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同步习题3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八十九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八十九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八十九第1题【单选题】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下列对鸦片输入危害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②银价上涨,加重农民负担③大批官僚、地主吸食鸦片,政府更加腐败④士兵也吸食鸦片,军队战斗力被削弱⑤损害身心健康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是王老师编写的记忆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歌诀.该条约的签订( )A、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B、使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C、使西方列强侵略魔爪伸向中圆西北D、标志着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块浮雕之所以选择“虎门销烟”主要是因为( )A、要纪念林则徐的丰功伟绩B、“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C、“虎门销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虎门销烟”表明中国人民的禁毒决心【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

”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有( )①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③蒋介石在此建立国民政府④日本制造惨无人道的大屠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民族英雄是国家的柱石、民族的脊梁.①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是______ .②黄海海战中,他率致远舰与日舰激战,最后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他是______ .③1933年日军侵入热河,毅然变实家产、召集旧部誓死抗日的皖籍名将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经典习题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经典习题 北师大版

《鸦片战争的烽烟》经典习题1.19世纪上半期,世界头号工业强国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A.毒害中国人民B.打开中国的市场C.牟取暴利D.寻找战争的借口3.“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的“本大臣”指()A.魏源B.林则徐C.李鸿章D.关天培4.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的主张是因为()A.鸦片摧残人的身体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鸦片输入威胁清朝统治D.整顿吏治的需要5.图1-1-1反映的是19世纪30年代末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壮举应是()图1-1-1 A.鸦片战争B.虎门销烟C.《南京条约》D.抗日战争6.阅读下列材料:“我们反复考察过销烟的每一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于我们的臆想,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比执行这一工作更忠实的了。

”-------摘自《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感想》请回答:(1)此销烟发生于何时何地?销烟活动的组织者是谁?(2)此次销烟活动有何意义?(3)所销毁的“烟”是什么人偷运到中国的?中国人民又是如何缴获的?7.鸦片战争爆发于()A.1839年B.1840年C.1841年D.1842年8.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B.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C.英国迫切要打开中国大门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D.英国占领香港岛为侵略中国建立据点9.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第一次较量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B.鸦片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0.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尼不楚条约》B.《北京条约》C.《南京条约》D.《望厦条约》11.《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不包括()A.广州B.上海C.南京D.宁波12.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观点的是()A.林则徐B.魏源C.道光帝D.龚自珍1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这里的“长技”是指()A.西方的先进技术B.西方的政治制度C.西方的先进思想D.西方开放的对外政策14.我们不应该这样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国家独立地主权B.半封建是指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C.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帝国主义间接统治D.半封建是指一半领土是封建社会,另一半不是15.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的屈服求和B.军事指挥的失误C.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落后于西方D.战争准备不充分16.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D.中国历史时期发生了变化17.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材料分析:“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课后训练强化卷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课后训练强化卷 北师大版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课后训练强化卷基础·巩固·达标1.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①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②英国商品质量不高③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④中国人仇恨洋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注意分析出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一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二是大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答案:C2.林则徐销烟的地点虎门位于()A.广州附近B.厦门附近C.上海附近D.南京附近解析:历史有时是一门综合学科,在本题中我们仅知道销烟在虎门是不行的,还要知道虎门位于广州附近。

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多注意对地图的使用。

答案:A3.鸦片战争中,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主权遭到了破坏B.中国资源被掠夺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封建制度衰落解析:本题是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考查,半殖民地是对社会性质的定义,做出正确选择的关键是要明确什么是半殖民地社会,所谓半殖民地社会是指的依旧在形式上保留自己独立的政府形式,但实际上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内政、外交上不得不听从于他国的指挥。

答案:A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扭转贸易逆差C.反击林则徐禁烟D.打开中国市场解析: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强国,工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英国为开辟更多的海外市场加快了它的殖民步伐。

此时的中国市场广阔、资源丰富、经济衰落、政治腐败,因此中国成为英国殖民扩张的重要目标。

打开中国市场也就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

答案:D5.________ 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__________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关键历史时间的记忆。

1839年虎门销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战争结束,签订《南京条约》。

答案:1839 18426.鸦片战争爆发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__________帝。

2016-2017学年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习题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同步习题3.doc

2016-2017学年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习题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同步习题3.doc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自主学习1.年月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2.年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年.清政府战败求和。

3.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提出了“”的主张。

5.改错:(1)魏源认为“如果听任鸦片泛滥.那么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是广州、天津、福州、北京、上海。

