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合集下载

导学案: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新文化运动

第4课新文化运动【学习模块】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1)中华民国成立后,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观念得到许多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2)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不断加强,加紧恢复。

(3)思想界也出现了一股的逆流。

2.兴起(1)开始标志:年,在上海创办《》(后来改名为《》)。

(2)代表人物:、、、等进步的知识分子。

(3)主要阵地:《》和。

(4)两面大旗:和。

(5)内容:提倡,反对专制;提倡,反对迷信;提倡,反对旧道德;提倡,反对旧文学。

3.意义和性质(1)意义: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知识分子针对逆流,向封建和封建发起的猛烈攻击。

它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潮流,使人们的得到一次空前的解放。

(2)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背景:1917年,俄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2.传播:1918年,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热情赞扬十月革命,坚定地认为中国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次年5月,他发表了《》,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在他的带动下,一批先进青年开始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问题探究】【问题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探究:①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但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却不断加强专制统治,加紧恢复帝制。

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以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

这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②与此同时,思想界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

【问题2】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探究:①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向封建主义宣战,针对尊孔复古逆流,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儒家思想发起猛烈的攻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学习重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流程一、定向导学(一)新青年的创办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历史背景:①西方思想观念受欢迎: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②封建复辟思想泛滥: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3)代表人物:、、胡适、鲁迅等。

(4)两面旗帜:“”和“”。

(5)宣传阵地:陈独秀创办的《》杂志。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反对;提倡,反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二)“新世界的曙光”1.背景: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界的曙光”。

2.主要表现(1)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连续发表了《》、《》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2)位扩大宣传,193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

3.历史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到一个新时期。

(三)新文化运动的地位1.性质:新文化运动时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运动。

2.积极性: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二、互动展示【合作探究】20世纪初,一部分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发起了一场反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从思想解放的视角考察这次运动,它营造了传播新思想.新理论的大好机遇。

请回答:(1)列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杰出代表人物。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

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历史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导学过程:一、课前自学:(一)独学——自学、置疑:(课前20分钟)一、《新青年》的创办:1.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2.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把“孔子之道作为修身大本”,逆流到处泛滥。

3.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前期):(1)时间:年。

(2)领导阶层:。

(3)领导人物:、、、等。

4. 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目标:。

两面旗帜(口号):和。

主要阵地:。

5.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1);(2);(3);(4)。

二、“新世纪的曙光”:6. 新文化运动后期:(1)背景:俄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2)后期内容:。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①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和《》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地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②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在创办了《》。

7.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8. 历史意义:(1)。

(2)。

(二)组学——合作完成、解疑解惑:(课前10分钟)各小组一起,把自己无法解答的疑惑抛出来,小组合力帮助解答,并选好代表为“展学”环节做准备。

二、课堂学习(一)新课导入:(2分钟)(二)展学——知识共享、交流提升:(课堂15分钟)要求: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作点拨和评价。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学习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先学指导:一、“探”新青年之时代-----背景篇背景:二、“听”新青年之呐喊——内容篇1.概况(1)序幕标志:(2)代表人物:(3)指导思想:(4)运动中心:2.内容:三、“寻”新青年之回音——影响篇影响:合作探究: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1)根据材料和教材,概括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各自内涵。

(2)在此之前,中国的仁人志士在民主、科学的道路上做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材料二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材料三 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译载了《玩偶之家》,这部剧作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思想道德角度指出两位女青年命运不同的原因。

材料四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2)结合所学,分析陈独秀、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原因,并说明文学革命的意义。

自主检测:完成练习册选择题应用练习:1.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

“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

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

……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带答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带答案

21.新文化运动【目标定位】【问题引领、自主学习】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历史背景1).政治上: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强烈要求2).经济上:一战期间3).思想文化上:a、袁世凯倒行逆施b、西方进一步传入中国C、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进行思想革命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后改名为《》3.代表人物:4.前期指导思想:西方的,大力宣传5.活动基地:蔡元培以“”为办学宗旨,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新文化运动前期: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核心内容①“德先生”②“赛先生”【探究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

