患者,除了进行血清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检查和病理学分期评估外,还应常规进行肝脏超声和腹部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以筛查和诊断肝脏转移瘤。

如果超声或CT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但不能确诊,可以加行血清AFP、肝脏超声造影和肝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

在病情需要时,可以进行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检查。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23)重点内容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23)重点内容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23)重点内容摘要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起联合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精准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开展综合治疗,达到预防肝转移发生、提高肝转移灶局部毁损率、延长长期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次修订后的2023版《指南》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随访、预防、MDT作用、手术及其他毁损治疗、可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无法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等六部分,汇集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

第一部分诊疗指南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co1orecta1cancer1ivermetastases)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有15%〜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15%〜25%的患者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Q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

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低于5%o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或可以达到“无疾病证据(noevidenceofdisease,NED)”状态]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五年生存率可达30%~57%o研究表明,有一部分最初肝转移灶无法根除的患者,经治疗后可以转化为可切除或达到NED状态。

因此,通过多学科团队(mu1tidiscip1inaryteam,MD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以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五年生存率。

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草案)1

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草案)1

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第一部分诊疗指南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约有50%一6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初诊时或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患者(80%一90%)的肝转移灶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f21。

结直肠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肝转移灶无法切除患者的巾位生存期仅6.9个月,5年生存率为0,而肝转移灶能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

5年生存率可达30%~40%E引。

因此.通过多学科合作团队(MDT)开展积极的综合治疗,有望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琦《和术后5年生存率。

目前,我国在该领域内存在着观念陈旧、治疗方案混乱、缺乏多学科协作治疗机制和患者无法得到合理的综合治疗等许多不足。

受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资助。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和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及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痛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草案)》的编写工作,通过总结国内外经验和最新进展,指导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治疗。

(注:本文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预防、外科手术和其他综合治疗提出的建议.请各地医院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应用。

本文中出现的推荐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分类的界定.详见附录一)一、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一)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定义同时性肝转移足指结直肠癌确诊时发现、或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后6个月内发生的肝转移:而异时性肝转移是指结直肠癌根治术6个月后发生的肝转移。

由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6个月内发生的肝转移诊断和治疗与异时性肝转移类似。

凶此本指南中的诊断和治疗按照“结直肠癌确诊H寸合并肝转移”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两方面阐述。

(二)结直肠癌确诊时肝转移的诊断对已确诊结直肠癌的患者.除血清AFP、CEA和CAl9.9检测、病理分期评估外,应常规进行肝脏B超、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有无肝转移的发生,对于怀疑肝转移的患者应加行肝脏MRI检查…(1a类证据,A级推荐)。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年)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年)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年)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年)【引言】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尤为突出。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晚期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影响患者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为了指导医生更好地处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治疗,特制定本指南。

【概述】本指南以综合循证医学理念为基础,结合大量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旨在提供规范化的诊断和综合治疗策略。

【诊断】1. 影像学检查1.1 乙状结肠镜检查:通过乙状结肠镜对结直肠癌进行组织活检,以确诊病情。

1.2 腹部超声和CT扫描:用于评估肝转移的位置、数量和大小,并与其他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

1.3 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含铁血黄素的病灶检测敏感,可用于进一步评估肝脏的转移病灶。

2. 肿瘤标志物检测2.1 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结直肠癌患者常常有一定水平的AFP和CEA升高。

2.2 其他标志物如CA19-9、CA242等的检测也可辅助诊断。

3. 组织学检查3.1 组织学形态学:病理学家根据病灶的异型性以及组织学表型等特征,提供肝转移的诊断依据。

【综合治疗】1. 外科手术1.1 肝转移手术: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合并肝脏局限病灶的患者,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1.2 辅助治疗:对于无法实施肝转移手术的患者,化疗和放疗等辅助治疗措施可降低肝转移病灶的负荷,提高手术可行性。