(3)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是宣传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基础巩固6.“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这段材料揭示了( ) A.鸦片输入的危害B.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C.火炮、鸦片都有较大的危害D.鸦片烟使中国分裂混战7.鸦片战争爆发前,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主要列强是 ( )A.英国B.美国C.荷兰D.西班牙8.面对英国殖民者利用鸦片对中国的疯狂侵略。

主持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关天培C.邓廷桢D.葛云飞9.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外交礼仪平等B.保护鸦片贸易C.打开中国的商品商场D.割占中国的领土10.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1840年的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C.中英签订《南京条约》D.魏源编著《海国图志》11.1997年,离家百余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

最。

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2.隆隆的炮声震醒了天朝大国的迷梦。

你知道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下列哪一事件吗 ( )A.鸦片战争B.《南京条约》的签订C.五口通商D.战争赔款13.“善师四夷者,能治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这一主张应该出自(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西学东游记》D.《孔子改制考》14.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发生在 ( )A.1838~1840年B.1839~1841年C.1840~1842年D.1856~1860年1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16.鸦片战争后期.林则徐被革职流放,途中曾经感慨地说:“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的烽烟》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的烽烟》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的烽烟》练习题
知识点是否能够准确掌握,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练习题来检验自己,下文为大家提供鸦片战争的烽烟练习题,大家可以通过做这些练习来检验一下自己。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教材知能精练
 【知识点1】鸦片走私的原因和危害;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虎门销烟。

 针对性练习:
 1.19世纪上半期,世界头号工业强国是( )
 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毒害中国人民B.打开中国的市场
 C.牟取暴利D.寻找战争的借口
 3.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这句话中的本大臣”指( )
 A.魏源B.林则徐
 C.李鸿章D.关天培
 4.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的主张是因为( )
 A.鸦片摧残人的身体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输入威胁清朝统治D.整顿吏治的需要
 5.图1-1-1反映的是19世纪30年代末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壮举应是( )
 A . 鸦片战争B. 虎门销烟
 C.《南京条约》D .抗日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 1.1《鸦片战争的烽烟》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1.1《鸦片战争的烽烟》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的主张是因为()A.鸦片摧残人的身体 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鸦片输入威胁清朝统治 D.整顿吏治的需要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B.为了打击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C.为了割占香港岛 D.为了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黄冈市2001年)3.《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你认为这是为了纪念A.虎门销烟 B.中国禁烟运动C.人类认识到鸦片的危害 D.林则徐4.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帝国主义的炮声”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下列关于林则徐的事迹错误的一项是()A.向道光帝上书禁烟B.禁止外国商人进行的正当贸易活动C.在虎门销烟D.在广州他命令外商必须交出囤积的所有鸦片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里的“长技”是指()A.西方的先进技术 B.西方的政治制度C.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 D.西方开放的对外政策7.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不包括()A.经济落后 B.政治腐败C.武器落后 D.阶级矛盾尖锐8.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是因为()A.可以使清军丧失战斗力 B.造成清朝财政困难C.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D.可以牟取暴利9.对鸦片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维护正当中英贸易的战争B.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C.争夺鸦片市场的战争D.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战争10.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二、填空题11.________年6月,英国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北师大版历史八上鸦片战争的烽烟同步测试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2010重庆中考模拟,12) 面对英国殖民者利用鸦片对中国的疯狂侵略,主持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A.林则徐B.关天培C.邓廷桢D.葛云飞解析:面对鸦片对中国的毒害,林则徐坚决主张禁烟,并主持了虎门销烟。

关天培、邓廷桢、葛云飞都是抵抗外国侵略的著名将领。

答案:A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1840年的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C.中英签订《南京条约》D.魏源编著《海国图志》解析: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在1840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是在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是在1842年。

故B项正确。

答案:B3.《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一带,注意结合其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由南往北进行强化记忆。

答案: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4.《海国图志》的作者是()A.林则徐B.魏源C.严复D.道光帝解析:根据题干首先排除D项,因为道光帝是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皇帝。

而A、B、C三项都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结合教材内容可知: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并编译了《四洲志》;魏源在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成《海国图志》;严复编译了《天演论》一书。

答案:B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2010内蒙古呼和浩特模拟,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勒索赔款B.割占土地C.贩卖鸦片D.打开中国市场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主要目的”,在四个选项中,打开中国市场是最主要的,故选D项。