“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①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②口号:③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文章有《》《》【探究二】: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于今天?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

但是,这个,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3. 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摩登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导入引导: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摩登史上的重要思想运动之一,对中国的摩登化经过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摩登史和文化发展的脉络。

导学过程: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起源1. 请同砚们简要介绍一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起源。

2. 请同砚们分析一下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1. 请同砚们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 请同砚们探讨一下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1. 请同砚们简要描述一下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

2. 请同砚们分析一下新文化运动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摩登文化和社会的影响1. 请同砚们总结一下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摩登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2. 请同砚们探讨一下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冲击和改变。

导学延伸:1.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当代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2. 请同砚们选择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进行深入钻研并撰写一份钻研报告。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新文化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了它的背景、起源、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以及对中国摩登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近摩登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的摩登化经过产生了深遥的影响,我们应该认真进修和思考其中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统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统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班级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 姓名【学习目的】1、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能说出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2、纯熟记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能说出新文化运动根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内容及其意义。

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目的:启发国民的___________意识,培养国民的___________,彻底荡涤__________毒害。

2.开场:1915年,_________在上海创办? ?杂志,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指导人:_________、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蔡元培4.重要阵地:_________和北京大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5.内容:①鞭挞旧道德和旧文化。

鲁迅的?__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化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

_________与_________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

③是一场文学的革命。

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陈独秀发表?_______________?主张推倒陈腐、晦涩的旧文学,建立新文学。

6.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积极性: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承受了一次________与________的洗礼。

②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新文化运动性质:它是一次伟大的__________运动。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1.“新文化运动〞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说说理由?【达标检测】〔我达标我快乐〕一、选择题1、假如你要研究新文化运动的有关问题,主要应该参考〔〕A. ?万国公报?B. ?民报?C. ?新青年?D. ?申报?2、20世纪前期,我国发生了一场空前深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学会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评价。

(2)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三、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但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军阀统治黑暗,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3、思想文化方面(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盛行,使得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兴起。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陈独秀(1)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主张“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

2、李大钊(1)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2)号召向俄国学习,为中国革命寻找新的出路。

3、胡适(1)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倡新文学。

(2)提出“文学的八不主义”。

4、鲁迅(1)发表《狂人日记》,深刻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以犀利的笔触,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目标导航】1.说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感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1.代表人物(1)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提出“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口号;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2)李大钊:《新青年》主要撰稿人之一。

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

(3)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代替文言文。

(4)鲁迅:发表《》、《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5)蔡元培:北大校长,实行“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主要内容(1)前期:提倡与,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

(2)后期: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3.历史评价(1)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2)进步性:①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突出作用)。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族觉悟、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③为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3)前期片面性: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

答案要点:1.青年杂志文学革命论白话文狂人日记兼容并包 2.民主科学旧文学3.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方法归纳]1.抓住典型人物,通过其思想和实践理解新文化运动。

2.按“三提倡三反对”掌握新文化运动内容,分前期、后期,积极、消极评价新文化运动。

[知识建构]通读教科书,完成下列思维导图【体验探究】一、新文化运动中的“北大三兔”蔡元培(1868~1940)、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都生于兔年(生肖都是按阴历算的,蔡元培生于阴历1867年末,属兔),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当年胡适曾自豪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

”从此“北大三兔”不胫而走,传诵一时。

下面是中国政法大学龙卫球教授《传统与革新》一文的节录。

不仅那些政治革命,毫无疑问是全盘否定性的反传统运动,而且,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是全盘否定性的反传统运动。

回首新文化运动,北大三兔(胡适,陈独秀和蔡元培)中,至少二兔是这种立场。

留学过法国和日本的陈独秀,主编了《新青年》,主张从思想上对中国来一个彻底革新,以新思想代替旧思想,这旧思想就是儒家。

《新青年》主要以批儒家为重点。

《新青年》传播的新思想有限,翻译著作中较有水平的只有关于赫胥黎的科学精神的少数文章,其余基本上都是马列主义。

1917年从美国回国的胡适提出全盘的文学改革和文字改革,激进地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主张作文应从社会角度和政治角度出发,而且一代人有一代人自己的文学。