2. 化学治疗2.1 毒副作用监测:在化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

2.2 靶向治疗: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个体化选择靶向治疗药物,以提高疗效。

3. 放射治疗3.1 肝转移放射治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放射治疗可作为有效的补充治疗手段。

3.2 放射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应密切监测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处理。

4. 靶向治疗4.1 分子靶点的筛选:根据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策略分享

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策略分享

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策略分享2011-05-31 09:53 稿源:《医师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李宇红王风华编者按:在综合治疗理念大行其道的过程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无疑是较为成功的范例之一。

这种理念上的更新使诸多肝转移患者获得生存及生活质量上的获益改善,其中部分既往不可切除患者从中获益更大。

此外,肿瘤与血栓的关系为近年来学界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研究者们对两者间关系的研究日益深入,并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但其中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总能困扰部分初涉临床肿瘤领域的医生。

因此,本报特约两位资深专家汇总最新研究进展、梳理其中错综复杂的种种联系,旨在提升广大读者对这两大热点问题的认识。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肝转移唯一潜在治愈的手段,术后5年生存率为30%~40%,10年生存率达20%。

然而,初诊时仅10%~15%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适合手术治疗,另外术后仍有50%~8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肝解剖认识和肿瘤生物学认识的加深、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包括化疗、消融、肝动脉灌注等多学科手段的综合应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提高。

外科“可切除”概念发生转变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切除标准已发生变化。

旧观念强调“什么能切”,通常认为若肝转移灶<4个且局限于一个肝叶、病灶大小<5 cm、无肝外转移病变的患者推荐手术切除。

近年外科“可切除”的概念发生转变,新观念强调“什么不能切”,越来越重视的是在保留足够正常肝储备功能的基础上能否获得阴性手术切缘(即R0切除),如果连续两个肝段能被保留或术后有足够的肝功能储备(肝组织保留大于25%~30%),手术切除被认为安全可行。

若患者合并不可切除的肝外病变、广泛肝脏受累(>6个肝区或超过70%肝脏受累、3支肝静脉全部受累)、严重肝功能不良和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为手术绝对禁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始可切除:围手术期治疗策略
可切除
手术/ 局部治疗
新辅助 化疗
辅助化疗
手术/ 局部治疗
➢ 关键是确定治疗顺序:新辅助化疗 直接手术 ? ➢ 围手术期治疗的方案选择: 控制毒性
辅助化疗
初始可切除:
预后信息

围手术期化疗 (或最好的全身治疗方案)

围手术期化疗
极好
不做术期化疗 (或潜在的辅助化疗)
容易
安全性
年大学 :例同时性肝转移(例同切例分切) 选择性的病人中同期手术不增加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 ().
安全性
• 年意大利:较大范围肝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施行同步切除或分阶段切除的回顾性分析显 示,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显著差异,而同切并发症低于分切( , )
, ().
安全性
• 等:直肠癌一期同步切除 • 手术时间更短( ± ± ) • 术中失血量更少( ± ± ) • 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更短( ± ± , < ) • 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
分期切除与同期切除的比较
德国的等:例接受了一期同 步切除,另外例患者采用了 分期切除的手术,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术后年、年和年 生存率无明显差别
, . ().
分期切除与同期切除的比较并发症
共篇文献: 并发症上,个研究结果两组无明显差异,个有差异者均为分期切除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分期切除与同期切除的比较年
同期切除的优点
• 费用低 • 住院时间短 • 不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率
分期切除
切原发灶——化疗——切转移灶
优点:
减轻单次手术创伤,患者易耐受; 及时发现原发灶切除后新出现的不可切除转移灶,避免不必要的肝切除术; 辅助化疗提高总体疗效;
弊端:
两次手术打击,麻醉和手术并发症机会增加; 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患者心理负担重。
最新指南
, . ;:.
转化治疗目标:提高切除率 延长生存 追求治愈
如何筛选转化病人?
• 预期 • 社会经济因素 • 生活质量
肺癌 胃癌 结直肠癌 肝癌 食管癌 乳腺癌 胰腺癌 淋巴癌 膀胱癌 甲状腺癌
0
36人 29人 29人 22人 21人 7人 7人 7人 7人
10
20
30
40
前10名癌症每10万人发病数
54人
肺癌 肝癌 胃癌 食管癌 结直肠癌 胰腺癌 乳腺癌 白血癌 脑癌 淋巴癌
50
60
0
26人 26人 17人 14人 7人 5人 4人 4人 4人
•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者预后不佳 •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应定时
性肝转移 • 原发灶诊断或切除后个月以上出现的肝转移成为晚期异时
性肝转移
同时性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同期还是分期?
同期切除考量因素
• 近期安全性 • 围手术期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 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 住院天数
. 从年月日至年月日,共例结直肠癌转移患者在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手术治疗,其中,例患者接受了≥ 次肝切除术。分析比较了手术切除患者和未手术的生存率
. , . . (). . , . . ().
近几十年来随着手术切除病例的增多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明显改善