答案:D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外交礼仪平等B.保护鸦片贸易C.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D.割占中国的领土解析: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英国早就有侵略中国的野心。

初二历史鸦片战争的烽烟试题

初二历史鸦片战争的烽烟试题1.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是宣传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宣传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改为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三子目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中的内容:“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可知,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故将宣传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改为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考点】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海国图志》的背景、思想和影响。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外交礼仪平等B.保护鸦片贸易C.打开中国的商品商场D.割占中国的领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一子目林则徐虎门销烟中的内容:“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可知,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早就有侵略中国的野心,因此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故选C。

【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概况和意义。

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1840年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C.中英签订《南京条约》D.魏源编著《海国图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二子目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内容:“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课堂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材知能精练【知识点1】鸦片走私的原因和危害;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虎门销烟。

针对性练习:1。

19世纪上半期,世界头号工业强国是()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俄国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

毒害中国人民 B.打开中国的市场C。

牟取暴利 D.寻找战争的借口3。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的“本大臣”指( )A.魏源 B。

林则徐C。

李鸿章 D.关天培4.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的主张是因为( )A.鸦片摧残人的身体 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鸦片输入威胁清朝统治D.整顿吏治的需要5.图1—1-1反映的是19世纪30年代末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壮举应是()A 。

鸦片战争 B. 虎门销烟C。

《南京条约》 D .抗日战争6.阅读下列材料:“我们反复考察过销烟的每一个过程。

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于我们的臆想,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比执行这一工作更忠实的了。

”——---—-摘自《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感想》请回答:(1)此销烟发生于何时何地?销烟活动的组织者是谁?(2)此次销烟活动有何意义?(3)所销毁的“烟"是什么人偷运到中国的?中国人民又是如何缴获的?图1-1-1【知识点2】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针对性练习:7.鸦片战争爆发于 ( )A。

1839年 B。

1840年C 。

1841年D 。

1842年8。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林则徐虎门销烟B。

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C.英国迫切要打开中国大门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D。

英国占领香港岛为侵略中国建立据点9.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第一次较量是()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鸦片战争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0.中国近代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尼不楚条约》 B。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习题 1.《鸦片战争的烽烟》拔高练习

《鸦片战争的烽烟》拔高练习1.“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B .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C .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D .因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仇杀亿万千人2.清政府查禁鸦片的根本原因是( )A .继续维护闭关政策B .护清朝统治C .林则徐的上书言词恳切D .片输人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3.读图1-1-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鸦片的输入呈现什么趋势?②英国把鸦片输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③鸦片的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④面对鸦片的输入,中国人民作出了怎样的反应?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可以使我们终于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材料二: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请回答:①英国为什么要特别珍惜“这一机会”?图1-1-2②英国“强迫中国接受”的条件或最根本的侵略要求是什么?“商务”是指什么?③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鸦片战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5.读《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①鸦片战争中,英军最先进攻的地点是什么地方?英国割占的岛屿是什么地方?②中国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从南往北分别是什么?③这些通商口岸与我国政府改革开放后④在南方和沿海地区开放的一系列港口城市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品味中考典题6.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

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的近代人物是()A.关天培B.魏源C.林则徐D.张謇7.近代史上,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主要借助了鸦片、商品、炮舰。

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商品、鸦片、炮舰B.鸦片、炮舰、商品C.商品、炮舰、鸦片D.炮舰、商品、鸦片8.八年级某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四种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自主学习
1.年月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2.年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年.清政府战败求和。

3.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提出了“”的主张。

5.改错:
(1)魏源认为“如果听任鸦片泛滥.那么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是广州、天津、福州、北京、上海。

(3)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是宣传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基础巩固
6.“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这段材料揭示了( )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C.火炮、鸦片都有较大的危害
D.鸦片烟使中国分裂混战
7.鸦片战争爆发前,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主要列强是 ( )
A.英国
B.美国
C.荷兰
D.西班牙
8.面对英国殖民者利用鸦片对中国的疯狂侵略。

主持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邓廷桢
D.葛云飞
9.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
A.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B.保护鸦片贸易
C.打开中国的商品商场
D.割占中国的领土
10.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1840年的是 (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D.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11.1997年,离家百余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