[史料研读](1)提炼作者的基本观点。

(2)材料涉及教科书中哪些史实?[问题思考](1)根据材料,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何看法?(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北大三兔”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贡献。

参考答案:(1)观点:①中国的革新(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存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错误倾向。

理由是陈独秀主张以西方思想文化彻底代替儒家思想;胡适主张全盘的文学改革和文字改革。

②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留学有关。

理由是陈独秀和胡适都留过学。

③《新青年》传播的新思想有限。

理由是《新青年》翻译著作中较有水平的只有关于赫胥黎的科学精神的少数文章,其余基本上都是马列主义。

看法:前两个观点有一定道理,第三个观点值得商榷。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新思想,而且对中国革命意义重大。

(2)见教科书(略)二、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思想的碰撞材料一孔子与宪法,渺不相涉者也。

吾今于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之事实发现。

……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刑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逋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材料二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些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能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大家平心细想,本志除了拥护德、赛两先生之外,还有别项罪案没有呢?若是没有,请你们不用专门非难本志,要有气力、有胆量来反对德、赛两先生,才算是好汉,才算是根本的办法。

——1919年1月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材料三胡适自己也说:‚从我们所说的‘中国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的观点来看,那项由北京学生所发动而为全国人民一致支持的,在1919年所发生的‘五四运动’,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

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胡适口述自传》材料四本来社会主义的历史并非自马氏始的,马氏以前也很有些有名的社会主义者,不过他们的主张,不是偏于感情,就是涉于空想,未能造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与系统。

至于马氏才用科学的论式,把社会主义的经济组织的可能性与必然性,证明与从来的个人主义经济学截然分立,而别树一帜,社会主义经济学才成一个独立的系统,故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不能不推马克思。

……唯物史观,也不是由马氏创的。

自孔道西依着器械论的典型,想把历史作成一科学,而期发见出一普遍的力,把那变幻无极的历史现象,一以贯之,已经开了唯物史观的端绪。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史料研读](1)材料一、二是主要主张分别是什么?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2)胡适和李大钊的思想有何分歧?对新文化运动有何影响?[问题思考](1)材料一中的“怪诞之事实”指何事?李大钊为何竭力反对?(2)陈独秀为什么要写《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什么说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就不得不反对封建制度和旧文学?(3)材料三中,胡适为什么认为五四运动是对“整个文化运动的干扰”?体现了他什么思想主张?(4)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抛弃了民主和科学。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袁世凯尊孔复古。

因为孔教是维护封建制度的工具,赞成共和就必排孔教。

(2)顽固派从各方面对《新青年》进行非难与谩骂。

因为新道德是民主和科学的前提;新文学是民主和科学的传播载体。

所以要反对旧道德(封建制度)和旧文学。

(3)因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流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

反马克思主义。

(4)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后,不是抛弃而是继承了科学和民主精神,并赋予它们新的含义。

民主不再是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

科学,不仅指自然科学,还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检测反馈】一、选择题1.(12南京一模)7.“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2.(12南京二模)9.“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这段话反映的应是A.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变法大兴民权B.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君主专制C.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呼吁国民思想解放D.无产阶级政党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3.(12南通期末)7.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4.(11苏南一模)7.《新青年》创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发行量长期徘徊在1000册左右;1918年后,发行量猛增至20000册。

出现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B.十月革命的影响C.文学革命的开展D.五四运动的影响5.(12盐城摸底)9.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

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A.引进西方学说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C.提倡文学革命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二、非选择题6.(12水平测试)37.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9分)材料一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

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

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

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材料二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

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

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

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

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材料三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思想解放运动?(3分)(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2分)(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

以“器物”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

(2分)(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

(2分)1.B 2.C 3.C 4.C 5.D6.(l)根深蒂固封建思想来能清除。

(l分)旗帜:民主与科学。

(2分)(2)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

(l分)障碍:封建伦理纲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