术 切 除 患 者 比 例 ( )
三药/双药 + 靶向治疗
双药+靶向治疗 持续治疗 / 诱导+维持
低毒双药/单药 + 靶向治疗
组0、组1患者以手术切除根治为治疗目标
, . ; (): .
最新指南
, . ;:.
手术完整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 获得潜在治愈的唯一机会
<
总生存率 总生存率()
<
时间(月)
时间(年)
. 从年到年,年期间共例结直肠癌转移患者(例来自梅约诊所,例来自安德森癌症中心)在这两家机构接受治 疗;
共篇文献:年无差异。
. ().
.同期切除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同期切除需要严格筛选患者 .同期切除风险更高
.建议术前化疗 .直肠患者,不建议同期切除 .结肠癌患者,复杂肝切除不建议同期切除
概要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精准治疗在转化治疗中的应用 不可切患者的精准治疗 左右半结直肠癌最新数据 寡转移概念及综合治疗











, . . ().
只有少部分肝转移患者初始可切除
初始可切除
. , . .. . , . :.
初始不可切除
原因包括: 转移灶太大 侵犯多个结节 全身一般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 ……
一线治疗选择中最重要的问题
患者临床上是否适合接受标准治疗? 患者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所有涉及临床适合患者的 治疗决策,必须由根 据相应的分子分析制定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前10名癌症每10万人死亡数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46人 45 50
指南:目标导向的治疗策略
患者
组0
初始可切
组组 1
潜在可切
组组2
疾病恶化伴有症状
目标
治愈
最大程度缩小肿瘤
快速缩小肿瘤/ 疾病控制
组组3
无症状
疾病控制/ 低毒
手术
治疗强度
FOLFOX 围术期化疗
精准时代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
概要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精准治疗在转化治疗中的应用 不可切患者的精准治疗 左右半结直肠癌最新数据 寡转移概念及综合治疗
概要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精准治疗在转化治疗中的应用 不可切患者的精准治疗 左右半结直肠癌最新数据 寡转移概念及综合治疗
流行病学
• 癌症正在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 杀手!
转化治疗 用最好的全身治疗方案
注: 术前新辅助尚无标准 指证 术后辅助有共识 不推荐靶向药物
困难
技术标准
,.
可切除的预后信息参考因素
– 多个转移灶 – 最大径≥ – 原发灶切除距离转移瘤出现的时间(同时性转移为) – 原发瘤淋巴结阳性 – 肿瘤标记物()升高
结直肠癌处理专家共识指南 , . ;: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
• 年数据:全球新发恶性肿瘤患者 超过万人,其中发达国家约万, 发展中国家约万。估计当年死于 这一疾病的人数为万
• 预期到年全球每年新发生的癌症 病例将达万,死亡 万。在发展中 国家癌症总数将增加%,发达国 家增加%
,
我国排名前十肿瘤病种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总体情况
➢ 全国癌症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 ➢ 排名前十病种的发病率占比。 ➢ 全国癌症死亡率最高的也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 ➢ 排名前十病种的死亡率占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