最。

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隆隆的炮声震醒了天朝大国的迷梦。

你知道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下列哪一事件吗 ( ) A.鸦片战争
B.《南京条约》的签订
C.五口通商
D.战争赔款
13.“善师四夷者,能治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这一主张应该出自 (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西学东游记》
D.《孔子改制考》
14.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发生在 ( )
A.1838~1840年
B.1839~1841年
C.1840~1842年
D.1856~1860年
1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
A.地主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16.鸦片战争后期.林则徐被革职流放,途中曾经感慨地说:“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这里“战鼓声”是指 ( )
A.虎门销烟的欢呼声
B.鸦片战争的枪炮声
C.人民群众的呐喊声
D.送他远行的鼓声
17.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联合国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反毒日”。

这都是为了纪念……………………………( )
A.虎门销烟
B.中国禁烟运动
C.鸦片战争
D.林则徐
18.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表达了被列强割占或租占的七个地区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感情。

其中一首写道:“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997年7月1日,“守夜的黄豹”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黄豹”指什么?它的割占与哪一条约有关 ( )
A.澳门《南京条约》
B.香港《马关条约》
C.香港《南京条约》
D.台湾《马关条约》
19.清朝时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是在 (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0.阅读下列材料: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请完成:
(1)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文件?
(2)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同在一个省的有哪些?
(3)条约中第一款和第四款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创新升华
2l.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 842年,当英军抵达南京江面时.道光帝“念江南数百万生灵.一经开仗,安危难保.既经该大臣等权宜应允。

朕亦只可以民命为重”。

材料二清政府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全权代表耆英上奏道光皇帝说:“该夷船坚炮猛.初尚得之传闻,今既亲上其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制伏。

”道光帝表示首肯。

请完成:
(1)结合教材和材料一的内容判断.当英军于1842年到达南京江面时.道光皇帝对鸦片战争的态度如何?他萌生这一想法有什么原因?他持这一想法的借口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侵略者为什么要清政府的和谈代表到他的军舰上去谈判?这一做法最终达到怎样的效果?
(3)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对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1839 6 3虎门销烟
2.1840 6 1842
3.南京条约
4.师夷长技以制夷
5.(1)魏源改为林则徐。

(2)天津、北京改为厦门、宁波。

(3)宣传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改为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基础巩固
6.A解析:从材料内容看,大炮杀人屈指可数,而鸦片烟杀人则不能用亿万千来计算,可见,对于杀人,大炮远远比不上鸦片烟。

材料通过对比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故选A 项。

7.A解析: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并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由于英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就转而向中国走私大量的鸦片。

8.A
9.C解析: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旱就有侵略中国的野心。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10.B解析: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在1840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是在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是在1842年。

故B项正确。

11.A解析:《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这是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

12.A解析:此题考查对鸦片战争影响的掌握。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A 项。

13.A解析:这是一道材料选择题.由于材料属于古文,因此做此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材料的意思。

从材料看,表达了一种向外国学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它是魏源的主张,而魏源的代表作就是《海国图志》。

故选A项。

14.C解析:英国于1840年6月派军舰侵入中国广东海面,标志着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

故C项正确。

15.C解析: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其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性质的变化导致中国的社会矛盾、革命任务也发生了变化,此后民族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即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16.B 解析:林则徐因为禁烟得罪了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就被革职流放。

但作为一代名臣,他虽处在困厄之中,犹不忘国家,惦记着战争的境况。

因此,这里“战鼓声”是指“鸦片战争的枪炮声”。

17.A 解析:此题是考查对历史事件时间的掌握。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开始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历时23天,到6月26日,共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

这两个事件都与虎门销烟有关,因此是为了纪念虎门销烟。

18.C解析: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说明“黄豹”指香港,香港被英国侵占源于《南京条约》的签订。

19.A解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明确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20.参考答案:(1)《南京条约》。

(2)厦门、福卅I同在福建省。

(3)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关税自主权。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此题考查了《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第(1)问结合材料的内容就可直接回答;第(2)问须在掌握五口在地图上的位置的基础上来回答;第(3)问应结合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创新升华
21.(1)态度:停战求和。

原因:清军在战斗中节节失利,无法阻挡英军的进攻。

借口:保护老百姓免受战火的侵扰。

(2)目的:向清政府代表炫耀武力,迫使清政府心悦诚服地向他求和。

效果:事实证明英国的险恶用心得逞了,从耆英上奏给道光帝的话中即可看出。

(3)清政府腐败无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同时,清朝上下又愚昧无知,在
英国的坚船利炮面前完全丧失了斗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